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龍舟 - 中文百科知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划龍舟是屈原故里最大的民眾性集會,鑼聲一響《招魂曲》一唱,隨著“我哥回”的聲聲呼喚, ... 因南言赤色,是水龍,性情急躁,所以改了個名,是避諱的意思。

划龍舟 史書記載,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

由此可見,賽龍舟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團隊精神精神。

划龍舟是屈原故里最大的民眾性集會,鑼聲一響《招魂曲》一唱,隨著“我哥回”的聲聲呼喚,四鄉八里的人們便聚集到了西陵峽兩岸,用划龍舟這種最古老最隆重的方式紀念屈原。

基本信息中文名:划龍舟中文名稱:划龍舟目的: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地理標誌:西陵峽兩岸記載:《荊楚歲時》簡介起源划龍舟是屈原故里最大的民眾性集會,鑼聲一響《招魂曲》一唱,隨著“我哥回”的聲聲呼喚,四鄉八里的人們便聚集到了西陵峽兩岸,用划龍舟這種最古老最隆重的方式紀念屈原。

競渡“競渡”又從何而來呢?南朝·梁宗慎《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故命舟楫以之。

”《隋書、地理志》記載得更為詳盡:“屈原以五月望日赴汨羅,土人追至洞庭不見,湖大船小,莫得濟者,乃歌曰:‘何由得渡湖’?因爾鼓掉爭歸,競會亭上,習以相傳,為競渡之戲,其迅楫齊馳,棹歌亂響,喧振水陸。

諸郡皆然,而南郡尤甚。

”可見隋朝的龍舟競渡已演變為“競渡之戲”,而且“觀者如雲”。

水上娛樂龍舟划龍舟就是船上畫著龍的形狀或做成龍的形狀的船。

賽龍舟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已流傳兩千多年,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

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

古代那些有“真龍天子”之稱的帝王們,行走水路時一般都要乘龍舟。

如“天子乘鳥舟龍舟浮於沼”(《穆天子傳》),“上御龍舟,幸江都”(《隋書·煬帝紀》)。

皇帝乘坐的龍舟,高大寬敞,雄偉奢華,舟上樓閣巍峨,舟身精雕細鏤,彩繪金飾,氣象非凡。

南宋畫院待詔李嵩畫的“大龍舟”,即是一例。

民間用來競渡的龍舟和皇家龍舟不可比肩,一般都做得窄小狹長一些,以利賽事。

變化用作競渡的龍舟,其形制因時代而變化,因地域而不同。

據載,舊時西湖上的龍舟,約四五丈長,頭尾高翹,彩畫成龍形;中艙上下兩層,船首有龍頭太子和鞦韆架,均以小孩裝扮,太子立而不動,鞦韆上下推移;旁列弓、弩、劍、戟等“十八般武藝”和各式旗幟。

尾有蜈蚣旗,中艙下層敲打鑼鼓,旁坐水手划船。

蘇州龍舟蘇州的龍舟分成各色,四角插旌旗,鼓吹手伏在中艙,兩旁劃手十六人。

篙師執長鉤立於船頭,稱作擋頭篙。

船頭亭上,選面端貌正的兒童,裝扮成台閣故事,稱龍頭太子。

船尾高丈余,牽繫彩繩,由擅長嬉水的小兒表演“獨占鰲頭”、“童子拜觀音”、“指日高升”、“楊妃春睡”等節目。

兩湖龍舟當代用來競渡的龍船,形制比舊時簡化了許多。

船以色彩分赤龍、青龍、黃龍、白龍、黑龍等。

船身、船上的羅傘旌旗等裝飾,以及劃手們的服裝乃至船槳,都要求一色。

湖北、湖南等地的龍舟短則七丈多,長則十一丈余,划動時有如游龍戲水。

福建的龍舟,船首雕刻龍頭,口能開合,舌能轉動。

貴州的龍舟由三隻獨木船聯合而成,中間較長的一隻稱“母船”,船上有鼓手指揮,兩邊的兩隻船身稍短,稱“子船”。

溫州龍船溫州各鄉都有龍船,各廟宇設香官神,專管劃龍船。

每逢端陽節,有些地方要做新龍船,四月初一就擂鼓開殿門,祭香官神,開始造船。

各地鄉風一般都是五月初一才開殿門,祭神後即開劃,俗叫“上水”,龍船歸去叫“收香”,鬥龍結束叫“散河”或“洗巷”,並把河龍船翻轉,次日再翻正,抬到廟中保存,還要祭時官神,相傳這香官神是喜歡玩弄人的小兒神,所以俗語說青年人不安分,比喻香官。

