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府-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泉州路改为泉州府,隶属福建行省,治所在晉江縣(縣城、府治屬泉州市鯉城區),辖晉江、惠安、南安、同安、安溪、永春、德化七县。

泉州府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泉州府閩南語名稱?全漢泉州府全羅Choân-chiu-hú 泉州府,明朝時設置的府,清朝沿用。

府城東有洛陽橋。

目次 1歷史沿革 1.1明朝 1.2清朝 1.3中華民國 2兵制 2.1清朝 3職官 3.1明朝 3.1.1知府 3.2清朝 3.2.1衝繁疲難 3.2.2知府 4志書 5文教 6注釋 7參考文獻 歷史沿革[編輯] 明朝[編輯]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泉州路改為泉州府,隸屬福建行省,治所在晉江縣(縣城、府治屬泉州市鯉城區),轄晉江、惠安、南安、同安、安溪、永春、德化七縣。

洪武九年(1376年),福建行省改為福建布政使司,泉州隸之。

洪武二十年(1387年),撤澎湖巡檢司。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九月,置漳泉道。

嘉靖十四年(1535年),割漳州府、泉州府、延平府三府四縣邊地置大田縣,隸延平府。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重設澎湖巡檢司。

入清以前,泉州府並未增設新縣,僅維持七縣。

南明永曆九年(清朝順治十二年,1655年),鄭成功在廈門置思明州。

清朝[編輯] 清朝時,府治仍為晉江縣。

雍正十二年(1734年)後,泉州府範圍大約等同今日的金門縣(不包含金城鎮東碇島[a]、烏坵鄉[b])、廈門市(不包含海滄區南半部[c])、漳州市龍海市角美鎮少數地區[d]、莆田市仙遊縣園莊鎮少數地區[e]與泉州市所轄安溪縣、南安市、鯉城區、豐澤區、晉江市、石獅市、惠安縣、泉港區、洛江區。

康熙十九年(1680年)思明州廢。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泉州府海防同知從泉州改駐廈門[1]。

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永春縣為永春直隸州,劃德化縣並延平府大田縣歸永春直隸州管轄,泉州府轄境縮小。

乾隆四十年(1775年),從同安析置馬巷廳[2],駐馬家巷(今廈門市翔安區馬巷)。

至此,泉州府轄五縣一散廳如下: 一、晉江縣 泉州市:鯉城區東南部、豐澤區大部分、晉江市大部分、洛江區、石獅市 二、南安縣 廈門市:翔安區少數地區[f] 泉州市:晉江市少數地區[g]、豐澤區少數地區[h]、鯉城區西北部[i]、南安市 三、惠安縣 莆田市:仙遊縣少數地區 泉州市:泉港區及今惠安縣 四、安溪縣 泉州市:今安溪縣 五、同安縣 漳州市:龍海市少數地區 金門縣大部分[j] 廈門市大部分[k] 六、馬巷廳[3] 金門縣大部分 廈門市:翔安區大部分、同安區少數地區 中華民國[編輯] 民國元年(1912年),取消府、州、廳,實行省、道、縣三級地方政制,廢除泉州府,下轄各縣歸屬南路道,共開府544年。

