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臼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卡爾臼砲一共生產了6輛,每一輛都各自有命名;原计划每门炮及所属的2-3辆由4号坦克改装的弹药车和其它辅助单位编为一个重炮连,每2個連编为1个“重炮特车 ...
卡爾臼炮
語言
監視
編輯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5年1月15日)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請搜尋一下條目的標題(來源搜尋:"卡爾臼炮"—網頁、新聞、書籍、學術、圖像),以檢查網路上是否存在該主題的更多可靠來源(判定指引)。
卡爾臼炮(德語:MörserKarl;Gerät040/041),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納粹德國所開發、使用的一款超重型迫擊炮與超重型自走炮。
卡爾臼炮卡爾臼炮040型正在對塞凡堡進行炮擊。
類型超重型迫擊炮超重型自走炮原產地 納粹德國服役記錄服役期間1940年-1942年使用方 納粹德國參與戰爭/衝突第二次世界大戰生產歷史研發日期1937年生產商萊茵金屬生產日期1940年11月-1941年8月製造數量7輛(最後一輛為實驗平台)基本規格重量124噸長度11.37公尺寬度3.16公尺高度4.78公尺操作人數16人於10分鐘內完成組裝。
口徑卡爾臼炮040型600公釐卡爾臼炮041型540公釐射擊仰角最大仰角70°迴旋角度左右各2.5°射速每小時射擊6-12發。
槍口初速高爆彈(HE):每秒192公尺穿甲高爆彈(AP):每秒179公尺最大射程高爆彈:大約6.5公里(60°仰角)穿甲高爆彈:大約4.3公里(60°仰角)發動機戴姆勒·賓士507C柴油引擎或503A汽油引擎580hp懸掛扭力桿(英語:Torsionbarsuspension)燃料容量1,200公升作戰範圍柴油引擎:60公里汽油引擎:42公里速度時速6-10公里卡爾臼炮的比例模型
目次
1背景
2發展
2.1沿革
2.2操作特性
3火力與部屬
4服役過程
4.1首戰布列斯特堡
4.2征服塞瓦斯托波爾要塞
4.3鎮壓華沙起義
4.4戰後
5參考資料
6參考文獻
7外部連結
背景編輯
一次世界大戰後,法國認為德國是一貫的強敵,在發現德國方面「施里芬計劃」的戰略效益之後,修築了當時世界上最堅固的「馬奇諾防線」,寄望它能遲滯與遏阻德國可能的侵略方向,將德國的侵略路線界定於馬奇諾北側的比荷盧國界上。
而德國自希特勒掌權後,開戰已勢在必行。
有鑒於當時各國陸軍仍以防護力強大的要塞作為戰略據點,尤其是馬奇諾防線這類大型要塞,為了能夠用火炮擊穿並摧毀馬奇諾要塞,希特勒下令進行研製超重型火炮的計畫,除了卡爾臼砲外,這個計畫的成果還包括古斯塔夫超重型鐵道炮。
發展編輯
沿革編輯
1937年6月,萊茵金屬公司收到開發大口徑榴彈砲計畫的命令,並且由彈道工程師卡爾·貝克(KarlBecker(英語:KarlBecker(general)))將軍負責開發,貝克將軍於1939年完成口徑600公釐火炮(Gerät040)設計,而該火砲也因此命名為「卡爾臼砲」。
