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瑋/跳鍾馗送客,生人勿近 - 報導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跳鍾馗」,經常出現在普渡儀式的「送孤」一環。

由於經過熱情款待的「好兄弟」們,並非個個都願意在筵席之後散去,法師便透過跳鍾馗的儀式,威懾並且 ... 贊助深度×開放×非營利贊助訂閱深度×開放×非營利贊助訂閱深度×開放×非營利評論專題攝影多媒體議題在地傳真〉張家瑋/跳鍾馗送客,生人勿近影像8/26/2018文字張家瑋攝影張家瑋在地傳真宗教民俗影像8/26/2018文字張家瑋攝影張家瑋在地傳真宗教民俗影像8/26/2018文字張家瑋攝影張家瑋在地傳真宗教民俗已經彩繪好臉譜的法師,在鍾馗神像前焚香,燒化符咒,祈求待會兒的儀式順利平安地進行。

準備工作至此已進入最後的階段,法師回到後台,不疾不徐地將草鞋、官服、頭盔等複雜的配件一一穿上。

一個手勢之後,完成裝扮的法師,伴隨著響起的鑼鼓聲,快步向台前走去⋯⋯「跳鍾馗」,經常出現在普渡儀式的「送孤」一環。

由於經過熱情款待的「好兄弟」們,並非個個都願意在筵席之後散去,法師便透過跳鍾馗的儀式,威懾並且驅散仍未離去的孤魂野鬼,讓祂們回到該去的地方,以恢復場地原有的狀態與秩序。

「跳鍾馗」看似與陣頭中的八家將、官將首相同,都是透過臉譜的繪製與身段的表現,來扮演神明;然而,扮演鍾馗的法師還必須具備運用符令、咒語及法術的能力。

在傳統的民間信仰中,跳鍾馗直接與「好兄弟」產生強烈的衝突,算是一個「煞氣」較重的儀式,所以普遍被認為不適合供人觀賞,且禁忌繁多──在扮演鍾馗的法師完成裝扮後,便禁止再開口說話,也忌諱旁人呼叫其本名,以免被識破真實身分,招來災禍。

現場的其他人員也必須在身上帶著符咒,亦不可呼叫姓名,若非必要盡量不開口說話,以防在儀式過程中遭受波及。

歌仔戲後場伴奏的樂音戛然而止,完成裝扮的法師已然轉換為鍾馗的角色。

他緩緩來到戲台前,腳踩七星步,手持寶劍在空中畫出符文,口中念念有詞。

含意難解的咒語劃破了現場的寂靜,清楚地傳到眾人的耳中。

鍾馗宣告完自己的身分以及此行前來的目的,便走向遠處做法,設下結界,輪番拿著各式法器遊走於兩地之間。

路程中用以驅邪的鞭炮聲不絕於耳,細長的紙錢從空中不斷飄落,儀式的現場彷彿另一個時空,每一樣東西都脫離自己原本的意義而產生新的用途。

生物被作為法器──白公雞在破曉啼叫,所以屬陽剋陰;白鴨取其「壓」的諧音,用以壓煞。

而不斷撒向四周的鹽巴與白米,在這裡則象徵了飛沙走石,以說明伏魔大帝鍾馗的法力之強大。

儀式尾聲,法師完成了象徵鍾馗返回天庭的動作,拔起香、吹熄蠟燭,代表自己已經脫離神的身分。

他抹去臉譜、脫下身上的裝扮,並將草鞋連同金紙焚化。

工作人員卸下了緊繃的情緒,臉上的表情輕鬆了許多;歌仔戲班的演員們回到後台繼續梳妝打扮,有說有笑地討論著待會要上演的戲碼。

財、子、壽三仙步上台前,為慶賀法會圓滿的「扮仙」橋段揭開序幕,觀眾正好站在先前鍾馗作法的地方觀賞演出,現場的一切都回歸到平常的樣貌。

數十分鐘前那個瀰漫著詭異氣氛的時空彷彿消失無蹤,除了遍地的金紙與鞭炮屑以外,似乎再也找不到它曾經存在的痕跡。

Fill1(攝影/張家瑋)Fill1(攝影/張家瑋)Fill1(攝影/張家瑋)Fill1(攝影/張家瑋)Fill1(攝影/張家瑋)Fill1(攝影/張家瑋)Fill1(攝影/張家瑋)Fill1(攝影/張家瑋)Fill1(攝影/張家瑋)Fill1(攝影/張家瑋)影像8/26/2018文字張家瑋攝影張家瑋在地傳真宗教民俗用行動支持報導者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

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

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您的支持將有助於《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促進多元進步的社會對話。

請與我們一起前進,共同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贊助我們©2018AllrightsReserved影像張家瑋/「畫面」—臉譜裡外的將團樣貌這系列影像並不全然為了顯露他們的神威,或是他們平時較低的社會地位;而是呈現他們在人性與神性、被崇敬與被鄙視之間,更多元的樣貌。

2017/8/23影像張家瑋/「畫面」—臉譜裡外的將團樣貌2017/8/23影像姚瑞中/巨神連線我覺得巨大神像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是解嚴前後一個新時代的產物。

與經濟起飛以及地方政治派系脫不了干係,甚至和台灣自卑情結有關。

2017/11/16影像姚瑞中/巨神連線2017/11/16影像要人也要神,眾神明齊聚凱道7月23日,行政院因「減香」政策被外界認為是「滅香」,台灣各地神尊、神轎與陣頭齊聚台北城舉行「史上最大科 眾神上凱道」遊行,從中正紀念堂出發「遶境」至總統府前,表達捍衛信仰,守護香火目標。

2017/7/24影像要人也要神,眾神明齊聚凱道2017/7/24評論【投書】八仙洞拆廟,是遺址保護還是再遺址化?我們究竟想要展示什麼樣的遺址意象?若文化主管機關或考古學者仍一味地著眼遺址與出土文物,而忽視了現生人群與遺址、自然地景交織生成的活動樣貌,這種圈地式的遺址公園能留給後世的,似乎只剩下單一的文化展演,而不見文化多元的可能。

2017/4/21評論【投書】八仙洞拆廟,是遺址保護還是再遺址化?2017/4/21評論【投書】我的高職同學們技職青年面對著殘破的升學機會與就業條件,卻無法開口講出自己的困境,高職三年軍事化管理,已經讓學生失去了批判性思考的能力,甚至對自身權益無感,依舊是被規訓、鞭打的羊群,只是習得了苟且偷生,習得了阿Q精神。

2017/4/16評論【投書】我的高職同學們2017/4/16文化.藝術專訪《大佛普拉斯》導演黃信堯──人們拜佛,還是敗給虛無的寄託?黃信堯說,年輕人拜神,希望改變未來;老年人要祂庇佑子孫;過得不錯的人求繼續維持;掙扎的人盼轉捩點別太遲。

2017/10/8文化.藝術專訪《大佛普拉斯》導演黃信堯──人們拜佛,還是敗給虛無的寄託?2017/10/8載入更多文章《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與社會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媒體環境。

關於我們New作者群New聯絡我們New加入我們New常見問題New隱私政策New捐款徵信New許可協議New基金會新聞New影響力報告New訂閱電子報NewPodcast節目列表New報導者開放實驗室New品牌設計規範New贊助我們公益勸募許可字號|衛部救字第1101363853號Copyright©2022TheReporter.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