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遊寺方】白河-大仙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大仙巖首次大殿落成大仙寺第二代住持:鶴齡禪師,為了彰顯菩薩救苦救難的慈悲襟懷,有意建造一宏偉聖殿,以廣利眾生,因而在各地方人士的護持下,於小山門前右方興建佛殿, ...
【雲遊寺方】白河-大仙寺
大仙寺
佛法何僧擇地興
名山往往有高僧
移時龍井菩提妙
來做中天作上昇
大仙寺山姿秀麗滌盡一身俗塵
大仙寺位於台南縣白河鎮仙草里的枕頭山西麓,在關仔嶺群山的尾閭,當地人稱之為舊岩,傳說此地為「仙人拋網」的靈地。
矗立於枕頭山麓的大仙寺,遠觀幽林疊幛,環境脫俗,山姿秀麗,暮鼓晨鐘將俗塵滌盡,來此的文人墨客不禁吟上詩賦,如:「萬頃平原茫似海,一輪曉日大於盤,林深泉洌春光艷,寺古雲封佛火寒」。
開山鼻祖─參撤禪師
大仙寺總面積約六十餘公頃,建築物佔二十餘公頃,為清初高僧:參徹禪師所創,關於創建始末有兩種不同的說法。
據說:清康熙四十年,參徹禪師自福建鼓山親奉觀世音菩薩神尊來台,巡錫到仙草埔,風光明媚,應為修行福祉,遂將菩薩像安置於樹下石頭上,歇息一下,當禪師要起身離去,菩薩像卻安住石頭上,無法移動。
禪師心裡想,應是菩薩有意在此渡化大眾。
於是著手開山斬棘,結草蘆供奉觀世音菩薩。
創建另一個說法是:清康熙五年,參徹禪師受鄭軍咨議參謀陳永華之請,渡海來台講授佛理。
當初禪師駐錫於台南縣六甲赤山龍湖巖,是龍湖巖第一代開山祖。
康熙四十年行經關仔嶺,見此山明水秀,而結茅定居。
康熙五十八年,禪師自龍湖巖迎請觀世音菩薩來此供奉。
雖然建寺說法不同,依據「大仙寺沿革三字經」記載,已具有三百多年歷史。
大山門
大山門的格局為六柱三間五樓式建築,雄偉壯觀。
由大山門向殿堂望去,古樹參天,清靜幽深,走進山門,視野遼闊,庭園造景別具雅緻。
龍池虎園
在大山門的左側為龍池,做為放生之用,是魚兒和龜類的快樂天堂。
右側為虎園,所雕塑的龍虎像,玲瓏有緻,栩栩如生,如同日夜守護著佛教聖地。
在龍池旁的另一邊,池中設計如一島嶼,觀世音菩薩站立於此,猶如護佑眾生,週邊景觀優美,是附近居民散心的好地方。
南塔、北塔及小山門
南塔稱為普同塔,北塔稱為報恩塔,兩塔立於小門兩旁。
民國七十八年,北塔因有意重建,而予以拆除,又因緣不具足而作罷,後來原塔功能則由新建之七寶塔所取代。
小山門也是民國三十九年建造,造型、瓷磚、彩繪等用色十分古樸,深具台灣寺院傳統的特色,對聯:佛法無相現妙相,門通十方無去來,充分表達佛法的智慧與奧妙。
大仙巖首次大殿落成
大仙寺第二代住持:鶴齡禪師,為了彰顯菩薩救苦救難的慈悲襟懷,有意建造一宏偉聖殿,以廣利眾生,因而在各地方人士的護持下,於小山門前右方興建佛殿,此為第一次正式蓋大殿,第二次寺址遷移。
乾隆五十五年,諸羅縣﹝今嘉義縣﹞營參府軍官:洪志高與鶴齡禪師兩人,再度發起修建工作,在各方善信幫助之下,工程順利完成。
第三代住持建造碧雲寺
第三代住持:應祥禪師精通堪輿,在枕頭山南腰覓得一靈穴,稱為「半壁弔燈火穴」,考量該地與大仙寺一氣相連,靈光互映,因而於嘉慶十三年在靈穴之處建立碧雲寺,當地稱之為「新岩」,另稱大仙寺為「舊岩」。
碧雲寺