卡爾臼砲一共生產了6輛,每一輛都各自有命名;原計劃每門炮及所屬的2-3輛由4號戰車改裝的彈藥車和其它輔助單位編為一個重炮連,每2個連編為1個「重炮特車營」(Sonder-GeräteformedHeavyArtilleryBattalion)。
隸屬第一營的兩台臼砲分別是1號車「亞當」(Adam)與2號車「夏娃」(Eva);隸屬第二營的是3號車「索爾」(Thor)(北歐神話中的雷神,主神奧丁的兒子,擁有雷神之錘)、4號車「奧丁」(Odin)(奧丁是北歐神話中的主神,地位基本等同於希臘神話中的宙斯);隸屬第三營的是5號車「洛基」(Loki)(北歐神話中的邪神,奧丁的弟弟,也做欺騙之神)以及6號車「提爾」(Ziu)("Ziu"是戰神提爾"Tyr"的古德語名稱)。
因戰事發展和3號車「索爾」在測試中炮管爆炸一直未得完全修復,這些車輛被先後編為不同的重炮營,歷經番號833營,628營,428營,638營。
車台於1940年5月在德國北部中央的翁特爾呂斯測驗行駛;生產日期從1940年11月持續到1941年8月。
到了1941年2月,火砲的口徑再度提交討論,包括著手增加火砲射程。
1942年5月正式下令生產口徑540公釐(Gerät041)的砲管6座,600公釐砲管與540公釐砲管可依照任務需求進行更換。
萊因金屬與希特勒在1943年3月舉行的會議中表示第一座砲管將於同年6月交貨;8月中再出貨3座砲。
操作特性編輯
卡爾臼炮總重124噸,可藉由自身履帶進行短距離移動、砲位與射角迴旋調整(但迴旋角僅有左右各2.5°),由於馬力不是這座炮的最大考量,因此就算消耗了大量的燃料,車體僅能達到每小時10公里的速度;如需長距離移動仍然必須依賴火車運輸。
卡爾臼砲唯一的優勢就是運輸時不需要先進行分解,可以於目的地直接投入戰事,然而,在移動時必須借重兩座龐大的轉向架將全車放到板車上。
卡爾臼炮一共需要16個人來操作,裝彈前要先將炮管放平進行填裝;炮管最大仰角為70°,左右迴旋角各2.5°。
臼炮本身的精準度並不好,是利用威力來補償精準度。
為了不受火炮後座力影響而頻繁地進行炮位調整,需要利用液壓懸吊降低車身到貼地的程度以增加穩定性。
比起同計畫推出的另一款重武器古斯塔夫超重型鐵道炮,卡爾臼炮從進入陣地到發射只要10分鐘,完成戰備只要古斯塔夫重砲的1/312的時間。
等到進入戰鬥時每小時可以射擊6-12次,也等於是古斯塔夫重砲射率的3-6倍。
卡爾臼炮可依照不同的射距、目標與效果而使用1,700公斤(彈頭炸藥280公斤)重的穿甲高爆彈、2,180公斤(彈頭炸藥348公斤)重的穿甲高爆彈以及1,250公斤(彈頭炸藥460公斤)的高爆彈。
為了推動重型砲彈,卡爾臼炮的裝藥一共分1-9號(1bis9Treibladungen),每一份藥包重32-36公斤。
如果將射程定在大約4.3公里的距離,長五公尺多的砲管就要舉升到50°的仰角;大約6.5公里的射程距離炮管就要舉升到60°,加上1-9號裝藥全部一起裝填,能貫穿2.5公尺厚的混凝土或者35公分的均質鋼板。
火力與部屬編輯
卡爾臼砲60公分口徑型的最佳射程為6800公尺,與大口徑步兵迫擊砲也差不多是這個距離,而一座105公釐或122公釐榴彈砲可以打到20,400公尺的目標。
因此萊因金屬在會議對希特勒所提出的報告中,新的長7.1公尺、540公釐口徑的砲管就是為了要增加有效射程,後來有三輛卡爾臼砲改裝540公釐的砲管,射程也因此延長到10,400公尺。
