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怎麼減輕搖晃——減搖鰭、舭龍骨與披水板│環球 ... - 泛科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舭龍骨沒有運動部件,構造簡單,對航速影響小,且有一定的減搖效果,目前幾乎所有海船都有裝設,它已成為海船船體的一部分。

乾船塢中的船舶底部側面,狀如小翅膀的是舭 ... 0 4 0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繁| 简 0 4 0 文明足跡 萬物之理 船怎麼減輕搖晃——減搖鰭、舭龍骨與披水板│環球科學札記(31) 張之傑 ・2021/06/16 ・1629字 ・閱讀時間約3分鐘 +追蹤 相關標籤: 南島語族(18) 披水板(1) 減搖鰭(1) 環球科學札記(32) 舭龍骨(1) 熱門標籤: 大麻(17) 量子力學(46) CT值(8) 女科學家(16)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作者/張之傑 和平號是艘三萬五千噸的小型郵輪,從四月二十啟航,直到五月二十九日進入大西洋才開始有人暈船。

我在日記上寫道: 今天已進入大西洋,搖晃得厲害,掛在窗戶上的衣服也在晃動,上船以來從沒搖晃得這麼厲害過。

……服務台一再廣播,要大家小心被門夾傷。

當船隻搖晃厲害時,門會自己猛然關上,很可能夾斷手指。

……中午到餐廳吃飯,遇到幾位台灣團的,都說室友有人暈船,躺在床上,不來吃午餐了。

和平號八樓左舷的航海圖,每天十二點半更新,其中有「浪高」一項。

根據經驗,浪高六呎時,暈船的人就會稍感不適;浪高八呎時,就可能躺在床上。

此行風浪最大的一天是七月三日,那天浪高十四呎。

即使風浪那麼大,船上的活動除了露天的部份,仍然照舊舉行,餐廳的杯盤也沒見從餐桌上晃下來。

曾經從事修船事業的攝影家李先生告訴我,和平號艙內有減搖鰭(側舵),所以不會搖晃得很厲害。

所謂減搖鰭,有固定式和收放式兩型。

收放式就是藏在船舷兩側艙內的一種減搖裝置,包括機翼型鰭、液壓傳動裝置和機電控制系統。

遇到風浪需要減搖時伸出舷外,在控制信號作用下轉動鰭葉,產生穩定力矩,就能有效地減輕船舶的橫向搖晃。

收放形減搖鰭只能裝在較大、較寬的船上。

和平號是艘三萬五千噸的郵輪,船艙有足夠的空間收納減搖鰭裝置。

和平號當然也有裝在船底、狀如小翅膀的舭龍骨。

所謂舭,係英文bilge的音譯,指船底和船側間的彎曲部位。

舭龍骨沒有運動部件,構造簡單,對航速影響小,且有一定的減搖效果,目前幾乎所有海船都有裝設,它已成為海船船體的一部分。

乾船塢中的船舶底部側面,狀如小翅膀的是舭龍骨,外伸的鰭狀物是固定式減搖鰭。

Templar52攝。

圖/Wikipedia 從減搖鰭、舭龍骨,我想起中國在造船上的一項重大發明——披水板。

唐代時,戰船兩側各有浮板,以增加船的穩定性。

唐‧李荃《太白陰經‧卷四戰具類‧水戰具篇》記載,當時的戰船(海鶻),「舷下左右置浮板,形如鶻翅,其船雖風浪漲天,無有傾側。

」明代簡化為每側一塊,平時懸在船外,遇到風浪時降下,所以又名腰舵。

不論是形狀還是作用,腰舵都和船尾舵(艄舵)不同。

明‧宋應星的《天工開物‧舟車‧漕舫》:「腰舵非與艄舵形同,乃闊板斲成刀形,插入水中亦不捩轉,蓋夾衛扶傾之義,其上仍橫柄栓於梁上,而遇淺則提起,有似乎舵,故名腰舵也。

」披水板於十六世紀傳到西方,可說是減搖鰭的先驅。

從披水板,我又想起波里尼西亞人的雙體船。

波里尼西亞人之所以能夠分佈到東至復活節島,北至夏威夷,南至紐西蘭,靠的就是他們發明的雙體船。

也就是通過一個框架,連接兩個船體。

這種船穩定性佳,可承受較大的風浪,且擁有更多空間,可運載更多人員、物資。

遙想約五、六千年前,南島語族的祖先從福建一帶遷徙到台灣,再以台灣為跳板,首先分佈到菲律賓,然後一支向南、向西,分佈到馬來半島、印尼和馬達加斯加;一支往東,分佈到大洋洲和波里尼西亞。

南島語族什麼時候發明雙體船不得而知,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他們作長途跨海遷徙時,應該已擁有這種航海利器。