兵制[編輯] 清朝[編輯] 順治三年(1646年),設提督軍門統轄全省水陸軍務。

康熙十七年(1678年),另設水師提督,專管水師標下中左右前後五營,統轄全省水師鎮營,提督總兵官駐泉州府同安縣廈門城。

本軍門(陸路提督)專管陸路標下中左右前後五營,統轄全省陸路鎮營,提督總兵官駐泉州府城。

[4] 乾隆年間泉州府陸路諸營[5] 上級主官 各營 單位 主官 兵丁 種類員額 總數5964 駐地員額 馬戰1014 步戰1781 守兵3169 永春536 泉州5428 晉江3667 安溪336 惠安431 南安133 同安861 府城2743 城外924 福建陸路提督(總兵官) 提標中營 參將 170 230 454 854 0 518 0 336 0 0 0 提標左營 遊擊 170 230 454 854 336 518 0 0 0 0 0 提標右營 遊擊 170 230 454 854 0 237 617 0 0 0 0 提標前營 遊擊 170 230 454 854 0 423 0 0 431 0 0 提標後營 遊擊 170 230 454 854 200 654 0 0 0 0 0 城守營 參將 77 312 444 833 0 393 307 0 0 133 0 漳州鎮總兵(官) 同安營 參將 87 319 455 861 0 0 0 0 0 0 861 乾隆年間泉州府水師諸營[6] 上級主官 各營 單位 主官 兵丁 種類員額 總數7104 駐地員額 步戰4904 守兵2200 漳州1126 泉州5978 同安5743 晉江105 惠安130 廈門城3284 [l]大小擔300 [m]金門1854 其他305 福建水師提督(總兵官) 提標中營 參將 960 0 960 371 519 40 0 30 0 0 提標左營 遊擊 960 0 960 300 586 60 0 14 0 0 提標右營 遊擊 960 0 960 185 695 80 0 0 0 0 提標前營 遊擊 460 500 960 80 774 40 0 66 0 0 提標後營 遊擊 460 500 960 0 710 80 0 170 0 0 金門鎮總兵(官) 鎮標左營 遊擊 552 600 1152 0 0 0 927 25 70 130 鎮標右營 遊擊 552 600 1152 190 0 0 927 0 35 0 泉州府五縣兵丁統計 縣 陸路5428 水師5978 總數11406 同安縣 861 5743 6604 晉江縣 3667 105 3772 惠安縣 431 130 561 安溪縣 336 0 336 南安縣 133 0 133 同治六年(1867年),漳州鎮同安營改歸福建陸路提標管轄。

