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視熱傷害 -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暑」常合併多重器官衰竭,如腦病變、急性肝衰竭、腎衰竭、肺水腫、心肌病變、心臟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瀰漫性血管內凝血、橫紋肌溶解症等,其死亡率極高,是臨床上熱 ...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健康促進環境 空氣污染之健康自我保護專區 預防熱傷害衛教專區 電磁波宣導專區 內分泌干擾素專區收闔 塑化劑 重金屬專區收闔 主題文章 石綿健康危害專區 定位點 :::首頁>健康主題>健康生活>健康促進場域>健康促進環境>預防熱傷害衛教專區 不可忽視熱傷害 facebook line twitter plurk 轉寄 列印 縮短網址 發布單位:發布單位:社區健康組 瀏覽數:瀏覽數:1077 修改日:修改日:2021/12/01 發布日:發布日:2021/06/11                                朱柏齡醫師(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 前言 109年夏天高溫日數明顯比往年多,根據衛生福利部資料,七月份熱傷害人次約為去年之1.6倍,據媒體報導,一名外送員疑似中暑暈倒急救後送加護病房,有民眾疑似登山中暑死亡,國外更有馬拉松健將在酷熱天氣路跑中暑死亡,這些案例顯示熱傷害可導致嚴重的後果。

每年夏天政府衛生部門都會不斷對民眾實施熱傷害衛教,但案例仍然逐年增加,甚至有死亡案例,顯示有些民眾輕忽熱傷害的嚴重性,對自己身體狀況過分自信,導致輕重程度不等的熱傷害。

重度熱傷害可導致多重器官衰竭,甚至可致死,但熱傷害是可預防的疾病,本文介紹熱傷害的分類、常見症狀、危險因子、處置及預防,希望民眾透過對熱傷害的了解而避免其危害。

熱傷害之種類及症狀 首先要釐清幾個相關名詞,「熱傷害」因程度輕重不同傳統上分為熱衰竭、熱痙攣及中暑,前兩者屬較輕之熱傷害,只要因曝露在熱環境下後而產生暈眩、頭痛、噁心、嘔吐、虛弱、心跳加速、體溫升高者皆可診斷為熱衰竭,若在高熱環境下過度運動後合併有不自主之肌肉抽搐則為熱痙攣。

而「中暑」屬重度熱傷害,除了可能先有熱衰竭的症狀,另須加上高體溫(核心體溫大於攝氏40度)及中樞神經系統受損的症狀(如言行舉止異常、癲癇、昏迷等)。

「中暑」常合併多重器官衰竭,如腦病變、急性肝衰竭、腎衰竭、肺水腫、心肌病變、心臟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瀰漫性血管內凝血、橫紋肌溶解症等,其死亡率極高,是臨床上熱傷害治療最具挑戰性的一類。

一般社會大眾常將「熱衰竭」與「中暑」名詞混淆,有時將一般輕微之熱傷害當成中暑,有時卻將嚴重且危及生命之熱傷害當成熱衰竭。

中暑又可分為兩類:一為傳統型中暑,主要為在高熱環境下身體散熱功能不良造成,常發生於年老且有慢性病或心肺功能不良之病人。

另一類為運動型中暑,主要為在高熱環境下劇烈運動體內大量產熱來不及散熱所造成,常見於運動員、戶外工作者或軍中之新兵。

熱傷害之高危險群 體熱的來源除了和外在環境有關,體內之產熱量及散熱能力也佔一重要因素,以下介紹哪些人或是哪些情形是中暑之高危險群: 一、肥胖、身體質量指數(BMI)高者:因皮下脂肪厚,皮下血液循環差,較不易散熱。

二、戶外工作者或運動員:劇烈運動超越體能負荷時,體內大量產熱,但來不及散熱,導致熱累積,造成熱傷害。

三、飲水不足者:因散熱需靠排汗,排汗須有足夠水分。

四、身體耗弱者:如睡眠不足、感冒、腹瀉、有其他感染導致發燒等等,在這些狀況下皮膚之血液循環較差,不易排汗。

五、熱適應不良者:如軍中之新兵(剛入伍前二週)或戶外工作者剛上工之新手,在高熱環境下運動須有熱適應期,約為7至14天,在此期間逐漸增加熱曝露時間及訓練強度,若未經熱適應在熱環境下驟然接受與老手同樣之訓練或工作極易中暑。