庫克船長曾三度前往太平洋探險,隨船畫家韋伯(JohnWebber)畫下大量圖繪,記錄下玻利尼西亞島嶼還沒淪為西方殖民地前的情景,包括他們的雙體船。

就我所經眼,看過三幅韋伯畫的雙體船,都有帆,一幅作於東加,兩幅作於夏威夷。

作於夏威夷的兩幅,一幅作於一七八四年,描繪夏威夷王運送禮物給庫克船長;一幅繪夏威夷土著頭戴面具,前往某地進行某一儀式。

從這幾幅圖繪,可以揣摩玻利尼西亞先民駕著雙體船在大洋中尋覓登陸棲地的場景。

夏威夷王運送禮物給庫克船長圖。

兩獨木舟以支架連結,前面的有帆,後面的無帆。

JohnWebber繪,1779年。

圖/Wikipedia 發表意見 文章難易度 剛好 太難 所有討論 0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張之傑 69篇文章 ・ 213位粉絲 +追蹤 張之傑,字百器,出入文理,著述多樣,其中以科普和科學史較為人知。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糖尿病治療方針——良好醫病溝通,幫助血糖達標 1 18小時前 「西卡毒」是什麼?同樣都是石斑,為什麼日本願意進口龍膽石斑,卻拒絕龍虎斑? 2 2天前 運動聽音樂,讓你越動越活躍! 1 3天前 上了老司機的車頭就暈?淺談為何會暈車,又該怎麼預防? 1 3天前 阿茲海默風暴:通訊作者的辯駁與責任 6 2022/08/03 你低頭看得到腳趾嗎?從腳趾頭看人類祖先的生存方式——《人從哪裡來:人類六百萬年的演化史》 4 2022/07/24 只算人頭、忽略比率,小心落入「見樹不見林」的謬誤──《因果螺旋:跨越時空的探索與思辨》 3 2022/08/12 「西卡毒」是什麼?同樣都是石斑,為什麼日本願意進口龍膽石斑,卻拒絕龍虎斑? 2 2天前 RELATED 相關文章 海上救援和逃生演習——和平號順利歸航│環球科學札記(58) 神秘的火燄舞——緬懷逝去的祖先│環球科學札記(57) 大堡礁——蘊藏無限奧秘的珊瑚礁│環球科學札記(54) 布里斯本見聞——古老地塊上的物種│環球科學札記(53) 導遊嘉麗——當傳統文化消失後,斐濟可能只剩個地名│環球科學札記(52) 0 4 0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0 4 0 大黃魚和海鯰,古代台南人愛吃什麼魚? 寒波 ・2022/04/01 ・4023字 ・閱讀時間約8分鐘 +追蹤 相關標籤: 中國(45) 分類(7) 化石(87) 南島語族(18) 南科遺址(2) 南關里東遺址(1) 南關里遺址(1) 古生物學(9) 台南(11) 台江內海(1) 大坌坑文化(3) 大黃魚(1) 新石器時代(13) 李匡悌(1) 東亞(8) 林千翔(1) 海鯰(1) 物種(19) 考古(63) 耳石(3) 貝塚(1) 貝類(2) 過度捕撈(3) 過漁(2) 遺址(6) 鐵器時代(3) 魚耳石(2) 鯛魚(1) 熱門標籤: 大麻(17) 量子力學(46) CT值(8) 女科學家(16)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魚類是人類重要的資源,許多古代文化裡魚是日常飲食的一部分,台灣古時候也是如此。

一項新發表的研究,調查台南5000年來的遺址中有哪些魚,得知古早台南人食用的魚類,受到環境變化的影響。

大黃魚。

圖/〈野生大黃魚的滅絕危機〉 用耳朵裡的石頭,判斷古代人吃哪些魚 如何得知古代人吃哪些魚呢?魚有骨頭,有機會在遺址中留下遺骸,但是相對其他動物來說,魚類的骨頭沒那麼容易留下。

所幸硬骨魚的頭部內,有種負責聽覺的構造「耳石(otolith)」。

耳石成分為碳酸鈣,魚去世後是相對容易留存的部位。

不同魚類的耳石型態有別,所以見到遺址中的耳石,可以得知古時候有哪些物種。

比較不同年代遺址間,耳石組成的變化,便能推論不同時代吃魚的改變。

延伸閱讀:解開古代魚類耳朵裡的「石頭」秘密!專訪古生物學家林千翔 由中研院的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林千翔主導的研究,算是用魚類耳石回答考古學的問題。

自然死亡的魚也會留下耳石,不過這項研究分析的耳石大部分來自貝塚,也就是人類活動造成的垃圾堆遺址,當年應該曾經是人類的食物。

南科遺址群的地理位置。

圖/參考資料 樣本皆來自南科遺址群,也就是南部科學園區的臺南園區的一系列遺址。

中研院的歷史語言研究所於公元1993到2010年,在李匡悌等人率領的挖掘下有許多收穫,魚耳石只是其中一小部分。

從距今5000年的新石器時代早期開始,現在是南科的這塊地方便有許多人類活動。

南科遺址群的82處遺址中,有17處出土過魚類耳石,被納入本次研究。

考古學上可分為5個時期:新石器時代的早期、中期、晚期,鐵器時代,以及歷史時期。

5個時期中,新石器時代中期只有1處遺址1件樣本;距今300年到現在的歷史時期,也只有3處遺址8件樣本。

用於分析的1254件樣本,大部分屬於新石器時代早期、新石器時代晚期、鐵器時代。

遺址們的資訊。

圖/參考資料 新石器時代早期,距今4200到5000年前的2個遺址,總共出土789件魚類耳石,分別屬於24個分類群(taxa),不論數量或多樣性都最高。

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2000到3300年前的7處遺址,共出土112件樣本,分屬16個分類群。

