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易經》是中國最為古老的古典文獻之一,為古代中國巫師運用六十四卦以預知未來吉凶禍福的卜筮書, ... 其他名称, 《周易》. 类型, 五经、十三经. 语言, 上古汉语 文字:文言文. 成书年代, 大约在西周时期. 连载状态, 原書篇數:以「卦」组成,共有六十四卦. 出版地, 中国 ... 易經 中國儒家經典,道教經典,四書五經之一 語言 監視 編輯   「周易」重新導向至此。

關於其他用法,請見「周易(消歧義)」。

《易經》是中國最為古老的古典文獻之一,為古代中國巫師運用六十四卦以預知未來吉凶禍福的卜筮書,自漢代開始尊奉為「五經」之一;《易經》用一套符號形式系統描述事物的變化,表現了中國古典文化的哲學和宇宙觀。

它的中心思想,是用陰陽符號構成的卦象代表世間萬物的運行狀態。

卜筮者向神明問事,求得卦象,藉此預測事情(例如:戰爭、政事、農收等等)的成敗吉凶[1]。

作為卜筮之書,《易經》的影響並不限於占卜和術數,大凡古代中國的哲學、宗教、政治、經濟、醫學、天文、算術、文學、音樂、藝術、軍事和武術等各方面,皆可見到陰陽變化的思想寓於其中。

自從十七世紀開始,《易經》經由天主教耶穌會的傳教士引介至歐美國家。

易經全名:《易經》其他名稱《周易》類型五經、十三經語言上古漢語文字:文言文成書年代大約在西周時期連載狀態原書篇數:以「卦」組成,共有六十四卦出版地中國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周易儒家經典 五經 傳 九經 易書詩禮(儀禮/周禮)春秋 禮記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 七經 十二經 論語孝經 爾雅 十三經 孟子 《易》據說有三種:《連山》、《歸藏》和《周易》,合稱三易[2]。

《連山》和《歸藏》已經失傳,《周易》是唯一有傳至後世的文獻。

相傳《周易》是依循周文王主編《易》的著述而來,成書大約在西周時期。

1993年湖北江陵荊州鎮(現荊州市郢城鎮)出土的王家台秦簡「易占」與輯本《歸藏》相符,推定為《歸藏》古文再現。

[3]三易唯《周易》傳世,因此《易經》通常就是指《周易》。

《易傳》則是早期儒家學者對《周易》「卦、爻辭」所作出的系統性解釋,展現了先秦儒家把《周易》當作君子道德修養指引的詮解方式,共有十篇,通稱「十翼」。

後人對《易經》及《易傳》作註解的版本眾多,最具代表性的是王弼、韓康伯的《周易注》以及朱熹的《周易本義》。

目次 1名字的由來 2用法 3周易的含義 4三易 5傳統歷史的說法 5.1《周易》(易經) 5.2《十翼》(易傳) 6近代考古研究 7《周易》註本書目 8流傳與學派 9爻卦結構 9.1爻 9.2卦 9.3組合 9.4六十四卦 10易數與二元運算(二進制) 11統一碼 12參見 13注釋 14參考文獻 14.1引用 14.2來源 15研究書目 16延伸閱讀 17外部連結 名字的由來編輯 「易」字「易」字有幾種解釋: 傳統文字學認為「易」是「蜴」本字,蜥蜴的象形字。

