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與楊貴妃有什麼關係? - GetIt01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我堅決反對野史雜史上,把安史之亂的罪責推到楊貴妃的身上。

楊貴妃和安史之亂有一定的關係,但不是「主要」關係;安史之亂前,唐玄宗聽了奸佞李林甫的話,賦予「胡兒」安 ... 標籤:唐朝安史之亂楊貴妃歷史 安史之亂與楊貴妃有什麼關係? 09-18 「安史之亂」使得散發過「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璀璨光焰的大唐由興盛而衰落,由強大而孱弱,由無限光明走向無底黑暗;從此大唐一蹶不振,形成了「藩鎮割據」的局勢,政治、經濟、民生諸方面每況愈下,一直到走向滅亡;給中華民族造成了沉重的災難!安史之亂與楊貴妃有什麼關係?1.我堅決反對野史雜史上,把安史之亂的罪責推到楊貴妃的身上。

楊貴妃和安史之亂有一定的關係,但不是「主要」關係;安史之亂前,唐玄宗聽了奸佞李林甫的話,賦予「胡兒」安祿山三鎮(范陽、平盧、河東)節度使的權力,使之有了控制、經營河北的機會;後來安祿山掌握了當時唐朝近1/3的精銳武裝力量,這是要命的因素。

2.要知道,唐朝當時只有9個節度使,而安一人是身兼三個節度使,是三個鎮武裝部隊的總司令,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勢;人窮志短馬廋毛長是事實,而有了實力野心就會膨脹也是常理,待李林甫一命嗚呼,再無人能制肘安時,災難就降臨了。

3.所以,追根溯源,唐玄宗對安祿山的信任導致了安史之亂。

這裡楊貴妃的堂哥、身為宰相的楊國忠有屢次挑釁安祿山、並預言其日後必反的言行;但與其說楊國忠逼安叛亂,不如說志大才疏的楊國忠對安的日益坐大表示無限的擔憂,對政變他並沒推波助瀾!4.安祿山曾認比自己小20歲的楊貴妃為「乾媽」,《資治通鑒》有記載:安祿山的生日,玄宗與貴妃給「胡兒」送了很多禮物,不難看出是玄宗為了籠絡安祿山的手段,楊貴妃不看玄宗的眼色是斷不敢收安祿山為養子的。

5.關於楊貴妃為安祿山洗澡只是收養子的程序之一,不意味著與政變有關:「貴妃以錦繡為大襁褓,裹祿山,使宮人以彩輿舁之。

」,這叫「洗三朝禮」,顯然是玄宗為收買安?山派美人楊貴妃有意為之。

6.還有說安祿山與楊貴妃一起跳舞,唐玄宗親自作曲的說法。

這有香艷野史的味道:說三人關係融洽,安可以自由出入宮廷,無論白天還是黑夜,他都擁有特權同楊貴妃一同進食,在皇宮裡面可以逗留整個晚上;更有甚者說安祿山和貴妃有一腿,而身為皇帝的唐玄宗也甘原戴綠帽等等,個人認為這屬無稽之談,只要不是「二百五」都知道,好不容易搶來的兒媳送給粗俗不堪的「胡兒」糟蹋,玄宗能這麼傻嗎? 安史之亂就是安祿山發起的,後期安祿山舊將史思明繼續反唐,被合稱安史之亂。

當時的楊貴妃雖僅是貴妃,都相當的母儀天下的皇后帝王,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故事,民間流傳很多。

甚至楊貴妃死後,又冒出真的楊貴妃跑到日本傳聞。

安史之亂與楊貴妃存在著不清不白的關係。

一、安祿山認小自己20歲的楊貴妃為小乾媽。

《資治通鑒》卷216,天寶十年(751年)條記載,這年的正月二十日,是安祿山的生日。

唐明皇與楊貴妃給安祿山送了很多生日禮物。

為了籠絡安祿山,唐明皇收安祿山為養子,於是,楊貴妃自然就成了養母了(司馬光「考異」引有「祿山諂約楊妃,誓為子母」的史料)。

安祿山認楊貴妃為小乾媽,就如現在網路上流行的乾爹,也是一直為古人流傳緋聞的依據。

二、楊貴妃為安祿山洗澡。

安祿山生日過後的第三天,應召入宮,「貴妃以錦繡為大襁褓,裹祿山,使宮人以彩輿舁之(宮人用彩轎子抬著祿山),謂之「洗三朝禮」,連給《資治通鑒》作注的元朝人胡三省也說玄宗如此昏庸「殆天奪之魄也」。