而鐵器時代,距今300到1400年前的4處遺址,出土344件樣本,分屬13個分類群。

新石器時代最有存在感的是大黃魚(Larimichthyscrocea),早期占57.29%,晚期占41.96%,皆為當期最高比例的魚類。

鐵器時代變成海鯰(seacatfish)最多,占61.24%。

遺址中魚耳石的種類。

圖/參考資料 台南環境變化,影響食用魚種 地處台南同一個地區的遺址,魚類的數量和多樣性都漸漸減少。

之前有個論點主張,這是由於過度捕魚所致。

但是這項研究充分利用耳石分析的優點,判斷出土魚耳石組成的變化,並非人為捕撈,主要是自然環境變化的影響。

同一種魚,耳石的型態不會改變,但是大小會變,耳石大小又正比於魚體的尺寸,耳石愈大,魚體也愈大,反之亦然。

遺址中大黃魚的耳石。

圖/參考資料 大黃魚在現代也是常見的食用魚類,最近卻由於過度捕撈(過漁),使得野生族群大福縮水;在此之下觀察到,多數個體的身體及耳石也明顯變小。

由此推測,倘若古時候發生過漁,遺址中大黃魚的耳石應該會縮小。

新石器時代早期、新石器時代晚期,鐵器時代,三個時期都有大黃魚。

比較發現大黃魚的耳石並沒有變小,鐵器時代的耳石雖然數量大幅減少,尺寸還變大一點。

表示至少從新石器時代早期到鐵器時代,也就是從4000多年到幾百年前,大黃魚並沒有面臨生存危機。

3個時期大黃魚的耳石尺寸。

圖/參考資料 大黃魚在台南遺址的存在感之所以下降,更合理的論點是:海岸線和沿岸環境的改變。

台南的地貌不斷變化,陸地向海延伸。

如今南科遺址群位於內陸,離海岸有相當距離;但是在新石器時代早期,南關里、南關里東遺址的年代(屬於小有知名度的大坌坑文化),這塊地方位在海邊;新石器時代晚期陸地範圍前進,不過依然位於海邊。

大黃魚住在岸邊海域,而新石器時代的台南人住在海邊,使他們不難獲得大黃魚之類的海產。

魚類以外,這些遺址也出土不少貝類,表示當時的居民,善於利用沿海的水產資源。

隨著泥沙持續淤積,原本位於海邊的南科地區,鐵器時代成為內陸,淤積和河道後來形成台江內海。

南科到台灣海峽之間有潟湖存在,鐵器時代的台南人,不用太靠近海邊便能取得水產資源。

也許就是如此,大黃魚不再那麼流行,住在河口、潟湖環境的海鯰,變成這個時期遺址中最常見的魚類。

台南自然環境的變化。

南科地區在新石器時代就在海邊,鐵器時代變成內陸,和台灣海峽之間有著台江內海。

圖/參考資料 耳石只代表一部分古代魚類 不論古今,耳石都是識別魚類的好材料。

比較不同年代魚類耳石的改變,可以判斷自然環境與人類文化的變化,但是也要注意,考古遺址中的耳石,無法代表古代食用魚的全貌。

見到某種魚的耳石,那種魚一定存在過,可是曾經存在過的魚,不一定會留下紀錄,耳石組成也不完全等於實際比例。

這兒最明顯的例子是,不同年代的多個遺址有出土鯛科魚類(Sparidae)的骨頭,然而其耳石只有1件。

或許還有些魚類,不論魚骨或耳石都沒有留下,我們根本不知道它們存在過。

我們見到大黃魚在新石器時代早期占57.29%,晚期占41.96%這項數據,並非意謂當時真的有57%、42%食用魚為大黃魚;合適的解讀大概是,大黃魚是新石器時代主要的食用魚種,晚期的比例有所降低。