[7] 職官[編輯] 入清以後,滿清大量起用北人。

明朝[編輯] 知府[編輯] 明代知府[8][9] 姓名 籍貫 上任時間 轄縣 備註 常性 不詳 洪武年間 7 張灝 湖廣岳州府華容縣 洪武年間 7 李鳳 山西大同府 洪武年間 7 胡器 江西臨江府新喻縣 洪武年間 7 進入15世紀 陳立 不詳 永樂年間 7 方圓 不詳 永樂年間 7 季亮 浙江處州府龍泉縣 永樂年間 7 姚恕 河南衛輝府新鄉縣 永樂年間 7 魏文昭 不詳 宣德年間 7 曾恪 不詳 宣德年間 7 馮禎 南直隸松江府華亭縣 宣德年間 7 蔡錫 浙江寧波府鄞縣 宣德年間 7 尹宏 山東濟南府歷城縣 正統年間 7 楊文奎 湖廣荊州府石首縣 正統年間 7 曾宏 江西吉安府泰和縣 正統年間 7 熊尚初 江西南昌府 正統年間 7 胡志和 不詳 景泰年間 7 劉靜 江西吉安府吉水縣 景泰年間 7 張巖 浙江紹興府上虞縣 景泰年間 7 舒瞳 浙江紹興府餘姚縣 天順年間 7 歐陽復 湖廣郴州桂陽縣 天順年間 7 李宗學 山東兗州府嶧縣 成化年間 7 徐源 南直隸廬州府巢縣 成化年間 7 沈海 南直隸蘇州府常熟縣 成化年間 7 陳勉 江西撫州府臨川縣 成化年間 7 馬岱 南直隸揚州府江都縣 成化年間 7 毛埕 南直隸蘇州府吳縣 成化年間 7 劉傅 南直隸蘇州府嘉定縣 弘治三年 7 李哲 浙江寧波府鄞縣 弘治五年 7 張濂 [n] 弘治十一年 7 進入16世紀 吳晟 江西廣信府弋陽縣 弘治十六年 7 包溥 浙江寧波府鄞縣 正德元年 7 張津 廣東惠州府博羅縣 正德三年 7 程琯 南直隸徽州府歙縣 正德四年 7 葉信 浙江紹興府上虞縣 年月無考 7 李銳 江西吉安府安福縣 正德九年 7 向一陽 湖廣岳州府巴陵縣 正德十一年 7 葛恆 南直隸常州府無錫縣 正德十二年 7 高越 南直隸鳳陽府 嘉靖二年 7 顧可久 南直隸常州府無錫縣 嘉靖五年 7 屠倬 浙江寧波府鄞縣 嘉靖十一年 7 王士俊 江西吉安府安福縣 嘉靖十三年 7 俞咨伯 浙江嘉興府平湖縣 嘉靖十九年 7 程秀民 浙江衢州府西安縣 嘉靖二十四年 7 方堯 南直隸安慶府桐城縣 嘉靖二十七年 7 一作方克 童漢臣 浙江杭州府錢塘縣 嘉靖三十二年 7 熊汝達 江西南昌府進賢縣 嘉靖三十五年 7 孔惟德 河南汝寧府汝陽縣 嘉靖四十年 7 周道光 南直隸蘇州府太倉州 嘉靖四十一年 7 萬慶 南直隸和州 嘉靖四十五年 7 朱炳如 湖廣衡州府桂陽州 隆慶三年 7 任汝亮 山西平陽府蒲州猗氏縣 隆慶六年 7 姚光泮 廣東廣州府南海縣 萬曆元年 7 邱浙 江西建昌府南城縣 萬曆三年 7 鄒墀 浙江紹興府餘姚縣 萬曆九年 7 貢靖國 南直隸寧國府宣城縣 萬曆十三年 7 朱南英 浙江紹興府山陰縣 萬曆十六年 7 汪道亨 南直隸徽州府婺源縣 萬曆二十年 7 程朝京 南直隸徽州府休寧縣 萬曆二十三年 7 竇子偁 南直隸廬州府合肥縣 萬曆二十六年 7 程達 江西臨江府清江縣 萬曆二十九年 7 進入17世紀 張應泰 南直隸寧國府涇縣 萬曆三十二年 7 姜志禮 南直隸鎮江府丹陽縣 萬曆三十四年 7 陽思謙 湖廣寶慶府新化縣 萬曆三十九年 7 蔡善繼 浙江湖州府烏程縣 萬曆四十三年 7 趙士許 南直隸蘇州府吳江縣 萬曆四十六年 7 謝璉 湖廣荊州府監利縣 天啟元年 7 陳敏吾 南直隸松江府華亭縣 天啟年間 7 殷之輅 南直隸寧國府宣城縣 天啟年間 7 沈翹楚 浙江寧波府慈谿縣 天啟年間 7 王猷 廣東廣州府東莞縣 崇禎年間 7 樊維城 湖廣黃州府黃岡縣 崇禎年間 7 孫朝讓 南直隸蘇州府常熟縣 崇禎年間 7 劉彥 湖廣承天府鍾祥縣 崇禎年間 7 夏雨金 南直隸徽州府休寧縣 崇禎年間 7 鄒式金 南直隸常州府無錫縣 崇禎年間 7 朱朝熙 湖廣黃州府蘄水縣 隆武年間 7 清朝[編輯] 衝繁疲難[編輯] 清代依據各地民情之不同,制定了選任地方官員的標準。

