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版驅魔人4〉生人別傻傻迴避神祕儀式好看得很【壹特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但84 歲的傳統藝師林金鍊,偏要讓大家喜歡看跳鍾馗,他改良儀式、打破禁忌收徒弟,讓過去生人勿近的除煞儀式,變成老少搶著觀賞的表演藝術。

跳鍾馗 ... 蘋果基金會 NEXTDigital 台灣 香港 壹週刊 即時新聞 最新 壹點就報 推薦 要聞 社會 娛樂 人物 網紅 美妝保養 生活 科技 時尚 美食旅遊 經典檔案 專欄 壹動新聞 爆料 經典檔案 壹點就報 蘋果基金會 NEXTDigital 台灣 香港 2019年04月26日 >>訂閱會員強力募集!點我加入《壹訂友》限時免費一定有! 民間傳統習俗「跳鍾馗」多半夜間舉行,由於禁忌繁多與對未知力量的畏懼,一般人對儀式心存誤解,老一輩更會告誡儘量走避,避免被「煞到」。

但84歲的傳統藝師林金鍊,偏要讓大家喜歡看跳鍾馗,他改良儀式、打破禁忌收徒弟,讓過去生人勿近的除煞儀式,變成老少搶著觀賞的表演藝術。

跳鍾馗儀式禁忌繁多,老一輩總認為不宜觀看,但林金鍊(右)改良儀式過程,要讓大家都喜歡這項表演藝術。

 攝影:蘇立坤 早期無論是新居落成、開廟動土或天災人禍現場,常有機會看見法師跳鍾馗的身影。

林金鍊回憶起過去盛況,「我曾經一個晚上趕場跳了兩次,現在是好幾個月才有一次活動。

」 面對傳統習俗沒落,林金鍊不感到絕望,反而挑戰世俗觀感,他激動反問:「跳鍾馗怎麼不能看?祂是玉皇大帝冊封的武財神,是保護人的,怎麼不能看?」說著說著忍不住強調,「就是為了這句『不能看』才會失傳!」 「我偏要讓大家都喜歡看跳鍾馗,不管是孕婦或小孩,通通都可以看!」為了不讓家傳技藝走入歷史,他決定反其道而行,將短短十幾分鐘就能結束的道教科儀,打造成二小時的儀式劇場,其中關鍵就是透過符咒與法器,保護觀者平安。

林金鍊使用鍾馗的隨身法器伏魔青銅劍、日月陰陽傘,象徵鍾馗出場萬煞盡除。

 攝影:邱璟綾 鑼鼓一打下去,「咚咚」兩聲先鎮住所有妖魔鬼怪,接著林金鍊在五色長布上書寫符咒,再準備36只瓷碗安天罡(道教用語,指36位神將)與地煞,先以「蓋碗」象徵保護觀眾的靈魂,儀式進行時,再壓符咒、排碗花,搭配音樂與舞台設計,原先充滿詭譎氣氛的道教科儀,頓時宛如表演藝術。

場地布置好後,林金鍊會取出各種法寶,其中最厲害當屬鍾馗的隨身法器:伏魔青銅劍與日月陰陽傘。

他左手撐傘、右手執劍,腳踏七星步出場,以劍插地同時大步一跨,踩破畫上符咒的瓦片,象徵鍾馗出場萬煞盡除。

接著混合八分米與兩分鹽,鹽米化為可驅邪除煞的飛沙走石,沿著儀式空間外圍輕灑,警告孤魂野鬼「儀式即將開始,若不速速離開,被打到將魂飛魄散」。

再以芙蓉葉敕草龍,在儀式空間內揮舞、拍打地面,象徵五雷轟頂、邪煞難侵。

36個瓷碗象徵道教的36位神將,蓋碗作用在保護觀眾的靈魂。

 攝影:邱璟綾 安煞流程告一段落,重頭戲就是鍾馗登場,林金鍊手持鍾馗傀儡巡視四方,踏遍每個角落才回到主壇,再將遣調至現場的天兵天將恭送歸位,並在現場分送親筆書寫的平安符與平安糖,讓所有觀眾放在身上保平安,整起跳鍾馗儀式才算大功告成。

他更打破不外傳的禁忌,除了傳承孫子林承德,還外收一名徒弟郭建甫,「我們景春堂三個字不能不見,再不傳承就要消失了,我們要讓人看到,跳鍾馗的文化就是這樣。

」說這些話時,林金鍊的神色如鍾馗般不容妥協,身為北台灣最後一位以懸絲傀儡跳鍾馗的藝師,傳承,不只是義務更是責任。

(撰文:邱璟綾) 更多壹週刊新聞●〈台版驅魔人1〉李天祿慧眼發掘 他卻棄戲偶改跳鍾馗 ●〈台版驅魔人2〉祛人間邪魔 他不抓鬼改當陰間房仲 ●〈台版驅魔人3〉除煞不成血濺舞台 原來是犯了這忌諱 林金鍊(中)打破不外傳的禁忌,將跳鍾馗儀式傳承給徒弟郭建甫(左)、孫子林承德(右)。

 攝影:蘇立坤 本新聞文字、照片、影片專供壹週刊「升級壹會員」閱覽,版權所有,禁止任何媒體、社群網站、論壇,在紙本或網路部分引用、改寫、轉貼分享,違者必究。

下載「蘋果新聞網APP」 壹週刊寶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