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原來是這樣| 誠品線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秦朝原來是這樣:秦朝(西元前221年-西元前207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建立大一統的帝國。
秦朝源自周朝諸侯國-秦國。
秦國於戰國時期逐漸轉強,到秦國君王嬴政陸續征服六 ...
誠品線上
中文出版
人文史哲
歷史
秦朝原來是這樣
秦朝原來是這樣
作者
醉罷君山
出版社
大地出版社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秦朝原來是這樣:秦朝(西元前221年-西元前207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建立大一統的帝國。
秦朝源自周朝諸侯國-秦國。
秦國於戰國時期逐漸轉強,到秦國君王嬴政陸續征服六國而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秦朝(西元前221年-西元前207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建立大一統的帝國。
秦朝源自周朝諸侯國-秦國。
秦國於戰國時期逐漸轉強,到秦國君王嬴政陸續征服六國而一統中原,史稱秦朝。
秦王政建立秦朝後自稱「始皇帝」(即秦始皇),從此中國有了皇帝的稱號。
雖然秦朝外表十分強盛,但由於秦始皇集權、過度發展、嚴重勞役百姓,所以秦朝之統治不免帶有苛急、暴虐之特點,讓天下百姓飽受苛政之苦而想要叛變。
秦始皇最後留下的,是一個外強中乾的帝國。
秦二世繼位後,秦廷被掌權的趙高掌控而混亂不堪。
此時秦末民變爆發,六國有力的軍人各自復國,雖然秦將章邯努力平亂,但於鉅鹿之戰被楚將項羽擊敗,秦軍主力投降。
西元前207年十月,新任秦王子嬰於咸陽向楚將劉邦投降,秦朝滅亡。
本書用故事串聯歷史,帶你逃離歷史課本的枯燥,回到那個活生生的大秦帝國。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作者簡介醉罷君山本名鄭文州,福建人,著名作家,新銳歷史寫手,漢唐盛世歷史寫作方面的權威作家。
已出版《雖遠必誅:大漢王朝的擴張》《赫日當中:大唐帝國的擴張》《鄭成功及其使命》《西漢原來是這樣》《東漢原來是這樣》等暢銷歷史讀物。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一、從亡國到復國二、韓原之戰:邁向大國之路三、蜜月時代四、殽山:揮不去的噩夢五、東方不亮西方亮六、沉悶的拉鋸戰七、麻隧之戰與遷延之役八、在春秋與戰國之間九、雷神之錘十、鶴蚌相爭,漁翁得利十一、時勢造英雄:商鞅入秦十二、史無前例的大變法十三、改革家之死十四、「魯蛇」逆襲:張儀的勵志故事十五、新戰略:連橫VS合縱十六、志在長遠:秦滅巴蜀之役十七、無節操的外交十八、化險為夷:政壇不倒翁十九、扛鼎而死的秦武王二十、自投羅網:誘拘楚懷王二一、千里伐秦:孟嘗君的壯舉二二、伊闕:魏韓的傷心記憶二三、日落東方:齊國的沒落二四、澠池:沒有硝煙的戰場二五、橫掃楚國:戰神白起的表演二六、割地事秦,猶抱薪救火二七、閼與之戰:兩軍相逢勇者勝二八、土雞變成金鳳凰二九、至強之矛與至強之盾三十、從大決戰到大屠殺三一、邯鄲:啃不下的硬骨頭三二、點石成金:「投資大師」的傑作三三、呂不韋的時代三四、殺無赦:嬴政的鐵拳三五、李斯與韓非三六、硬實力與軟實力三七、統一的序幕三八、風蕭蕭兮易水寒三九、東方諸侯的覆亡四十、始皇帝及其帝國四一、開邊與遇刺四二、焚書坑儒:秦之暴政四三、沙丘之變四四、大澤鄉起義四五、陳勝之死四六、絕代雙驕:劉邦與項羽四七、破釜沉舟,背水一戰四八、大秦帝國的謝幕大事年表
