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沛淇/說不完的羅曼史:漫談台灣本土言情小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春光推出《瓊瑤經典作品全集Ⅰ》,12本為一套,讓瓊瑤及其作品再次成為話題。

圖/openbook閱讀誌提供. 去年才傳出瓊瑤自皇冠出版社收回65本著作版權 ... 親愛的網友: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IE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 全產品速覽 服務 會員中心 U利點數 我的新聞 歷史新聞 活動專區 udn粉絲團 udnline好友 新聞評論 聯合新聞網 願景工程 轉角國際 鳴人堂 倡議家 時事話題 世界日報 股市理財 經濟日報網 房地產 基金 中經社 樂透 發票 生活娛樂 噓!星聞 優人物 udnSTYLE 500輯 遊戲角落 發燒車訊 元氣網 運動 NBA台灣 野球夢田 運動筆記 健行筆記 閱讀創作 讀書吧 讀創故事 udn部落格 u值媒體 聯合文學 聯經出版 聯文雜誌 文創購物 數位文創 IP授權 瘋活動 售票網 買東西 報時光 更多產品 聯合知識庫 聯合電子報 聯合影音網 聯合學苑 有行旅 APP行動網 新冠肺炎 時事觀察 軍事評論 鳴人放送 法律評論 鳴人選書 影評 作者群 陳沛淇/說不完的羅曼史:漫談台灣本土言情小說 Openbook閱讀誌 02Mar,2018 春光推出《瓊瑤經典作品全集Ⅰ》,12本為一套,讓瓊瑤及其作品再次成為話題。

圖/openbook閱讀誌提供 去年才傳出瓊瑤自皇冠出版社收回65本著作版權的消息,今年開春,這些作品已確定由春光出版社重新發行。

2月初,春光推出《瓊瑤經典作品全集Ⅰ》,12本為一套,外附郎世寧花鳥工筆畫的精緻書盒。

這一連串新聞,讓瓊瑤及其作品再次成為話題。

本土言情小說的基因 大眾常把瓊瑤作品視為言情小說,然而作者本人否認這種歸類。

不久前,瓊瑤在專訪中申明「我反對人稱我的作品是言情小說」,理由是她除了愛情,也經營其他人際關係問題,且涉及的題材多樣,世界觀相對開闊。

若要分類的話,她可同意自己的作品是「文藝小說」。

瓊瑤這麼說是有點道理的。

她雖自言「我為愛而寫」,小說人物與題材圍繞愛情主題開展,但嚴格來說,書寫愛情的小說與「言情小說」不完全能劃上等號。

一般熟知的言情小說,是陳列在書局或租書店的架上,那成排成列冒著粉紅氣泡、禁果氣息的書。

它們通常有個浪漫或煽情的書名,封面是承續平凡、陳淑芬畫風的標緻女子,作者的筆名則形形色色,大多不為人知。

偶也有人躍出水面,成為眾所矚目的新星,如席絹。

這些言情小說是90年後商業性文化工業的產物。

論者研究本土言情小說的興起時,不會忽視80年代,以希代、林白出版社為首,引進大量西洋羅曼史小說的文化現象。

羅曼史小說是大眾的、娛樂性的作品,從角色設定、情節安排到設計行銷,都有固定套路。

仰賴其經典公式的魔力,羅曼史小說抓住了女性讀者的芳心。

後來,出版商便借鏡這種國外大眾小說產業的經營模式,開始量產本土言情小說。

因此本土言情小說的源起,也有所謂「縱的繼承」與「橫的移植」。

80年代前,以瓊瑤為代表的愛情文學,在戰後社會的變遷過程中,放大了女性的浪漫幻想與感性語言,開拓愛情故事的類型,書寫了女性面對家庭、社會的處境與姿態。

這些文學資產都可算是「縱的繼承」。

另一方面,西洋羅曼史小說的公式化生產模式,就成了「橫的移植」。

從時代、生產模式等因素來看,瓊瑤作品的確不是典型的言情小說,但卻是愛情小說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楊若慈將本土言情小說的發展分為六個階段,其中包括1960至1990年「混血」期、2006至2010年「衰退」期及2011至2015年「新血」期。

