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儀及其文學研究__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論文摘要本論文以「上官儀及其文學研究」為主題,探討上官儀之家世、生平、著作、詩文成就與特色,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與影響。

長期以來,學界對唐詩發韌初期之 ... 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首頁| 關於本站| 聯絡我們| 國圖首頁| 常見問題| 操作說明 English |FB專頁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註冊 功能切換導覽列 (159.65.11.210)您好!臺灣時間:2022/07/1215:48 字體大小: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1筆/ 共1筆  /1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QR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複製永久網址Twitter研究生:姜梅芳論文名稱:上官儀及其文學研究論文名稱(外文):AStudyofShang-kuanYiandHisLiterature指導教授:林晉士學位類別:碩士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系所名稱:國文教學碩士班學門:教育學門學類:普通科目教育學類論文種類:學術論文畢業學年度:97語文別:中文論文頁數:274中文關鍵詞:上官儀、上官體、初唐宮廷文人、六對、八對相關次數: 被引用:1點閱:421評分:下載:0書目收藏:2 論文摘要本論文以「上官儀及其文學研究」為主題,探討上官儀之家世、生平、著作、詩文成就與特色,及其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與影響。

長期以來,學界對唐詩發韌初期之上官儀的作用和地位有偏頗失據之處,本論文即鑑於此一現象,擬對上官儀文學作整體研究之需要而探討。

本論文的撰述,分成九章。

第一章「緒論」部分,說明本論文的研究動機、研究範圍及運用之方法。

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進行文獻探討,並簡述近年來學者對上官儀所積累的研究成果,探究其不足之處,兼述本篇論文寫作之期望。

第二章論述「上官儀與初唐詩壇」,從上官儀所處的政治、社會、文化等方面作為視角,探究此社會政治現況對上官儀一生經歷的影響。

上官儀是初唐宮廷詩人之代表,其所作之宮廷詩又不同於狹義的宮體豔情詩之概念,本論文對「宮廷詩」、「宮體詩」做出定義與解釋。

第三章論述「上官儀家世與生平」,首先是考證上官氏之源流,繼以考證上官儀之家族宗親、生年、交遊、同僚及對其孫女上官婉兒介紹。

再依各時期之政治社會參與,將其生平的創作歷程分為:少年時期的上官儀,貞觀時期的上官儀,高宗時期的上官儀。

依時間先後觀察其創作狀況,並根據歷史文獻考證其生平事蹟,以撰寫「上官儀年譜」。

第四章及第五章分別是論述「上官儀著作考」及「上官儀之對偶說」,上官儀所撰《筆札華梁》一書,是著重討論聲韻、病犯和屬對問題的詩格類書;其所提的「六對」、「八對」之對屬論,可為六朝以來之詩歌對屬經驗的總結性概括。

同時應客觀地肯定上官儀與同朝的文館學士們,長期從事的詩學基礎建設和探討詩歌技巧的努力,對唐代詩歌的發展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第六章論述「上官儀詩文創作與特色析論」,在初唐時期的學術文化氛圍中,上官儀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才華器識,深入體會南朝的美文聲色,並作除汰取捨,從而創造出既新又美的詩文作品。

由此可知,上官儀不僅從理論上,而且從創作實踐上,開拓了唐詩發展的道路。

第七章論述「上官體探究」,對於上官體所呈現的「綺錯婉媚」風格進行探析。

上官體所產生的原因與發展是本章研究之重點,本論文從上官儀所處的時代文化背景及其自身的詩學理論兩方面,來論述「上官體」的生成。

此一伴隨著唐王朝建立而生成的新一代詩人,以「綺錯婉媚」的藝術特徵風靡初唐詩壇,是本章之研究核心。

第八章論述「上官儀文學史地位與影響」,對於上官儀在中國文學史上的意義等議題進行追索探求。

上官儀對屬對理論的探討以及「上官體」在屬對實踐上的嘗試,給初唐四傑們更多的聲律、對屬方面的啟發,同時也給沈、宋進一步的完善聲律研究提供了基礎,更為盛唐詩歌的到來起著推進作用。

