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中的禱告 - 校園書房出版社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你知道,如何向舊約的歷史書、大小先知書學習禱告嗎? 有好長一段時間,楊腓力都不太知道怎麼禱告,沒想到最後竟然是聖經開啟了他的禱告眼目… 聖經中的禱告 /楊腓力(PhilipYancey) 你知道,是哪一卷書教導了耶穌禱告的功課?你知道,神學大師保羅,同時也是新約裡的禱告大師?你知道,如何向舊約的歷史書、大小先知書學習禱告嗎? 有好長一段時間,楊腓力都不太知道怎麼禱告,沒想到最後竟然是聖經開啟了他的禱告眼目……。

—— 不是我的牧者、不是我的老師,是我。

噢,主啊,需要禱告的是我。

學習禱告,像學習講話、閱讀和走路一樣,需要花時間,並且要反覆練習。

這個過程毫無疑問會伴隨著數不清多少次的挫折和難為情。

禱告的「規則」像文法一樣,其最終目的是要使禱告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舉動。

你滿懷希望地決定開始一個經常禱告的習慣。

你在一個早晨抽出時間,找到一本聖經,打算閱讀一些經文作為禱告的焦點──神的話豈不是可以幫助我們與神溝通嗎?你隨意翻開聖經,讀了幾節經文。

不行──這是在數點人口,裡面有一大串的支派;於是你跳到別的地方,翻到一卷冗長的先知書──這麼多外國名字!你粗略地看一看,在幾頁經文之後看到關於大屠殺和饑荒的描述。

你默想的情操頓時消失,隨之而來的是激動和困惑。

用聖經來學禱告,難道錯了嗎? 一個不熟悉聖經的人,很可能會覺得聖經裡少有可以增進敬拜和禱告氣氛的經文。

我們的世界和經文作者的世界相差了幾千年的時間,這大大地減少了彼此「情投意合」的機率。

除非你能熟悉聖經整體的架構,否則隨手翻的方法,並無法為你的禱告帶來什麼正面的效果。

正因這個緣故,我們最好從專門討論禱告的經文開始。

聖經中大概有六百五十個禱告,有長有短,反映了各種不同的環境和感受。

總括來說,它們為想學禱告的人提供了很好的指引。

詩篇──耶穌的禱告書 詩篇為我們提供了怎樣禱告的實習課程。

加爾文曾經這樣寫道:「我習慣稱此書為《靈魂的解剖學》(AnAnatomyofAllthePartsotheSoul),因為任何人可能經歷到的情緒和感受,沒有一樣不被這面鏡子給反映出來。

