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不缺錢,為什麼募捐時總要裝窮? - 財經新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可為什麼維基百科一意孤行? 2016年WMF成立捐贈基金之前,讀者捐錢佔總收入高達九成;2016年之後情況好轉,但總體來說, ...
X
科技新知時時更新
免費訂閱電子報
訂閱
退訂
※此電子郵件已被使用!
請勾選您感興趣的類別(至少勾選一項)
產業科技
科技財經
網路趨勢
科技新知
科技新品
同意隱私權政策*
維基百科是世界規模最大、閱讀量最高的線上百科全書,任何人都可編輯的人類知識免費共享庫,就快要20歲了。
目前維基百科也是世界最受歡迎網站第13名,流量甚至超過Netflix、Twitter等串流網站。
維基自稱沒有廣告,也沒有數據交易的營利模式,只純粹為用戶提供最真實可信的內容。
全球前50熱門網站中,維基百科是唯一非營利機構經營的非營利網站;在人們眼中,維基百科是「真理的守護者」,是商業利益高於一切的網路少見的存在。
然而真是如此嗎?
近日,維基百科社群資深人士AndreasKolbe在美國媒體DailyDot撰文,分析批評維基百科背後的非營利組織「維基媒體基金會」(WMF)募捐時的欺騙行為,以及募捐資金流向披露等不透明問題。
常用維基百科的用戶應該多少都見過募捐廣告,Kolbe指出這些訊息嚴重誤導用戶:維基百科並不缺錢,卻一直裝成很窮的樣子,試圖營造「我們過得很艱難」假象道德綁架,利用用戶同情心。
類似消息過去幾年時有爆出。
最早在2015年,就有媒體報導維基百科的財務狀況遠沒有自己說的那麼窘迫。
多年過去,WMF的錢包,只比之前更鼓了。
Kolbe是社區報紙《維基簡報》的前任聯合主編,對維基百科內部運作瞭如指掌。
他表示,WMF最近幾年明顯增加募捐廣告,並提前至少5年、超前數倍完成原本10年1億美元的募捐目標。
甚至實際上「WMF每年只用1,000萬美元就可維持維基百科正常運轉。
」
超募的錢去哪了?不要被WMF「非營利機構」標籤蒙蔽,準確來說它是從事部分營利業務的非營利機構,也為大科技公司提供編輯和使用維基百科內容的付費API服務等。
WMF用營利項目獲得收入沒問題,但現在也在用維基百科非營利的旗艦業務賺錢,且吃相真的不太好。
提前超募,缺乏披露
2016年1月,維基百科15歲生日那天,WMF成立新捐贈基金計劃WMFEndowment,由美國知名公立慈善機構潮汐基金會(TidesFoundation)運作。
此捐贈基金目標是10年內募捐1億美元,達成目標後這筆錢即可用於支持WMF旗下各項目(不限維基百科)。
WMF高層LisaSeitz-Gruwell今年3月一條編輯紀錄顯示,WMF捐贈基金今年就會達成1億美元募捐目標,相比原定10年只花一半時間。
由於WMF近幾年各方收入暴增,特別是過去財年前三季,就有高達1.42億美元收入。
Kolbe透露,捐贈基金的淨資金儲備達約3億美元。
然而,WMF披露的淨資產總額,至上一財年只有1.8億美元左右。
Kolbe指出,這是因WMF的財務披露故意剝離捐贈基金部分,但捐贈基金一直是WMF十分重要且金額龐大的收入來源。
WMF財務報告由知名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審計,顯示過去5年淨資產增值不到1億美元。
同時WMF從其他收入投給捐贈基金的錢,卻計為巨額開支。
藉由這種手段,WMF偽造出收入還行、開支很多,「勉強過得去」假象。
但其實真實淨資產遠比披露高。
藉由假象,WMF才可名正言順「騙捐」。
明明不缺錢
維基百科使用多管道對普通用戶發送募捐廣告,包括電子郵件(貢獻32%募捐收入)、電腦網頁廣告(27%)、行動廣告(26%)等。
廣告主要針對英語國家,但近幾年也進入西語國家地區,以及印度等重要的新興網路市場。