圖/openbook閱讀誌提供 從混血到新血 楊若慈在〈台灣本土言情小說年表〉,將本土言情小說的發展分為六個階段。

1960至1990年為「混血」期,此時瓊瑤作品與西洋羅曼史小說大行其道,爾後則內化為言情小說的基因。

1991年起,由於發展環境與條件穩定,本土言情小說出版的質量快速攀升,天后級名家輩出,至2004年因圖書分級制度引發「言情/色情」論戰前,已然走過「萌芽」、「成長」而臻至「成熟」。

事實上,言情小說的「混血」一直是現在進形式。

學者范銘如曾指出「90年代的言情小說似乎已朝著跨文類的趨勢發展」。

「跨文類」指的是言情小說吸收武俠、推理偵探,乃至科幻元素,以擴增題材的現象。

言情小說的跨界能力無遠弗屆,漫畫、電影、流行文化都可入素材。

1996年,左晴雯出版「烈火青春系列」,取得空前成功,引發出版社設立BL書系的風潮。

「BL」為Boy’sLove的縮寫,取經自日本同性愛漫畫及小說。

又如「敗犬」、「公主病」等流行語,也能快速轉化為主角形象特徵,融入言情小說。

2006至2010年為「衰退」期。

此時出版社的年出版量明顯下滑,亦有出版社如飛象、誠果屋停止出版。

若要追究,讀者可在網路搜尋到閱讀資源是一主因;中國網路愛情小說異軍突起,籠罩了言情小說市場,又是一主因。

2011至2015年則為「新血」期。

「新血」指的是台灣出版社轉向經營中國網路愛情小說,繼而使這類小說與台灣言情小說的創作產生連結。

林芳玫在〈台灣言情小說觀察〉提到,中國網路愛情小說在出版機制、篇幅等方面與台灣不同。

中國作家先在網路平台連載,累積質量與人氣後才轉而出版。

因初始是慢慢連載,以時間和篇幅累聚點集率,自然容易形成長幅巨著。

桐華《步步驚心》在大陸的「晉江文學城」連載時,一度達四十餘萬字。

長篇網路小說在中國是常態,在台灣卻極為罕見。

長篇作品的角色關係經營與劇情鋪陳,相對的糾結複雜,形成新的寫作模式,對本土言情小說有一定的影響力。

雖言「新血」,但也是正在混血的概念。

〈台灣本土言情小說年表〉尚未言及近幾年網路平台的發展狀況。

若不論PTT、部落格這類較個人化的網路發表方式,以城邦原創出版部的「POPO原創」為代表的網路文學平台,很值得觀察。

從開放素人多元發表、小說類型的再細分、出版型態轉變等面向觀之,都可視為言情小說產業的轉型。

舉例來說,POPO原創「濃情館」有「同性愛」標籤,其中有BL與百合類型的小說連載。

百合小說的出現,擴充了以往同性愛小說的範圍與內容。

另外,POPO原創、鏡文學(鏡傳媒)也有經營「IP劇」授權的野心。

平台中質優、人氣高的作家與作品,不僅有包裝、出版的機會,同時也便於影視傳媒物色可改編劇本的作品。

在網路平台連載起家的瑪琪朵、Misa,皆已售出影視版權。

至此,創作、出版、授權跨媒體改編,整合在同條生產線上,本土言情小說產業雖歷經衰退,但也有重整旗鼓的架勢。

1977年,瓊瑤曾自資拍攝的《奔向彩虹》,左起為秦祥林、林青霞、萬山、馬永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2003年瓊瑤劇《天上人間》劇照。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與文化共構的小說公式 若問女性讀者在言情小說中找尋什麼?黑潔明《寶貝大猛男》的一段話,可權充回答:「可說真的,即便她一次又一次的警告自己,還是很難阻止腦海裡那胡亂增長的奢望與幻想。