在劃龍船地區內,都要出龍船費用,請劃龍船的人吃酒,還要放鞭炮,設祭迎接,叫“擺香案”。

(這些習俗都沒了)龍船頭各處大同小異。

有的在船身繪畫龍鱗,頭尾安置活動的龍頭龍尾,形狀較小,有的船身稍畫上幾筆龍鱗,亦無頭無尾,但形狀較大。

每鄉龍船,各有固定顏色的旗幟,一鄉之內,有幾支龍船的話,也要用旗色區分標誌。

以溫州南郊南塘河古老風俗為例,有的旗用藍色,龍頭、龍尾和船身都是藍色,叫做“青龍”,相傳四方只有東方蒼龍七宿稱龍,所以青是正色。

這南塘河面,以莘塍為河主,所以莘塍東堂廟的龍船特別大,有十六檔,船面有四十四人,叫大青,算是龍娘。

其他龍船上水,必須先到東堂廟朝見,廟司事要賞給彩紅,大青出來,各龍不敢和它競賽,其餘小的都叫青龍,其他黃色的叫黃龍。

旗白的,船的顏色也是白的,俗稱“白龍兒”。

如是紅旗,船身也染紅色,叫做“紅霓嶺”等。

因南言赤色,是水龍,性情急躁,所以改了個名,是避諱的意思。

龍船中惟獨沒有黑龍,俗說烏龍是凶暴,也有說北方玄武是龜,爬得慢,不能斗生,故全溫州沒有黑龍船。

兩船競賽,水逐浪飛,兩龍相鬥,爭奪錦標,各鄉河道,各行分段,自為一區,鬥龍互不干涉,因此有大龍地、小龍地之名目。

龍船介紹人數和職責分配龍船人數,額定三十六人,叫做一槽,就是俗稱的“三十六香官”。

如是小龍,船身十三檔,划船的二十六人,船面管旗一,後梢二,唱神一,司鼓二,掌鑼二,托香斗二,正合三十六之數。

大龍有十八檔,兩旁划船的三十六人,加鼓、梢、鑼、旗、唱神、托香斗六種執事十二人,就需四十八人。

划船者穿衣,一船均依旗色。

在蒼南等地,則定為白衣白帽子是吊念屈原。

(龍舟額定42人,劃者十三六,前後梢各一,掌旗一,擊鼓一,擊鑼一,唱神一,此四人俱站在龍舟中間。

龍舟有十九檔,坐十八擋,前方向空一檔,龍舟在競賽時不調頭,而是人轉身反方向坐。

龍舟的鼓聲很有節奏,轉身的鼓聲為密集點鼓。

)船面上,鼓在最中,兩旁劃的人要聽鼓聲,兩頭是梢槳,就是船舵,靠此端正舵向,所以俗語說:“鼓是令,梢是命。

”鑼是聽鼓聲的,也有鼓動的作用。

旗是分明船色,使岸上觀眾能夠辨認,只有執神杖唱神的,托香斗的,是為了奉香官神,在競渡中沒有作用。

永嘉划龍舟在全溫州的劃龍船中,永嘉上塘、下塘一帶的龍船,最為出名。

鬥龍在江流湍急的楠溪江中進行,十里長途,往返二十里。

如果順潮而下,而中途潮漲,或者順潮而上,中途潮落,都要斗到終點,不得停止。

再加上沒有換向轉手,要一划到底,它的尾端設定梢槳,把梢兩人,船頭也有兩人,以便保持船的首尾平衡。

頭龍時,這兩人力捺龍頭,與三十六把槳一齊行動,有加強速度的極大作用,途長水逆,風緊浪急,鑼鼓聲喧,喊聲震天,真可謂英勇。

沿江兩岸看賽龍,船者人山人海,歡聲雷動,氣氛十分熱烈。

唐代詩人張建封《競渡歌》:“……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且如瞬。

坡上人呼霹雷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

……”這些詩句淋漓盡致地寫出了龍舟競渡的壯景。

婦女們平時是不出門的,如今也爭著來看龍船,銀釵耀日;鼓聲、紅旗指揮下的龍舟飛馳而來,掉如飛劍,鼓聲如雷;終點插著錦綺彩竿,作為標誌。

龍舟向著標飛快地馳近……龍船競渡前,先要請龍、祭神。

如上塘的龍舟,在端午前要從水下起出,祭過在南海神廟中的南海神後,安上龍頭、龍尾,再準備競渡。

並且買一對紙制小公雞置龍船上,認為可保佑船平安(隱隱可與古代鳥舟相對應)。

永嘉上塘、甌北、岩頭、橋下等鄉鎮都有龍船。

在劃龍船地區內,都要出龍船費用,請劃龍船的人吃酒,還要放鞭炮,設祭迎接,叫“擺香案”(這些習俗都沒了)。

