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底可以活多久?新研究指出:150 歲,是人類壽命的上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關於這項研究的結論是否正確,其實還真的不知道。

不過我們可以從有紀錄的最長壽者年齡一窺一二3。

目前人類有紀錄的最長壽者為 ... 262文字分享友善列印繁|简262人體解析醫療健康人到底可以活多久?新研究指出:150歲,是人類壽命的上限羅夏・2021/06/15・2946字・閱讀時間約6分鐘+追蹤拜現代醫學的快速發展,人類的平均壽命已較過往大幅提升。

因此不少人都夢想著,未來或許能達到長生不老的境界。

然而回到現實,我們必須先了解在生物學上,人的壽命是否存在上限?如果有,這個上限究竟是多少?近期發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s的研究,就提供我們一個新思路1。

每長一歲,就離老化更近?科學家:生理年齡更關鍵老化是人生旅途中不可避免的歷程。

在生物學上,老化是一個複雜的漸進過程,涉及多種細胞與生理反應。

目前科學家們整理出九種老化的特徵,在這些特徵中,最常見的是細胞會慢慢失去產生新的健康細胞來修復損傷的能力,而這會導致身體機能下降,以及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增加2。

老化的九個特徵。

圖/參考資料2老化與年齡有關,而科學家們把年齡分為實際年齡和生理年齡。

實際年齡指的是一個人已經過了多少個生日;生理年齡則是從細胞層面看上去的年齡,也就是細胞離完全喪失所有功能還有多遠。

這兩個數字並不總是相同,生理年齡也並非像實際年齡那樣是線性的。

比起實際年齡,科學家對生理年齡更感興趣,因為它對於我們理解老化這一複雜的漸進過程,以及發展有效對抗老化的方式更具意義。

但由於生理年齡受很多因素影響,如飲食、運動、睡眠習慣、遺傳等,因此要計算一個人的生理年齡,並沒有一個好的標準。

近期,來自新加坡的生技公司Gero在Nature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一項新的研究。

他們通過特定的方法,將普通的血液資料轉換成單一的統計數據,並能透過這個統計數據來確定生理年齡,藉此推斷出人類的壽命上限1。

DOSI,計算生理年齡的新變量許多生理數值都會影響生理年齡,而不同的生理數值在生命的不同階段也會有不同的變化。

研究團隊選擇全血細胞計數(CompleteBloodCount,CBC)註1這個數值做為判定生理年齡的基礎,他們分析英國與美國的CBC數據資料庫,不過他們並沒有將重點放在CBC的個別數據上,例如紅血球總數、白血球總數等,而是將CBC所有的數據統合為一個名為DOSI(DynamicOrganismStateindicator)的綜合變量,藉此來測量生理年齡。

比起實際年齡,生理年齡對於我們理解老化這一複雜的漸進過程,以及發展有效對抗老化的方式更具意義。

圖/Pexels此外,DOSI也代表個人在一段時間內的復原力。

因為影響復原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身體生成新細胞來修復損傷的能力。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老化的一個特徵就是修復損傷的能力下降,於是他們便試圖讓DOSI成為能測量生理年齡的單一變量。

他們首先發現,健康的人面對損傷有著較強的復原力,而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復原力則較弱,這符合慢性病患者比起健康的人有較高的生理年齡這一想法。

另外正如他們的猜想,復原力的下降確實與年齡的增長高度正相關。

例如40歲的健康成年人,遭受損傷所需的復原時間約為2周;80歲的人所需復原的時間則上升為6周。

他們也發現,復原力的下降有兩個主要的時間點35歲和65歲,而這和我們社會中一些工作的年齡界限非常接近。

前者是許多職業運動員退休的年齡;後者則是大部分人從全職工作退休的年齡。

根據這些發現,研究團隊認為DOSI確實可以描述並做為測量生理年齡的指標。

DOSI(復原力)隨著老化而降低。

圖/參考資料1看到這兒你可能會想:「DOSI真的能代表生理年齡嗎?」其實研究團隊也有同樣的疑慮,於是他們找了另一個和DOSI完全不相關的數據來衡量生理年齡——每日步數。