」人類的每一種情緒和經歷,都在詩篇的禱告中表露無遺。

基督教會從很早開始,便在敬拜中採用了這些猶太禱文,一起在禱告中向神吟詠詩篇。

耶穌本人也在最後晚餐與門徒一起唱詩;當衪掛在十字架上垂死的時候,也引述了詩篇。

基督徒和猶太人今天仍在使用這本禱告詩篇,在某些地方的回教徒亦然。

這些禱文不分國界種族,把全人類的靈魂展露在神面前。

加爾文說:「當我們向神禱告,無論需要怎樣的啟發,這本書都能教導我們。

」 詩篇作者有很多作品都是從日常生活中得到啟發:觀賞星星、山邊的羊、家庭問題、戰爭和戰爭的謠言、意志消沈或志氣高昂。

把詩篇一篇一篇地讀下去,你會向神抱怨、感謝神的信實、求死、為自然界的華美發出讚嘆、祈求得到更好的生命、咒詛敵人。

詩篇為我提供了真誠的語言,幫助我禱告能夠更誠實。

若不是有詩篇的提示,我不會這樣禱告。

藉著閱讀詩篇並且把詩篇當作我的禱告,我學會如何更人性化地禱告。

當我讀到憤怒和想報復的詩篇,我也需要面對自己同樣的傾向。

詩篇把久已埋藏的反感和創傷顯露出來。

神歡迎,甚至鼓勵我在禱告中面對我的黑暗面,令我如釋重負。

我可以把我的秘密交給神。

我也從詩篇中學會,如何使用我跟老闆、朋友、妻子交談的方式,來跟神交談。

簡言之,就是把神當作人一般地與衪對話。

以前我會認為禱告是一種責任,不是個可以隨意表達自己感受的地方。

詩篇把我從這種想法中釋放出來,讓我進入更深的領域。

很多人也發現,用自己的話來重寫詩篇,是件非常有收穫的事情。

他們站在詩篇的基礎上,訴說自己的感謝、苦惱和懇求。

畢德生(EugenePeterson)曾用現代的語言重寫幾篇詩篇,發表在雜誌上,結果讀者的熱烈反應,鼓勵了他把整本聖經改寫(也就是《信息版聖經》)。

對他來說,詩篇確實回答了我們應該怎樣禱告的問題。

詩篇是由一群充滿熱情,但也具有人性軟弱的人所寫成的,他們把神視為他們生活的中心,他們的文字,涵括了全人類的經歷: 秘訣在此:把我們的聖經翻到詩篇,用詩篇來禱告──按著次序、規律且忠心地在你的生命中,以此來禱告。

許多世紀以來,有數不清的基督徒,都是利用這個方法,而在禱告上有所成長。

沒有什麼技巧。

這樣做就對了。

保羅──禱告的大師 保羅的所有書信,除了提多書外,最少都包含了一個禱告。

保羅為帖撒羅尼加人祈求更多的愛,為哥林多人祈求更成熟的行為,在他的讀者學習抵擋邪惡之際,為他們祈求力量、順服和合一的心。

保羅為腓立比人的祈求,總結了他的願望:「那在你們心裡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

(腓一6) 我發現,仔細思量這些禱告,也是一個很有用的操練,因為它們幫助我超越了以自己為中心的祈求。

保羅擴展了我的視野。

大馬色路上的經歷,在一剎那間使保羅確信耶穌基督是宇宙的中心,我們應該與基督在地上的力量聯合。

保羅告訴以弗所人,我們是與「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

(弗六12)他的禱告反映出他真的相信這一點。

保羅的禱告往往以感恩開始,為他讀者的長進獻上感謝。

這樣的禱告顯示保羅關心,而且是真的關心他們的信心有沒有長進。

我讀保羅的書信,最大的感覺就是,他關心別人比關心自己還多。

我對我朋友和家人的屬靈景況,有沒有同樣的熱情呢?與保羅的禱告相比,我常在教會聚會中所聽到的禱告(包括了我自己的禱告在內)就顯得多麼不成熟。

這些禱告往往環繞著自己的身體健康和經濟方面的好處。

然而,保羅也會為實際的事情禱告,為有病的朋友、旅行計畫、勇氣和安全祈求。

有時候在一段複雜的神學討論過後,保羅的思路會自動地轉向禱告。

保羅的思路從不遠離神。

每當有好的事情發生,他便會想到感恩和讚美。

他藉著把功勞歸給神,不歸功自己,實踐與神同在的操練。

保羅的禱告,像詩篇一樣,為我自己的禱告提供了一個模式。

我可以把一個心懷疑惑的大學生名字,加插進保羅為以弗所人一連串的禱告中。

保羅會在禱告中為他所喜愛的教會感到欣慰,也會在禱告中,向那些走錯路的信徒,發出嚴厲的警告,種種這些都可以讓我用來檢視我自己。

我的愛心有沒有如保羅在為腓立比人禱告時所說的一樣,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呢?我有沒有像保羅在為哥林多人禱告時所求的那樣,會去安慰那些在患難中的人呢? 我從保羅的禱告學會不把自己放在首位;我開始先從宇宙的觀點考量,然後再從這個角度看待我的朋友、家人、我的生命、教會、還有整個人類歷史。

聖經中其他的禱告 在編纂《學生版聖經》(TheStudentBible)的時候,我和我的同事從聖經中選了些偉大的禱告,每天如果讀一個,兩星期內可以把我們所選的這幾個禱告讀完一遍。

