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仙座流星雨極大期- PanSci 泛科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英仙座流星雨的母彗星是第109號週期彗星,史威福-塔托彗星(109P/Swift- Tuttle)。
這顆彗星直徑約26公里,繞太陽公轉一周約需133年。
它上一次回歸時間是在1992年,下一次 ...
000文字分享友善列印000太空天文英仙座流星雨極大期臺北天文館・2014/08/11・1929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SR值510・六年級+追蹤身為年度三大流星群之一,出現時間固定且數量穩定,英仙座流星雨非常受到大家的歡迎。
今年英仙座流星雨極大期預計在8/13,ZHR~100,但逢滿月過後2天,在晚間22時輻射點從東北方升起時,月亮早已佔據了天空,受月光影響嚴重,使得可見流星數量減少。
所幸英仙座流星雨中有不少是非常明亮的火流星,因此還是可以透過月光欣賞流星劃過天際的景象。
英仙座流星雨的流星分佈並不是很集中,在極大期前後的8/12~8/14,其實都可以看到不少流星。
因為月亮每日東昇時間會比前一日晚約48分鐘,所以如果比極大期晚幾天再來欣賞英仙座流星雨,那麼輻射點東昇之後有短暫時間是不受月光影響的,但此時流星數量卻不比極大期多,所以請自行權衡得失,再決定要何時去欣賞英仙座流星雨。
今年英仙座流星雨極大期間,適逢8/11為今年最大滿月,或許也可以兩者配合一起看喔!備註:ZHR(ZenithalHourlyRate)是指:當輻射點在天頂,且肉眼可見最暗星等達6.5等的狀態下,每小時可見流星數量;不過此為理想狀態,通常肉眼觀察的實際數量會比ZHR還少。
臺北天文館同仁周紹孔先生,2010年8月13日凌晨於鳶峰拍攝到的英仙座流星雨的流星。
英仙座流星雨活躍日期為7月17日至8月24日,愈接近極大期時間,可見到的流星數量愈多。
這群流星雨的流星速度中等(每秒59公里),亮度中等到偏亮(平均約2等),常帶有殘餘的尾跡,且根據往年觀測資料發現它是一年當中出現火流星數量最多的一群流星雨。
以下為自2008年迄今觀測到的火流星統計數量統計,火流星數量最多的就是英仙座流星雨(PER),其次為12月中旬的雙子座流星雨(GEM)、獵戶座流星雨(ORI)等。
英仙座流星雨火流星最亮亮度平均約為-2.7等,雙子座流星雨則為-2等,幾乎比英仙座流星雨的還暗了近1個星等。
這就是為何今年(2014年)雖然嚴重受到月光影響,但仍可以透過月光欣賞這群流星雨的原因。
自2008年起,火流星數量最多的年度流星群就是英仙座流星雨(PER)。
今年極大期發生時,適逢滿月過後2天,月亮約在20;30左右升起。
因此從8月12日晚上22時輻射點東昇後,一直觀察到隔日凌晨天亮前,都會受到月光影響。
不過天亮前的輻射點高度比較高,即使有月光影響,觀察條件還是比輻射點剛升起的時候受到大氣消光多還好。
預估在沒有光害且空氣透明度佳的觀察環境下,透過月光可見到的流星約每小時10幾顆。
2014年8月13日英仙座流星雨極大期發生時,輻射點位置示意圖實際觀測數量,可見國際流星組織(InternationalMeteorOrganization,IMO)即時動態網頁。
下方是國際流星雨組織彙整全球觀測者報告的2013年英仙座流星雨數量隨時間變化圖。
2013年幾乎沒有月光影響,ZHR最多時(ZHRMAX)達到109顆,比原本預估的ZHR~100還多一些,且如同2012年一樣,亮度指標(r)達2.0,比原本預估的2.2還亮。
2013年英仙座流星雨實測統計結果 美國NASA流星體環境研究室(MeteoroidEnvironmentOffice)研究員BillCooke指出:英仙座流星雨的火流星數量之所以這麼多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它的母彗星也比較大的關係。
英仙座流星雨的母彗星是第109號週期彗星,史威福-塔托彗星(109P/Swift-Tuttle)。
這顆彗星直徑約26公里,繞太陽公轉一周約需133年。
