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彈(neutron bomb)是一種以高能中子輻射為主要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子彈,亦稱“加強輻射彈”,是一種在氫彈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高能中子輻射為主要殺傷力、威力為千噸級的小型氫彈。

它屬於第三代核武器。

第一、二代分別為核子彈和氫彈。

中子彈 中子彈(neutronbomb)是一種以高能中子輻射為主要殺傷力的低當量小型氫彈。

更正式的名稱是強輻射武器。

中子彈是特種戰術核武器,爆炸波效應減弱,輻射增強。

只殺傷敵方人員,對建築物和設施破壞很小,也不會帶來長期放射性污染,儘管從未曾在實戰中使用過,但軍事家仍將之稱為戰場上的“戰神”──一種具有核武器威力而又可用的戰術武器。

一般氫彈(三相彈)由於加一層貧鈾(鈾238)外殼,氫核聚變時產生的中子被這層外殼大量吸收,產生了許多放射性沾染物。

而中子彈去掉了外殼,核聚變產生的大量中子就可能毫無阻礙地大量輻射出去,同時,卻減少了光輻射、衝擊波和放射性污染等因素。

基本信息中文名:中子彈英文名:neutronbomb類別:低當量小型氫彈別稱:加強輻射彈發展基礎:氫彈破壞力:只殺傷敵方人員,對建築破壞力小屬性:第三代核武器發明國家:美國發明者:塞姆·科恩特點:以高能中子為主要殺傷因素基本簡介對核武器來說,1945、1963、1996是三個重要的年份。

1945年出生,1996年冬眠;1963呢?這一年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問世。

這一年還有一件事,麥克納馬拉在參議院作證,說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不會影響中子彈的發展。

這是中子彈第一次登台亮相。

也就是這一年,中子彈的結構示意圖在美國亮相,從示意圖看,他們已經抓住了問題的至少一個關鍵,即鈽彈引爆、氣體助爆、氚氘並用。

誰也沒想到,從這個起點到第一次成功,美國人走了十幾年。

要是從大腦里的方案開始,差不多二十年。

在美國那種隔三差五沒事就炸一次的核爆實驗頻率中,這個時間是很恐怖的。

中子彈中子彈,亦稱“加強輻射彈”,是一種在氫彈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高能中子輻射為主要殺傷力、威力為千噸級的小型氫彈。

它屬於第三代核武器。

第一、二代分別為核子彈和氫彈。

中子彈的特點是爆炸時核輻射效應大、穿透力強,釋放的能量不高,衝擊波、光輻射、熱輻射和放射性污染比一般核武器小。

核武器都具有核輻射、衝擊波和光輻射等殺傷力。

中子彈主要利用爆炸瞬間發出的高能中子輻射來殺傷人員。

中子彈爆炸時,核爆炸射出的中子數比同威力的裂變彈大5-6倍,高能中子的比例也大幅增加,其核輻射效應特別大。

如一枚千噸級TNT(黃色炸藥)當量(核爆能量單位)的中子彈,在距離爆炸中心800公尺處的核輻射劑量,是同當量純裂變核武器的20倍左右。

中子彈爆炸時產生的衝擊波較小。

發展歷史美國有專家認為,美國應重新考慮今後在亞洲的戰略走向,防止核子彈技術擴散。

中子彈被視為可以真正取勝的武器,1945年美國向廣島和長崎投下核子彈,其毀滅力令人戰慄。

自此以後,有良知的政治軍事領袖和科學家認為核子彈是不可再用的武器,應該隨受害者而宣告死亡。

中子彈美國於1958年開始由塞姆·科恩(SamuelCohen)著手於中子彈的研發,雖然總統甘迺迪曾反對過中子彈的發展,1962年由勞倫斯·利弗莫爾核武實驗室(LawrenceLivermoreNationalLaboratory)首先發展成功,並在內華達州引爆。

中子彈又稱強型輻射彈(enhancedradiationbombs),是一種靠微型核子彈引爆的超小型氫彈,外層用鈹反射層包著,高能中子可自由逸出,使放射性污染的範圍比較小。

中子流的貫穿能力極強,占總能量的80%左右,距爆心800公尺處的中子流可以穿透30公分厚的鋼板、重型坦克、建築物、磚牆去殺傷人員,而坦克、建築物和武器卻能完好的保存下來,因此被稱為乾淨的武器,爆炸區在一天之後,軍隊很快可以進入目標區作戰。