大殿移遷舊址改墓園
嘉慶十四年,太子太保王得祿為了厚葬其妻范夫人,經高人指點,知道大仙巖殿址乃不可多得的福穴,於是捐款,在目前的「大雄寶殿」現址闢建新殿,並將舊址改造成宏偉墓園。
道光二十四年,范夫人的骨骸被其後代子孫迎回故里與王得祿合葬,而遺留的墓廓,後來則被第九代住持開參禪師作為興建南北兩座納骨塔的基石。
至於大殿舊址,目前依稀可見墓形,長在墓手處的龍眼樹即為紀念的標的。
烽火四起慘澹經營
光緒二十年,時值台灣割讓日本,烽火四起,抗日義士據守碧雲寺,後被日軍包圍,碧雲寺因此為日軍損毀,而大仙寺亦遭波及,由於劫後香火式微,因而大仙寺也歷經幾代慘澹經營,以致寺宇荒廢,寺務不振。
廖炭居士
直到民國四年,白河望族,也是大仙巖管理人,廖炭居士,因見大仙巖殿宇傾頹,遂發心重建大雄寶殿,特親往日本學習寺廟建築法,返台後與第八代住持德融禪師溝通,並決定仿日本奈良大佛寺之規模。
於是在地方人士大力支持下,費時十年,重建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特殊之處
大雄寶殿莊嚴宏偉,雕樑畫棟,獨樹一格,屋頂為日式屋瓦,為全台僅見的兩座寺院之一,因而被相關單位建議列管保護。
重建起風波大仙巖始更名大仙寺
大雄寶殿重建之初,由於部份人士不滿廖炭居士興建大仙巖而不修復碧雲寺,而延伸風波,從此與碧雲寺分支管理,大仙巖自此更名為大仙寺。
首次震災浩劫
民國十九年冬至發生震災,嘉南地區嚴重受損,大仙寺也難逃浩劫,幸得附近居民發心,修繕寺貌,但因經費窘困,直到台灣光復後才逐年修復舊觀。
收復大仙寺
民國三十三年日人實施皇民化運動並禁止參拜神佛,大仙寺乃成立維持財團大仙寺後援會,三十四年台灣光復後,復成立組織管理委員會,在委員長何火盧居士多方奔走下,將歸屬日人的寺產重歸大仙寺管理。
翌年,管委會聘請開參禪師為第九代住持,海靜師為監院,並推選何火爐、吳石、吳清池等居士為大仙寺財產管理人。
第九代住持─開參上人
大仙寺第九代住持:開參上人俗名吳諱石,祖籍世居高雄阿蓮鄉崙仔頂,後來,其父母移居舊超峰寺附近,光緒十九年十月十日,上人誕生在大岡山下的石洞內,而以「石」為名。
開參上人從小慧根宿具,經常出入超峰寺,聽早晚課誦及禮佛跪拜,行年八歲,由開照上人引進,禮永定上人為師,法號開參。
並於二十二歲航行至福建的福國寺受具足戒。
一九四二年日軍欲規劃軍事要地,逼令超峰寺遷移,因而開參上人與其師兄開照上人等僧眾下山另建新超峰寺,戰後,開照上人返回舊超峰寺,而開參上人則留在新超峰寺,成為第三代住持,民國三十五年,大仙寺當家施烏拋居士禮請開參上人前往主持庶務,開參上人於是離開了新超峰寺,晉山大仙寺,當時開參上人五十一歲。
勤苦精進之禪門宗風
開參上人初任大仙寺時,生活相當艱苦,為了開闢此道場,奔走化緣,在物資普遍缺乏的環境下,親自率眾以雙手雙足,徒手興建,挖土砍木,開山闢地,其刻苦自力的精神令人讚嘆。
大仙寺在開參上人的領導下,數十年間,始終延續著一套勤儉刻苦精進的禪門宗風。
大仙寺住眾與日俱增,興盛時期曾有近三百人眾。
赤腳行天下
開參上人有時會赤腳行天下,身不帶錢,生活簡單,唯有修行,一生中從未坐汽車、火車,無論多遠均靠徒步,民國五十八年上人做了一次全島旅行,帶二十多位弟子,僅靠雙腳在七十五天走完全台道場。
開參上人任內紀要
