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今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爆發| 大紀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人們一般用這個日期來象徵性地代表辛亥年間中國社會發生的巨變。

辛亥革命標誌著專制帝制的結束,但隨後而來在大陸的無產階級專政,依然是專制的繼續。

首頁>新聞>大陸新聞>大陸政治>正文 【歷史今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爆發 更新2011-10-1011:54PM 人氣9524 標籤:辛亥革命 Facebook Twitter Line 複製鏈接 Print 【字號】 大  中  小 正體 简体 【大紀元2011年10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唐文綜合報導)百年前的今日,辛亥年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義——武昌起義爆發,接著各省紛紛響應脫離清廷獨立。

人們一般用這個日期來象徵性地代表辛亥年間中國社會發生的巨變。

辛亥革命標誌著專制帝制的結束,但隨後而來在大陸的無產階級專政,依然是專制的繼續。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成了眾多華人的心聲。

仔細回顧武昌起義的背景、起因、過程和結果、影響力,對今日人們看清局勢很有益處。

晚清末年,排滿思潮抬頭、西方民主共和觀念引進,立憲派對皇族內閣誕生的大失所望,以及各地紛紛成立的革命團體,加上此起彼伏的武裝起義,為辛亥革命孕育了思想、社會和行動各方面的基礎;四川保路運動作為導火線,終於引爆了辛亥革命首義——武昌起義。

隨後,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政府及中國實行二千餘年的封建皇權制度,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

值辛亥革命、中華民國誕辰百年之際,中華民國在台灣的發展,見證了國父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理想。

而海峽相隔的中國大陸,因中共竊國獨裁專制62年至今,「離民主共和有很長路要走」。

慶幸的是,時至今日,退出中共組織的中華兒女超過了一億人;中國大陸民眾「三退」、解體中共的浪潮,為歷盡滄桑的中國儘快進入新紀元提供了現實和可行的和平轉型道路。

排滿思潮抬頭西方民主觀念引進 滿漢種族問題,因清初長期的盛世,在文字獄的壓抑以及薙髮制度的影響之下,到了清中葉的思想中,已經幾乎不成問題。

但隨著清朝統治的日漸衰弱,首先在太平天國革命中,滿漢問題開始再度抬頭。

到了1890年代以後,排滿思想更是再度大興。

明末遺老的著作成為當時人的重要思想資源。

例如原本並不著名的王夫之的著作在清末重新被發現,成為當時知識份子們的重要讀物。

許多革命人士更是藉反清復明思潮來鼓吹革命,最著名的反清宣傳著作有鄒容的《革命軍》等,對於年輕的革命參與者們造成很大的影響。

雖然一些革命家如孫中山在種族革命之外,所強調的是政治經濟等方面的改革,但清末革命最主要源動力仍是排滿反滿的思潮。

另外,自道光、咸豐年間開始,像魏源、徐繼畬等人開始引介西方新的思想觀念,介紹世界地理、外國歷史,其中最重要的是共和、民主等觀念的引介。

早在19世紀30~40年代,當時中國思想家、傳教士等即開始介紹西方的民主、民權、自主之權等觀念。

例如:林則徐、魏源、梁廷楠等人開始介紹英國的君主立憲與美國的民主共和政體。

由於這些長期的努力,民主共和的觀念才得以推廣;晚清革命志士、立憲分子敢於構想一種嶄新的未來,追求自由、權利、憲政體制等,就是受到這些新觀念的啟發。

至晚清最後的十年,隨著留學生的增加,譯介新思潮的內容變得更為豐富。

晚清思想家對民主思想的宣揚與革命觀念的傳播,奠定了辛亥革命的基石。

當時有十餘部書刊發揮了很大的影響力,在思想上啟迪人們「走向共和」。

它們分別是:嚴復翻譯的《天演論》(1898),譚嗣同的《仁學》(1897),梁啟超的《新民說》(1902~1906),孫中山有關「三民主義」的言論,《民報》與《新民叢報》論戰選編,章太炎與康有為政論,《革命軍》(1903)、《猛回頭》(1903)與《獅子吼》(1905),《民報》介紹法國大革命及盧梭(Jean-JacquesRousseau)的文章等。

這些作品帶來了對新時代的嚮往,也提供了辛亥革命的思想溫床。

皇族內閣誕生立憲派大失所望 雖然早在戊戌變法期間及之前,魏源、洪仁玕、王韜、鄭觀應、康有為等人就先後提出過立憲,但立憲真正為中國官僚、士紳等廣泛關注還是在20世紀初。

