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的身體構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然而,這些構造並不是每一種昆蟲都很齊備完整,有些部位經過退化、癒合、變形之後,就不容易分辨了。

一、頭部. 頭部是昆蟲主要的感覺中心和攝取食物的地方,這部位的器官 ... 回昆蟲簡介主頁 牠們的身體構造就外觀上,分成頭、胸、腹三節,有六隻腳、兩對翅膀以及頭上的一對觸角。

然而,這些構造並不是每一種昆蟲都很齊備完整,有些部位經過退化、癒合、變形之後,就不容易分辨了。

  一、頭部 頭部是昆蟲主要的感覺中心和攝取食物的地方,這部位的器官有觸角、口器、單眼、複眼。

觸角 除了原尾目外,其他都有觸角。

它是昆蟲重要的感覺器官,主要的功用是觸覺、嗅覺、聽覺。

它是由數節構成,一般由頭部出發可分成柄節(第一節)、梗節(第二節)、鞭節(節數不定)。

雄性較為發達,形狀是分科的標準,較常見之昆蟲的觸角可分為絲狀、鞭狀、念珠狀、鋸齒狀、櫛齒狀、雙櫛齒狀、羽狀、鑲毛狀、球桿狀、鰓葉狀、膝狀、棒狀等。

絲狀 從基部到末端,各節粗細、形狀都很接近,約略是一直線,中間無轉折處。

如椿象 鞭狀 從基部到末端,逐漸細小,如蜻蜓   念珠狀 每節的中間膨大、兩端細小,各節相連狀似念珠。

如白蟻 鋸齒狀 各節同一側有短突起,略呈三角形,各節相連狀似鋸齒。

羽狀 每節兩側同一位置會伸出細長的分枝,枝間有細毛各節相連狀似羽毛。

  櫛齒狀 各節同一側伸出長枝,各節相連狀似梳櫛。

如石蛉 雙櫛齒狀 每節兩側伸出分枝,枝間無細毛,不同於羽狀。

球桿狀 只有末端數節膨大。

如蝶 膝狀 基部第一節較粗長,第二節起以不同角度連結,狀似膝關節轉彎處。

如蜜蜂、鍬形蟲 鰓葉狀 末端數節呈扁平鰓葉狀。

如金龜子 棒狀 由基部至末端,各節逐漸膨大。

  口器 主要攝取食物的器官,不同的口器有不同的取食方法,可分為咀嚼式、刺吸式、銼吸式、舐吸式、虹吸式、咀吸式等。

咀嚼式 用以咀嚼固體食物,草食性者大顎呈短闊塊狀或鉗狀,如蝗蟲、螽斯、天牛。

肉食性者大顎強壯,如蜻蜓,有些細長彎曲,停置時可交叉,如虎甲蟲、胡蜂。

刺吸式 用以穿透動植物表皮組織吸收其體液,吸食植物體液的,如蟬、椿象,吸食動物體液的,如蚊子、虻。

舐吸式 能直接吸食液體,或吸食經唾液溶解之物質,也能經口孔攝取小顆粒物質。

分成口喙、口吻、口盤三部分。

如家蠅等。

咀吸式 兼具咀嚼和吸食之用途。

大顎和上唇為咀嚼式結構,小顎和下唇為吸食狀。

如蜜蜂等。

虹吸式 用以吸食狹窄、深處之汁液。

不用時捲曲在頭部下方,吸食時可如彈簧般伸直,直入花朵深處之蜜汁。

如蝶、蛾。

  複眼 昆蟲幾乎都有一對大複眼,是主要的視覺,位在頭部兩側,形狀各不相同,有球形、卵形、腎形、三角形等。

多由數量不等的小眼聚集而成,蜻蛉目的一顆複眼,小眼數目多達10000~30000之間。

昆蟲幾乎都有一對大複眼,是主要的視覺,位在頭部兩側,形狀各不相同,有球形、卵形、腎形、三角形等。

多由數量不等的小眼聚集而成,蜻蛉目的一顆複眼,小眼數目多達10000~30000之間。

球形:複眼凸出,較為立體。

如蝶類、虻等 卵形:複眼外形為卵形,較為扁平。

如蝗蟲 三角形:略呈三角形,外圍為圓弧形,兩眼對稱。

如仰泳蟲 單眼 構造較簡單,是輔助的視覺器官,能辨別明暗,數目在0~3顆之間。

構造較簡單,是輔助的視覺器官,能辨別明暗,數目在0~3顆之間。

如胡蜂 胸部 胸部可分成前胸、中胸、後胸三胸節,在頭部和前胸交接處,也有將頸部分別獨立出來的說法。

每一胸節由背板、側板、腹板組合而成。

各胸節的側板、腹板間,著生一對腳(共3對);在中胸及後胸的背板、側板間,著生一對翅膀(共2對)。

有些昆蟲鳴叫的聲音響亮,是利用胸腔共鳴或翅膀的摩擦,此稱為鳴蟲。

擬鍬形蟲的前胸背板 蜻蜓的三胸節,分別著生三對腳 雄蟬胸部的板片(後胸後側片),內有共鳴箱,可以發出響亮的聲音。

  腳 由數節構成,最靠近身體是基節,往外則是轉節、腿節、脛節、胕節和爪。

善於跳躍的直翅目,腿節就相當發達。

因生活習性的不同,腳的構造和用途也不相同,有開掘足、跳躍足、捕捉足、步行足、游泳足等。

足節的構造 基節:連接到胸板的腳窩上,較為寬厚。

轉節:位在基節之後,通常較為短小,幫助昆蟲能靈活使用牠的腳,進行移動、抓取、攀爬等動作。

  腿節:是五節中最發達的一節 脛節:內側有整排的小刺,與胕節交接處通常有明顯的刺勾。

螽斯的脛節長有聽器。

胕節:由1~5節組成。

爪子:胕節末端稱為前胕節,通常有爪子。

爪有1~3個,爪間有毛、刺。

足的類型 捕捉足 開掘足 跳躍足 步行足 游泳足 翅膀 一般是2對翅膀,位在中胸,稱為前翅,後胸的稱為後翅。

翅膀內的翅脈和翅室,是昆蟲主要的分類標準。

翅膀也有很多的特化情形,例如:鞘翅、半鞘翅、平衡棍、鱗翅、膜翅。

中胸著生一對前翅,後胸生一對後翅。

前、後翅有的分開,有的連結一起。

翅痣:蜻蛉目的前、後翅都有翅痣,有些只有前翅才有。

蜂的前、後翅連結一起,後翅的前緣有一排勾刺,可以勾住前翅。

鞘翅 甲蟲的前翅特化成硬鞘,覆蓋保護腹部,已經不具飛行之功能。

由膜質狀後翅飛行。

膜翅 翅膀為膜質狀,一般前翅比後翅大上許多。

半鞘翅 半翅目昆蟲就是這一類,前翅基部角質化,後半部則是膜質。

鱗翅 翅上有鱗片,構成鮮豔的花紋、色澤。

平衡棍 雙翅目昆蟲,後斥退化,成為細小不具飛行功能之平衡棍。

腹部 腹部一般較為柔軟,為消化器官和生殖器官所在,約有十節。

最末端之處,有些昆蟲的肛門孔和生殖孔相合,形成泄殖孔。

雌性的產卵器各異,有的細長、有的如鋸齒、有的則變為螫針。

螫針 回昆蟲簡介主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