每地的龍船,各有固定顏色的旗幟,一鄉之內,有幾支龍船的話,也要用旗色區分標誌。

兩船競賽,水逐浪飛,兩龍相鬥,爭奪錦標,各鄉河道,各行分段,自為一區,鬥龍互不干涉,因此有大龍地、小龍地之名目。

龍舟之俗在樂清參加划水龍的住戶,叫“水龍戶”,一個水龍戶的集體叫“水龍眾”,水龍眾的所在地叫“水龍地”。

有的自然村甚至以這種劃分作為舉辦某些公益事業或承擔某些社會義務的獨立單位。

每年划水龍都有為首的人,俗稱“首事”或“頭家”,由水龍戶輪值或拈鬮推舉。

水龍戶都按丁或按戶出錢。

參加劃者都有補貼,如樂成鎮每人每天一斤豬肉。

凡水龍戶有新婚,生頭胎男孩、興造房屋和中舉授官以及科舉廢后的大、中學校畢業等喜事,都以水龍名義致賀。

被賀的要有一條樂清龍舟紅綢或紅布繫於“龍頸”,俗語稱“掛紅”,而且還有“香金”和食品禮物。

舊時陋俗,有些水龍,往往盜伐樟樹或偷取“樹坦”(木行)最長杉木,以致發生訴訟糾紛。

在樂清縣西,大的自然村都有好幾隻龍船,稱“地團十隻龍”或“南宅七隻龍”。

(樂清最大的龍舟賽事在北白象,每次都有上百隻龍舟參賽-自發性質)如樂清白石鎮的小隱湖,每年該日,全區有一百多隻龍船匯合競賽,並備有錦旗懸賞奪標,男婦老幼,觀者如堵。

有的地區,如瑞安馬嶼一帶,不自製龍船,在端午以前,扣住江面上的運輸船,用纜絞起來,當作龍船,按日給船戶銀米,三天后放行,如果頭號勝,不但優待船家,酒肉豐盛,並且還有特別賞錢。

但溫州那些地處山區和半山區,多旱地,少水田,無河港的地方,端午無划龍舟之俗。

閩南龍舟以下介紹的是福建省龍海市海澄鎮豆巷村“閩南龍舟”建造的簡要過程。

杉木和樟木是造龍舟的上好木料。

造大龍舟,最困難的是尋找木材。

要尋找25米長以上的整木,將其切分成5片接成船底,這樣造出的龍舟才會堅固結實。

這樣的木材只能在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樹頭的直徑必須在20厘米才能符合條件。

在閩南地區,龍舟通常是某個自然村的公共財產。

水上人家有句俗語“一日造船,千日過波”,意即造出的船必須堅固美觀,才能經受風浪,故造船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岸上人家建房,“禮路”絲毫馬虎不得。

釘船板猶如建房的“奠基”,還要舉行“奠基典禮”,擺上供品祭拜。

特別是在“點睛”這一重要環節,還必須舉行隆重的儀式。

閩南龍舟的龍頭是寫意的、象徵性的。

龍舟的“龍鬚”是將金箔紙折成約1平方厘米的小方塊,綁在一根對摺的紅布條上,象徵“龍鬚”;將一塊紅布折成三角形,釘在船頭,象徵“龍舌”;將6條龍鬚等距離分布釘在“龍舌”上,這就成了“龍頭”。

制船者在兩側船舷的船眼睛各貼上三根紅布條加小方塊金箔的組合,再釘上三根“目周釘”。

從左至右,分別代表千里眼、順風耳、媽祖婆。

媽祖婆殿後佑護,千里眼、順風耳在前觀測,順序不能改變。

不僅是龍舟,再大的帆船也是這樣釘的,有些帆船還會在船艉供奉媽祖婆神位。

這些程式完成後,該的村的老人在龍頭前擺上“三牲”,持香對著龍頭祭拜。

然後,一村民手持香爐,繞著龍舟轉了一圈。

這意味著,將龍舟上的不潔之物驅走,龍舟變得聖潔而有靈氣。

隨後,燃放鞭炮、燒金紙,儀式就結束了。

經過幾名壯漢六七天的勞作,新龍舟完工了。

之後,請村里地位高的老人身穿長衫戴氈帽,帶領全村70多名壯勞力,到船廠“請船”。

大家人手一槳,浩浩蕩蕩地將龍舟劃回村里。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龍舟的丰姿就會出現在附近的江上。

