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府城民間信仰及「名佛」 @ 這是我的部落格 - 隨意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台南眾多廟宇、眾多神明中,安河港西羅殿廣澤尊王二鎮〈二太保〉、牛磨後神興宮鎮殿邢府千歲、下大道保生大帝二鎮、佛頭港崇福宮玄天上帝二鎮,有「府城四大名佛」之 ... 這是我的部落格這裡記錄了我的點點滴滴!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 200808211311淺談府城民間信仰及「名佛」?台南民間信仰淺談府城民間信仰及「名佛」                  文.圖/陳俊傑   民間信仰文化       圖花鼓陣      台南市開埠最早,許多方面仍呈現著濃農的「古早味」,小吃多、廟多或許就是外地人對台南的印象。

尤其五步一大廟,三步一小廟,三不五時的廟會活動,也許拖慢了忙碌的現代人的生活步調;瀰漫的煙硝、龐大的陣頭,或許阻礙了交通、造成些許不便,但如果我們以一種「嘉年華會」的觀點看,未嘗不是一種在地、傳統文化的體現?   圖大放鞭炮一直是廟會為人詬病的原因之一     圖藝閣      老實說,現今的廟會〈迓神、踩街〉其實和傳統都有些悖離了。

「頂土地」的蔡文成老師說,古時神明遶境是給「神」看的,現在是給人看的;古時陣頭多,神明、將爺外,牛犁歌、花鼓陣、十二婆姐、南管、藝閣應有盡有,但現在大約就是前鋒鼓〈北管〉敲敲打打,接著神轎進來;而前鋒鼓也由早期的兩、三人,發展至今日多輒一、二十人,感覺是熱鬧了,其實內容是貧乏的。

    圖家將      祖先住在下大道附近的「齊明」說,他的祖先為秀才,家中有許多文件記載府城民間信仰的流傳、轉變,但他對台南廟宇界目前普遍存在的門戶之見及不理性憂心忡忡,這也是台南民間信仰至今仍為人詬病之處。

我們在此希望提倡傳統文化之美,也希望失落的民間信仰文化有可「討論」的空間,因為抽離了這部份,傳統文必定失色不少。

    圖歌舞表演      齊明前輩說:「先民渡海來台,首先面臨的是水和土的問題,水有『黑水溝』〈台灣海峽〉、西部近海、近陸河川、港川;土有瘴癘、瘟疫、猛獸、氣候…..。

這些不可知的災害禍福難卜,故衍生出多重的民間信仰方式和神像的種類,連鎖效應下,廟宇自明鄭以來大量興建。

建廟宇、設醮壇、熒慶典…….,這些民間信仰的多樣化和崇拜儀式,僅侷限於鄉野人士和部份仕紳、少數武將〈大多為目不識丁的文盲〉參與,故文化的傳承〈尤其是文字〉則由民間自己去『發落』。

    圖十二婆姐      廟宇歷史,官方只簡略敘述,廟名、位置、年代、崇祀神祇也僅簡單書寫,甚至出現『大約建於何年….』。

這是因為官方重科舉,漠視民間信仰〈甚至輕蔑為迷信〉,而沒花費太多精力去瞭解當地信用仰文化的變遷和演變方式。

    圖 牛犁歌      現在很多民間信仰、寺廟歷史文化講座的專家、學者教授,以其個人研究〈他們當時並沒在現場,只是自行揣測〉就斬釘截鐵論斷當時的時空狀態。

如此,造成各廟「門戶之見」,對持不同意見的人毫不留情地大加撻伐,而無法進行合理、和平的溝通,這也是民間信仰一直令人詬病的原因!     圖前鋒鼓的人數越來越多      近年來,學者廟會文化講座已少有人參與,探其因是『研究』所得缺乏客觀的『目擊』資料,很難說服廟宇的大老及耆老,然而其又挾其『權威』的頭銜,目空一切,將許多人提供的資料視為『異端』,以致許多人選擇保持低調〈當你根據先祖的資料發表意見,但在網路上卻遭受許多不理性的批評甚至抄家滅族式的辱罵,情何以堪?〉,不願提供寶貴的家傳資料,實乃文化浩劫……。

