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花蓮市公所-好客文化會館-文史天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由於大多數客家人是以農為業,對五穀爺崇祀便特別虔誠,以求五穀豐收。
在許多客家聚落中,神農大帝若不是主祀對象,便是配祀的神明之一,因而成為客家人 ...
:::
│
回首頁|
連至花蓮市公所
首頁
最新消息
客語薪傳
客家美食
技藝傳承
文史天地
參觀資訊
活動花絮
表單下載
:::
:::
文史天地
回上頁
文史天地
客家信仰
一、客家民間信仰內涵與特色
客家人所信仰的對象與福佬人並無太多相異之處,但客家人的民間信仰因其族群特性,有其微妙細緻的差異;「敬畏天地,奉祀自然」是客家信仰的核心,客家人主要崇祀的神明,都與生活有密切的關係,從客家人所崇祀的神明對象,可窺見客家人的文化特質。
二、客家人所崇祀的神明
「拜天公」是客家人常見的祭祀行為。
祭祀「天神爺」是行之於日常生活中,以早晚上香的方式來祭拜,較少建造雄偉的廟宇來敬祀天公。
客家庄頭的家家戶戶都是農曆除夕夜的前一晚子時以後,客家人在小年夜的習俗,會在門口設香案拜天公,感謝上天一年來的庇佑。
拜天公,有分上界下界,上界拜素,下界拜葷,因此供品就有所不同,其他如牲醴,也幾乎都要有所謂的五牲、五燥、五濕、五果、五甜,甚至還有五花,要將最豐盛的供品,誠心敬獻天公。
並希望來年還能平安。
閩南人農曆初九拜天公,客家人在年三十時,會祭天以辭年,年初一時則祭天迎新年。
客家人通常不會到廟禮拜天公,所以國慶里雖然有一座皇龍宮(主祀天公),卻不是客家人會前往祭拜的廟宇。
三、義民爺信仰
義民爺西部客家庄非常重要的信仰,可是來花蓮之後,就不如西部來得興盛。
義民節的由來,最早可以溯源到清康熙60年(1721)的朱一貴事件,新竹一帶的客家人與盜匪抗衡,死後被地方人士將其屍骨合葬,稱為「義民塚」。
到了乾隆51年(1786),發生林爽文事件,新埔一帶的客家人再組義勇軍,捍衛鄉土;事後,鄉民便到這些犧牲勇士的合葬之地,建廟祭祀,才有了後來的義民節普渡。
義民爺也成為台灣客家人獨具的信仰。
枋寮義民廟又名「褒忠亭」,創建於乾隆53年(1788),是桃、竹、苗客家人最高的精神信仰中心,全省各地的義民廟也多由此分香出去,在義民節當天也都舉辦盛大的祭祀活動。
義民節普渡起源於清道光15年(1835),桃、竹、苗附近各大庄為了紀念義民們的義行,由各大庄輪值祭祀;每個村庄隔15年輪值一次。
四、五穀爺(神農大帝)信仰
客家人口中的「五榖爺」,即五穀先帝、神農大帝,為漢人民間信仰中的農業與醫藥業的祖師爺。
由於大多數客家人是以農為業,對五穀爺崇祀便特別虔誠,以求五穀豐收。
在許多客家聚落中,神農大帝若不是主祀對象,便是配祀的神明之一,因而成為客家人重要的信仰之一。
早期的五榖爺,僅以一面書寫著「五榖爺之香(神)座」神牌為主。
爾後,受到閩南人的影響,神農大帝產生不同的造型,以及詮釋方式。
例如:身著帝袍者,乃因神農大帝亦為「炎帝」之傳說;全身只披幾片樹葉者,則代表遍嚐百草、教人農業的神農氏。
神農大帝面孔的顏色也有三種:白臉神像代表神農大帝之帝王之貌,黑臉是嚐百草、中毒無數次的形象,紅臉是因山林燒墾的狀態。
保民宮主委張平惠指出,民國73年以前最早奉祀的五穀爺是黑臉的這尊,73年擴建拜庭之後,就改目前主祀的白臉神農,其他小尊的都是信徒奉獻的。
臺灣神農大帝信仰—兼談後勁鳳屏宮 作者:謝貴文提到神農信仰在客家地區尤為普遍,如桃園縣、新竹縣、苗栗縣全部的神農廟宇及高雄縣、屏東縣的部份廟宇都位於客家鄉鎮內;臺灣最晚開墾的台東、花蓮兩縣,神農廟宇也幾乎皆設在客家庄,如台東市的「神農宮」、池上鄉錦園村的「保安宮」、太麻里香蘭村的「福農宮」、花蓮吉安鄉的「五穀宮」、玉里鎮春日的「五穀宮」等。
客家族群對神農信仰的重視,主要是因客家人渡臺較晚,大多僅能在山區或偏遠地區進行農業開墾,因環境條件甚為艱難,故更需神農大帝的庇祐,以祈求開墾順利、五穀豐收。