福建省九府[10] 福州府 福寧府 延平府 建寧府 邵武府 汀州府 漳州府 興化府 泉州府 交通位置重要程度 衝 衝 衝 衝 衝 衝 衝 衝 衝 政務負擔程度 繁 繁 繁 繁 繁 繁 繁 稅賦完納程度 疲 疲 疲 疲 疲 居民刁悍程度 難 難 難 泉州府五縣[11][o] 晉江縣 南安縣 惠安縣 同安縣 安溪縣 交通位置重要程度 衝 衝 衝 政務負擔程度 繁 繁 繁 稅賦完納程度 疲 疲 疲 疲 疲 居民刁悍程度 難 難 難 難 難 知府[編輯] 清代知府[12][13][14] 姓名 籍貫 出身 上任時間 轄縣 備註 辛自修[p] 遼東 貢生 順治三年 7 景世英 正黃旗 貢生 順治五年 7 高聯興 直隸真定府趙州寧晉縣 舉人 順治七年 7 申偉抱 鑲藍旗 貢生 順治十年 7 陳秉直 鑲黃旗滿洲 貢生 順治十四年 7 葉樹德 直隸順天府大興縣 順治六年第三甲進士 順治十六年 7 劉象震 江南鳳陽府壽州霍邱縣 貢生 康熙二年 7 陳象乾 浙江處州府麗水縣 拔貢 康熙六年 7 王者都 江蘇徐州府沛縣 監生 康熙十年 7 張仲舉 鑲紅旗漢軍 監生 康熙十六年 7 蔣毓英 鑲白旗漢軍 監生 康熙十八年 7 孫朝讓 江蘇蘇州府常熟縣 崇禎四年第二甲進士 康熙年間 7 再任 劉駿名 鑲黃旗漢軍 康熙二十四年 7 郝斌 不詳 康熙二十五年 7 高拱乾 陝西榆林衛 監生 康熙二十九年 7 許延邵 浙江湖州府武康縣 順治十五年第三甲進士 康熙三十三年 7 常光裕 正黃旗漢軍 監生 康熙三十四年 7 李大章 江蘇鎮江府丹徒縣 蔭生 康熙三十五年 7 進入18世紀 梁允潔 直隸真定府 監生 康熙四十一年 7 時騰蛟 直隸順天府宛平縣 康熙四十五年 7 劉侃 山東兗州府沂州沂水縣 康熙三十九年第三甲進士 康熙四十九年 7 王道成 鑲白旗漢軍 監生 康熙五十六年 7 張無咎 山東萊州府掖縣 貢生 雍正二年 7 劉而位 山西汾州府汾陽縣 舉人 雍正六年 7 郭朝鼎 鑲紅旗漢軍 貢生 雍正七年 7 孫魯 河南 監生 雍正九年 7 葉祖烈 江蘇松江府青浦縣 監生 雍正十年 7 高元崑 江蘇揚州府江都縣 康熙五十七年第三甲進士 雍正十年 7 呂大雲 正紅旗漢軍 生員 雍正十一年 7▸5 分設永春直隸州 許日熾 廣東潮州府海陽縣 康熙五十四年第三甲進士 雍正十三年 5 錢洙 浙江嘉興府嘉善縣 蔭生 乾隆元年 5 張鏐 正白旗漢軍 舉人 乾隆二年 5 錢洙 — — 乾隆三年 5 再任 王廷諍 安徽滁州全椒縣 舉人 乾隆三年 5 姜順龍 直隸大名府 舉人 乾隆四年 5 王廷諍 — — 乾隆五年 5 再任 張宗純 陝西西安府長安縣 貢生 乾隆八年 5 書成 鑲黃旗滿洲 監生 乾隆十二年 5 陳玉友 直隸順天府文安縣 雍正八年第三甲進士 乾隆十二年 5 伊靖阿 正紅旗滿洲 監生 乾隆十二年 5 李芬 正藍旗漢軍[q] 舉人 乾隆十四年 5 朱禮陶 江西瑞州府高安縣 監生 乾隆十四年 5 劉嗣孔 陝西綏德州 舉人 乾隆十五年 5 高霔 河南開封府祥符縣 監生 乾隆十六年 5 覺羅四明 正藍旗滿洲 舉人 乾隆十九年 5 顧彝 浙江杭州府錢塘縣 監生 乾隆十九年 5 懷蔭布 正黃旗滿洲 乾隆元年第三甲進士 乾隆二十一年 5 嘉謨 鑲藍旗滿洲 乾隆二十六年 5 懷蔭布 — — 乾隆二十七年 5 再任 李浚源 浙江紹興府山陰縣 舉人 乾隆二十九年 5 王綬 山東萊州府掖縣 舉人 乾隆二十九年 