商品規格
書名/
秦朝原來是這樣
作者/
醉罷君山
簡介/
秦朝原來是這樣:秦朝(西元前221年-西元前207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建立大一統的帝國。
秦朝源自周朝諸侯國-秦國。
秦國於戰國時期逐漸轉強,到秦國君王嬴政陸續征服六國而
出版社/
大地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13/
9789864021901
ISBN10/
9864021907
EAN/
9789864021901
誠品26碼/
2681339809007
裝訂/
平裝
頁數/
384
語言/
中文繁體
級別/
無
開數/
25K
試閱文字
產品試閱:一、從亡國到復國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這是《老子》的一句話。
簡潔,卻充滿真知灼見。
大帝國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秦國亦然。
從開國到一統天下,秦國花了將近七百年的時間,幾多沉浮、幾多曲折、幾多坎坷、幾多艱辛,唯一不變的是一脈相承的鐵血文化、是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是與天鬥與地鬥與人鬥的堅韌品質、是吞吐天地的無限雄心。
秦國的君主們把自己家族的譜系上溯到遠古時代的顓頊大帝,他是黃帝的孫子,也是赫赫有名的「三皇五帝」之一。
顯赫的先祖背景固然令後人深感光榮,但細究其族譜,卻又令人有幾分狐疑。
一般說來,族譜都是以男丁相傳,秦的族譜卻不然。
從顓頊大帝往下傳了N代後,冒出個女子喚作女脩,女脩吞了一枚玄鳥蛋,生下兒子大業。
這聽起來像是東方版的聖母瑪利亞,未婚而先孕,帶著某種神蹟而孕。
倘若以中國人傳統的觀念,大業才是秦的真正先祖,他的父親是誰,沒人知道,來路不明。
大業的兒子大費,在歷史上也是個人物。
他與大禹一同治水,後來大禹說:「非予能成,亦大費為輔。
」帝舜便讓他去管理山林鳥獸,大約是因為他總躲在樹蔭下,故而又被稱為「柏翳」,後來又稱為「伯益」。
帝舜賜給大費「嬴」姓,後來的秦、趙兩國都是屬於嬴姓,大業、大費就是他們的共同祖先。
大禹去世後,他的兒子夏啟建立夏王朝,大費(伯益)在與夏啟的鬥爭中敗北,死於非命。
我們跳過夏、商兩代漫長的歷史,把時間快速推進到西周。
時間大約是西元前八七○年,正是周孝王當權的時代。
在犬丘(甘肅天水西南),居住著一個名為非子的養馬師,他是大費的後裔。
這時的犬丘是周王朝的政治中心,西周已開國近兩百年,正是由盛而衰的時期。
周孝王上臺前,西周多次遭到戎人的進攻,首都鎬京多次岌岌可危,周王室不得不臨時遷都到了犬丘。
由於戰爭頻頻,馬匹是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政府非常重視馬匹的牧養。
周孝王想找個養馬能手管理牧場,有人就推薦說,非子這個人特別會養馬。
天子十分高興,召見非子,派他去管理汧河、渭河之間的牧場。
非子不負所望,在他悉心管理下,牧場的馬匹大量繁殖。
鑒於非子為國家做出特別的貢獻,周孝王封了一小塊地給他,這塊巴掌大的地就叫秦。
數百年後秦國統一了中國,不過在周孝王時,秦國並不是一個諸侯國,只是西周的附庸國罷了。
依照西周禮制,附庸國的面積,方圓不超過五十里。
誰又能料想得到,毫不起眼的秦國,後來竟成為周王朝的掘墓人。
作為周王室的附庸國,秦國的任務之一是安撫西戎蠻族部落。
周孝王去世後,周夷王即位,隨即對戎人發動大規模戰爭,繳獲甚多。