1901年,原維新派領袖、後來的立憲派首領梁啟超便曾發表《立憲法議》,鼓吹君主立憲制。

在該文中,梁啟超認為世界之國分為「君主之國」、「民主之國」兩類,而世界之政分為「有憲法之政(亦名立憲之政)」、「無憲法之政(亦名專制之政)」兩類。

「采一定之政治以治國民謂之政體。

世界之政體有三種:一曰君主專制政體,二曰君主立憲政體,三曰民主立憲政體。

」梁啟超認為,「君主立憲者,政體之最良者也」。

1900年因爆發義和團事件,與八國聯軍入侵,清廷被迫簽訂《辛丑條約》。

在國內外形勢的壓迫下,特別是在官僚、士紳要求立憲的呼聲中,以及1904年至1905年日俄戰爭中實行君主立憲制的大日本帝國戰勝了君主專制的俄羅斯帝國的刺激下,清政府於1906年9月1日宣佈「預備仿行憲政」。

1907年,各地立憲派組成各種立憲公會,要求清政府速開國會,頒布憲法,縮短預備立憲期限。

1908年,清廷頒佈了《欽定憲法大綱》,明確宣佈「九年後實行立憲」。

1909年,各省選舉了以地方士紳為主的諮議局議員。

1910年,隨著資政院和各地諮議局相繼成立,國會請願活動再次進入高潮,清廷被迫宣佈預備立憲期限縮短為五年,國會開設之前先設責任內閣。

1911年5月8日(宣統三年四月十日),立憲派盼望已久的內閣終於成立了。

然而這個內閣竟然以慶親王奕劻為內閣總理大臣,13名內閣成員中有9名為滿族,只有4名為漢族。

而9名滿族閣員中又有7名是宗室、覺羅,即皇族。

皇族主導內閣不合君主立憲制的精神,故該內閣被譏稱為「皇族內閣」。

立憲派人士對這樣的結果大為失望,也因此埋下了武昌起義後各省士紳由支持立憲轉而附和並支持革命的種子。

清王朝改良推出的皇室內閣。

(維基百科) 革命團體紛紛成立武裝起義此起彼伏 1890年代,不少人開始主張以暴力革命徹底推翻由滿人成立的皇朝及帝制,建立類似法國及美國的共和政體。

最早主張革命的人多數集中在海外,以留學生、華僑青年為多。

最早期的革命團體亦是在海外成立,當中由楊衢雲、謝纘泰等為骨幹的輔仁文社在1890年左右即成立於英屬香港。

孫中山亦於1894年11月24日在檀香山首次組織興中會。

二者後來在1895年1月在香港合併,繼續稱為興中會,並且於同年10月26日首次在廣州發動「第一次廣州起義」,但並未取得成功。

孫、楊二人亦因此而被通緝,並被香港當局禁止入境。

孫中山於1895年在英國倫敦為清廷所綁架,事件成為國際新聞,孫亦因而聞名國際。

楊衢雲則在1901年被清吏在香港刺殺。

1905年8月20日,孫中山、黃興、宋教仁等人,聯合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日知會等多個革命團體,在日本東京組成中國同盟會。

孫中山被推舉為總理,黃興等任庶務;除制定了《軍政府宣言》、《中國同盟會總章》和《革命方略》等文件,還決定在國內外建立支部和分會,聯絡華僑、會黨和新軍,成為全國性的革命組織。

同盟會確認其政綱是孫中山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十六字綱領,其中「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被認為是民族主義,「創立民國」被認為是民權主義,「平均地權」被認為是民生主義。