總而言之,當盛唐詩人走向顛峰的時候,也不可忘記上官儀等初唐學士們,在唐詩發韌初期,所作的基礎性的詩學探討,為盛唐詩歌的發展和繁榮所作出的貢獻。

在結論的篇章裡,擬綜合以上研究成果,對上官儀及其文學作一整體性總結。

簡述本論文研究重心,並提出本論文未臻完善之處與未來研究的展望和期許。

目次第一章緒論…………………………………………………………9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9一、研究動機………………………………………………………9二、研究目的………………………………………………………12第二節研究範圍與步驟………………………………………………14一、研究範圍……………………………………………………14二、研究步驟……………………………………………………15第三節文獻探討與研究限制……………………………………………17一、文獻探討……………………………………………………17二、研究限制……………………………………………………18第二章上官儀與初唐詩壇………………………………………………19第一節當政者之政策與態度…………………………………………19壹、對文學之重視與喜好…………………………………………19貳、侍從遊宴與奉和應制…………………………………………22參、詩賦取士之制度………………………………………………23肆、類書的編纂……………………………………………………25第二節唐初史家文學觀………………………………………………28壹、重視文學的教化作用…………………………………………29貳、反對南朝淫靡的文風…………………………………………30一、南北文學折衷論…………………………………………32二、兼顧文質,斟酌古今……………………………………33第三節初唐詩壇概況…………………………………………………34壹、承襲齊、梁餘風…………………………………………………34貳、「浮靡」詩風之辨析……………………………………………36參、初唐前期的詩壇………………………………………………39肆、初唐後期的詩壇………………………………………………41第四節上官儀與初唐宮廷詩人………………………………………44壹、宮體詩與宮廷詩的義界………………………………………44貳、上官儀與宮廷文學……………………………………………45參、上官儀與初唐宮廷詩人………………………………………47肆、宮廷詩的創作程式……………………………………………49一、程式化之結構……………………………………………50二、類書之運用………………………………………………51第三章上官儀家世與生平………………………………………………53第一節上官儀家世……………………………………………………53壹、上官姓氏源流考辨……………………………………………53一、上官大夫非靳尚…………………………………………53二、上官大夫非子蘭…………………………………………55三、上官氏源於楚之大臣……………………………………56貳、上官儀的遠祖與世系…………………………………………57一、上官桀與上官安…………………………………………57二、孝昭上官皇后……………………………………………58三、五世祖上官回……………………………………………59第二節少年時期的上官儀……………………………………………61壹、上官儀生年考辨………………………………………………61貳、匿跡沙門,遊情釋典……………………………………………63第三節貞觀時期的上官儀……………………………………………64壹、貞觀初年,擢進士第……………………………………………64貳、預撰《晉書》,轉起居郎…………………………………………67參、宮廷詩會,嶄露頭角……………………………………………70第四節高宗時期的上官儀……………………………………………72壹、高宗即位,遷秘書少監…………………………………………72貳、永徽至顯慶年,創作高峰………………………………………73參、龍朔年間,累遷官職……………………………………………76肆、麟德元年下獄死,家口籍沒……………………………………79第五節上官儀之孫女與交遊…………………………………………81壹、上官婉兒………………………………………………………81一、生平簡述…………………………………………………81二、忤旨黥面仍受信任………………………………………82三、華靡文風推動能手………………………………………83四、群臣賦詩承祖遺風………………………………………84貳、上官儀交遊與同僚……………………………………………85一、楊師道……………………………………………………86二、薛元超……………………………………………………86三、高季輔……………………………………………………87四、魏玄同……………………………………………………87五、鄧玄挺……………………………………………………87六、劉祥道………………………………………………………88第四章上官儀著作考……………………………………………………89第一節上官儀著作述略………………………………………………89第二節《筆九花梁》之初探……………………………………………90壹、《筆九花梁》即《筆札華梁》……………………………………90貳、《筆札華梁》之內容體式…………………………………………92參、《筆札華梁》之殘篇著錄…………………………………………93一、《詩苑類格》與《詩人玉屑》…………………………………93二、《文鏡秘府論》………………………………………………95三、《魏文帝詩格》………………………………………………97第三節《文鏡秘府論》所錄上官儀之佚詩……………………………98第五章上官儀之對偶說………………………………………………101第一節南朝對偶說……………………………………………………101第二節初唐的論對偶…………………………………………………104第三節上官儀的對偶說………………………………………………107壹、正名對…………………………………………………………107貳、同類對…………………………………………………………109參、異類對…………………………………………………………111肆、連珠對…………………………………………………………112伍、聯綿對…………………………………………………………113陸、回文對…………………………………………………………116柒、隔句對…………………………………………………………117捌、雙聲對…………………………………………………………119玖、疊韻對…………………………………………………………120拾、雙擬對…………………………………………………………122第四節上官儀與元兢、崔融…………………………………………124第六章上官儀詩文創作與特色析論………………………………131第一節上官儀詩歌創作與特色………………………………………131壹、上官儀的詩歌題材………………………………………131一、應制詩與奉和詩…………………………………………131二、君臣賞宴與朝士交遊……………………………………132三、其它宮廷詩之題材………………………………………134貳、上