中子彈其神秘面紗源自於此。

美國中子彈之父科恩受命研究中子彈時,主要考慮要以一彈阻止蘇軍坦克群入侵西歐,令對方所有作戰人員死亡或受傷,通訊中斷,坦克則完好無損,如此不僅令敵軍慘敗,也可使敵方反應放緩。

美國軍方曾以美制和蘇制先進坦克試驗中子彈,結果坦克內的動物全部死亡。

一枚普通中子彈,在二三百米上空爆炸,瞬間可使200輛配備強大火力的坦克喪失戰鬥力,人員死亡。

中子彈1977年美軍試爆中子彈成功,卡特總統便以之為政治武器,希望逼前蘇聯裁軍,保證不侵犯西歐。

但到了1978年4月,卡特在國內外各種壓力下,推遲了生產計畫,改為只生產中子彈部件。

卡特所承受的最大壓力來自法國。

法國堅持認為,中子彈必將加速東西方軍備競賽,使亞歐的處境更加危險。

法國所提不無道理,美國未防有詐而停產,誰料想,1980年法國竟然試爆了中子彈,並揚言將用它來保衛歐洲!此彈令法國在政治軍事上大顯神通,美國卻氣得直跳。

讓美國人氣憤的還不只這些,沒過多久,傳來“更壞”的訊息,前蘇聯也有了中子彈!1977年6月美國首先研製成功中子彈,並將其裝載飛機、飛彈和炮彈,作為有效的戰術核武器。

在30公里以內和近距範圍,可用155毫米203毫米榴彈炮發射中子炮彈;在130公里範圍內,可用“長矛”地地戰術飛彈攜載中子彈頭;在更遠的距離上,則可使用“潘興”Ⅱ式飛彈和“戰斧”。

1978年美國總統卡特執政時期中子彈正式投入生產,1981年裡根時期為了加強軍備,下令生產長矛飛彈的中子彈頭和203毫米榴彈炮的中子炮彈。

至1983年,美國軍方共生產帶中子彈彈頭的“長矛”戰術飛彈945枚。

結構和原理中子彈中子彈是一種以高能中子輻射為主要殺傷因素的強輻射戰術核子武器,實際上它是一種靠微型核子彈引爆的超小型氫彈,它的彈體由上、下兩個部分組成,上部是一個微型核子彈扳機,其中心是一個引爆中子彈用的微型核子彈,用鈽-239做為核原料,因為鈽比鈾原料能釋放更多的中子,可使中子彈達到小型化;中子彈的中心是由一個超小型核子彈作起爆點火,它的周圍是中子彈的炸藥氘和氚的混合物,外面是用鈹和鈹合金做的中子反射層和彈殼,此外還帶有超小型核子彈點火起爆用的中子源、電子保險控制裝置、彈道控制制導儀以及彈翼等。

下部中心是核聚變的心臟部分,稱為儲氚器,內部裝有氘氚的混合物,外圍是聚苯乙烯,中子彈的外層用鈹反射層包著,而沒有一般氫彈所有的鈾-238外殼,這樣子高能中子便可自由逸出,同時放射性污染的範圍相對也比較小。

引爆時彈體上部的高能炸藥最先引爆,給予中心鈽球巨大壓力,使鈽的密度劇烈增加,當受壓的鈽球達到超臨界狀態時就會爆炸(裂變),產生強γ射線、X射線和超高壓,以光速傳播,彈體下部的高密度聚苯乙烯吸收了強γ射線和χ射線後,會很快的變成高能電漿,使儲氚器里的含氘氚混合物承受超高溫高壓,引起氘和氚的聚變反應,從而釋放出大量的高能中子,這些高能中子到達彈體外部的鈹反射層後,會立即反射回來,並產生鈹的增殖效應,即一個高能中子擊中鈹核後,會產生一個以上的中子,從而有利於氘和氚發生更完全的聚變反應,鈹的這種增殖效應,使得中子彈的體積大為縮小,一般直徑只有200毫米,彈長560毫米,中子彈的爆炸能由聚變反應產生,並主要以中子流的形式向四周釋放,在其爆炸過程中,中子流的能量占總能量的80%左右,因此核污染較小,殺傷劑量較大。