楊貴妃為這麼大的乾兒子安祿山洗澡,太辣眼,具體內容也是少兒不宜了。

三、安祿山與楊貴妃跳舞,皇帝給作曲,三人很和睦。

安祿山自此可以自由地出入宮廷,不管白天還是晚上或者可以與楊貴妃一起互相吃東西,也可以在皇宮裡面逗留整個晚上。

據說安祿山和貴妃鬼混有一年多,甚至還將貴妃的胸部抓傷了。

貴妃因為害怕被皇帝發現了就做出了一個訶子來放在胸前。

這個那就是唐代貴婦當中,特別流行的一種無帶的內衣。

相傳,就是當年貴妃為了掩蓋被抓傷,所以才發明的。

當時天下都流傳著安祿山和皇帝老婆鬧出緋聞,皇帝對帶綠帽子無所謂,只要貴妃高興,皇帝是什麼都可以犧牲。

唐朝大概是還有60萬的兵力,安祿山的大燕只有30多萬的兵力。

這時,唐朝的兵力大約是大燕的2倍。

所以唐要取勝,還是有強的實力,但大家都冤枉到楊貴妃身上,最後皇帝為了權利,還是殺了楊貴妃,當然也有傳說是沒殺,給放跑了,所以出現了跑到日本的說法。

如果說到「安史之亂」的話,相信大家應該都不會陌生,因為安史之亂裡面牽扯到了唐朝的興衰,唐朝也正是因為「安史之亂」之後,整體就開始走向下坡路,安史之亂,實際上和楊貴妃之間,也有著某些錯綜複雜的關係,今天我們就來具體的看一下吧!安史之亂為什麼會爆發呢?也是因為當時安祿山和楊國忠之間,產生了非常深的矛盾,也正是因為如此,安祿山才會爆發,安史之亂,也就如此產生,楊國忠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就是楊貴妃的母族裡面的親戚,後來安史之亂爆發之後,唐玄宗就開始落荒而逃,之前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故事,在民間乃至一些野史裡面,有這比較詳細的記載,唐玄宗為了楊貴妃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甚至千里為楊貴妃運送荔枝,有的馬匹可能腿都跑斷了。

不過皇帝到最後,因為反叛的軍官要求皇上將楊國忠還有楊貴妃等人全部都誅殺,所以最後皇上迫不得已還是下手了,楊貴妃也就此香消玉殞,為什麼安祿山一直要楊貴妃?還有楊國忠的性命呢?難道是因為?楊貴妃等人真的是影響到了唐朝的發展嘛?所以說,安祿山和楊貴妃之間,應該也是有著錯綜複雜的關係的,所以安祿山才會不擇手段的要兩人的性命,自從「安史之亂」爆發之後,唐朝之後就開始整體的走向了衰落的階段,再也沒有像之前貞觀之治那樣繁榮的場面了。

唐朝雖然在我國古代歷史上面,還算是比較繁榮的一個朝代,但是也正是由於「安史之亂」發生,這樣的階段也最終還是結束了,不過在唐朝歷史上面還是出現了,相對來說,比較偉大的幾位君主,帶給了唐朝很大的影響,還有一些故事,對於後代的影響也是非常深刻的,就像現在一些影視劇當中也會有關於唐朝的片段,比如說一代女皇武則天,還有貞觀之治等等,這些都已經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那麼對於唐朝的衰落,相信當時唐玄宗肯定也是非常的無奈,不過在唐玄宗執政期間,有非常多人表示,有一些政策唐玄宗的確是沒有意識到,所以最後才會「安史之亂」這樣的局面,相對來說是非常悲哀的,不過朝代就是如此,有繁榮的時候,當然也會有衰落的時候,關於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故事,正是由於安史之亂的發生之後,楊貴妃被賜死,兩人的故事也就到此結束了,可以說,如果不是「安史之亂」的發生的話,有可能楊貴妃到最後甚至會成為皇后也說不定,畢竟在當時唐玄宗是真的非常喜歡楊貴妃。