同盟會發行《民報》作為機關刊物。

《民報》在章炳麟、陶成章等主編下,與主張保皇、由康有為、梁啟超執筆的《新民叢報》展開激烈論戰,成為革命思想的重要陣地。

在清朝末期,許多秘密會黨,包括洪門、哥老會、三合會、洪江會等,是領導群眾進行反清鬥爭的主要力量。

會黨的會眾包括地主士紳、農民、手工業工人、小商販、士兵、城市平民和無業遊民等。

會黨的上層為地主士紳所把持,會黨向來提倡「反清復明」的思想。

各革命團體一向與會黨聯繫密切。

中國同盟會成立後也著眼於聯繫和利用會黨,準備通過會黨會眾發動反清起義,充當推翻清朝的重要力量。

辛亥革命以後,孫中山回憶當初尋找革命力量時說:「士大夫方醉心功名利祿,唯所稱下流社會,反有三合會的組織,寓反清復明之思想於其中。

」 從1895年至1911年,興中會、華興會以及後來的中國同盟會,還有光復會、岳王會等各種革命團體,聯合三合會、洪江會等會黨勢力,共發動了十多次反清武裝起義。

其中,自1906年起,同盟會聯合地方會黨,先後發動了萍瀏醴起義(1906年12月)、黃岡起義(1907年5月)、七女湖起義(1907年6月)、欽廉防城起義(1907年9月)、鎮南關起義(1907年12月)、欽廉上思起義(1908年3月)、雲南河口起義(1908年4月)、廣州新軍起義(1910年2月)和黃花崗起義(1911年4月27日)。

1911年10月爆發的武昌起義也是中國同盟會成員策劃並領導。

被清王朝成為“四大寇”的革命者,孫文在左邊第二。

(維基百科) 四川保路運動辛亥革命導火線 1911年5月9日,清政府實行鐵路國有政策,宣佈收回由民間出資建造的粵漢鐵路、川漢鐵路。

這一舉措引起湘、鄂、川、粵四省各階層的強烈不滿,掀起了四省保路運動,尤以四川最為強烈。

6月17日,四川民間各團體成立「四川保路同志會」,推舉四川諮議局議長蒲殿俊為會長,副議長羅綸為副會長,張貼文告,四處講演,甚至上京請願。

8月5日,在成都召開川漢鐵路股東特別大會,8月24日,群眾開展罷市罷課,9月1日,在川漢鐵路公司股東會議的號召下,開展抗糧抗捐活動。

9月7日,四川總督趙爾豐誘捕保路同志會領袖,封閉鐵路公司和同志會。

這一舉措激起了大量群眾到四川總督衙門請願,趙爾豐下令清兵彈壓,打死30餘名請願群眾,釀成成都血案。

9月8日,成都附近農民在同盟會和會黨組織哥老會的領導下組成保路同志軍起義,圍攻省城,與清兵交戰,附近州縣群眾紛紛響應,幾天內隊伍發展到20多萬。

9月25日,同盟會會員吳玉章、王天傑等人領導榮縣獨立。

清朝政府得知激起民變,成都被圍後,非常驚恐,忙將四川總督趙爾豐免職,並調渝漢鐵路督辦端方署理四川總督,率一部份湖北新軍入川。

四川成都的保路運動和辛亥革命紀念碑。

(維基百科) 武昌起義爆發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成立 湖北新軍原為張之洞所練的「江南自強軍」,中下層軍官不少曾官費派日留學,因而遍佈革命黨人。