[4] 根據近代以來出土的眾多古文字資料,現代文字學普遍認為「易」是「益」的省體分化字,而「益」是「溢」的本字。

「易」是省略「皿」身,剩下「皿」柄和三點水。

[5] 必須指出,理解西周之「易」,理當以西周禮樂制度的變革為條件。

禮指「從容之節」,易即雅樂,維護宗法制度的思想。

《周易》保存了西周鐘鼓「交響樂」的框架規制,鐘鳴鼎食在西周的底層社會是難以想像的。

日月為易,象徵陰陽。

取自東漢魏伯陽《周易參同契》 日出為易。

陳鼓應認為這個意思,也是「乾」的本義。

易是占卜之名。

變易、變化的意思,指天下萬物是常變的,故此《周易》是教導人面對變易的書。

交易,亦即陰消陽長、陽消陰長的相互變化。

如一般的太極圖所顯示的一樣。

『易』即是「道」的運行,恆常的真理卻也不斷更新變化,即使事物隨著時空變幻,仍有內在規律,恆常的道不變。

日升而天明,日落而天黯。

明而接黯,黯而續明。

終而復始,無始無終。

一如生死。

一如成敗。

一如興亡。

合明,生,成,興之類為陽。

總黯,死,敗,亡之屬為陰。

陰陽相生相剋,萬事周而復始,是謂易。

繫辭傳雲,生生之謂易。

生生者,不絕也。

簡易,簡約。

不易,不變,變化是現象,不變是規律。

東漢鄭玄的著作〈易論〉認為「易一名而含三義:簡易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

」這句話總括了易的三種意思:「簡易」、「變易」和「恆常不變」。

即是說宇宙的事物存在狀能的是: 順乎自然的,表現出易和簡兩種性質;[註1] 時時在變易之中; 又保持一種恆常。

如《詩經》所說「日就月將」或「如月之恆,如日之升」,日月的運行表現出一種非人為的自然,這是簡易;其位置、形狀卻又時時變化,這是變易;然而總是東方出、西方落這是「不易」。

「周」字《周易》一名的「周」字有幾種不同的解釋: 「周」,東漢鄭玄〈易論〉,認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無所不備,周而復始。

唐代孔穎達《周易正義》認為「周」是指中國陝西省岐山縣(古稱西岐,西周發祥地)地名,是周朝的代稱。

「經」字《易經》的「經」字是指經典的著作。

儒家奉《周易》、《尚書》、《詩經》、《儀禮》、《春秋》為《五經》。

如同前文所說,「經」是後來為了尊稱這些書,而加上的稱呼,原來《五經》只稱為《易》、《詩》、《書》、《禮》、《春秋》。

[來源請求]用法編輯 《漢書·藝文志》所載的「術數」中,第四種是「蓍龜」。

龜指龜甲,用龜甲占,這種方法叫「卜」。

蓍指蓍草,用這種草占,叫做「筮」。

《易經》本來是為筮用的[6]。

用蓍草占得某一卦某一爻後,查《易經》,看其卦象,卜定凶吉。

後來,有些人即使不卜卦,也會引用卜辭和爻辭的話,加以引申發揮,作為自己論述的依據。

《左傳》中記載,在晉國和楚國的戰爭中,晉國的將領不服命令,擅自渡河追擊楚軍,知莊子說:「此師殆哉,周易有之,在師 之臨 曰,師出以律,否臧凶[7]」。

意思是,出兵以紀律為主,如果部隊不遵守紀律,會帶來很大的災禍。

在這段記載中,知莊子並沒有占卜,而是直接引用師卦的爻辭。

《繫辭傳》中寫道,「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

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意思是,君子什麼時候行動,就占個卜預知凶吉;在沒有行動的時候,就仔細體會《易經》的卦象以及卦中爻辭的意思,這樣就可「吉無不利」。

這表明《易經》不僅僅是一個占卜的書,也可作為一本道德教訓的書。

孔子和荀子都常引用《易經》中的卦和爻辭,並將其引申發揮。

比如,《論語·子路》中寫道: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

』善夫!」「不恆其德,或承之羞。

」子曰:「不占而已矣。

」[8]。

其中,「不恆其德,或承之羞」是恆卦 九三爻的爻辭,孔子以此引證人必須有恆心,又說「不占而已矣」,意為不必占卜就可以引用這一爻作為教訓。

荀子引用易經的例子可見於《荀子·非相篇》和《荀子·大略篇》。

部分研究易經的學者們認為,六爻具備概括事物的完備性[9] ,通過「檢驗指標取值而確定潛變量取值」的方法來獲得卦象,從而預測未來凶吉,解析系統發展規律和因果,可以將易經的應用擴展至現代研究的各個方面[10][11]。