遺址中海鯰科魚類(Ariidae)的耳石。

圖/參考資料 大黃魚的古老傳承與當代危機 有趣的是,一直到中國漁民近期過度捕撈以前,野生大黃魚在東亞的東部沿海都很常見。

古代台南人捕食不少大黃魚,可謂有偏好也具備技術,他們對大黃魚的偏愛和捕捉技術,或許能追溯到還在對岸海邊的日子。

綜合考古、語言學等方面的資訊推敲,台南在新石器時代的大坌坑文化,應該是台灣初期的南島族群,他們很可能是更早以前來自東亞沿岸移民的後裔。

這群人的生產方式包含農業,會種植稻、小米等馴化植物,不過仍然有不少採集和狩獵,以及利用水產資源。

他們捕食大黃魚的文化,也許在祖先尚未渡海移民前已經養成。

古代人吃進不少大黃魚,現在大黃魚也是受到歡迎的食用魚,一度族群龐大的魚群還因為濫捕面臨滅團危機,至今沒有從過度捕撈的打擊中走出去。

無疑,人類如今也成為影響魚類生態的要角。

延伸閱讀 林千翔實驗室網站吃魚頭常常啃到的那兩顆「魚耳石」,對古生物學相當重要耳中乾坤─魚耳石從台灣魚類耳石化石研究談海洋生物多樣性的變動與困境台灣海洋化石與魚類化石的研究、回顧與展望野生大黃魚的滅絕危機背後中箭、大啖貝類,史前南科住了誰?東亞南方、北方,還有台灣的古代DNA──東亞遺傳史(上)台東都蘭,南島語族從台灣出海前的最後一站1900萬年前,鯊鯊神秘大滅絕事件?!短篇 住在地中海邊,靠海吃海的尼安德塔人短篇秘魯海岸15000年前已有人居,他們技術簡單,菜單多元短篇最早吃鮭魚的人類,在11800年前的阿拉斯加8000年前賈湖遺址,最早養殖鯉魚 參考資料 Lin,C.H.,Wang,Y.C.,Ribas-Deulofeu,L.,Chang,C.W.,&Li,K.T.(2022).Changesinmarineresourceconsumptionoverthepast5000yearsinsouthwesternTaiwanrevealedbyfishotoliths.JournalofArchaeologicalScience:Reports,42,103400. 本文亦刊載於作者部落格《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匠》暨其 facebook同名專頁。

發表意見 所有討論 0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寒波 168篇文章 ・ 577位粉絲 +追蹤 生命科學碩士、文學與電影愛好者、戳樂黨員,主要興趣為演化,希望把好東西介紹給大家。

部落格《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同名粉絲團《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糖尿病治療方針——良好醫病溝通,幫助血糖達標 1 18小時前 「西卡毒」是什麼?同樣都是石斑,為什麼日本願意進口龍膽石斑,卻拒絕龍虎斑? 2 2天前 運動聽音樂,讓你越動越活躍! 1 3天前 上了老司機的車頭就暈?淺談為何會暈車,又該怎麼預防? 1 3天前 阿茲海默風暴:通訊作者的辯駁與責任 6 2022/08/03 你低頭看得到腳趾嗎?從腳趾頭看人類祖先的生存方式——《人從哪裡來:人類六百萬年的演化史》 4 2022/07/24 只算人頭、忽略比率,小心落入「見樹不見林」的謬誤──《因果螺旋:跨越時空的探索與思辨》 3 2022/08/12 「西卡毒」是什麼?同樣都是石斑,為什麼日本願意進口龍膽石斑,卻拒絕龍虎斑? 2 2天前 RELATED 相關文章 一起「南漂」吧!「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展現未來城市新面貌ft.臺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長陳凱凌【科科聊聊EP73】 千元大鈔上的恐龍——台灣首次的恐龍化石紀錄 臺南為何圓環多?翻開《臺南歷史地圖散步》找原因 登革熱會不會傳染?——三分鐘讓你搞懂登革熱 台南記錄五:門神機器人 1 9 4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1 9 4 手指彩虹會發生不好的事?——白樂思的最後研究「彩虹禁忌」 寒波 ・2022/02/11 ・4415字 ・閱讀時間約9分鐘 +追蹤 相關標籤: RobertBlust(2) 傳統文化(3) 冒犯(1) 出台灣說(3) 割耳朵(1) 南島(6) 南島語(1) 南島語族(18) 南島語系(1) 大洋洲(7) 布農族(2) 彩虹(7) 彩虹禁忌(2) 文化(34) 文化演化(2) 智人(22) 月亮禁忌(1) 東南亞(9) 格林童話(2) 泰雅族(4) 演化(322) 漢藏語系(2) 白樂思(2) 神聖(1) 禁忌(4) 詩經(1) 認知(77) 語言學(8) 語言學家(2) 超自然(2) 部落(3) 熱門標籤: 大麻(17) 量子力學(46) CT值(8) 女科學家(16)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科學生》科普素養閱讀一篇不到3元!! 年訂輸入summer1000,現折1000元 美國的語言學家白樂思(RobertBlust)在1940年5月9日出生,不久前2022年1月5日去世,享年81歲。

他是南島語言的專家,對台灣也很熟悉;他的一系列研究成為支持「出台灣說」的重要證據,在台灣小有知名度。

白樂思漫長的學術生涯除了南島語言,還有許多其他成果。

他生前最後發表的論文之一,主題是「彩虹禁忌(rainbowtaboo)」,相當有意思。

一代大師最後關心的問題,我們來瞧瞧。

2021年8月17日《南島起源》新書發表記者會,白樂思講話時一度相當激動。

圖/Prof.RobertBlust|Pre-recordedVideoSpeechfor“TheOriginsoftheAustronesians”BookLaunch 延伸閱讀:憑什麼小小臺灣是世界四億南島語族的發源地!只是這「南島語族」可能跟你想像的不一樣…… 彩虹禁忌:手指彩虹會發生不好的事? 彩虹在現代社會衍生出許多意涵,例如代表同志,不過這兒的彩虹禁忌和恐同無關,是真的彩虹。