當中以由同盟會中分離出來的共進會及文學社兩個革命團體滲透最廣。

1911年3月,武漢新軍各標營均已經建立起文學社的組織。

共進會主要集中於新軍八鎮第16協第32標發展會員。

武昌起義時已經有5千多名士兵加入了文學社和共進會,約占新兵總人數的三分之一。

保路運動釀成民變後,端方奉命率湖北新軍入四川鎮壓。

此時,武漢新軍大部被調入川,武漢的防務非常空虛,革命黨人認為這是發動起義的好機會。

1911年9月24日,文學社與共進會在武昌召開由雙方負責人和新軍代表60餘人參加的聯席會議,會上組建了起義的領導機構——起義總指揮部。

文學社負責人蔣翊武被推舉為總指揮,共進會負責人孫武被推舉為參謀長。

共進會負責人劉公被推舉為政治籌備處總理。

起義總指揮部設於武昌小朝街85號文學社機關(張廷輔寓所),正值籌備處設於漢口俄租界寶善裡14號。

起義日期定為1911年10月6日(舊曆八月十五日,中秋節),後因準備不足,起義日期推遲到10月16日。

10月9日共進會人孫武在漢口俄租界寶善裡14號秘密製造炸彈時發生事故,孫武被炸傷。

俄國巡捕前來搜查時,孫武和劉公等人及時逃脫。

後來劉公派妻子和弟弟返回去取起義的文件,旗幟等,不幸被俄租界巡捕抓獲。

湖廣總督瑞澂聞得此事後下令全城戒嚴,搜捕革命黨人。

文學社負責人蔣翊武聞訊後,決定當夜發動起義,並派人給各營送信。

當日晚彭楚藩、劉復基在起義總指揮部被捕、楊宏勝在運送彈藥的路上被捕,10月10日晨三人被斬首。

駐紮武昌城內的湖北新軍八鎮工程八營後隊正目(相當於班長)、共進會會員熊秉坤等人決定提早起義。

10月10日晚8時半,熊秉坤在湖北新軍工程第八營吹響哨笛,集合隊伍,並對空連發三槍,率工程兵衝出營房,直奔楚望台,搶奪軍械庫。

一營槍響,各營響應,起義軍集結楚望台,舉隊官(相當於連長)吳兆麟為臨時總指揮,熊秉坤為參謀長。

經過一夜激戰,起義軍佔領總督衙門,湖廣總督瑞澂逃走。

10月11日黎明,起義軍聚集在湖北諮議局大樓會議廳,新軍八鎮十五協二十九標二營司務長蔡濟民召集會議,商討組建軍政府和推舉都督人選。

除革命黨人吳醒漢、徐達明等十餘人外,還邀請諮議局議長湯化龍、副議長張國溶以及議員,還有舊軍官吳兆麟參加。

會議請湯化龍主持。

吳兆麟提議由第21混成協統領黎元洪擔任都督,立憲派一致擁戴,部份革命黨人因為黃興、宋教仁不在武昌,彭楚藩、劉復基、楊宏勝被害,孫武被炸傷,蔣翊武被迫逃跑,沒有更好的人選,也表示同意,因此會議通過了以黎元洪為都督,湯化龍為民政總長(一說為總參議)。

11日上午,武昌全部光復。

晚上成立謀略處。

在謀略處的主持下,宣佈成立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即中華民國湖北軍政府),公佈軍政府檄文和《安民佈告》,宣佈改國號為中華民國,廢除清朝宣統年號,改用黃帝紀元,宣統三年改為黃帝紀元4609年。

軍政府建立參謀部、軍務部、政事部、外交部。

以諮議局大樓為辦公地,以十八星旗為軍旗。

謀略處以軍政府名義發佈《佈告全國電》、《通告各省文》等文告通電全國。

10月12日,革命黨人第二十一混成協第四十二標士兵胡玉珍、邱文彬、趙承武等在漢陽發動起義,光復漢陽;隨後趙承武率起義軍攻佔漢口。

至此,武漢三鎮全部掌握在革命軍手中。

廣州黃花崗的72烈士墓。

(維基百科) 各省響應15個省陸續宣佈脫離清室獨立 在武昌起義成功之後,清政府派陸軍大臣蔭昌率北洋軍南下攻擊武漢三鎮的江北漢口(夏口)和漢陽,隨後啟用了早先被罷黜的原北洋軍首領袁世凱,以穩定北洋新軍。

