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美學」初探(五)/QUENCY @ 工業設計 - 隨意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造形上的「律動」是一種比喻,是指和諧的造形元素依一定的規律排列出現所造成的效果。

不論是規則的或不規則的「反覆」排列,或屬於週期性、「漸變」性的現象,都算是「 ... 工業設計、IndustrialDesign、インダストリア閱讀、參觀、思考、創作、演講、教學、嗡藏巴拉雜念札耶梭哈。

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 200707101438「設計美學」初探(五)/QUENCY?設計理論  設計的美學原則,是利用造形的元素,形態、色彩、質感、光、聲音、時間、溫度、氣味、滋味、電、磁、運動、重力等要素,在美學設計法則的指導下,經過排列、組合、分割,把美的觀點及意涵訴諸於觀者,使其達到視覺上的醒目、簡潔、和諧、完整(統一),心理上的均衡、愉悅、圓滿。

  造形是透過視覺方式所表達的可視、可觸等知覺成形活動。

包含了形態、色彩、質感、聲音、時間等要素,溫度、氣味、滋味作為輔助。

3.構成法則:也稱『關係元』。

  律動〔韻律、節奏、反覆、連續(延續)、漸變、漸層、放射、比例〕、平衡(均衡)〔對稱、軸線、對比、呼應、動力〕、統一(統調)〔襯托、主從、層級、有機整體、諧和、和諧、完整〕。

1。

律動(Rhythm):   在我們日常生活環境中,四季的變化、植物的成長、動物的運動、高低起伏的山、造形離奇的海岸、波濤洶湧的海浪、沙丘、麥浪、炊煙、屋瓦等,以及各種生理反應等都存在著律動的美。

在藝術領域,音樂和諧音依一定的規律不斷出現所達成,音樂節拍的強弱、長短、力度大小等交替出現,舞蹈動作的反覆變化,語言的抑揚頓挫,詩歌的韻律等,都可形成節奏。

中國的書法最具有線條的節奏之美,狂草表現出激昂豪放,行書則表現出行雲流水的美感。

  「律動」和時間的關係密切,在具有時間性的藝術領域中,都能表現律動美,如音樂、舞蹈、電影、戲劇、詩歌等。

以音樂來說,利用時間的間隔,使聲音的強弱或高低表現出律動美,而呈現抑揚頓挫的變化,有「韻律」的感受、「節奏」的感受。

  在造形上的「律動」是一種比喻,是指和諧的造形元素依一定的規律排列出現所造成的效果。

不論是規則的或不規則的「反覆」排列,或屬於週期性、「漸變」性的現象,都算是「律動」。

它給人具有抑揚頓挫,和統一的運動現象。

  「反覆」(Repetition)及「漸變」(Gradation),這兩種方法與規則,或不規則現象,交互使用時,則可發展成無限的圖形。

  「反覆」指同樣形式層次的出現,如同色、同形或同音等反覆或繼續的現象,而且對象間分不出主從關係。

反覆的視覺形式較有秩序性,予人單純、規律的感受。

雖有單一清新感,但亦產生乏味單調感。

在生活實例:下雪、節拍、同姿態舞者...運用的基本元素有相同、相似、相異。

而反覆的形式可分為「規則反覆」、「不規則反覆」。

可分成「形狀反覆」、「色彩反覆」、「大小反覆」、「質感反覆」、「方向反覆」、「位置反覆」、「重心反覆」、「空間反覆」。

  重複出現的「連續」是「反覆」的一種特殊情形。

「連續」是一種沒有開始、沒有結束、沒有邊緣的規律排列。

其特點是沒有主角與配角之分,而感覺是有次序、整齊而不紊亂。

若是呈左右方向或是上下方向者稱為「二方連續」,它可作直線方向、曲折式、波浪式的方向延伸。

,若是呈上下左右者四個方向者稱為「四方連續」。

  「連續」應用在日常生活中或藝術品中,給人清晰、明瞭、井然有序的運動感,例如中正紀念堂的拱門上的裝飾即屬於二方連續;國家音樂廳的地磚屬四方連續;廟宇頂端屋瓦呈現連續排列。

連續可讓一個小面積達成大面積,或使一小點連成一條長的線。

  這種「連續」手法運用在空間中,使空間獲得擴張感或導向作用,甚至可以加深人們對環境中重點景物的印象。

  「漸變」「漸層」就是逐漸的改變,以一定的秩序和與規律。

視覺形式較具活潑性,予人生動輕快的感受「漸變」可分成「形狀漸變」、「大小漸變」、「色彩漸變」、「位置漸變」、「方向漸變」、「質感漸變」、「重心漸變」、「空間漸變」和「自然形象的漸變」等等。

