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衛之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威海卫之战(日语:威海衛の戦い),又称威海卫海战,是1895年日本帝国军队為了殲滅清朝北洋水师而进行的战役。
此战为中日甲午战争之关键, 結果日军攻占威海卫,清朝 ...
威海衛之戰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威海卫之战中日甲午战争的一部分威海衛之戰形勢圖日期1895年1月20日-1895年2月12日地点 大清山东威海结果
清军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日军占领山东半岛,威胁京畿地区。
参战方
大清
大日本帝国指挥官与领导者
李鸿章丁汝昌 †刘步蟾 †
大山岩伊东祐亨大寺安纯(英语:ŌderaYasuzumi) †兵力
约30,000人大清淮军北洋水师
约25,000人日本陆军第2軍联合舰队伤亡与损失
伤亡超过4,000人定远、靖远、来远等舰沉没镇远、济远、平远等舰被俘
陆軍:74人陣亡,214人受傷。
[1]:73海軍:軍官2人陣亡,4人受傷;水手27人陣亡,32人受傷。
[2]查论编中日甲午戰爭
豐島海戰
成歡之戰
平壤之戰
黃海海戰
九連城之戰
旅顺口之战
威海衛之戰
营口之战
澎湖之役
马关条约
威海卫之战(日语:威海衛の戦い),又称威海卫海战,是1895年日本帝国军队為了殲滅清朝北洋水师而进行的战役。
此战为中日甲午战争之关键,結果日军攻占威海卫,清朝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日军完全控制渤海湾,严重威胁京畿。
目录
1戰鬥序列
1.1日本
1.1.1陸軍
1.1.2联合舰队
1.2大清
1.2.1陸軍
1.2.2北洋水師
2戰役過程
3參考資料
4外部連結
戰鬥序列[编辑]
日本[编辑]
陸軍[编辑]
第2軍[1]:52
第2師團
第6师团
联合舰队[编辑]
本队[1]:53
防護巡洋艦:松岛、严岛、桥立、千代田
第一游击队
防護巡洋艦:吉野、浪速、高千穂、秋津洲
第二分队
鐵甲艦:扶桑、比叡(日语:比叡(コルベット))、金剛
無防護巡洋艦:高雄(英语:JapanesecruiserTakao(1888))
第三分队
無防護巡洋艦:筑紫
風帆戰船:葛城(英语:JapanesecorvetteKatsuragi)、大和、武藏(英语:JapanesecorvetteMusashi)、天龍(英语:JapanesecorvetteTenryū)
第四分隊
砲艇:赤城(日语:赤城(砲艦))、摩耶(英语:JapanesegunboatMaya)、大島(英语:JapanesegunboatŌshima)、鳥海(英语:JapanesegunboatChōkai)、愛宕(英语:JapanesegunboatAtago)
未編隊:四艘小型風帆戰船
魚雷艇:
第一中隊:小鷹(英语:JapanesetorpedoboatKotaka),第7(日语:第五号型水雷艇)、11、13、23號(日语:第二十二号型水雷艇)
第二中隊:第8(日语:第五号型水雷艇)、9、14、18、19、21號(日语:第二十一号型水雷艇)
第三中隊:第5(日语:第五号型水雷艇)、6、10、22號(日语:第二十二号型水雷艇)
大清[编辑]
陸軍[编辑]
劉公島、日島:1,500人
威海衛西北砲台:3,000人
威海衛東南砲台:3,000人
北洋水師[编辑]
戰役過程[编辑]
威海卫刘公岛为北洋水师提督衙门所在,被视为海军根本。
周边筑有炮台多座,甚为坚固。
日军攻占旅顺之后,成立由约二万五千人组成的山东作战军,即第二军,由大山巖指挥。
日军先發動佯攻,於1月18、19日砲擊威海卫以西的登州[3]。
1月19日,第二軍从大连乘船出發,由八重山號巡洋艦(英语:JapanesecruiserYaeyama)帶頭,聯合艦隊的本隊、第二分隊與第一魚雷艇中隊於20日抵達威海衛以東50公里的荣成湾龙须岛,掩護運兵船上的日軍登陆,300名清軍以四門砲迎戰,但在八重山號砲擊後潰散,日軍順利登陸,之後兵分兩路,第6師團為右路,沿海前進,第2師團為左路,沿離海4英里的道路前進,包抄威海衛後路。
聯合艦隊的第一游擊隊與第二、第三魚雷艇中隊則監視威海衛北洋水師的動靜。