中子彈的內部構造大體分四個部分:彈體上部是一個微型核子彈、上部分的中心是一個亞臨界質量的鈽-239,周圍是高能炸藥。

下部中心是核聚變的心臟部分,稱為儲氚器,內部裝有含氘氚的混合物。

儲氚器外圍是聚苯乙烯,彈的外層用鈹反射層包著,引爆時,炸藥給中心鈽球以巨大壓力,使鈽的密度劇烈增加。

這時受壓縮的鈽球達到超臨界而起爆,產生了強γ射線和X射線及超高壓,強射線以光速傳播,比核子彈爆炸的裂變碎片膨脹快100倍。

當下部的高密度聚苯乙烯吸收了強γ射線和X射線後,便很快變成高能電漿,使儲氚器里的含氘氚混合物承受高溫高壓,引起氘和氚的聚變反應,放出大量高能中子。

鈹作為反射層,可以把瞬間發生的中子反射擊回去,使它充分發揮作用。

同時,一個高能中子打中鈹核後,會產生一個以上的中子,稱為鈹的中子增殖效應。

這種鈹反射層能使中子彈體積大為縮小,因而可使中子彈做得很小。

同時,卻減少了光輻射、衝擊波和放射性污染等因素。

中子彈的中心是由一個超小型核子彈作起爆點火,它的周圍是中子彈的炸藥氘和氚的混合物,外面是用鈹和鈹合金做的中子反射層和彈殼,此外還帶有超小型核子彈點火起爆用的中子源、電子保險控制裝置、彈道控制制導儀以及彈翼等。

由於起爆方式是內爆式【即用高爆炸藥起爆時的巨大壓力把核材料壓縮至臨界密度以上,使其發生核臨界反應】,所以彈的外層用鈹反射層包著,引起氘和氚的聚變反應,放出大量高能中子。

其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中子從原子核里發射出來後,它不受外界電場的作用,嚴重時會在幾小時內死亡。

相對而言中子彈爆炸時產生的衝擊波較小。

一枚千噸級TNT當量的中子彈,它的核輻射對人類的瞬間殺傷半徑可達800公尺,但其衝擊波對建築物的破壞半徑只有三四百公尺。

鑒於中子彈具有的這一特性,如果廣泛使用中子武器,那么戰後城市也許將不會像使用核子彈、氫彈那樣成為一片廢墟,但人員傷亡卻會更大。

武器雖為“乾淨”,但還是祈求世界上永遠不要用上這種所謂的“乾淨的武器”。

基本特點中子彈和普通核武器相比,中子彈還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早期核輻射效應強。

核子彈和氫彈都是殺傷力和破壞力極強的核武器,這樣的武器會毀滅對方,但對使用者本身也沒有太多的實際利益。

中子彈卻能夠有效克服上述缺點,它爆炸時早期核輻射的能量高達總能量的40%。

這樣,同樣當量的核子彈與中子彈相比,中子彈對人員的殺傷半徑要比核子彈大得多。

因此又稱其為“加強輻射彈”。

(二)爆炸釋放的能量低。

當核武器的當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時,衝擊波、光輻射的破壞半徑就必定會大於核輻射的殺傷半徑。

所以,中子彈的當量不可能做得太大。

這樣相對減弱了衝擊波和光輻射效應,因此又稱之為“弱衝擊波強輻射彈”。

正是因為中子彈爆炸時釋放的能量比較低,它只能是作為戰術核武器套用於戰場支援中。

也正因為如此,中子彈這個神秘的殺手才有了更為廣闊的用武之地,才比其他核武器具有更多的實用價值。

(三)放射性污染輕,持續時間短。

由於引爆中子彈的裂變當量很小,所以中子彈爆炸造成的放射性污染也很輕。

據報導,美國研製的中子炮彈和中子彈頭,其聚變當量約占50%到75%,所以,中子彈爆炸時只有少量的放射性沉降物。

通常情況下,經過數小時到一天,中子彈爆炸中心地區的放射性就已經大量消散,武裝人員即可進入並占領遭受中子彈襲擊的地區。

這一點在軍事上和經濟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四)與其他戰術核武器不同的是,中子彈具有剪裁效應。

中子彈在高空爆炸所放射出的大量高能中子,可以穿透約30厘米厚的鋼板,因此它可以毫不費力地穿透坦克裝甲、掩體和磚牆等物,殺傷其中的人員,而坦克、建築物、武器裝備等卻能完好地保存下來。

一般來說,核爆發生後,爆區附近人員會在發現核爆炸閃光後進行主動防護,比如迅速臥倒,穿戴防化器材等,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弱甚至大大減弱衝擊波、光輻射和放射性沾染的效果。

但中子彈則不同,由於γ射線是以光速向四周傳播的,中子的速度也可以達到每秒幾千千米甚至幾萬千米(依據中子質量不同而有所差別),當中子彈殺傷半徑內人員看到核爆炸閃光時,也就已經受到了早期核輻射作用,再行防護亦無濟於事。