「形的漸變」如一排圓圈由大到小排列,但形狀上呈現由上而下,或由左而右的排列,此即形的漸層。

顏色的漸層,如將顏色由深至淺,或由淺至深的分佈;另外,以同心圓向外輻射狀而達到讓視覺延伸的目的也是漸層的一種。

  漸層的最佳代表在建築方面即是中國式寶塔,在中國畫如沒骨畫,不論是一片葉子、一片花瓣都呈現色彩漸層的變化。

在大自然現象裡彩虹就是色彩的漸變並排,同樣的我們觀察植物裡多層花瓣的花朵就是形狀的漸變並排。

漸變(漸層)會給人層次清楚、柔順不突然和漸入佳境的的感覺。

  在一種靜態或動態的形式中,給予吾人視覺上感受到富有規律的節奏效果。

律動的產生,必須建立在秩序、比例、漸變、調和與反覆的基礎上以達成不同的律動效果。

造形要素形、色、質在組織構成上,如果運用單純的規律時,它所引起的律動感覺必然較為平淡而單調;但若組織規律較有變化時,則將產生較為豐富的律動效果。

  「放射」是「漸層」的另一種特殊形式,是由「有秩序性的方向變動」形成的,它可以產生引人注目的視覺效果,比「漸層」更為強烈。

它的先決條件是:中心點的確立。

中心點有時是多元性的或隱蔽性的,它的特徵是:1.具有多方面的對稱。

2.具有非常強烈的視覺焦點(通常位於圖形的中央)。

3.它有向中心集中或由中心向四周發射的感覺。

一般可分為:1.中心點的放射。

2.螺旋式的放射。

3.同心式的放射。

4.不規則的放射。

  「漸層」在實質上是以「比例」為基礎。

  比例:比例是一件事物的整體與局部,局部與局部之間的關係。

更明確的說,整體形式中一切有關數量的條件,如長短、大小、粗細、厚薄、濃淡、輕重等,在搭配恰當的原則下,並能合乎一定數量關係即能產生優美視覺感受。

有二義:一種是透視法的「近大遠小」、「近處清楚、遠處模糊」;一種是形式要素(如長度或面積等)間屬於量度之間的一種比率。

  最早西方的藝術家認為,所有的形體只要長與寬是整數比,就能呈現美感。

文藝復興建築與新古典建築,幾乎百分百的相信:『只要是正方形、正三角形、圓形的完整幾何構圖(指完整個數形狀的內正切)就能呈現美感』。

到了十九世紀由於仿生論與有機論盛行,出現「等比級數」說與「黃金比例」說。

這種美感操作的原理其實是西方建築教育裡頗為複雜的『構圖訓練教材』。

  在人類的歷史中,「比例」一直是被運用在建築、傢俱、工藝以及繪畫上。

尤其是希臘、羅馬的建築中,「比例」被當是一種美的表徵。

除了建築之外,有幾個理想的比例,古代的學者就把它公式化,而作為設計的基本原理,以便求得統一和變化。

   •等差數列(ArithmeticProgression)  所謂的等差數列即是以某一單位為基礎,將它的2倍、3倍、4倍、5倍……所求得的數值依次加以排列,如2、4、6、8、10……或5、10、15、20…….等,這種前項與後項的差永遠維持一樣的比例,稱為等差數列比。

等差數列比所完成的形式富有秩序的結構,通常用於較為單純且有規律的形式上。

如,樓梯、石階之建築或低調子的色彩計劃等。

圖形呈現為直線變化,為固定數列。

  •等比數列(GeometricProgression)  所謂的等比數列即是將前項乘以公比所形成的數列。

例如,設公比為2,第一項為1,則所形成的等比數列為1、2、4、8、16、32、64……。

這種前項與後項都維持固定的倍數所形成的比例,會產生較為強烈的比例效果。

許多生物(如海螺或蔓藤類植物)在成長時所呈現的美感就是一種等比級數。

呈拋物線變化,越後面變化越大,為強而有力的數列。

  •調和數列(HarmonicProgression)  以等差數列為分母所得的數列稱為調和數列。

這種型態的比例較等差數列富有變化也顯得順暢柔和。

呈双曲線,越後面變化越小,會漸漸接近一特定數值。

  •費波納奇數列(FibonacciProgression)=黃金比例數列  這是由十三世紀義大利數學家費波納奇(Fibonacci)研究仙人掌生長的秩序所發現的數列,其排列的順序取前兩項的和等於後項所形成的數列,公式為:1、2、3、5、8、13......p、q、(p+q)。

當我們再仔細換算其後項與前項之比值,如8÷5=1.6,55÷34=1.6170,144÷89=1.6179……等,皆與黃金比的值1.618相當近似,是一種與黃金比例同等理想的數列。