多年以來,維基百科的募捐廣告文案變化多次,但基本內容沒太大差別。
來看看2020年募捐廣告的文案長怎樣:
版本1:你好,加拿大的維基百科讀者。
看起來你經常使用維基百科,真的太棒了!很不好意思,這個週二,我們需要你的幫助。
這已經是我們第十次向你展示廣告了。
我們沒有銷售人員。
感謝2%讀者的捐贈,維基百科能對所有人開放。
如果你能在這個週二捐贈2.75加幣,或任何你能接受的金額,維基百科就能持續下去。
感謝你。
版本2:這個週二,維基百科真的很需要你。
這已經是我們第n次對你展現廣告了。
我們98%讀者不會給錢,他們假裝沒看見(theylooktheotherway)……我們卑微地(humbly)請求你,別關掉這條訊息。
版本3:如果維基百科對你有用,請花1分鐘,隨意額度支持我們,幫助網站持續運轉。
我們只需要1%的讀者捐款。
我們還未達到目標。
請幫助我們忘記掉募資這件事,好讓我們全心投入維基百科的運作。
謝謝。
很明顯,募捐廣告給人緊迫性,好像如果這週二達不到募捐目標維基百科就會當機,彷彿員工每天忙著籌款導致網站沒人經營。
措辭也帶有隱約的指謫,好像說「今天你要是不捐錢,就跟吃免錢的大多數人一樣」。
另外文案其他關鍵詞,也暗示維基百科網站有追蹤用戶,並用於定向募捐廣告。
很多維基百科編輯眼中,這種行為屬於過度嗅探用戶隱私,當然維基百科的隱私條款也未明確說過收集/不收集哪些數據;更進一步,還可理解為WMF使用維基百科的用戶數據營利,儘管維基百科本來應該是非營利業務。
畢竟剛卸任的WMF前CEOKatherineMaher也說過,維基百科的非營利性是這組織受信賴的重要原因,「我們不搞標題黨,我們不放廣告,我們不收集和販賣你的數據。
」
但現實發生的和WMF宣稱並不完全吻合,甚至直接矛盾。
要重申的是:如果維基百科真的缺錢,這種募捐廣告還算可接受。
但問題在於,WMF採用這種「被動攻擊式」措辭募捐,讓人以為維基財務很緊張。
筆者沒見過太多維基百科的募捐廣告,一年也就兩三次,但如果把WMF這種做法看作欺騙,那筆者也是受騙者之一了……正因是維基百科重度用戶,受益匪淺,所以看到廣告時也會捐個20美元支持維基百科,並相信它應該不會騙我吧。
所以筆者很驚訝並遺憾地發現,維基百科,或更準確說背後的WMF,是真的不缺錢。
當然維基百科沒有逼你捐錢──但明明不缺錢,卻裝窮請別人捐錢的樣子,怎樣都讓人不太舒服。
就連一些維基百科社群編輯都看不下去了。
巴西編輯FelipedaFonseca寫道:「用其他人的工作成果來要錢,這種乞丐一般的姿勢,實在太醜了,是不道德的。
」
可為什麼維基百科一意孤行?
2016年WMF成立捐贈基金之前,讀者捐錢佔總收入高達九成;2016年之後情況好轉,但總體來說,「募捐和資助」收入(包括讀者個人和企業機構)仍是WMF每年收入主要部分,讀者收入佔很大比例。
WMFel高層Seitz-Gruwell也表示,她希望繼續維持讀者捐錢為主要收入來源(維持維基百科在企業客戶面前的「純潔性」)。
換言之,至少現階段如果失去一般用戶捐贈,WMF收入將受實質影響。
這才是不缺錢的WMF一定要裝得很缺錢的真正原因。
錢都去哪了
據公開資料,WMF的資金儲備足夠維基百科網站和旗下網站服務器正常運營70多年,這還只是WMF自行披露的儲備金額計算。
如果加上前面提到的捐贈基金,也就是未正常披露的部分,WMF旗下網站還能再運轉至少60年。
WMF籌到的錢都去哪了呢?大概有幾條路:資金輸送、新業務開發、人力開銷、政治獻金。
1)先來看資金輸送。
前面提到,WMF那筆就快要達成1億美元目標的捐贈基金,並非由自己而是由潮汐基金會管理。
除了讀者日常捐款最終流向潮汐,每年WMF還會向潮汐轉移500萬美元,偶爾還會向潮汐基金會其他下設關聯基金輸送資金。
但潮汐還會向WMF定期發起捐贈,金額不固定,2015~2017年都是2.5萬美元,2018年變成將近90萬美元,2019年猛增到254萬美元。