他們分析一個研究俄羅斯人身體活動數據的資料庫,該資料庫的研究會讓參與者全天穿戴記錄身體活動的儀器,藉此了解參與者的每日步數。

他們驚奇的發現,每日步數的下降竟然也與年齡增長高度的正相關,而且得出的曲線跟DOSI很接近。

於是他們便認定,DOSI和每日步數都能測量生理年齡。

DOSI和每日步數的下降,與年齡增長高度正相關。

圖/參考資料1既然DOSI可以測量生理年齡,於是他們根據DOSI隨著年齡增長的下降趨勢,得出了人體復原力歸零的年齡範圍:120~150歲。

這代表,當人們的年齡到了120~150歲之間時,即使他們在各方面都很健康,也沒有被重大疾病折磨,他們也將完全失去復原力,最終導致死亡。

而這也代表著人類壽命的上限。

DOSI所預測出的人類壽命上限。

圖/參考資料1從史上最長壽人瑞,探究人類壽命的門檻關於這項研究的結論是否正確,其實還真的不知道。

不過我們可以從有紀錄的最長壽者年齡一窺一二3。

目前人類有紀錄的最長壽者為法國女士JeanneCalment,122歲164天,也是至今唯一達到120歲以上的人,而壽命第二長的人只有119歲。

120歲似乎是人類壽命一個難以跨越的門檻。

而這某種程度上,似乎與研究的結果相符。

JeanneCalment,有紀錄以來最長壽的人。

圖/維基百科另外與其他測量生理年齡的方法相比,這個結果也和其他研究很接近。

例如有研究根據一定的計算,認為人類的壽命上限為120~140歲4。

不過由於DOSI是來自CBC數據的統合變量,因此也存在著而侷限性。

許多因素都會影響CBC的數值,如病菌感染、藥物治療、運動、飲食習慣等。

因此只要會影響CBC的因素,都會影響研究者對DOSI的判讀。

抗老新思路:提高人體的復原力雖然DOSI做為測量生理年齡的方式仍有待更多的測試,但研究團隊認為該研究真正的突破是提出「復原力喪失是造成老化過程的根本」這個概念。

過去我們對抗老化的策略大多集中在,治療因老化過程而產生的慢性疾病與身體機能降低等問題上。

這部分解釋了為何現代醫學可以有效預防和治療疾病,並大幅提升的平均壽命,但卻無法提升最高壽命。

因為我們目前的抗老化措施並無法讓人體的復原力提升,因此無法突破壽命的上限。

不過要如何讓人的復原力恢復也是複雜的問題,但這對於其他研究老化的科學家們來說,確實是提供一個新的想法與方向。

就讓我們一起期待,未來科學家們究竟會發展出怎樣讓人意想不到的抗老化方法吧!註釋全血細胞計數:是一種測量血液組成細胞數量(紅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的檢查,會包含多種數據,詳細內容可參考各大醫院的CBC檢驗內容項目。

參考資料Pyrkov,T.V.,Avchaciov,K.,Tarkhov,A.E.etal.Longitudinalanalysisofbloodmarkersrevealsprogressivelossofresilienceandpredictshumanlifespanlimit.NatCommun12,2765(2021)López-OtínC,BlascoMA,PartridgeL,SerranoM,KroemerG.Thehallmarksofaging.Cell.2013;153(6):1194-1217.獲驗證的最長壽者列表WeonBM,JeJH.Theoreticalestimationofmaximumhumanlifespan.Biogerontology.2009Feb;10(1):65-71 國中生的科普素養閱讀平台:《科學生》,素養強化訓練今天就展開!相關標籤:DOSI全血細胞計數壽命上限實際年齡生理年齡老化熱門標籤:大麻量子力學CT值女科學家後遺症快篩時間文章難易度剛好太難所有討論 2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1jack5552021/06/15回覆原來乳此#2HoWu2021/06/16回覆李青雲活2223歲佛經也說有修行人類可活上千上萬隨歲羅夏52篇文章・ 380位粉絲+追蹤同樣的墨跡,每個人都看到不同的意象,也都呈現不同心理狀態。

人生也是如此,沒有一人會體驗和看到一樣的事物。

因此分享我認為有趣、有價值的科學文章也許能給他人新的靈感和體悟RELATED相關文章醫生,你在做什麼?教導孩子認識看診過程──《看醫生,不怕不怕》留意下背疼痛、駝背,「骨質疏鬆症」造成脊椎骨折免疫系統的好幫手!疫苗參上──《疫苗小小兵》音樂不只治癒心靈,也可以治療大腦──音樂關鍵字|EP6:你好!我叫江東平TRENDING熱門討論即時熱門低調卻又無所不在:你我身邊熟悉的陌生人,臺灣森林裡的「野生釀酒酵母菌」149分鐘前狗狗小「鼻」立大功?訓練犬隻來檢測COVID-19的可行性12天前八爪博士4ni!?《蜘蛛人》裡的人造太陽或將問世?(下)33天前中研院第33屆院士暨名譽院士選舉結果出爐23天前為何哺乳類顏色不能像鳥類與爬蟲類一樣豐富——著色的演化生物學72022/06/28遲來的墮胎除罪:21世紀的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52022/07/04【貓心專欄】星座/血型/性格,哪一個影響了你顏色偏好?22022/06/26逼近上帝視角——用「統計學」探討因果關係22022/06/17020文字分享友善列印020動物世界環境生態生命奧祕科學傳播自然生態40年珊瑚之謎終於揭密——「滿月後的黑暗」是同步產卵的關鍵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2022/05/09・5967字・閱讀時間約12分鐘+追蹤本文轉載自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泛科學為宣傳推廣執行單位。