中醫從業者和中醫理論研究者們普遍相信中醫學的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與《易經》的哲學思想密切相關[12]。

[來源請求] 周易的含義編輯 《周易》一書主要有三方面的意義:物理的、數理的、倫理的。

物理方面則為「陰陽」、「變易」、「生成」所以「易」則有這個意義。

而數理則為「序理」、「系統」、「關係」,這方面可用「序」作代表。

而倫理則為「意謂」和「價值」,這方面可用「吉凶悔吝」作代表。

[13] 三易編輯 主條目:三易 「三易」是指中國古籍記載的三種占卜方法,包括《連山》、《歸藏》及《周易》。

共通性都是由八個經卦、八個經卦兩兩重疊的六十四個別卦組成[14]。

其中《連山》、《歸藏》失傳已久,現存三易的內容以《周易》為主。

1993年湖北江陵荊州鎮(現荊州市郢城鎮)出土的王家台秦簡《易占》與輯本《歸藏》相符,被認為《歸藏》古文再現。

[15] 傳統歷史的說法編輯 《周易》(易經)編輯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周易《周易》或稱《易經》,在幾種較早期的文獻(例如《論語》、《莊子》、《左傳》等)中稱之為《易》。

「周易」之名最早見於《周禮》(原稱《周官》,約成書在戰國時代)。

周易的成書時間歷來頗多爭論。

傳說遠古的伏羲創八卦、夏禹將其擴充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被記載在《連山》一書,《連山》以「艮」為第一卦。

到了商朝,六十四卦的次序被重新排列,被記載在《歸藏》一書,以「坤」為第一卦。

依據司馬遷《史記》的記「囚羑里,蓋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

」,後人因此認為《周易》是商朝末年、西周之初的時候確立,是周文王奠定了《周易》以「乾」為第一卦,並為每一卦寫下「卦辭」(卦象的解釋)。

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則被認為是「爻辭」(每一爻的解釋)的創立者。

卦辭和爻辭的內容不單影響周朝的歷史,也影響到「詩經」的文學風格。

《周易》起源相當早,相傳「文王拘而演周易」,所以坊間認為西周初年由文王所著,因此較春秋時代的哲學著作(老子和孔子的論語)為早。

《十翼》(易傳)編輯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易傳主條目:十翼 廣義的《易》包括《周易》和《易傳》。

由於《周易》文字含義隨時代演變,內容在春秋戰國時便已不易讀懂,因此孔子撰寫了《十翼》,又稱為《易傳》,以解讀《周易》。

現今學者多認為《周易》七卷書中最早的《易傳》是戰國時代的作品。

根據《史記》,春秋時期孔子對《周易》有所闡述與解釋,參與了〈彖傳〉(上下兩篇)、〈象傳〉(上下兩篇)、〈繫辭傳〉(上下兩篇)、〈文言傳〉、〈序卦傳〉、〈說卦傳〉、〈雜卦傳〉等篇章的編輯[16]。

共有十篇,稱為「十翼」。

到了漢武帝以後,「十翼」被稱為《易傳》,並被列為《易經》的一部分。

《易傳》為孔子所作,但也有學者認為是集體創作。

宋代歐陽修提出《易傳》不是同一人所作。

清初學者惠棟說:「棟四世咸通漢學,以漢猶近古,去聖未遠故也。

《詩》、《禮》毛、鄭,《公羊》何休,傳注具存;《尚書》、《左傳》,偽孔氏全采馬、王,杜元凱根本賈、服;唯《周易》一經,漢學全非。

」[17]。

當代的學者認為《易傳》裏面的篇章最早出現於中國戰國時期,但亦有部分篇章是西漢年代所著。

近代考古研究編輯  《易經》複刻本 在近五十年,出現了新的《易經》歷史研究,西方和中國的學者根據商、周朝的占卜用的獸骨和龜甲上的甲骨文,青銅器上的鐘鼎文以及其他史料研究。