5 魯楷 浙江紹興府會稽縣 乾隆三十年 5 陳之銓 浙江紹興府嵊縣 廩生 乾隆三十一年 5 奇寵格 鑲白旗滿洲 舉人 乾隆三十三年 5 王綬 — — 乾隆三十四年 5 再任 吳鏞 浙江杭州府錢塘縣 舉人 乾隆三十四年 5 李倓 山東東昌府聊城縣 乾隆十六年第二甲進士 乾隆三十五年 5 楊廷華 直隸順天府大興縣 乾隆二十二年第三甲進士 乾隆三十六年 5 郭世汾 正紅旗漢軍 生員 乾隆四十一年 5 雙鼎 正白旗滿洲 筆帖式 乾隆四十二年 5 張朝縉 江蘇通州如皋縣 貢生 乾隆四十三年 5 朱芫會 安徽徽州府歙縣 乾隆二十二年第三甲進士 乾隆四十三年 5 王右弼 山東濟南府齊東縣 貢生 乾隆四十四年 5 邱之棻 不詳 乾隆四十四年 5 述德 正黃旗滿洲 生員 乾隆四十五年 5 鄔維肅 [r] 貢生 乾隆四十七年 5 安汛 湖北武昌府江夏縣 監生 乾隆四十八年 5 張家琰 江蘇通州泰興縣 監生 乾隆四十八年 5 鄭一桂 江蘇蘇州府元和縣 監生 乾隆五十年 5 王右弼 — — 乾隆五十年 5 再任 成寧 鑲黃旗滿洲 乾隆五十三年 5 舒寧 鑲紅旗滿洲 乾隆五十三年 5 德泰 正白旗滿洲 乾隆五十四年 5 徐夢麟 浙江嘉興府桐鄉縣 監生 乾隆五十五年 5 全士潮 江蘇蘇州府震澤縣 貢生 乾隆五十六年 5 徐夢麟 — — 乾隆五十六年 5 再任 李煒 江西吉安府吉水縣 乾隆五十八年 5 張采五 浙江紹興府蕭山縣 監生 乾隆五十八年 5 元克中 直隸天津府靜海縣 舉人 乾隆五十九年 5 牆見羹 湖北荊州府江陵縣 乾隆三十六年第三甲進士 乾隆五十九年 5 張大本 山西汾州府介休縣 監生 乾隆五十九年 5 景文 正藍旗滿洲 乾隆六十年 5 張采五 — — 嘉慶二年 5 再任 巴哈布 正白旗滿洲 嘉慶三年 5 錢學彬 雲南雲南府昆明縣 乾隆五十五年第二甲進士 嘉慶三年 5 彥布 鑲白旗滿洲 蔭生 嘉慶五年 5 慶保 鑲黃旗滿洲 嘉慶五年 5 進入19世紀 馮國柄 浙江紹興府會稽縣 監生 嘉慶六年 5 王紹蘭 浙江紹興府蕭山縣 乾隆五十八年第三甲進士 嘉慶七年 5 房永清 直隸正定府欒城縣 舉人 嘉慶十一年 5 王紹蘭 — — 嘉慶十二年 5 再任 金城 正白旗滿洲 官學生 嘉慶十二年 5 郭正誼 江西南昌府 乾隆五十八年第二甲進士 嘉慶十五年 5 盛安[s] 正白旗漢軍 乾隆五十五年第三甲進士 嘉慶十七年 5 富信 正藍旗滿洲 監生 嘉慶十九年 5 徐汝瀾 直隸順天府宛平縣 乾隆四十五年第三甲進士 嘉慶二十年 5 岳山 正藍旗滿洲 監生 嘉慶二十三年 5 誠安 正黃旗蒙古 監生 嘉慶二十五年 5 王楚堂 浙江杭州府仁和縣 嘉慶七年第三甲進士 道光元年 5 周慎恭 江蘇蘇州府昭文縣 舉人 道光元年 5 劉炳 直隸順天府大興縣 舉人 道光三年 5 姚觀 江西建昌府南城縣 嘉慶六年第三甲進士 道光七年 5 劉炳 — — 道光七年十一月 5 再任 袁鴻 江蘇蘇州府震澤縣 監生 道光九年 5 劉炳 — — 道光十一年四月 5 三任 崇福 正白旗滿洲 官學生 道光十二年 5 尚開模 河南汝寧府羅山縣 嘉慶二十四年第二甲進士 道光十七年 5 黃德峻 廣東肇慶府高要縣 道光二年第二甲進士 道光二十年 5 徐耀 直隸順天府宛平縣 道光十三年第三甲進士 道光二十七年 5 [t] 志書[編輯] 主條目:泉州府志 《泉州府志》最初於南宋嘉定年間(1208年-1224年)編撰。

