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病 - A+醫學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癔症,又稱歇斯底里,是hysteria的譯音。

是一種常見的精神障礙,多在精神刺激或不良暗示後發病。

其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可表現精神、神經或軀體症状,症状有鮮明的情感 ... 癔病 跳轉到:導航, 搜索 A+醫學百科>>癔病 癔症,又稱歇斯底里,是hysteria的譯音。

是一種常見的精神障礙,多在精神刺激或不良暗示後發病。

其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可表現精神、神經或軀體症状,症状有鮮明的情感色彩,可反覆發作。

由明顯的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內心衝突或情緒激動、暗示或自我暗示等而引起的一組疾病,表現為急起的短暫的精神障礙、身體障礙(包括感覺、運動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這些障礙沒有器質性基礎。

病因主要是心理因素及遺傳,但性格牲如情感豐富、暗示性強、自我中心、富於幻想等具有癔病性格特點的人是癔病的易患因素。

本病預後多較好。

患者常有感情用事、易受暗示、愛自我表現等性格特點。

常歸入神經症。

約與中國傳統醫學所謂「臟躁症」相似。

目錄 1主要表現 2主要症状 3注意事項 4臨床表徵 5分類 6病因病理 7治療方法 7.1癔病的辨病論治 7.2癔病的治療方法 7.3癔病心理治療 7.4癔病急救法 7.5癔病的家庭應急法 8護理知識 9參看 主要表現 ●癔症性意識障礙 主要表現意識朦朧狀態,即病人突然發生的意識範圍縮小,言語可反映出其精神創傷內容,而對外界其他事物卻反應遲鈍,歷時數十分鐘,然後自行停止,恢復後對發病經過通常不能完全回憶。

●癔症性情緒障礙 主要表現為情緒爆發,在遭到精神刺激後突然發生哭喊吵鬧、捶胸頓足、撕衣毀物、碰壁撞牆。

有人圍觀時表現更為劇烈,歷時數十分鐘後可自行緩解,事後部分遺忘。

●癔症性遺忘 表現為受精神刺激後,患者對所經過的一段時間的部分內容遺忘,而那一段經歷或那一類事件對病人來說往往是創造性的、令人痛苦的。

●癔症性夢遊 患者在白天突然從家中或工作場所出走,出走地點可能是以往熟悉和有情感意義的地方,外出時能進行基本的自我料理和社會交往,一般歷時數小時至數天,開始和結束都是突然的,清醒後對發病經過不能回憶。

●癔症性感覺障礙 精神刺激後,或對一般的聲、光刺激難以忍受,或對刺激的感覺性降低或缺失。

有的還表現為突然失明、耳聾等。

   主要症状 ①癔症軀體障礙(轉化型癔症)。

表現為麻木,感覺過敏,突然失明,突然發生完全性聽力喪失;失音或喉部梗阻感;肢體癱瘓、不能站立或不能步行,但無肌肉萎縮;痙攣發作,倒地、抽搐,常常是手足亂舞,有時扯頭髮、咬衣服。

②癔症性心理障礙(分離性癔症)表現為突然情感爆發,哭笑不止,撞頭、扯頭髮、咬衣服、捶胸頓足、滿地打滾,常伴有情緒的急劇轉變和戲劇性表現。

還有的心因性遺忘病人,表現為有選擇地遺忘那些與心理創傷有關的內容或某一階段的經歷;神遊症患者,突然離開原先的活動,外出漫遊,可歷時數日。

由於癔病屬於神經系統疾病,有時讓人琢磨不定,同時沒有器質性病變發生,所以,有許多人認為,癔病是邪病,是鬼神等作祟,到處向誣醫神漢求救。

不僅被人騙去錢財,還往往導致病情加重,耽誤了正常治療。

   注意事項 對於癔症的確認應十分慎重,要注意四個要點: 一是該病是由於精神刺激突然引起的疾病; 二是該病的症状具有特異性,如軀體障礙表現出的體征,意識障礙表現出過多的表情和誇張性; 三是症状可因暗示而消失; 四是它不屬於器質性軀體疾病。

