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炭纪-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您现在使用的中文变体可能会影响一些词语繁简转换的效果。
建议您根据您的偏好切换到下列变体之一: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石炭纪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石炭纪358.9–298.9百万年前
PreЄ
Є
O
S
D
C
P
T
J
K
Pg
N
晚石炭世:3亿年前的地球
全時期平均大氣O2含量
约32.3Vol %[1](为現代的162%)
全時期平均大氣CO2含量
约800ppm[2](为前工業時期3倍)
全時期平均地表溫度
约14℃[3](高於現代0℃)
海平面(高於現代)
從120米降至現代水平,在末期穩定上升至80米[4]
石炭纪主要分界查论编-360 —–-355 —–-350 —–-345 —–-340 —–-335 —–-330 —–-325 —–-320 —–-315 —–-310 —–-305 —–-300 —–-295 —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早石炭世晚石炭世杜内期维宪期谢尔普霍夫期巴什基尔期莫斯科期卡西莫夫期格舍尔期 ←石炭纪雨林崩溃事件←马荣溪化石群(英语:Mazon_Creek_fossil_beds)←柔默空缺结束←柔默空缺开始石炭纪时间表直轴:百万年前
石炭纪(英語:Carboniferous,符號C)是地球历史中的一个地质时代。
早在1822年石炭纪在英国就已经被看作是一个地质时代中的纪了。
石炭纪的名字来自于石炭纪时期在全世界各地形成的煤。
它从3.58亿年前(358百万年前)开始,延续到2.98亿年前(298百万年前)。
它与二叠纪和泥盆纪之间的边界的年代主要是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断代获得的。
对石炭纪的内部分类各个地区使用非常不同的系统,这些不同的系统在其使用地区和传统中却相当稳定。
在西欧石炭纪一般被分为上下两个亚纪,在美国分密西西比纪和宾夕法尼亚纪,在俄罗斯分上中下三个亚纪。
古生物学上的细节划分一般使用海生动物:䗴类、头足类、腕足动物、珊瑚等。
陆地植物也被用来对晚石炭世作细节划分。
目录
1古生物
1.1植物
1.1.1演化事件
1.2动物
1.2.1海生动物
1.2.2陆地动物
1.2.3演化事件
2古地理
2.1出发点
2.2石炭纪的发展
3气候
4相關影視作品
5参考文献
古生物[编辑]
植物[编辑]
主条目:煤炭森林
石炭纪,尤其是石炭纪晚期可以被称为是蕨类植物的时代。
蕨类植物森林的规模可以从今天石煤层的规模中看出来端倪。
这些在今天成为石煤的植物当中最主要的是:
属于石松门的鳞木属,高度达到40米,其茎的直径可达1米
属于石松门的封印木属,高度达到30米
属于木贼纲的芦木也达到了20米高
演化事件[编辑]
在石炭纪晚期出现裸子植物。
出现附生植物[5]和藤本植物[6][7]。
最早的树脂化石纪录[8]。
动物[编辑]
海生动物[编辑]
泥盆纪海中占支配作用的盾皮鱼类在泥盆紀後期滅絕事件后再也没有出现过。
石炭纪海中的鱼类主要是活动灵便的软骨鱼类和辐鳍鱼类。
尤其是软骨鱼类,占据了海中的支配地位,石炭纪的软骨鱼类多样性远高于中生代时期的软骨鱼类。
出现了新兴的䗴类,是单细胞生物,但它们可以达到10厘米大。
菊石和海百合繁盛。
三叶虫到石炭纪已经大部分绝灭,只剩下几个属种。
陆地动物[编辑]
最早的无翼的昆虫在中泥盆世就出现了,到晚石炭世时,有翼的昆虫出现。
石炭統煤系地層中發現超過500種的昆蟲。
在陆地和淡水生活的脊椎动物主要是肉鳍鱼类、离片椎类、非羊膜爬行形类,它们还保存着相当的水生习性。
由于它们在陆地上还没有竞争对手,因此它们的种类非常多,有些一直大到6米长。
演化事件[编辑]
最早可以算作羊膜动物的骨骼化石纪录(石炭纪晚期)。
最早的虫瘿化石纪录[9]。
软骨鱼类的卵鞘和粪化石最早纪录[10][11]。
塔利怪物属(英语:Tullimonstrum)復原圖,分类未定
镰鳍鲨属(英语:Falcatus)復原圖:下方(雄性)、上方(雌性)
Allenypterus(英语:Allenypterus)復原圖,属于腔棘鱼纲
石炭紀早期的肺蝎體長可達70厘米
石炭紀晚期的巨脈蜻蜓翼展可達75厘米
石炭紀末期至二叠纪早期的湖龙(英语:Limnoscelis)體長可達1.5米[12],是地球上最早的陆栖大型四足食肉动物
古地理[编辑]
晚石炭世时期的地球
出发点[编辑]
在泥盆纪中北美地块和北欧-俄罗斯地块结合到一起。
这块大陆与后来的冈瓦那大陆的其它部分(今天的非洲、南美洲、南极洲、澳大利亚和印度)之间部分是由不同的地形组成的海洋。
在泥盆纪晚期这些地区与北美-北欧-俄罗斯组成的大陆已开始有接触。
石炭纪的发展[编辑]
石炭纪内这个过程继续发展,到早石炭世、晚石炭世交界的时期这个过程达到一个高潮。
直到石炭纪晚期非洲西北部与北美之间的空隙才被填补。
阿巴拉契亚山脉的造山运动完成。
西伯利亚与俄罗斯也已经基本相接,乌拉尔山脉形成,盤古大陸基本形成。
气候[编辑]
主条目:晚古生代大冰期
石炭纪开始时非洲的南角位于地球的南极。
