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和「痛」是一個意思,為什麼「心疼」和「心痛」不一個意思? - GetIt01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疼痛應為文白異讀,(也可能本是同源字,南方o未高化)南方多用後者,北方相反。

心痛應是來自痛心,然後演為心痛。

他傻得讓人心疼,有憐愛,輕度憐憫, ... 標籤:漢語辭彙 「疼」和「痛」是一個意思,為什麼「心疼」和「心痛」不一個意思? 01-30 或者疼和痛也不一個意思? 詞義演進八字箴言——只可歸納,不可演繹。

遇到這種問題,要分析的不是「疼」與「痛」有什麼差別,而是需要首先認識到,即便「疼」「痛」是完全等同的(是「即便」),出現這種情況也是完全正常的。

而且不僅僅是詞,也不僅僅是漢語,其他層面、其他語言也同理。

譬如,「文字」層面,「休」是指人在樹蔭下休息,這是古人「順著」道理造字後,後人依據「休」的古今字形,以其意義及用法為參照,靠「歸納」的方法求得的。

我們不能通過「演繹」的方式說,既然字形從人從木,那麼「休」字也可以表示「等待」「砍伐」「攀爬」「採摘」「辨別樹木」「撞樹保健」等含義。

究其原因,關鍵在於「順著」二字。

在造字時,只能「順著」這個語素的外延而擇其善者,不可能用「逆向思維」附加諸多其他部件來將可能出現的「等待」「砍伐」「攀爬」「採摘」「辨別樹木」「撞樹保健」等解釋排除,那樣造出的字複雜且不經濟,根本無法使用。

同樣地,英語中understand字面上是standinthemidstof,引伸為「明白,理解」,我們只能「歸納」這個詞是如何引伸到這層意思上的,卻不可「演繹」出understand還可以表示「置身」「為……所包圍」「中立」「和事佬」之類亂七八糟、不勝枚舉的意思。

有兩種糟糕的極端趨勢:一種是認為語言是編出來的,隨用隨編,譬如之前的「?」字事件,很多人都以為這是個猶如狗尿苔一樣突然冒出來的「網路詞語」,對其早已在方言中存在的事實以及演變歷程不清楚也不關心,在正字討論中自然也就沒有什麼道理可言,只能走民粹路線;另一種是將一切現象訴諸詞源,譬如曾有英語老師試圖用詞源來解釋happy與delighted的區別,然而語言的造詞行為是源源不斷的,並非一蹴而就,衍生出或引入一個詞時,與其緊密聯繫的是源頭詞「當時」的用法,而非「詞源」的用法,此時訴諸語源則會過度解讀。

辨別以上兩種情況,並作出合理合適的解讀,並非易事。

不過,牢記「只可歸納,不可演繹」至少可以避免矯枉過正。

≈≈≈≈≈≈≈≈≈≈分割線≈≈≈≈≈≈≈≈≈≈有回答提到「茅房」和「茅屋」,是個很好的參照。

為表示「帶有用茅草苫蓋之坑位(以方便)的場所」,可能是為了與已有的「茅屋」衝突,而選擇了「茅房」,並不是因為「屋」跟「房」之間有什麼了不得的差別而非選「房」不可。