唐朝的歷史就此走向了下坡路,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在此之前,唐玄宗指導的一部分政策,全部都是有問題的,尤其是關於安祿山和楊國忠之間的矛盾,這一點上面唐玄宗的確處理得不夠好。

在歷史上很多時候,史書中把一個王朝的興衰滅亡的罪責,都推到一個女人的身上。

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是重要的動亂,史書上很多人把這個罪責推到楊貴妃的身上。

但是從歷史真實情況來講,楊貴妃和安史之亂的關係還真的不大。

首先,安史之亂最重要的原因是唐玄宗給了安祿山太大的權力。

安祿山是當時唐朝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的節度使,掌握了唐朝近1/3的精銳的軍隊。

因為當時唐朝總共才9個節度使,而安祿山一人身兼三個節度使的統帥,自然就有點權力過大,尾大不掉的趨勢。

一般說來,野心是與實力成正比的,有著這麼強大的實力,安祿山自然就會滋生一些不應該有的野心。

而當時唐朝正處於開元盛世,那是唐朝歷史上最繁華的時代,在中國歷史上的是排在上號的。

而中原如此繁華,當時唐朝的軍隊兵力又都布在北部的幾個邊鎮中,導致中原非常空虛,沒有什麼重兵把守。

所以這就給了安祿山可乘之機,安祿山想把這些繁華之地據為己有。

而中原沒有太多的軍隊進行駐守,也是促使安祿山野心滋長的一個重要原因。

其次,唐玄宗李隆基對安祿山過於信任。

安祿山在面見唐玄宗的時候,做了一系列的表演,使唐玄宗相信他對自己是完全忠心的。

例如唐玄宗讓他拜見太子,他說臣只知有陛下,不知有太子。

當時很當時很多大臣都說安祿山要造反,並且提醒唐玄宗要注意,不要給安祿山過多的權利。

對這些忠言,唐玄宗完全聽不進去,反而給安祿山的權力是越來越大。

後來安祿山選擇了一個恰當的時機舉兵造反,而唐玄奘因為失誤被安祿山接連攻下洛陽,長安,自己不得不率領一干人等,倉皇逃往四川。

在逃竄的路上,楊國忠和楊貴妃被憤怒的士兵殺死。

說實話,楊貴妃和安祿山造反實在沒有太大的關係,如果說有一點關係的話,是因為楊國忠屢次挑釁安祿山所致吧,而楊貴妃是楊國忠的親戚。

說到安史之亂與楊貴妃的關係,首先說安史之亂的的相關人員,安史之亂是安祿山發動的,史思明是安祿山手下的大將,安祿山發動判亂,史思明跟著響應,所以稱之為安史之亂。

安祿山是胡人,少數民族,先是做過生意,後來吃糧當兵,因為安祿山打仗勇敢,升職為頭頭,在一打仗時,犯了軍規,被解押到京師,承相張九齡發現安祿山不是好鳥,是個反覆無常的小人,要殺他,這時唐玄宗給攔下了,不但沒殺安祿山,反而還封了安祿山的官,安祿山也會拍馬屁,說一些皇上愛聽的話,唐玄宗越法兒的喜歡上安祿山,並讓他的愛妃也見了安祿山,安祿山也會來事兒,拜比他小好幾歲的楊貴妃為乾娘。

楊貴妃也在唐玄宗面前給安祿山說了好話,封為安陽節度使,生了官擁有兵權的安祿山開始野心彭漲,加上奸佞楊國忠老在皇上跟前兒說安祿山壞話,說他謀反。

安祿山本身就是反覆無常的小人,再加上有人算計他,那就更增加安祿山造反的理由了,於安祿山就打著清君側的名義造反了。

安史之亂持續了八年久,安史之亂雖然被平定了,但是安史之亂使唐朝走向衰敗,安史之亂責在唐玄宗,但也有楊貴妃推波助瀾的因素,或多或少是有點兒關係的。

先說說安史之亂,安史是誰? 安是是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的節度使,相當於唐朝三個最大省的省長。