1973年,湖南長沙的西漢馬王堆出土了將近完整的、公元前二世紀的《易經》、《道德經》和其他書籍,是現存《易經》的最早版本,並包含了以前一直被認為是孔子所著的〈繫辭傳〉上、下,但並不包括《十翼》其他的部分。

當代的學者懷疑周文王、孔子並非《易經》的全部作者,部分學者更認為六十四卦的概念比八卦更早形成。

學者比較過長沙馬王堆出土的《易經》和周朝的鐘鼎文之後,認為《周易》不是周文王一人所著,最可能的成書日期應是西周後期,大約公元前九世紀末。

現時一般認為《易經》是集體創作,《周易》的起源並非任何一個傳說或歷史人物的著作,而是西周時期占筮用的文字編纂而成。

《周易》註本書目編輯 此章節需要擴充:同樣屬於「易傳」性質的書目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易傳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子夏易傳(四庫全書本)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子夏易傳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京氏易傳(四庫全書本)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京氏易傳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周易鄭康成註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周易正義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周易集解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伊川易傳(四庫全書本)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伊川易傳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東坡易傳(四庫全書本)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東坡易傳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漢上易傳(四庫全書本)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楊氏易傳(四庫全書本)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紫巖易傳(四庫全書本)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誠齋易傳(四庫全書本)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童溪易傳(四庫全書本)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周易闡真有關周易及其研究的善本書目如下: 東周(前770年-前256年)春秋末期魯國孔子:《十翼》(《易傳》) 春秋末期子夏:《子夏易傳》 西漢(前202年-8年)京房(魏郡太守):《京氏易傳》 東漢(25年-220年)鄭玄:《周易鄭康成註》 曹魏(220年-266年)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周易正義》(周易註疏、周易兼義)(五經正義、十三經註疏之一) 東晉(317年-420年)韓康伯註《周易注》(繫辭、說卦、序卦、雜掛)[18] 唐(618年-907年)李鼎祚:《周易集解》 北宋(960年—1127年)程頤:《伊川易傳》 北宋(960年—1127年)蘇軾:《東坡易傳》 北宋(960年—1127年)朱震:《漢上易傳》 南宋(1127年—1279年)朱熹:《周易本義》 南宋(1127年—1279年)楊簡:《楊氏易傳》 南宋(1127年—1279年)張浚:《紫巖易傳》 南宋(1127年—1279年)楊萬里:《誠齋易傳》 宋()王宗傳:《童溪易傳》 清(約1636年-1912年)劉一明:《周易闡真》 清(約1636年-1912年)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流傳與學派編輯 主條目:易學 相傳秦始皇焚書坑儒之時,李斯將《周易》列入醫術占卜之書而得以倖免。

之後各個朝代都有人研究《周易》,包括漢代的京房、鄭玄,魏晉時代的王弼,唐代的陸德明、李鼎祚、孔穎達,宋代的邵雍、程頤、朱熹等等。

宋代興起了易圖的研究,像廣為人知的河圖、洛書、先天八卦圖、後天八卦圖、太極圖(含陰陽魚的圓形圖案)等,都是《易經》原著中所無、後人根據對《易經》的理解添加進去的。

歷代研究周易的大致可分為兩個學派:義理派和象數派。

義理派強調從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名的涵義來解釋卦爻象和卦辭、爻辭。

象數派注重從八卦所象徵的物象來解釋卦爻象和卦辭、爻辭。

亦有人認為義理派發掘周易的哲學價值,象數派則著重將周易用於占卜。

前者如王弼、程頤,後者如京房、邵雍。

明朝末年,《易經》被傳教士翻譯並傳播到西方。

17世紀末,德國哲學家及數學家萊布尼茨因漢學大師布維(JoachimBouvet,漢名白晉,1662年-1732年)的介紹、更將《易經》以二進制解釋。

現在無論中國大陸、台灣和西方各國都有不少人研究《易經》。

根據江弘遠《京房易學流變考》一書,自從《京氏易傳》出現後,受朱熹、惠棟,以及《四庫總目提要》的推波助瀾,均認為此書及其條例是出自京房本人之手。

本書以沈延國論點加以延伸,確定京房是以十二辟卦(日語:十二消息卦)所統領的六十卦反復配六十鐘律,八宮卦、納甲、納音則是由荀爽、虞翻、干寶等另一非京氏易學流派演變而來[19],從《京氏易傳》出現後,遂取代京房原有的模式。