具規則的平穩性,越後面越接近黃金比。

  •貝魯數列(Pells′Progression)  貝魯數列與費波納奇數列有點相似,其組合的方式是,把前項數目之兩倍再加上前前項的數目等於後項。

公式為:1、2、5、12、29......p、q、(2q+p)。

其效果比費波納奇數列較明朗且富活潑的變化。

----------  •黃金比例(GoldenRation)  德國心理學家蔡興(AdolfZeising,1810-1876)於1854年從人體的比例提出「黃金分割」的原理(ThePrincipleofthe"goldensection")。

將一線段分割成長短兩段時,短線段與長線段之比等於長線段與全部長度之比時,我們稱為黃金分割(GoldenSecion),其比稱為黃金比(GoldenRation)這種比例自古從古希臘時代即被認為是最美的比例。

19世紀中,德國心理學家費希納(GustavTheodorFechner,1801-1887)發表了關於長方形的心理調查結果,結果顯示所有的長方形中黃金長方形的喜好度最高,換句話說,是最適合人類視覺上最喜好的比例。

  黃金比例具有理性數據比例的視覺美感,安定、活潑且具均衡感,是視覺設計之最佳要點和比例;在版面構圖時,只要運用這個原理,視覺效果即可達穩定兼具美感的畫面。

例如:一個形狀特別是長方形,長與寬的特定比例所造成的美感。

希臘美術大多採用1:1.618來求得秩序的變化美。

古希臘的神殿及許多建築皆依黃金比例來設計。

今日我們日常生活中如門、窗戶、書籍、桌面、撲克牌亦依黃金比例來設計。

  模矩(Modulor)係由法國建築大師柯比意所發展出來的一套人體比例的標準尺度和測定系統。

他把人體的三個基本尺度,(1)自地面至臍部的高度,(2)自地面到頭頂的高度,(3)自地面至舉臂指端的高度。

對西方人的平均高度為1.83m,臍部剛好是[自地面至舉臂指端的高度]的一半,[自地面至臍部的高度]與[自地面到頭頂的高度]成黃金比例。

模矩又可引申為基本的構成尺寸概念,例如以十公分或一尺為基準,提供建築物、產品、或整體形態上呈比例美感構成的基礎尺寸。

  •平方根長方形(Rootrectangle)  設正方形的一邊為1時,其對角線為√2,若寬為1,長為√2時,此長方形我們稱之為√3長方形。

√2長方形的對角線為√3,√3長方形的對角線為√4……如此類推,可用作圖方法求出許多寬和長的比為平方根的長方形。

其依次的比例也形成一種漸進而調和的美感。

   白銀比例是平方根長方形中,1:√2=1:1.414,A3、A4或B3、B4大小的紙張尺寸就是依這個比例製作。

青銅比例是√3長方形。

  在實務的設計上,正方形、白銀比例長方形、青銅比例長方形、黃金比例長方形都是常用的。

2。

平衡:   把兩種以上的構成要素(的重量感、重度),均勻的予以配置而達到安定的狀態便叫做平衡。

正常的平衡具有安定、靜態的感覺;而不正常的平衡則呈現不安定、動態的感覺,但卻有豐富的情感,比較有變化。

  平衡的原理應從「物理的重度平衡」與「心理的視覺平衡」來加以理解。

所謂「物理的重度平衡」即是指物體本身,在支點的四周所分配的重量在相互調節之下,所形成的安定效果。

而所謂「心理的視覺平衡」既是指造形整體,雖然在中心點四周所分配的量不一定相等,卻能在視覺心理的感受上產生平衡的意思。

因此,如何在畫面上,或既有的空間裡,經營造形的配置,以達整體平衡的效果,應該是從畫面視覺的地理性位置與視覺心理的重度原則加以理解,才能具體有效的掌握平衡的要領。

  「物理的重度平衡」有桿秤式、天平式。

  舊式桿秤秤東西時,秤勾下的物體形體很大很重,但是離支點近;秤錘相對的形體小且比較輕,但離支點比較遠,所以當秤竿成水平時,視覺的感覺上就覺得這一組圖像(被秤物體、秤竿與支點、秤錘)是平衡的。