此役後,西北邊疆略為安定,故而秦國與蠻族相安無事,頗為清閒。
但好景不長,到了周厲王統治時期,政治混亂腐敗,暴虐無道,激起諸侯的叛亂,西戎蠻族也乘機反叛,從此西方開始進入混亂無序的狀態。
蠻族人頻頻發動進攻,弱小的秦國,正是在與西戎蠻族不間斷的戰爭中,鑄就了鐵血國魂,一步步邁向強大。
西元前八二七年,周宣王即位。
他是周朝歷史上的一位中興名君,力圖重振周王室的輝煌。
上臺伊始,周宣王便頻頻用兵,先是討伐北方的玁狁(西北黃土高原上的戎狄部落),繼而南征淮夷。
在偉大的周宣王的感召下,秦國第四任君主秦仲摩拳擦掌,主動請纓討伐西戎。
宣王大喜,任命秦仲為大夫,率自己的族人反擊西戎。
秦仲一腔熱血,忠心可鑒,只是這時的秦國不過是個弱小的附庸國,軍事力量遠不能稱強大。
在如狼似虎的西戎人的反撲下,節節敗退。
宣王六年(前八二二),這是秦國歷史上最悲慘的一刻。
西戎人反客為主,攻入秦國,秦仲拼死抵抗,最終還是寡不敵眾,戰死沙場,秦國淪陷。
剛剛立國五十年的秦國,就這樣悲壯地滅亡了。
倘若不是秦仲有幾個有出息的兒子,未來那個令人聞風喪膽的秦國就不存在了。
在秦國淪陷後,有幾輛馬車向東疾馳,坐在車上的人是秦仲的五個兒子,他們面如土灰,神情沮喪,只有眼睛裡還噴射著復仇的火焰。
要怎麼復仇呢?他們已是兩手空空,甚至無家可歸了。
唯一的辦法,就是求助於偉大的周宣王。
馬車馳入京城,來到一座層臺高聳的宮殿前。
在周宣王面前,秦仲的五個兒子憂鬱的眼裡沒有眼淚,只有堅毅的目光,鋒銳如劍。
他們有長有幼,小的尚未成年,但國破家亡的遭遇讓他們堅強,挺起胸膛,體現出男兒應有的勇氣與決心。
那一刻,號稱「中興明君」的周宣王被深深打動了。
他慷慨地撥出一支七千人的部隊,交給秦仲長子,勉勵道:從今天起,你便是秦的主人,去收復自己的家園吧。
沒有周宣王的雪中送炭,就沒有秦國的絕處逢生。
五兄弟叩首拜謝,感激之情溢於言表,發下誓言,誓死效忠周王,誓死掃滅西戎。
秦仲的長子,史稱秦莊公。
此時的秦只是附庸國,不在「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內,根本夠不上「公」的標準,那麼他為什麼被稱為秦莊公呢?顯然,這是秦國強大後,為紀念偉大的先祖而追贈的尊號。
秦莊公將用他餘下的生命之燭,再造秦國。
憑著從周宣王那裡借來的七千精銳部隊,秦莊公把西戎人趕出秦地,收復故土,再建家園。
現在,權力、地位、美女都有了,舒適的生活又回來了。
倘若秦莊公就此收手,享受美妙的人生,他就不是偉大的君主了。
西戎未滅,殺父之仇未報,他怎麼能被美酒美女消磨意志呢?他要勇往直前,義無反顧,他唯一的使命就是戰爭。
他是一架永無休止的戰爭機器。
他拋棄了一切,甚至把國家交給弟弟,自己寧可餐風露宿,率領著一支虎狼之師奔馳於原野,隨時與西戎人血腥殺戮。
他把自己的三個兒子喚來,讓他們莊嚴地立下誓言:「西戎殺我的祖父,我若不手刃西戎之王,絕不歸來。
」除了復仇,不知其他。
在秦莊公之前,秦國只是一個武力平平的小國,沒有光榮的歷史,沒有赫赫的戰功,沒有堅忍不拔的精神。
是秦莊公給國家帶來雄心,帶來擴張的渴望,帶來不可動搖的復仇觀念。
他那一往無前的戰鬥精神,為後世強秦樹立了一個勇武的傳統;他是秦國鐵血兵團的締造者和精神領袖;他是秦國歷史上第一位傑出的君主,也是一名偉大的戰士。
看上去這是一場以卵擊石的決鬥。
夏、商、西周三代千年歷史,作為遊牧部落的戎人始終是中原政權之大患,以中央朝廷號令天下的權勢,尚且無法蕩滅,區區一個毫不起眼的秦國卻異想天開,豈非可笑至極?
在秦莊公眼裡,沒有可笑的字眼,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這一代不能實現的理想,還有子子孫孫去繼承發揚。
人心所至,愚公亦可移山!