現存最早的一部泉州志書是明朝萬曆四十年(1612年)泉州知府陽思謙聘請原禮部尚書黃鳳翔、行省解元李光縉所編修。

文教[編輯] 泉州府文廟 注釋[編輯] ^原屬漳州府海澄縣四五都 ^原屬興化府莆田縣 ^原屬漳州府海澄縣三都 ^原屬同安縣積善里十八、十九、二十都 ^原屬惠安縣待賢里十一都 ^原屬南安縣四十六都 ^原屬南安縣三十三、三十四都 ^原屬南安縣三都 ^原屬南安縣二都 ^全部劃屬馬巷廳 ^部份劃屬馬巷廳 ^大小擔門,即大膽島、二膽島。

^大小金門,即金門本島、烈嶼。

^然《重纂福建通志》云其為南直隸和州含山縣人,越州衛籍,與雲南說迥異。

^該資料不包含馬巷廳 ^明末的河南開封府許州襄城縣辛自修此時已不在人世,並非同一人。

^《永春縣志》載為正白旗 ^然泉州歷史網云其為直隸順天府大興縣人,與貴州說迥異。

^並非乾隆年間即已逝世的鑲黃旗滿洲人盛安。

^《重纂福建通志》僅收錄至徐耀,後續知府記載散見各處,名單不全。

參考文獻[編輯] ^〈清代前期廈防同知與閩臺互動關係初探〉,《社會科學輯刊》,2014年第1期,2014,呂俊昌 ^《廈門市志》卷二第二章第一節宋至清代區劃 ^〈清代廳制研究〉,1995,吳正心 ^《泉州府志》,卷二十四軍制,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懷蔭布 ^《泉州府志》,卷二十四軍制,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懷蔭布 ^《泉州府志》,卷二十四軍制,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懷蔭布 ^《漳州府志》,卷二十二兵紀一,清光緒三年(1877年),沈定均 ^《泉州府志》,卷二十六文職官上,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懷蔭布 ^《重纂福建通志》,卷百之三,清道光九年(1829年),陳壽祺 ^〈《清史稿˙地理志》府州廳縣職官缺分繁簡訂誤〉,《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六十五本,第三分,頁633-638,1994,劉錚雲 ^〈《清史稿˙地理志》府州廳縣職官缺分繁簡訂誤〉,《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六十五本,第三分,頁638,1994,劉錚雲 ^《泉州府志》,卷二十六文職官上,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懷蔭布 ^《重纂福建通志》,卷百之七,清道光九年(1829年),陳壽祺 ^《重纂福建通志》,卷百一十,清道光九年(1829年),陳壽祺 《清史稿志四十五地理十七》 閱論編明朝行政區劃都城:南京應天府⇌北京順天府 民政區劃中央直隸地區朝廷(北京六部、南京六部等機構)直轄府、州直隸→南直隸應天府|蘇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鎮江府|淮安府|揚州府|鳳陽府|廬州府|安慶府|徽州府|太平府|池州府|寧國府|徐州|滁州|和州|廣德州北平等處布政使司→北直隸北平府→順天府|保定府*|河間府*|真定府*|順德府*|廣平府*|大名府*|平灤府→永平府|延慶州|保安州(靖難時期平燕承宣布政使司轄府標「*」)布政使司轄區府、直隸州;羈縻性軍政機構陝西等處西安府|延安府|漢中府|平涼府|鳳翔府|臨洮府|河州|興安州|秦州|邠州|靈州山西等處太原府|大同府|汾州府|平陽府|潞安府|澤州直隸州|沁州|遼州山東等處濟南府|兗州府|青州府|登州府|東昌府|萊州府河南等處開封府|河南