」     圖蜈蚣鼓陣      因為我們都沒有「在場證明」,因此,當面對不同的意見時,希望大家都有雅量開放討論,而不要把不同想法的人視為「非我族類」,如此,民間信仰方可導上正軌,也不致被某些有水準的專家學者視為「壯夫不為也」的怪力亂神大集合。

     我們就從在注意「廟事」者間廣為流傳的「府城四大名佛」談起吧!   圖崇福宮二鎮      台南眾多廟宇、眾多神明中,安河港西羅殿廣澤尊王二鎮〈二太保〉、牛磨後神興宮鎮殿邢府千歲、下大道保生大帝二鎮、佛頭港崇福宮玄天上帝二鎮,有「府城四大名佛」之稱,後來,又有人將下林建安宮的太子爺稱「南霸天」。

其實,大部份的人都認為,這和「府城四大月老」一樣,並非出於專家或史家之言,而是喜愛談論廟事的人,茶餘飯後在廟埕、樹下聊天時,認為那些神像造型特殊或漂亮時,所得的共識。

其實想想,這四大名佛都屬於府城有名的大廟或古廟,信徒多、粉絲多,雀屏中選的機會當然就比較高了。

    圖神興邢宮鎮殿府千歲      但好不好看、特不特殊是主觀認定之事,總之就是希望大家以平常心看待即可。

    圖建安宮太子爺   個人的看法      西羅殿二鎮的造型威武中不脫稚氣,可能是少年得道之故,不過據說祂在普濟殿送天師後,再「服役」的機會不大,以後想再見祂,可能要勞煩你移動尊足走趟西羅殿了。

崇福宮玄天上帝二鎮赤足散髮,卻慈眉善目,頗有得道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模樣。

神興宮鎮殿邢府千歲相貌較奇特,齊明說,可能是當初拜邢王的昭靈廟在「公廨」內〈今中山、民權、衛民街路口附近〉,為平埔族聚集處,久而久之,原籍山西的邢王,就「北人原住民相」了!   圖西羅殿二鎮 圖西羅殿妙應仙妃-應媽,和聖王生十三太保,在神界是很特殊的      相較於西羅殿二鎮,個人認為,下林玉聖宮的郭聖王也值得一看,少了份稚氣,但線條簡明,反見樸實剛毅。

這尊聖王是該廟的蔡國輝在大陸和福建當地官員喝酒交陪來的,當年他趁著大陸官員醉倒,一手抱聖王一手提行李直奔機場請回台灣的故事,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

蔡國輝現在在聖王父母的「太王陵」旁替聖王顧墓及種茶,實現當年對聖王的承諾。

    圖玉聖宮的廣澤尊王      三山國王廟的三尊軟身鎮殿王爺也很特殊,後殿三位王爺夫人也是,手部的雕刻及動作細緻,甚至可看到指甲,而且,腳下是「三寸金蓮」。

總趕公鎮殿倪府聖公為泥塑,面容雖不若木雕光滑,但反而更貼近真人,據該廟人員表示,該神明應有數百年的歷史。

此外,台南幫侯蔡雪吟家的三太子也很特殊,今年府城迓媽祖時,就是由祂擔任大天后宮的前鋒官。

  圖台南幫侯蔡雪吟家的三太子   謝老師的看法      關於「府城四大名佛」,「台灣廟宇文化」的製作人謝東諭也認為是一般信眾在聊天時「加封」的,他還說,許多人都認為四大名佛都是年代久遠的神像,但他認為應該是光復後的產物,因古時的神明多半是小尊的:     圖三山國王廟軟身夫人的手依稀可見   先民渡海來台,為方便起見,將故鄉的神明置於隨身攜帶的木箱內,所以不可能太大,如西羅殿坐公案桌的老王、馬兵營保和宮的老池王、頂太子沙淘宮的三尊上帝公〈明朝的主神,屬北方的神明,故船家將之立於船頭指示方向〉。