[1]:53-54[4]同日伊东祐亨修書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勸降,由英國的中國艦隊總司令埃德蒙·佛萊曼特(英语:EdmundFremantle)上將轉交,丁未作答覆。
[5]日军於1月30日分三路進攻,南岸炮台失守。
2月1日,北岸炮台失守;守将戴宗骞退至刘公岛上后自尽。
2月2日,威海卫城陷落。
自此,威海陆地尽失。
[3]日军少将大寺安纯(英语:ŌderaYasuzumi)於此役被大砲击毙,是日軍在甲午戰爭中軍階最高的陣亡者。
[4]
「威海衝陥落北洋艦隊提督丁汝昌降伏ノ図」右田年英(日语:右田年英)画
之后日军对依托刘公岛的北洋水师进行水陆夹攻。
日陆军修复七门原南岸炮台的克虏伯炮,并对港内北洋军舰轰击。
日海军鱼雷艇多次夜袭。
2月5日,定远中雷搁浅。
提督旗移于靖远。
6日,来远被击沉。
镇远战前背伤以至不能出海。
北洋水师已名存实亡。
7日,日本海军发动总攻,后北洋鱼雷艇管带王平率鱼雷艇队出逃,多被击沉。
9日,南岸炮弹命中靖远;靖远搁浅后被丁汝昌下令击沉。
清軍由於遭到水陸夾擊,援軍不至,表示不想繼續戰鬥。
瑞乃爾(TheodoreH.Schnell)、戴樂爾、克爾克(W.Kirk)醫生與牛昶昞、馬復恆兩位道台商量,同意投降是防止士兵譁變的最好方法。
瑞乃爾與戴樂爾到旗艦上去見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與馬格祿(英语:JohnMcClure(admiral)),表示應該盡量戰鬥,但如果士兵不願作戰,投降是正當的。
丁說:「我當然會救兵勇們的性命,我也認為你們建議的是唯一可行之途,但在我實行這一步驟前我必須得先死。
」[6][7]11日,丁汝昌服鸦片自杀,至次日死亡。
威海卫水陆营务处候选道牛昶眪把丁汝昌大印交给了美籍洋员浩威(GeorgeHowie),假借丁汝昌的名义投降,浩威亲自起草降书。
14日,牛昶昞签订《威海降约》。
北洋水师镇远、济远、平远、广丙、镇东、镇西、镇南、镇北、镇中、镇边等10艘舰船皆被编入日本海军。
仅练习舰康济号由萨镇冰驾驶,载丁汝昌、刘步蟾、杨用霖、张文宣等人灵柩返回烟台。
至此,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威海卫之战结束。
參考資料[编辑]
^1.01.11.21.3AnEpitomeoftheChino-JapaneseWar,1894-95.H.M.StationeryOffice.1896年[2020-02-10].(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30).
^HerbertWringleyWilson.PortArthurandWei-hai-wei.Ironcladsinaction:asketchofnavalwarfarefrom1855to1895,withsomeaccountofthedevelopmentofthebattleshipinEnglandbyH.W.Wilson.ASIN B00MXF8W3W.
^3.03.1S.C.M.Paine.TheSino-JapaneseWarof1894-1895:Perceptions,Power,andPrimacy.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1April2005:226–227.ISBN 978-0-521-61745-1.
^4.04.1威海卫之战(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刘公岛管理委员会
^S.Lone.Japan'sFirstModernWar:ArmyandSocietyintheConflictwithChina,1894-5.PalgraveMacmillanUK.30August1994:166.ISBN 978-0-230-38975-5. (英文)
^TheodoreH.Schnell.TheSiegeofWei-hai-wei[瑞乃爾關於威海衛投降的報告].《京津泰晤士報》.張黎源譯.1896年2月29日[2019-03-07].(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1).