府|衛輝府|懷慶府|歸德府|彰德府|汝寧府|南陽府|汝州浙江等處杭州府|溫州府|嘉興府|金華府|衢州府|嚴州府|湖州府|紹興府|處州府|台州府|寧波府江西等處南昌府|袁州府|贛州府|吉安府|九江府|建昌府|廣信府|饒州府|瑞州府|南安府|南康府|撫州府|臨江府湖廣等處武昌府|鄖陽府|永州府|岳州府|漢陽府|荊州府|衡州府|黃州府|承天府|常德府|襄陽府|辰州府|長沙府|德安府|寶慶府|黎平府四川等處成都府|嘉定府|夔州府|重慶府|順慶府|敘州府|鎮雄府|保寧府|馬湖府|龍安府|潼川州|眉州|邛州|嘉定州|瀘州|雅州廣東等處廣州府|韶州府|惠州府|瓊州府|肇慶府|高州府|潮州府|南雄府|雷州府|廉州府|羅定州廣西等處桂林府|平樂府|梧州府|潯州府|柳州府|慶遠府|南寧府|思恩軍民府|太平府|思明府|鎮安府|田州|歸順州|泗城州|向武州|都康州|龍州|江州|思陵州|憑祥州福建等處福州府|延平府|建寧府|興化府|漳州府|邵武府|泉州府|汀州府|福寧州雲南等處雲南府|永昌軍民府|永寧府|鶴慶軍民府|曲靖軍民府|景東府|元江軍民府|廣西府|廣南府|順寧府|尋甸府|楚雄府|澂江府|鎮沅府|大理府|武定府|蒙化府|孟艮御夷府|孟定御夷府|姚安府|麗江軍民府|臨安府|平緬府|孟愛府|孟隆府|木朵府|木來府|通西府|新化州|灣甸州|鎮康州|北勝州|里麻長官司|南甸司|芒市司|車里司貴州等處程番府→貴陽府|安順軍民府|思南府|思州府|石阡府|鎮遠府|銅仁府|都勻府|普安安民府|普定軍民府|平越軍民府|黎平府交趾等處交州府|北江府|諒江府|三江府|建平府|新安府|建昌府|奉化府|清化府|鎮蠻府|諒山府|新平府|演州府→演州直隸州|乂安府|順化府|太原直隸州→太原府|宣化直隸州→宣化府|嘉興直隸州|歸化直隸州|廣威直隸州|寧化直隸州|升華府 軍政區劃五軍都督府都指揮使司、行都指揮使司、留守司;五軍都督府直屬衛所中軍都督府直屬在京衛所|直屬南直隸在外衛所|中都留守司|河南都指揮使司左軍都督府直屬在京衛所|浙江都指揮使司|遼東都指揮使司|山東都指揮使司右軍都督府直屬在京衛所|南直隸宣州衛|陝西都指揮使司|陝西行都指揮使司|四川都指揮使司|四川行都指揮使司|廣西都指揮使司|雲南都指揮使司|貴州都指揮使司前軍都督府直屬在京衛所|湖廣都指揮使司|湖廣行都指揮使司|興都留守司|福建都指揮使司|福建行都指揮使司|江西都指揮使司|廣東都指揮使司後軍都督府直屬在京衛所|直屬北直隸在外衛所|北平行都指揮使司→大寧都指揮使司|萬全都指揮使司|山西都指揮使司|山西行都指揮使司兵部所屬羈縻性都司衛所關西八衛哈密衛|安定衛|阿端衛|曲先衛|赤斤蒙古衛|沙州衛|罕東衛|罕東左衛奴兒干都指揮使司建州三衛建州衛|建州左衛|建州右衛朵顏三衛朵顏衛|泰寧衛|福余衛斡難河衛|古里河衛|堅河衛|哈剌孩衛|海剌千戶所|...西番各都司府所烏思藏行都指揮使司→烏思藏都指揮使司·朵甘衛指揮使司→朵甘行都指揮使司·隴答衛指揮使司·朵甘宣慰使司·董卜韓胡宣慰使司·長河西魚通甯遠宣慰使司·朵甘思招討司·朵甘隴答招討司·朵甘丹招討司·朵甘倉溏招討司·朵甘川招討司·磨兒勘招討司·沙兒可萬戶府·乃竹萬戶府·羅思端萬戶府·答思麻萬戶府·朵甘思千戶所·剌宗千戶所·孛里加千戶所·長河西千戶所·多八三孫千戶所·加八千戶所·兆日千戶所·納竹千戶所·倫答千戶所·果由千戶所·沙裏可哈忽的千戶所·孛里加思千戶所·撒裏土兒千戶所·參卜郎千戶所·剌錯牙千戶所·泄裏壩千戶所·潤則魯孫千戶所西南川、滇等地另有隸屬於都司、行都司的土司系統羈縻軍政機構 閱論編清朝福建省行政區劃福州道1 福州府 福寧府 延建邵道 延平府 建寧府 邵武府 汀漳龍道 汀州府 漳州府 龍巖直隸州 興泉永道 興化府 泉州府 永春直隸州 臺灣道2 臺灣府 臺北府 註1:以本省糧儲道兼 註2:1885年改由福建臺灣省管轄。