官儀詩歌特色……………………………………………135一、宮廷傳統的承續…………………………………………135二、雅致流麗的語言…………………………………………138三、渾融的詩歌意境…………………………………………140四、含蓄的表現風格…………………………………………142參、上官儀對偶理論的創作實踐…………………………………143一、詩文對偶的工整…………………………………………143二、屬對理論的運用…………………………………………145(一)詩歌的創作實踐方面…………………………………146(二)文章的創作實踐方面…………………………………147三、聲律的藝術追求…………………………………………149第二節上官儀文章成就與特色………………………………………150壹、上官儀文章成就………………………………………………151一、冊文………………………………………………………151二、策文………………………………………………………154三、表文………………………………………………………156貳、上官儀文章特色………………………………………………158一、對偶精工…………………………………………………158(一)字數的對偶……………………………………………158(二)意義的對偶……………………………………………159(三)詞性的對偶……………………………………………159(四)結構的對偶……………………………………………160二、語言華妍…………………………………………………161三、聲律諧美…………………………………………………162四、立意典正…………………………………………………164(一)愛國精神的發揚………………………………………164(二)武功與文德並重………………………………………165(三)資裨治道的策略………………………………………168參、上官儀文章之價值……………………………………………168第七章上官體探究……………………………………………………171第一節「上官體」產生的原因…………………………………………171壹、「上官體」之生成………………………………………………171貳、「上官體」生成的主觀因素……………………………………171一、上官儀之個人風格………………………………………172二、「對屬」理論的提出………………………………………173參、「上官體」生成的客觀因素……………………………………175一、宮廷詩會之盛行………………………………………175二、文士地位之提升…………………………………………176三、對虞世南之師法…………………………………………177第二節上官體「綺錯婉媚」風格探析………………………………180壹、「綺錯婉媚」之特色……………………………………………180貳、「綺錯婉媚」之辨析……………………………………………182一、「綺靡」之辨析……………………………………………182二、「綺錯」之辨析……………………………………………184三、「婉媚」之辨析……………………………………………186參、從「緣情綺靡」到「綺錯婉媚」…………………………………189第三節「上官體」之發展………………………………………………190一、太宗朝濫觴期……………………………………………190二、高宗朝盛行期……………………………………………192三、麟德以後餘波期…………………………………………193第八章上官儀文學史地位與影響……………………………………195第一節上官儀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195壹、初唐詩壇之重要詩人…………………………………………195一、南北詩風的初步融合……………………………………195二、理論與創作的結合………………………………………197貳、《筆札華梁》的貢獻……………………………………………200一、體物言志之抒情性………………………………………200二、屬對理論的總結與歸納…………………………………202(一)擴大對偶的範圍………………………………………202(二)注重意境的營造………………………………………203(三)音韻上的對屬…………………………………………204第二節上官儀的影響…………………………………………………205壹、引發了文學革新運動的思潮…………………………………205一、對初唐四傑的影響………………………………………205(一)力圖改革詩風……………………………………………205(二)促進詩律形式的發展……………………………………208(三)成功汲取「上官體」特色…………………………………211二、對沈佺期、宋之問的影響…………………………………213三、對陳子昂的影響…………………………………………215貳、對孫女上官婉兒的影響………………………………………219參、上官儀在詩律學理論上的影響………………………………220一、對南朝以來聲病說之總結與發展…………………220二、詩學理論直接影響元兢…………………………………221三、對詩歌對偶理論的歸納與研究…………………………225四、促進近體詩格律的形成和完善…………………………227(一)由「四聲」到「平仄」的簡化…………………………227(二)黏對規律的初步探索…………………………………229第九章結論………………………………………………………………231參考書目……………………………………………………………………237附錄一上官儀年譜……………………………………………………247附錄二上官儀現存詩文見載處………………………………………263附錄三《日本國見在書目錄》書影……………………………………273附錄四《秘書省續編到四庫闕書目》書影……………………………274 參考書目壹、古籍專書(依作者年代先後為序)一、經學方言漢揚雄記晉郭璞解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說文解字注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臺北文帝印刷有限公司1974年9月初版說文解字注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94年7月11版廣韻宋陳彭年重修四部叢刊初編經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影印縮本臺二版廣韻五卷宋陳彭年重修四部叢刊初編經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影印縮本臺二版二、史部新校本史記三家注并附編二種西漢司馬遷撰劉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臺北鼎文書局1987年第9版新校本漢書集注并附編二種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臺北鼎文書局1983年後漢書南朝宋范曄撰晉司馬彪撰志唐李賢蕭梁劉昭注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