」 羅蘭.巴特(RolandBarthes)在《戀人絮語》曾闡述一種「對等關係」:在A對待B的關係模式中,我看到了自己的處境,因而產生認同。

所以「認同」不屬於心理學概念,而是結構問題。

這位文學評論家再補上一句: 愛情小說正是靠了這種對等關係才那麼走運,那麼暢銷。

不論是編織女性說不口的幻想,或是釀製「對等關係」的情景,這都屬於言情小說公式的「業務範圍」。

《聯合文學》371期的羅曼史小說專輯,陳列了「羅曼史經典製造十大公式」,包括製造誤會、跨階級戀愛、失憶、救贖、一夜情……等等。

我們隨手拈來都能說出應用這些公式的故事類型,諸如出身貧賤的女子,巧遇蠻橫而專一的豪門公子;在訂婚前夕遭遇車禍,戀人不幸喪失記憶;或者乖戾跋扈、有人格缺陷的男子,最終為單純溫柔的女主角所救贖。

在眾所周知的老梗外,言情小說還有更多的套路設定,比如對男主角的權力形塑與暴力描寫。

席絹著名的《上錯花轎嫁對郎》,女主角李玉湖自言新婚初夜形同被侵犯;古靈《出嫁從夫》,女主角佟扣兒經歷初夜後,斷言王爺丈夫有「虐待狂」。

言情小說中,男主角的暴力形象不勝枚舉。

為什麼女性讀者對這種敘事公式感到著迷?對此羅蘭.巴特的「對等關係」說很耐人尋味。

若不從心理層面,而是從結構觀察「認同」這件事,則可說成長於男性文化氛圍的女性讀者,在言情小說的暴力敘事公式中,往往照見了個人或女性集體的經驗,這是對小說女主角對號入座的開端。

言情小說以愛之名合理化男主角的暴力行為,滿足了女性讀者的幻想與期待,更多的是暫時撫慰了她們的心靈。

換言之,這是種現實與虛構進行結構互換,且能圓滿現實不愉快經驗的閱讀。

言情小說公式的典型性,大抵建基在這種閱讀效益上。

在千禧年前後風靡一時、引發討論的BL書系,亦屬女性向讀物。

在這類女角缺席或擔任攪局功能的小說中,女性讀者也能在更為扭曲的對等關係中,找到閱讀愉悅感。

以淩豹姿「高家風雲系列」為例,男主角們經常處於一方施暴,一方隱忍接納,誤會、意氣用事、將錯就錯與愛情和解的無限循環。

從敘事結構來看,BL小說與一般言情小說並無二致;不同的是,在後者的閱讀經驗中,女體是被觀看、被描述的對象,被動多於主動,而前者則相反,男體與男性間的情慾,成了窺視的焦點。

這意味著閱讀言情小說所經驗的客體,從女體轉換為男體。

讀者不會在意讀到的男人愛情模式是否純屬虛構,同樣的,她在BL小說的敘事公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產生認同,圓滿因人而異的浪漫綺想。

言情小說的公式自成典型,只要輸入新題材、新組合,製造更多情節幽谷,吸引大眾買單的作品依舊能產出無礙,至少目前看來是如此。

或許更根本的原因是,言情小說作者與讀者心中,都藏有一部說不完的羅曼史,一個渴望寫,一個等待讀。

當愛情小說談的不只是愛 被譽為新一代言情天后的晨羽,她的愛情故事總是與自我成長、親情,或其他社會議題相關連,城邦原創總編輯楊馥蔓形容其作品「說的不僅僅是愛」。

這種說法讓我們想起了瓊瑤,她以在愛情小說中開創師生戀、流亡學生、代理孕母等各式各樣的議題自詡。

現今言情小說產業對經營IP劇躍躍欲試,見此光景,我們也會想起瓊瑤——在70年代,她與平鑫濤、盛竹如等人合組巨星影業公司,專門把自己的小說拍成電影。

在跨媒體經營模式下,瓊瑤曾經取得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

回顧台灣愛情文學發展史,瓊瑤在很多時候都走在時代的前端。

當愛情小說傾訴的不只是愛,那它反映的就是人生了,某種特別令人流連忘返的人生。

(原文授權轉載自「Openbook閱讀誌」,原標題為「說愛之1》說不完的羅曼史:漫談本土言情小說二三事」。

) 回顧台灣愛情文學發展史,瓊瑤在很多時候都走在時代的前端。

圖/天下文化提供 文:陳沛淇,東華大學中文系博士班畢業,現任教於靜宜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研究領域為古典詩、古典文學理論、臺灣新詩。