   臨床表徵 (一)情感爆發常在精神刺激後急驟起病,表現盡情發匯為特點,如嚎啕痛器或時而大笑,大吵大鬧或聲嘶力竭吐露憤懣,甚至扯頭髮、撕衣服、捶胸蹬足、以頭撞牆、地上打滾等,發作時間長短可受周圍的勸慰而變化。

(二)意識障礙為意識朦朧狀態或昏睡,可呼之不應,推之不動,四肢僵硬,僅有眼瞼顫動,稱為癔病性木僵。

有時情感豐富,表情生動,行為誇張,定於表演,談話常以歌謠式,其內容多與精神創傷有關,偶有所問非所答之假性痴呆表現。

   分類 (1)分離型障礙。

精神活動解體,不同的精神活動之間分離。

如發作性意識改變、假性痴呆、附體體驗、神遊和心因性遺忘等。

(2)轉換型障礙。

強烈的情緒反應轉化為軀體功能障礙,如各種感覺、運動障礙、抽搐震顫等,而軀體症状一出現,情緒反應便消失,而且對情緒反應不能回憶。

這些軀體功能障礙無法用解剖生理來解釋,甚至相互矛盾,而且病人對這些症状漠不關心或泰然處之,通過暗示或自我暗示可以消除症状。

(3)軀體症状。

又稱Briquet症候群,表現出各種各樣模糊不清,部位不定的軀體不適。

(4)其他形式。

①流行性癔病:常發生於一個群體內,開始是一個人發病,周圍的人目睹其症状,通過暗示和自我暗示出現相似症状。

多短暫,女性常見,疲勞是其誘發因素。

②賠償性神經症:因為工傷、事故、糾紛受害者要求賠償經濟損失,症状誇大持續存在,但由無意識機製作用,並非受本人意識支配。

(開始可能是有意識的,但以後反覆強化變成無意識了)③職業神經症:這是一類與職業密切相關的運動協調障礙,如書寫痙攣症,因書寫任務重、疲乏、出現手部肌肉震顫、痙攣、無法使用手指,前臂甚至整個上肢,若改用其他手工動作則手指運動恢復常態。

   病因病理 發病原因:癔症的發生與遺傳因素、個性特徵有關,可概括為:在某種性格基礎上,因精神受到刺激而發病,亦可在軀體疾病基礎上發病: 1、遺傳因素:國外資料表明癔症患者的近親中本症發生率為1.7%~7.3%,較一般居民高。

女性一極親屬中發生率為20%。

我國福建地區報導患者具有陽性家族史者佔24%。

提示遺傳因素對部分患者來說比精神因素更為重要。

2、病態人格:癔症性病態人格是指癔症病人的情緒與性格表現,這種病態人格特徵於病後顯得更加突出: (1)高度情感性:平時情緒偏向幼稚、易波動、任性、急躁易怒、敏感多疑,常因微小鎖事而發脾氣或哭泣。