這就出現善款在兩家都不算透明的機構間轉來轉去的詭異情況。
WMF捐給潮汐的錢會計入支出,潮汐捐給WMF的錢卻不會出現在後者財務報表,就構成隱蔽的「小金庫」。
兩家機構還會共享員工,如AmandaKeton,WMF的法務主管,就兼任潮汐關聯機構TidesAdvocacy的CEO(2019年接受過WMF一筆870萬美元捐款)。
可說相關基金會的金錢往來方面,WMF做法完全稱不上透明和可信賴。
2)再來看新業務開發。
維基百科還有多個姊妹網站,包括維基詞典、文庫、名人語錄、旅行指南、多媒體資料庫、共享編輯新聞源等。
這些項目和維基百科屬性相同,都採開放編輯模式。
運作也都依賴WMF資金。
剛才提到,WMF這幾年募集的資金完全夠維基百科運轉上百年,分一點給姊妹網站也不會有太大影響。
然而WMF不僅沒打算停止募捐,還要繼續開發營利性新業務賺更多錢。
去年WMF成立營利項目名叫Okapi,今年正式脫胎為獨立公司WikimediaEnterprise(簡稱維基LLC),業務是為大型企業用戶提供API,幫助他們使用和編輯維基百科等WMF旗下網站內容。
維基LLC介紹網站寫道:「這個項目」聚焦於希望在其他場景重新使用維基媒體旗下內容的機構,為他們提供大規模數據服務,從而服務更快、全面、可靠和安全。
「這個項目」致力於在網站外的場景改善維基媒體讀者的用戶體驗,擴大內容受眾,提高內容的可發現性等。
換句話說,維基LLC就是把維基百科和姊妹網站大多數志願者和社群編輯貢獻的內容,變成一種服務,提供給大客戶並獲得收入。
▲維基LLC業務模式綜覽圖。
(Source:維基百科)
這些無收入的貢獻者,參與維基百科計劃也是出於讓訊息更平等和公開的初心。
但看到WMF想用無償付出賺錢,看到WMF前老闆Maher口口聲聲說維基百科可避免和大科技公司有瓜葛,一邊藉由維基LLC賺這些大科技公司的錢,貢獻者的心裡一定不好受。
順帶一提,WMF重要捐贈者之一Google,同時也是潮汐的大金主。
這三家機構也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金錢往來。
現在Google搜尋引擎和Google語音助理也會使用維基LLC提供的API,讓Google又成為WMF的大客戶,關係就更複雜了。
3)然後來看人力開銷。
雖然肯定沒法和其他流量接近的大公司相提並論,但WMF也稱不上小機構。
反倒是發展情況和做法挺像成長中的大公司:每年收入都節節攀升,員工規模也不斷擴張。
WMF成立之初只有3個人,到2014年增長到240人,今天超過500人了。
這樣跟讀者要錢時擺出不好意思的「卑微」姿態的機構,高層團隊個人年收入高達30萬至40萬美元,占每年200萬支出很大部分。
最誇張的是,據Kolbe透露,WMF專門從事募捐工作的員工數量就超過40人。
從已知情況來看,這些員工每天工作除簡單改動一下募捐文案然後發廣告外,就是處理前文提到的和其他基金會和關聯機構之間說不清道不明的各種金錢往來,和行政手續了。
4)最後來看政治獻金。
WMF每年支出有很大部分是律師和公關費用。
公關公司為MinassianMedia,過去四年收取WMF至少158萬美元公關費。
怎麼說,高手就是值這個錢,畢竟人家公司員工總數只有三、四個人……
MinassianMedia創始人是CraigMinassian,克林頓基金會的全職員工,還曾經是比爾·克林頓和希拉蕊·克林頓兩個總統競選團隊的成員、前克林頓白宮助理新聞長。
公司另兩名員工也都和希拉蕊·克林頓的競選團隊有密切關聯,曾為其撰寫競選宣傳文案。
WMF藉由這家公關公司和克林頓家族形成微妙關係,不能說是有政治獻金行為的鐵證,但至少構成利益衝突,和維基百科在讀者心目中的中立形象相去甚遠。
當然,就算WMF真是為了政治關係才挑中這家公司,無可厚非,畢竟最近幾年瘋狂超募發現後的說辭也是「未雨綢繆,深謀遠慮」。