卡爾臼砲的彈藥重量從1.25噸起跳,600公釐口徑臼砲的彈藥甚至重達2噸(穿甲彈的重量超過2噸)。
重型穿甲彈以大角度墜落可擊穿2.5公尺的水泥碉堡和35公分厚的鋼板,高爆彈則可以在地上造成直徑15公尺,深5公尺的大洞。
卡爾臼砲的部署與運用往往是兩兩成對,為了保證彈藥供給,德軍以四號戰車的底盤改裝了彈藥工程車與彈藥運補車(Munitionsträger),來回穿梭於彈藥儲放陣地與射擊陣地之間,每一座臼砲配有彈藥工程車與彈藥運補車三組,另有第13輛工程車作為支援用車。
因為太大太重,射擊時的效益並不高,加上它射程短以及移動距離短,幾乎沒辦法離開鐵路,因此只有在附近有鐵路的戰場才能部屬,造成其出戰紀錄極少。
服役過程編輯
卡爾臼砲最初是以擊毀馬奇諾防線為目標而設計,然而古德里安從阿登山脈率領第19裝甲軍爬過110公里的峽谷閃擊法國,讓法國迅速投降,因此卡爾臼砲首次投入是在東部戰場。
首戰布列斯特堡編輯
1941年6月27日,卡爾臼砲開往第一個目標,蘇聯的布列斯特堡。
在第二裝甲軍指揮官古德里安將軍的調動下,卡爾臼砲以600公釐的砲管發射2噸彈頭,憑質量砸穿了布列斯特堡的防禦結構,讓德軍在29、30日發起總突擊之後就攻下了布列斯特堡。
俄軍指揮官,第42步兵師師長伊凡·朱巴丘夫(俄語:Зубачёв,ИванНиколаевич)被俘,後死於集中營;另一指揮官政委佛明(YefimFomin(英語:YefimFomin),NKVD)被德軍以「政委」以及「猶太人」兩項罪名當場槍決。
征服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編輯
同年年底,因為德軍攻勢過快,前線與運補幾乎連接不上,進攻莫斯科的計畫在後繼無力的情況下迅速失敗。
希特勒於1942年發動藍色行動,將戰爭指向史達林格勒還有高加索平原。
為了解決猶如芒刺在背的黑海艦隊基地,希特勒派遣曼斯坦因元帥進攻賽瓦斯波托爾要塞。
這座要塞位於黑海之濱,經過俄國的長久經營,號稱是幾乎攻不可破的堅固堡壘,屏衛著俄國的黑海艦隊的安全。
克里米亞戰爭中的塞瓦斯托波爾圍城戰時,英法聯軍曾經為了攻佔此處而付出了重大的代價,而蘇聯更是在此設立大量的重型火炮,尤其是兩座名為「高爾基砲台」更是著名,每炮台各擁兩座雙聯裝305公釐52倍口徑的遠程艦炮炮塔,合計8管305公釐艦炮,最大射程42公里,要塞裝甲最大厚度達406公釐。
德軍在進攻伊始並未對這座精心構築的要塞給予足夠的重視,負責進攻的裝甲部隊很快就被要塞核心炮陣重創。
為了扳平此劣勢,德軍從國內調集了各式火炮,但直到1941年底都未見成效,德軍不得不暫緩攻勢,讓蘇軍有了維修的機會,要塞核心8門305公釐主炮的炮管得以更換。
1942年,德軍調來600公釐的卡爾臼炮的4號車「奧丁」和6號車「提爾」,及800公釐古斯塔夫超重型鐵道炮的2號車「朵拉」。
這座號稱攻不可破的要塞,在這些巨砲面前非常的脆弱,深埋在30公尺海平面以下,覆蓋厚達7公尺混凝土結構保護的彈藥庫被「朵拉」一砲擊穿而引發強烈的殉爆,嚴重影響了要塞的彈藥供應,使卡爾臼炮得以抵近開火,命中了「馬克西姆61高爾基一號」(含兩座雙聯裝305公釐炮)西部炮塔,使其2管305公釐炮1損1傷。
最後德軍工兵部隊拚死強攻,以烈性炸藥將其餘6管305公釐炮摧毀,並以火攻的方式解決了要塞地下建築中的抵抗。
