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維基百科 - Wikipedia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Uṣṇīṣa vijaya dhāraṇī sūtra) 是佛教密宗經典,主要內容是佛陀為善住天子宣說攘災延壽之法,顯示尊勝咒之靈驗。

此經譯出後尊勝咒在中國流行, ...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佛教 基本教義 四聖諦 八正道 十二因緣 五蘊 緣起 空性 因果 業 戒律 毗奈耶 尸羅 五戒 禪那 業處 輪迴 波羅密 涅槃 真如 佛性 皈依 三寶 三法印 佛教共識宣言 修行成就/果位 佛 菩薩 辟支佛 四向四果 阿羅漢 阿那含 斯陀含 須陀洹 人物(英語:List_of_Buddhists) 釋迦牟尼 十大弟子 迦多衍尼子 馬鳴 龍樹 提婆 無著 世親 覺音 鳩摩羅什 慧遠 菩提達摩 智顗 玄奘 惠能 蓮花生 宗喀巴 宗派、國家和地區 部派 大乘 金剛乘 上座部 三乘 大乘 中乘 「小乘」 一佛乘 漢傳 藏傳 藏傳佛教史(英語:HistoryofTibetanBuddhism) 印度 斯里蘭卡 緬甸 泰國 中國大陸 台灣 日本 新加坡 馬來西亞 蒙古國 歐美 歷史 佛教歷史 佛教時間線 集結 原始佛教 初期佛教 根本分裂 部派佛教 大眾部 上座部 阿育王 南傳佛教 北傳佛教 於印度衰落(英語:DeclineofBuddhismintheIndiansubcontinent) 法難 佛教現代主義(英語:Buddhistmodernism) 人間佛教 左翼佛教 經籍舉要 大藏經 巴利大藏經 漢文大藏經 藏文大藏經 阿含經 南傳尼柯耶 法句經 大般若經 心經 金剛經 法華經 解深密經 華嚴經 維摩經 涅槃經 楞伽經 大悲咒 楞嚴經 圓覺經 藥師經 地藏經 阿彌陀經 壇經 瑜伽論 大智度論 俱舍論 聖地 佛寺 精舍 八聖地 四道場 漢地寺院 佛塔列表 相關主題 藝術 修學制度 組織 人物 佛教模板 佛教主題 上座部佛教 巴利聖典 批評 論諍 大乘非佛說 十方諸佛 佛教大綱(英語:OutlineofBuddhism)佛教主題閱論編 漢傳密宗 源流 雜密 唐密 東密 台密 漢傳獨部密法 大悲咒 尊勝咒 準提咒 穢跡金剛咒 聖者和人物 過去七佛 釋迦牟尼佛 毗婆尸佛 尸棄佛 毗舍浮佛 拘留孫佛 拘那含牟尼佛 迦葉佛 大日如來 金剛手菩薩 金剛藏王菩薩 白衣觀音母 準提佛母 尊勝佛母 大白傘蓋佛母(英語:Sitatapatra) 曼殊室利菩薩 普賢菩薩 觀世音菩薩 開元三大士 善無畏 金剛智 不空 一行 法天 天息災 施護 惠果 入唐八家 東密空海 台密最澄 台密圓仁 真言律宗叡尊(日語:叡尊) 持松 經典 大日經 金剛頂經 蘇悉地經 一字頂輪王經 瑜祇經 大毗盧遮那佛說要略念誦經 金剛頂瑜伽中略出念誦經 理趣經 釋摩訶衍論 菩提心論 曼荼羅 曼荼羅 胎藏界行續 金剛界瑜伽續 明王 明王 五大明王:中—不動明王、東—降三世明王、南—軍荼利明王、西—大威德明王、北—金剛夜叉明王(東密)或烏芻瑟摩明王(台密) 孔雀明王 愛染明王 馬頭明王 術語 阿闍梨 曼荼羅 護摩/火供 付法八祖 傳持八祖 主要道場 大興善寺 法門寺 青龍寺 東寺 高野山 比叡山 寶通寺 持松 佛教大綱(英語:OutlineofBuddhism)佛教主題閱論編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Uṣṇīṣavijayadhāraṇīsūtra)是佛教密宗經典,主要內容是佛陀為善住天子宣說攘災延壽之法,顯示尊勝咒之靈驗。