它上一次回歸時間是在1992年,下一次需等到2122年。
英仙座流星群曾在1991~1992年爆出400顆以上的數量;1990年代末數量已降成100左右。
1990年代之後數量增多的主因就是母彗星於1992年的回歸造成的。
目前彗星正遠離中,流星數量也有逐年降低的趨勢,不過仍不容小覷。
觀察流星雨很簡單,挑選無光害影響、視野遼闊之處,用雙眼欣賞整個天空即可。
史威福-塔托彗星遺留在軌道上的塵粒接近地球時,被地球重力吸引而形成英仙座流星雨。
其中,火流星與一般流星的數量比例大約是1比數十左右,在光害比較大的區域,亮度較暗的一般流星不易看見,所以可見的流星數量就會比較少。
因此,最好盡量挑選光害稀少的環境進行觀察。
其中,高山水汽少、光害少、空氣透明度高,是最好的觀察地點;其次為遠離城市的鄉村地區。
海邊因水汽含量高,易吸收星光,條件不如高山好。
流星出現的時間和位置並不固定也無法預測,觀看時切勿只盯著天空某個固定的地方,以免錯失他處出現的流星,所以最好是挑選視野開闊的地區,躺下後輕鬆掃瞄全天空即可。
如果想要留下精彩的流星影像,可利用三腳架固定數位相機或數位攝影機,對準天空、按下快門後做長時間曝光攝影即可。
一般數位相機可將感光度調高,並以延遲曝光模式拍攝,將更易捕捉流星,而不致會晃動相機使星點變形。
以下為NASA@Science提供的2014年英仙座流星雨和最大滿月的相關介紹影片:轉載自:網路天文館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系列專訪,持續更新中!《她是科學家》特輯持續更新中相關標籤: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熱門標籤:大麻NASA女科學家量子力學CT值文章難易度剛好太難所有討論
0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臺北天文館482篇文章・
21位粉絲+追蹤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是國內最大的天文社教機構,我們以推廣天文教育為職志,做為天文知識和大眾間的橋梁,期盼和大家一起分享天文的樂趣!RELATED相關文章毀滅與新生:超大質量黑洞觸發的恆星形成從太空窺探金星表面的派克太陽探測器各國意識抬頭,太空碎片帶來的災難有多嚴重?國際太空站與它的繼承者們——淺談近地軌道商業服務的歷史TRENDING熱門討論即時熱門《神廚賽恩師》從中華料理探究廚藝科學,「食育」低落就靠這集提振!feat.鄭佳華、史達魯【科科聊聊EP83】123小時前跨出你的舒適圈──正向心理學給我們的一些啟示32天前忽略數學家的建議,物理學家與諾貝爾獎擦身而過——《科學大師的失誤》22天前五則TED演講,讓你看懂「淨零」怎麼做42天前相關、因果,傻傻分不清楚52022/03/15誰是地表最憂傷生物?水滴魚醜哭:我壓力山大56天前五則TED演講,讓你看懂「淨零」怎麼做42天前冰柱融化的形狀,溫度來決定22022/03/06052文字分享友善列印052太空天文專欄編輯精選毀滅與新生:超大質量黑洞觸發的恆星形成EASY天文地科小站・2022/03/18・2555字・閱讀時間約5分鐘+追蹤林彥興|EASY天文地科小站主編、清大天文所碩士生,努力在陰溝中仰望繁星2022年1月底,兩位天文學家在頂尖科學期刊《自然》發表的論文中,宣布他們發現矮星系「Henize2-10」中的超大質量黑洞,觸發了一批新恆星的誕生。
可是,我們印象中的黑洞不是會以極強的重力撕碎、吞噬周遭一切的嗎?怎麼這樣毀滅性的天體,居然還能誕生新的恆星?今天就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哈伯太空望遠鏡拍攝的Henize2-10矮星系。
圖/Hubblesite黑洞:宇宙燈塔核心多數人對黑洞的印象,大概是一個擁有強大重力、會撕碎與吞噬一切的純黑球體。
由於連光也無法逃離它的魔爪,因此黑洞總是隱身在宇宙黑暗的背景中難以觀測。
這樣的圖象雖然大致正確,卻不是事情的全貌。
黑洞確實會以它強大的重力吃進物質,天文學家也確實相信茫茫星海中,有許多難以觀測的黑洞漫步其中。
