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州-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寧州,中國古代州名。

西晉泰始七年(271年)置。

刺史鎮建寧郡。

初置時領四郡,其地大致相當於今雲南省除迪慶、昭通以外的大部份地區。

東晉、南朝宋、齊時轄有今雲南省 ... 寧州 語言 監視 編輯 此條目的主題是晉代、南北朝的寧州。

關於其他朝代的寧州,請見「寧州(消歧義)」。

寧州,中國古代州名。

西晉泰始七年(271年)置[1]。

刺史鎮建寧郡。

初置時領四郡,其地大致相當於今雲南省除迪慶、昭通以外的大部份地區。

東晉、南朝宋、齊時轄有今雲南省全境、貴州省中西部地區。

梁中期以後廢。

北周置南寧州。

隋初置南寧州總管府,後廢,其地入濮部、六詔。

雲南政權 閱論編 秦漢時代的方國 滇國 哀牢 昆明國 句町 益州郡 寧州 爨氏 南寧州 白子國 六詔 南詔 後三朝 大長和 大天興 大義寧 大理國 高氏大中政權 自杞國 雲南等處行中書省 梁王 大理總管 明朝沐氏 雲南等處承宣布政使司 南明時期的雲南 吳周 雲南省(清) 杜文秀大理政權 雲南省(中華民國) 雲南省 目次 1建置沿革 1.1西晉 1.2東晉十六國 1.3南朝 2參考書目 3參考文獻 建置沿革編輯 西晉編輯 寧州在漢代、三國時為益州南中之地。

漢置益州郡、永昌郡。

蜀漢析置興古郡及雲南郡,改益州郡為建寧郡。

西晉泰始七年(271年),晉武帝以益州地域廣大,分建寧、興古、雲南與交州之永昌郡置寧州,領四十五縣。

太康三年(283年)省寧州,其地復入益州,置南夷校尉管轄。

惠帝太安二年(303年),復置寧州,領建寧郡、興古郡、雲南郡、永昌郡,又分建寧郡七縣置益州郡,割益州之牂牁郡、越巂郡、朱提郡來屬,共八郡。

永嘉中,分牂牁郡置平夷郡、夜郎郡,分朱提郡置南廣郡。

寧州刺史王遜分興古郡置西平郡。

東晉十六國編輯 十六國時,寧州為成漢所據。

李壽分興古、雲南、永昌、牂牁、越巂、朱提及河陽郡置漢州。

晉永和三年(347年),桓溫滅蜀,寧州復為東晉所有。

因避桓溫父桓彝之諱,改平夷郡為平蠻郡。

晉成帝時,分建寧郡置建都郡,分河陽郡置西河陽郡。

咸康四年(338年),分牂牁、夜郎、越巂、朱提四郡置安州。

咸康八年(342年),省寧州,罷永昌郡,越巂郡還屬益州。

南朝編輯 南朝劉宋置寧州,領建寧郡、晉寧郡、牂牁郡、平蠻郡、夜郎郡、朱提郡、南廣郡、建都郡、西平郡、西河陽郡、東河陽郡、雲南郡、興寧郡、興古郡、梁水郡十五郡。

南齊時,寧州領建平郡、南廣郡、南朱提郡、南牂牁郡、梁水郡、建寧郡、晉寧郡、雲南郡、西平郡、夜郎郡、東河陽郡、西河陽郡、平蠻郡、興古郡、興寧郡、西阿郡、平樂郡、北朱提郡、宋昌郡、永昌郡、益寧郡、南犍為郡、西益郡、江陽郡、犍為郡、永興郡、永寧郡、安寧郡、東朱提郡、安上郡三十郡。

參考書目編輯 王隱,《晉書地道記》,商務印書館叢書集成初編排印本 《晉太康三年地記》,商務印書館叢書集成初編排印本 《晉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宋書·地理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南齊書·地理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畢沅,《晉書地理志新補正》,商務印書館叢書集成初編排印本 王仲犖,1980,《北周地理志》,北京:中華書局參考文獻編輯 ^《晉書·晉書·武帝紀》:分益州之南中四郡置寧州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寧州&oldid=67107419」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