  天平為例,左右各放一個圓,兩個相同大小的圓,就會平衡,但若一方換成小圓,就會不平衡,這時就要改變兩端的距離,或者在小圓那方再加入圓,就可以達成平衡。

  在造形上的「平衡」是屬於「心理的視覺平衡」,並不是真正講究實際的重量關係。

影響造形空間平衡的因素很多,而「重度」的調節為其關鍵。

「重度」的產生,除了造形要素本身有不同大小的質與量之外,有關畫面的地理位置,和造形要素具有方向與張力,都將構成一種無形的重度,影響了造形的平衡。

其實這種「心理的視覺平衡」,可以直接歸納為「白灰黑」的明暗,白則輕、黑則重。

只要把一張圖片,轉為灰階,即可感受到這種輕重。

在「平衡」的練習中,著眼點在於如何求得視覺上的安定和心理上的平衡。

例如形態、色彩、材質在畫面中所具有的重量、大小、明暗、色彩、強弱、質感....等,都必須保持平衡狀態,才會令人產生安定的感覺。

  對稱平衡:以一個點或一條線為基準,左右、上下、前後等排列形狀完全相同的形體,我們稱之為「實質對稱」,同形、同色、同質對稱被稱為「絕對對稱平衡」,在幾何學理對稱還分成「軸線對稱平衡」與「輻射對稱平衡」,在建築立面設計上大概只有「軸對稱」的應用。

左右或上下並非完全相等,但在視覺上也能產生對稱的感覺時,成為「感覺對稱平衡」、「相對對稱平衡」,而在現代設計中採用的是「相對對稱平衡」。

  運用對稱原理通常能給人感受秩序、安定、穩定、靜態、莊重、整齊、威嚴的心理感覺。

通常,對稱的圖形具有單純、簡潔的美感,以及靜態的安定感,但易流於單調、呆板。

  對稱不但是生物體自身結構的一種合規律的存在形式,而且對人的生存、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為求平衡,萬物大都多採對稱形態   在生物界裡,不論是觀察自然或人為的領域,我們將會發現萬物的形態,以對稱方式來呈現的最多,像花瓣、葉脈、蝴蝶翅膀等,便都是各自有對稱生長的組織;人體及其他動物(以脊椎為中心線)對稱生長以保持平穩而踏實的感覺。

不論是中國或西方在古代建築中對稱一直是表現建築的基本形式,其特色有規律性外給人一種安穩、沈著、莊嚴的感受,這也是古今中外城樓宗廟用對稱形式的原因。

  一般說來,形成均衡的方式,大約可分為三種:軸線對稱平衡(formalbalance),輻射對稱平衡(radialbalance),非對稱平衡(informalbalance)。

  軸線對稱平衡,可生秩序、穩固與流暢性   以軸為中心的對稱,通常是在軸的左右兩側,以相同或類似的形態,而形成相互對稱的平衡關係,向前面所提到的人體、花、葉、蝴蝶等,便都是自然界中,以軸為中心而形成對稱的實例。

  在人類的領域裡,以軸為中心的對稱,又具有三種不同的功用:一是秩序性,可藉以呈現莊嚴、安定的感覺。

像古代的皇城或陵寢,便都是採取此種模式,以顯露君王莊嚴、威儀的氣勢。

二是穩固性,任何一件物體想要四平八穩的矗立,採用對稱的形式將是不二法門;因此向高壓電線的鐵架、房屋、橋柱等,皆因對稱的設計而顯得安定而穩固。

三為流暢性,如高速公路交流道為求車輛進出有規律,便將道路建成左右對稱的形式,使交流道產生順暢的感覺。

  一般紀念性的建築物常採取對稱平衡原則來設計,對稱平衡賦予作品穩重、莊嚴、寧靜的感覺。

  輻射對稱平衡,在安定中顯出動感   以點為中心的對稱,則是以一固定的點為中心,在點的周圍以相同的角度,做迴轉式的排列,形成輻射狀,我們稱之為輻射對稱。

像花朵、雪花、蜘蛛網等造形,都是屬於這類的對稱形式。

  輻射對稱具有一種在安定中,卻能顯出動感的特性;因此,今天在許多人為的造形裡,便常利用輻射對稱來塑造動態的視覺效果呢!     非對稱平衡,使作品給人一種運動感、生命感、輕鬆感、現實感   非對稱平衡是指形式中相對部分的形象完全不同,但因各自的位置與距離安排得宜,使量的感覺相似而形成的平衡現象。

造形者若能善以利用這些影響重度平衡的諸要素(顏色的明暗與強弱、形狀的大小與遠近),把握此非對稱部分的靜量與動量的交互制衡,將使得平衡的效果更顯得靈活、生動而富有變化,但無對稱性均衡的莊重感。