初版新校本後漢書并附編十三種南朝宋范曄撰唐李賢等注臺北鼎文書局1977年新校本宋書梁沈約臺北鼎文書局1975年新校本南齊書附索引梁蕭子顯臺北鼎文書局1983年4版梁書唐姚思廉等撰臺北鼎文書局1975年1月臺一版新校本梁書唐姚思廉等撰臺北鼎文書局1983年第4版陳書附索引唐姚思廉等撰臺北鼎文書局1983年第4版新校本北史并附編三種唐李延壽臺北鼎文書局1976年新校本南史唐李延壽臺北鼎文書局1976年北齊書唐李百藥臺北鼎文書局1983年第4版晉書唐房玄齡等撰臺北鼎文書局1976年隋書唐魏徵等撰臺北鼎文書局1983年第4版周書唐令狐德棻等撰臺北鼎文書局1983年第4版唐六典唐張九齡等撰四庫全書珍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6年影印本通典唐杜佑撰王文錦王永興劉俊文徐庭雲謝方等人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6月第2次印刷舊唐書後晉劉昫等撰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5月第1版營造法式宋李誡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56年唐會要宋王溥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臺一版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2月第1版直齋書錄解題宋陳振孫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臺一版資治通鑑宋司馬光四部備要本臺北中華書局1981年唐大詔令集宋宋敏求編洪丕漢張伯元沈敖大點校上海學林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宋史元脫脫等撰臺北鼎文書局1983年第3版文獻通考元馬端臨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初版詩鏡總論明陸時雍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初版廿二史考異清錢大昕著方詩銘周殿傑校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1版三、子部顏氏家訓南北朝顏之推撰趙曦明注盧文弨補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3月臺一版廣弘明集唐釋道宣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影印縮本臺二版初學記唐徐堅等撰臺北新興書局印行1972年影印本藝文類聚唐歐陽詢等撰臺北文光出版社1974年8月初版北堂書鈔唐虞世南臺北文海出版社1978年元月出版北堂書鈔唐虞世南撰清孔廣陶校注清富文齋刊刻臺北新興書局1978年白孔六帖唐白居易原本宋孔傳續撰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初版大唐新語唐劉肅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新一版書斷唐張懷瓘四庫全書本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初版唐摭言五代王定保臺北世界書局1967年再版玉海宋王應麟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初版小學紺珠宋王應麟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初版賓退錄宋趙與時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初版類說宋曾慥編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初版冊府元龜宋王欽若等編纂周勛初等校訂南京鳳凰出版社2006年第1版通雅明方以智四庫全書珍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2年影印本說略明顧起元四庫全書珍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影印本玉芝堂談薈明徐應秋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初版說郛明陶宗儀編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初版元和姓纂明林寶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5年初版欽定佩文韻府清張玉書上海同文書局1886年欽定佩文韻府清張玉書纂修上海同文書局1988年四、集部楚辭章句東漢王逸臺北世界書局1956年12月初版文賦集釋西晉陸機張少康集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9月謝宣城集齊謝朓四庫全書本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初版文選註梁蕭統編唐李善註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初版六臣註文選梁蕭統編唐李善等註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初版文選梁蕭統編唐李善注臺北五南圖書出版1994年10月初版二刷文心雕龍梁劉勰著黃叔琳註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2月臺一版詩品梁鍾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臺一版詩品二十四則唐司空圖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元氏長慶集唐元稹四部叢刊初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影印縮本臺二版駱賓王文集唐駱賓王四部叢刊初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影印縮本臺二版楊盈川集唐楊炯四部叢刊初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影印縮本臺二版陳伯玉文集唐陳子昂四部叢刊初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影印縮本臺二版岑嘉州詩集唐岑參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