歲月催人老。
從青年到壯年,從壯年到老年,轉眼間,秦莊公已走過四十多年的風風雨雨,時光損蝕他的容顏,唯有戰鬥的心永遠不老。
戰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曾經不堪一擊的秦人,在戰火的洗禮中變得堅強,他們無所畏懼,為戰鬥而生,為戰鬥而死。
秦莊公的浴血堅持,締造出一支偉大的軍隊。
從此,秦人以悍勇頑強聞名天下。
而秦莊公就是秦國鐵血精神的締造者與獨一無二的精神領袖。
他在位共計四十四年,沒有時間去享受奢侈的生活,拒絕讓榮華富貴消蝕萬丈雄心。
他寧願選擇在荒山野嶺宿營,在疲倦不堪中行軍作戰。
他堅忍不拔,充滿鬥志,並把這種堅忍的理念灌輸到國人的精神理念之中。
秦襄公繼承哥哥未竟的事業,復仇的旗幟仍迎風飄揚。
但是,不能低估西戎的力量。
此時周王朝與西戎的戰爭全面展開,號稱「中興之主」的周宣王開足國家機器的馬力,頻頻發動對西戎的攻擊,然而收效甚微。
周宣王三十一年(前七九七),西周大舉討伐盤踞在太原的戎人部落,兵敗而還。
五年後(前七九二),周宣王再度用兵,討伐條戎、奔戎部落,又一次敗績。
最慘的一次是西元前七八九年,周宣王動用南方諸侯的龐大力量,發動規模空前的伐戎之戰,豈料遭遇最大的一次敗仗,盡喪「南國之師」。
後世史學家頗為惋惜地評價「中興之美未盡焉」,周宣王畢竟只是半截英雄。
周宣王去世後,周幽王繼位。
幽王三年(前七七九),西周以伯士為統帥,再度發動對西戎戰爭,非但大敗,連統帥伯士都死於非命。
秦襄公是在西元前七七八年上臺,此期正是戎人勢力最強的時期,整個周王朝都打不贏戎人,何況小小的秦國呢?可以想像秦莊公、秦襄公是在何等艱難的環境下,浴血生存。
西戎的軍事力量如日中天,秦襄公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襄公二年(前七七七),西戎人包圍犬丘,迫近秦國。
有一個人挺身而出,這個人便是秦莊公的長子,名喚世父。
他請纓出戰,率秦師與戎人大戰於犬丘。
可惜的是,他遇到史上最強大的戎人武裝,不僅潰不成軍,自己也成為戎人的階下之囚。
作為遊牧部落,戎人崇尚武力,敬重勇士。
世父雖兵敗被俘,但他在戰鬥中表現出來的勇氣與氣概,征服了戎人。
戎人非但沒殺他,反而禮待有加,後來還把他釋放回秦國。
敵我實力懸殊,秦襄公不得不韜光養晦,苦練內功。
在秦襄公苦練內功的同時,西周王朝卻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周幽王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昏君,他寵幸褒姒,為博美人一笑,不惜烽火戲諸侯,又廢掉太子,改立褒姒的兒子為嫡。
愛美人不愛江山的周幽王最終眾叛親離,申侯勾結犬戎(戎人的一支)殺入鎬京,幽王被殺於驪山之下,史稱「驪山之亂」。
西周由是滅亡。
這一年是秦襄公八年(前七七一)。
周幽王死後,他的兒子姬宜臼被立為天子,是為周平王。
由於鎬京殘破,只得東遷到了雒邑,這也是東周的開始。
經驪山一役,周王室威風掃地,再難號令諸侯。
而東方老牌諸侯國,如齊國、魯國等,根本不理會周平王,沒有人願意出兵相助。
小小的秦國卻向周王伸出援手。
秦襄公還記得那一幕:五十幾年前,父親戰死了,國家滅亡了,他與哥哥一路逃到鎬京,是周宣王的慷慨相助,秦才有復國的機會。
這個恩,他不能不報。
此時的襄公不復年少,已然垂垂老矣,可強烈的責任心讓他義無反顧地率一支部隊,馳援周平王,直到把平王送到新首都雒邑。
周平王的心裡泛起一陣暖意,時窮節乃現哪,那些受盡王室恩惠的大諸侯,沒有一個靠得住,倒是沒有封爵的秦襄公忠心耿耿。
天子感動了,當即把秦襄公封為諸侯。
從此,秦不再是一個附庸國,而是堂堂的諸侯國,與晉、齊、魯等國平起平坐了。
給個諸侯的頭銜是件容易的事,不過有名還得有實才行。
周代禮制,公侯者,封國面積方圓百里。
在此之前,秦只是附庸國,土地面積方圓不超過五十里。
現在周平王提升了秦襄公的政治地位,可是土地呢?他拿什麼土地賞賜給秦國呢?周平王滿臉通紅,他實在囊中羞澀,沒有什麼可拿得出手的。
天子畢竟是天子,沒點智慧行嗎?周平王腦筋動得蠻快的,給了秦襄公一個空頭支票:岐山以西的周王室領地都落入犬戎人之手,只要秦襄公能把犬戎擊敗,奪回的土地就歸秦國所有。
這算是賞賜嗎?