論文於2021年發表,但是可以追溯到1980年,那時白樂思在印尼的雅加達做研究,有一天用手指著彩虹,當地人告訴他,蘇門答臘人覺得用手指向彩虹不禮貌,會讓手指和彩虹一樣被掰彎。

白樂思感到好奇,之後搜尋文獻,還詢問世界各地的學者、傳教士,是否聽聞類似的事,結果得知這類禁忌十分普遍,總共在124個文化存在,而且遍佈全世界,亞洲、大洋洲、澳洲、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歐洲、非洲都有。

他在1980年代搜集大部分資料,1998年寫成論文稿件,但是沒有正式發表,一直等到2021年,成為生前最後一批問世的論文。

前後延續40年,是他的半輩子之久。

白樂思稱呼此普遍存在的現象為「彩虹禁忌」。

共通點是:不要用手指指向彩虹,否則會發生不好的事。

彩虹禁忌存在於世界各地區,使用不同語言的族群,變化很多。

最常見的版本是,指向彩虹的手指會承受惡果,掰彎、斷掉、爛掉等等;澳洲和新幾內亞某些族群,則是其他人接受惡果:媽媽或近親。

所幸彩虹通常沒那麼容易被冒犯,只要不用手指直接指著它,用身體其他部位,像是頭、嘴唇、鼻子、握拳都可以。

倘若無心犯錯的話,往往有補救措施,可以把手指弄濕、手指插入口腔、肛門(自己的!)、牛的大便等等。

白樂思探討的彩虹禁忌,和同志沒有任何關係。

全世界跨文化普遍存在的禁忌 白樂思認為彩虹禁忌是世界性的現象,一些地方過去存在,卻在近代消失,例如19世紀中期的格林童話,便證實歐洲也曾經有過。

至於台灣,白樂思蒐集到2個南島族群。

易家樂(SørenEgerod)1965年的《VerbinflexioninAtayal》書中記載,泰雅族認為一個人不能用手指向靈魂之橋(彩虹)。

陳千武1991年的《台灣原住民的母語傳說》則是提到布農族。

台灣的漢人似乎沒有,中國的漢藏語系使用者,則至少存在4個彩虹禁忌。

白樂思由個人聯絡獲得3個案例:管東貴1994年告訴他:江西的客家人小孩,被教育不可以手指彩虹,否則背會被掰彎。

ChangHsiang-shun(找不到是誰)1994年告知:江蘇北部和山東講普通話的人,告誡小孩不要用食指指向彩虹,否則手指會爛掉或長瘡。

羅錦堂1990年告訴白樂思:甘肅的蘭州講普通話的人,認為彩虹是一條水龍,從海洋喝水,噴出雨水。

小孩被告誡不要用食指指向太陽、月亮、彩虹,否則食指會被切斷。

不用食指的話,用別的方式仍可接受。

還有一個案例是白樂思搜集到最古老的紀錄,來自距今約2700年前的《詩經.鄘風.螮蝀》:「螮蝀在東,莫之敢指,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

「螮蝀」發音為地東或地洞,是周代彩虹的名稱之一。

根據野蠻小邦周的介紹,此一禁忌的源頭很可能比周代更早。

延伸閱讀:雙頭龍、飲水狂魔、陰陽失調……那些穿梭於古代中國的「虹」龍傳說 泰雅族有彩虹橋的文化信仰,也存在不能手指彩虹的禁忌。

圖/JulienMalland 不該冒犯神聖的存在 為什麼手指彩虹會成為禁忌?白樂思認為有兩點關鍵因素:第一,彩虹被視為神聖的,或是危險的存在。

第二,用手直接指著對方,常被視為冒犯行為。

綜合起來就是:不該冒犯神聖的產物。

某些文化認為彩虹是美麗或神聖的東西,卻也有些文化視之為危險的存在。

世界各地都有文化,認為彩虹和「另一個世界」有所聯繫。

一個理由是無法靠近彩虹,在我們的世界,彩虹的存在若隱若現,賦予它一股超自然的神秘感。

手指其他人,特別是用食指對準其他人,在世界各地普遍不禮貌,旅遊指南便建議觀光客不要亂指。

對另一個人都不禮貌的行為,何況是針對超乎人類存在的彩虹?不管對彩虹的態度是愛,是敬,或是畏懼,總之都不該冒犯它。

手指彩虹不禮貌,手指其他的東西也可能有壞事發生,例如星星、月亮、太陽都有類似的禁忌。

白樂思在論文以台灣舉例:不可以用手指月亮,否則會被割耳朵(他果然很熟悉台灣!)。

然而,月亮、星星等禁忌的流行範圍都很有限,沒有一項如彩虹禁忌般在全世界廣布。

白樂斯推測遍佈各大洲,不同文化、語言族群的彩虹禁忌,歷史應該十分久遠。

考量到澳洲、新幾內亞有多個族群獨立存在彩虹禁忌,而人類最初在數萬年前移民當地,因此多半在舊石器時代便已存在。

彩虹禁忌本質上是人類心靈對自然環境的反應,倘若超過10萬年前的智人,認知能力已經和現代差異不大,彩虹禁忌甚至有可能在那個時候已經出現。

用食指直接指向彩虹,觸犯彩虹禁忌。

圖/JODIEGRIGGS/GETTYIMAGES 文化特徵的漫長演化 彩虹禁忌是在許多不同時空的文化,被重複發明嗎?或是有個共同的源頭,能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這類文化特徵起源與傳播的問題,非常難以回答。