另外,它的投送工具比較靈活。

鈹作為反射層,可以把瞬間發生的中子反射擊回去,使它充分發揮作用。

同時,一個高能中子打中鈹核後,會產生一個以上的中子,稱為鈹的中子增殖效應。

這種鈹反射層能使中子彈體積大為縮小,因而可使中子彈做得很小,所以投送工具也比較靈活。

在上世紀80年代的技術水平下,美國就已經研製有203毫米和155毫米的中子炮彈,且只要能夠攜帶225千克級別炸彈的戰術飛機,也能夠攜帶中子彈。

各種戰術飛彈更大都能夠使用中子彈戰鬥部。

因此,中子彈便於較低級別單位裝備和使用,適合用於各種戰術目標。

威力中子彈爆炸場面中子彈的殺傷原理是利用中子的強穿透力。

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原子核,其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中子從原子核里發射出來後,它不受外界電場的作用,穿透力極強。

在殺傷半徑範圍內,中子可以穿透坦克的鋼甲和鋼筋水泥建築物的厚壁,殺傷其中的人員。

中子穿過人體時,使人體內的分子和原子變質或變成帶電的離子,引起人體裡的碳、氫、氮原子發生核反應,破壞細胞組織,使人發生痙攣,間歇性昏迷和肌肉失調,嚴重時會在幾小時內死亡。

中子彈是一種以高能中子為主要殺傷因素,相對減弱衝擊波和光輻射效應的一種特殊的小當量戰術核武器。

由於中子彈和氫彈都是利用熱核反應的原理,所以,我們可以把中子彈看成是一種經過改進的加強輻射的小型氫彈。

中子彈的結構與氫彈相似,但它不是一種大規模的毀滅性武器,而是作為戰術核武器設計的。

雖然它對建築物和軍事設施的破壞很有限,但能夠對人造成致命的傷害。

一顆1000噸級的中子彈在120米高空爆炸,離爆心2公里範圍內的人員即使不會當即死亡,也會在一天到一個月後死於放射病。

中子彈和氫彈一樣是靠氘氚聚變反應產生大量高能中子的。

這些中子除在穿出中子彈殼體的過程中損失部分能量外,很大一部分成為核輻射的殺傷因素。

由於中子彈用小型核子彈作為爆炸的“引信”,所以,中子彈在爆炸時還有一定的放射性。

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子彈也並不是那種“乾淨”的核武器。

作為一種強輻射彈,中子彈是靠其強大的核輻射效應達到其殺傷效果的。

早期核輻射具有很強的穿透能力,它可以穿透上千米厚的空氣層,它可以穿透人體,可以穿透相當厚的物質層。

根據人們多年來對中子彈的試驗和研究,假定當量為1000噸的中子彈作用於暴露的人員身上,那么,中子彈的殺傷效應有如下標準:距爆心900米處――吸收的劑量為8000拉德,能使體力工作人員即刻永久失能;距爆心1400米處――吸收劑量為650拉德,會造成後期死亡。

中子彈是一種以高能中子輻射為主要殺傷因素的強輻射戰術核子武器,實際上它是一種靠微型核子彈引爆的超小型氫彈,它的彈體由上、下兩個部分組成,上部是一個微型核子彈扳機,其中心是一個引爆中子彈用的微型核子彈(只有幾百噸的TNT當量),用鈽-239做為核原料,因為鈽比鈾原料能釋放更多的中子,可使中子彈達到小型化,下部中心是核聚變的心臟部分,稱為儲氚器,內部裝有氘氚的混合物,外圍是聚苯乙烯,中子彈的外層用鈹反射層包著,而沒有一般氫彈所有的鈾-238外殼,這樣子高能中子便可自由逸出,同時放射性污染的範圍相對也比較小。

中子彈爆炸場面引爆時彈體上部的高能炸藥最先引爆,給予中心鈽球巨大壓力,使鈽的密度劇烈增加,當受壓的鈽球達到超臨界狀態時就會爆炸(裂變),產生強γ射線、χ射線和超高壓,以光速傳播,彈體下部的高密度聚苯乙烯吸收了強γ射線和χ射線後,會很快的變成高能電漿,使儲氚器里的含氘氚混合物承受超高溫高壓,引起氘和氚的聚變反應,從而釋放出大量的高能中子,這些高能中子到達彈體外部的鈹反射層後,會立即反射回來,並產生鈹的增殖效應,即一個高能中子擊中鈹核後,會產生一個以上的中子,從而有利於氘和氚發生更完全的聚變反應,鈹的這種增殖效應,使得中子彈的體積大為縮小,一般直徑只有200毫米,彈長560毫米,中子彈的爆炸能由聚變反應產生,並主要以中子流的形式向四周釋放,在其爆炸過程中,中子流的能量占總能量的80%左右,因此核污染較小,殺傷劑量較大。

