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遇而安[正文] - 成語檢視- 教育部《成語典》2020 [基礎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指能安於所處的環境。

語本《石門文字禪.卷二二.舫齋記》。

後亦用「隨遇而安」比喻安於現狀,不思長進 ... 教育部《成語典》 :::首頁〉成語檢索〉正文〉[隨遇而安] 正文修訂本參考資料編輯總資料庫 隨遇而安 成  語隨遇而安 注  音ㄙㄨㄟˊㄩˋㄦˊㄢ 漢語拼音suíyùérān 釋  義指能安於所處的環境。

語本《石門文字禪.卷二二.舫齋記》。

後亦用「隨遇而安」比喻安於現狀,不思長進。

△「安之若素」 典故說明「隨遇而安」原作「隨寓而安」。

在六祖慧能的時代,禪宗傳道重在以心傳心,不立文字,但因宋代記載諸祖法語的燈錄大量刊行,參究公案的風氣愈來愈盛,禪風由此轉變,不立文字的參禪法變成不離文字,也就是所謂的「文字禪」。

惠洪為北宋「文字禪」的主導者,他反對把禪與語言文字割裂開來,主張「借言以顯無言」,即通過語言文字和研究禪宗經典而習禪、教禪。

《石門文字禪》輯錄的便是他的詩、偈、書、序等,其中〈舫齋記〉所記為李德孚之事。

李德孚是位很有才華的人,於金陵(即今南京市及江寧縣地)任官職時,在官舍東邊建造了數間相連書房,由兩側看來彷彿是在船中,故名曰「舫齋」。

有個客人參觀後說:「說你是個隱居之士,但卻又講究忠義,有功名之圖;說不是呢,卻又放情於山水,優游於典籍,不像一般作官的人。

」德孚聽了笑著回答:「我是把忠信孝友這樣的禮法看成浩渺煙波,把安身之處當成承載我的舟船。

從前馮夷得道而能悠遊大川,漁夫語畢便順著蘆葦離開,我想也是如此罷了!」德孚話中用了《莊子》中的兩個典故,馮夷和漁夫都是得道高人,由於掌握了自然之道的本體,所以能安於所處的境遇,無入而不自得。

德孚以此喻己,說明自己的行為並無矛盾,反而是反樸歸真,以本真去應和環境的變化,再順勢表現在行為上,所以無法以一般「隱」與「不隱」的形式來作判斷。

也正因為他了解順道而行的哲學,所以才能「隨所寓而安之為舟舫」,即使在充滿人為虛文的世界裡,亦悠游無所累。

後來「隨遇而安」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能安於所處的環境,後亦用來比喻安於現狀,不思長進。

出現「隨遇而安」的書證如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孟子集注.盡心下》:「言聖人之心,不以貧賤而有慕於外,不以富貴而有動於中,隨遇而安,無預於己,所性分定故也。

」 用法說明一、語義說明比喻能安於所處的環境。

使用類別用在「處處得宜」的表述上。

例句 有智慧的人,雖然處於逆境,仍能隨遇而安。

在外旅行時,對食宿不必太講究,隨遇而安即可。

小張是一個隨遇而安的人,不管到什麼環境都能適應。

老王是一個達觀的人,無論面臨任何處境都能隨遇而安。

他為人達觀,無論處於何種環境中都能隨遇而安地生活。

小明的個性開朗豁達,不論在什麼地方,總是能隨遇而安。

李先生不圖名利,不做虧心事,凡事隨遇而安,只求能夠問心無愧。

想讓他這樣血氣方剛的年輕人了解隨遇而安的道理,實在是很困難。

二、語義說明比喻安於現狀,不思長進。

使用類別用在「消極無為」的表述上。

例句 他一向是隨遇而安,胸無大志,別期待他會成大器。

在工作上,他抱持著隨遇而安的態度,所以一直表現平平。

辨  識近義成語安之若素、既來之、則安之、安於現狀「隨遇而安」及「安之若素」都有安然處之的意思。

「隨遇而安」側重於對所處的環境;「安之若素」側重於對所發生的事件。

隨遇而安安之若素例句○ㄨ在外旅行時,對食宿不必太講究,∼即可。

ㄨ○他對上司動輒大發雷霆的壞脾氣,早已∼,不感驚訝。

︿回頂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