石炭纪中冈瓦那大陆按顺时钟方向旋转,到二叠纪时南极洲位于南极。
石炭纪开始后气温下降,在石炭纪早期就已经有冰川形成,但到石炭纪/二叠纪间期冰川发展到了高潮期。
在冈瓦那大陆到处都可以找到冰川的痕迹。
地质分析证明在石炭纪中气温比较温暖的时期与气温比较寒冷的时期不断交替。
石炭纪晚期的大量煤的沉积可能与海面的不断上下波动。
这个波动可能是由于冈瓦那大陆南部冰川的融化和延长而造成的。
相關影視作品[编辑]
貓狗時空傳
Bugs
参考文献[编辑]
^http://uahost.uantwerpen.be/funmorph/raoul/fylsyst/Berner2006.pdf
^Image:PhanerozoicCarbonDioxide.png
^Image:Allpalaeotemps.png
^Haq,B.U.;Schutter,SR.AChronologyofPaleozoicSea-LevelChanges.Science.2008,322(5898):64–68.Bibcode:2008Sci...322...64H.PMID 18832639.doi:10.1126/science.1161648.
^Pšenička,J.;Opluštil,S.TheepiphyticplantsinthefossilrecordanditsexamplefrominsitutufffromPennsylvanianofRadniceBasin(CzechRepublic)..BulletinofGeosciences.2013-06-07:401–416.ISSN 1802-8225.doi:10.3140/bull.geosci.1376.
^Bashforth,A.R.;Zodrow,E.L.PartialreconstructionandpalaeoecologyofSphenophyllumcostae(MiddlePennsylvanian,NovaScotia,Canada).BulletinofGeosciences.2007-12-31:365–382.ISSN 1802-8225.doi:10.3140/bull.geosci.2007.04.365.
^Krings,Michael;Kerp,Hans;Taylor,ThomasN.;Taylor,EdithL.[0204:hpvalg2.0.co;2HowPaleozoicVinesandLianasGotofftheGround:OnScramblingandClimbingCarboniferous–EarlyPermianPteridosperms].TheBotanicalReview.2003-04,69(2):204–224.ISSN 0006-8101.doi:10.1663/0006-8101(2003)069[0204:hpvalg]2.0.co;2.
^Grimaldi,D.PushingBackAmberProduction.Science.2009-10-01,326(5949):51–52.ISSN 0036-8075.doi:10.1126/science.1179328.
^Labandeira,C.C.;Phillips,T.L.ACarboniferousinsectgall:insightintoearlyecologichistoryoftheHolometabola..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1996-08-06,93(16):8470–8474.ISSN 0027-8424.doi:10.1073/pnas.93.16.8470.
^FISCHER,J.&KOGAN,I.(2008):ElasmobrancheggcapsulesPalaeoxyris,FayoliaandVetacapsulaassubjectofpalaeontologicalresearch–anannotatedbibliography.–Paläontologie,Stratigraphie,Fazies(16),FreibergerForschungshefte,C528:75–91
^ÓGogáin,Aodhán;Falcon-Lang,HowardJ.;Carpenter,DavidK.;Miller,RandallF.;Benton,MichaelJ.;Pufahl,PeirK.;Ruta,Marcello;Davies,ThomasG.;Hinds,StevenJ.Johanson,Zerina,编.FishandtetrapodcommunitiesacrossamarinetobrackishsalinitygradientinthePennsylvanian(earlyMoscovian)MintoFormationofNewBrunswick,Canada,andtheirpalaeoecologicalandpalaeogeographicalimplications.Palaeontology.2016-09,59(5):689–724.doi:10.1111/pala.12249(英语).
^Limnoscelis-FactsandPictures.Dinosaurs-PicturesandFacts.2016-10-12[2020-02-21].(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6)(美国英语).