採訪撰文/林承勳、簡克志美術設計/林洵安、蔡宛潔解開40年珊瑚同步產卵謎團早在1980年代科學家就發現,珊瑚彼此之間很有默契,會在短時間內一起繁殖,附近水域瀰漫大量珊瑚卵,形成令人歎為觀止的壯麗畫面。

對於珊瑚同步產卵現象,過去學者推測是受到溫度、潮汐、光線等因素影響,但觸發產卵的關鍵原因一直都沒有被確認。

經過40年,在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團隊努力下,終於揭開秘密!中研院「研之有物」專訪野澤洋耕副研究員與林哲宏博士後研究員,他們發現珊瑚同步產卵的關鍵就在於日落到月昇的黑暗時間。

野澤洋耕的團隊在臺灣綠島進行長期觀察和研究,終於發現珊瑚同步產卵的關鍵因素。

珊瑚繁殖季(南臺灣約4-6月)滿月過後,日落到月昇之間的黑暗期觸發了珊瑚產卵的條件。

圖片為正在產卵的環菊珊瑚。

圖/林哲宏奇怪的知識增加了:原來珊瑚是一群型態差異相當大的動物!由於珊瑚只能附著在固定位置、無法移動,因此曾被誤認為是植物。

而且珊瑚的外觀又很容易誤導民眾,直覺認為一大株珊瑚就是一個生物體。

但事實上,大多數的珊瑚其實是一群珊瑚蟲的聚落;只有少數像蕈珊瑚科(Fungiidae)部分種類,才是一隻巨大珊瑚蟲為一株珊瑚個體。

以造礁珊瑚為例,珊瑚蟲聚落可分成非生物與生物兩個部分:成分為碳酸鈣的珊瑚石是保護殼和居所;覆蓋在珊瑚石上面的就是無數隻活跳跳的珊瑚蟲。

珊瑚蟲被分類在刺絲胞動物門,牠們外觀跟同門的海葵相似,有著圓筒身軀、一個開口,開口周圍分布數隻觸手,觸手上密布著刺絲胞,能捕撈浮游生物來吃。

珊瑚蟲另一種食物來源是由互利共生的蟲黃藻提供,蟲黃藻會行光合作用產生養分與氧氣,同時也為白色的珊瑚石、透明的珊瑚蟲帶來繽紛色彩。

造礁珊瑚(又稱石珊瑚)的珊瑚蟲聚落,最初都是從一隻珊瑚蟲開始,透過緩慢持續的生長過程,才逐漸長成我們看到的珊瑚礁。

圖/iStock在海裡看到大大小小的珊瑚,最初都是由一隻體積微小的珊瑚蟲,分裂再分裂而來,珊瑚蟲們不斷進行無性生殖,經年累月分裂出大量個體。

為數眾多的珊瑚蟲們世世代代分泌的碳酸鈣逐漸堆積,一直到如城堡般巨大,就形成所謂的「珊瑚礁」。

珊瑚礁被科學家們認為是海中的熱帶雨林,提供魚類、甲殼類等生物棲息地與豐富食物、能量。

中研院副研究員野澤洋耕認為,珊瑚是種非常神奇的生物,從原本微小到肉眼無法辨認的一隻珊瑚蟲個體,居然能不停分裂生殖,最後數以億計隻珊瑚蟲群聚成唯一能夠從外太空觀察到的地球生命:大堡礁。

只是,珊瑚蟲用分裂生殖新增的,是跟上一代基因、外形一模一樣的個體,這類無性生殖無法增加基因多樣性,還會讓族群失去面對環境變動的適應能力。

因此珊瑚必須要另外花費時間、能量排精產卵,行有性生殖製造具有嶄新基因的後代。

珊瑚可以透過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繁衍個體。

圖/研之有物(資料來源│GlobalFoundationforOceanExploration)珊瑚也懂投資?雞蛋分籃放與孤注一擲的產卵選擇不像魚類可以找到配偶後再產卵受精,固定不動的珊瑚只能直接把精卵釋放到海水中。

為了克服無法移動的劣勢,牠們會採取同步策略,約好在短時間內一起排出數量驚人的精卵。

如此一來就能大大提高精卵濃度來增加受精成功率,即使有掠食者在旁想趁機飽餐一頓,也會頓時眼花撩亂、顧此失彼。

人們眼中珊瑚產卵的美景,同時也是生物為了繁衍而克服大自然困境的努力。

珊瑚同步產卵還能再細分成兩種模式,野澤洋耕指出,珊瑚一年只產卵一次,有些種類偏好分散風險,群體內珊瑚同時產卵,各群體間則是彼此錯開,可能往前往後幾天;另外有些珊瑚則是孤注一擲,約好「全部」一起生。