更多Openbook閱讀誌:Web|FB |延伸閱讀| 那一年,我們一起追的瓊瑤:愛情小說的政治正確性書,是通往異境的機票:韓國山鷹出版社的台北暗黑地景之旅二手書店店員的不尋常嗜好:讀被蟲蛀過的書 文學 Openbook閱讀誌 書評 出版產業 延伸閱讀 比起高富帥,更值得經營感情的對象 一場見證二次元BL與三次元通婚的盛宴——《新社員》 為何看完《我的少女時代》女生都愛上徐太宇? 作者其他文章 佐渡守/奇幻之島的漫畫:多元差異與包容,造就迷人的台灣圖像 沈如瑩/風風雨雨又一年:2020各大書店通路與暢銷榜觀察​ 讓專業的來!談授權、擬合約…影視經紀人的「媒合術」 謝凱特/替自己客製一首情歌:讀馬翊航《山地話/珊蒂化》 范銘如/台韓作家「女力爆發」的年代——評趙南柱、江鵝與劉芷妤 蔡曼尼/仙女都看什麼書?藝術家倪瑞宏的《仙女日常奇緣》 陳逸勳/專訪「反正我很閒」:左膠Youtuber?只是在荒謬裡玩出浪漫 沈如瑩/沒有書展的夏天:疫情與國安法打擊下,夾縫求生的香港書業 曾香慈/二次創作?聖地巡禮?一部成功動漫背後的強大獲利術 曾香慈/日本為何到處都是吉祥物?「角色經濟」下的吸金狂潮 蔡鈺淩/「IP至上主義」萬歲?日本影視產業的反面鏡 簡義明/《讓過去成為此刻》:噤聲年代,文學如何記住白色恐怖? 張亦絢/《成為一個新人》:我不知道如何去愛,所以學習重新開始 林欣誼/穿越日治時代的「百合」小說——訪《臺灣漫遊錄》作者楊双子 蔡鈺淩/趙南柱《她的名字是》:當代韓國女性的生存與戰鬥 看更多內容 留言區 Openbook閱讀誌 Openbook閱讀誌,是致力推廣閱讀的專業書評網站。

以書籍為核心,我們提供中立的原生報導,客觀的書籍評論,深度的文化觀察,豐富的人物採訪。

秉持公正的精神,並以獨立嚴謹的編輯流程,細心對待每本書籍。

用一整年的時間,評選「年度好書獎」,用心推廣,為台灣豐富的出版歷史留下記憶。

經典好書的誕生,有賴閱讀文化的累積,我們希望成為其中一片立基石。

最新文章 思想起陳達的時代現象(下):從「民歌採集」到淡江「民歌運動」 思想起陳達的時代現象(上):一位歷盡滄桑的民族樂手 《憲法訴訟法》來襲(二):史上最嚴格的憲法訴訟書狀規則 洪敬舒/合作,是無殼蝸牛的春天嗎?——評《互住時代》 拜習會同台不同調:拜登為何一再撇清習近平不是「老朋友」? 最多瀏覽 「瑪莎惡徒」毆人案:問題非縱放人犯而是「仇富情結」背後的社會正義 江婉琦/酒店公關的心聲——酒店,是一場有酒喝的心理諮商 山難要救還是不救?北美第一高峰「有條件」的救援抉擇 從金城武、雲門舞集到王新蓮:看台東池上的蛻變與風情 拜習會同台不同調:拜登為何一再撇清習近平不是「老朋友」? 鳴人堂臉書專頁 鳴人堂 TOP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