爆炸釋放的能量低:當核武的當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時,衝擊波、光輻射的破壞半徑就必定會大於核輻射的殺傷半徑,所以中子彈的當量不可能太大,正是因為中子彈爆炸時釋放的能量比較低,它可以作為戰術核武套用於戰場上,也正因為如此,中子彈才比其它核子武器具有更大的實用價值。

放射性污染小、持續時間短:由於引爆中子彈用的核子彈的裂變當量很小,所以中子彈爆炸後造成的放射性污染也很小,據報導美國研製的中子炮彈和中子彈頭,其聚變當量約占50%到75%,因此中子彈爆炸時只有少量的放射性沉降物,在一般的情況下,經過數小時到一天的時間,中子彈爆炸中心地區的放射性污染就已經大量消散,人員即可進入並占領該地區。

中子彈作為一種強輻射彈,中子彈是靠其強大的核輻射效應達到其殺傷效果,中子彈的體積雖然不大,威力卻相當驚人,它能夠產生致命的中子雨,用強烈的中子輻射殺傷戰場上的生命體,以一枚千噸級TNT當量的中子彈來說,其核輻射對人的瞬間殺傷半徑可達800米,但其衝擊波對建築物的破壞半徑只有300-400米,因此一方面它可瞬間摧毀敵方人員,另一方面又可使戰區建築物和設施的破壞降至最低,據試驗,一顆1000噸TNT當量的中子彈在曠野爆炸後,在距離爆炸中心900米處,中子輻射劑量可達8000拉德,它能貫穿厚度為20~30厘米的坦克裝甲或50厘米的鋼筋混凝土堡壘,殺傷其中的人員,遭到中子輻射污染的人員,短時間內即會感到噁心,喪失活動能力,以後會相繼發生嘔吐、腹瀉、發燒、便血等症狀,有的會出現程度不同的休克,或白血球顯著下降,導致敗血症,在幾天之內死去,根據多年來對中子彈的試驗和研究,如果當量為1000噸TNT的中子彈作用於暴露的人員身上,那么中子彈的殺傷效應為:距爆炸中心900米處-吸收的劑量為8000拉德,人員即刻永久性失去活動能力;距爆心1400米處-吸收劑量為650拉德,會造成後期死亡;距爆心1700米處-吸收劑量為150拉德,受輻射者約有10%會數個月內死亡。

蘇聯的軍事專家曾設計在坦克的裝甲中間加上特殊的夾層,用以抵禦中子彈的中子輻射,據說4厘米厚的塗層就可以使坦克的防護能力提高到原來的4倍,但即使採取上述措施,也難以將中子彈的輻射殺傷效應降低到核子彈的水平,中子彈的當量一般比較小,威力多為1千噸TNT當量,引爆用的核子彈要更小,這種小型化使得中子彈的製造難度加大,因此僅僅掌握核子彈的研製生產能力還不夠,還必須要具備小型化技術,但一般來說具備了發展氫彈核武的能力,也相應地就有能力研製中子彈了。

中子彈直到目前為止,中子彈尚未在實戰中使用,它一般是利用戰機、飛彈或榴彈炮投射,中子彈的研發技術始於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由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首先開發而成,美國正式生產中子彈是在卡特總統執政時期,1981年裡根總統為了加強軍備,下令生產長矛飛彈的中子彈頭和203毫米榴彈炮的中子炮彈,並加緊研製155毫米榴彈炮的中子炮彈,203毫米榴彈炮的中子炮彈,威力從1千噸到24噸TNT當量可調,重約98公斤,長109厘米,直徑20.3厘米,這種中子炮彈是目前全球當量最小的中子彈,可通過榴彈炮發射,其實用性顯而易見。

多國研製法國20世紀80年代初,法國國防部長埃爾尼會見記者時證實,法國製造中子彈的試驗已獲得成功,但尚未決定投入生產。

埃爾尼說,法國關於中子彈的研究和試製工作,完全是獨立進行的。

他還表示,如果政府決定生產,還將配備必要的發射裝置。

前蘇聯曾公開承認擁有中子彈的生產能力。

但是直到目前為止,中子彈尚未在實戰中使用。

理論上遭到中子輻射污染的人員,短時間內即會感到噁心,暫時(或永久)失去活動能力,相繼發生嘔吐、發燒等症狀發生,甚至會出現休克現象,白血球明顯下降,最後導致敗血症,一周以內即行死去,慘狀難以想像。

