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滅吳之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越國雖然在開始時處於弱勢,並一度亡國,但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經過一系列戰爭後攻破吳都 ... 勾踐採納范蠡的建議,向夫差求和,獻上美女西施,並重金賄賂吳太宰伯嚭。

越滅吳之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越滅吳之戰日期公元前475年-前473年地點吳國結果 越國大勝,吳國滅亡參戰方 越國楚國 吳國指揮官與領導者 越王勾踐 吳王夫差兵力 全國軍隊 全國軍隊傷亡與損失 不詳 不詳 越滅吳之戰是發生在中國春秋晚期戰國初期吳和越兩諸侯國間的戰爭。

越國雖然在開始時處於弱勢,並一度亡國,但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經過一系列戰爭後攻破吳都吳城,吳王夫差自殺,吳國滅亡,而越國的聲望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峰,越王勾踐稱霸,成為歷史上春秋五霸中的最後一位霸王。

目次 1吳越恩怨 2越襲吳都之戰 3笠澤之戰 4越攻吳都之戰 5戰後 6相關條目 7參考文獻 吳越恩怨[編輯] 春秋後期,當中原諸侯的爭霸接近尾聲時,地處長江下游一帶的吳、越兩國實力逐漸增強。

首先崛起的是吳國,楚國為了制約吳國,積極扶植越侯允常,使得越國力量迅速壯大,從而成為吳國的心腹大患。

見於《春秋》記載的吳越交兵共有十次。

第一次為周景王元年(公元前544年),吳國進攻越國,一個越國俘虜後來擔任吳國的「閽」(警衛),負責看守船隻,吳王餘祭去觀賞船隻時,被「閽」以刀刺殺而死。

第二次是周景王八年(公元前537年)鵲岸之戰,越大夫常壽過率軍協同楚國攻打吳國。

《史記》記載這次戰役中,第三次是周敬王二年(公元前518年)吳滅巢與鍾離之戰,越國的公子倉贈船給楚平王。

第四次是周敬王十年(公元前510年)檇里之戰,吳國進攻越國,開始對越國用兵。

史墨說:「不到四十年,越國大概要占有吳國吧。

越國得到歲星的照臨被吳國進攻,吳國必然受到歲星降下的災禍。

」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以伍子胥為大將,在柏舉之戰擊潰楚軍,進而占領楚國都城郢,稱霸東南。

於是爆發第五次吳越衝突,周敬王十五年(公元前505年)夏,因為吳軍主力在楚,越國攻打吳國。

其後五次分別是槜李之戰(前496年)、夫椒之戰(前494年)、越襲吳都之戰(前482年)、笠澤之戰(前478年)、滅吳之戰(前475年—前473年)。

周敬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允常病死,其子勾踐即位為越侯,不久改稱為越王。

吳王闔閭以此為藉口大舉攻越,反被越軍大敗於槜李(今浙江嘉興)。

闔閭不久因傷身亡,臨終前囑咐其子夫差「必毋忘越」。

周敬王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為報父仇,準備興兵伐越,得知消息勾踐不顧范蠡等人反對,決定先發制人,出兵攻吳。

夫差以吳國精兵迎戰,在夫椒之戰大敗越軍,占領越都會稽,並將勾踐圍困於會稽山。

勾踐採納范蠡的建議,向夫差求和,獻上美女西施,並重金賄賂吳太宰伯嚭。

雖然伍子胥認為「今不滅越,後必悔之」,但急於北上和齊國爭霸的夫差最終採納了伯嚭的意見,答應越國議和。

戰後勾踐依約為夫差作奴僕,最終騙得夫差的信任,3年後夫差將勾踐釋放回越國。

勾踐回國後發誓復仇滅吳,臥薪嘗膽,休養生息,同時重用范蠡、文種等人,國力得到恢復。

而夫差卻把目標放在北進中原,並在期間發動一系列旨在稱霸的戰爭(公元前489年吳攻陳城父之戰、公元前487年吳攻魯夷之戰、公元前485年吳舟師攻齊之戰、公元前484年艾陵之戰等),並且聽從伯嚭的讒言殺伍子胥,而對勾踐卻沒有半點防範之心。

越襲吳都之戰[編輯] 越襲吳都之戰日期公元前482年地點吳國結果 越國大勝,此戰為吳國滅亡的結果埋下了伏線參戰方 越國 吳國指揮官與領導者 越王勾踐、范蠡、諸稽郢 吳太子友兵力 49,000人 35,000人傷亡與損失 不詳 不詳 參見:黃池會盟 周敬王三十八年(前482年),夫差自率精兵3萬北上黃池(今河南封丘西南)和各諸候國會盟,企圖稱霸,只留下太子友等人率1萬人留守吳城,勾踐趁虛而入,調集越軍4.9萬(習流二千人、教士四萬人、君子六千人及諸御千人),兵分兩路進攻。