相對來說後者受精機率當然更大,但當天要是碰到暴雨、颱風等天氣因素攪局,該年可能幾乎不會有後代成功生存。

「看起來風險很高,只是既然會演化出不同方法,就代表雙方各有優勢。

」野澤洋耕解釋地說。

但不管是謹慎還是賭性堅強的種類,無法移動、不能彼此溝通的珊瑚,到底是用什麼方法約好一起產卵?自從1980年同步產卵現象被發現後,這謎團足足讓世人困惑了40年之久。

七年田野調查資料顯示,關鍵因子藏在月週期裡從2010年開始,野澤洋耕的研究團隊每年都會在珊瑚繁殖季(南臺灣通常是四、五、六月),來到綠島潛水調查。

調查期間,團隊每晚下水記錄珊瑚種類、數量與排卵時間,在累積七年的調查資料後,博士後研究員林哲宏發現每一種珊瑚都有明顯的生殖模式。

根據研究團隊現有紀錄,隸屬於繩紋珊瑚科(Merulinidae)的珊瑚是採取分散風險策略,不同群體分批同步產卵。

雖然群體間產卵日子錯開,但時程非常固定,都是在「滿月」之後五到八天;綠島還有另一大宗珊瑚,是分在軸孔珊瑚屬(Acropora)下的一些種類,牠們是「全部」約好在同一天產卵,但到底是哪一天,每年觀察到的日期都不太一樣。

「繩紋珊瑚科就是固定在滿月後五到八天產卵;軸孔珊瑚屬也是在滿月後,但毫無規則可言。

」林哲宏說。

即使如此,兩者都是在滿月後產卵,研究團隊於是鎖定月週期的因子:月光,來進行檢驗。

繩紋珊瑚科vs軸孔珊瑚屬。

圖/研之有物(資料來源:Wikipedia、iStock)室內室外重複操作結果都顯示:夜間光源會抑制珊瑚產卵由於繩紋珊瑚科的環菊珊瑚(Dipsastraeaspeciosa)在綠島很常見,觀察、樣本取得都很容易,加上生殖時間又有跡可循,團隊就選擇該物種來進行實驗。

「將月光遮住後,環菊珊瑚就提早產卵了。

」野澤洋耕表示,初步實驗結果意味著滿月後的黑暗,就是通知珊瑚準備產卵的環境訊號。

環菊珊瑚隸屬於繩紋珊瑚科,群體間大量產卵通常發生在滿月之後五到八天。

圖/林哲宏為了避開其他環境因子干擾,實驗首先是在研究室的水缸中進行;接著團隊來到綠島北邊的公館附近,要確認珊瑚不論是在人工環境或自然棲地中,都會因為黑暗籠罩提前產卵。

