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很多周朝諸侯國的國君姓是嬴;譬如益、秦、趙、郯、葛、黃、江、梁、徐、蕭等國,但嬴姓至宋朝已是少見的姓氏,《百家姓》已無嬴姓的排名。
一部份的徐姓出自嬴姓。
嬴姓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7年11月8日)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請搜尋一下條目的標題(來源搜尋:"嬴姓"—網頁、新聞、書籍、學術、圖像),以檢查網路上是否存在該主題的更多可靠來源(判定指引)。
姓氏
嬴姓
《百家姓》中無此姓
-1:
《百家姓》中無此姓
0:
《百家姓》中無此姓
《百家姓》中無此姓
各地寫法
越南國語字
Doanh
韓國標準語
영
讀音/拉丁轉寫
中國大陸漢語拼音
Yíng
嬴姓,是中文姓氏之一,也是上古八大姓之一,秦國國姓,今為罕見姓氏。
目次
1歷史
2相關連結
3注釋
4外部連結
歷史[編輯]
《風俗通》載:伯姓出自「嬴姓,伯益之後」。
伯益因助禹治水有功,故受帝舜賜姓嬴,封於嬴城(今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嬴城遺址)。
伯益擅長畜牧狩獵,後來助禹治水有功,舜帝賜伯益為嬴姓[1]。
一說有所謂的「嬴姓十四氏」:徐氏、郯氏、莒氏、鍾離氏、運奄氏、菟裘氏、將梁氏、黃氏、江氏、修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趙氏。
很多周朝諸侯國的國君姓是嬴;譬如益、秦、趙、郯、葛、黃、江、梁、徐、蕭等國,但嬴姓至宋朝已是少見的姓氏,《百家姓》已無嬴姓的排名。
一部份的徐姓出自嬴姓。
嬴姓後人拓展演變為廉、費、谷、趙、馬[2]、駱[3]、裴[4]、瞿[5]、葛[6]、鍾[7]、秦、梁、黃、徐、江、沈[8]、阮[9]、理[10](李[11]、利[12])、甄[13]、金[14]、郯(談)、蓼(廖)、莒(呂)、英、舒、鄺(曠)等廿六個姓氏,現在嬴姓人已經很少見了。
據《史記·卷第五·秦本紀第五》記載,嬴姓一族因在歷史演進中受王室分封而逐漸分成十四氏,即:徐氏、郯氏、莒氏、終黎氏、運奄氏、菟裘氏、將梁氏、黃氏、江氏、脩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趙氏[15]。
名稱
介紹
奄國
商代古國。
嬴姓。
都城為奄(今山東濟寧曲阜舊城東)。
公元前1040年,周公旦東征,為西周所滅。
莒國
先秦古國。
嬴姓,一說己姓。
都城在今天山東省莒縣,前431年為楚國所滅。
徐國
先秦古國。
嬴姓。
先祖若木,都城在今天山東省郯城縣一帶。
西周周穆王時,徐偃王在位,徐國強盛,後為周穆王所敗。
春秋時,為楚國所敗,國勢轉衰。
前512年為吳國所滅。
郯國
先秦古國。
嬴姓。
都城在今天山東省郯城縣。
約公元前414年為越國所亡。
淮夷
東夷部落一支。
嬴姓。
另一說為衍生楚國部族群體。
江國
先秦古國。
嬴姓。
國都在(今河南息縣西南),前623年江國嬴貞為楚國所滅。
黃國
先秦古國。
嬴姓。
國都在河南省潢川縣隆古鄉,前648年為楚國所滅。
鍾離國
先秦古國。
嬴姓。
國都在安徽省鳳陽縣一帶,前601年為楚國所滅。
葛國
先秦古國。
嬴姓。
起源葛天氏,歷經夏、商、周三朝,國祚長達約1800年。
國都在河南寧陵葛伯屯(今河南修武縣),公元前651年為宋國所滅。
光國
先秦古國。
己姓。
在今山西省祁縣、高平縣,河南省光山縣。
前650年亡於楚國。
秦國
周代諸侯國。
嬴姓。
中國封建大一統帝國,定都咸陽。
趙國
周代諸侯國。
嬴姓。
公元前222年,為秦國所滅。
梁國
周代諸侯國。
嬴姓。
定都在陝西韓城一帶。
公元前641年,為秦穆公所滅。
相關連結[編輯]
嬴姓遠祖家族樹
秦始皇
秦國
注釋[編輯]
^《史記·秦本紀》:「大費拜受,佐舜調馴鳥獸,鳥獸多馴服,是為柏翳。
舜賜姓嬴氏。
」又說:「(周)孝王曰:『昔伯翳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賜姓嬴。
今其後世亦為朕息馬,朕其分土為附庸。
』」
^源於嬴姓趙氏馬服君
^源於大駱之子(嬴成)封於大駱國
^源於秦桓公之子後子鍼
^屬嬴姓十四氏上指廉、徐、江、秦、趙、黃、梁、馬、葛、谷、繆、鍾、費、瞿十四氏。
^源於少昊葛天氏,有諸葛姓
^源於鍾離姓
^源於嬴姓,出自少昊金天氏裔孫台駘氏之後,屬於以國名為氏。
據《左傳·昭公元年》、《姓氏考略》等記載
^據《姓譜》記載:殷有阮國於涇渭之間,子孫以國為姓,為皋陶之後。
於今甘肅省涇川縣境內。
後阮氏族人為避仇殺,流散各地
^源於皋陶任命理官而得名,以官為氏
^商朝末年,皋陶後裔有個叫理征的人,出於一片忠心,直爽地指出紂王的錯誤,勸他改正,結果因此惹惱了紂王而被殺害。
理征的妻子契和氏聽到消息後,便帶著年幼的兒子理貞外出逃難。
契和氏本想逃回娘家陳國(今河南淮陽),又怕連累娘家人,於是便往豫西方向逃。
當走到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的伊侯之墟時,母子二人飢餓難忍,疲憊不堪。
這一帶荒無人煙,食物難尋,但契和氏發現附近的樹上結有一些「木子」,於是便採下來吃。
母子二人因此靠吃野果保全了性命。
他們之後在離淮陽不太遠的苦縣(今河南鹿邑東部)安家落戶。
為了感激「木子」的保命之功,同時也為了躲避紂王的追緝,加上理、李同音通用的緣故,自此理貞開始改理氏為李氏名李貞
^源於老子李耳,《路史》載:「老子之後,有利氏,老子祖名利(李)貞,後為氏。
」
^源於皋陶次子仲甄
^源於嬴姓,出自少昊金天氏之後
^《史記·卷第五·秦本紀第五》:太史公曰:秦之先為嬴姓。
其後分封,以國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終黎氏、運奄氏、菟裘氏、將梁氏、黃氏、江氏、脩魚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
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趙城,為趙氏。
外部連結[編輯]
[在維基數據編輯]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嬴姓部》,出自蔣廷錫《古今圖書集成》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嬴姓&oldid=70664620」
分類:中國姓氏嬴姓賜名姓氏上古八大姓中國上古姓氏百家姓中無記載的漢字姓氏隱藏分類:自2017年11月需補充來源的條目拒絕當選首頁新條目推薦欄目的條目含有越南語的條目含有朝鮮語的條目含有漢語拼音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English日本語文言Bân-lâm-gú
編輯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