賽龍舟發展與由來傳說,很久以前,鄒圩沒有河流,只有一條又小又髒的水溝。

一天,有個打魚人在水溝里網住了一條小蛇。

這條小蛇十分奇特,尾部有九片閃耀的鱗片。

當魚人把手觸向鱗片時,蛇眼裡閃著乞求的光芒,十分可憐。

漁人頓生惻隱之心,撫了一下它的鱗片,就把它放回了水溝。

誰知那九片鱗忽然落了,小蛇長身而舞,化為一條小龍。

原來,它是一條上天的神龍,因觸犯了天條,受玉皇大帝處罰,變成這模樣,它的尾巴上被加了九把鎖─就是小蛇尾上的九片閃耀的鱗。

玉皇曾言:“這鎖要打開,除非得到人的陽氣。

”剛才漁人無意中竟打開了小龍身上的千年枷鎖。

小龍為了感謝漁人,在水溝里不停地翻動,並從口裡不停的噴出水來,灌注在小水溝里。

慢慢地,小水溝變成了大河(也就是現在的鄒圩清水河),河水為鄒圩帶來了五穀豐登。

為了紀念這條神龍,人們把沿河的村子稱為龍頭寨,上龍首等村。

在神龍升天這一天,也就是端午節舉行賽龍舟,以示慶賀。

龍舟船的大小因地而異。

比賽是在規定距離內,同時起航,以到達終點先後決定名次。

我國各族的龍舟賽略有不同。

漢族多在每年“端午節”舉行,船長一般為20到30米,每艘船上約30名水手。

苗族是在每年5月24日至27日的“龍船節”舉行,船長約20米,寬1米,由三根直而粗的杉樹挖成槽形,捆綁而成,中間是母船,兩邊為子船,每艘船上有38名水手,有一長者任鼓頭,一名男扮女裝的小孩任鼓手。

比賽時,炮聲響處,各水手即按鑼鼓節拍划槳前進。

傣族是每年傣歷6、7月(清明節後十日左右)“潑水節”舉行,每船有600名水手,4名舵手和4名引道手。

比賽時,由一人敲鑼指揮,水手按鑼聲節奏划槳前進。

也有女子參與此項活動。

1984年,原國家體委決定將龍舟賽列為體育比賽項目,舉辦了“屈原杯”龍舟賽。

龍舟賽歷史悠久,傳到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的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

1983年,我國首次派隊參加龍舟大賽,一舉奪得全部兩項冠軍。

1984年國際龍舟大賽在香港舉行,有美國、德國、日本、英國、紐西蘭、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澳洲、澳門、香港等16個隊參賽。