情感反應過分強烈,易從一個極端轉向另一個極端,往往帶有誇張和戲劇性色彩,對人對事也易感情用事。

(2)高度暗示性:指患者很輕易的接受周圍人的言語、行動、態度等影響,併產生相應的聯想和反應時稱暗示;當時自身的某些感覺不適產生某種相應的聯想和反應時稱自我暗示。

暗示性取決於病人的情感傾向,如對某件事或某個人具有情感傾向性,則易受暗示。

(3)高度自我顯示性:具人自我中心傾向,往往過分誇耀和顯示自已,喜歡成為大家注意的中心。

病後主要表現為誇大症状,祈求同情。

(4)豐富幻想性:富於幻想,其幻想內容生動,在強烈情感影響下易把實現與幻想相互混淆,給人以說謊的印象。

3、精神因素:一般多由急性精神創傷性刺激引起,亦可由持久的難以解決的人際矛盾或內心痛苦引起。

尤其是氣憤與悲哀不能發泄時,常導致疾病的突然發生。

一般說來,精神症状常常由明顯而強烈的情感因素引起,軀體症状多由暗示或自我暗示引起,首次發病的精神因素常決定以後發病形式、症状特點、病程和轉歸。

再發時精神刺激強度雖不大,甚至客觀上無明顯原因,因觸景生情,由聯想激起與初次發病時同樣強烈的情感體驗和反應,而出現模式相似的症状表現。

4、軀體因素:在某些軀體疾病或軀體狀況不佳時,由於能引起大腦皮層功能減弱而成為癔症的發病條件。

如顱腦外傷、急性發熱性疾病、妊娠期或月經期等。

發病機理:學者們從心理學、生物學和生理學的不同觀點上加以解釋。

心理動力學派根據壓抑原理,認為受到超我不完全成功壓抑的願望,採取偽裝形式,通過「轉換」或轉化為症状。

巴甫洛夫學派從高級神經活動病理生理學觀點出發,認為癔症患者的高級神經活動(特別是第二信號系統)的弱化,使受其調節和控制的第一信號系統與皮質症部位的活動相對增強或脫抑制,是癔症症状發生的病理生理基礎。

「反射」說學派認為癔症症状本質是一類神經系統原始的、本能的反應、這種反應可因繼發性得益而強化,或因條件反射性聯繫而習慣化,成為主動化反應。

這種觀點的形式主要基於對戰時癔症的治療經驗,未必適用於和平時期的患者。

癔病的精神與軀體因素 精神因素:一般多由急性精神創傷性刺激引起,亦可由持久的難以解決的人際矛盾或內心痛苦引起。

尤其是氣憤與悲哀不能發泄時,常導致疾病的突然發生。

一般說來,精神症状常常由明顯而強烈的情感因素引起,軀體症状多由暗示或自我暗示引起,首次發病的精神因素常決定以後發病形式、症状特點、病程和轉歸。

再發時精神刺激強度雖不大,甚至客觀上無明顯原因,因觸景生情,由聯想激起與初次發病時同樣強烈的情感體驗和反應,而出現模式相似的症状表現。

軀體因素:在某些軀體疾病或軀體狀況不佳時,由於能引起大腦皮層功能減弱而成為癔症的發病條件。

如顱腦外傷、急性發熱性疾病、妊娠期或月經期等。

   治療方法 診斷 癔症的發生與心理因素、社會文化因素、個體性格特徵有密切關係,故表現多是功能性的。

而器質性病變的疾病多有神經系統和實驗室檢查的陽性發現,可明確診斷。

方法 以心理治療為主,可選用暗示療法、心理疏導療法、系統脫敏療法等,也可根據不同症状酌情選用小劑量抗精神病藥、抗抑鬱藥、抗焦慮藥等。

經正規治療後大多數癔症病人預後良好,只有少數癔症遷延不愈。

①認知療法。

通過說服、教育和保證等方法,幫助患者改善人際關係,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力爭完全控制複發。

②暗示療法。

用語言暗示,用肯定而有信心的言語指導和鼓勵患者,提高其信心,避免周圍副面影響。

③催眠法。

在催眠狀態下,通過揭示矛盾、暴露隱私和發洩慾望並且加以解釋和疏導,也能獲得較好的效果。

催眠步驟是:首先改善情緒,消除胸悶氣阻等身體不適感;其次是了解發病的誘因以及真正的心理問題,進行解釋和疏導;第三是針對症状採取催眠暗示療法;第四是糾正患者不良性格傾向,鞏固療效;第五是幫助患者改善人際關係,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力爭完全控制複發。

④藥物療法。

臨床發現,在有的癔症患者發作的時候,立即服用治療傳導阻滯的藥物,如地奧心血康之類的藥物,症状很快消失。

   癔病的辨病論治 (一)專病專方 1.金匱腎氣丸(皖衛藥准字(1996)第201590號) 原料:肉桂、制附子、熟地黃、山茱萸、丹皮、山藥、茯苓、澤瀉等。

功效:溫補腎陽。

主治:癔病之寒氣上逆者。

用法:每次丸,每日3次。

2.柴胡疏肝丸(《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0,554) 功效:舒肝理氣,消脹止痛。