否則,以此論之,東北某些地區所稱呼的「茅樓」難道非要比其他地區的高大而多重不可? 想到了一個茅房和茅屋為什麼不同。





受@王贇Maigo老師「引申方向不同」的啓發、@蜃樓城少主老弟「可以從不同語素辨析」的鼓舞,@下河佬負暄獻曝。

——————————「痛」字《説文》已收,「疼」成字較遲,見於三國·曹魏《廣雅·釋詁二》:「疼,痛也。

」「痛」上古就分化引申出「恨」義,《國語·楚語下》:「又能上下説於鬼神,順道其欲惡,使神無有怨痛於楚國。

」至唐時又有了「憐愛」義,孟郊《古興》:「痛玉不痛身,抱璞求所歸」「疼」僅引申出「愛憐」一則義項。

元孟稱舜《桃花人面》第四齣:「度來雨,曉東風,滿庭花落地,則有誰疼。

」章炳麟《新方言·釋言》:「今凡謂愛憐小兒者,通言曰疼。

」《紅樓夢》第九十八回:「林姑娘是老太太最疼的。

」‖——————有趣的是「心痛」、「心疼」二詞條都在元時語體文中始現。

先說「心痛」,元《古本五十回水滸》:——————元《小屠孫》 ——————再說「心疼」:——————元《元代白蓮教資料彙編》:清《日下舊聞考》: 其他用例略。

請知友自行品味「心痛」與「心疼」二者的語體色彩。

《現代漢語大詞典》對二詞條的解釋:心痛愛惜、憐惜、可惜。

心疼憐惜、疼愛。

下河佬按:「心痛」義更偏於「惜」。

「心疼」義更偏於「愛」。

造成二詞詞義偏差的原因是:「痛」在其詞義分化引申史上,受可與其凝固雙音詞的「愁」、「悲」、「恨」等詞的浸染、同化,因此產生了與「疼」的差異。

(本回答巖格限製在副詞義項下) 1.當多個語素複合成詞時,詞的含義往往大於語素含義的疊加。

比如「心疼」和「心痛」,如果按語素本身的含義疊加,那就都是「心臟疼痛」的意思。

2.當近義、同義乃至相同的語素分別構成不同的詞時,這些詞可能取語素的不同義項,或者雖然取相同的義項但往不同的方向引申。

「心疼」和「心痛」就是後者的例子,「疼」「痛」這兩個語素的意思雖然相同,但在兩個詞中的引申方向不同。

前者如「同性」和「共性」,「性」字在兩個詞中分別取了「性別」和「性質」兩個義項。

具體哪個語素會取哪個義項,或者向哪個方向引申,是有隨機性的。

「心」的語義傾向不同!雖然「疼」和「痛」都有「疾病或創傷引起的難受的感覺」這個義項,但是和「心」組合時,由於「心」的語義傾向不同,「心疼」和「心痛」就有了區別。

「心」的常用義項主要有幾類:1、人或動物器官或身體部位,主要指心臟或胸部;2、思想情感或性情; 3、中心;4、花木嫩芽;「心疼」的「心」多傾向情感義項,「心痛」的「心」多傾向器官義項。

語素部分相同的近義詞,可以從不同語素辨析,也可以從公共語素語義傾向來辨析!另,看到有提到「姑娘」和「姑媽」,1、「姑娘」的「娘」讀輕聲;2、「姑」有「父親姊妹」「丈夫姊妹」「少女」等多個義項;3、「娘」除了「母親」的義項,還有「年輕女子」「長輩或年長已婚婦女」多個義項。

港台流行心痛,大陸流行心疼。

疼痛應為文白異讀,(也可能本是同源字,南方o未高化)南方多用後者,北方相反。

心痛應是來自痛心,然後演為心痛。

他傻得讓人心疼,有憐愛,輕度憐憫,語義比較輕,又常作幽默語調侃。

心痛語義重很多,她的故事,讓大伙兒都很心痛(痛心)。

漢語的單字絕大多數都有多重含義的。

疼和痛都有表達我們因為受傷、疾病而導致的一種身體上的不適感的意思。

但「疼」同時也有憐愛的意思。

比如:疼愛、心疼;而痛則沒有這一層意思。

而「痛」也有表達心理上的不適感的意思,比如悲痛、心痛;而疼則沒有這一層意思。

所以疼和痛,只是在特定語境下才有部分表達相同的意思。

一個字(或詞語)有多重含義可以引發很多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再舉一例: 比如「是」字,有表示類似於「等於」的意思、也有表示「屬於」的意思。

「白馬非馬」——白馬不是馬,這就利用了「是」字的這兩層意思。

白馬屬於馬的一種,但白馬不等於馬。

「不」字否定的是「是」字的最大範圍,「不是」表達的意思指「不等於、也不屬於」,但白馬是馬——此處的「是」就是指「屬於」而非「等於」。

所以公孫龍的雄辯大概也是由於別人沒有辨析清楚「是和非」。

從中醫上說,疼和痛本來就是概念。

疼字,體內入冬為病。

指的是有一些不健康的東西(以寒氣為代表)進入身體導致的痛覺,是一種由外而內的感覺。

最易辨別的應該數牙疼。

痛字,不通為痛。

指的是身體的某些部位堵塞不通而引起的痛覺,是一種由內而外的感覺。

比方說腹痛。

好了,疼和痛就解釋這麼多。

然而,心疼和心痛,這屬於情話,別問我有什麼區別,我不知道! 感覺疼更尖銳,痛更鈍。

疼是由內向外擴散,包括前面回答提到的疼的引申義疼愛。

痛是前面回答提到的不通,身體精神上的痛苦散發不出去,比如頭痛心絞痛,引申義痛恨之類也是怨氣散發不出去。

這孩子長得真心疼人兒啊! 這孩子長得真讓人心痛啊!體會一下,有啥區別。

↑ 其實就是固定用法,不能用數學的方式來定義,別說疼和痛完全不同兩個字了,有時候完全相同的字,疊起來用含義也完全不同了,你感受下雞和雞雞 心疼是因為別人,心痛是因為自己。

亂扯幾句,類似的情況還有牙齒,牙在上齒在下,逮捕,逮是知道在哪裡去抓,捕是不知道在哪去抓,想必疼痛也有類似的區別吧 推薦閱讀: TAG:漢語辭彙| 一點新知 GetIt01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