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銳紹 - 明報月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21-11-30. 二〇二一年十二月號. 劉銳紹. 近期較熱門的政壇新聞,應是即將舉行的立法會選舉。

這是「反修例」事件和《國安法》先效後、也是內地認為香港已經「由亂到 ... 2022年3月4日(星期五)最新文章藝術科技如何迎接未來?(胡恩威) 訂戶登入 新登記 《明報月刊》 欄目 專題.特輯特稿/專稿卷首語批評與回應人生小語社會.時事心田集文學.藝術思潮.動向歷史.人物生活.資訊語文.書話新書訊文化網絡 作者 《明報月刊》Emag 《明藝》電子版 劉銳紹 林鄭主責抗疫與連任機會(劉銳紹) 社會.時事 2022-2-28 二〇二二年三月號 劉銳紹 二月香港政壇有兩件大事。

一是習近平罕有地對香港的疫情發出重要指示;二是延遲下屆特首選舉的時間。

外界普遍的解讀是:中央給予林鄭月娥一些時間,看她如何處理疫情,可能影響她能否連任。

習近平下的動員令,方... 二○二二年特首選戰的新形勢(劉銳紹) 社會.時事 2022-1-28 二〇二二年二月號 劉銳紹 新一屆特首選戰已經拉開戰幕,率先公開表示有意參選的是商人冼國林。

至截稿前,從種種渠道透露(或被指)有意參選的人士已比過去幾屆多,包括:現任特首林鄭月娥、前特首梁振英、現任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現任政務司司... 回顧二○二一 放眼二○二二香港局勢(劉銳紹) 專題.特輯 2021-12-31 二〇二二年一月號 劉銳紹 二○二一過去,二○二二到來。

在此謹祝讀者諸君新年進步,一切順利順心。

回顧二○二一年,大概可以用三點概括:「政治緊」、「經濟困」、「對外慎」。

我這樣說,重點不是「一片死寂,前路茫茫」,而是在於困局既... 「君子之爭」與「標本兼治」(劉銳紹) 社會.時事 2021-11-30 二〇二一年十二月號 劉銳紹 近期較熱門的政壇新聞,應是即將舉行的立法會選舉。

這是「反修例」事件和《國安法》先效後、也是內地認為香港已經「由亂到治」之後的第一次立法會選舉,所以備受關注。

不會有太多脫軌的事情出現種種跡象顯示,中央對... 未來施政能解決土地問題嗎?(劉銳紹) 社會.時事 2021-10-29 二〇二一年十一月號 劉銳紹 林鄭月娥發表二○二二年前的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其重點(也是主要賣點)就是作出長遠規劃,解決土地問題。

這個方向甚受歡迎,如果能實現的話,那將是香港之福。

不過,由此而引起的不同反應,也必須重視,否則只會... 「清理障礙」之後將如何?(劉銳紹) 社會.時事 2021-9-29 二〇二一年十月號 劉銳紹 近幾個月裏,外界看見港府對「反對勢力」進行犁庭掃穴式的打擊,可謂一浪接一浪,一炮接一炮,而且每仗皆勝。

教協、民陣先後自動解散,支聯會即使未能自動解散,但港府也可能主動出手。

跟着,外傳日後的打擊目標還有... 破而後立的準備工作(劉銳紹) 社會.時事 2021-8-27 二〇二一年九月號 劉銳紹 觀察過去一個月的香港政壇局勢,也許可以用四個字概括:「破而後立」。

皆因港府近期不斷向一些團體施加壓力,希望它們盡快消失;與此同時,港府同步準備新一屆特首選委會和立法會選舉的工作。

此外,負責經濟的部門和... 《國安法》的中美輿論戰(劉銳紹) 社會.時事 2021-7-30 二〇二一年八月號 劉銳紹 港版《國安法》實行了一年,官方稱局勢已「由亂轉治」。