如平面藝術作品的海報、繪畫等表現,不讓畫面感覺對稱而顯得呆板,採以視覺感受上的平衡性,使畫面具有變化而不失平衡的美感。

現代建築裡運用『非對稱平衡』的原理最出名例子就是包浩斯的新校舍建築。

  非對稱性是體現藝術效果的最有效手段。

大多數的藝術家對非對稱性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運用。

  動力(Dynamic)解釋為在靜止的時間中,由物理本身的張力和心理所形成的引力,綜合構成的一股循序規則的力量。

它經由運動、延伸、收縮、或行動暗示中而形成。

沒有動力構成的畫面,一樣顯得沉寂而沒有生氣。

  兩個形體組成一個形體時,雖然不是完全對稱,但是因為隱形的『力線』感覺下,仍然覺得這新組合的形體是穩定的。

造形要素的安置,將由於方位的不同,也會有不同的重度引力發生。

  視覺式樣是一個力場,在這個力場中形與形之間都隱藏著吸引力和排斥力。

當來自各個方向上的力都達到了動態平衡或相對平衡時,視覺力便取得了某種的動態平衡,這種動態平衡是一種負載著能量的「靜止」,就如在一白色底內的一個黑點,視覺就能感知到這個黑點如何從中心位置向外圍擴張,又如何遭到周圍黑框那反作用力的抵制的景象,使視覺經驗到內含中的張力。

這就是安海姆所提出的「伽瑪運動」的原理。

  「伽瑪運動」(gammamotion)就是當一個物體突然出現和突然消失時我們所能觀察到的運動。

例如在夜裡閃亮的交通號誌,看起來好像是從它的中心點以各個方向向外擴散;同樣地,如果它熄滅了,看起來好像是朝它的中心點以各個方向向內收縮。

這些物體有如上述例舉的圓之外,還有方形、星狀形、三角形等。

它的運動方向基本上與物體本身的構造骨架的主軸方向相一致,大體上是從一個圓形的中心位置沿著力的作用路線向四周發射。

但當一個三角形以它其中的一條邊為基底向上矗立時,運動就會從基底一直向頂點方向運動,因為基底的堅實與穩定使力的方向指向相對的頂部。

這也是視覺經驗到生理力的活動結果,就像我們觀看金字塔,視知覺明顯地感知張力是由基底向高峰運動。

  事實上任何各種具象或抽象的形態,本身都有其運動的方向性,甚至人物眼睛所注視之方位,或某種行動所蘊含的目標也都構成了有方向性的張力特徵。

瞭解了此種無形的張力特徵後,當造形構成欲達整體空間之平衡效果時,即應作適當的方位調節,以緩衝其張力在空間的運行力量,而達到整體造形的平衡效果。

  在設計中,採用呼應的手法,形體的處理,會起到對應的作用。

呼應屬於平衡的形式美,是各種藝術常用的手法,一般運用「形象對應」、「虛實氣勢」等手法求得呼應的藝術效果。

水墨畫留白(飛白)就是在畫中留下大量空白,來平衡其他著墨的地方;插花作品,利用線條的延伸和花瓶之間的平衡,來達成視覺的平衡美感;書法的行書、草書講究佈局,也是在追求平衡。

  對比(對照):指兩種完全不同性質,甚至於是相反性質的形體結合在一起,所呈現互相襯托效果。

它會使強者更強、弱者更弱、大者更大、小者愈小。

也就是經由對比的關係,可以增強個別要素所具有的特性。

  這種形體上(包括:點、線、面、形、體、色、質、量、光)相反的性質,諸如:直線和曲線、長和短、粗和細、明和暗、黑和白、紅和綠、大和小、銳和鈍、方和圓、強和弱、新和舊、深和淺、粗和細、輕和重、簡和繁、虛和實、精緻和粗獷、硬與軟對比等,產生強者更強,弱者更弱的現象;並互相強調出對方的特徵,襯托產生對比美。

通過把兩個明顯對立的元素放在同一空間中,經過設計,使其既對立又和諧;既矛盾又統一,在強烈反差中獲得鮮明對比,求得互補和滿足的效果。

反之,對比愈弱,就會顯得沒有差異性,一種混沌不明的感覺。

  「對比」的表現形式包括:﹝1﹞線狀的對比、﹝2﹞形狀的對比、﹝3﹞份量的對比(數量、重量、面積......)、﹝4﹞明度的對比、﹝5﹞彩度的對比、﹝6﹞色相的對比、﹝7﹞質感的對比、﹝8﹞動靜的對比、﹝9﹞位置的對比、﹝10﹞方向的對比、﹝11﹞其他的對比。

  對比色在色彩學上稱補色(在色相環上位置是兩兩相對,例如:紫色與黃色、紅色與綠色、藍色與橙色)。

常見的廟會中七爺、八爺即是對比的最佳實例,七爺高瘦、八爺矮胖,讓人一看就記得他們,其實就是對比產生的吸引力。

  其他如聲音的對比:強弱、大小、高低等,皆讓樂曲更有變化豐富,如樂曲中的鑲鼓之聲與細絃之音。

在文學或戲劇中悲哀的哭泣與歡樂的笑聲,或人物的忠義與奸詐都是為了讓劇情活潑、情感起伏更有變化。

  衣服上有對比的顏色令人感到生動、活潑,霓虹燈以對比色閃爍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

