傀儡政權-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傀儡政权,又称傀儡国,是指形式上獨立,但其内政外交卻受到外國指揮、控制的政權,是從屬國的一類 ... 這個主人有能力令傀儡政府倒台,有時甚至威脅使用武力,即使傀儡政權的意識 ... 傀儡政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創研究或未查證內容。

(2019年11月20日)請協助補充參考資料以改善這篇條目。

詳細情況請參見討論頁。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6年4月17日)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請搜尋一下條目的標題(來源搜尋:"傀儡政權"—網頁、新聞、書籍、學術、圖像),以檢查網路上是否存在該主題的更多可靠來源(判定指引)。

政治主題的一部分政體基本形式(英語:Listofformsofgovernment) 權力基礎(英語:FrenchandRaven'sbasesofpower) 民主政體多數人的權力 抽籤民主政體 直接民主政體 自由民主政體 代議民主政體 社會民主政體 社會主義民主政體 其他民主政體 寡頭政治少數人的權力 無體制政體 貴族制政體 勞工制政體(英語:Ergatocracy) 老人制政體 盜賊制政體 判官制政體 智主制政體 政黨制政體 財閥制政體 軍閥制政體 專家制政體 獨裁政治一個人的權力 專制政體 獨裁政體 軍事獨裁政體 僭主政體 無政府主義沒有人的權力 無政府政體 自由人政體(英語:Freeassociation(Marxismandanarchism)) 無國家政體 權力思想 君主制對共和制社會政治意識形態 君主專制政體 君主立憲政體 委員會制政體 法家制度政體 議會共和政體 總統共和政體 半總統制政體 社會主義政體 威權制對自由制社會經濟意識形態 無政府主義 殖民主義 共產主義 專制主義 分產主義 封建主義 社會主義 極權主義 部落主義(英語:Tribalism) 全球對本地地緣文化意識形態 公社 城邦 政府間組織 民族政府 世界政府 民族主義 國際主義 全球主義 權利結構 單一主義 單一制 帝國制 封國制 從屬主義 聯繫邦 屬地 自治領 保護國 傀儡國 傀儡君主 衛星國 自治殖民地(英語:Self-governingcolony) 朝貢國 緩衝國 附庸國 副王領(英語:Viceroyalty) 聯邦主義 邦聯制 權力下放制 聯邦制 超國家制(英語:Superstate) 超國家聯盟 國家權力 小國 地域大國 中等強國 大國 超級大國 行政區劃 政治主題頁閱論編 傀儡政權,又稱傀儡國,是指形式上獨立,但其內政外交卻受到外國指揮、控制的政權,是從屬國的一類[1]。

一些小國內政外交往往難免會受到大國的影響,但這並不意味著受到指揮控制,不可以視為傀儡政權。

傀儡政權是一個特定意識形態和民族認同中產生的詞彙,通常指某個政權,因為外國勢力的扶持,或者由外國侵略者所建立和控制而導致其法統「非法」。

這種觀點認為:當一個政權的最高首腦由外國勢力授意產生,而不是由本國公民選舉產生,該政權必然是傀儡政權。

傀儡政權一詞有濃厚的政治意識形態和民族主義的色彩,不少處於內戰,或者有外國勢力插手的戰爭中的政治實體,都互相指責對方是某一外國勢力的「傀儡政權」,其軍隊為「偽軍」,己方則是「合法政府」。

比如說中華民國政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就曾相互指責對方為美國或蘇聯的傀儡政權。

大韓民國政府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1975年越南統一前的越南共和國政府和越南民主共和國政府、1990年兩德統一前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政府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政府也是如此。

目次 1特點 2政權 2.1歐洲 2.2亞洲 2.3非洲 2.4大洋洲 3參考資料 4參見 特點[編輯] 「傀儡政權」有三個元素組成: 傀儡政權:一個被他國軍事占領的國家,被控制的政府,各種象徵國家完整的政治花瓶都有被保留,但這些政治花瓶不足夠證明其自主性[2]。