光是都市傳說都難以追溯源頭,何況是更廣、更久的彩虹禁忌? 歷史語言學家指出,兩種語言之間有相似性,有4種可能:巧合、轉移、普遍、共同起源。

而白樂思認為,如彩虹禁忌這類文化特徵,也適用類似的道理。

巧合,世界到處都有巧合。

例如「濕」的德語為nass,美國西南部的祖尼語(Zuni)是nas,兩者沒有任何關係,發音類似純粹是巧合。

轉移或借用相當常見,我們日常就會使用一大堆外來語,如麥克風,仍然保有原本的發音。

普遍(universal)最明確的案例是mama和papa/baba。

共同起源則是排除上述可能性後的解釋,能探討如南島、印歐等語系內不同語言的關係。

語言學研究指出,不同語言最普遍共通存在的詞是mama和papa/baba,意思都是媽媽和爸爸(或反過來)。

原因是新生兒發音能力受制,又努力與其他人互動下,只能發出最容易的音,而漸漸演變為寶寶身旁父母的代稱。

不同語言都有mamababa,並非源自祖傳的共同祖先,而是新生兒發聲能力必然導致的結果。

和新生兒發聲限制,跨時空的共通性類似,許多差異很大的文化一致認為:手指他人是冒犯、彩虹有超自然的神聖或危險性;另外人們對威脅比較感興趣,會認真對待。

由此推敲,彩虹禁忌或許和babamama代表爸爸媽媽一樣,也是人類心智對自然現象反應的必然結果。

手握圈圈不伸直手指,是安全指向彩虹,避免禁忌的方法之一。

圖/MARIOGUTI/GETTYIMAGES 白樂思推測,彩虹禁忌經歷過多次失傳和再度發明。

由於人類共通的背景,彩虹禁忌也許多次被重複發明,隨著人群分家和遷徙,各自流傳與失傳,衍生出各種變化。

例如距離遙遠的澳洲與非洲的蘇丹,兩地都存在用手安全指向彩虹的方法(手指圈圈),較有機會是巧合導致。

而澳洲、新幾內亞、大洋洲多處族群,有別於其他地方彩虹禁忌的受害對象是自己,它們的受害者都是親人,或許可以追溯到共同起源。

另外白樂思沒提,不過照他的解釋,「親人受害」能追溯到幾萬年前,近大洋洲移民的共同祖先,那麼數千年前才移民到該地區的南島語族群,也具備此一特徵,大概是轉移而來。

延伸閱讀:航向關島:3500年前,2300公里的南島遠航 遠古禁忌,漸漸失傳 綜合來看,也許超過10萬年前,在非洲演化出現代心靈的智人祖先,已經衍生出彩虹禁忌;即使沒有那麼久,也非常可能存在上萬年。

長久以來它在各地屢屢失傳和重新誕生,經歷傳播與演變,涉及到文化演化的各種可能形式。

這當中充斥未知,但是無疑,彩虹禁忌也是探討文化演化的寶貴材料。

隨著時代力量流轉,如今科技昌明,傳統文化漸漸消亡,彩虹禁忌仍然存在嗎?至少在東南亞依然普遍,不過常常沒有被認真看待,有時還被視為無稽之談的迷信。

一度廣泛存在,歷史悠久的彩虹禁忌,似乎也和多數傳統文化一般正在消失。

白樂思2021年8月17日的講話,我們懷念他: 延伸閱讀 社會群島和毛利人,南島語溝通無礙?語言經過多久才會不通淺說台灣原住民的彩虹神話與彩虹橋傳奇人類的下個階段,從「神獸」開發潛能到「神人」?——《再.創世》專題小心,毒藥貓就在你身邊:羌寨裡的女巫傳說北極流言終結者:大便冰刀不太好用──2020搞笑諾貝爾材料科學獎話總說不清楚該怎麼明瞭?你需要的是神經語言學──語言學研究員李佳穎專訪想解構一句超經典的punchline?——你得先知道語言學家到底在研究些什麼為什麼有那麼多的語言都叫母親為mama,父親為papa? 參考資料 Blust,R.(2021).Pointing,rainbows,andthearchaeologyofmind.Anthropos,116(1),145-162.EvenRainbowsHaveaDarkSide 本文亦刊載於作者部落格《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匠》暨其 facebook同名專頁。

