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嘗試取悅別人, 凡事害怕得罪人? 檢視自己需要療傷的童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不斷嘗試取悅別人, 凡事害怕得罪人? 檢視自己需要療傷的童年 · 現在我終於知道我的父母在情感上忽視了我,我該怎麼跟他們相處? · 我對父母感到憤怒,但又為 ... 彩虹小孩的部落 跳到主文 心靈科學覺醒之路 你也可以 覺醒找到真正的喜悅 Betherainbowinsomeoneelse'scloud 部落格全站分類:不設分類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Jun11Tue201915:38 不斷嘗試取悅別人,凡事害怕得罪人?檢視自己需要療傷的童年 開始談戀愛的時間,比一般人過早或過晚嗎? 當別人問你是不是穩定交往中,你常覺得一言難盡嗎? 即使穩定交往中,仍常常覺得空虛寂寞? 在另一半面前顯露真實的情緒,會感到彆扭、不自在? 你們之間的對話往往繞著事務話題打轉,不觸及情感層面? 以上這些都是童年情感忽視的徵兆 童年情感忽視(ChildhoodemotionalNeglect)源於童年時期,父母沒有對你的情感需求做出充分回應。

全球有數千萬人的生活都深受其害,從童年開始,就習慣了壓抑自己的情緒,將所有感覺阻隔在外。

然而,在成年以後,麻煩就大了。

他們不明白自己為何無法與人建立親密連結,內心難以獲得真正的滿足,覺得既空虛又寂寞。

受到「童年情感忽視」損傷的人際關係,像是正常人際關係打了折扣的版本。

更糟的是,那些受到「童年情感忽視」影響的伴侶,他們大多對此一無所知,他們從小就缺少跟自己情感的連結,遑論有能力與他人建構情感交流。

從「童年情感忽視」恢復需要時間,在療癒自己的過程中,韋伯博士發現擁有「童年情感忽視」的人,最常遇到這些問題:   現在我終於知道我的父母在情感上忽視了我,我該怎麼跟他們相處? 我對父母感到憤怒,但又為這樣的情緒充滿罪惡感。

我該怎麼辦? 父母要如何改變自己和孩子的互動,才能為孩子提供他們所需的情感認同? 我覺得我的丈夫有「童年情感忽視」的症狀,我該怎麼和他談論這件事? 我真的能夠療癒自己關係之中疏離的情感嗎? 我發現一本好書《童年情感忽視・實戰篇》 書中,韋伯博士讓「童年情感忽視」這個概念更上一層樓,超越前一本《童年情感忽視》自我療癒的向度, 將修復工具運用在療癒「童年情感忽視」對於婚姻、親子教養、以及你與老後父母的互動關係上,更強化了日常生活中與他人應對的實際方法。

透過「童年情感忽視」這個強力的透鏡來檢視自己和人際關係,彷彿為人們打開一片新大陸。

《童年情感忽視・實戰篇》就像一個溫柔的嚮導,陪伴那些面臨「童年情感忽視」議題的人們,度過生命中最重要的變化時期。

大學時期,我開始發現: 為何別人常說我看起來有距離感、不好親近? 為何我明明渴望與人親密,卻又害怕被打擾? 為何我經常在社交場合中感到不自在? 為何我對請求別人幫助甚感為難? 為何我寧可和動物相處,也不願與人相處?   一直以來,我們都"知道"父母愛我們。

但知道畢竟不是「感覺」。

  童年時期,我們需要「感覺」到自己的情感需求,被父母理解、接納且回應。

    然而,有些父母對孩子表達的情感需求,往往視而不見、充耳不聞。

  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的童年。

  大多父母不了解「愛孩子」和「感受孩子」,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

  即使是照顧周全的爸媽,也可能做出忽視孩子情感需求的行為,使其留下陰影。

  受到「童年情感忽視」的人,長大以後,外表上通常看起來很正常——   他們聰明優秀、體面光鮮、討人喜歡,別人很難看出他們內在極其匱乏,   只有那些最親近他們的人,才得以瞧見一些蛛絲馬跡。