9月臺一版盧昇之集盧照鄰臺北大西洋圖書公司印行1968年第1版駱丞集唐駱賓王撰明顏文選註四庫全書珍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影印本隋唐嘉話唐劉餗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10月第1版王右丞集箋注唐王維撰清趙殿成箋注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初版五百家注昌黎文集唐韓愈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初版陳拾遺集唐陳子昂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初版李太白集注唐李白撰清王琦注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初版楚辭補注宋洪興祖臺北廣文書局1962年9月初版昭德先生郡齋讀書志宋晁公武四部叢刊續編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臺一版昭德先生郡齋讀書志宋晁公武影印四部善本叢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1年唐文粹宋姚鉉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年臺二版唐詩紀事宋計有功四部備要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成都文類宋扈仲榮等編四庫全書珍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2年影印本文苑英華宋李昉等編纂北京中華書局1966年影印本文苑英華宋李昉等編纂臺北新文豐出版1979年10月初版遺山集金元好問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初版楚辭辯證宋朱熹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初版後村詩話宋劉克莊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初版吟窗雜錄宋陳應行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6月初版詩人玉屑南宋魏慶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臺一版詩人玉屑南宋魏慶之臺北九思出版社1978年11月初版滄浪詩話南宋嚴羽嚴一萍選輯《四部叢書集成》藝文印書館印行1966年滄浪詩話校釋南宋嚴羽著郭紹虞校釋臺北里仁書局1983年全唐詩話南宋尤袤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新1版唐音元楊士弘欽定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11月唐音癸籤明胡震亨四庫全書珍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2年影印本唐音癸籤明胡震亨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7月初版唐詩鏡明陸時雍編四庫全書珍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6年影印本梁文紀明梅鼎祚編四庫全書珍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7年影印本古詩紀明馮惟訥四庫全書珍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1影印本唐詩品彙明高棅臺北學海出版社1983年7月初版弇州四部稿明王世貞撰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初版漢魏六朝百三家集明張溥輯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初版詩源辯體明許學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年10月第1版詩藪明胡應麟續修四庫全書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版藝苑巵言明王世貞全明詩話本濟南齊魯書社2005年第1版唐詩品明徐憲忠全明詩話本濟南齊魯書社2005年第1版升庵詩話明楊慎全明詩話本濟南齊魯書社2005年第1版升菴集明楊慎四庫全書本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御定歷代賦彙外集清陳元龍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初版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清永瑢紀昀等撰四庫全書本集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初版圍爐詩話清吳喬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新一版全唐詩清聖祖御定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12月初版全唐文清董誥等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版欽定全唐文清董誥等輯續修四庫全書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影印本第一版原詩清葉燮上海上海書店1994年秋星閣詩話清李沂上海上海書店1994年登科記考清徐松續修四庫全書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影印本第1版翰林學士集清貴陽陳氏刊(陳田)續修四庫全書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影印本第1版貳、民國以後之論著(以出版先後為序)一、文學與文藝美學中國駢文概論瞿兌之上海世界書局1944年4月新1版駢文衡論謝鴻軒臺北廣文書局1976年再版駢文與散文蔣伯潛臺北世界書局1983年12月4版駢文學張仁青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3月初版古典文學論探索王夢鷗臺北正中書局1984年2月臺初版中國韻文通論陳鐘凡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