這些禱告,有的是私底下個人的禱告,有的則是在公開場合中所做的禱告。

每一個禱告都關乎一個重要的主題,我們可以從中學習與神交談的藝術,並且更深明白禱告這門獨特的功課: 創世記十八章:亞伯拉罕為所多瑪祈求 出埃及記十五章:摩西獻給主之歌 出埃及記三十三章:摩西與神會面 撒母耳記下七章:大衛對神應許的反應 列王記上八章:所羅門獻聖殿 歷代志下二十章:約沙法祈求得勝 以斯拉記九章:以斯拉為百姓的罪禱告 詩篇二十二篇:向神呼求幫助 詩篇一百○四篇:讚美的禱告 但以理書九章:但以理為耶路撒冷的拯救祈求 哈巴谷書三章:先知接受神旨意的禱告 馬太福音六章:主禱文 約翰福音十七章:耶穌為門徒禱告 歌羅西書一章:保羅的感恩禱告 除了教導我們禱告的「語法」外,研讀聖經也讓我們瞥見神在整個歷史中的行動。

這會讓我不再以我自己的生命為中心。

我將學會更有智慧地觀看整個畫面,把我自己的小故事放在神的故事裡。

我認識到,自己並非惟一一個與神摔角,或是忍受曠野經歷與試探的人。

我還學會怎樣愛慕神,這對我來說,特別不容易。

禱告若基於聖經,還可以幫助我辨認出神的聲音。

有些人建議,除了閱讀聖經中的禱告外,應該更進一步,把它們背起來,讓我們可以隨時想起來。

蕊恩斯把這個過程稱為「儲存」聖經的話語,「讓聖靈對你講話的時候,有更多的辭彙;讓你的公佈欄上有更多的磁鐵。

」有一位朋友利用每天坐地鐵到護校的時間,把合適的詩篇背下。

她發現這些經文幫助她減輕因重大工作壓力而來的焦慮。

對於背誦經文,派特森也有他的看法: 保羅的禱告特別適合背誦。

舉例說,他為以弗所人祈求神「照明你們心中的眼睛,使你們知道祂的恩召有何等指望。

祂在聖徒中得的基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又「叫神一切所充滿的,充滿了你們」。

靠背誦禱文來成就靈命追求這般重要的事情,似乎是不自然、矯揉造作的做法,不過我們可以想一想拉比赫歇爾的例子。

當有人在他的猶太會堂抱怨,他們所使用的祈禱文,並不能表達他們真正的感受時,赫歇爾告訴他們,祈禱文並不需要表達他們的感受,反而是他們,應該努力學習感受祈禱文所表達出來的內容。

如果我們忠心地加以背誦,這些以出色的話語表達的偉大思想,就可以幫助我們辦到赫歇爾所說的境界……背誦經文與我們追求神的關係,就正如練習樂器與演出間的關係,這是靈魂的發音練習。

(本文摘自校園書房出版社新書《禱告》第十三章) 《禱告》 作者:楊腓力(PhilipYancey) 楊腓力,《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Today)雜誌特約編輯,著作豐富,是美國暢銷作家,作品更屢獲美國ECPA年度書籍金牌獎。

中譯本除本書外,另有《無語問上帝》、《恩典多奇異》、《耶穌真貌》、《生命總有傷痛時》、《尋神啟事》、《另一世界的傳言》(校園)、《有話問蒼天》(天道)等。

為了採訪一個徒步橫越美國的年輕人,他從此養成跑步的習慣,一跑三十多年。

為了專注寫一本書,他可以每天同一時間吃飯,吃同樣的東西,連續幾個禮拜。

為了克服從小被灌輸的錯誤神觀,他敢問人所不敢問、好奇人所不好奇的問題。

為了鼓勵一個終於敢用蹩腳英文和他講話的台灣女生,他用最簡單的字彙回應。

恆心,專一,勇敢,好奇,隨和,讓他能持續書寫,並且總能道出眾人心中知而不能言的意念,產生極大共鳴。

他是楊腓力。

出版日期:2008年9月 親近神:★★★★★認識神:★★★★★喜樂:★★★★★ 得力:★★★★★操練:★★★★★解惑:★★★★★ 延伸閱讀   《聽主微聲》 畢德生著/180元 《親眼見你》 韋約翰著/150元   作家視窗 阿祥養書場 回網路書房首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