但是被黑洞重力捕獲的物質,往往不會直直地朝黑洞落去,而是會在黑洞週遭形成一個旋轉的盤狀構造,稱為「吸積盤AccretionDisk」。
在吸積盤上,物質之間不斷的碰撞、摩擦、緩緩向黑洞靠近,在過程中將重力位能轉化為動能、熱能、磁能等各式各樣的能量形式,並釋放出橫跨伽瑪射線到無線電波的電磁輻射。
在許多系統中,還可以觀測到物質快速的從黑洞附近噴出,通常速度較慢(約每秒數百至數千公里)者通常稱為「外流Outflow」,速度較快(接近光速)者則稱為「噴流Jet」。
對超大質量黑洞吸積盤與噴流的數值模擬。
在吸積盤上,物質以圓形軌道環繞黑洞,並緩緩的向內移動,直到最終在吸積盤的最內側被黑洞吞噬。
而從黑洞兩極高速噴出的物質,則形成了噴流。
影/EHT,HotakaShiokawa.黑洞產生的輻射、噴流與外流,不僅讓我們能夠用各式各樣的觀測手段去尋找和研究黑洞,它們同時也會對黑洞所在的環境產生影響。
尤其當身處星系中心、質量是太陽數百萬倍以上的「超大質量黑洞SMBH」們在大快朵頤週遭的氣體時,能夠以太陽數百萬倍、甚至數千億倍以上的功率釋放能量,成為宇宙中最明亮的天體。
如此龐大的能量,足以影響整個星系乃至於星系團的演化。
它可能促進星系中恆星的形成,為星系帶來新生;或者是抑制星系中恆星的形成,讓星系變得死氣沉沉。
另一方面,星系中恆星的形成、超新星爆炸等其他現象,也會決定有多少氣體能夠流到位於星系中心的黑洞上,從而影響黑洞的成長。
超大質量黑洞與星系之間互相影響、共同演化的機制,統稱為「活躍星系核回饋AGNFeedback」,是當代天文物理非常重要的研究領域。
天文學家常用星系的「恆星形成率SFR」來衡量一個星系的狀態。
如果一個星系正在產生許多新恆星(即恆星形成率高),這就是個「生機勃勃」的星系(如左圖的NGC4038/NGC4039);反之,如果一個星系都只有年邁的恆星,那這就是個「死氣沉沉」的星系(如右圖的IC2006)。
圖/Wikipedia|ESO半人馬座A星系是經典的活躍星系之一。
由星系中心射出的筆直藍色區域,就是超大質量黑洞的噴流。
圖/ESA_Multimedia過去20多年的無數理論與觀測成果,讓天文學家相信活躍星系核回饋確實對星系的演化有重要的影響。
但是具體是怎麼影響?影響多大?目前仍沒有明確的結論,甚至連直接的觀測證據都十分稀少。
因此,天文學家迫切的想要找到更多活躍星系核回饋的直接證據,了解黑洞究竟是怎麼與星系一同成長。
瞄準目標:矮星系Henize2-10在這個研究中,天文學家鎖定位在羅盤座(Pyxis)、距離地球約3400萬光年的矮星系「Henize2-10」。
過去其他天文學家以無線電與X射線觀測的結果顯示,這個星系中心可能有一個正在進食的超大質量黑洞,因此是尋找活躍星系核回饋證據的絕佳場所。
為了得到高解析度的影像,天文學家使用哈伯太空望遠鏡仔細的研究星系中心的影像與光譜,發現在星系的中心有一道長約500光年、由游離氣體組成的纖維狀結構,源自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噴出的外流。
而黑洞東方(圖中的左手邊)約230光年外,有一片正在形成許多新恆星的區域(稱為恆星形成區),與外流相連。
天文學家仔細分析星系的光譜後,認為黑洞的外流正是催生這片恆星形成區的幕後推手。
因為外流推擠、壓縮了星系中的氣體,增加了氣體的密度,才進一步激發了這批新恆星的形成。
對研究黑洞與活躍星系核的天文學家來說,這無疑是一次振奮人心的發現!哈伯太空望遠鏡拍攝的Henize2-10(左),以及其中心部分的Halpha波段影像(右)。
在右編的影像中MassiveBlackHole即是黑洞所在的位置,Outflow是外流、TriggeredStarFormation即是恆星形成區。
圖/Hubblesite結語:萬里長征的一小步黑洞不只是能夠吞噬一切的引力怪獸。
它在囫圇吞棗的過程中,其實可以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尤其是位於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們,它們產出的能量之龐大,甚至能夠影響整個星系的演化,稱為活躍星系核回饋。