主人政權:控制國家,必須是主權國,或由單一主權國控制的政治集團,它不想立即吞併傀儡國,但希望最終吞併,或希望以不吞併達到勢力控制的效果。

這個主人有能力令傀儡政府倒台,有時甚至威脅使用武力,即使傀儡政權的意識形態與主人政權相近也動武。

受害人:沒有受害人下,「傀儡」一詞就無意思,成為自願。

受害人須是被傀儡政府宣稱有權被統治,主張傀儡政府非民選產生,或其他理由否定其外在或內在合法性,而在未有傀儡政府前他是享受合法政府的統治,因此受害。

國家與政權不應只因為有以下情況而視為傀儡政府或傀儡國家,包括: 一些國家由於物質短缺,或基於政府觀點(依執政黨的粗略意識形態而言,不是依執政者的利益而言)考慮,在外交上經常支持某一個國。

傀儡國家的「主人」是一個由多個國家組織的大集團,當中可能有一個國家較有優勢,但其他成員也有相當的制衡作用,不見得一國獨大。

一些國家在經濟上疑似被其他自由國家的財團控制,而那些財團並非國營或是國家特許壟斷,亦不像是政府的傀儡。

一些爭取獨立的國家,而獨立領袖或主流派系並未表示或暗示,說漏嘴,或可理解為,有關獨立國會最終會依附他國或成為他國的一部分。

基於事實需要而被託管的地方,他們都有真實的民主選舉,「主人」甚少干預其內政,但施加影響力。

「主人」只有名義上的權力,例如法國總統在名義上是安道爾其中一個元首,但只是象徵元首,而安道爾不是法國的傀儡。

國家與政權不應只因為有以下情況而否定它是傀儡,但可作參考,包括: 擁有只算是政治花瓶性質的國家機器。

擁有短期的民主選舉歷史,而且從未有過政黨輪替,選舉結果又極度壓倒性(或受外國操控),或可能只是政治花瓶。

擁有相當經濟實力。

皇室繼承權紛爭。

未曾有民族主義與普及教育的國家。

政權[編輯] 歐洲[編輯] 國家 支配國 時間 政治體制 國旗 國徽 地圖 蘇格蘭王國 英格蘭王國 1314年-1336年 君主制 巴達維亞共和國/荷蘭王國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法蘭西第一帝國 1795年-1810年 共和制/君主立憲制 奇薩爾皮尼共和國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1797年-1802年 共和制 萊茵邦聯 法蘭西第一帝國 1806年-1813年 邦聯制 華沙公國 1807年-1813年 公國 義大利共和國 1802年-1805年 共和制  義大利王國 1805年-1814年 君主立憲制 西班牙王國 1808年-1813年 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  納粹德國 1939年-1945年 保護國 芬蘭民主共和國  蘇聯 1939年-1940年 共和制 斯洛伐克國  納粹德國 1939年-1945年 阿爾巴尼亞王國  義大利王國 1939年-1943年 保護國 維希法國  納粹德國 1940年-1944年 共和制 希臘國 1941年-1944年 塞爾維亞救國政府 軍政  克羅埃西亞獨立國 1941年-1945年 君主立憲制/共和制 阿爾巴尼亞王國 1943年9月8日-1944年11月28日 保護國  義大利社會共和國 1943年9月23日-1945年4月25日 共和制 科索沃共和國  美國 2008年-至今[3] 南奧塞梯共和國  俄羅斯 1991年-至今[4] 阿布哈茲共和國 1992年-至今[5] 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 2014年-至今[6][7][8][9][10] 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 2014年-至今[6][7][8][11][9][10] 亞洲[編輯] 國家 支配國 時間 政治體制 國旗 國徽 地圖 西梁 西魏、北周、隋朝 555年-587年 君主制 東丹 遼朝 926年-952年 東南亞印度化古國迦托訶 南印度古國注輦 1017年-1067年 楚 金朝 1127年 齊 1130年-1137年  滿洲國  大日本帝國 1932年-1945年 君主立憲制 冀東防共自治政府 1935年-1938年 共和制 蒙古軍政府 1936年-1937年 察南自治政府 1937年-1939年 晉北自治政府 蒙古聯盟自治政府 上海市大道政府 1937年-1938年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1937年-1940年 中華民國維新政府 1938年-1940年  蒙疆聯合自治政府 1939年-1945年 中華民國(汪精衛政權) 1940年-1945年 緬甸國 1942年-1945年 柬埔寨王國 1941年-1945年 君主立憲制 菲律賓第二共和國 1943年-1945年 共和制 自由印度臨時政府 越南帝國 1945年 君主專制 南圻自治共和國 法國 1946年-1949年 共和制 越南國 1949年-1955年 君主立憲制 柬埔寨人民共和國  越南 1979年-1989年 共和制 阿富汗民主共和國  蘇聯 科威特共和國  伊拉克 1990年 非洲[編輯] 國家 支配國 時間 政治體制 國旗 國徽 地圖 西南非洲  南非 1966年-1990年 共和制 特蘭斯凱  南非 1976年-1994年 共和制 博普塔茨瓦納  南非 1977年-1994年 共和制 文達  南非 1979年-1994年 共和制 西斯凱  南非 1981年-1994年 共和制 大洋洲[編輯] 國家 支配國 時間 政治體制 國旗 國徽 地圖 夏威夷王國  美國 1887年-1893年[12][13] 君主立憲制 夏威夷共和國  美國 1894年-1898年[14] 共和制 斐濟王國  英國 1871年-1874年 君主制 大溪地王國  法國 1842年-1880年 君主制 參考資料[編輯] ^Marek,Krystyna.IdentityandContinuityofStatesinPublicInternationalLaw.LibraryDroz.1954:178[2019-11-20].ISBN 9782600040440.(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8).