所以,除了像三山國王廟等軟身神明可拆卸組合,一般的大神像幾乎不可能是百年以上的神像。

     再者,即使在物質條件不好時,雕刻神明也不可用不好的木頭,易腐蝕。

但也不可能將一塊好的木材全用來雕金身,除經濟考量外,雕刻師也不好雕。

他說,現在大天后的「鎮南媽」〈鎮在台南州的媽祖〉也是日據「大正」時期,由府城各「公廟」出錢雕的,算算,也差不多九十幾年光景「而已」。

    圖大天后宮鎮南媽      他又說,下大道二鎮、和意堂七祖及「王宮」〈保安宮〉吳府二鎮都是「西佛國」蔡心〈佛仔心〉所雕,出身下大道的他,對當年下大道二鎮開光點眼的情景還記憶猶新。

謝東諭說,除了「佛仔心」,光復後的雕刻名家還有陳金泳、「來佛國」的「面師蔡」〈因擅長家將臉譜而得名〉專刻上帝公。

此外,外號「一顆瘤」的「仁樂軒」林立民,擅長將爺頭,雕過五靈堂神明,馬兵營池王也是經他整修。

由這些大師或許可證明,許多名佛都未超過百年。

    圖下大道二鎮      他個人認為北極殿的鎮殿泥塑大上帝最好看,不論整體比例、神韻〈他說,不管你站在那角度,祂似乎都在看著你〉。

況且,北極殿為官廟,大上帝應有百年以上歷史。

在科技不發達的年代,泥塑的神像比木雕的更難,要先用竹子做身架,上陶土,陶土不可太濕,又不能太乾,然後補黃土,再貼一層紙,然後再補土後上漆。

玄天上帝是明朝的主流神明,清朝為了「思想改造」,除了提高媽祖的地位,也刻意貶低玄天上帝,甚至強調上帝公得道前是屠夫,所以據說清領前的上帝公是不踩龜蛇的。

    圖北極殿大上帝      此外,他也推崇馬兵營保和宮的老池王,他說,這可能是台南目前最老的池府千歲。

    圖西羅殿老王      跟著謝老師做節目多年的阿濤也看了不少的神明,他認為大部份的「古佛」〈幾乎都是小神像〉都很美,近代的,他則推崇夏林路雙葉兄弟家的兩尊廣澤尊王。

    圖葉家的四太保 圖葉家的八太保   齊明前輩的看法      齊明也認為,四大名佛純粹是眾人口耳相傳的,但他認為,如此稱謂,對其他神明是否是種不敬?是否有所謂的「分別心」?乃至是種褻瀆呢?      齊明先祖的日誌中倒是曾記載府城「四大天王」一事,當然,信不信在你,但至少可看出台南民間信仰的部份歷史和結構。

     齊明說,明朝前祀神的地方稱「廟」,清領後改稱「宮」。

而「聯境」的產生,則是民間信仰的一項創舉。

道光年起,國勢日微,海盜興起,官方武力已無力禦敵,於是便以廟為單位組成「境」,做為民防武力。

齊明說,起初境的「村莊」概念大於「民防」的概念,真要和海盜打起來,還真有點「竹篙到菜刀」的味道。

  圖總趕宮的鎮殿泥塑倪府聖公       在此前,府城的城內和城外關係不深,但海盜橫行,尤其是喜樹一帶〈因靠海,海盜騷擾最甚,死人如樹或將死人吊在樹上,故名『死樹』,後來覺得不雅,也為討吉利,才改成音相近的『喜樹』〉,為組成民防,故將城外納入。

境有「境主」發號施令,類似今日警察局的分局,境內的廟則類似派出所。

府城二十一個境組成「聯境」,相互支援,而境和境之間為調度方便,於是推舉四家大廟當「帶頭大哥」,名為四大天王坐鎮四方,實則居間協調,此四廟為城內八吉境興南宮〈馬兵營保和宮輔佐〉、城外三郊的普濟殿、五條港的崇福宮及南廠的保安宮。

  圖南廠保安宮      齊明說,開漳聖王是和水有關的神明,對抗「海」賊有一套,但當時八吉境的馬兵營保和宮在城內地位頗高,是大廟也是官廟,許多問題可直陳官方,故以池王爺輔開漳聖王。