但是怎麼影響?影響多大?天文學家們仍在積極的研究。
這次在Henize2-10星系中觀測到的黑洞外流與其激發的恆星形成,是活躍星系核回饋相當重要的直接證據。
未來,天文學家將繼續在更多的星系中,尋找黑洞與星系互動的蛛絲馬跡,直到揭開活躍星系核回饋的神秘面紗。
參考資料Black-hole-triggeredstarformationinthedwarfgalaxyHenize2-10–NASA/ADSDr.Becky:AsupermassiveblackholeFORMINGnewstars!|PositiveandnegativeblackholefeedbackReviewingFantasticBeasts:AGNFeedbackinGalaxiesandClusters|astrobitesObservationalEvidenceofActiveGalacticNucleiFeedback–NASA/ADSHubblefindsablackholeignitingstarformationinadwarfgalaxy出事了哈伯!細數哈伯太空望遠鏡31年來的維修升級史台灣傑出女科學家系列專訪,持續更新中!《她是科學家》特輯持續更新中相關標籤:宇宙引力恆星矮星系黑洞熱門標籤:大麻NASA女科學家量子力學CT值所有討論
0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EASY天文地科小站26篇文章・
357位粉絲+追蹤EASY是由一群熱愛地科的學生於2017年創立的團隊,目前主要由研究生與大學生組成。
我們透過創作圖文專欄、文章以及舉辦實體活動,分享天文、太空與地球科學的大小事RELATED相關文章毀滅與新生:超大質量黑洞觸發的恆星形成從太空窺探金星表面的派克太陽探測器各國意識抬頭,太空碎片帶來的災難有多嚴重?國際太空站與它的繼承者們——淺談近地軌道商業服務的歷史TRENDING熱門討論即時熱門《神廚賽恩師》從中華料理探究廚藝科學,「食育」低落就靠這集提振!feat.鄭佳華、史達魯【科科聊聊EP83】123小時前跨出你的舒適圈──正向心理學給我們的一些啟示32天前忽略數學家的建議,物理學家與諾貝爾獎擦身而過——《科學大師的失誤》22天前五則TED演講,讓你看懂「淨零」怎麼做42天前相關、因果,傻傻分不清楚52022/03/15誰是地表最憂傷生物?水滴魚醜哭:我壓力山大56天前五則TED演講,讓你看懂「淨零」怎麼做42天前冰柱融化的形狀,溫度來決定22022/03/06
延伸文章資訊
- 1錯過等明年!「英仙座流星雨」這兩天壯觀登場,每小時百顆 ...
英仙座流星雨是全年三大流星雨之一,在8月12日至13日的極大期時平均每小時數量可達百顆,且發生在氣溫適宜的暑假夜晚,較冬季的1月象限儀座及12月 ...
- 2今年最壯觀!英仙座流星雨將登場台灣有機會觀賞 - Taiwan News
根據預測,英仙座流星雨是全年三大流星雨之一,今(2021)年的最佳觀賞時間將落在8月12日晚間22時至13日天亮前,因當晚無月光影響,於市郊即可看見每小時75 ...
- 3英仙座流星雨要來了!這時段每小時110顆各地天氣曝 - 聯合報
根據氣象局資料顯示,英仙座流星雨是年度中最受歡迎的流星雨,出現於每年的7月17日至8月24日之間,今年極大期預估將發生在台灣時間的明天凌晨3時到4時之間 ...
- 4英仙座流星雨極大期- PanSci 泛科學
英仙座流星雨的母彗星是第109號週期彗星,史威福-塔托彗星(109P/Swift- Tuttle)。這顆彗星直徑約26公里,繞太陽公轉一周約需133年。它上一次回歸時間是在1992年,下一次 ...
- 5每小時百顆!盛夏最狂英仙座流星雨今晚報到這兩個地區最有眼福
被譽為年度三大流星雨之一的「英仙座流星雨」,今晚到明天將達到極大期,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表示,英仙座流星雨極大期平均每小時數量可達百顆,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