不管怎麼說,周平王保住了面子,秦襄公得到了一個承諾。
有了承諾,秦國就有了奮鬥目標。
對秦襄公來說,這無異於天賜良機,國偏地瘠,這一直是秦之心痛,也大大限制了其發展,現在只要擊敗犬戎,就可以得到大片肥沃的土地。
為了得到岐山以西的土地,秦人與犬戎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戰爭。
只是秦襄公已老邁,他再也無法看到夢想的實現。
西元前七六六年,秦軍兵臨岐山,秦襄公病逝於前線,在位時間共計十二年。
復國後的第一、二代領袖秦莊公、秦襄公先後病逝,第三代很快接過接力棒。
襄公未竟的事業,由兒子秦文公繼續完成。
經過十幾年艱苦卓絕的奮戰,到秦文公十六年(前七五○),秦國終於擊敗西戎,收復了被西戎人佔領的周王室的土地,同時也佔領了部分西戎人的土地。
秦文公遵照與周王室的約定,岐山以西的土地歸秦國所有,岐山以東的土地,秦國歸還給周王室。
當年周平王的承諾,是雙贏的承諾。
奪取岐山的戰爭意義非凡,不僅是軍事的勝利,也是政治的勝利。
秦國被周王室封為諸侯國,急需軍事上的勝利來作為與東方強國平起平坐的資本。
當時周王室雖然威風不再,但名義上仍是天下共主,秦國為其奪回岐山以東被佔領的地盤,提高周王室地位的同時,秦也提高了自己的政治地位。
從秦莊公經秦襄公到秦文公,歷經三代共計七十二年,秦國在這漫長的時間中由弱小變得強大。
自秦文公之後到最後秦統一中國的數百年間,秦國一直保持著國力的強盛,是一等的強國。
秦在數十年與西戎的戰爭中,鑄就了一支強大的軍隊。
最初秦莊公連自己的軍隊都沒有,依靠著從周王室所借七千人起家,到了秦文公擊敗西戎,秦國已經擁有了強大的軍事實力。
同時,在這場以蠻力對抗蠻力的長期戰爭中,秦人開始體現出其勇悍、頑強、好鬥的性格,這個尚武之國顯露其虎狼本質,日後這種凶狠拼命的作風,將令其他諸國聞風喪膽。
秦國在西方默默地奮鬥著,並沒有引起中原諸侯國的注意。
這段時間的史料,對秦國的記載如鳳毛麟角,它似乎處於一個被人遺忘的角落,與中原諸侯國也絕少往來。
這種封閉性使得秦國在文化上遠遠落後於中原諸國,其政治充滿野蠻的色彩。
直到秦文公十三年(前七五三),秦國才設史官以記錄史事。
七年後(前七四六),秦文公制定誅滅三族的法律。
所謂三族,有不同的說法,有的認為是父母、兄弟、妻子為三族;有的則認為是父族、母族、妻族。
在此之前,中國的政治制度一直是比較文明的,秦國的誅三族制度強化了君主專制,開了一個壞頭。
秦文公死於西元前七一六年,在位達五十年之久。
他夠長壽的,自己還沒死,被立為太子的長子先死了,只能把君主寶座傳給孫子。
秦憲公上臺時,年僅十歲,國家權力落入幾位強臣手中。
秦憲公與祖父相反,二十二歲就早夭了。
但是他在位的十二年裡,秦國多次發動對西戎的戰爭,並取得了勝利。
隨著秦國的強大,西戎蠻族已經無法抵擋秦人凶狠的進攻了。
憲公二年(前七一四),秦軍大舉進攻西戎蠻族大首領亳王所盤踞的蕩社,並於次年鏟平蕩社。
西戎軍隊被打得大敗,亳王落荒而逃。
憲公十二年(前七○四),秦軍進攻蕩氏,消滅這支西戎部落。
秦國在西方的戰鬥,無形之中對捍衛中原文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驪山之變後,西戎崛起,對中原華夏族構成嚴重威脅,如果不是秦國人以拼命三郎的勇氣與戰鬥精神遏制並削弱西戎,西戎蠻族的勢力早已經滲透到中原地帶了。
勝利的消息傳回國內時,秦憲公已是病入膏肓,眼看就要不行了。
與此同時,看似平靜的宮廷,實則暗流湧動。
當時憲公的長子已被立為太子,權臣弗忌、三父等人則打算立其幼子出子。
憲公一死,弗忌、三父馬上發動政變,廢掉太子,擁出子為君主。
不料幾年後,弗忌、三父等人發現出子雖然年輕,卻不願意當他們手裡的傀儡。
這些權臣不禁在心裡冷笑,我等既可立你,也可以殺你。
西元前六九八年,三父等人派人假扮盜賊,把出子殺了。
此時的出子年僅十一歲。
出子一死,國君的寶座又空出來。
三父等人想來想去,有資格當國君的,也就只有出子的哥哥,以前被廢掉的太子。
沒辦法,只好又把太子扶上臺,他就是秦武公。