三郊選的是大廟普濟殿的池王,南廠選的是魯班公,崇福宮則是因其為五條港最老的廟之一。

  圖南管是廟會時傳統表演節目   撫今追昔,這四大天王有的還端坐廟中受後人膜拜,有的已不知流落何處。

齊明說,台南多為泉州移民,故多祀家鄉神明如廣澤尊王或保生大帝,加上移民初期,泉、漳移民為爭地盤,械鬥時有所聞,開漳聖王不免遭池魚之殃。

加上日據時期,日本人〈早期稱之為倭寇〉對「抗海賊」的開漳聖王如芒刺在背,不僅神像,連主祀祂的興南宮也被拆除。

拆除後的興南宮據說被併入總趕宮,據總趕宮廟方人士說,今年曾有新營某廟的開漳聖王託夢信徒說,要回總趕宮住幾天,可見興南宮併入總趕宮應屬實。

至於那尊開漳聖王,廟方人士說,現在由信眾在家輪流供奉。

保安宮的魯班公也是一樣,已改由民家供奉〈這些人家多半低調不願張揚〉。

  圖位於舊地方法院前馬兵營的界碑      今健康路、南門路、府前路、西門路間,古時為馬兵營,至今仍有界碑在舊地方法院外,保和宮主祀池府千歲。

齊明說,其中的老池王〈小尊的,坐公案桌那尊〉是鄭成功復台,其部將馬信將軍自「大井頭」〈今民權、永福路一帶,另一支軍隊自北汕尾登陸〉登陸時帶來的。

保和宮最早叫馬兵營王爺壇,幾經更名為大人廟、王公大人廟到保和宮,當時為八吉境的境主。

此廟規模甚大,齊明說,向南抵南寧街,家中曾有日本人當年拍的影片,從三川門拍到最後要好幾分鐘,沒一百也有八十公尺,和如今一樣不復存在的「白龍庵」不相上下〈齊明說,家裡的老照片顯示,白龍庵當時光將爺就有一百零八尊〉。

日本人因都市計畫拆掉馬兵營,保和宮也受波及,如今併入朝興宮,老少池府千歲枯坐媽祖的大邊,齊明說,八吉境是台南二十一境中,如今不見境主的廟宇。

    圖馬兵營保和宮   廟宇文化的流失      悲風成陣,荒煙埋恨,碑銘殘缺應難認。

知他是漢朝君,晉朝臣?把風雲慶會消磨盡,都做了北邙山下塵。

便是君,也喚不應;便是臣,也喚不應!          張養浩     不管你承不承認,廟宇文化是台南古老文化的其中一環,或許它和忙碌、聰明、進步的你有些扞格不入,但抽離這些後,還有多少呢?      由廟宇,我們瞭解聯境產生的時代背景和意義〈如白龍庵〉;由廟宇,我們知道府城特有宗教、宗族、商業是如何形成一體〈如五條港的廟宇〉;由廟宇,我們知道特有習俗產生的背景和社會的演進〈如做十六歲〉;由廟宇,我們看出民智如何進步〈醫藥發達後,拜神的人少了〉…………..。

     由四大名佛,我們從而瞭解昔日的四大天王,縱使你不認同,但也許我們能慢慢挖掘出更多東西,也許日後,廟宇文化的拼圖能完成,傳說中的白龍庵、保和宮、黃蘗寺都能活靈活現的在我們眼前,雖然不容易。

     突然想起羅大佑的歌:「聽說他們挖走了家鄉的紅磚砌上了水泥牆,家鄉的人們得到他們想要的卻又失去他們擁有的,門上一塊斑駁的木板刻著這模麼幾句話,子子孫孫永保有、世世代代傳香火…………」     圖今昔轎班的服飾  kimi0857/Xuite日誌/回應(4)/引用(0)沒有上一則|日誌首頁|沒有下一則回應 加我為好友日誌相簿影音 我的相簿 kimi0857's新文章大阪J.J.Disc黑膠唱片行王媽媽汕頭意麵墮落的日本相撲協會玄品河豚私人收藏黑膠唱片六真誠堂首席掌轎人神明的五星級饗宴-2012下大道良皇宮祀宴廣澤尊王重返榮耀2012五月場所回顧台南香路巡禮三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關鍵字 kimi0857's新回應沒有新回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