新造形主義畫家的代表----蒙特里安,利用對比顏色加上景物安排,使畫面呈現明快、活潑的效果。

  調和:兩種構成要素同時存在時,若特性過於強烈或相差太遠,便會產生「對比」現象;若兩者能達成一致,並且不排斥時,則「對比」刺激變小,能產生共同秩序,兩者就能達到調和的狀態。

  「調和」在視覺上可使我們產生美感。

如果一棟古樸的建築座落在車水馬龍的高架道路上,或方形建築上有圓形水塔,都是不調和的,不調和會給人突出不自在,刺眼不舒適的感覺。

為了達到「調和」的目的,各要素間的統一仍是必要的。

黑、白兩色產生對比,單介於黑白之間的灰色就是一種調和,所以調和又可以用中庸來解釋。

如藍色和紫色、紅色和橙色,利用相鄰的顏色來配色,會充滿諧調溫和的感覺,這便是「調和」。

  廣義的說,無論是以類似的要素或對比的要素共同結合,只要能給人以融洽而愉快的感覺形式,皆是調和的形式。

它包括下列兩種基本形態:   (1).類似的調和:是指相同或相似的細部共同結合,能產生融洽愉悅的感覺形式者  •形的類似  造形中使用的線條、輪廓、形狀、或形態,只要其視覺特徵具有其相關、雷同或相似的成分存在,及能達成類似的調和。

  •色的類似  造形中使用的色彩,無論在色相、明度、或彩度上存有接近、相似、或雷同的特徵時,即能達成類似的和諧效果。

  •質的類似  造形中使用的材質或質感,其性質具有關聯或相似的屬性或特徵時,亦能產生一種調和的統一感。

  •機能的類似  任何造形的機構組織所含蘊的功能與功用,如有其關聯或共用的使命存在時,在吾人的知覺上亦能構成類似的調和感。

而機能的領域甚廣,通常指的是有關造形的物理、心理與生理的機能性而言;例如花與花瓶、酒與酒杯、鞋與襪子等。

因其彼此之間有著相互為用的物理機能存在;即使在形、色與質方面有所差異而在吾人的知覺上也是統一和諧的。

  (2).對比的調和:是指相異的細部共同結合,其對比關係又能產生相互調適而成融洽的形式者  •形的對比調和  形的對比,在「質」方面的因素就是尖-鈍、角-圓、直線-曲線。

  •色的對比調和  在色環中相對的兩色如,紅-綠、黃-紫、藍-橙就是所謂的對比色。

每一組對比色的兩種顏色,都有其各自獨特的性質存在;相對之下彼此都顯得特別的強烈與生動。

  •質的對比調和  質的對比,就「質」本身冷-暖、軟-硬的例子來說:如果以鋼鐵和木材這兩種在「質」方面有明顯對比的材料,應用於家具的造形時,我們不可能把桌子的面板用木材,而其他部位全部使用鋼鐵,這將造成由於材質本身的對立產生格格不入的感覺。

其和諧的調節方法,或許用玻璃纖維的面板來取代木材或在木材上裱上美耐板,使材質關係更為接近即告調和。

3。

統一:  所謂「統一中有變化,變化中有統一」。

統一中若缺少變化,就會顯得呆板單調;相反的,若變化太大,則又顯的雜亂無章。

  「統一」是把相同或類似的形態、色彩、肌理等各種要素,作有秩序的組織、整理,使之有條不紊,並且找到共同的特性將彼此串聯起來。

一般說來,統一可表現高尚權威的情感,也可以達成像平衡及調和的美感。

我們可以形、顏色來統一,像雪景是以白色來做統調,黃昏就是以黃色來統調,印象派的畫家是以光影來做統調,梵谷和秀拉的點描法,是以筆觸來統調,而中國的皴法也是以各種不同的皴法來做統調,至於雕刻作品,則是以刀法統一。

然而,過份的統一,將會失去生動而流於呆板。

例如大小、形態、色彩完全相同,而且作等距離排列時,便會產生單調的感覺。

所以在講究統一的同時,還須要注意到變化的問題。

  統一是形式法則中至美的表現,它不是性質的一致,而是在異質中建立秩序。

  達成統一的要素有很多,顏色、形狀、方向、明度、質感等都具備了這方面的功能;統一又可以用「支配」和「從屬」來說明;當許多對立的要素一起存在時,有排斥、競爭的現象,便需要有一個主調來整合它,有了主調就有了統一,這個主題就有了支配,其他的部分就成了從屬了。