查论编地质年代前寒武纪冥古宙(46亿至40亿年前)(未有任何年代分段被国际地层学委员会承认)太古宙(40亿至25亿年前)
始太古代(40亿至36亿年前)
古太古代(36亿至32亿年前)
中太古代(32亿至28亿年前)
新太古代(28亿至25亿年前)
元古宙(25亿至5.41亿年前)古元古代(25亿至16亿年前)
成铁纪(25亿至23亿年前)
层侵纪(23亿至20.5亿年前)
造山纪(20.5亿至18亿年前)
固结纪(18亿至16亿年前)
中元古代(16亿至10亿年前)
盖层纪(16亿至14亿年前)
延展纪(14亿至12亿年前)
狭带纪(12亿至10亿年前)
新元古代(10亿至5.41亿年前)
拉伸纪(10亿至7.2亿年前)
成冰纪(7.2亿至6.35亿年前)
埃迪卡拉纪(6.35亿至5.41亿年前)
显生宙︵5.41亿年前至今︶古生代(5.41亿至2.52亿年前)寒武纪(5.41亿至4.85亿年前)
紐芬蘭世(5.41亿至5.21亿年前)
第二世(5.21亿至5.09亿年前)
苗岭世(5.09亿至4.97亿年前)(英语:Miaolingian)
芙蓉世(4.97亿至4.85亿年前)
奥陶纪(4.85亿至4.44亿年前)
早奥陶世(4.85亿至4.70亿年前)
中奥陶世(4.70亿至4.58亿年前)
晚奥陶世(4.58亿至4.44亿年前)
志留紀(4.44亿至4.19亿年前)
兰多维列世(4.44亿至4.33亿年前)
文洛克世(4.33亿至4.27亿年前)
羅德洛世(4.27亿至4.23亿年前)
普里道利世(4.23亿至4.19亿年前)
泥盆纪(4.19亿至3.59亿年前)
早泥盆世(4.19亿至3.93亿年前)
中泥盆世(3.93亿至3.83亿年前)
晚泥盆世(3.83亿至3.59亿年前)
石炭纪(3.59亿至2.99亿年前)
密西西比世(3.59亿至3.23亿年前)
賓夕法尼亞世(3.23亿至2.99亿年前)
二叠纪(2.99亿至2.52亿年前)
乌拉尔世(2.99亿至2.72亿年前)
瓜达洛普世(2.72亿至2.6亿年前)
乐平世(2.6亿至2.52亿年前)
中生代(2.52亿至6600万年前)三叠纪(2.52亿至2.01亿年前)
早三叠世(2.52亿至2.47亿年前)
中三叠世(2.47亿至2.37亿年前)
晚三疊世(2.37亿至2.01亿年前)(英语:LateTriassic)
侏罗纪(2.01亿至1.45亿年前)
早侏罗世(2.01亿至1.74亿年前)
中侏罗世(1.74亿至1.64亿年前)
晚侏罗世(1.64亿至1.45亿年前)
白垩纪(1.45亿至6600万年前)
早白垩世(1.45亿至1亿年前)
晚白垩世(1亿至6600万年前)
新生代(6600万年前至今)古近纪(6600万至2303万年前)
古新世(6600万至5600万年前)
始新世(5600万至3390万年前)
漸新世(3390万至2303万年前)
新近纪(2303万至258万年前)
中新世(2303万至533万年前)
上新世(533万至258万年前)
第四紀(258万年前至今)
更新世(258万至1.17万年前)
全新世(1.17万年前至今)
规范控制
AAT:300391469
BNF:cb11964823x(data)
GND:4126367-4
LCCN:sh85097125
NDL:00570587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石炭纪&oldid=71239706”
分类:地质年代隐藏分类:CS1英语来源(en)CS1美国英语来源(en-us)含有英語的條目包含AAT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BN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GN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LC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NDL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没有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打印页面
在其他项目中
维基共享资源
其他语言
AfrikaansAlemannischالعربيةAsturianuAzərbaycanca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BanjarBrezhonegCatalàMìng-dĕ̤ng-ngṳ̄ČeštinaCymraegDansk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NordfriiskGaeilgeGalegoעבריתहिन्दीHrvatskiMagyarՀայերենBahasaIndonesia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ქართულიҚазақша한국어КыргызчаLatinaLëtzebuergeschLinguaFrancaNovaLimburgsLietuviųLatviešuМакедонскиമലയാളംBahasaMelayuمازِرونی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OccitanPolskiPiemontèisپنجابی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தமிழ்ТоҷикӣไทยTagalog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Oʻzbekcha/ўзбекчаTiếngViệtWinaray吴语YorùbáBân-lâm-gú粵語
编辑链接
延伸文章資訊
- 1Paleozoic翻譯及用法- 英漢詞典 - 漢語網
Paleozoic中文的意思、翻譯及用法:adj. 古生代的。英漢詞典提供【Paleozoic】的詳盡中文翻譯、用法、例句等.
- 2石炭纪-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您现在使用的中文变体可能会影响一些词语繁简转换的效果。建议您根据您的偏好切换到下列变体之一: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 3paleozoic中文是什么意思 - 查查在线词典
paleozoic的中文意思:adj.【地质学;地理学】古生代的。n.〔the Paleo…,查阅paleozoic的详细中文翻译、例句、发音和用法等。
- 4Paleozoic 的中文翻譯| 英漢字典
Paleozoic (a.)古生代的古生代. ... 線上英漢字典/中文拼音/計算機 ... Paleozoic \Pa`le*o*zo"ic\ (p[=a]`l[-e]*[-o]*z[=o]"...
- 5Paleozoic Fossil Plants - 博客來
書名:Paleozoic Fossil Plants,語言:英文,ISBN:9780764343278,頁數:160,作者:Stinchcomb, Bruce L.,出版日期:201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