革命軍開展陽夏保衛戰,最終戰敗,11月27日退守江南武昌。

在47天的作戰中傷亡約萬餘人,但仍能隔江堅守武昌。

也因此在這七個星期之內,中國其中湖北、湖南、陝西、江西、雲南、江蘇(含上海)、貴州、浙江、安徽、廣西、福建、廣東、四川、山西、山東15個省陸續宣佈脫離清室獨立。

關內十八省中只剩下甘肅、河南、直隸三省效忠大清朝廷。

獨立各省主要以各省的諮議局成員為主要領導,少數地區由革命黨主導。

11月8日,在同盟會會員策劃和支持下,新軍第九鎮統制徐紹楨,於南京城外六十里之秣陵關宣佈起義。

徐紹楨與上海都督陳其美及蘇浙起義軍將領商定組建聯軍會攻南京,徐紹楨任總司令。

11月11日,聯軍司令部在鎮江成立。

11月24日至12月1日,在總司令徐紹楨的統一指揮下,聯軍相繼攻佔烏龍山、幕府山、雨花台、天保城等據點。

後黃興趕來加入指揮。

12月2日一舉攻佔南京城(南京之戰)。

至此,長江以南全部為革命軍據有。

袁世凱的起復與軍事進攻 10月14日,經奕劻、徐世昌、那桐保舉,監國攝政王醇親王載灃任命兩年前被罷黜的袁世凱為湖廣總督,袁托病不就。

10月27日任命袁為欽差大臣,統率北洋軍向武漢進攻。

袁世凱督師到鄂,駐節孝感蕭家港。

10月29日,北洋新軍第二十鎮在直隸境內發動灤州兵諫,提出解散皇族內閣等《十二條政綱》。

內閣總理大臣奕劻稱病上奏辭職。

11月1日,攝政王載灃被迫解散皇族內閣,任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組閣。

11月2日,在攻下漢口之後,袁世凱便按兵不動,開始暗中與南方議和。

11月13日,袁世凱帶衛隊抵京任內閣總理大臣。

11月16日,組成袁世凱內閣。

12月6日,袁世凱迫使醇親王載灃辭去監國攝政王職位,退歸府邸。

南京臨時政府與中華民國的成立 12月11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在上海和漢口兩地的17省代表來到南京,繼續商討建立中央政府事宜。

12月14日,各省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根據《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選舉總統,此時代表們分成支持黎元洪以及支持黃興兩派,相持不下。

12月15日,代表獲悉袁世凱贊成共和,決定暫緩選舉臨時總統,虛位以待袁世凱反正。

12月25日,孫中山從法國馬賽回國抵達上海。

孫中山由於有著比較高的威望,受到許多革命團體的支持,成為眾望所歸的總統人選。

立憲派也認為孫中山是在爭取袁世凱反正之前的總統人選。

12月28日,在南京召開臨時大總統選舉預備會。

12月29日,各省代表在南京江蘇諮議局會議廳召開選舉臨時大總統會。

臨時大總統根據《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第一條:「臨時大總統,由各省都督代表選舉之;以得票滿總數三分之二以上者為當選。

代表投票權,每省以一票為限。

」選出。

參加選舉的有直隸、奉天、山東、山西、河南、陝西、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雲南、四川等十七省代表四十五人,孫中山獲得十七張有效票中的十六票,當選為第一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正式宣佈中華民國成立,並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在「臨時大總統就職宣言書」中強調「國家之本,在於人民。

合漢、滿、蒙、回、藏諸地為一國,即合漢、滿、蒙、回、藏諸族為一人。

是曰民族之統一。

」 1月2日,孫中山通告各省廢除陰曆,改用陽曆,以中華民國紀年,1912年為中華民國元年。

1月3日,各省代表會議推選黎元洪任臨時副總統,並通過了孫中山提出的臨時政府內閣各部總長、次長名單,正式組成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臨時政府下設十個部,陸軍部總長黃興兼任參謀本部總長、海軍部總長黃鐘瑛、外交部總長王寵惠、司法部總長伍廷芳、財政部總長陳錦濤、內務部總長程德全、教育部總長蔡元培、實業部總長張謇及交通部總長湯壽潛,此外,總統府秘書長胡漢民、法制局長宋教仁、印鑄局長黃復生。

1月11日,各省代表會議通過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為綱領,以南京為臨時首都,以紅黃藍白黑五色旗為中華民國國旗,象徵五族共和之意。

1月28日各省代表會議成立臨時參議院,各省代表會為任參議員,推林森、陳陶遺任正副議長。

幫助結束了帝制,但後來自己又當皇帝的袁世凱。

(維基百科) 清帝遜位與清朝的滅亡 1月20日,南京臨時政府向袁世凱正式提出清室優待條件。

1月22日,孫中山發表聲明,只要袁世凱贊成清帝退位,自即行辭職,讓位於袁世凱。

袁世凱得到這個保證後,便加緊了逼宮的進程。

1月22日,英國公使朱爾典會同法、俄、日公使聲明贊成清室退位。

1月26日,在袁世凱授意下,段祺瑞率北洋將領共47人聯名致電內閣、軍咨府、陸軍部和各王公大臣,提出民軍已答應對清朝皇室、王族及滿蒙回藏各族的優待條件,陳情「即此停戰兩月間,民軍籌餉增兵,佈滿各境,我軍皆無後援,力太單弱,加以兼顧數路,勢益孤危」,要求「懇請渙汗大號,明降諭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體」。