萬一將來維基百科被政治壓迫,在華府多個朋友也好說話。
這確實不是WMF瘋狂募捐和種種不透明行為第一次公開揭露和受批評,但過去幾年,WMF一直沒有長進,未能真正整頓。
由於它還是非營利機構,只要在法律允許範圍內活動,就沒有什麼風險。
這也是為什麼維基百科志願者群體對WMF的意見越來越多,也有編輯開始組織抗議WMF,想逼它回歸正途。
如有編輯希望組織媒體行動「Notinourname」(不要以我們的名義),以不再積極參與編輯為要挾,迫使維基百科透明披露真實財務。
很多志願者的主張沒那麼苛刻:他們對WMF募到多少錢、怎麼使用的並沒太大興趣,參與編輯工作純粹出於重視資訊平等或個人興趣。
他們只希望WMF募捐廣告去掉道德綁架的話術,以及和真實財務不符的表述,還給用戶真正免費開放的維基百科。
對筆者來說,透過這次事件更清楚意識到,貢獻者更應得到尊重(以及報酬,儘管是自願無償工作);當然,身為網站服務提供者,WMF確實也有付成本。
筆者還是會捐錢給維基百科,畢竟已是習慣。
但也希望捐錢並心態相似的同學,一起更積極監督維基百科和WMF,朝更好的方向前進。
(本文由品玩授權轉載;首圖來源:Version1byNohat(conceptbyPaullusmagnus);Wikimedia.,CCBY-SA3.0,viaWikimediaCommons)
延伸閱讀:
維基將向企業客戶推付費版WikimediaEnterprise,現行服務仍免費
Google捐款310萬美元給剛滿18歲的維基百科,十年總額超已過7,500萬美元
科技新知,時時更新
科技新報粉絲團
訂閱免費電子報
關鍵字:Google,WMF,募捐,募款廣告,潮汐基金會,維基LLC,維基百科
Postnavigation
←5案金融監理沙盒實驗,3案可望接軌法規落地
4家疫苗險熱賣逾56萬件,3家給付身故喪葬費→
我們偵測
到您有啟用
ADBlock
請您暫停使用ADBlock,以支持我們持續能提供更多新聞資訊與優質的閱讀環境。
贊助專欄
活動專區
研討會
CurrencyRate
本週熱門馬斯克:一年前就可生產900公里續航的ModelS,但太沒用
高鐵購新車日本報價不合理,改洽他國廠商香港成人間煉獄,COVID-19死亡率全球最高4千輛豪車貨輪宣告沉船,賓利、保時捷、藍寶堅尼全數海葬俄重演1998年金融危機噩夢?俄債剩數小時就違約16天內發射4次火箭任務,SpaceX直播回嗆俄羅斯:美國掃帚起飛囉台灣ASML2022年將聘1,000名員工,碩士工程師年薪上看160萬元聯發科踢走高通成美Android手機晶片新霸主,外媒:記得謝謝Google
財訊快報
志超2月營收20.52億元
南茂2月營收月減7.8%
榮群2月營收月減60.2%
晶心科2月營收4,156.70萬元
矽力-KY2月營收18.90億元
良維2月營收月減24.4%
系微2月營收1.04億元
海韻電2月營收月減56.5%
撼訊2月營收7.09億元
宣德2月營收8.74億元
更多>>
編輯精選
[專題]從健康檢查到內外科診斷,閎康巧扮第三類半導體「健檢師」
[分析]烏克蘭啓示錄》從Starlink看見低軌衛星對現代戰場的意義
[分析]俄羅斯施行太空技術制裁,影響了哪些科學任務與合作?
[熱門]16天內發射4次火箭任務,SpaceX直播回嗆俄羅斯:美國掃帚起飛囉
[專題]一株煨了十年的火苗,成為富采直攻第三類半導體關鍵
[分析]原物料飆到「妖鎳」破10萬美元!一次看俄烏戰爭如何衝擊供應鏈
[專欄]提高不動產貸款風險權數,是將外部成本內部化的重要手段
[專題]開車、滑手機甚至打仗都需要,我們未來離不開第三類半導體
FB粉絲團
其它
登入
文章RSS訂閱
迴響RSS訂閱
WordPress台灣正體中文
請您暫停使用ADBlock,以支持我們持續能提供更多新聞資訊與優質的閱讀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