閱論編福建省歷史二級政區1800年1800年,福建省有10府、2直隸州、2直隸廳府 福州府 建寧府 泉州府 興化府 邵武府 延平府 汀州府 漳州府 福寧府 台灣府 直隸州 龍巖直隸州 永春直隸州 1920年1920年,福建省有4道道 閩海道 廈門道 汀漳道 建安道 1950年1950年,福建省下轄2省轄市、7專區省轄市 福州市 廈門市 專區 南平專區 福安專區 閩侯專區 晉江專區 龍溪專區 龍巖專區 永安專區(後改三明專區) 1980年1980年,福建省有2省轄市、7地區省轄市 福州市 廈門市 地區 建陽地區(後改南平地區) 寧德地區 莆田地區 晉江地區 龍溪地區 龍巖地區 三明地區 2015年2015年,福建省有9地級市地級市 福州市 廈門市 莆田市 三明市 泉州市 漳州市 南平市 龍巖市 寧德市 歷史二級政區索引:冀|晉|蒙|遼|吉|黑|蘇|浙|皖|閩|贛|魯|豫|鄂|湘|粵|桂|川|貴|雲|藏|陝|甘|青|寧|新|台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泉州府&oldid=69531929」 分類:​明朝的府清朝的府福建的府泉州行政區劃史廈門行政區劃史漳州行政區劃史莆田行政區劃史1368年建立的行政區劃1912年廢除的行政區劃隱藏分類:​含有閩南語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Bân-lâm-gú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