1月29日,清廷召開御前會議,會上決定退位,以取得革命黨人的優待條件。

2月3日,隆裕太后授予袁世凱全權,與南京臨時政府商定清朝皇帝退位條件。

2月10日,南京參議院通過《清室優待條件》和張謇起草的《清帝退位詔書》。

優待條件第一部份即大清皇帝辭位之後優待之條件:一,大清皇帝尊號不廢,民國政府待之以外國君主之禮。

二,民國每年撥四百萬元供皇帝支出。

三,皇帝暫居宮禁,日後移居頤和園。

四,清王室的宗廟陵寢,永遠奉祀,並由民國派兵保護。

五,德宗崇陵所有產用經費由民國支出。

六,宮內執事之人,繼續留用,唯不得招閹人。

七,皇室私有財產,由民國派兵保護。

八,禁軍編入民國陸軍。

2月12日,在清朝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等大臣的勸說和逼迫下,宣統帝溥儀的母后隆裕太后接受清室《優待條件》,發佈《遜位詔書》,宣佈清宣統皇帝退位,並授權袁世凱組織臨時共和政府。

至此,大清帝國正式終結,並被中華民國取代與繼承。

統治了中國二百六十八年的清朝正式宣告滅亡,中國兩千年來的帝制也宣告滅亡。

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與北洋政府的成立 宣統退位後,1912年2月13日,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向臨時參議院發出《辭臨時大總統文》和《推薦袁世凱文》,向臨時參議院推薦袁世凱接任。

2月15日,南京舉行民國統一大慶典。

其中一項內容為孫中山率南京臨時政府官員赴明孝陵祭奠明太祖朱元璋。

孫中山發表了《祭明太祖文》和《謁明太祖陵文》。

在這兩文中,孫中山回顧了明太祖驅逐蒙古人,推翻元朝統治,使華夏擺脫夷狄統治獲得光復的豐功偉績,並將推翻滿人的清朝建立中華民國視作明太祖業績的承續,以告慰明太祖的在天之靈。

2月15日臨時參議院選袁世凱任臨時大總統,議決臨時政府仍設在南京,並電袁前來受職;未受任前,政務仍由孫總統繼續執行。

袁世凱以北京兵變為由,堅持遷都北京。

3月8日臨時參議院又通過《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試圖通過內閣制對大總統的權力加以限制。

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宣誓就職中華民國第二任臨時大總統。

4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解任,4月2日臨時參議院議決臨時政府遷往北京,4月4日臨時參議院議決該院遷往北京。

北洋政府與南北矛盾 1913年2月,中國首次根據《臨時約法》的規定,進行國會選舉。

國民黨所得議席最多,預備由宋教仁出任內閣總理。

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遇刺身亡,袁世凱被認為是背後策動暗殺者。

7月,孫中山發動二次革命,武力討伐袁世凱,但被袁擊敗。

1913年10月6日,袁世凱經國會選舉,正式當選中華民國總統。

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凱舉行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典禮,從此至1928年間稱為「北洋時期」,該時期的中華民國政府也稱為「北洋政府」。

袁就職之後,堅持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斷絕了一些革命黨人分省獨立的企圖。

同時袁積極與列國交涉,保全了中國對蒙古和西藏的主權。

但是袁世凱1915年廢共和稱帝,遭到反對,引發護國戰爭,袁世凱旋即宣佈取消帝制。

1916年6月6日袁世凱病死,黎元洪繼任大總統,中國進入各省區軍閥割據的時期。

孫中山則在廣州多次組織護法政府(即「三次革命」),中國出現南北分治局面。

1912年發行的帶有孫中山像的日曆。

(維基百科) 辛亥革命的歷史里程碑意義 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政府及中國實行二千餘年的封建皇權制度,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

在此之前的中國的歷次起義都是以一個朝代代替另一個朝代而結束,但辛亥革命卻徹底推翻帝制,並試圖建立新的政治體制——共和制。

儘管後來民主共和的規則受到北洋軍閥多次不同程度的破壞,甚至一度有短暫帝制的復辟,但他們都不能從根本上顛覆眾望所歸的共和國體。

這是孫中山及辛亥革命帶來的重大歷史轉折。

孫中山先生的繼任者蔣中正以黃埔軍校為基礎,首度打造出一支有革命理想,又有戰鬥力的軍隊,終於在兩年半的時間內打敗從廣東到北平的軍閥,基本統一了中國。

不幸的是,在中共與日本的內蝕和外侵之下,中華民國在浴血奮戰十餘年後,整個中國大陸仍被中共竊取佔據。

自1949年以降,中國遂以海峽為界,陷入分裂。

大陸在中共領導下試驗共產主義,而台灣則在國民黨的主導下實行三民主義。

欣慰的是,六十餘年下來,在中國大陸無法實現的國父孫中山的理想在台灣都實現了,誠如馬英九總統在台灣慶祝中華民國百年誕辰前夕所言:「今天台灣所實施的自由、民主、均富的制度,對得起國父當年的革命,也對得起為我們國民革命犧牲、奉獻,不知道有多少千萬人的努力。