  統一的形式法則,其功能在於將造形諸要素加以統整化,使得整體之造形要素彼此產生關聯,而形成富有秩序、單純而和諧的美感效果。

這是一種組織構成的問題,造形者本身要先理解整體造形架構,其部分與部分之間,或部分與整體之間的實質關係,使同質與異質諸要素在造形運作之間得以統一,而不致於產生鬆弛,零亂的感覺。

當然,過度統一的緊張與呆版,以及過度變化所形成的混亂都是運用統一形式法則所需注意的。

  多樣統一,使人感到既豐富,又單純;既活潑,又有秩序。

  多樣統一是客觀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性。

事物本身具有大小、方圓、長短、曲直、正斜、強弱、動靜、升沉、剛柔等多種形態,這些對立因素按美的規律在一個具體事物上形成、和諧、統一,就具有了審美特性。

  多樣統一包括兩種基本類型:  A、各種對立因素之間的統一,相反相成,對立造成和諧。

不同的色、形、聲因素在質、量、空間、時間等方面形成強烈的對比,收到相反相成的審美效果;  B、多種非對立因素互相聯繫的統一,形成不太顯著的變化,謂之調和。

如同一色相的同類色,彼此之間可產生和諧的色彩。

  主從關係原理->協調統一的有機整體  主從關係原理是指藝術品是由許多造形元素排列組合而成的,所組織起來而成的(組成的),這眾多的造形元素之間,有一些造形元素要成為主角,佔據主要的位置,成為趣味的焦點;而另有一些造形元素只能成為配角、跑龍套來襯托主角造形的精彩。

  作為一個完整的藝術作品,形體與形體之間的組合一定要能呈現一種協調統一的有機整體,這種『協調統一的有機整體』就是靠主從關係來達成。

  「變化」也是美的形式之一,所謂「變化」是在異質的許多要素中求變化。

換句話說,就是將不同的形態、大小、色相、明度、彩度、方向、肌理等,規畫有機性的組織使它更生動、活潑,而不流於紊亂,才是適當的變化。

  「完整」是美的必要條件,一張主題明確的作品,如果沒畫完,就會有不完整的感覺。

而所謂的缺陷美,也是以完整為先決條件,而發展出來的另一種美,缺陷美讓人有無限的聯想,像斷臂的維納斯,就會人讓人去聯想她原來的樣子,應該是如何。

任何一件藝術作品,不論運用了那一種美的原則,或經過多麼複雜的創作過程,藝術家到作品完成的那瞬間,所追求的是作品的「完整」性。

  完整性依我們的感覺、需求的不同,分為感官方面﹝包括各種知覺﹞、意念方面、功能方面。

譬如一齣好的戲劇演出,除了帶給觀眾視覺和聽覺方面的完整性外,也為觀眾提供劇作家想表達完整的創作意念。

  「和諧」包含協調之意。

它是在滿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使各種物體的形、色、光、質等組合得到協調,成為一個非常和諧統一的整體。

和諧還可以分為環境及造型的和諧、材料質感的和諧、色調的和諧、風格樣式的和諧等等。

和諧能使人們在視覺上,心理上獲得寧靜、平和的滿足。

  在音樂裡,和諧的兩個音,主要是這兩個音的音頻具有整數比的關係。

在造形上的和諧也是一種比喻,所以是指兩個形體互相配襯且相得益彰的效果,這種借用音樂理論的比喻,在造形上唯一可以明確說明的就只有『配色理論』,其他造形要素的和諧與否,通常是說不清楚的。

4.美學原則:也稱『審美原則』、『美的原則』。

(1)對偶互補:對偶者,對稱、對立、對應。

互補者,對應雙方的補足平衡,相得益彰。

「變化與統一」、「對比與調和」、「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主從關係及視覺重心」、「主題與背景」、「畫面切割與比例」、「靜、動、變」 「軸線」(是指群組的配置所運用虛擬或真實的一條縱軸作為主軸,並以此組織成有秩序的空間) 「層級」(是指空間與物體的支配,是較複雜的次序,並且與尺度有關。

也是指不同元素間的主從關係,層級的觀念可統一不同的元素,使整體架構更大、更簡潔、更可辨識) (2)理情寓合: 外表奇特、傳統變異、超常破格、材料本色、抓住過渡狀態、組合靜態動態、利用視覺暫留、轉換不同物象、連接多種動作、形成動態衡突、中介形式、 (3)多樣的統一 赫琴遜(F.Hutcheson)「寓統一於變化」法則(thelawof"unityinvariety") 5.原型理論與象徵、符號學與隱喻、關聯   當代設計隨著時代的發展,審美觀也在變化,今天,除了上述的比例、尺度、對比、均衡等美學元素之外,已更注重空間處理和隱喻效果,並強調主觀的審美見解和設計構圖規律的結合,這就促成當今設計領域裡出現了流派紛呈的局面。