此經譯出後尊勝咒在中國流行,歷代頗有傳習者,也有建造「尊勝陀羅尼經幢」以攘災延壽的風俗。

目次 1不同譯本 2譯者傳說 3經文大意 4波利譯本 5經咒註疏 6相關條目 7註釋 不同譯本[編輯] 此經先後有多種譯本,分別為 經名 譯者 年代 大正藏編號 尊勝陀羅尼並念誦功能法(已佚) 智稱 後周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佛陀波利 唐 T19No.967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杜行顗 唐 T19No.968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地婆訶羅 唐 T19No.969 最勝佛頂陀羅尼淨除業障經 地婆訶羅 唐 T19No.970 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義淨 唐 T19No.971 佛頂尊勝陀羅尼念誦儀軌法一卷 不空 唐 T19No.972 最勝佛頂陀羅尼經(只有咒語) 法天 北宋 T19No.974A 佛說一切如來烏瑟膩沙最勝總持經 法天 北宋 T19No.978 譯者傳說[編輯] 相傳,佛陀波利在文殊菩薩的授意下,從天竺帶來此經梵文本並譯出。

佛陀波利自序,他於唐高宗儀鳳元年(676年)遠涉至五台山參拜文殊菩薩,在山中遇到一老者吩咐他將《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帶來便能面見文殊菩薩,說完便消失了。

佛陀波利明白這是大覺點化,便返回國內取來該經文。

永淳二年(683年),佛陀波利到達長安,將經書獻給唐高宗,並受昭與地婆訶羅、杜行顗等譯出此經。

誰知唐高宗認為此經神異,令賜綢三十匹與佛陀波利後,只願供奉在宮內,未令流佈民間。

佛陀波利再三請求,唐高宗才將梵文原本經書歸還[1]。

之後佛陀波利來到五台山附近的西明寺,與精通梵語的順貞和尚一同重譯了《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經文大意[編輯] 尊勝佛頂,藏傳佛教稱尊勝佛母 釋迦佛時,天界有位名叫善住的天人,有天突然聽到一個聲音,告訴他福報即將享盡,七日後死亡,並且會先轉生畜生道,而後又再墮落地獄道受種種苦刑,之後再投胎在卑賤的人家,如此接連轉生受惡報。

善住天子聽後非常驚恐,趕忙去向帝釋天主求救;帝釋天主入定觀察確認後,趕忙再向釋迦牟尼佛求救。

佛陀知道後,便宣說此經、傳下了「尊勝咒」,經中說一切眾生聽聞、觀見、誦持尊勝咒,乃至畜生道有情身體碰到書寫咒文的經幢的陰影,就能得到尊勝咒殊勝利益,可以蠲除諸惡業、免入惡道。