巡航飛彈攜載中子彈頭,也可用重力炸彈或滑翔炸彈攜載中子彈,由飛機投擲。

中國1977年到1988年,中國研製了中子彈。

中國在1999年7月15日宣稱擁有中子彈。

中國在1964年成功試爆第一顆核子彈的同時,也放眼中子彈,那年,著名核子物理學家王淦昌,提出雷射核聚變初步理論,從此中國科學家開始有系統地從事這方面研究。

10年後,科學家採用雷射技術,在實驗室里觀察到中子的產生過程。

到80年代初,建造了用於雷射聚變研究的裝置,80年代末期成功試爆中子彈。

1977年,中國媒體跟蹤報導了美國決定在歐洲開發部署中子彈引發的爭議。

蘇聯媒體譴責美國的中子彈是“完美的資本主義武器”,還迫使中國參與聲討。

但中國媒體保持了中立的立場,這讓蘇聯人對北京的“沉默”感到更加恐慌。

1977年9月21日,張愛萍將軍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一首詩,首先打破了沉默:合金鋼不堅,中子彈何難。

群英攻科技,敢破世上關。

由於沒有證據顯示中國部署過中子彈,問題就更加撲朔迷離了。

已經解密的美國情報和中國媒體報導表明,中國研製並測試了這種武器,但沒有部署的跡象。

開發中子彈的時機也很奇怪,上世紀70年代,中國在經濟上十分困難,但仍決定研製中子彈這樣的高成本武器。

中國一直等到1988年與蘇聯的關係改善後才對最終的設計進行了測試(在該項目研製期間蘇聯是假想敵)。

中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則,強調戰略力量而且只針對核攻擊,而中子彈是戰術武器,是針對常規力量首先使用的理想武器。

防護雖然中子彈所發出的核輻射來無影、去無蹤,而且看不見、摸不著、聽不到、聞不出,但這並不代表人們面對中子彈只能坐以待斃,根據中子彈的殺傷原理,人們還是有辦法對付,從防護原理上來看,像水、木材、聚乙烯塑膠等物質對吸收中子有不錯的效果,例如把鉛和硼加入含氫的聚合材料中,可以阻擋部分的輻射,增加防護能力,而減少對人員的傷害。

另外據試驗4-6厘米厚的水可將中子的輻射強度減少到一半,只要構築一定的作戰工事並進行適當的防護,人體受到中子彈的傷害將會大大地減少,在一些緊急情況下,當發現中子彈的閃光後,暴露的人員應迅速進入工事,或利用地形地物如崖壁、涵洞等進行遮蔽,這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中子的吸收劑量。

各種物質對核輻射都有一定的衰減作用,只要構築一定的工事進行適當的防護,人體受到中子彈輻射的危害將會大大減少。

當然,一旦得了放射病,還應該及早進行治療。

那么,對於那些英勇作戰的坦克兵,又怎樣進行防護呢?因為當他們發現中子彈爆炸後,不可能有時間走出坦克外進行躲避。

難道就讓他們如本文開始所描述的那樣痛苦地犧牲在自己的崗位上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人們針對中子彈的特點,在坦克內部鑲上一層特殊的襯裡,或在裝甲中間加上特殊的夾層。

據報導,4厘米厚的塗層就可以使坦克的防護能力提高到原來的4倍。

這樣我們的戰士就會相對安全一些。

水層防護幾厘米的水層可衰減一半輻射:中子彈爆炸場面雖然中子彈所發出的核輻射來無影、去無蹤,而且看不見、摸不著、聽不到、聞不出,但這並不意味著人們面對中子彈只有束手無策、坐以待斃。