由於史達林在戰鬥末期即時下達了撤退命令,大部分的蘇軍高層都得以逃脫。
1942年5月,塞瓦斯托波爾戰役在卡爾臼砲與古斯塔夫超重型鐵道炮的800公釐重炮聯手下,讓德軍贏得此役,因此希特勒晉升埃里希·馮·曼施坦因為陸軍元帥,並稱讚他是「塞瓦斯托波爾的征服者」。
德國工程師對攻陷的炮台進行了詳細測繪及評估,甚至拍攝了最初的彩色照片,後來被美軍繳獲;美軍最初以為是德軍通過間諜獲得的蘇聯設計圖紙改德語標註,後找蘇軍求證時發現詳細尺寸與蘇聯原版設計圖有差異;這些德軍資料後被德國用於改進位於法國加萊的英吉利海峽要塞及大西洋壁壘沿線要塞的建設。
因要塞主體尚完整,蘇軍戰後又在原地安裝了四座三聯裝同型火炮,仍作為正規要塞服役了一段時間,現作為博物館展出。
鎮壓華沙起義編輯
鎮壓華沙起義的三門卡爾臼炮(亞當、奧丁、洛基),均裝設540公釐口徑長炮管。
炮擊陣地右邊可以看見一輛彈藥運輸車,是由四號戰車底盤改裝。
1944年,由常駐英國的波蘭流亡政府領導的波蘭家鄉軍,在沒有知會蘇聯的情況下發動了華沙起義,總共6輛的卡爾臼炮中有4輛先後被送去鎮壓起義。
因當時蘇軍在華沙東面布有遠程火炮,而卡爾臼炮射程較遠的540公釐火炮的射表還沒有完成,因此前期只有搭載600公釐砲管的040卡爾臼砲六號車「提爾」(隸屬第638重炮營)於8月17日7時抵達華沙西火車站,炮彈列車於次日抵達,隨即投入作戰。
約3周後,540公釐火炮射表完成,3輛搭載540公釐火炮的041型卡爾臼炮隨即投入戰場,包括隸屬第428重炮營一號車「亞當」和四號車「奧丁」,分別於9月7日和9月10日運抵華沙火車站;第638重炮營的五號車「洛基」於9月25日加入作戰,替代已過度使用導致膛線磨平的同營六號車「提爾」。
由於卡爾臼炮本為攻堅水泥工事設計,因此砲彈擊中華沙城內的民宅和鬆軟的地基時,有部分未能正常引爆而成為啞彈,其中數枚被波蘭家鄉軍拆解取出炸藥,用於土製炸藥包和燃燒彈。
華沙起義失敗後,德軍將數十萬居民投往集中營,並將城區85%的建築轟塌,以至大部分卡爾臼炮啞彈無人知曉,至60年代後才逐漸被挖掘出來。
戰後編輯
展示於庫賓卡戰車博物館的卡爾臼炮040型,車身側面標記為一號車「亞當」,但其實是六號車「提爾」。
「亞當」是041型,裝備的是540公釐長炮管,「提爾」則是040型,裝備的是600公釐短炮管。
隨著德國於1945年戰敗,搭配600公釐口徑砲管的卡爾二號車「夏娃」以及搭配540公釐口徑砲管的卡爾五號車「洛基」於3月21日至4月11日之間被美軍俘獲;卡爾一號車「亞當」、三號車「索爾」、四號車「奧丁」與六號車「提爾」則被蘇聯軍於4月20日在於特博格俘獲。
美軍同在佔領希樂斯雷奔(Hillersleben(德語:Hillersleben))時俘獲一台卡爾七號實驗車(No.VII;experimentalchassis),運回了亞伯丁試驗場,但隨後就因不明原因被報廢。
現在,於庫賓卡戰車博物館展出的其實是卡爾的六號車「提爾」,但被標記為一號車「亞當」[1],真正的一號車下落不明。
而會把六號車「提爾」稱作是一號車「亞當」應該是為了軍事宣傳。
參考資料編輯
^Johnny.TheMASSIVE60cmGermanSiegeMortarKarl|NoLimitzone.NoLimitzone.[2017-04-2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24)(美國英語).