史是安祿山手下一大將軍,安祿山被自己二兒子殺死後,他的勢力就開始崛起了。

安祿山和楊貴妃又是什麼關係呢,安祿山年齡比楊貴妃要大,人長得很胖。

唐朝有個習慣,就是認乾親,所以安祿山認楊貴妃為母。

那唐明皇李隆基自然就是安祿山的乾爹了。

安祿山因為深受唐明皇的喜歡,所以他能平步青雲,做到了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的節度使,權利相當大。

那後來她為什麼要反叛呢?他打出的口號是討伐奸臣楊國忠,雖然他和楊國忠不和,但這不是他反叛的真正理由。

真實原因是,他在李隆基面前說,我不認識太子,我只認識皇帝陛下,陛下說什麼我做什麼,我不會聽別人的。

他說完這句話就知道自己沒有退路了,雖然對唐明皇表了中心,可是也是得罪了太子,要是日後太子登記,肯定沒有自己好果子吃,還不如反叛自己做皇帝。

表面上他認楊玉環為母,其實二人是情人關係。

是楊玉環幫助安祿山一步步取得三鎮大權的。

這讓安祿山有了反叛的資本,所以雖然楊玉環第一責任人,也是有很大責任的。

本人觀點,就不可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 我覺得安史之亂與楊貴妃並沒有關係,而是跟唐玄宗與當時的朝廷內部矛盾有關係。

如果非要把楊貴妃跟安史之亂扯上關係,那我覺得楊貴妃就是安史之亂的背鍋俠。

為什麼這麼說呢?讓我為你一一解答。

一、安史之亂與唐玄宗的關係唐玄宗的江山是通過神龍政變以及唐隆政變才最終得到的,所以唐玄宗早年坐這個位置很小心翼翼。

可是老年之後的唐玄宗,也許是功高自傲,就開始縱情聲色,與楊貴妃成天在一起,不理朝政。

也許人們認為安史之亂與楊貴妃有關係,就是因為唐玄宗寵楊貴妃。

但這只是一個不成規矩的緣由,縱觀唐玄宗的晚年,先是與武惠妃你儂我儂,導致皇后以及自己三個孩子被害。

再後來才是從兒子手上搶楊玉環,從而跟楊貴妃成天廝混。

與其說是楊貴妃毀了唐玄宗,還不如說是唐玄宗自己毀了自己。

即使沒有楊玉環出現,斷然也會有其她女人出現取代楊玉環,從某種程度而言,楊玉懷只是充當了唐玄宗對愛情的一個角色扮演而已。

所以,要是說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毫無疑問還是唐玄宗,而跟楊貴妃關係太小。

二、安史之亂的階級矛盾安祿山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大的權利,就是因為朝廷內部有矛盾,先是李林甫為了對付楊國忠想借安祿山的手,從而大理提拔安祿山。

再後來李林甫死後,安祿山羽翼豐滿,就開始和楊國忠直面衝突,從而衍生出最後安祿山假借剷除楊國忠之名造反。

所以由此來看,安史之亂其實也是階級內部矛盾發酵出來的一個惡性事件,再加上後期處理不當,才會造成如此之大的影響。

三、安史之亂與楊玉環的關係古代封建時代重男輕女,即使在繁榮昌盛的唐朝也一樣。

楊玉環之所以被人們當作紅顏禍水詬病如此多年。

就是因為封建制度下的思想觀念有問題。

人們習慣性把責任推給勢力弱的一方,從而完整保住當時的思想觀念,況且皇帝至高無上,即使有錯人們也不敢說出來。

結語歷史畢竟也是人寫的,難免有個人思想感情在裡邊,但是不管什麼事,自己做錯的就是錯的,讓誰背鍋都沒用,哪怕是一個皇帝,也會在千年之後被人唾罵! 備註: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必刪。