用法:每次丸,每日2次。

(二)單味中藥 1.桃兒七(王本祥.現代中藥藥理學.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498)本品為小檗科鬼臼屬植物鬼臼的根莖及根,具有除風濕、利氣血、調和諸藥的功效。

含木脂素、黃酮類、皂苷、多糖與鞣質等成分,以本品6g水煎服可治療癔病,但本品有小毒,且有致畸危險。

2.密陀僧(雷載權,張廷模.中華臨床中藥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2014)本品為鉛或方鉛礦加工而成的粗製氧化物,藥名來源於胡語之譯音,外用拔毒去腐、斂瘡生肌,內服鎮驚截瘧,其主要成分是氧化鉛(Pb())。

《世傳方》有密陀僧散,治心痛失音及驚氣入心不能語者,用密陀僧研極細末,每服3g,米醋湯、茶清調服下。

注意,本品有毒,劑量過大或長期服用可引起鉛中毒,所以內服量定為0.9~3g,每日1次。

   癔病的治療方法 歇斯底里症,也稱癔病,是神經官能症中的一種類型。

其典型的症状是患者自己認為失去身體某部分的功能,而且也確實表現出身體某一部分功能的喪失。

藥物治療 癔症發作時,若病人意識障礙較深,不易接受暗示治療,可用氯丙嗪或合用鹽酸異丙嗪各25~50mg,或安定10~20mg,肌肉注射,使病人深睡,不少病人醒後症状即消失。

物理治療 行為療法,對患者進行功能訓練,適用於暗示治療無效肢體或言語有障礙病例。

中藥、電針或針刺等治療可收到較好的療效,在治療時如能加以言語暗示,則效果更佳。

痙攣發作、朦朧狀態、昏睡狀態、木僵狀態的病人,可針刺人中、合谷、內關穴位,均用較強刺激或通電加強刺激。

對癱瘓、攣縮、呃逆、嘔吐等症状,以直流感應電興奮治療或針刺治療。

對失音、耳聾症等,也可用電刺激、電興奮治療。

如有的人認為自己失明、失聽、失語、肢癱了,確實就表現出失明、失聽、失語、肢癱的症状。

但各種檢查又表明根本沒有相應器官的損傷或病變。

甚至還可以發生流行性癔病。

即由於某些因素的影響,在短時間內,連續多人發生同類型的癔病。

第一個發病者大多是在眾人目睹下發病。

由於對疾病不理解,眾人產生恐懼、緊張心理,如怕患怪病、傳染病、中毒或認為是神鬼作怪等等。

在情境暗示和自我暗示基礎上,相互影響而陸續發病。

   癔病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十分重要,但治療前醫護人員對病人應有正確的認識和態度。

有時出現這種情況,病人被送到醫院後,某些醫生認為癔症算不得什麼嚴重疾病,因此不予重視,不做任何解釋,草草把病人和家屬打發走了事,以致於使一些病人的病情拖延或反覆發作,給他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不必要的影響。

但也有另一種情況,某些醫生分辨不出病人究竟患的是癔症還是軀體疾病,比如把癔症性的抽搐誤認為是抽羊角瘋,把癔症性失明、失音、耳聾懷疑為是不是長了腫瘤,把癔症性癱瘓誤作腦血管病等等,以致於過份的重視病人,讓病人查來查去,並難免交待一些不適當的話,其結果是病人受到一再的暗示,症状被加強甚至固定下來。

