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赦-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大赦令中要指明所赦免之罪的種類和範圍,凡屬於受赦免之罪的罪犯都要赦免,不用指明被赦的具體人,特赦令則要指明被赦人名單。

· 大赦可使犯罪人的罪行在法律上歸於消滅, ... 大赦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關於基督宗教所稱的「大赦」,請見「大赦(基督教)」。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5年8月27日)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請搜尋一下條目的標題(來源搜尋:"大赦"—網頁、新聞、書籍、學術、圖像),以檢查網路上是否存在該主題的更多可靠來源(判定指引)。

此條目論述以部分區域為主,未必具有普世通用的觀點。

(2018年2月3日)請協助補充內容以避免偏頗,或討論本文的問題。

大赦是赦免的一種,它是指國家元首或者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對某一範圍內的罪犯一律予以赦免的制度。

大赦的效力很大,它不僅免除刑罰的執行,而且使有罪的宣告也歸於消滅,等同除罪化。

經過大赦之人,其刑事責任完全歸於消滅。

尚未追訴的,不再追訴;已經追訴的,撤銷追訴;已受罪、刑宣告的,宣告歸於無效。

目次 1各地區的大赦 1.1中國古代 1.2近代各國 1.3中華民國 1.4中華人民共和國 2大赦與特赦的區別 3參考文獻 4參見 各地區的大赦[編輯] 中國古代[編輯] 中國古代皇帝以施恩為名,常赦免犯人。

如在皇帝登基、更換年號、立皇后、立太子等情況下,常頒布赦令。

如果僅赦免某些特定地區,則稱為曲赦。

概括而言,中國歷史上在以下情況下會施行大赦[1]: 新皇登基、皇后臨朝聽政以及皇室大喪; 冊封皇后、皇子,或者皇子有人生大事發生之時; 祭祀。

祭祀是國家的重大活動。

強者為王的時代,政權的合法性在中國古代無法通過嚴謹的理論和嚴密的程序所論證,只能利用人們對上天的敬畏通過各種儀式來強化自己的神性; 打勝仗或者其他關於敵我力量對比的大事發生。

王朝的戰爭可分為對內和對外兩種情況,施行大赦是慶祝對內平定叛亂和對外戰事勝利的主要措施之一。

此時的大赦除了有慶賀之意外,還有安定社會、安撫民心的作用,避免百姓以訛傳訛; 改年號、尊號。

年號是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從漢武帝時期才開始使用,並在皇帝在位時期可以更改,明清時期自朱元璋算起除明英宗(兩次登基)和皇太極(國號由後金改為清而換了年號)兩個之外都是一帝一年號。

更改年號的原因很多,比如新皇登基、紀念某件大事或者是皇帝自認是大事的事; 非正常的自然現象(災異或祥瑞)發生。

中國文化對天、地、自然懷有敬畏之心。

近代各國[編輯] 近代各國的大赦,則與中國古代的不同,不是出於恩典,而是國家的刑事政策。

大赦的適用範圍最廣,凡在某一時期內犯一定之罪的,都可適用,而不以特定的人為限。

大赦的赦免效力也最大,它不僅免除刑的執行,而且使罪、刑從根本上消滅,凡受大赦赦免的,不存在前科。

由於大赦是國家的一項重大行動,通常是由國家元首或國家最高權力機關以命令方式宣告,而不由司法機關決定。

中華民國[編輯] 中華民國憲法第四十條 總統依法行使大赦、特赦、減刑及復權之權。

中華民國憲法第六十三條 立法院有議決法律案、預算案、戒嚴案、大赦案、宣戰案、媾和案、條約案及國家其他重要事項之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編輯] 主條目:中華人民共和國大赦 中華人民共和國1954年於其憲法中規定了大赦和特赦,並將大赦決定權賦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特赦的決定權賦予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大赦令和特赦令由國家主席發布。

1975年、1978年所修改和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則都只有特赦的規定,這表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取消了大赦制度。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憲法第67條和第80條的規定,特赦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由國家主席發布特赦令。

大赦與特赦的區別[編輯] 大赦令中要指明所赦免之罪的種類和範圍,凡屬於受赦免之罪的罪犯都要赦免,不用指明被赦的具體人,特赦令則要指明被赦人名單。

大赦可使犯罪人的罪行在法律上歸於消滅,特赦只能消滅其刑,不能消滅其罪。

大赦可以免除刑罰的執行與有罪的宣告,也可以免除刑事追訴;特赦只可免除刑罰的執行,不可免除刑事追訴,但部分國家的制度也可通過特赦,一併免除刑罰執行與刑事追訴。

[2] 參考文獻[編輯] ^林之鶴《歷史上什麼情況下才會有大赦?》 ^一直赦不累嗎?川普能否赦自己?論美國的總統特赦權 張寧:〈清代的大赦與死刑(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參見[編輯] 十惡不赦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大赦&oldid=67471986」 分類:憲法刑法法律術語隱藏分類:自2015年8月需補充來源的條目拒絕當選首頁新條目推薦欄目的條目自2018年2月部分地區的觀點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AsturianuAzərbaycanca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БуряадCatalàČeštinaCymraegDansk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FryskGalegoHrvatskiMagyarՀայերենBahasaIndonesiaIdoItalianoქართულიҚазақшаಕನ್ನಡLietuviųLatviešuМакедонскиМонголNederlandsNorskbokmålOccitanPolski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lovenčina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ТоҷикӣไทยТатарча/tatarçaУкраїнськаOʻzbekcha/ўзбекчаTiếngViệt文言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