在現代,西方越來越多科學與宗教人士研究易經,稱之為變的科學。

著名心理學家卡爾·榮格和一些現代大數據科學家認為,易經作為「預測未來和解析過去」的方法,是極其有效的,但不同於西方的理性及因果分析傳統,是另一種科學。

[20][21] 爻卦結構編輯 爻編輯 主條目:爻 易經的內容以「卦」組成,共有六十四卦。

每一卦由六層組成,每一層稱為「爻(ㄧㄠˊ)」。

每一爻以一條長的橫線「—」代表陽,稱為「陽爻」;或以兩條斷開的橫線「--」代表陰,稱為「陰爻」。

從最底層數起,總共有六爻,而六爻以不同的陰、陽配搭,形成六十四種不同的組合。

 爻(陰爻、陽爻)的示意圖 卦編輯 主條目:八卦 六爻可以分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每一部分稱為一個單卦。

六個「爻」以不同的陰、陽配搭,形成多種不同的組合。

六爻由下而上解最下為:《初、二、三、四、五及上》,由三爻所生的卦「由上而下」為之「上卦」或「外卦」、在下方為之「下卦」或「內卦」。

組合編輯 後人以「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來解釋的卦的構成。

無極 太極:代表一,傳統的太極圖(☯)代表了陰陽互補; 兩儀:一分為二,分開了陰和陽,即是兩儀; 四象:二分為四,即是四象:太陽、少陽、少陰、太陰; 八卦:四分為八,即是八卦:乾、兌、離、震、巽、坎、艮、坤; 六十四卦:兩個八卦相疊,即成八八六十四卦。

