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年以來台南地區考古學文化變遷研究為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考古學 ; 文化變遷 ; 蔦松文化 ; 西拉雅族 ; 族群本質 ; 年鑑學派 ; 西寮遺址 ; Archaeology ; culture transformation ; Niaosong Culture ; Siraya ... 隨時查.隨時看,你的隨身圖書館已上線! 立即使用 DOI 是數位物件識別碼 ( D igital O bject I dentifier ) 的簡稱, 為物件在網路上的唯一識別碼,可用於永久連結並引用目標物件。

使用DOI作為永久連結 每個DOI號前面加上 「 http://dx.doi.org/ 」 便成為永久網址。

如以DOI號為 10.5297/ser.1201.002 的文獻為例,此文獻的永久連結便是: http://dx.doi.org/ 10.5297/ser.1201.002 。

日後不論出版單位如何更動此文獻位置,永久連結所指向的位置皆會即時更新,不再錯失重要的研究。

引用含有DOI的文獻 有DOI的文獻在引用時皆應同時引用DOI。

若使用APA、Chicago以外未規範DOI的引用格式,可引用DOI永久連結。

DOI可強化引用精確性、增強學術圈連結,並給予使用者跨平台的良好使用經驗,目前在全世界已有超過五千萬個物件申請DOI。

如想對DOI的使用與概念有進一步了解,請參考 華藝DOI註冊中心 ( doi.airiti.com ) 。

來源資料 臺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博士班/2011年 宗教經驗的召喚與祖先記憶的重塑:屏東萬金天主教徒的記憶、儀式與認同 菜市買賣生活的民族誌研究:以台中市公有建國市場與民有東興市場為例 石橋遺址甕棺葬研究 在經驗與意義之間與上帝相遇:談臺灣靈恩宗教意識形態的形塑 島、國之間的「族群」-- 臺灣蘭嶼Tao與菲律賓巴丹島Ivatan關係史的當代想像 面向他者:帛琉的經濟適應與文化變遷 臺北機器局遺址出土磚材之研究 考古學文化變遷與人群辨識的研究— 二千年以來台南地區考古學文化變遷研究為例 宜蘭淇武蘭遺址出土裝飾品之相關研究 人文學 > 人類學及族群研究 文學院 > 人類學研究所 書目管理工具 書目匯出 加入收藏 加入購物車 E-mail給朋友 列印書目 相關連結 問題回報 購買單篇 全文下載 考古學文化變遷與人群辨識的研究— 二千年以來台南地區考古學文化變遷研究為例 TheInquirytotheArchaeologicalCulturetransformationandtheIdentityofPeople:TheArchaeologicalCultureTransformationoftheTainanAreaSince2000YearsAge 顏廷伃 ,博士  指導教授:黃士強   繁體中文 DOI: 10.6342/NTU.2011.02467 考古學;文化變遷;蔦松文化;西拉雅族;族群本質;年鑑學派;西寮遺址;Archaeology;culturetransformation;NiaosongCulture;Siraya;ethnicity;AnnalesSchool;Siliaosite 分享到 摘要 │ 參考文獻 (928) │ 文章國際計量 摘要 〈TOP〉 本論文題為「考古學文化變遷與人群辨識的研究—二千年以來台南地區考古學文化變遷研究為例」,研究方法嘗試就歐美考古學的學術發展史出發,分析包括文化歷史學派、過程學派(processualarchaeology)、以及後過程學派(post-processual)對於該研究議題的角度與方法;再者,本論文研究之「族群」,並非單指歷史文獻或口傳資料中才得見的「族」或「社」,而是可就宗教、種族、國家、語言或地理區等特徵辨識「本我」與「他者」的不同族群,透過對於考古學文化變遷過程的討論,並從考古學研究方法切入,一方面試圖透過族群辨識議題的討論,重新詮釋考古學文化變遷的脈絡;另一方面也希望得以透過本研究案例的分析,重新檢視有關本議題方法論即理論性原則討論的相關問題。

論文內容特別針對從新石器時代晚期、金屬器時代至歷史時代初期的文化發展脈絡,亦即跨越「史前」與「歷史」二者表面上不同的時間架構進行討論,但是對於將「史前」與「歷史」絕然區分的方式,不僅阻礙了對於長期文化變遷脈絡的思考,也限制了對於考古學研究方法與目的的討論。