「我們每天都下水,在滿月前三天、前一天,還有滿月後一天幫珊瑚蓋上不透光的鋁箔布或透明布。

」林哲宏說。

結果符合預期:珊瑚越早被蓋上黑布,就會越快產卵,很規律地在接收到黑暗訊號之後的五到八天大量產卵。

研究團隊在綠島設置實驗觀察環菊珊瑚產卵,人工控制在滿月前三天、前一天和後一天都不照月光,發現珊瑚越早蓋上布,就會越早觸發產卵時機。

圖/PNAS不同光譜的光源,都會有相同的抑制效果除了照光與否,林哲宏還加入光源光譜與密集度的試驗。

因為2006年刊登在《Science》期刊的一篇論文指出,珊瑚可能會偵測月光。

野澤洋耕提到,論文中說明珊瑚只要照到月光,體內的cry基因就會表現,而且cry基因對藍光特別有反應。

所以團隊再回到研究室內,用人工光源模擬月光強度,分別給予紅、藍、綠三種不同色光,想確認是否真的如文獻資料敘述,不同光譜光源會給珊瑚帶來不同程度的刺激。

但實驗證實,三種色光照下去,珊瑚都一樣不產卵。

也就是說,目前蒐集到的線索都指向:黑暗是珊瑚產卵的關鍵。

40年珊瑚之謎,謎底就是日昇與月落之間的黑暗時段經過一連串抽絲剝繭,終於確認夜間光線會抑制珊瑚產卵。

然而團隊想進一步了解,珊瑚於漫漫長夜中只要一瞬間照到光就會被干擾,還是要有多長曝光才能達到抑制效果。

因此團隊在實驗室環境中,個別探討了整晚黑暗、整晚照光、前半夜(日落到午夜)照光,還有下半夜(午夜到日出)照光等四種情形。

結果顯示,下半夜照光跟整晚保持黑暗的組別一樣,珊瑚在五天之後同步排卵;前半夜照光,效果與整晚照光相同,會讓珊瑚延遲生產且產卵同步率下降。

「看到這現象,我們推測珊瑚感應光線的受器應該有『營業時間』。

」林哲宏笑著說,受器營業時間大概是在日落後到午夜,不過不同珊瑚個體還是存在著些許差異。

答案終於揭曉:以環菊珊瑚來說,只要連續兩個夜晚,於日落後有一小時左右的黑暗時段,就達成同步產卵的要件。

這也解釋了珊瑚為什麼都挑在滿月後繁殖,林哲宏指出,因為地球自轉同時月球又繞地球轉的緣故,每天月球升起的時間會延遲約莫30-70分鐘[註1]。

對照繁殖季四月的月週期,月初時月球升起會落在下午兩點多,之後每天延遲直到滿月,月球才會於日落後升起,而中間的黑暗期就是在告訴珊瑚:可以準備生產了。

選在滿月後生產是有其優勢的,野澤洋耕提醒說,環菊珊瑚產卵適逢黑暗、小潮,昏暗的環境能稍微蒙蔽掠食者目光,加上小潮時海浪沒那麼強,精卵不至於馬上被沖散。

研究團隊經過長年自然觀察以及實驗條件的控制,終於找出珊瑚同步產卵的秘密,關鍵就在繁殖季的滿月日之後的黑暗期。

圖1顯示滿月日之前,月光會抑制珊瑚產卵,圖2顯示滿月日之後,日落月昇中間的黑暗期,觸發了珊瑚產卵的條件。

圖/PNAS收到「暗」示後,珊瑚卵需要五天催熟至於繩紋珊瑚科固定在滿月後五到八天產卵的微觀機制,研究團隊還在努力研究中,有可能與精、卵的成熟機制有關,以下是研究團隊針對觀察現象的推測。

繩紋珊瑚科是雌雄同體,珊瑚蟲體內先產生精子與尚未成熟的卵子,當珊瑚接收到連續兩天黑暗的刺激,卵子的細胞核就會逐漸往卵細胞邊緣移動。

整個過程稱作胚核遷移(germinalvesiclemigration,GVM),需要花費五天左右。

胚核遷移完成後,卵細胞核會開始瓦解,耗時約莫三到四個小時,稱作胚核破裂(germinalvesiclebreakdown,GVBD),此時卵細胞幾乎已經為受精做好準備。

接著,成熟的卵子與精子會被打包在一起,變成叫做「精卵束」的構造。

野澤洋耕提到,精卵束被珊瑚排出體外後,會一路浮到水面,畢竟精卵在二維的海面相遇機率要比在三維的水下空間來得大些。

精卵束在水面破裂,釋出的卵子只剩最後一個步驟:擠出細胞內的極體(polarbody),就可以跟精子結合了。

有趣的是,年輕的卵會優先跟不同珊瑚的精子結合;但時間一長,即使是同一個珊瑚的精子也會接受。

「不然再等下去,不是被沖散就是被吃掉,受精機會只會越來越渺茫。

」林哲宏補充地說。

成功受精後受精卵會沉到水裡,並發育成一隻具有纖毛、可以自由活動的實囊幼蟲。

實囊幼蟲會花好幾天在海底尋尋覓覓,待找到合適的地點,就附著、變態成為再也無法隨意移動的珊瑚蟲。

接著珊瑚蟲會不停地分裂、分泌碳酸鈣,長成一株株珊瑚。

野澤洋耕副研究員解釋目前正在研究中的珊瑚產卵微觀機制。

圖/研之有物奇妙機緣讓多年研究心血登上國際期刊「說起來實在幸運,原本稿子都投到其他期刊去了。

」論文第一作者林哲宏笑著說,前一陣子日本學者高橋俊一來臺灣訪問交流,意外讓這次珊瑚產卵新發現得以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琉球大學教授高橋俊一在中研院停留時,順道拜訪同鄉人野澤洋耕的研究室,閒聊之下發現兩人居然還是大學同學。

「大學時我們僅是點頭之交,畢業後再也沒有對方消息了。

」野澤洋耕表示,高橋俊一後來在琉球大學進行熱帶生物基因、分子領域研究;自己則是在中研院、綠島兩邊奔走,做珊瑚生態、行為調查,沒想到老同學會偶然在學術圈再度相遇。

在高橋俊一的建議之下,雙方合作將實驗擴展得更加完善。

林哲宏提到,高橋提供一些安排實驗、投稿期刊的秘訣,像是在實驗室內與自然環境中重複出相同結果,增加成果的說服力;撰寫論文時盡量保守,只寫已經確定的內容,不要節外生枝;還有花心思修飾文字段落安排,保持耐心與審查委員溝通等等。

巧妙的緣分促成臺日研究團隊跨國合作,也讓野澤洋耕與林哲宏等人多年來勤奮研究的成果有機會能夠被刊登在重量級期刊中,讓珊瑚產卵真相可以得到更多注意。

珊瑚產卵研究需要長時間投入,野澤洋耕副研究員(中)與林哲宏博士後研究員(右)團隊多年研究成果,終於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