六、服用抑制排汗之藥物、利尿劑或交感神經興奮劑:如含抗組織胺之感冒藥、含副交感神經抑制劑之腸胃藥及某些精神科用藥可抑制排汗,服用利尿劑有時可造成脫水。

服用交感神經興奮劑如安非他命、搖頭丸、麻黃素等可刺激體內產熱。

七、有慢性病、心肺功能不良之病人:心肺功能差,散熱功能差,因散熱須有良好的皮膚血液循環。

八、有強迫性格事事求勝者:在參加競賽時有時為了求勝可能作出超出體能極限之運動,若前一天熬夜睡眠不足或腹瀉時其中暑之危險性更高。

九、精神病認知異常或失智症患者:因無法對熱環境做出正確的認知及應變(如離開熱環境或增加飲水),故夏天在戶外易導致熱傷害。

十、罹患代謝疾病者:如甲狀腺亢進症,其代謝率高,產熱量高。

十一、年長者(大於65歲)或年幼者(小於5歲):因心肺功能差,散熱功能差,夏天較易有熱傷害。

熱傷害之治療及預防 對熱傷害患者治療最主要之原則為迅速降溫,降溫最快的方法為「傳導法」,其次為「蒸發對流法」,當發現「熱傷害」患者時,須迅速將其移至陰涼處,解開衣物,將其頸部以下泡在冷水缸中,或以冷水或冰水將身體淋濕,輔以電扇吹拂降溫,並將冰袋或冰毛巾置於頸部、腋窩、及鼠蹊部大動脈通過處,之後將病患置於具有空調之運輸工具儘速送醫,運送過程並持續降溫。

熱傷害之預防主要為針對其成因,並熟悉降溫措施: 一、溫度溼度高時儘量避免在室外逗留或運動,若需工作或運動時,須依照熱指數(溫度+0.1x相對度)調整休息時間及飲水量,熱指數越高,休息時間及頻率越高,飲水量越多。

二、夏天在戶外穿著較寬鬆透氣、色淺易排汗之衣物,戴寬邊帽或撐陽傘隔絕太陽之輻射熱。

三、戶外工作者:對易有熱傷害之高危險群戶外工作者在高熱之環境需調整其工作量,並注意個體體能之差異。

四、新兵、球隊或戶外工作者剛上工之新手:軍中之新兵、球隊之新手或戶外工作者剛上工之新手須有熱適應期。

五、運動狀況:在酷熱天氣需補充足夠水分,未做運動時每半小時補充約200–300cc水分,運動時每15–20分鐘補充約200–300cc水分,勿飲用含糖、含咖啡因或酒精成分之飲料,反而可造成利尿缺水。

六、服用藥物者:注意是否服用藥物,如感冒藥、利尿劑,抗膽鹼性藥物,鎮靜劑、麻黃素、安非他命等。

七、失智或認知不良之家人:家中若有失智或認知不良之家人,在酷熱之夏天勿讓其獨自外出。

八、嬰幼兒:勿將幼兒獨自留在戶外未開冷氣之車內,短期間車內溫度即可升高造成嚴重之熱傷害。

九、長者、嬰幼兒或有慢性病者:注意家中之長者、嬰幼兒或有慢性病之家人,留意其是否有熱傷害症狀。

熱傷害嚴重者可導致中暑及多重器官衰竭,其死亡率極高,但其為一可預防之疾病,若平日能瞭解熱傷害之成因並加以預防,必可避免不幸事件之發生。

您可能會喜歡 預防熱傷害,我該怎麼辦?2021-06-10 熱傷害急救處理2021-06-10 熱傷害的種類,有什麼症狀?2021-06-10 高溫不代表感覺熱!?讓舒適度指數告訴你答案!2021-06-10 夏日炎炎6大高危險族群慎防熱傷害!2021-06-10 看完本篇主題後,您的感覺如何? 非常實用 實用 普通 不實用 非常不實用 送出 回上頁 回首頁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