從防護原理上講,如水、木材、聚乙烯塑膠等都能較好地慢化並吸收中子。

例如,把鉛加入含氫的聚合材料中,就可以增加防護能力。

另外,在含氫的聚合材料中加入硼,就可以部分阻擋輻射,從而減少對人的傷害。

各種物質對核輻射都有一定的衰減作用。

例如,4—6厘米厚的水就可以將中子的輻射強度衰減到一半;1米厚的土壤就能使核輻射衰減2個數量級。

在一次核試驗中,有一個鋼筋混凝土工事,復土厚2.5米,混凝土厚0.3米,地面早期核輻射劑量達56000拉德,工事內的劑量僅0.29拉德。

因此,只要構築一定的工事進行適當的防護,人體受到中子彈輻射的危害將會大大減少。

在一些緊急情況下,當發現中子彈的閃光後,暴露的人員應迅速進入工事,或利用地形地物如溝谷、崖壁、涵洞等進行遮蔽。

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吸收的劑量。

當然,一旦得了放射病,還應該及早進行治療。

那么,對於那些英勇作戰的坦克兵,又怎樣進行防護呢?因為當他們發現中子彈爆炸後,不可能有時間走出坦克外進行躲避。

難道就讓他們如本文開始所描述的那樣痛苦地犧牲在自己的崗位上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塗層防護裝甲車的塗層防護人們針對中子彈的特點,在坦克內部鑲上一層特殊的襯裡,或在裝甲中間加上特殊的夾層。

據報導,4厘米厚的塗層就可以使坦克的防護能力提高到原來的4倍。

當然,即使採用了上述措施,也難以將中子彈的輻射殺傷降低到核子彈的水平。

人類和平的潛在殺手與核子彈、氫彈等大殺器相比,中子彈其實是相對“小巧”的小型核武器。

由於其殺傷機理限制,因此比較適合作為戰術核武器使用。

尤其是其小當量、放射性沾染少、附帶殺傷能力弱等獨特優勢,更是突破了核武器運用的底線。

而中子彈一旦運用於實戰,勢必將對整個人類產生巨大危害。

與普通的核武器相比,中子彈有許多過人之處。

首先,中子彈殺傷威力巨大,使用1000噸級的中子彈,其殺傷效果就相當於5萬噸級當量的核子彈。

因此中子彈可以對坦克集群進行較為有效的殺傷,由於它的作用距離較遠,並且主要依靠中子輻射殺傷坦克乘員,並能破壞坦克內的通信、瞄準和火控系統,因此被稱作對付坦克集群的“理想武器”。

此外,中子彈還具有放射性沾染少,便於控制殺傷半徑的巨大優勢。

中子彈爆炸時的衝擊波和光輻射能量並不強,因此可以在人口密集地區有效控制攻擊範圍。

中子彈爆炸後產生的放射性沾染物質比普通核彈少得多,因此在使用中子彈攻擊後不久,部隊就可以向受攻擊地區開進。

當然,中子彈也不是“所向披靡”,它的爆炸當量受到限制,應對中子彈的攻擊也可以採取對應的防護措施。

人員可以躲在較厚的混凝土、濕土中,這樣可以有效減少中子輻射的通過。

多層高強度的金屬與塑膠複合材料也可以作為理想的防護材料,而且諸如水、木材、聚乙烯塑膠等都可以較好地慢化並吸收中子。

與普通核武器相比,中子彈具有極為獨特的套用價值,勢必會對未來戰爭形態產生巨大影響。

影視描述在日本電視劇《血色星期一》(《BloodyMonday》第一部)內出現過中子彈。

在《迪迦奧特曼》第二十三集:《恐龍們的星球》中有提到中子彈。

在《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中有提到中子彈。

在《太空堡壘:暗影編年》(《Robotech:TheShadowChronicles》)中出現過中子彈。

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科學—科學技術—軍事裝備—武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核武器核子彈、氫彈、中子彈、電磁脈衝彈、衝擊波彈、紅汞核彈、三相彈、核背囊生物武器基因武器、生物化學戰劑、炭疽病、伊波拉病毒、蓖麻毒素、天花病毒、肉毒桿菌毒素、馬腦炎病毒、布魯氏桿菌、流感病毒、野兔熱桿菌、土拉桿菌、組織孔孢漿菌、相思子毒素、黃熱病毒化學武器神經性毒劑、糜爛性毒劑、全身中毒性毒劑、窒息性毒劑、失能性毒劑、刺激性毒劑、沙林梭曼、塔崩、芥子氣、路易氏氣、氫氰酸、光氣、苯氯乙酮、亞當氏氣、維埃克斯、氯化氰、畢茲西埃斯、路易斯毒氣、催淚瓦斯、胡椒噴霧放射性武器感生輻射彈、伽瑪射線彈地球物理武器天氣氣候武器、無線電技術武器、構造武器、反物質武器兵器知識介紹兵器的發展歷程,通過了解兵器知識,增強愛國熱情。