圖/研之有物艱難的生態研究柳暗花明,組成跨國團隊再出發回想起當初因為潛水的興趣才選擇珊瑚當作研究主題,經過20多年後,野澤洋耕慢慢開始期待自己的研究,能為持續減少的珊瑚族群帶來些貢獻。

野澤洋耕提到:「很開心可以在這裡研究,中研院的支持讓我沒有後顧之憂。

」解開環菊珊瑚的同步產卵之謎後,林哲宏接下來要到現任老闆的老同學:高橋俊一在琉球大學的實驗室,展開新的珊瑚研究計畫。

而野澤洋耕表示,他還是會繼續協助林哲宏的博士後研究,因為這次主要聚焦在環菊珊瑚,他們還想知道同樣是繩紋珊瑚科的其他種類,是否也是因為黑暗刺激同步產卵;還有軸孔珊瑚滿月後不規律的產卵模式,以及缺乏光照反而不產卵的現象,背後是否有更多秘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珊瑚產卵的成果發表後,野澤洋耕收到來自以色列巴伊蘭大學學者LevyOren的來信。

LevyOren是在紅海研究光害對於當地珊瑚族群的影響,他對這次刊登的研究內容非常感興趣,更期待有機會能合作。

原本珊瑚產卵的主題,因為一年只有一次觀察產卵機會,還要天天夜間潛水調查,風險之高、過程之辛苦,讓許多學者望之卻步。

如今野澤洋耕與林哲宏等人多年來的堅持有了回報,而且橫跨紅海、綠島、琉球三地的搶救珊瑚大冒險,就在前方等待著他們。

註解註1:因為月球繞地球轉的軌道不是正圓,因此每天月亮升起的延遲時間會依照月相時間(新月/滿月)和季節而有所變化,延遲時間大約從30-70分鐘不等。

延伸閱讀Lin,C.-H.,Takahashi,S.,Mulla,A.J.&Nozawa,Y.(2021). Moonrisetimingiskeyforsynchronizedspawningincoraldipsastraeaspeciosa. PNAS, 118(34).“CoralFacts.”NOAACoralReefConservationProgram.“HowDoCoralsReproduce?”GlobalFoundationforOceanExploration.“Whatarecorals?”NationalOceanService. 國中生的科普素養閱讀平台:《科學生》,素養強化訓練今天就展開!相關標籤:珊瑚珊瑚產卵珊瑚礁熱門標籤:大麻量子力學CT值女科學家後遺症快篩時間文章難易度剛好太難所有討論 0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研之有物│中央研究院238篇文章・ 1843位粉絲+追蹤研之有物,取諧音自「言之有物」,出處為《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

探索具體研究案例、直擊研究員生活,成為串聯您與中研院的橋梁,通往博大精深的知識世界。

網頁:研之有物臉書:研之有物@FacebookRELATED相關文章故人具雞黍?從田邊到餐桌,野雞的馴化之路逼小鼠游泳,還怪牠放棄掙扎?一場虎年的中亞瘟疫,預示隨後黑死病的開端?野生動物們,別來可無恙?TRENDING熱門討論即時熱門低調卻又無所不在:你我身邊熟悉的陌生人,臺灣森林裡的「野生釀酒酵母菌」149分鐘前狗狗小「鼻」立大功?訓練犬隻來檢測COVID-19的可行性12天前八爪博士4ni!?《蜘蛛人》裡的人造太陽或將問世?(下)33天前中研院第33屆院士暨名譽院士選舉結果出爐23天前為何哺乳類顏色不能像鳥類與爬蟲類一樣豐富——著色的演化生物學72022/06/28遲來的墮胎除罪:21世紀的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52022/07/04【貓心專欄】星座/血型/性格,哪一個影響了你顏色偏好?22022/06/26逼近上帝視角——用「統計學」探討因果關係22022/06/17000文字分享友善列印000人體解析好書推薦好書搶先看專欄生命奧祕醫生,你在做什麼?教導孩子認識看診過程──《看醫生,不怕不怕》台灣愛思唯爾・2022/07/12・868字・閱讀時間約1分鐘+追蹤走吧,看醫生囉!醫生會仔細檢查你的心臟跟肺臟,也會看看你長了多高。

醫生是怎麼檢查身體的呢?又為什麼要檢查呢?來一探究竟吧!我們不平凡的身體裡有各種器官。

醫生也會用聽診器聽你的心臟。

如果你把手放在胸前,說不定也可以感覺到心臟的跳動。

Yourdoctorwillusethestethoscopeagaintolistentoyourheart.Ifyouputyourhandonyourchest,youmightbeabletofeelyourheartbeating!不停搏動的心臟,驅動我們的生命。