善住天子依佛陀的指示,連續持誦六日六夜後,終於淨除了過去世所造的種種罪業,增福增壽,並得到釋迦牟尼佛的摩頂授記。

[2] 波利譯本[編輯] 佛陀波利所譯「佛頂尊勝陀羅尼」: 曩謨(一)婆誐嚩帝(二)怛喇(二合)路枳也(二合三)缽囉底(四)尾始瑟吒(二合)野(五)沒馱野(六)婆誐縛帝(七)怛你也(二合)他(八)唵(九)尾戌馱野(十)娑麼娑麼三滿哆(十一)嚩婆娑(十二)娑頗(二合)囉拏(十三)櫱帝誐賀曩(十四)娑嚩(二合)婆嚩尾秫弟(十五)阿鼻詵左睹[牟*含](十六)素櫱哆(十七)嚩囉嚩左曩(十八)阿蜜㗚(二合)哆(十九)鼻矖罽(二十)摩賀曼怛囉(二合)橎乃(二十一)阿賀囉阿賀囉(二十二)阿庾散馱囉柅(二十三)戌馱野戌馱野(二十四)誐誐曩尾秫弟(二十五)鄔瑟膩灑(二十六)尾惹野尾秫弟(二十七)娑賀娑囉(二合二十八)囉濕銘(二合二十九)散[口*祖]你帝(三十)薩嚩怛他櫱哆(三十一)嚩路迦[寧*頁](三十二)殺橎(引)囉弭哆(三十三)跛哩布囉抳(三十四)薩嚩怛他(引)櫱哆(三十五)紇哩(二合)娜野(三十六)地瑟奼(二合)曩(三十七)地瑟恥(二合)跢(三十八)摩賀母捺哩(二合三十九)嚩日囉(二合)迦野(四十)僧賀跢曩尾秫弟(四十一)薩嚩嚩囉拏(四十二)跛野訥櫱帝(四十三)跛哩尾秫弟(四十四)缽囉(二合)底(四十五)[寧*頁]韈跢野(四十六)阿欲秫弟(四十七)三摩野(四十八)地瑟恥(二合)帝(四十九)麼柅麼柅(五十)摩賀麼柅(五十一)怛闥哆(五十二)部跢勾致(五十三)跛哩秫弟(五十四)尾窣普(二合)吒(五十五)沒地秫弟(五十六)惹野惹野(五十七)尾惹野尾惹野(五十八)娑麼囉(五十九)薩嚩沒馱(六十)地瑟恥(二合)哆秫弟(六十一)嚩日哩(二合)嚩日囉(二合)櫱陛(六十二)嚩日囕(二合六十三)婆嚩睹麼麼(稱名六十四)舍哩囕(六十五)薩嚩薩怛嚩(二合六十六)難(上)左迦野(六十七)尾秫弟(六十八)薩嚩誐帝(六十九)跛哩秫弟(七十)薩嚩怛他櫱哆(七十一)三麼濕嚩(二合)娑演睹(七十二)薩嚩怛他櫱哆(七十三)三麼濕嚩(二合)娑(七十四)地瑟恥(二合)帝(七十五)沒地野沒地野(七十六)尾沒地野(七十七)冒馱野冒馱野(七十八)尾冒馱野尾冒馱野(七十九)三滿哆(八十)跛哩秫弟(八十一)薩嚩怛他櫱哆(八十二)紇哩(二合)娜野(八十三)地瑟奼(二合)曩(八十四)地瑟恥(二合)哆(八十五)摩賀母捺㘑(二合八十六)娑嚩(二合)賀(八十七)。

UṣṇīṣaVijayaDhāraṇī(佛陀波利所據《佛頂尊勝陀羅尼》梵文轉寫) Namo(1)bhagavate(2)trailokya(3)prati(4)viśiṣṭaya(5)buddhāya(6)bhagavate(7).Tadyathā(8),om(9),viśudhaya(10),samāsamasamantā(11)vabhāsa(12)spharaṇa(13)gatigahana(14)svabhāvaśuddhe(15),abhiṣiñcatumām(16).Sugata(17)varavacana(18)amṛtā(19)bhiṣekai(20)mahāmantrapadai(21).Āharaāhara(22)āyuḥsaṃ-dhāraṇi(23).Śuddhayaśuddhaya(24)gaganaviśuddhe(25)uṣṇīṣa(26)vijayaviśuddhe(27)sahasra(28)raśmi(29)sam-codite(30).Sarvatathāgatā(31)valokani(32)ṣaṭpāramitā(33)paripūraṇi(34).Sarvatathāgata(35)hṛdayā(36)dhiṣṭhānā(37)dhiṣṭhita(38)mahāmudre(39).Vajrakāya(40)saṃhatanaviśuddhe(41)sarvāvaraṇā(42)pāyanagati(43)pariviśuddhe(44)prati(45)nivartaya(46)āyuḥśuddhe(47)samayā(48)dhiṣṭhite(49).Maṇimaṇi(50)mahāmaṇi(51)tathatā(52)bhūta-koṭi(53)pariśuddhe(54)visphuṭa(55)buddhiśuddhe(56).Jayajaya(57)vijayavijaya(58)smara(59)sarvabuddhā(60)dhiṣṭhitaśuddhe(61)vajrivajragarbhe(62)vajram(63)bhavatumama(64)śāriram(65)sarvasattvā(66)nāmcakāya(67)viśuddhe(68).Sarvagati(69)pariśuddhe(70).Sarvatathāgata(71)samāśvāsayantu(72).Sarvatathāgata(73)samāśvāsā(74)dhiṣṭhite(75)budhyabudhya(76)vibudhya(77)bodhayabodhaya(78)vibodhayavibodhaya(79)samanta(80)pariśuddhe(81).Sarvatathāgata(82)hṛdayā(83)dhiṣṭhānā(84)dhiṣṭhita(85)mahāmudre(86).Svāhā(87). 經咒註疏[編輯] 本經註疏解釋有唐·法崇《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疏》二卷與清·續法《佛頂尊勝陀羅尼經釋》等。