民國三十九年,大仙寺之觀音殿竣工,並續建南北報恩塔及內山門,民國四十年更興建大殿南北側兩廊香客樓房。
四十一年冬,開參法師因有感於本省戒法久未宏傳,故依中國佛教會傳戒規則,啟建光復後全省首次護國三壇大戒,當時中國佛教會的大師們相繼蒞臨會場擔任戒師,道場莊嚴盛大,為當時全省一大勝事。
民國四十二年,由白河鎮仙草埔信徒為主體,申請成立中國佛教會台灣省台南縣佛教支會,並設址於大仙寺。
民國四十五年經政府核准成立大仙寺管理委員會。
二度震災
民國五十三年發生一一八嘉南大地震,大仙寺再度遭到毀損,而後在四方善信的護持下,歷經兩年的艱困,於五十五年始得修復,同年並興建了地藏殿。
觀音殿為地震後重建的殿宇
財團法人大仙寺成立
民國五十八年由政府核准成立「財團法人大仙寺」,並由董事會續聘開參禪師為「財團法人大仙寺」第一任住持,從此寺務步入正軌而香火鼎盛。
民國六十四年三月,開參上人二度率眾行腳弘法,行前告知寺眾十五天後將返回大仙寺,眾人皆納悶怎麼可能十五天就返回,結果就在開參上人行腳途中,上人被砂石車撞倒受傷,而後往生,弟子將其遺體荼毘後,舍利送回大仙寺時,剛好是第十五天。
享年八十三歲。
苦行明志樸質踏實
綜觀開參上人一生,不慕虛榮,不貪名利,腳踏實地,堅苦卓絕,以苦行明志,而就法脈的傳承,他貫徹了南台灣超峰寺的法脈,繼承永定上人的樸實作風,身體力行砌建寺院,決不浪費施主一分一毫,這種篤實的毅力,便是台灣先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傳統精神。
住持遺缺心宏法師為監院
開參上人圓寂後,董事會即敦聘心靜法師為第十代住持,不久心靜法師圓寂,住持遺缺,因而敦聘心宏法師為監院。
民國七十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行政院公告,大仙寺之大雄寶殿、小山門為三級古蹟,而列為三級古蹟保護區。
民國八十二年,為重現大雄寶殿之丰采,台南縣政府委請李政隆建築事務所進行大仙寺研究及修護計畫,耗資三千四百萬元,至八十四年始得完成。
八十五年三月由董事會聘請傳證法師陞座為大仙寺第十一代住持,傳心法師為監院。
第十一代住持─傳證法師
法師自小辛苦獨立
傳證法師俗名吳德久,出生於民國三十二年底,家住雲林縣四湖鄉飛東村,世代以務農維生,其父親英年早逝,全賴母親含辛茹苦,維持家計,因此傳證法師從小便外出工作,並曾到過林場及塑膠工廠等地方。
與開參上人結法緣
二十一歲時,傳證法師聽聞嘉義天龍寺住持賢頓法師講說佛法,內心甚是歡喜,後來因緣際會下,到大仙寺參訪,而與開參上人結法緣,並受上人鼓勵,更增法喜。
三十二歲時,傳證法師皈依圓慈法師,民國六十四年開參上人圓寂前曾囑咐傳證法師要回寺做大仙人,因而傳證法師遵從上人之遺訓,從此做大仙寺的寺眾,服其勞作,虛心學習,與大眾結緣。
民國六十八年,傳證法師三十六歲時,即舉行圓頂儀式,傳證法師禮開參老和尚為師,而剃髮師父則為古坑慈光寺偉慈法師,同年,傳證法師於新竹翠碧岩求受三壇大戒。
與圓本法師闢設靈巖寺
民國七十七年傳證法師與圓本法師於竹崎覓得一聖地,因開參上人曾囑付傳證法師出家後要建造道場,故而與圓本法師多方奔走,並結合各地信眾,發心於此一聖地開闢建設,此即為今日之靈巖寺。