從正面的角度看,香港社會的確基本平定下來,衝突大幅減少,政府逐步轉向民生工作。

港澳辦也開腔督促港府必須解決民生問題,甚至列出時間表。

上述情況從港澳辦... 「一國兩制」初期實踐回顧(劉銳紹) 社會.時事 2021-6-29 二〇二一年七月號 劉銳紹 中國共產黨慶祝一百周年黨慶。

中聯辦主任駱惠寧在「中國共產黨與一國兩制」論壇上說:「作出一國兩制政治決斷,需要何等的胸懷和勇氣?」「世界上還有哪個執政黨會允許在一國之內實行兩種社會制度?」這個問題問得好... 能否盡用選舉政治空間?(劉銳紹) 社會.時事 2021-5-28 二〇二一年六月號 劉銳紹 近期政壇的熱門新聞,除了多位泛民人士先後被判入獄之外,還有即將舉行的立法會選舉。

從港府的角度看,這是完善選舉制度後的第一次選舉,希望各方(包括泛民人士)踴躍參與。

這樣既可增加選舉的認受性,如果泛民候選... 如何完善香港選舉制度(劉銳紹) 社會.時事 2021-3-30 二〇二一年四月號 劉銳紹 在剛結束的北京「兩會」中,全國人大通過要「完善香港的選舉制度」。

跟着,港澳辦副主任張曉明來港解釋中央的觀點,日後將由港府製定和推行相關制度。

看整個勢頭,中央按其標準來完善香港的制度,已是勢在必行。

立法... 試管水點起不了波瀾(劉銳紹) 社會.時事 2021-2-26 二〇二一年三月號 劉銳紹 最近,建制派內出現一些現象,被外界解讀為「內鬨」和「內鬥」,至少是「內部不穩」。

跟着,各種猜測陸續有來:某某可能會被「犧牲」,或被拿來「祭旗」。

到底是哪些現象,竟引出「內鬨」傳言?圈中人舉例說:建制派... 風浪仍多的三大原因(劉銳紹) 社會.時事 2021-1-29 二〇二一年二月號 劉銳紹 踏入二○二一年,各方都關注香港的政局將如何發展下去?到底《國安法》實施之後是雨過天青,風雲漸散?還是仍然風高浪急,甚至風雨飄搖?按現時的趨勢,雖然大局基本已在官方的掌控,但估計風浪仍多,且要預防一些難... 建制與泛民各有新動向(劉銳紹) 社會.時事 2020-12-29 二〇二一年一月號 劉銳紹 想不到進入二○二○年尾聲的時候,還有令人有點意外的新聞:建制陣營竟然向林鄭月娥發炮,而且幾乎在同一時間集中火力地批評。

還有,就在這個時候流出紫荊黨快將成立的消息,導致更多傳言充斥。

這種狀況肯定會延續到... 香港的風雨(劉銳紹) 社會.時事 2020-11-27 二〇二〇年十二月號 劉銳紹 過去一個月裏,政治新聞特別多,包括震撼性的新聞。

主要的包括:四名泛民立法會議員被褫奪資格,引發泛民議員總辭;成立三十多年的「支聯會」似乎遇到一定的衝擊;官方在《基本法》頒布三十周年的活動上重提「愛國者... 港深合作的政治文化差異(劉銳紹) 社會.時事 2020-10-30 二〇二〇年十一月號 劉銳紹 習近平南下出席深圳特區成立四十周年的慶祝活動,明確提出深圳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引擎。

他談到香港的角色時,沒太多着墨。

林鄭月娥接受深圳傳媒訪問時,又表示不介意深圳的生產總值已超過香港。

於是,外間不斷... 十二港人與兩岸三地關係(劉銳紹) 社會.時事 2020-9-29 二〇二〇年十月號 劉銳紹 據綜合報道,十二名港人在偷渡前往台灣的過程中,在大陸水域被中國海警截獲,有關方面移交深圳公安處理。