」 對比兩岸在經濟、社會與政治等各方面不可同日而語的差距,令人無法不哀歎,中國大陸遠未完成建設現代國家的使命,「離民主共和有很長路要走」。

慶幸的是,在中華民國建國100週年之際,退出中共組織的中華兒女超過了一億人;中國大陸民眾「三退」、解體中共的浪潮,為歷盡滄桑的中國提供了現實和可行的和平轉型道路。

(責任編輯:貝利) 相關專題:歷史今日重大事件/辛亥革命百年紀念 相關新聞 推翻滿清、建立民國的孫中山先生 人氣19496 辛灝年倫敦演講高論辛亥革命之成功 人氣26 【透視中國】辛灝年:誰說辛亥革命失敗了(中) 人氣46 【透視中國】辛灝年:誰說辛亥革命失敗了(下) 人氣89 最熱視頻 【軍事熱點】蘇-27攻擊蛇島俄軍畫面難以置信 人氣2826 【秦鵬直播】俄走向失敗中共駐烏前大使言論被刪 人氣2202 【百年真相】震驚世界的王立軍叛逃事件 人氣1427 【新聞看點】美更修對台關係中共延遲被迫回應 人氣1392 【財商天下】「清零」重返計劃經濟華爾街資本逼宮 人氣1340 【珍言真語】吳明德:憂美制裁北京嚴控外匯 人氣539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 「大紀元將選取精彩讀者評論在全球報紙版面上刊登,請您与我們一起記錄歷史」 「大紀元保留刪除髒話貼、下流話貼、攻擊個人信仰貼等惡意留言的權利」 紀元圖解 更多> 【圖解】上海封城之亂 人氣11628 【圖解】鐵鍊女穿破盛世浮華 人氣21540 【圖解】孕婦流產病患死亡拷問中共野蠻防疫 人氣7670 新聞排行 更多> 1 【遠見快評】爆料接踵而至習近平權力受挑戰 人氣22964 2 分析:韓正鬥李強習家軍入常有無懸念? 人氣22436 3 中共建團百年大會習念稿全程無笑容 人氣20330 4 台藝人彭于晏連夜飛離上海安檢照曝光引熱議 人氣19812 5 【一線採訪】滬民批「江蘇幫」禍亂上海 人氣15698 娛樂排行 更多> 1 范冰冰母親節晒合照網友讚母女宛如姐妹 人氣13530 2 金馬影帝萬梓良定居湖南抱怨天天做核酸檢測 人氣11625 3 湯唯主演韓片首發預告流利韓語展驚人實力 人氣2354 4 台灣喜劇泰斗「脫線」去世享耆壽90歲 人氣2079 5 當媽後首個母親節林依晨晒女兒長牙照報喜 人氣1716 文化排行 更多> 1 【百年真相】特大殺人埋屍案周恩來是主犯 人氣6917 2 【未解之謎】在天堂看到未來創世主已來世? 人氣4387 3 【未解之謎】太陽附近的UFO 人氣2148 4 田雲:走近神韻年輕藝術家藝高境更高 人氣1751 5 如何演活英雄人物?神韻明星分享祕訣 人氣1476 生活排行 更多> 1 掉髮常見原因有哪些?長頭髮必補7種營養素 人氣15125 2 紅薯這樣吃不易升血糖!5種健康的根莖類蔬菜 人氣11001 3 大腦可以再生?5個方法逆轉腦衰老 人氣882 4 美國漢堡的起源竟然與蒙古有關? 人氣756 5 7種適合庭院種植的觀花樹花香四溢超療癒 人氣739 獨家視角 更多> 東航修波音機紀錄片曝光業界人士吃驚 圖 內幕:青島機場鼠類檢出漢坦病毒陽性率高   業界人士分析東航墜機的五大疑點   俄烏戰爭下的美中暗戰 圖 中共向美國發起出口管制「暗戰」   沈舟:俄軍遭遇高科技對手中共傻眼   我們使用cookies來了解您如何使用我們的網站並改善您的用户體驗。

這包括個性化的內容和廣告。

若您繼續使用我們的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以及我们更新的隐私政策(PrivacePolicy)和使用條款。

更多信息我同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