 卦 伏羲八卦次序圖 ☷ ☶ ☵ ☴ ☳ ☲ ☱ ☰ 八卦 坤 艮 坎 巽 震 離 兌 乾 四象 太陰 少陽 少陰 太陽 兩儀 陰 陽 太極 太極 朱熹『周易本義』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六十四卦 坤 剝 比 觀 豫 晉 萃 否 謙 艮 蹇 漸 小過 旅 咸 遯 師 蒙 坎 渙 解 未濟 困 訟 升 蠱 井 巽 恆 鼎 大過 姤 復 頤 屯 益 震 噬嗑 隨 無妄 明夷 賁 既濟 家人 豐 離 革 同人 臨 損 節 中孚 歸妹 睽 兌 履 泰 大畜 需 小畜 大壯 大有 夬 乾 三十二 十六 八卦 坤 艮 坎 巽 震 離 兌 乾 四象 太陰 少陽 少陰 太陽 兩儀 陰 陽 太極 太極 六十四卦編輯 主條目:六十四卦 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四分四層圖〉排列方位圖表表中卦象符號旁括號的是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卦象演化序號,符號下方的是周易後天六十四卦《易經》卦象序號  坤(地)  艮(山)  坎(水)  巽(風)  震(雷)  離(火)  兌(澤)  乾(天) ←上卦↓下卦  (1)2.坤為地  (2)23.山地剝  (3)8.水地比  (4)20.風地觀  (5)16.雷地豫  (6)35.火地晉  (7)45.澤地萃  (8)12.天地否  坤(地)  (9)15.地山謙  (10)52.艮為山  (11)39.水山蹇  (12)53.風山漸  (13)62.雷山小過  (14)56.火山旅  (15)31.澤山咸  (16)33.天山遯  艮(山)  (17)7.地水師  (18)4.山水蒙  (19)29.坎為水  (20)59.風水渙  (21)40.雷水解  (22)64.火水未濟  (23)47.澤水困  (24)6.天水訟  坎(水)  (25)46.地風升  (26)18.山風蠱  (27)48.水風井  (28)57.巽為風  (29)32.雷風恆  (30)50.火風鼎  (31)28.澤風大過  (32)44.天風姤  巽(風)  (33)24.地雷復  (34)27.山雷頤  (35)3.水雷屯  (36)42.風雷益  (37)51.震為雷  (38)21.火雷噬嗑  (39)17.澤雷隨  (40)25.天雷無妄  震(雷)  (41)36.地火明夷  (42)22.山火賁  (43)63.水火既濟  (44)37.風火家人  (45)55.雷火豐  (46)30.離為火  (47)49.澤火革  (48)13.天火同人  離(火)  (49)19.地澤臨  (50)41.山澤損  (51)60.水澤節  (52)61.風澤中孚  (53)54.雷澤歸妹  (54)38.火澤睽  (55)58.兌為澤  (56)10.天澤履  兌(澤)  (57)11.地天泰  (58)26.山天大畜  (59)5.水天需  (60)9.風天小畜  (61)34.雷天大壯  (62)14.火天大有  (63)43.澤天夬  (64)1.乾為天  乾(天) 周易後天六十四卦 上經三十卦 01.乾 ䷀ 02.坤 ䷁ 03.屯 ䷂ 04.蒙 ䷃ 05.需 ䷄ 06.訟 ䷅ 07.師 ䷆ 08.比 ䷇ 09.小畜䷈ 10.履 ䷉ 11.泰 ䷊ 12.否 ䷋ 13.同人䷌ 14.大有䷍ 15.謙 ䷎ 16.豫 ䷏ 17.隨 ䷐ 18.蠱 ䷑ 19.臨 ䷒ 20.觀 ䷓ 21.噬嗑䷔ 22.賁 ䷕ 23.剝 ䷖ 24.復 ䷗ 25.無妄䷘ 26.大畜䷙ 27.頤 ䷚ 28.大過䷛ 29.坎 ䷜ 30.離 ䷝ 下經三十四卦 31.咸 ䷞ 32.恆 ䷟ 33.遯 ䷠ 34.大壯䷡ 35.晉 ䷢ 36.明夷䷣ 37.家人䷤ 38.睽 ䷥ 39.蹇 ䷦ 40.解 ䷧ 41.損 ䷨ 42.益 ䷩ 43.夬 ䷪ 44.姤 ䷫ 45.萃 ䷬ 46.升 ䷭ 47.困 ䷮ 48.井 ䷯ 49.革 ䷰ 50.鼎 ䷱ 51.震 ䷲ 52.艮 ䷳ 53.漸 ䷴ 54.歸妹䷵ 55.豐 ䷶ 56.旅 ䷷ 57.巽 ䷸ 58.兌 ䷹ 59.渙 ䷺ 60.節 ䷻ 61.中孚䷼ 62.小過䷽ 63.既濟䷾ 64.未濟䷿ 易數與二元運算(二進制)編輯  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四分四層圖〉(1701年萊布尼茨得自白晉的圖文,時為清康熙四十年)  圖中最下方的數字串,分別為其上方1~7數值的「二進位數值」(備註:此圖中的數值標示有誤,且與卦象並不相符) 17世紀末,德國哲學家、數學家萊布尼茨在法國傳教士白晉的介紹之下,得到邵雍的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四分四層圖〉,認為與他所創的二元運算(二進制)相符合,贊揚備至。

後來演進成布林代數。

[22]萊布尼茨以二進制解讀易經的六十四卦。

萊布尼茨在《致德雷蒙信》中指出,易經中的六十四卦圖形,恰恰與他在二十多年前發明的二進位計數法相類似:陰爻--可以用0表示,陽爻—可以用1表示。

萊布尼茨又說以0和1二數可以表示萬物,一如易經中陰爻--,陽爻—生生不息,滋生萬物。

[註2] 萊布尼茨還進一步附會八卦表示上帝七日創造世界,坤000:為天地洪荒,萬物皆空;第一日:艮001為上帝造天,第二日:坎010為天地同在……第七日:乾111乃萬物具備,是為安息日。