五、客家人的伯公(土地公)
信仰土地公在台灣社會相當普遍,左傳通俗篇記載:「凡有社里,必有土地神,土地神為守護社里之主,謂之上公。
」其中,所謂的「土地神」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土地公」。
比起其他族群,客家人對於土地公有一種濃厚的情感,而這份情感與早期客家先民拓墾的時空背景有關。
早年,客家人生活的環境貧困,謀食不易,為求日子過得平安、穩定,所到之處都會立伯公廟奉祀,因為物資缺乏,伯公廟相當簡陋,通常是在大樹下設一個簡單香位或是以石頭代替。
客家人稱上地公為「伯公」,表現出客家人對土地神既尊敬、又親密的關係。
在傳統客家庄,隨處可見伯公廟或伯公祠,在農業社會的年代,伯公祠主要分布在農田、水源或庄內,因位置不同而有不一樣的稱呼,如位於田頭的田頭伯公、田尾的田尾伯公、水頭的水頭伯公、水尾伯公、庄頭伯公、庄尾伯公等。
另外,客家人在埤塘、水圳、山林也會興建伯公祠護佑平安,不管走到哪裡,有客家人在的地方,就一定有土地公的存在,由此可以看出兩者之間的密切關係。
對於客家人而言,土地公信仰不僅是自然神崇拜,更是土地、家園的保護神。
伯公(土地公)不只是管土地,還兼管水、管田、管庄等,無所不管,凡是在管轄區域內的事都管,因此從婚喪喜慶到重要祭典活動,客家人都會迎請土地公,參與生活中的大小事,關係十分親密,就像家人一樣,由此建立起如同叔伯之間的濃厚情感。
對於務農的客家人,只要有能力,就會在自己的田園內設置土地公之位或小祠。
而在傳統聚落中,「伯公下」(即供奉土地公的公共空間)還是庄人會議、娛樂、聯誼、休息…的地方。
國慶里福德宮,基本上就肩負著這樣的功能,尤其國慶里沒有自己的社區活動中心,也沒有里辦公室,因此福德宮更扮演著這兩種功能。
國福或三仙河的土地公僅僅是祭拜的場域,不像國慶里里民每個月農曆十六日在伯公下進行聯誼聚會的地方。
參考資料:106年度「茄苳樹客家百年屯墾情規劃設計暨工程-花蓮市國慶里文史調查」成果報告
2018-12-27
服務地址:970花蓮市復興街98巷1號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早上8:00~12:00下午13:30~17:30週六、日10:00-17:00、國定假日休息
服務電話:03-8350315傳真:03-8310475
總計:7708484 本月:97176 今日:4017
更新日期:2022-03-21
延伸文章資訊
- 1客家原鄉移祀的神祉信仰
客家原鄉移祀的神祉信仰. 撰稿人:邱榮裕團隊. 序號, 標題. 1. 三山國王. 2. 開漳聖王. 3. 定光古佛. 4. 民主公王. :::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局版權所有 ‧ 如需引用或轉載 ...
- 2客家人的精神信仰-三山國王| 保庇網 - NOWnews今日新聞
還找了一位姓陳的村民做為隨從,因為祂們總是會突然消失、突然出現,村民就嗅到了不一樣的仙氣,恍然大悟祂們應該是神明,有空就會到石洞前膜拜。村民們在 ...
- 3關於三山國王的故事- 如何演變成客家人的精神信仰?|瘋神說
歷經演變,三山國王、城隍爺、土地公逐漸由自然神被塑造為擬人化的神明,並為其塑像,歷經先人智慧的模擬,三山國王的神像仿三國演義桃園三結義劉備、關羽 ...
- 4台灣特有的神明義民爺-客家雲Hakka Cloud
義民爺,是台灣特有的神明。怎麼說呢?因為台灣民眾所敬拜的神明,包括土地公、媽祖、關聖帝君、玄天上帝,全都是隨著漢人移民,從中國大陸飄洋過海到台灣,只有義民爺 ...
- 5花蓮縣花蓮市公所-好客文化會館-文史天地
由於大多數客家人是以農為業,對五穀爺崇祀便特別虔誠,以求五穀豐收。 在許多客家聚落中,神農大帝若不是主祀對象,便是配祀的神明之一,因而成為客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