84年9月臺2版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名篇今譯夏傳才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85年1月第1版照隅室古典文學論集郭絕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9月第1版中國歷代文論選木鐸出版社臺北木鐸出版社1987年7月初版中國文學的世界前野直彬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9年1月初版中國古代文體學褚斌杰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1年聞一多全集聞一多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駢文通論莫道才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4年3月第1版全唐文補遺吳綱主編西安三秦出版社1994年5月第1版中國應用文發展史劉壯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5年6月第1版趙昌平自選集趙昌平桂林廣西師範大學1997年9月第1版劉詩培全集劉詩培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1997年趙昌平自選集趙昌平桂林廣西師範大學1997年中國文學魏晉南北朝隋五代卷周嘯天王紅主編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女生文學百家傳龔顯宗臺南真平企業2001年7月初版新譯唐六典朱永嘉蕭木注譯臺北三民書局2002年11月初版中國歷代文章學論著選陳良運主編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3年1月初版全唐文補編陳尚君輯校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9月第1版武則天的政治學吳浩然臺北代表作國際圖書2007年6月初版二、史學與史論專書中國文學批評史大綱臺灣開明書店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70年10月臺三版發行中國文學批評史郭紹虞臺北臺灣明倫書局1974年4月初版中國文學發達史中華書局編輯部編臺北中華書局1974年8月臺六版中國文學批評史羅根澤臺北學海出版社1980年9月再版史記志疑梁玉繩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4年6月初版乾陵稽古廖彩樑合肥黃山出版1986年唐詩小史羅宗強陝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9月初版史記今釋楊家駱臺北正中書局1988年10月臺初版第4次印行中國文學批評史郭紹虞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4月再版中國文學批評史郭紹虞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7月出版中國文學發展史劉大杰上海上海書店1990年影印本中國文學批評史王運熙顧易生主編臺北五南圖書1993年3月第2版中國古代文學史馬積高黃鈞主編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2年5月第1版中國文學史葉慶炳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4年9月4刷初唐四傑和陳子昂沈惠樂錢偉康臺北萬卷樓發行1994年3月初版隋唐五代文學批評史王運熙楊明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0月第1次印刷隋唐五代文學批評史王運熙楊明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中國文學發展史劉大杰臺北華正書局1995年7月隋唐文學批評史羅根澤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4月臺二版唐詩史楊世明重慶重慶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初唐四傑羅敏中肖肴風選注長沙岳麓出版發行2000年唐代文學史喬象鍾陳鐵民主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6月第3次印刷唐代文學史聶石樵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12月第1版中國文學批評通史王運熙顧易生主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4月第2次印刷三、詩學與詩論專書全唐詩逸日河世寧輯纂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唐代詩學楊啟高編著臺北正中書局1947年1月滬一版文鏡秘府論考日小西甚一京都市大八洲出版株式會社1948年發行文鏡秘府論考日小西甚一東京市大日本雄辯會講談社1951年發行文鏡秘府論日遍照金剛臺北學海出版社1974年1月初版初唐詩學著述考王夢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7年1月初版ThepoetryoftheearlyT’angOwn,StephenNewHaven:YaleUniversityPress1977年杜詩鏡詮楊倫臺北廣文書局1979年二十四品近體唐詩選蔣勵材臺北國立編譯館1981年4月印行唐詩百話施蟄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4月第2次印刷元好問論詩三十首小箋郭紹虞解箋臺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9月隋唐詩歌史論管雄南京南京大學出版1990年3月第1版全唐詩補編.