註疏名 作者 年代 藏經編號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教跡義記 法崇 唐 大正藏(T)第39冊No.1803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釋 續法槃譚 清 卍續藏(X)第23冊No.0445 相關條目[編輯] 尊勝佛頂 尊勝咒 註釋[編輯] ^見《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序》(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唐定覺寺沙門志靜述》 ^安樂妙寶(七)完結篇-釋普度比丘尼2011.10.19講於新加坡佛教青年弘法團.[2018-10-22].(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8).  閱論編大正藏·密教部主要佛教典籍列表雜密陀羅尼集經 ·大方廣菩薩藏文殊師利根本儀軌經 ·楞嚴經(楞嚴咒) ·大悲心陀羅尼經(大悲咒) ·大法炬陀羅尼經 ·大乘無量壽經 ·八大菩薩曼荼羅經 ·甘露陀羅尼咒 ·不空罥索神變真言經 ·不空罥索神咒心經 ·不空罥索陀羅尼經 ·佛說十一面觀世音神咒經 ·消災吉祥經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尊勝咒) ·無量門微密持經純密大日經 ·金剛頂經 ·蘇悉地經 ·一切秘密最上名義大教王儀軌 ·金剛頂經瑜伽文殊師利菩薩法 ·千臂千鉢曼殊室利經無上密一切如來金剛三業最上祕密大教王經(密集金剛密續) ·聖妙吉祥真實名經 ·瑜伽大教王經(毘盧遮那幻化網) ·妙吉祥瑜伽大教金剛陪囉嚩輪觀想成就儀軌經(大威德金剛密續) ·大悲空智金剛大教王儀軌經(喜金剛密續) ·妙吉祥最勝根本大教經 ·祕密相經 ·無二平等最上瑜伽大教王經 閱論編金剛乘佛教母分類 北傳佛教 大乘與金剛乘 顯宗與密宗 宗派和地域  北 漢傳密宗 雜密 唐密  東 日本密教 東密 古義 東寺真言宗 高野山真言宗 真言宗善通寺派 真言宗醍醐派 真言宗御室派 真言宗大覺寺派 真言宗泉涌寺派 真言宗山階派 信貴山真言宗 真言宗中山寺派(日語:真言宗中山寺派) 真言三寶宗(日語:真言三宝宗) 真言宗須磨寺派(日語:真言宗須磨寺派) 真言宗東寺派 新義 真言宗智山派 真言宗豐山派 真言宗室生寺派(日語:真言宗室生寺派) 台密 真言律宗  西 藏傳密宗 藏地(英語:HistoryofTibetanBuddhism) 寧瑪派 噶舉派 薩迦派 格魯派 噶當派 希解派 覺囊派 覺宇派 郭扎派 夏魯派 錫金 錫金王國 不丹 蒙古國 中國內蒙古(英語:Religion_in_Inner_Mongolia#Buddhism) 俄羅斯 裕固族區  南 東南亞和南亞(英語:BuddhisminSouthAsia)密教 南傳上座部密教(英語:TantricTheravada) 滇密 阿利僧派 印尼(英語:IndonesianEsotericBuddhism) 馬來(英語:MalaysianVajrayana) 菲律賓(英語:PhilippineEsotericBuddhism) 