一些癔癱的病人,就可以因醫生的不正確態度和處理,變得長久不愈,並最終導致關節攣縮、肌肉萎縮,這種結果是非常令人痛心的。

另外,在病人出現癔症發作時,應注意不要讓過多人圍觀,家屬也不要表現過份的關注,以避環境中的不良暗示,這些對減少和終止癔症發作都是很重要的。

   癔病急救法 癔病是強烈的精神創傷和痛苦情感的反應。

多見於性格多變、感情脆弱、情緒不穩的婦女。

該病起病急驟,多半過去有過類似的發作。

癔病的表現形式之一是抽風:忽然兩手緊握、口眼緊閉、人往後挺、呼叫不應,但沒有大小便失禁和舌尖咬傷的現象,這與真正的抽風不同。

這種抽風可以持續幾十分鐘甚至幾小時。

表現形式之二是興奮激越:突然叫喊哭笑、歌唱狂呼、亂罵亂跑,有的還毀壞器物,甚至打自己或咬人。

表現形式之三是神經異常:不能下地,但能在床上活動,自己感覺身體麻木,兩眼看不見東西,雙耳聽不清聲音,甚至不會說話。

 急救措施 1.處理這種情況主要是保持鎮靜,將病人安置在肅靜的房間,誰都不要驚慌喧嚷。

尤其不能談論病的輕重,免得病人聽了更不容易恢復常態。

2.用語言暗示,對病人進行誘導,告訴病人此病不要緊,慢慢就會好的。

忌讓過多的人前來看望病人,這樣會使暗示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3.必要時可以吃點醫生開的鎮靜藥,也可吸入氨液,或給予適當的針灸。

並讓其安靜入睡。

  注意事項 癔病過後,要多作細緻的思想開導,輔以熱情的關懷,勸病人心胸開闊,不計較小事,以防再次發作。

   癔病的家庭應急法 癔症,又稱歇斯底里,是hysteria的譯音。

是一種常見的精神障礙,其臨床表現多種多樣,故有人稱其為「疾病模仿家」。

癔病又叫做歇斯底里發作,以往作為神經官能症的一種類型,認為是精神因素所致的神經功能活動失調。

癔病是具有某些特徵性格的人,在精神因素作用下,急劇發生的一種疾病,可能通過暗示或自我暗示使症状加重、改變或好轉。

該病症狀多樣,一般預後良好,但易於複發,青壯年時期容易發病,女性遠多於男性。

各種精神因素,如家庭不和、人格受辱等使患者感到氣憤、委屈、恐懼等,都可直接引起癔病發作,同時會影響症状的產生和內容。

在同樣精神因素作用下,具有典型癔病特徵性格的人更容易發病。

所謂癔病特徵性格就是:易感情用事,好走極端,情緒易激動而多變,容易受到別人的言語行為的影響,給人缺乏主觀的印象,這是暗示性的特點,常被用於診斷和治療。

病人好誇耀,好表現,以自我為中心,自我感覺良好,富於幻想,有時甚至會把幻想與現實混淆。

1.家屬應鎮靜,對患者要關心體貼,要給「台階」,但不要遷就。

不可歧視患者,在這基礎上進行治療,並配合暗示。

2.不同症状用不同方法治療: (1)痙攣發作和躁狂狀態者,可針刺人中、合谷、湧泉,須強刺激。

(2)對癔病患者要作好充分的思想交流,在病人迫切要求治療,又對人生有信心的情況下,可採取暗示治療(針刺湧泉、靜注葡萄糖酸鈣、感應電治療等),一旦有效立即鼓勵病人,以鞏固療效。

