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露風險評估在產業界之應用 - 技術報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風險評估之作業流程主要包含四個步驟,即危害性鑑定(Hazard Identification)、劑量效應評估(Dose Response Assessment)、暴露量評估(Exposure Assessment)、危險度 ... 暴露風險評估在產業界之應用 成功大學醫學院工業衛生學科暨環境醫學研究所副教授李俊璋 前言     近年來,繼ISO9000、ISO14000在國內企業界積極展開之際,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在政府的努力導入推廣下,也已受到業界普遍的重視。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業已宣示要將「安全化的工作環境」列為今後的施政三大主軸之一,具體傳達綠色矽島的經濟發展須以勞工安全衛生為前提的訊息。

未來也將透過安全衛生教育及改善工作環境,來避免職災傷亡,以期迎頭趕上先進國家保護勞工作業安全的水準。

    職業安全衛生管理之精神在於分析評估各項影響勞工安全健康之危害因子,並運用各種工程及管理方法,改善工作環境,以預防職業災害發生。

因此,職業安全衛生之三大基本任務在於:「認知(Recognition)」工作環境中之潛在危害;進而「評估(Evaluation)」各種危害發生之原因及影響程度;最後則「管制(Control)」危害的發生或惡化。

    而所謂風險評估(RiskAssessment)是指利用各種方法及技術來估計有害物質在排放後,對人體或環境造成影響之風險特性。

其範疇包括如何評估有害物質對人體或環境之影響,並加以量化,進而推估其發生之機率。

風險評估的結果將用於風險管理(RiskManagement)中,亦可在考量風險性評估結果及其他相關因素後,將其運用於管理決策的過程中,以決定可行之管理方案。

故產業界若能將暴露風險評估應用於作業環境之危害認知、評估及管制上,進而採取適當且經濟可行之管理與控制策略,將可達成預防職業災害發生之目的。

    風險評估之作業流程主要包含四個步驟,即危害性鑑定(HazardIdentification)、劑量效應評估(DoseResponseAssessment)、暴露量評估(ExposureAssessment)、危險度評估(RiskCharacteristic)等四個步驟,分別說明如後。

  1、危害性鑑定     危害性鑑定係為一種定性之風險性評估,是針對污染物質之固有毒性作確認。

進行危害性鑑定時,必須調查與污染物質相關之各種化學、生物資料,方能瞭解該物質是否會引起致癌作用或其他影響健康的作用。

由於化學物質很少以純物質狀態存在,且常在進入人體後轉化為其他代謝物,因此在進行危害性鑑定時,所需考慮之污染物質,除其本身外,尚需考慮其衍生後之產物及代謝產物。

進行危害性鑑定時,污染物質之毒理資料可由以下四方面取得:流行病學研究資料、動物實驗資料、短期試驗(ShortTermTest)資料、分子結構的比較。

  2、劑量效應評估     經專家對化學物質之危害性鑑定後,應選擇適於定量評估的資料來進行劑量效應評估。

通常評估基礎以流行病學為資料,較以動物實驗資料,更適於劑量效應之估算。

即使是沒有確實危害數據的流行病學資料,只要有具完整性且充分之暴露評估資料,亦可從其中獲得最近似,且不引起危害之暴露估計值。

    由於缺乏人群之流行病學資料,因此,經常以反應最近似人類之動物的實驗資料為基礎,以獲得許多不同的結果。

從劑量效應資料得知,實驗動物之暴露途徑與實際發生於環境中的暴露途徑不盡相同,因此必需考慮暴露途徑之間的外插法則。

所有的假說必須與外插法則之不確定性一併討論,且必須與化學物質的代謝及藥理機轉資料一致(如經由食道及肺的吸收率、標的器官的作用劑量等)。

    另外,由於在低暴露量的情況下,不能直接藉著動物實驗或流行病學研究來量測其致癌效果,因此已發展出許多數學模式,以便由高劑量數值,經外插方式估計低劑量暴露之危險性。

  3、暴露量評估     暴露量評估是指,量測或估計人類在某一存在環境中化學物質之暴露期間、頻率及強度之過程;或指估計某一新化學物質進入環境中可能增加之假設暴露量。

一般而言,在完整之暴露量評估中應描述暴露之大小、期間、頻率、途徑;暴露人群之大小、特性、種類;以及在量測或估計過程中所有的不確定性。

暴露量評估,亦常用於確認某些適當而可預期之控制選擇或有效之控制技術對暴露之影響。

進行暴露量估計之方法不外三種:   (1)接觸點量測(Point-of-contactMeasurements):亦即在化學物質與人體之接觸點(體外界面)進行暴露量量測,可同時量測暴露濃度及接觸時間,並加以積分而得暴露量。

(2)暴露狀況評估(ScenarioEvaluation):暴露量之評估可依暴露情節(ExposureScenario)不同,分別加以估量其暴露濃度及接觸時間,再將各部分資料加以整合,估計其總暴露量。

(3)重設內在劑量進行暴露量估計:若暴露已經發生,仍可於事後被推估出;若總劑量已知,且具可用之攝入及攝取速率,則過去平均之暴露速率可估計出。

生物偵測可用以評估體內化合物之含量,而且可藉由生物組織或體液(血、尿、呼氣、毛髮、脂肪)中化學物質本身之含量、活性酵素之改變,或目標分子上化學物質及其代謝物之含量等方式,量測化學物質在體內之含量。

  4、風險度評估     風險度評估(RiskCharacterization)係指針對危害性鑑定、劑量效應評估及暴露量評估所得之結果,加以綜合計算,用以估計各種暴露狀況下對人體健康可能產生之危害性,並提出預測的數值。

在預測之過程中,對於各種未知數之推論或假定,均應提出合理之解釋,同時對於所採樣之推測模式應詳細說明,以供其他學者專家分析及檢討。

風險度評估包含二個部分,第一部分為關於風險度數值之估計,第二部分則為可以用來判斷風險度之顯著性(SignificanceoftheRisk)的完整架構。

風險度評估可用於對單一毒性物質之風險度估計,亦可用於多種暴露同時發生時之風險度估計。

依據計畫之需要,風險度數值之估計可用以下三種方式之一或綜合二種以上之方式表示之:   (1)單位風險度(UnitRisk):在低劑量線性(Low-doseLinearity)假設下,單位癌症風險度,為生命期中持續不斷地暴露於某一致癌物質特定濃度下,所增加之生命期發生癌症的風險度。

(2)劑量相當於某一給定之危險程度(DoseCorrespondingtoaGivenLevelofRisk):此方式相當有用,尤其在使用非線性外插模式時,單一劑量風險度必定與其他劑量所造成之綜合風險度有所不同。

(3)個體及族群的風險度(IndividualandPopulationRisks):風險度評估可以用個體在生命期中所增加之風險度來表示,亦可以用在某一暴露族群中每年所產生之癌症病患增加數來表示之。

  結論     經由暴露風險評估可瞭解作業環境中之危害因子是否達到可能影響勞工之健康,進而依評估結果採取適當可行之管理及控制措施(工程控制、健康管理及行政管理),以確保勞工健康。

  回主目錄∣回本期報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