  他們往往在面對生命中的困境時,會下意識地責怪自己:   「為什麼我那麼難搞?」   「為什麼又搞砸了一段關係、一份工作?」   「為什麼我總是焦慮、易怒、憂鬱、容易不安?」   「我的內心究竟缺少了什麼?」   這一切的答案,就在心理學界近年熱議的「童年情感忽視」。

  【12種情感失能的父母類型】   1.自戀型父母:充滿了優越感,要求孩子表現完美,不能丟父母或家族的臉。

  2.權威型父母:期待孩子按照父母的規定行事,都是「為你好」,不要問為什麼。

  3.放縱型父母:未盡責地為孩子提供限制或規範,不敢對孩子說「不」。

  4.活在憂傷裡的單親父母:因離婚或喪偶的情緒風暴,而無力關注孩子的情感需求。

  5.成癮型父母:正常及不正常時判若兩人,孩子無法預測下一刻父母是哪個面貌。

  6.憂鬱型父母:沒有足夠的精力或熱情來教養孩子,不是顯得暴躁就是悶悶不樂。

  7.工作狂父母:生活重心都在工作上,沒時間去注意孩子有什麼需求或感受。

  8.需照顧特殊家庭成員的父母:家中有重病的人讓父母分身乏術,無暇關心孩子情緒。

  9.成就與完美導向型父母:不斷給孩子壓力,逼迫孩子達成父母想要的目標。

  10.反社會型父母:反社會者的特徵即是本身沒有罪惡感、缺乏同情心。

  11.身兼父職或母職的孩子:強迫孩子表現得跟大人一樣,孩子甚至要照顧父母。

  12.為孩子著想但缺乏自覺的父母:一廂情願地對孩子好,卻忽視了孩子的「感覺」。

  【10種受忽視者的行為特徵】   1.空虛感:常覺得自己像個局外人一般,格格不入。

  2.反依賴:在親近的關係裡會感到不自在。

  3.不切實際的自我評價:放大自己的缺點,覺得自己不如別人。

  4.虧待自己,把同情心留給別人:對自己比對別人更嚴苛。

  5.罪惡感與羞恥感:認為如實表達情緒是軟弱的表現。

  6.針對自己的憤怒與自責:對自己有種厭惡的感覺。

  7.極力想隱藏真實情感:覺得一旦深交,別人就不會喜歡我了。

  8.無力滋養自己和別人:不喜歡需要別人,也不喜歡被別人需要。

  9.缺乏自我紀律:做事常拖拖拉拉、雜亂無章。

  10.述情障礙:無法覺察、瞭解、表達自己的情緒。

  【10個修復童年情感忽視的練習】   1.「感覺詞彙表」:841種形容詞,練習覺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緒   2.「說不」改變清單   3.「請求幫助」改變清單   4.「喜歡和不喜歡」改變清單   5.「快樂優先」改變清單   6.「飲食習慣」改變清單   7.「運動」改變清單   8.「休息和放鬆」改變清單   9.「自我紀律」改變清單   10.「自我安慰」改變清單 以上分享個需要的好朋友們 其實這種問題人人都有 如果覺得有需要幫助 請尋求合法的身心科醫師或心理諮商人員協助 一切都會變好的,加油哦!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彩虹小孩 彩虹小孩的部落 彩虹小孩發表在痞客邦留言(0)人氣() E-mail轉寄 全站分類:親子育兒上一篇:零極限:創造健康、平靜與財富的夏威夷療法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站方公告 [公告]MIB廣告分潤計劃、PIXwallet錢包帳戶條款異動通知[公告]2021年度農曆春節期間服務公告[公告]新版部落格預設樣式上線 活動快報 最愛的冬季必吃美食 按讚並追蹤PIXstyleMe於此貼文的留言處寫下#冬季必... 看更多活動好康 我的好友 熱門文章 文章分類 未分類文章(14) 最新文章 最新留言 動態訂閱 文章精選 文章精選 2019六月(1) 2019一月(4) 2018十二月(8) 2018十一月(1) 所有文章列表 文章搜尋 新聞交換(RSS) 誰來我家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QRCode POWEREDBY (登入)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2PIXNET 關閉視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