1而中國有廣為流傳的觀點認為現代計算機的二進位來自於中國的八卦,但這早已被證明是一個傳說。

對這一錯誤,郭書春在《古代世界數學泰斗劉徽》一書461頁指出:「中國有所謂《周易》創造了二進位的說法,至於萊布尼茨受《周易》八卦的影響創造二進位並用於計算機的傳說,更是廣為流傳。

事實是,萊布尼茲先發明了二進位,後來才看到傳教士帶回的宋代學者重新編排的《周易》八卦,並發現八卦可以用他的二進位來解釋。

」因此,並不是萊布尼茨看到陰陽八卦才發明二進位。

梁宗巨著《數學歷史典故》一書14~18頁對這一歷史公案有更加詳盡考察,想進一步了解者可參考。

[23] 統一碼編輯 八卦符號收錄於Unicode1.1,其以外之符號則被Unicode4.0收錄。

該等符號被收錄於以下兩個Unicode區段內: 雜項符號(U+2600–U+26FF): 兩儀:U+268A~U+268B(⚊⚋) 四象:U+268C~U+268F(⚌⚍⚎⚏) 八卦:U+2630~U+2637(☰☱☲☳☴☵☶☷) 易經六十四卦符號(U+4DC0–U+4DFF): 六爻符號(六十四卦):U+4DC0~U+4DFF易經六爻符號Unicode.orgchart(PDF)   0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 U+4DCx ䷀ ䷁ ䷂ ䷃ ䷄ ䷅ ䷆ ䷇ ䷈ ䷉ ䷊ ䷋ ䷌ ䷍ ䷎ ䷏ U+4DDx ䷐ ䷑ ䷒ ䷓ ䷔ ䷕ ䷖ ䷗ ䷘ ䷙ ䷚ ䷛ ䷜ ䷝ ䷞ ䷟ U+4DEx ䷠ ䷡ ䷢ ䷣ ䷤ ䷥ ䷦ ䷧ ䷨ ䷩ ䷪ ䷫ ䷬ ䷭ ䷮ ䷯ U+4DFx ䷰ ䷱ ䷲ ䷳ ䷴ ䷵ ䷶ ䷷ ䷸ ䷹ ䷺ ䷻ ䷼ ䷽ ䷾ ䷿ 參見編輯 無極、太極、兩儀、四象、六爻、八卦、六十四卦 陰陽、五行 易傳、易學注釋編輯 ^參看《周易‧繫辭傳‧上》把「易」的性質歸屬於「乾」,把「簡」的性質歸屬於「坤」。

^萊布尼茨所講以0和1二數表示萬物,與易經六十四卦並無關係。

參考文獻編輯 引用編輯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易類小序》:「故易之為書,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

」 ^《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

二曰歸藏,三曰周易。

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

」 ^王明欽《試論歸藏的幾個問題》一文指出,通過比較古書引用的《歸藏》佚文和出土的秦簡易占,認為「王家台秦簡《易占》就是《歸藏本蓍篇》」。

李家浩、廖名春、王明欽、連劭名、王寧、邢文等學者先後發表論作,認定王家台秦墓之《易占》簡就是失傳已久的《歸藏·鄭母經》。

^許慎.《說文解字》.蜥易,蝘蜓守宮也。

象形。

《祕書》說:日月為易,象侌昜也。

一曰:從勿。

凡易之屬皆從易。

  ^漢語多功能字庫Multi-functionChineseCharacterDatabase.[2020-01-13].(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1).  ^馮友蘭.第十五章.《中国哲学史新编试稿》.中華書局(中文(簡體)).  ^宣公十二年.左传.  ^子路.论语.  ^著名大数据科学家刘永川论易经六爻体系的完备性.[2021-03-13].(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16).  ^各爻阴阳取值的潜变量方法.[2021-02-13].(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3).  ^易经的解析框架.[2021-03-13].(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3).  ^《周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頭,被奉為「眾經之首,大道之原」。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與《周易》的哲學思想密切相關,不可分割。