醫生會聽看看血液在心臟不同地方流動的聲音。

心臟的血流是很複雜的喔!Yourdoctorwilltrytolistentothedifferentplaceswherebloodflowsinyourheart.Thepathcanseemprettycomplicated!血液像是遵循心臟的指揮,用規則的旋律流動全身。

肺臟就像胸中的氣球,會容納你吸入的氣體(獲得氧氣),然後再排出廢氣(如二氧化碳)。

Yourlungsarelikeballoonsinyourchest.Theytakeintheairyoubreathe(togetoxygen),andthenpushoutwastegases(likecarbondioxide).吸入氧氣和排出二氧化碳,是我們每分每秒都在做的事。

醫生也會摸摸你的脖子下方、腋窩附近,以及身體的其他部位來檢查淋巴結。

Thedoctorwillfeelunderyourneck,nearyourarmpits,andalongotherpartsofyourbodytocheckyourlymphnodes.淋巴結是免疫系統的一部分,如果你生病了,淋巴結就會腫起來。

Lymphnodesarepartofyourimmunesystemandcanswellifyouaresick.喉嚨裡的扁桃腺,最常在我們感冒的時候腫起來。

──本文摘自《寶寶醫學院:中英雙語繪本系列套書》(看醫生,不怕不怕),2022年4月,台灣愛思唯爾出版。

 國中生的科普素養閱讀平台:《科學生》,素養強化訓練今天就展開!相關標籤:寶寶醫學院心臟扁桃腺淋巴結看診檢查看醫生不怕不怕肺臟熱門標籤:大麻量子力學CT值女科學家後遺症快篩時間所有討論 0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台灣愛思唯爾2篇文章・ 0位粉絲+追蹤愛思唯爾(Elsevier)於1880年成立於荷蘭阿姆斯特丹,是全球首要經營醫學、科學和技術資訊產品及出版服務的出版商。

台灣愛思唯爾致力深耕繁體中文版的醫學知識內容,包含專業教科書、醫學資料庫,以及符合大眾需求的知識普及書。

RELATED相關文章醫生,你在做什麼?教導孩子認識看診過程──《看醫生,不怕不怕》留意下背疼痛、駝背,「骨質疏鬆症」造成脊椎骨折免疫系統的好幫手!疫苗參上──《疫苗小小兵》音樂不只治癒心靈,也可以治療大腦──音樂關鍵字|EP6:你好!我叫江東平TRENDING熱門討論即時熱門低調卻又無所不在:你我身邊熟悉的陌生人,臺灣森林裡的「野生釀酒酵母菌」149分鐘前狗狗小「鼻」立大功?訓練犬隻來檢測COVID-19的可行性12天前八爪博士4ni!?《蜘蛛人》裡的人造太陽或將問世?(下)33天前中研院第33屆院士暨名譽院士選舉結果出爐23天前為何哺乳類顏色不能像鳥類與爬蟲類一樣豐富——著色的演化生物學72022/06/28遲來的墮胎除罪:21世紀的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52022/07/04【貓心專欄】星座/血型/性格,哪一個影響了你顏色偏好?22022/06/26逼近上帝視角——用「統計學」探討因果關係22022/06/17000文字分享友善列印000人體解析健康養生醫療健康留意下背疼痛、駝背,「骨質疏鬆症」造成脊椎骨折careonline・2022/07/12・1955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追蹤作者/照護線上編輯部本文轉載自CareOnline照護線上《反覆背痛好難受,竟是骨質疏鬆症導致脊椎骨折,積極治療避免失能,醫師圖文解說》,歡迎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訂閱支持 CareOnline 喔加入照護線上LINE官方帳號,健康資訊不漏接「醫師,我最近經常會背痛,很不舒服。

」身材削瘦60多歲的王女士用手挺著背抱怨。

王女士已經停經,體重也過輕,顯然是骨質疏鬆症的高危險群,馬偕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林信惠醫師為其安排脊椎X光攝影,以及DXA骨密度檢查,結果發現,王女士的脊椎已有兩處壓迫性骨折,骨密度T值小於-3.0,診斷為「骨質疏鬆症」且符合健保藥物給付條件,經過半年多的治療,患者覺得背痛有改善,也有助於降低未來骨折的風險。

盤點骨鬆危險因子林信惠醫師指出,骨質疏鬆的風險因子很多,包括男性超過70歲、女性超過65歲、體重過輕、較早停經、父母有髖骨骨折病史、長期服用類固醇、副甲狀腺疾病、腎臟疾病、類風濕關節炎、抽菸、喝酒、缺乏運動、鈣質攝取不足等。

由於骨質疏鬆的病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症狀不明顯,所以很容易被忽略,林信惠醫師提醒,若脊椎骨出現壓迫性骨折,可能會造成背痛、駝背、身高變矮,如果發生髖骨骨折,就會導致臥床、行動不便。