中國隊又奪得冠軍。

龍舟賽在我國南方地區開展的比較普遍,已形成一年一度的“龍舟節”。

主要規則航道根據河道條件,設男女400m,500m,600m,800m,1000m直道競(可按當地條件變更距離)。

比賽應設在靜水水域,航道是直的,起航線與終點線必須平行並與航道線垂直。

根據參賽隊數及場地條件,設2或4,6,8條航道,每條航道寬度可按9m,11m,13.5m布置。

航道最淺處水深不得少於2.50m,航道內不得有水草、暗礁和木樁,航道外5m內應無障礙物。

器材按各地傳統龍舟式樣規格製造,製作材料不限。

舵槳及划槳規格按各地傳統要求製作。

附屬裝置傳統龍舟可按各習慣製作龍頭和龍尾,並備有鑼、鑼架、鼓和鼓架等,另可帶水標二個,預備划槳若干個。

隊員隊員必須身體健康,會游泳,熟悉水性。

龍舟參賽隊員為25人。

每隊設隊長一名(運動員兼),比賽時必須佩載標誌。

每隊登舟比賽隊員為23人,包括:舵手、鑼手、鼓手各1人,劃手20人。

每隊替補隊員2人。

替換時需經裁判員驗明資格,並於檢錄登舟前替換完畢,登舟後不得替換。

“龍船節”造龍船也不只是為了競渡。

如泉港沙格村,貴州黔東南和湘西一帶苗族同胞的“龍船節”,所做的龍船就不是為了競賽,而主要是為了乘坐龍船游村串寨,會親訪友。

龍船下水前,先由歌師唱吉祥祝福歌,祝願龍船一路順風。

每條船上都有一位“鼓頭”,由全寨推選出德高望重的老人擔任,坐於龍頸擊鼓發令,主持船上活動。

龍船過寨,鳴放鐵炮傳告親友,岸上報以“接龍”鞭炮,親友遂上前向船上的人敬米酒,並將鴨、鵝、彩綢等禮品掛於“龍頭”。

龍船靠岸,水手們將糯米飯糰和菜餚放在船幫上就餐,不用碗筷。

婦女、兒童這時紛紛前來“討路邊飯”,據說吃了龍船上的食品能消災避難。

龍船形制精巧美觀,龍身由一隻母船和兩隻子船綑紮而成,叫做“子母船”,皆為獨木鏤空。

龍頭約長兩米多,用水柳木雕刻,裝有一對一米多長的龍角。

因龍頭著色不同,分為青龍、赤龍、黃龍等。

各寨為了保護龍船,還專門建有“龍篷”。

龍船節從農曆五月十六日開始,具體節期各地各寨略有不同,只要全寨薅完秧,本寨龍船即可下水,歷時三天左右。

在廣東水鄉,龍船出遊時,家家送米酒給划船的人,並由老人為龍點眼,然後才下水游去。

游完後,龍頭供奉在龍王廟,船身埋入河床沙泥中,第二年挖出來再用。

傍晚,村民們還要燒一大鍋“龍船飯”,不管什麼人都可以食用,以廣結“龍緣”,遍得“龍福”。

相關詞條 划龍舟遊戲 《划龍舟遊戲》是一款動作遊戲,遊戲大小為419k。

基本信息   遊戲介紹   遊戲攻略 龍舟舞 龍舟舞,是一種民間表演藝術形式,主要活動區域在山西臨汾地區的鄉寧縣境內,這種舞蹈,風格獨特,歷史悠久,在清代末年時已經十分盛行。

龍舟舞,是在每年農曆正月... 基本介紹   傳說   龍舟舞精神   至今沿用 龍舟 端午節龍舟賽、元宵節舞龍(也稱舞龍燈、耍龍燈)及二月二龍頭節是大東亞龍文化區重要的民間活動。

龍舟就是船上畫著龍的形狀或做成龍的形狀的船。

賽龍舟是中國民間... 起源   歷史記載   廣東龍舟   湖南龍舟   福建龍舟 中華龍舟大賽 中華龍舟大賽由國家體育總局社會體育指導中心、中國龍舟協會、中央電視台體育頻道共同主辦,中視體育娛樂有限公司和各賽事舉辦地政府承辦。

根據協定,體育頻道將采... 2011年賽季    2012年賽季   2013賽季    2014賽季 龍舟[端午節競渡用的龍形船] 龍舟,是端午節競渡用的龍形船。

賽龍舟發源於中國,在東亞、東南亞地區是盛行的民間活動。

龍舟是船上畫著龍的形狀或做成龍的形狀的船。

賽龍舟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 起源   歷史記載   廣東龍舟   湖南龍舟   福建龍舟 扒龍舟 扒龍舟是端午節的一種娛樂方式。

端午節扒龍舟之習俗,全國各地的漢族、傣族、苗族、壯族等均有之,甚至還加入了比賽項目。

最早見諸文字的是南朝梁·昊均《續齊諧記... 由來   儀式 禮樂龍舟 禮樂龍舟有300多年歷史,龍舟競渡已成為禮樂人最喜愛、開展最廣泛的民眾性體育活動,聞名於珠江三角洲。

禮樂龍舟歷史悠久,經歷歷史的變遷,原9條龍舟,分別是... 分類   製作材料及用具   製作工藝   龍舟各部位、部件、附屬檔案名稱、用料及功用   各坊龍舟簡介 龍舟飯 賽龍舟(俗稱“扒龍船”)是珠三角水鄉的一項傳統民間體育活動,由來已久。

清初著名學者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一書中,對珠三角每年端午節期間的賽龍奪錦以及賽後的... 來源   簡介   龍舟飯的做法   熱門龍舟飯地點   相關閱讀 相關搜尋三峽海運門秭歸子規宋玉王家嶺煤礦賽龍舟東平艷照門左永寧春秋穀梁傅湯芳划龍舟遊戲划龍舟端午節低碳生活獸獸端陽屈原廟雙色球鐵路月票屈原夢幻島莊園熱門詞條cattydaemonlmsplusQuote中華環保基金會咖哩牛肉巧摯友洗眼器琉玄異次元痞子英雄首部曲省錢網神舟十號飛船而我知道致純靜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趕集網霍小玉傳非比尋常體溫計鳳凰谷黑曼巴蛇aheadGPL超級聯賽OriginalFakePOLANDPVC地板Roomie倒帶傢俱設計史瑞克懺悔偈我在大理寺當寵物攤販新莊翰品酒店春嬌與志明水上巴士熱血足球玖壹壹終於等到你視康隱形眼鏡韋克斯disturbance于和偉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分手妹逢甲夜市防火牆陸專鬼片划龍舟@百科知識中文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