尼泊爾尼瓦爾族區 歷史和人物 怛特羅密教 婆羅門教性力派 雜密/事續/事密 胎藏界/行續/行密 金剛界/瑜伽續/瑜伽密 無上瑜伽續 八十四大成就者 上師/阿闍黎/阿姜/瓦吉拉查爾亞 霎哈嘉(英語:Sahaja) 金剛薩埵 龍樹 龍智 漢傳密宗 開元三大士 善無畏 金剛智 不空 僧一行 法天 天息災 施護 三武一宗法難 漢傳獨部密法 惠果 東密空海 台密最澄 台密圓仁 真言律宗叡尊(日語:叡尊) 持松 藏傳密宗 蓮花生 無垢友 寂護 拉薩漸頓法諍 蓮花戒 堪布摩訶衍 朗達瑪滅佛法難 仁欽桑布 阿底峽 馬爾巴 八思巴 宗喀巴 賈曹傑與克主傑 靈童轉世與金瓶掣籤 達賴喇嘛 班禪額爾德尼 聖者和神祇 佛陀 毗盧遮那佛 普賢王如來 普賢王佛母 多傑羌佛 五方佛 白衣佛母 事業佛母 金剛佛母 佛眼佛母 尊勝佛母 菩薩 觀世音菩薩 白衣觀音 多羅菩薩 葉衣菩薩 准提菩薩 文殊菩薩 普賢菩薩 金剛手菩薩 金剛藏王菩薩 明王 烏蒭沙摩明王 大威德明王 不動明王 軍荼利明王 降三世明王 穢跡金剛 密集金剛 密跡金剛 馬頭明王 孔雀明王 勝樂金剛 金剛亥母 普巴金剛 五大明王 八大明王 十大明王 天部 十二天 二十諸天 本尊 明妃 文武百尊 忿怒尊 寂靜尊 重要教義 三密相應 口密 真言咒 曼怛羅 陀羅尼 身密 氣脈 明點 中脈 脈輪 拙火 瑜伽 天瑜伽 夢瑜伽 手印 意密 四加行 前行(英語:Ngöndro) 佛慢 入我我入 入我我入觀 大圓滿 那洛六法 大手印 虹光化身 即身成佛 中陰身 時輪 生起次第 道次第 心性本淨 密技(英語:Tantratechniques(Vajrayana)) 破瓦法 男女雙修 歡喜法 事業手印 壇城曼荼羅 瑜伽行中觀派(日語:瑜伽行中観派) 中觀應成派 如來藏學派 九乘判教 判教 外密 內密 四皈依 三昧耶戒(日語:三昧耶戒) 漢傳三昧耶戒 藏傳三昧耶戒 經咒和儀軌 大日經 金剛頂經 蘇悉地經 理趣經 金剛峰樓閣一切瑜伽瑜祇經 一字輪王經 一字金輪佛頂 大毗盧遮那佛說要略念誦經 聖妙吉祥真實名經 密續 伏藏 二勝六莊嚴 菩提道燈論 入中論 現觀莊嚴論 菩提道次第廣論 密宗道次第廣論 大圓滿直指教授(英語:Pointing-outinstruction) 八十四句大悲咒和千句大悲咒 藏傳大悲咒 大隨求咒 大隨求菩薩 尊勝咒 寶篋印咒 楞嚴咒 准提咒 藥師灌頂咒 穢跡金剛咒 金剛薩埵百字明咒 六字大明咒 蒙山施食 放焰口 五壇法(日語:五壇法) 火供 煙供 水供 八吉祥 金剛杵 三棱杵(英語:Kīla(Buddhism)) 金剛鈴(英語:Ghanta) 轉經筒 達瑪如皮鼓(英語:Damaru) 摩尼寶 唐卡 筒欽(英語:Tibetanhorn) 佛教主題相關模板:藏傳佛教、漢傳密宗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佛顶尊胜陀罗尼经&oldid=64935051」 分類:​尊勝咒密教部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DeutschEnglishहिन्दीBahasaIndonesiaBahasaMelayu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