發表意見 所有討論 1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1 windmill 2022/02/12 回覆 好想去一個待在家中就可以看得到彩虹、日出、日落的地方,而不是待在窗邊會驀的出現一張人臉,不斷上演《鬼店》中傑克在門後露出驚悚笑容那一幕的人間地獄啊。

寒波 168篇文章 ・ 577位粉絲 +追蹤 生命科學碩士、文學與電影愛好者、戳樂黨員,主要興趣為演化,希望把好東西介紹給大家。

部落格《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同名粉絲團《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糖尿病治療方針——良好醫病溝通,幫助血糖達標 1 18小時前 「西卡毒」是什麼?同樣都是石斑,為什麼日本願意進口龍膽石斑,卻拒絕龍虎斑? 2 2天前 運動聽音樂,讓你越動越活躍! 1 3天前 上了老司機的車頭就暈?淺談為何會暈車,又該怎麼預防? 1 3天前 阿茲海默風暴:通訊作者的辯駁與責任 6 2022/08/03 你低頭看得到腳趾嗎?從腳趾頭看人類祖先的生存方式——《人從哪裡來:人類六百萬年的演化史》 4 2022/07/24 只算人頭、忽略比率,小心落入「見樹不見林」的謬誤──《因果螺旋:跨越時空的探索與思辨》 3 2022/08/12 「西卡毒」是什麼?同樣都是石斑,為什麼日本願意進口龍膽石斑,卻拒絕龍虎斑? 2 2天前 RELATED 相關文章 與原色、光譜、煉金術交織而成的牛頓光學——《全光譜》 牛頓發現光譜前的那些故事——《全光譜》 龍,彩虹與性別——不只中國和歐洲,還有其他好幾種龍? 狗狗會吃死去的主人嗎?:《科學詭案調查局》導讀——2021台積電盃青年尬科學/「科普書籍閱讀寫作競賽」優選導讀文 黑翅膀傳說:飛魚季與達悟人食魚禁忌背後的科學 1 4 1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1 4 1 海上救援和逃生演習——和平號順利歸航│環球科學札記(58) 張之傑 ・2021/12/22 ・2311字 ・閱讀時間約4分鐘 +追蹤 相關標籤: 海上救援(2) 環球科學札記(32) 逃生演習(1) 熱門標籤: 大麻(17) 量子力學(46) CT值(8) 女科學家(16)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科學生》科普素養閱讀一篇不到3元!! 年訂輸入summer1000,現折1000元 作者/張之傑 和平號第一○一回約有乘客一千人,不少已七老八十,年紀最大的一位已九十四歲,一百多天下來,難道沒人有個三長兩短?有倒是有,不過沒人喪亡。

我們臨下船時,有位船上的職員說:「你們一○一回真幸運!」 和平號。

圖/Wikipedia 六月四日,風浪很大,整天覺得暈暈的。

晚餐到四樓進餐,有四位台灣團員在門口等候,我們一起進去,八人的桌子我們佔了六席。

一位團員告訴我,行動不便的C先生,因前列腺問題,尿不出尿來,他們同室的三位年輕人(也六十幾了)把他抬到醫務室,導尿後已躺了一天。

七月二十九日,午餐後在八樓散步,發現有位日本畫家中村洋一用毛筆為人畫像。

我們過去了解一下,才知道要領號碼牌。

我們拿到十二號,當時他正為二號作畫。

請他畫像要自備紙張,到小賣部去買,已賣完了,只好用複印地圖的反面充當畫紙。

時間還早,內人要去上日語課,約定下午三時由我帶著號碼牌和畫紙到八樓會合。

我們到達時,早已過了號。

中村先生作畫極快,畫一張小畫不過三、四分鐘,我們拿出那張A3的銅板紙,他並沒拒絕。

狼毫落紙有聲,不到五分鐘就勾勒出兩人的神情,還落上款,寫上日期。

有位北京畫家曾對我說,用毛筆作素描最難,沒想到在船上遇到了。

中村先生臨下船才為人作畫,而且只畫一天,我們剛好趕上,不是緣分是什麼? 我們剛取到畫作,突然響起廣播:「有人因急症,將在硫磺島海域送醫,八至十樓甲板關閉,以便直升機降落。