秦武公也只是十幾歲的小孩子,經歷了被廢的風波後,心智較他人更為成熟。
他假意迎合三父等權臣,暗地裡卻策劃誅殺權臣的計畫。
武公三年(前六九五),他以霹靂手段發動政變,把殺害弟弟的一幫權臣繩之以法,並處以夷滅三族的酷刑。
從武公的諡號可以看出,他乃是一代雄君,在武功上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他初即位時(前六九七),便發動對彭戲氏(西戎的一支)的戰爭,一直追擊到華山之下;十年後,秦武公重拳再度出擊,討伐戎人的分支邽戎、冀戎,逐一擊破之。
秦在與西戎的百年戰爭中,已是佔盡優勢。
不僅如此,秦武公還把目光盯在小諸侯身上。
此時正是春秋時代初期,史無前例的大兼併戰爭已拉開帷幕,秦國自然不甘落後。
西元前六八六年,秦國吞併了小虢國,邁向兼併諸侯的第一步。
從地緣來看,秦國在諸侯國中處於偏遠地區、接近蠻夷。
這本是地緣劣勢,但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劣勢反倒成為優勢。
秦國的地理位置使其有向外拓展的廣闊空間,通過對西戎的鯨吞蠶食,秦國的土地不斷延伸向西方。
武公在位時間二十年,於西元前六七八年去世,時年也不過三十多歲。
武公死後,採用活人殉葬制度,陪葬的人多達六十六人。
殉葬是商周時代一種醜陋的制度,王公貴族不僅生前要享受,死後還要享受,這才有殉葬的陋習。
《墨子》一書曾寫道:「天子殺殉,眾者數百,寡者數十;將軍大夫殺殉,眾者數十,寡者數人。
輿馬女樂皆具。
」進入春秋戰國後,儒、墨等顯學都極力批判殉葬制度,這一醜陋的制度才慢慢被各諸侯國廢除,文化落後的秦國廢除得最晚,這後面再說。
由於秦武公死時,兒子尚年幼,他擔心權臣一手遮天的歷史重演,沒傳位給兒子,而是傳給同母弟弟,這就是秦德公。
秦德公只是個過渡人物,他三十三歲即位,兩年後便死了,長子秦宣公立。
此時在秦國以東,一個偉大的國家正以火箭般的速度竄起,這個國家便是晉國。
晉國是春秋歷史上最偉大的國家,也是秦國的剋星。
秦宣公四年(前六七二),晉獻公大舉討伐驪戎(戎人的一支),滅其君,取得偉大的勝利。
兩個相鄰的強國碰到一起,衝突不可避免。
這一年,秦國與晉國爆發戰爭,雙方戰於河陽,凶狠的秦人佔了上風。
這也是兩國的第一次交鋒,在以後漫長的歲月裡,兩國還有無數次的兵戎相見。
宣公當了十二年國君,死時大約也不到三十歲。
他同樣沒把權力交給年幼的兒子,而是給了弟弟秦成公。
秦成公是個短命鬼,只當了四年國君便死了,君位傳給弟弟,他便是秦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君主秦穆公。
活動
【買書滿額送有機米】海外訂單/雜誌訂閱恕不參加
延伸文章資訊
- 1秦朝短短十幾年就滅亡,真是因為暴政嗎?從歷代大文豪的評論
《過秦論》以華麗的詞藻總結了秦由興盛到衰亡的過程,一開始說秦國從秦孝公以後變法圖強,後來統一天下,國勢大盛。 ... 秦朝短短十幾年就滅亡,真是因為暴政嗎?
- 2秦朝_百度百科
秦朝(前221年~前207年)是由戰國時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費是黃帝之孫顓頊的後裔,舜賜其嬴姓。秦穆公時,任賢使能, ...
- 3秦朝為什麼只存在了十幾年?當時秦朝有多少人口? - 每日頭條
秦朝(前221—前206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漢族為主體,多民族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國家。從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先後滅掉了關東六國,完成 ...
- 4歷史真貌 統一卻短命的王朝秦朝(一) | 上下五千年| 大紀元
- 5秦朝历代皇帝简介列表顺序 - 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