林信惠醫師表示,若以定量超音波骨密度檢查儀發現病人骨質密度較差,需要進一步檢查時,便會採用雙能量X光吸光式測定儀(dual-energyX-rayAbsorptiometry,DXA)加以確定診斷。

由於骨質密度常因症狀不明顯而被忽略,臨床上建議,50歲以上若具有高風險因子,或65歲以上女性及70歲以上男性,可以經醫師評估接受骨密度檢查。

別等到骨折才發現骨質疏鬆症!林信惠醫師提醒,隨著骨質疏鬆情況惡化,患者可能在跌倒或輕微碰撞時便發生骨折,而在骨折之後行動不便,常需要臥床,也因為活動力變差,可能會引起泌尿道感染、褥瘡、或深部靜脈栓塞等各種問題,進而造成死亡。

林信惠醫師解釋,髖部骨折的老年人,一年內的平均死亡率高達22%[1],四成會臥床,另外六成需要使用輔具,日常生活需要依賴別人照顧。

林信惠醫師說,如果曾經因為跌倒就骨折,或骨密度檢查顯示,髖骨或脊椎骨的T值小於、等於-2.5,或預估十年內的全身骨折風險大於20%,或髖骨骨折風險大於3%,便已達到使用藥物治療骨質疏鬆症的程度。

多管齊下,保養骨密度臨床上治療骨質疏鬆的藥物有兩種機轉,一個是促進骨質生成,一個是抑制骨質流失,林信惠醫師說,病人應與醫師討論適合的藥物使用,並謹記持續治療的重要性,才能減少骨質疏鬆帶來的傷害。

在接受藥物治療時,也要注意日常保養,以維持骨骼、肌肉的健康,林信惠醫師說,飲食方面要攝取足夠的鈣質、維生素D、蛋白質等營養素。

每天要攝取鈣質1200毫克,富含鈣質的食物包括乳製品、豆類、堅果、小魚乾等。

維生素D與骨質健康有關,若沒有接受足夠的日照,每天的建議攝取量為800至1,000IU國際單位(internationalunits,IU)[2],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包括蛋黃、牛奶、魚類、蕈菇等。

若無腎臟疾病,建議成人每天每公斤體重攝取1至1.2公克的蛋白質,奶、蛋、魚、肉、豆皆是優質蛋白的來源。

運動方面可進行跑步、跳舞等有氧運動,也請記得做阻力運動,訓練肌力。

林信惠醫師提醒,運動時要視自己的身體狀況,循序漸進,如果有骨質疏鬆症,務必放慢動作,避免撞擊、受傷。

研究顯示,經過一年左右的重量訓練,骨密度可以有效增加,但是一定要持之以恆,如果停止運動,骨質又會快速流失。

專業團隊,完善照顧骨質疏鬆症的治療常會需要跨團隊的配合,包括家庭醫學科醫師、復健科醫師、骨科醫師、新陳代謝科醫師、物理治療師、營養師等都會參與患者的照顧。

林信惠醫師說,馬偕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有多位醫師均通過國際骨密度認證課程,及取得骨質疏鬆專科醫師認證,能幫助民眾提早發現骨質疏鬆症,並給予更完善的照顧。

參考資料DowneyC,KellyM,QuinlanJF.Changingtrendsinthemortalityrateat1-yearposthipfracture–asystematicreview.WorldJOrthop.2019;10(3):166-175.Published2019Mar18.2021台灣成人骨質疏鬆症防治之共識及指引 國中生的科普素養閱讀平台:《科學生》,素養強化訓練今天就展開!相關標籤:骨質疏鬆治療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症狀熱門標籤:大麻量子力學CT值女科學家後遺症快篩時間所有討論 0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careonline298篇文章・ 248位粉絲+追蹤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RELATED相關文章醫生,你在做什麼?教導孩子認識看診過程──《看醫生,不怕不怕》留意下背疼痛、駝背,「骨質疏鬆症」造成脊椎骨折免疫系統的好幫手!疫苗參上──《疫苗小小兵》音樂不只治癒心靈,也可以治療大腦──音樂關鍵字|EP6:你好!我叫江東平TRENDING熱門討論即時熱門低調卻又無所不在:你我身邊熟悉的陌生人,臺灣森林裡的「野生釀酒酵母菌」149分鐘前狗狗小「鼻」立大功?訓練犬隻來檢測COVID-19的可行性12天前八爪博士4ni!?《蜘蛛人》裡的人造太陽或將問世?(下)33天前中研院第33屆院士暨名譽院士選舉結果出爐23天前為何哺乳類顏色不能像鳥類與爬蟲類一樣豐富——著色的演化生物學72022/06/28遲來的墮胎除罪:21世紀的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52022/07/04【貓心專欄】星座/血型/性格,哪一個影響了你顏色偏好?22022/06/26逼近上帝視角——用「統計學」探討因果關係22022/06/17繁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