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巡禮、時光倒影- 1864年|慈聖宮:廟口小吃文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慈聖宮的由來,可追溯到清朝嘉慶年間,泉州府同安縣商人,為祈航海平安,從福建分靈請來媽祖神像,供奉於艋舺八甲庄。

1853年頂下郊拚後,同安人遷移至大稻埕,開始籌建媽祖 ... SIDOLIRADIO小島裡故事聲遊專題企劃小島地圖歷史巡禮、時光倒影1864年|慈聖宮:廟口小吃文化婷婷02m21s台北市大同區保安街49巷17號加入收藏大稻埕的慈聖宮,俗稱「大稻埕媽祖宮」,與法主公廟、霞海城隍廟共稱大稻埕三大廟宇。

慈聖宮的由來,可追溯到清朝嘉慶年間,泉州府同安縣商人,為祈航海平安,從福建分靈請來媽祖神像,供奉於艋舺八甲庄。

1853年頂下郊拚後,同安人遷移至大稻埕,開始籌建媽祖廟。

1864年建成,被稱為「稻江媽祖」。

據《臺北市志》的記載,慈聖宮廟宇本體,最早位在中街與南街的交界處,也就是現在的迪化街與民生西路口,1866年,廟堂再遷移,到現在的西寧北路和民生西路交叉口,大門朝向大稻埕碼頭。

廟前龍柱、石碑、石材和雕花大樑,都由廈門港,並由同安師傅雕琢而成。

當時,廟後有一口俗稱「小劍潭」的水井,傳言是因為鄭成功拔劍刺地,因而湧出地下泉水的「劍泉」。

日治時期,因為實施市區改正,1910年廟宇遷移至現在地點,由陳應彬負責重建,1914年重建完成。

今日慈聖宮,以廟前小吃著名,台北市內已經少有這種,聚集在廟口前、而且還能坐在榕樹下用餐的美食攤販街,這裡的每家攤販,都有數十年的歷史,甚至還有傳到第三代的商家,魷魚標、阿桂姨、葉家肉粥,這些讓人津津樂道的老台北滋味,正是屬於台北的常民味覺記憶,讓人念念不忘。

飲食文化大稻埕歷史聲音慈聖宮Shareto關於SIDOLI聯絡我們隱私條款以Facebook登入加入收藏00:0000:00享受你的小島裡將小島裡加入手機主畫面,隨時聆聽小島故事我知道了確定要登出嗎?登出後將無法使用收藏功能是否立即使用facebook登入加入收藏確認確認SIDOLIRADIO小島裡此網站於聆聽時將使用到您網路流量建議在WIFI或穩定網路環境下使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