安史之亂和楊貴妃並沒有太大的關係,他主要是唐玄宗李隆基的責任。

李隆基給予了安祿山太大的權力,讓安祿山野心大大膨脹。

再加上唐玄宗沒控制好,導致安祿山起兵造反。

首先安祿山的實力實在是太強大了,以至於他有這個謀反的野心。

在安祿山造反的時候,他是范陽、平盧、河東節度史,一人統帥三個邊鎮的精兵。

要知道當時唐朝邊疆總共也就9個節度使而已,他一人就身兼三個邊鎮的統帥。

大唐帝國精銳兵力的1/3都在他手上,可以說他掌握的實力實在是太強大了,已經到了比較危險的臨界限了。

一個人所掌握的實力太強大,自然就會產生一些不切實際的野心,即使他自己不會有,他的手下也會慫恿他這麼干。

安祿山這樣野心勃勃的人,有了這樣強大的實力,自然就產生了謀反之心,並且積極為之準備。

在造反前,安祿山又用大量的胡人將領替代漢人將領,使他對軍隊的掌控又進一步,增加了造反成功的可能性。

當一切水到渠成之後,安祿山自然也就起兵造反了。

至於說唐玄宗寵幸楊貴妃,這個和安祿山造不造反還真沒什麼關係。

其次,楊國忠多次挑釁安祿山,那是唐玄宗的平衡術。

因為安祿山起兵造反,打著清君側,誅楊國忠的名義。

因此很多人都說是楊國忠對安祿山屢次挑釁,導致逼反了安祿山,所以楊國忠應該為安祿山造反負第一責任。

但真正的情況並不是這樣的,因為楊國忠事實上是唐玄宗的一個工具而已,他既然坐上了這個位子,就必須以惡人的面目出現,打壓各大節度使。

無論是楊國忠還是李林甫,在當宰相的時候,都對各大邊軍統帥進行過類似的打壓。

也許有人說這些邊軍的節度使都是忠良,那恐怕是太幼稚了,這些節度使絕不是什麼無辜的小白兔,他們哪一個不是如狼似虎之輩,平時都是非常飛揚跋扈的。

唐玄宗還有楊國忠等人就是明白這一點,所以不停的對這些人進行敲打,否則的話這些人手握重兵,很容易惹出事端。

安祿山造反,和楊國忠的打壓並沒有太直接的關係,因為宰相對邊軍統帥的這種打壓,是非常有必要的。

只不過是唐玄宗給安祿山的兵力實在太多了,已經到了比較危險的界限了。

假如安祿山只是一個邊鎮的統帥,不管是楊國忠怎樣對他,他再有野心也不敢造反。

從上面可以看出來,安祿山造反和楊國忠沒有太大的直接關係,和楊貴妃就更沒有什麼關係了。

只不過楊貴妃是唐玄宗的妃子,又是楊國忠的親戚,在大亂之後人們要找一個替罪羊,楊貴妃就被拉出來當這個替罪羊了。

安史之亂與楊貴妃有什麼關係?就像蘇妲己之於商紂王、褒姒之於周幽王、西施之於吳王夫差一樣的關係,說白了就是那時男權社會下歷史責任的「背鍋俠」。

何出此言呢?因為上面三位君主我不說想必大家也都有所了解,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屬於是「亡國之君」且在傳統史論中他們也都是因為「女色」而亡了國。

而提起作為本次問題的主角兒的楊貴妃就不能不提到一個人——唐玄宗李隆基。

真是太陽底下沒有什麼新鮮事兒,唐玄宗李隆基也像文首提到的那三個「男主角」一樣差點成了「亡國之君」,當然不出我們所料的是造成這場「亡國之災」(這裡指「安史之亂」)的竟也是一個女人——楊貴妃(楊玉環)。

當然了這所謂「言之鑿鑿」的罪魁禍首楊玉環,實際上是那幫真正的「肇禍者」對楊貴妃這個女人最為赤裸裸的「嫁禍」。

說實話,對於「安史之亂」,楊貴妃作為唐玄宗最為寵愛的女人是應該負有一定的「責任」,畢竟她的存在確實對於唐玄宗個人的驕奢淫逸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畢竟「安史之亂」的造反者之一的安祿山是她名義上的「乾兒子」。

可有識之士誰都看的明白,這場幾乎給大唐帶來滅頂之災的「安史之亂」真正該由誰去「負責」?不是阿貓阿狗更不是所謂紅顏禍水的楊貴妃楊玉環,而是作為帝國統治者的唐玄宗們。