」這是啟程以來從沒遇到過的事,不免引起大家關注。

急症病人應該是日本人,如果是華人,我們應該有所耳聞。

事後才知道,果然是位日本老先生,他午餐時心臟病發作,已送往醫務室。

同一天惜別晚宴,船上的所有工作人員,包括我們的管家、常見的餐廳服務生等,和從沒見過的廚物人員,都唱著歌,揮著手,出來和大家告別。

是的,一○三天旅程即將結束,已是勞燕分飛的時候了。

晚宴後響起廣播:「因天候不佳,送醫行動延至明晨六時。

明日清晨八至十樓甲板關閉,以備救難直升機降落。

」翌日(七月三十日),不到清晨六時就響起廣播:「救援行動已結束,和平號將繞行硫磺島一周,然後繼續航行,抵達橫濱時間不變。

」 救援行動不許靠近,有位游先生以長鏡頭錄下整個救援過程,秀出錄影給我看。

和平號八樓甲板太小,不能降落,國際救援組織的直升機垂吊下一人,病人早已躺在擔架上,直升機將救援者和擔架一起吊到機內,隨即飛往硫磺島急救,再轉往日本。

游先生對我說,這趟救援一百萬日元跑不掉。

海上救援。

從直昇機下來的救援人員,和躺在擔架上的病患,一起吊到直升機上。

圖/李枝福攝 吃過早餐,約七時四十分,到八樓甲板,發現和平號向南航行,已繞到硫磺島西側,島上的火山口清晰可見。

海濱噴氣口噴出的氣體,似乎可以聞到硫磺氣味。

有位日本乘客站在船舷窗前,合十對著硫磺島膜拜。

二戰時美日曾在此血戰,雙方傷亡慘重,日軍戰死二三七八六人。

和平號完成救援工作繞行硫磺島一周的目的已不言可喻。

從海上救援,想起每月一次的逃生演習。

四月二十日我們一上船,還沒收拾好行李就響起逃生訓練(演習)的廣播。

此後乘客每月演習一次,工作人員每週演習一次。

雖屬例行工作,但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如果發生船難,這樣的演習應可發揮作用。

每月一次的逃生演習。

圖/作者攝 逃生演習所有乘客必須參加,各人取下房間衣櫃頂層的救生衣,穿綁整齊,到八樓指定地點集合。

管家負責將各個房間的人清空。

經過刷ID卡,確認所有的乘客皆已到齊,響過幾次逃生警報後結束,整個過程約一小時。

環球期間我們作過四次逃生演習,但從沒真正登上過救生艇。

吊掛船尾的救生艇。

圖/作者攝 和平號的救生演習,悉依「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SOLAS公約)的規定執行。

SOLAS公約的訂定,和鐵達尼事件有關,一九一二年鐵達尼號擦撞冰山沉沒,二二二四名人員死難一五一四人,此事引起國際關注。

一九一四年,通過SOLAS公約,經過多次修訂和補充,已擴展至郵輪安全的各個方面,要求極為嚴格。

SOLAS公約規定,郵輪配置的救生設備數量,必須為滿載人數的百分之一百二十五;水密艙高度需延伸至最高一層連續水密艙壁甲板;所有的救生艇必須能在發出棄船信號三十分鐘內,載足全部乘客和用具降落水面。

鐵達尼號事件死亡眾多的主要原因,是救生艇不足,水密艙高度太低,以及船員和乘客欠缺逃生演練所致。

和平號的救生艇懸掛在九樓船舷外側,每側封閉式二艘,敞開式五艘,都有螺旋槳,這些救生艇是供乘客逃生用的。

技術工人每天不停地在救生艇及其懸掛架爬上爬下,作各種檢查和上漆工作。

六月十一日我們參觀八樓船頭的駕駛艙時才知道,船上掛著的滾筒狀設備,原來是塑膠救生筏,卸除外殼,落入海中就會自動充氣張開,這是供船員們用的。

船員用的救生塑膠筏。

圖/李枝福攝 如今科技進步,藉著雷達和聲納,只要小心謹慎,就可以防止觸礁、撞船或撞冰山一類的事發生。

藉著氣象雲圖和天氣預報,可避開颱風或颶風。

唯有意外事故所引發的火災難以避免,這從SOLAS公約有關防止火災的條款特別多、特別細可以看出端倪。

發表意見 所有討論 1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1 windmill 2021/12/23 回覆 好美的天空 張之傑 69篇文章 ・ 213位粉絲 +追蹤 張之傑,字百器,出入文理,著述多樣,其中以科普和科學史較為人知。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糖尿病治療方針——良好醫病溝通,幫助血糖達標 1 18小時前 「西卡毒」是什麼?同樣都是石斑,為什麼日本願意進口龍膽石斑,卻拒絕龍虎斑? 2 2天前 運動聽音樂,讓你越動越活躍! 1 3天前 上了老司機的車頭就暈?淺談為何會暈車,又該怎麼預防? 1 3天前 阿茲海默風暴:通訊作者的辯駁與責任 6 2022/08/03 你低頭看得到腳趾嗎?從腳趾頭看人類祖先的生存方式——《人從哪裡來:人類六百萬年的演化史》 4 2022/07/24 只算人頭、忽略比率,小心落入「見樹不見林」的謬誤──《因果螺旋:跨越時空的探索與思辨》 3 2022/08/12 「西卡毒」是什麼?同樣都是石斑,為什麼日本願意進口龍膽石斑,卻拒絕龍虎斑? 2 2天前 RELATED 相關文章 神秘的火燄舞——緬懷逝去的祖先│環球科學札記(57) 大堡礁——蘊藏無限奧秘的珊瑚礁│環球科學札記(54) 布里斯本見聞——古老地塊上的物種│環球科學札記(53) 導遊嘉麗——當傳統文化消失後,斐濟可能只剩個地名│環球科學札記(52) 斐濟記事——被珊瑚礁環繞的火山島群│環球科學札記(51) 繁 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