^WilliamFerdinandTyler.PullingStringsinChina.Constable&Company,Limited.1929年:77–79[2019-03-05].(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05)(英语).
外部連結[编辑]
威海衛之戰地圖。
取材自HerbertWringleyWilson.Ironcladsinaction:asketchofnavalwarfarefrom1855to1895,withsomeaccountofthedevelopmentofthebattleshipinEnglandbyH.W.Wilson.1897.ASIN B00MXF8W3W.
洋員戴樂爾亲身经历WilliamFerdinandTyler.PullingStringsinChina.Constable&Company,Limited.1929年(英语).
查论编甲午战争(1894年-1895年)背景
中國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
江華島事件
江华条约
壬午兵变
济物浦条约
甲申政变
中日天津会议专条
汉城条约
巨文島事件
长崎事件
金玉均暗杀事件
东学党起义
战事
豐島海戰
成歡之戰
平壤之战
黄海海战
九連城之戰
旅顺口之战
旅順大屠殺
威海衛之戰
营口之战
田庄台之战
澎湖之役
主要舰艇聯合艦隊
松島號防護巡洋艦
嚴島號防護巡洋艦
吉野號防護巡洋艦
北洋艦隊
定遠號戰艦
鎮遠號戰艦
經遠級巡洋艦
来远
致遠
靖远
濟遠艦
主要人物大日本帝国
明治天皇
伊藤博文
陸奧宗光
伊东祐亨
山縣有朋
大山巖
大清帝国
慈禧太后
光绪帝
李鴻章
丁汝昌
袁世凯
林泰曾
劉步蟾
后续
甲午更张
马关条约
三國干涉還遼
遼南條約
公车上书
乙未事变
臺灣民主國
乙未戰爭
乙未广州起义
乙未改革
俄館播遷
中俄密约
大韩帝国建立
日俄战争
日韓合併
朝鮮日治時期
台灣日治時期
台灣抗日運動
戊戌变法
伊藤博文遇刺
纪念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威海衛之戰&oldid=73254640”
分类:甲午戰爭戰役清代山东军事山东历次战争与战役威海军事史隐藏分类:CS1英语来源(en)含有日語的條目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没有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打印页面
在其他项目中
维基共享资源
其他语言
DeutschEnglishSuomiFrançaisעבריתItaliano日本語한국어PolskiРусскийУкраїнськаTiếngViệt
编辑链接
延伸文章資訊
- 1威海卫之战_百度百科
威海卫之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在山东半岛抗击日本陆海军侵犯威海卫(今山东威海)的战役。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对日本的最后一战 ...
- 2威海衛戰役:1895年1月, 日軍兩萬人在山東榮成灣登入
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1月20日,以大山岩為司令官的日軍2萬人,在聯合艦隊25艘軍艦、16艘魚雷艇的掩護下,進攻威海衛東南10餘里處的榮城。清軍阻擊失利,威海衛後防要塞盡 ...
- 3威海卫战役_百度百科
威海卫战役是中日甲午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威海卫地处山东半岛顶端,港湾呈半圆形,有刘公岛、日岛横列湾内,形势险要。港湾南北两岸 ...
- 4威海衛之戰 - 中文百科知識
威海衛之戰是中日甲午戰爭中,清軍在山東半島抗擊日本陸海軍侵犯威海衛(今山東威海)的戰役。威海衛之戰是保衛北洋海軍根據地的防禦戰,也是北洋艦隊對日本的最後一戰 ...
- 5威海衛戰役 - 中文百科全書
威海衛戰役 ... 1895年1月,日軍兩萬人在山東榮成灣登入,偷襲威海衛炮台,並以軍艦封鎖東、西港口。由於李鴻章避戰求和,陸上防備亦未加強,威海衛最後失守。北洋海軍困守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