至截稿為止,大陸方面沒有以內地或港版《國安法》處理,而是用刑事條例處理。

不過,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則在其... 制裁港官與中美角力(劉銳紹) 社會.時事 2020-8-27 二〇二〇年九月號 劉銳紹 中美角力的一個動態,就是美國宣布制裁十一名主管香港事務的內地和香港官員,跟着中國又制裁美國同樣數目的人士,作為回應。

表面看來,美國制裁的是掌控實權的官員,而中國制裁的大部分是敵視中國的美國民意代表和非... 中美超限戰 最傷是香港(劉銳紹) 社會.時事 2020-7-31 二〇二〇年八月號 劉銳紹 中美兩國已由貿易戰轉為「超限戰」(國際政治的現代術語,即超出任何界限的戰爭,包括經濟戰、金融戰、信息戰、輿論戰、外交戰、電腦戰、科技戰等)。

中國在香港實施港版《國家安全法》,覆蓋美國在內的外國公民;美... 港版《國安法》帶出的懸念(劉銳紹) 社會.時事 2020-6-30 二〇二〇年七月號 劉銳紹 全國人大會議通過,將在香港推行港區《國家安全法》。

此舉引起香港和國際的高度關注和爭論。

官方表示,具體條文還未出台,外界毋須過分敏感和擔心;此法只是針對一小撮人,一般市民如果沒有犯法,實在不用害怕。

... 正在加載更多... 搜尋文章 最新文章 藝術科技如何迎接未來?(胡恩威) 特輯:傳統藝術如何追上時代? 與謝淑妮談藝術新常態(翟宗浩) 紫砂藏家不要有一夜暴富的想法──壺人談紫砂藝術品的收藏(張明強) 傳承《帝女花》世紀神話 藝術經典時代接軌(郭豪昌) 不屈的玉蘭(潘耀明) 悲觀與樂觀(迦 陵) 特首選舉沒有懸念卻有選情(紀碩鳴) 民間力量在「拴鐵鏈八孩媽」事件中的崛起(馬 玲) 林鄭主責抗疫與連任機會(劉銳紹) 熱門文章 ComfortFood──舒的是心還是胃?(吳富強) 街道小店的懷念 (小思) 對美三劍客──胡錫進、金燦榮、喬良(馬 玲) 〔學苑春秋〕異 夏 〔學苑春秋〕畢業將至 「電光石火」還是「電光火石」?──兼論一些較常見的語言文字問題(單周堯) 舊衣冠 (小思) 編者的話 特輯:綠騎士抗疫短詩圖 《牡丹亭》西遊記 (白先勇) 欄目 專題.特輯 特稿/專稿 卷首語 批評與回應 人生小語 社會.時事 心田集 文學.藝術 思潮.動向 歷史.人物 生活.資訊 語文.書話 新書訊 文化網絡 明報月刊 文化的重鎮 知識的寶庫 《明報月刊》是一本屬於全球華人的泛文化知識雜誌,由資深報人、著名小說家查良鏞(金庸)先生於一九六六年創辦,乃海內外歷史最悠久的文化刊物。

《明報月刊》創刊以來,向以「文化的重鎮,知識的寶庫」為辦刊宗旨,內容涵蓋社會性、知識性、文化性,一直廣受海內外華人和知識界的愛戴及支持。

關於明月 明月簡介 《明月》與我 《明報月刊》顧問 總編輯的話 廣告查詢 歡迎投稿 訂閱《明報月刊》印刷版 付款方法 聯絡我們 電子刊物 條款 本刊各欄目歡迎投稿,並請提供相關圖片。

因篇幅所限,本刊有權刪節文章。

來稿請寫明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

請勿一稿兩投,包括網上。

文章三個月內不獲通知採用,作者可自行處理。

如需退稿,請註明並附回郵信封。

私隱條款 免責聲明 使用條款及細則 Copyright©2020明報月刊.Allrightsreserve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