  現代設計主義的規律幾何美學:如對稱、平衡、簡潔、理性;後現代設計的趣味性、多樣化、不確定性與反覆形象重疊,具有喋喋不休的後現代特性。

  後現代建築基本上的多重特徵如多元的、世俗的、折衷的、混雜的、拼貼的、隱喻的,都和現代主義主張的國際式樣教條完全背離。

  美學偏重於強調邏輯性、流程、機械設備、技術與結構;晚期現代主義(Late-Modernism)建築之第二波機械美學則注重形式的運動性(流動性),強調超感官的理念,比起第一代機械美學更輕巧、更靈活,風格傾向於「外骨架效果」,或,像昆蟲般骨格在外而代謝循環系統則緊貼其間,結構所張構出的空間樓地板則變得無關,重要地是這般機械構件可以無限地添加再生,體現的美學意義是裝飾----增強機械式的藝術感受力。

======================================= 欣賞藝術作品,應經由體、味、悟,雙向超越。

美的感受=美感剛勁、柔曲、纖麗、輕盈、飄渺、清澈、向上挺拔、熱情奔放、聳立升騰、曲直有致、剛柔相濟、龍飛鳳舞、飛動感、喜悅、安定、快樂、粗野、精緻、複雜、細膩、簡潔、簡樸、明快、素淨、明淨、淡雅、含蓄、巍然聳立、雄偉壯觀、靜、動、細密、粗獷、婉約、雄偉 ----------------------------------------------------------------------- 機械加工、表面處理 雕、捏、塑、刻、鏤、鑿、琢、磨、鑄、焊、堆積、編織 彎曲、擠壓、削切、研磨、鑄造、旋轉等加工方法 表面處理的方式,包括敲打、拋光、打磨、壓印、雕刻、噴砂、腐蝕等。

塗裝包括平塗、染色、印刷、噴著等處理方式,這裡所講的「塗裝」就是把產品原來的材質予以遮蓋或者把原有材質的粗糙表面變成一個光滑、多彩的視覺效果,甚至把原有平淡無奇的材質,處理成具有豐富質感的表面,總之,產品的塗裝是讓工藝品的外觀,變成具有視覺美感而又發揮實用功能的加工手段。

----------------------------------------------------------------------- 參考書目: 劉文潭,1991,現代美學,台北台灣商務。

汪正章,1993,建築美學,台北五南。

呂清夫,1984,造形原理,台北雄獅。

李長俊譯(1985)。

藝術與視覺心理學,版4。

台北市:雄獅。

Arnheim,R.(1976),Artandvisualperception-apsychologyofthecreativeeye. 參考網頁:http://big5.china.com/gate/big5/itworld.china.com/f/office/055/31/122427.htmhttp://hurray.vip3.8826.cn/zuoerld/soft.asp?id=482http://www.fg.tp.edu.tw/~tfgarc/1.dochttp://www.yuntech.edu.tw/~yangyf/ae/b331.htmlhttp://big5.ce.cn/cysc/zgfdc/jjzs/200706/01/t20070601_11563669.shtmlhttp://staff.pccu.edu.tw/~tdl/percep12.htmhttp://www.schoolfree.com/schoolfree/tw/meishu/sjjc/pmgc-7.asp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chap04/chap04-05.htmhttp://www.ofgz.com/learntodesign/theorem.htmhttp://www.macaubbs.com/forum/viewthread.php?tid=42723&page=2http://www.yuntech.edu.tw/~yangyf/studio/pap366.htmlhttp://content.edu.tw/junior/art/nt_ch/beauty/teach_data/chp2-1.htmlQUENCY/Xuite日誌/回應(0)/引用(0)倉俣史朗/QUENCY輯|日誌首頁|動勢(MOVEMENT)上一篇倉俣史朗/QUENCY輯下一篇動勢(MOVEMENT)回應 姓名:QuencyChen==========FB創新與創客-105-1 關鍵字 ==========QUENCY的設計理論 《QUENCY注老子》正讀 老子選讀(選錄) 老子--100句 設計學 美學素養的議題 創新與創客-105學年度第1學期 美學素養-104學年度第2學期 全部展開|全部收合 quencychenkimo's新文章創新與創客-105學年度第1學期兒童審美心理的發展/李紅 劉兆吉朗洛伊絲(LangloisJ.H.)第二章簡述直覺過程/LauraDay人的感覺歷程--嗅感阿斯蒂克斯(美學) 參考書目美學素養-104學年度第2學期國民中學-歷史美學素養-104學年度第1學期直覺/科學之路 加我為好友亞洲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兼任講師20120910-20170120嶺東科技大學科技商品設計系兼任講師20130220-20140110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以聯想與類比推理來激發創意之研究」,1998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學士日誌相簿影音 quencychenkimo's新回應沒有新回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