道場完成後由傳證法師為開山,圓本法師則為住持,兩人負起廣度信眾及培育下佛教人才的重責大任。
接任大仙寺住持
民國七十九年傳證法師於大仙寺後山寮房閉關三年,民國八十五年,因大仙寺缺住持一職已久,故董事會決定聘請傳證法師任職為大仙寺第十一代住持,亦即為財團法人大仙寺第三任住持。
傳證法師任內紀要
民國八十九年傳證法師任職台南縣佛教會常務理事。
民國九十年任職中國佛教會監事,同年並任職臨濟宗大崗山義水法脈理事。
九十一年任職台灣省中華協會理事。
同年,大仙寺小山門因集集大地震及嘉義大地震之影響,因而出現龜裂之情形,經台南縣政府和專家學者到現場勘查後,決議依原貌修復,工程則委任曾國恩建築事務所承辦。
九十二年傳證法師任職財團法人大仙寺董事會董事長。
承師志行腳全台弘法
傳證法師接任住持後,承繼開參上人行腳弘法之精神,而於八十六年四月八日至五月十八日率眾全省行腳,以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砥礪大眾提心正念,效仿祖師刻苦耐勞之精神,且於行腳過程中互相學習、互相包容扶持,並以此功德,利益一路上行經之無形眾生。
承佛志業沐化人間
大仙寺三百年來雖歷經天災戰爭,人事更替,滄海桑田,但在歷代祖師不畏艱難,發心宏法的悲願下,今日仍屹立不搖,香火鼎盛。
請信眾回來
法水長流正法永住
大仙寺自成立財團法人以來,在董事會的規模營運下,現已完成之硬體建設,計有外環大山門與宮殿式圍牆、龍池虎園配以放生亭、化金爐、歸西堂、香客大樓、禪房、電化火葬場、告別式堂、七層寶塔、水庫、水壩等,及古蹟之規劃、產業道路、橋樑之闢建等等不勝枚舉。
而這一切的努力無非都是為了能夠渡化五濁惡世更多眾生。
大仙寺歷代祖師承載佛志,不遺餘力,在幾番輾轉闢建後,始見今日殊榮景緻,惟願法水長流,正法永住,眾生盡得解脫。
幻化本無生
因境而有形
相滅性不滅
照徹體中靈
大仙寺照片集錦
佛衛電視台
延伸文章資訊
- 1開山住持和尚介紹 - 三寶山靈嚴禪寺
傳證法師,現任大仙寺住持,俗名吳德久,出生於民國三十二年底。民國五十二年傳證法師二十一歲時,聽聞嘉義天 ...
- 2張哲生- 關子嶺大仙寺1980 vs 2016 謝謝網友林 ... - Facebook
康熙40年(1701年),臨濟宗參徹禪師自福建鼓山奉觀音菩薩佛像,來台駐居於台南六甲鄉赤山龍湖巖。 康熙58年(1719年),臨濟宗途經白河仙草埔,於此搭蓋茅寮。 二代住持鶴 ...
- 3影/大仙寺新舊住持交接43歲圓智法師接任 - tnews.cc
影/大仙寺新舊住持交接43歲圓智法師接任著名的台南白河大仙寺今天舉行新舊住持交接儀式,原住持傳證法師卸任,由43歲圓智大法師接任,象徵大仙寺進入新的階段。
- 4【雲遊寺方】白河-大仙寺
大仙巖首次大殿落成大仙寺第二代住持:鶴齡禪師,為了彰顯菩薩救苦救難的慈悲襟懷,有意建造一宏偉聖殿,以廣利眾生,因而在各地方人士的護持下,於小山門前右方興建佛殿, ...
- 5台南大仙寺新建三寶殿陳亭妃向住持釋傳證法師致賀
台南白河大仙寺重建三寶殿峻工落成,住持釋傳證法師邀請各界12日為諸佛揭幔剪綵,立委陳亭妃獲邀參加活動,她說大仙寺是市定古蹟,與關子嶺風景區內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