中子彈手榴彈照明彈微聲槍潛水機“飛魚”飛彈雲霧彈間諜槍魚雷催淚彈無人駕駛飛機水上飛機轟炸機生物武器氫彈雷射槍槍榴彈雷射炮快艇自行火炮預警機巡洋艦水雷強擊機潛水艇軍用運輸機殲擊機雷射武器化學武器護衛艦反潛機“響尾蛇”飛彈細數核子彈的九大種類核子彈是利用能自持進行核裂變或聚變反應釋放的能量,產生爆炸作用,並具有大規模殺傷破壞效應的武器的總稱。

其中主要利用鈾235(U-235)或鈽239(239Pu)等重原子核的裂變鏈式反應原理製成的裂變武器,通常稱為核子彈;主要利用重氫(D,氘{dāo})或超重氫(T,氚{chuān})等輕原子核的熱核反應原理製成的熱核武器或聚變武器,通常稱為氫彈。

核子彈氫彈中子彈電磁脈衝彈伽瑪射線彈感生輻射彈衝擊波彈紅汞核彈三相彈相關詞條 中子彈分析 中子彈是以高能中子輻射為主要殺傷因素、且相對減弱衝擊波和光輻射效應的特殊設計的一種小型氫彈。

定義   使用特點   不同用途   殺傷效果 媽媽和中子彈 俄羅斯詩人。

是“大聲疾呼派”的重要代表。

他在1933年生於伊爾庫茨克州濟馬鎮。

父母均為地質工作者,父親酷愛詩歌,在父親的薰陶下葉夫圖申科在少年時代如飢似... 作品概況   內容概要   作品賞析   作者簡介 第一顆中子彈 1959年,美國開始研究中子彈,1962年,進行中子彈實驗,1963年,實驗取得成功,1977年,美國參議院通過了生產中子彈的撥款,1978年4月,因國內外爭議卡特總統決定推遲生產中子彈,只生產部件,1981年8月... 法國試製成功中子彈 1982年11月9日法國試製成功中子彈1982年11月9日,法國國防部長埃爾尼會見記者時證實,法國製造中子彈的試驗已獲得成功,但尚未決定投入生產。

埃爾尼說,法國關於中子彈的研究和試製工作... 第三代核武器 、電漿武器、中子彈等幾種,美俄兩國都進行過相關實驗。

但在中國,除了1999年7月15日首次公開宣布早已擁有中子彈外,其餘武器的研究似乎仍是機密。

[1]中子彈嚴格來說其實也算是氫彈的一種,它是一種以高能中子輻射為主... 簡介    種類   武器發展   受創症狀   武器結構 中子武器 介紹中子武器在中子彈中,引爆用的核子彈更小,只有幾百噸梯恩梯當量。

這種核子彈是用鈽-239製成的,因其比鈾裝藥能釋放更多的中子,可使中子彈小型化。

中子彈主要核裝藥是氘和氚的混合物,而不是氘化鋰。

因為氘和氚... 歷史   原理   特點   防護 中子 ,其總電荷為零。

中子彈1999年5月25日,以美國眾院政策委員會主席考克斯為首的調查委員會,無端指責中國竊取了美國尚未部署的中子彈。

這完全是...、中子彈是核武器家族中的3個重要成員。

中子是構成物質原子核的基本粒子之一,它... 定義   性質   中子的衰變   結構   用途 核武器 輻射強度擴大污染,或加強中子放射以殺傷人員(如中子彈)。

核武器系統由核戰鬥部...,雖然名為「核子彈」實和中子彈同為為廣義氫彈一種,指雖然像典型氫彈般有...的組合方式裝在同一彈殼內。

中子彈爆炸的瞬間中子彈(加強輻射彈)以高能... 武器簡介   名字由來   武器歷史   武器效用   具體型號 相關搜尋諸葛亮錢學森拐角槍張靈甫51區氫彈中子彈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鄧稼先核武器爆炸速度冰航母中國殲-20戰鬥機AC313直升機中子核子彈天宮一號俄羅斯PP-93衝鋒鎗中子彈核武器爆炸方式及景象抗美援朝熱門詞條510omdshelter世乒賽周士淵和成夢幻飛仙已婚引擎教師進修林徽因沫然海賊王娜美海馬S5溫度換算澤尻繪裡香豐順縣遊絲棋金鯊銀鯊雲臺山駕輕就熟魏德聖鵝媽媽童謠齊桓公1080PaaroncabinetK線富勒烯崑山中學末世重生之龍帝柔然棕蓑貓水切割法令紋泡湯烏骨雞料理福山植物園芽蒜頭雞湯豆腐街關係代名詞魚缸訂做齋藤歸蝶agentFSPJSON八路軍我的書齋最佳女主角烤玉米租賃倉庫中子彈@百科知識中文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