——張星《中醫文化與中醫學發展研究》,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年版。

^牟宗三.導言.周易的自然哲學與道德函義.臺灣:學生書局.ISBN 9570825510(中文(繁體)).  ^《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易 ^連劭名《江陵王家台秦簡〈歸藏〉筮書考》,《中國哲學史》2001年第3期。

^《史記·孔子世家》曰:「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繫》《象》《說卦》《文言》。

」 ^《松崖文鈔》卷一《上制軍尹元長先生書》 ^樓宇烈《袁宏與東晉玄學》,收入《國學研究(第一卷)》,67-92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3 ^《四庫提要》稱「發揮漢儒之學,以荀爽,虞翻為主,而參以鄭康成、宋咸、干寶諸家之說,皆融會其義,自為注而自疏之。

」 ^荣格《易经》英文版序.[2021-02-03].  ^著名大数据科学家刘永川论易经科学方法.[2021-02-03].(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3).  ^DiemathematischeschriftenvonGottfriedWilhelmLeibniz,vol.VIIC.I.Gerhardt(ed)pp223-227英文翻譯(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数学科普:常识性谬误令人忧.[2011-05-1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19).  來源編輯 書籍《周禮》 司馬遷:《史記》 (美)羅特斯坦著,李曉東譯:《心靈的標符:音樂與數學的內在生命——大美譯叢》,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ISBN978-7-206-03821-1 劉大鈞:《周易概論》,齊魯書社,1988年,ISBN753330053 南懷瑾:《易經繫傳別講》,中國世界語出版社,1996年,ISBN7-5052-0181-6 朱謙之:《中國哲學對歐洲的影響》第二章〈中國哲學與啟明運動〉,河北人民出版社,ISBN7-202-02560-4 程石泉:《易學新探》、《易辭新詮》、《易學新論》(「程氏易學三書」) 研究書目編輯 李學勤:《周易溯源》(成都:巴蜀書社,2006)。

金谷治:於時化譯:《易的占筮與義理》(濟南:齊魯書社,1990)。

邢文:《帛書周易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朱伯崑:《易學哲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

池田知久:〈周易與原始儒學(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劉述先:〈從發展觀點看「周易」時間哲學與歷史哲學之形成(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淺野裕一:〈儒家對《易》的經典化(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夏含夷:〈是筮法還是釋法——由清華簡《筮法》重新考慮《左傳》筮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夏含夷:〈《周易》「元亨利貞」新解——兼論周代習貞習慣與《周易》卦爻辭的形成(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夏含夷:〈《周易》筮法原無「之卦」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顧明棟:〈《周易》明象與現代語言哲學及詮釋學(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小島祐馬:〈關於《周易》的幾個問題(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赫爾穆特·威廉:〈左傳國語中的易經占筮辭(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李學勤:〈《周易》與中國文化(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李零:〈跳出《周易》看《周易》(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李零:〈讀上博楚簡《周易》〉。

李博賢LarsBoChristensen:BookofChanges-TheOriginalCoreoftheIChing(英文)Amazon2015〈預覽(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李鏡池:《周易探源》(北京:中華書局,1987)。

高亨:《周易古經通說》,華正書局有限公司,2005年2月1日,ISBN978-957-580-109-0 高亨:《周易古經今注》 高亨:《周易大傳今注》延伸閱讀編輯 [編]  在維基文庫閱讀本作品原文( 在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原文掃描、分類)  《周易(四部叢刊本)》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易經部》,出自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 維基語錄上的易經語錄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易經外部連結編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易經》全文(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簡體(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繁體(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中英文對照版(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中華古籍全錄-周易(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中華百科全書-易經哲學(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易經的奧秘(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 YouTube上的易經的奧秘-何為易經(百家講壇官方頻道) YouTube上的易經的奧秘-易經與家庭(百家講壇官方頻道) IChingwebedi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法文/西班牙文) 易經查詢系統(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易經古籍快速交互查詢 讀易經(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繫辭爻辭象辭交互查詢 《周易》在給我們講故事故事的方法介紹《周易》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易经&oldid=72871324」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