參考文獻編輯
PeterChamberlainandHilaryDoyle1,EncycolopediaofGermanTanksofWorldWarTwo,Arms&Armour,ISBN1-85409-518-8
EugeniuszLokajski„Brok」.PhotofromWarsawUprising.DistrictŚródmieścieNorth.Sappersdisarmingadud600mmmortarshell,whichcrashedthroughseveralstoriesandstoppedinthebasementofthe"Adria"restaurantatMoniuszki10street..WarsawUprisingMuseum.18August1944[23September20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9)(波蘭語).
JoachimJoachimczyk„Joachim」.PhotofromWarsawUprising.Polishsoldiermeasureswithhandsthelengthofadudmortarshellcaliber600mm.ThebasementofPrudentialbuildingatNapoleonSquare.DistrictŚródmieścieNorth..WarsawUprisingMuseum.30August1944[23September20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9)(波蘭語).
JoachimJoachimczyk„Joachim」.PhotofromWarsawUprising.DistrictŚródmieścieNorth.Polishsappersafterdisarmingadudmortarshellcaliber600mminthebasementofPrudentialbuildingatNapoleonSquare9.Thefirstfromleftsierż.pchor.(officercadet)TadeuszFabianowicz"Fabian".WarsawUprisingMuseum.30August1944[23September20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9)(波蘭語).
Bartnik,Piotr.ZiuwWarszawie[ZiuinWarsaw](PDF).Stolica(pages76-78).August–September2015[23September2017].(原始內容存檔(PDF)於2017-09-24)(波蘭語).
{{citeweb|url=http://www.tvnwarszawa.pl/informacje,news,2-tonowy-pocisk-na-budowie-metra-br-ewakuowano-ok-3-tys-osob,55974.html%7Ctitle=Pocisknabudowiemetra:ewakuacjaiwielkiekorki|trans-title=Ashellonmetrolineconstructionplace:evacuationandtrafficjams|author=|date=28August2012|publisher=TVNWarszawa|access-date=23September2017|language=pl}
MörserKar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MörserKar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外部連結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卡爾臼炮
Gerät040and041-Histor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mortarKarlinKubinkatankmuseu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echnicalparameters
YouTubeVideoofaKarl-Gerätfiringandbeingloade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卡爾臼炮&oldid=71702942」
延伸文章資訊
- 1臼砲— Google 藝術與文化
臼砲是一種砲身短、射角大、初速低、高弧線彈道的滑膛火砲。因其砲身短粗,外形類似中國的石臼,因此在漢語中被稱為「臼砲」。小口徑、方便攜帶的臼砲後來發展為迫擊砲 ...
- 2臼砲- 人氣推薦- 2022年8月| 露天拍賣
PMA 卡爾臼砲Mörser Karl 自走重砲Karl-Gerät 攻城砲1/72 一號車塗裝亞當Adam. 1,200. 銷售 0. [中古良品] DeAGOSTIN 1/72 COMBAT...
- 3裝甲少女:卡爾臼砲 - 萌娘百科
即便威力超強,但卡爾的性格倒是意外的溫和,屬於不會吵架的類型(其實也沒人敢跟她吵),很喜歡司令。 軍事背景. 二戰中最出名的德軍重型臼砲,其600mm的巨大口徑的砲管 ...
- 41/72德軍600mm卡爾鐡道臼砲 - 蝦皮購物
... 修正PS:本頁是代工網頁,客製化的服務,有關細節和如何製作,都在這兒討論,本賣場在您下標之後,會進行估價,製作天數,還有所要花費的成本購買1/72德軍600mm卡爾鐡道臼砲.
- 5臼砲
臼砲(Mortar)是一種砲身短(口徑與砲管長度之比通常在1:12到1:13以下)、射角大、初速低、高弧線彈道的滑膛火砲。因其砲身短粗,外形類似中國的石臼,因此在漢語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