因此,本文嘗試就法國年鑑學派影響下所建構的「長期文化變遷」概念的基礎,一方面從歷史發展過程的結構性分析,說明這種長期文化變遷的脈絡;另一方面則試圖分析影響文化變遷的各類型因素,就區域歷史文化發展之特殊性,一方面試圖找出合適於研究特定區域歷史之方法,另一方面則透過研究方法的驗證,嘗試建立該研究議題初步的理論性原則。

在這個長時期的考古學理論發展脈絡中,大抵可歸納出三個主要的研究概念與問題意識:「時間」概念與研究方法應用、物質文化的角色與研究方式、考古學文化變遷與族群本質,綜合不同考古學史之理論傳統,並參酌從考古學、民族學的研究脈絡所見的問題意識作為輔助思考的方向。

為了進一步進行理論性原則與研究方法之驗證,本論文嘗試以台南地區的考古學文化變遷研究為例,並且就前後二個時間段落進行分切,前者以新石器時代晚期至金屬器時代中期(大湖文化晚期~蔦松文化中期)為例,從相異生業型態的「交換關係」作為切入點進行討論;後者則以金屬器時代中期至歷史時代初期(蔦松文化中期~歷史時代初期)為例,從文化接觸(encounter)的角度作為主要之切入點進行分析,透過這二個研究案例的分析,一方面試圖重新詮釋二千年以來台南地區的考古學文化變遷脈絡,另一方面也作為本研究議題之理論性原則與方法論的嘗試。

整體而言,本論文初步透過以二千年以來台南地區的考古學文化變遷的研究,分析從考古學辨識族群之研究方法,初步釐清長期文化變遷的結構、解釋影響文化變遷的因素、以及嘗試就考古學研究方法歸納出瞭解人群之形成與辨識的方法。

但是,這個研究議題牽涉的問題其實相當廣泛,本論文也只是嘗試就一個小的時間段落、區域之考古學文化案例,作為驗證與分析的切入點,針對本研究課題,初步歸納未來可能的研究方向,包括考古學文化的溯源、多族群的交換與文化接觸過程、區域歷史的建構與文化變遷過程的詮釋、以及試圖建構以台灣為中心之「考古學文化變遷與人群辨識研究」的方法與理論原則。

以上分別透過考古學研究中包括文化歷史與系統理論等不同的研究傳統與取向之分析,除了從作為「歷史」補充的方向思考之外,也從系統性理論的「科學」性建構的角度,重新思考有關考古學研究的目的。