[...]anallegedlyindependent,but'actually'dependent,i.e.puppetState[...].  ^Raič,David.StatehoodandtheLawofSelf-Determination.KluwerLawInternational.2002:81[13September2017].ISBN 90-411-1890-X.(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8).Inmostcases,puppetStatesarecreatedbytheoccupantduringoccupationofaState,forthepurposeofcircumventingtheformer'sinternationalresponsibilityregardingtheviolationoftherightsoftheoccupiedState.  ^IndependentKosovowouldbepuppetstate:SerbPM.REUTERS.  ^McLaughlin,Daniel.Russiainsistsithasnoimperialambitionsforex-Sovietneighbours.TheIrishTimes.12September2008[26June2021].  ^Coffey,Luke.GeorgiaandRussia:Theoccupationtoomanyhaveforgotten.thecommentator.com.1June2012[13September20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December2013).  ^6.06.1RussiamarchesonuninhibitedineasternUkraine.TheWashingtonPost.18February2015[25October2015].  ^7.07.1WestfearsVladimirPutinwantstoinstallpuppetregimeinUkraine.TheIndependent.2022-02-24[2022-04-08].  ^8.08.1澤倫斯基示警俄在烏各地建傀儡政權.中國時報.2022-03-14[2022-04-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8).  ^9.09.1WhataretheUkraine'separatist'regionsatthecruxoftheRussianinvasion.ABCNews.2022-03-04[2022-04-12].(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4).  ^10.010.1「分離主義」的無奈:脱離民眾的「民族自決」,如何成為俄羅斯區域霸權的傀儡.端媒體.2022-03-14[2022-04-12].(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4).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頓巴斯地區如何成為下一場戰爭的關鍵.BBC.2022-04-12[2022-04-12].  ^Caryl-Sue.BayonetConstitution.NationalGeographicSociety.2020-04-06[2022-01-02](英語).  ^Schulz,Joy.HawaiianbyBirth:MissionaryChildren,BiculturalIdentity,andU.S.ColonialisminthePacific.UniversityofNebraskaPress.2017:1–238.ISBN 978-0803285897.  ^PublicLaw103-150-Wikisource,thefreeonlinelibrary.  參見[編輯] 偽軍 殖民地 衛星國 從屬國 政治花瓶 香蕉共和國 代理人戰爭 各國傀儡政權元首列表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傀儡政權&oldid=71198951」 分類:​傀儡政權從屬國外交術語政治隱喻隱藏分類:​CS1英語來源(en)自2019年11月可能帶有原創研究的條目拒絕當選首頁新條目推薦欄目的條目自2016年4月需補充來源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AfrikaansالعربيةمصرىAsturianuAzərbaycancaБългарскиCatalàČeštinaCymraeg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FryskGalegoעבריתHrvatskiMagyarInterlinguaBahasaIndonesia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한국어LatinaLimburgsLietuviųLatviešuМонголBahasaMelayuNederlandsNorskbokmålOccitanਪੰਜਾਬੀPolski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Sardu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සිංහලSimpleEnglishSlovenčina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ไทย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TiếngViệt吴语Bân-lâm-gú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