癔症的治療環境很重要,家庭中的環境恐難收效。

(3)精神症状明顯,而又體弱不能承受針刺的可應用鎮靜藥肌注,如安定10毫克肌注或冬眠靈25毫克肌注。

(4)其他類型都可用針刺、葡萄糖酸鈣等進行暗示治療,但均需在患者合作的前提下進行,並且操作者要機智。

   護理知識 (1)在護理過程中應注意熟悉病情及相關情況,如誘發因素,人際關係,性格特點,家庭角色,興趣特長,學習成績及重大生活事件等,以利於護理工作的開展。

(2)暗示療法:耐心細緻地向家屬交待患兒的病情、特點,並要求家屬積極配合,患兒病情發作時切勿手忙腳亂,哭哭啼啼,要與醫護人員配合使用鼓勵安慰性語言。

配合醫生使用藥物暗示,準確的給患者吸入或口服或注射不同氣味、顏色和自主感覺良好的藥物,使患者通過親身體驗增強對治療方案的信服,以達到效果。

(3)系統脫敏療法:適用於暗示療法無效年齡較大的患兒,使能誘使癔病發作的精神因素,逐漸失去誘發作用,從而達到減少甚至預防誘發癔病的目的。

先讓患者傾訴與發病最有關的精神因素、內心衝突,並錄音、錄像以備用,然後訓練患兒學會全身鬆弛後脫敏。

專家指出:過分嬌慣的獨生子女易患癔病 如今的獨生子女,基本上是由父母和老人呵護。

對獨生子女太過嬌慣,讓孩子過分追求享受等,都會使其心理太過脆弱而出現心理問題。

專家提示說:「現在患兒童心因性疾病(兒童癔病)的孩子,是越來越多了。

」 10歲的東東平時嬌生慣養,一次因為考試沒有考好,挨了父母的批評後往地上一坐,兩眼眨動,就四肢抽動起來。

送到醫院後做了全身的體檢和腦CT掃描,並未發現異常,在住院期間也並沒有再出現抽動的現象。

醫生診斷為「癔病」,隨後通知第二天出院,但當天晚上,東東又開始出現四肢抽動、兩眼發直的現象。

醫生只是給他推注了20毫升生理鹽水,並告訴他這是特效藥後,東東立刻停止了抽動,不一會兒就和醫護人員有說有笑。

四歲半的珍珍,早上和媽媽說:「我只能說兩句話了。

」隨後就面無表情,一言不發,兩眼獃滯,無論怎麼喊其名字也不回答。

送到醫院做了全身體檢和腦電圖檢查,一切正常。

住院期間珍珍一會兒說胸悶,一會兒又暈了過去,最後考慮為「心因性疾病」。

經實施暗示心理治療,逐步恢復正常。

據專家介紹,癔病是心理疾病的一種,是軀體化疾病的轉換。

由於孩子存在語言表達、溝通、交流等方面的問題,出現心理問題後不能很好疏通,就會通過軀體表現出來,而且表達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會抽搐,有的會肚子痛,有的會肢體不適…… 通常是他們有過什麼樣的體驗和感覺,就會表現什麼樣。

據介紹,兒童癔病多見於5歲-10歲的女孩,並且發病的年齡越來越小,多是因家庭不和、教育方法不當、父母過分溺愛,使其形成任性自私、好顯示自己的性格。

患兒受到某些精神刺激或要求得不到滿足便發病,其臨床表現形式與年齡因素有明顯關係。

學齡前兒童癔病的發作形式以情感爆發、躺地打滾、哭鬧或抽搐等,以引起父母的關注。

每次發作後要求便得到滿足,從而反覆出現類似發作,使異常行為模式固定下來。

兒童癔病症狀易變化,易受暗示,發病突然,消失也快。

專家提醒,家長和老師一旦發現孩子有以上表現,可帶到醫院的神經精神科診斷與治療,並注意消除有關誘因,糾正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品質。

參看 《自我調養巧治病》-癔病 《手穴手紋診治》-癔病 《家庭醫學百科·醫療康復篇》-癔症 出自A+醫學百科「癔病」條目http://cht.a-hospital.com/w/%E7%99%94%E7%97%85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癔病」的留言: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2個分類:疾病|精神疾病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賬號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檢視 閱讀 简体中文 編輯修改 修訂歷史 動作 搜索   導航 首頁 大醫精誠 人體穴位圖 中藥圖典 醫學電子書 藥品百科 中醫百科 疾病診斷 急救常識 疾病查詢 中藥百科 中醫方劑大全 怎樣看化驗單 醫事漫談 醫學下載 醫學視頻 功能菜單 志願者招募中 關於廣告 網站事務 最近更改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所有特殊頁面 可列印版 此頁由A+醫學百科用戶医者於2013年7月29日(星期一)16:45的最後更改。

在A+醫學百科用戶行医的工作基礎上。

本站內容由網友添加和整理,僅供學習和參考。

站內信息不一定準確、全面或最新。

網站內容不應成為診斷或治療疾病的最終依據。

A+醫學百科提醒網友,如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

本站的全部文本內容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3.0協議之條款下提供。

隱私政策 關於A+醫學百科 免責聲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