並列摘要 〈TOP〉 Theintentionofthisresearchistostudythetopicof「TheInquirytotheArchaeologicalCulturetransformationandtheIdentityofPeople:TheArchaeologicalCultureTransformationoftheTainanAreaSince2000YearsAge」,it’sbasedonEuropeanandAmericanarcheologicalhistoryanddevelopmentandattemptedtoanalyzetheviewpointsandmethodsofthestudiesincludingtheculturalandhistoricalarchaeology,processualarchaeologyandpost-processualarchaeology.Further,the「people」ofthisstudynotonlysimplyreferstothe「tribes」or「communities」thatcanbefoundfromhistoricaldata,butalsoreferstodifferentethnicgroupsidentifiedby「self」from「others」accordingtothecharacteristicsofreligion,race,nation,languageorgeography.Throughthediscussionofthechangeofthearchaeologyculture,theresearchmethodofthisresearchistore-explainthecontextinthechangeofarcheologyculture.Ontheotherhand,itisintentedtore-examinethemethodologiesandtheoriesrelatedtothetopicofthisstudythroughvariouscasesanalysis. Thisresearchespeciallyfocusedonthediscussionacrossthe「prehistoric」and「historic」frameworksoftheculturaldevelopmentfromthelaterstageofNeolithicAge,earlyMetalAgetoearlyHistoricAge.Theclassificationbetween「prehistoric」and「historic」periodswillinterferethelong-termthinkingoftheculturalchangesandlimitthediscussionoftheresearchmethodologyandpurpose.Basedontheconceptofthe「long-termculturaltransformation」proposedbytheAnnalesSchool,thisstudyattemptedtoexplainthecontextofthislong-termculturetransformationthroughthestructuralanalysisofthehistoricaldevelopmentprocess.Inthemeantime,thisstudyalsoattemptedtoanalyzeallkindsoffactorsaffectedtheculturalchangeinordertoexplainthecontextofthislong-termculturaltransformation.Itisintendedtofindanappropriateresearchmethodtostudyaspecificregionandestablishtheinitialtheoryprinciplesoftheresearchtopicbytestingandverifyingthemethodologyofthisstudy. Thislong-termarcheologytheorydevelopmentcanbeconcludedintothreemajorresearchconceptsandconsciousofproblems:the「time」conceptandtheapplicationofresearchmethod,theroleofmaterialisticcultureandtheresearchmethod,thetransformationofarcheologycultureandthenatureoftheethnicity.Thisresearchhastakendifferenttraditionalarcheologytheoriesandtheproblemsoftheresearchcontextinarcheologyandethnologytosupportthethinkingofthisstudy.Tofurthertestandprovethetheoryprinciplesandresearchmethods,thisstudyhastakenthetransformationinarcheologycultureinTainanregionasexampleanddividedtheperiodintotwostages.ThefirststagecoverstheperiodfromlateNeolithicAgetomiddleMetalAge(lateDahuculture~middleNiaosongculture).Thediscussionstartedfromthethemeofthe「exchangerelationship」fromdifferentlifestyles.ThesecondstagecoverstheperiodfromthemiddleMetalAgetoearlyHistoricAge(middleNiaosongculture~earlyHistoricAge).Twocaseshavebeenanalyzedfromtheculturalencounterviewpoint.Ononehand,itishopedtore-explainthetransformationoftheculturalarcheologyinTainanregionsince2000yearsago.Ontheotherhand,itisattemptedtoverifythetheoryprinciplesandresearchmethod. Ingeneral,thisresearchinitiallyanalyzedtheresearchmethodoftheethnicidentification,clarifiedthestructureofthelong-termculturaltransformation,explainedthefactorsaffectedtheculturaltransformation,andattemptedtoconcludetheresearchmethodsforunderstandingtheformationandtheidentificationofthepeoplethroughtheculturalchangeinarcheologyinTainanregion.However,variousissuesareinvolvedinthisstudy.Thisresearchcanonlyverifyandanalyzethethesisbasedonasmalltimeperiodandregionalarcheologycases.Thefuturedirectionofresearchincludedtheoriginofarcheologyculture,exchangeamongdifferentpeople,procedureofculturalencounter,regionalhistorystructure,explanationontheculturaltransformationprocess,andconstructthemethodandtheoryprinciplesofTaiwan’s「culturaltransformationinarcheologyandidentificationofpeople」.Inaddition,thesestopicswillbeanalyzedthroughthearcheologyresearchcenterincludingtheculturalhistoryandsystematictheories.Itishopedtorethinkaboutthepurposeofarcheologyfromboththesupportive「history」perspectiveandtheconstructive「science」viewpoint. 參考文獻 ( 928 ) 〈TOP〉 2005a《重修臺灣府志(上)》台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編輯,台灣史料集成清代台灣方志彙刊第八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原刊於1747年)。

連結: 2005b《重修臺灣府志(下)》台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編輯,台灣史料集成清代台灣方志彙刊第八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原刊於1747年)。

連結: 2005a《重修臺灣縣志(上)》台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編輯,台灣史料集成清代台灣方志彙刊第十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原刊於1751年)。

連結: 2005b《重修臺灣縣志(下)》台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編輯,台灣史料集成清代台灣方志彙刊第十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原刊於1751年)。

連結: 1997〈漢族邊緣的羌族記憶與羌族本質〉黃應貴、葉春榮主編《從周邊看漢人的社會與文化:王崧興先生紀念論文集》:130-165,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台北。

連結: 文章國際計量 〈TOP〉 E-mail : 文章公開取用時,將寄通知信至您填寫的信箱地址 E-mail : 購物車中已有多篇文章,請問是否要先清除,或一併加入購物車中購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