當時大唐帝國的實際統治者是唐玄宗李隆基而不是什麼楊貴妃楊玉環,且作為一個「弱女子」的楊貴妃也沒有那個條件和能力使泱泱大唐幾近「傾覆」。

說了這麼多,上點「乾貨」吧,要不然彷彿好像自說自話似的,沒有一點兒說服力。

自古以來高明的統治者都懂得「防患於未然」的道理,再不然次者也知道將已經有所徵兆的威脅扼殺於萌芽狀態,可試問作為當時帝國「最高統治者」的唐玄宗做到了以上的任何一點嗎??答案是,沒有。

早在「安史之亂」爆發前,並不是沒人向他「報告」安祿山的不軌舉動。

據《舊唐書》記載,一代名臣張九齡就曾對唐玄宗說安祿山為人「狡黠」,且「面有逆相」有「狼子野心」;他的養子王忠嗣也曾告誡他道安祿山日後「必反」;楊貴妃族兄楊國忠雖非什麼「忠臣良將」也曾多次在他面前說安祿山有「悖逆之狀」。

可結果呢?唐玄宗都置若罔聞,最後等到安祿山真的扯杆子造反的時候,大唐王朝差點真的就只剩下了「坐以待斃」的份兒了。

試問這該「怪罪」或者說「歸咎」於誰呢?是唐玄宗李隆基呢?還是那個叫楊玉環的女人?又或是天下芸芸眾生??此外「安史之亂」爆發之前,中央政權的核心人物只有四個,分別為唐玄宗、李林甫、高力士和楊國忠。

除了楊國忠跟楊貴妃有點關係外,其餘各人無不是玄宗自己任用的,即使是楊國忠之輩唐玄宗不去用他也沒人奈何的了,當然了也包括楊玉環在內。

李林甫、高力士和楊國忠之輩的登堂入室使唐玄宗晚年的朝政更加趨於「敗壞」貪腐、賣官鬻爵之風盛行,邊防自然也是久已廢弛。

而與此相反的則是安祿山一方的勢力日益做大,到了公元755年,安祿山已經成為了唯一掌握重兵的邊帥,統兵達18萬之多,幾近當時軍隊總數的三分之一,並還在范陽不停地招兵買馬,這不能不說是唐玄宗們的縱容所致。

當然了「安史之亂」的爆發還有其他諸多的原因,但不管是什麼原因,作為當時大唐帝國「當家人」的李隆基唐玄宗難辭其咎。

而所謂「紅顏禍水」的楊貴妃楊玉環只不過是其「替罪羊」而已,一個歷史責任的「背鍋俠」而已...... 一般史說楊貴妃是安史之亂的導火索。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表面原因,進入天寶年間,楊貴妃與唐玄宗的生活愈發奢侈,揮霍無度,唐玄宗在美人和物質生活的雙重誘惑下,已經不復當年積極進取的狀態,開始貪圖享樂。

這些都看在世人的眼裡,依然會把安史之亂的罪過歸在楊貴妃這個紅顏禍水身上。

深層原因。

玄宗時期,相位幾度更迭,到李林甫時,雖然治國之才稱不上名相。

但李林甫深諳制衡之道,遊走於皇權和地方實力派之間,巧妙的維持了政治生態的平衡,使得朝堂朝野相對穩定。

李林甫死後,唐玄宗任命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為相,楊國忠政治上毫無建樹,更無法維持地方節度使和中央的平衡關係,只知道任人唯親,大肆斂財,以至於安祿山兵臨城下,中央竟無絲毫準備,唐玄宗被迫從長安出逃。

所以從這一層面來看,楊貴妃家族是要承擔責任的。

本質原因,唐玄宗時期,邊疆戰事頻繁,朝廷如遂設置節度使主管邊疆用兵事宜,並給予了很大的自主權,漸漸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到唐玄宗時期,地方與中央的矛盾已經無法調和,安史之亂的爆發有歷史必然原因。

推薦閱讀: ※二十八、一場雨,擋住了晉朝徹底滅亡的命運※猶太人的歷史(5-4)掃羅王:王國紀元的開啟※鄉村,一尊朽蝕的塑像※簡明烏克蘭史(三)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三節※安納托利·福緬科《中國偽史考》01俄文 TAG:楊貴妃|歷史|唐朝|安史之亂| 一點新知 GetIt01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