續拾陳尚君輯校北京中華出版1992年中國文學的對句藝術日古田敬一臺北縣祺齡出版社1994年9月初版中國詩詞風格研究楊成鑒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12月初版詩經簡釋黃忠慎臺北駱駝出版社1995年齊梁體詩傳曹鼎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唐代樂府詩譚潤生臺北縣黎明文化事業公司2000年唐詩演進論羅時進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初唐宮廷詩風流變考論聶永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中國古代歌詩研究趙敏俐吳相洲等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全唐五代詩格彙考張伯偉南京鳳凰出版社2005年1月第2次印刷文鏡秘府論彙校彙考盧盛江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4月第1版唐聲詩任半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新1版唐詩雜論聞一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2月第2次印刷四、修辭學、寫作理論修辭學發凡陳望道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1月再版中國修辭學史鄭子瑜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2月初版中國修辭學史稿鄭子瑜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1月第2次印刷漢語古今修辭格通編史塵封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次印刷中國修辭學通史陳光磊等著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次印刷中國修辭學通史隋唐五代宋金元卷宗廷虎李金苓著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第1次印刷語法與修辭劉蘭英孫全洲主編臺北新學識文教出版2002年元月三版五、工具書中國人名大辭典臧勵龢等編臺北臺灣印書館1979年2月增補臺二版日本國見在書目日藤原佐世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4年宋秘書省續編到四庫闕書目葉德輝考證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9年臺一版辭海夏征農主編臺北臺灣東華書局1992年全唐詩人名考證陶敏編撰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第1次印刷增訂注釋全唐詩陳貽焮陳鐵民彭慶生主編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1年兩唐書辭典趙吉惠趙文潤主編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初版青少年兒童福利析論王順民張瓊雲臺北洪葉文化出版社2004年初版中國歷代官制齊魯書社出版發行濟南齊魯書社出版2005年3月第6次印刷六、單篇論文(依出版時間先後排列)初唐五言律體律調完成過程之觀察鄺健行桂林市廣西師範大學出版1992年8月第1次印刷百年徘徊袁行霈北京大學學報第6期1994年頁74-83初唐文學新論朱迪光衡陽師專學報第4期1994年頁1-5初唐浮靡詩風點滴論童嘉新重慶商學院學報第2期1995年頁26-30初唐詩歌的建設與期待余恕誠文學遺產第5期1996年頁42-51略論「上官體」形成的原因鄧屏贛南師範學院學報第5期1999年頁24-28關於初唐文學思想的幾個問題張海明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第2期2000年頁50-57論律詩定型於初唐諸學士陳鐵民文學遺產第1期2000年頁59-64唐代律詩發展的契機──淺論唐初宮體詩的功過王君南昌教育學院學報15卷第1期2000年頁24-25初唐近體詩學的文化精神高林廣內蒙古師大學報第29卷第3期2000年6月頁76-81「上官體」考辨二題聶永華鄭洲大學學報第34卷第3期2001年5月頁94-99略論中國歷代宮廷文學體派價值曹萌保定師範專科學校學報第15卷第3期2002年7月頁43-50上官儀詩歌創作芻論聶永華洛陽大學學報第18卷第1期2003年3月頁36-39試論初唐散文家革新散文的功績──從陳子昂、富吳體談起楊洁琛石油大學學報第19卷第3期2003年6月頁90-94論上官氏文學世家及其影響王少華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16卷第3期2003年9月頁25-28「上官體」詩學理論輯議聶永華鄭州大學學報第36卷第6期2003年11月頁11-15「上官體」生成論洪進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4期2004年頁113-116論「上官體」方蔚巢湖學院學報第6卷第1期2004年頁71-74上官婉兒生平考述唐團結河南教育學院學報第23卷第5期2004年頁34-38「龍朔變體」的詩史評價聶永華運城學院學報第22卷第1期2004年2月頁36-40論初唐宮廷文人山水詩梁桂芳雲南師範大學學報第36卷第2期2004年3月頁91-96上官婉兒家世考趙傑長春師範學院學報第23卷第5期2004年9月頁45-46初唐聲律論的深化及其特點──以上官儀、元兢的詩學理論為中心尚永亮湖南民族職業學院學報2006年6月頁28-32論「上官體」的藝術特徵李軍懷化學院學報第25卷第7期2006年7月頁74-77七、網路資料(利用網路檢索期間自2007.08.01~2009.06.30止)中央研究院漢籍電子文獻,其網址為:http://www.sinica.edu.tw/ftms-bin/ftmsw3故宮【寒泉】古典文獻全文檢索資料庫,網址為:http://libnt.npm.gov.tw/s25/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網址為:http://cnki.csis.com.tw/ 推文 網路書籤 推薦 評分 引用網址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初唐李嶠及其詩歌研究   無相關期刊   1. 初唐李嶠及其詩歌研究 2. 台灣英語學習者的構詞意識、閱讀理解能力、和詞彙推理的策略關係研究 3. 蘇軾寓言之諧趣研究 4. 《苻子》之文學研究 5. 從先秦與舊約時代的祭天禮看兩者的成聖觀 6. 評估中華職棒例行賽犧牲觸擊戰術得分機率 7. 唐詩中的女性主體研究 8. 臺灣原住民少棒選手動作協調能力之分析研究 9. 馮夢龍《三言》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10. 儲光羲及其詩研究 11. 武則天及其詩歌對初唐詩壇的影響 12. 蘇軾《時務策》研究 13. 初唐山水詩研究 14. 義山詩修辭研究 15. 李後主文學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