其中一路由范蠡率領循海而逆入淮河,以切斷吳軍自黃池的歸路;另一路由勾踐自率主力進攻吳城。

吳太子友認為吳國精兵已全部北上,實力不足,主張堅守待援。

但吳將王孫彌庸擅自率5000人出戰,雖然擊敗越國先頭部隊,但隨著勾踐主力部隊到達,很快就被越軍包圍聚殲。

越國隨後攻占吳都,殺太子友。

夫差會盟回國後,因都城已失,士卒疲憊,無力再戰,就派太宰嚭向越求和。

而勾踐也因吳國主力未損,越軍實力不足滅吳,允許和議撤兵。

吳國的軍事優勢已經喪失,夫差佯作息民姿態,暗中作戰爭準備,企圖恢復力量復仇。

笠澤之戰[編輯] 周敬王四十二年(前478年),吳國發生饑荒。

勾踐接受文種之計,乘機率軍5萬發動進攻。

夫差聞訊倉猝起兵抵禦,雙方在笠澤江(位於今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隔江相峙,吳越兩軍在南北岸布陣,準備白天在江上水戰。

晚上,勾踐派出部分兵力組成左、右兩隊隱蔽江中,半夜時鳴鼓吶喊,進行佯攻。

吳軍誤以為越軍打算分兩隊渡江,夾擊吳軍,於是也分兵兩路準備迎戰。

勾踐乘機以私卒君子六千人為中軍主力潛行渡江,出其不意地從吳軍兩部中間薄弱部位展開進攻,吳軍大亂,兵敗潰退。

越軍左、右兩隊渡江乘勝猛追,再戰於沒,三戰於郊。

吳軍三戰三敗,退守吳都。

越國占領吳國大片土地。

笠澤之戰過後,吳越兩國軍事實力對比發生根本性變化,越已占有絕對優勢。

越攻吳都之戰[編輯] 周元王元年(前475年),勾踐傾全國之力,發動滅吳戰爭。

吳國經過長期戰爭,元氣大傷,再加上年青壯年大多陣亡,力量對比懸殊,無力抵禦越軍,只能退回吳城死守。

越國則在吳城西南郊築城,採用長期圍困的戰術。

越軍包圍吳國三年,終於在周元王三年(前473年)攻陷吳城。

吳王僅率親近衛士與大臣,突圍西上姑蘇山,數次派使者向勾踐請和。

勾踐提出將吳王流放甬東,吳王不能接受而自殺。

一說勾踐戰後逼迫吳王自殺(吳越春秋)。

吳國滅亡。

戰後[編輯] 戰後越國吞併了吳國的土地,聲望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勾踐率軍北渡淮河,在徐州(今山東滕州)會見各國諸侯,並遣使致貢於周。

周元王封勾踐為『伯』。

勾踐把吳國侵占陳、宋二國的土地歸還,又把吳國的部分土地送給魯國和楚國。

在各諸侯的推舉下,勾踐號稱霸王,成為春秋史上的最後一位霸主。

相關條目[編輯] 中國主題 浙江主題 江蘇主題 歷史主題 軍事主題 檇里之戰 檇李之戰 夫椒之戰 臥薪嘗膽 參考文獻[編輯] 《國語·吳語》 《國語·越語》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史記·吳太伯世家》 《史記·伍子胥列傳》 閱論編越國(?-前222年)人物君主無餘→無壬→無瞫→夫譚→允常→勾踐→鹿郢→不壽→朱勾→翳→諸咎→錯枝→無餘→無顓→無彊先賢文種 ·計然 ·范蠡 ·諸稽郢 ·歐冶子 ·干將 ·莫邪 ·越女 ·陳音 ·薛燭 ·疇無餘 ·謳陽其它石買 ·胥犴 ·靈姑浮 ·逢同 ·苦成 ·曳庸 ·皓進 ·皋如 ·毛嬙 ·西施 ·鄭旦事件檇里之戰→柏舉之戰→檇李之戰→夫椒之戰→臥薪嘗膽→黃池會盟→越襲吳都之戰→笠澤之戰→越攻吳都之戰→越王勾踐稱霸→三世弒君→楚破越之戰→秦滅楚之戰→秦攻百越之戰遺址九龍口古城址 ·茅灣里窯址 ·浙東運河 ·蘇州越城 ·越王台 ·安吉古城 ·窯山遺址 ·印山越國王陵 ·龍山越國貴族墓群 ·紹興越國貴族墓群 ·茅灣里窯址 ·茅灣里窯址 ·富盛窯址 ·東陽土墩墓群 ·德清原始瓷窯址 ·袍谷古文化文物越王勾踐劍文化越絕書 ·吳越春秋 ·鳥蟲書 ·百越語 ·懸棺 ·句鑃 ·鉞影響百越 ·干越 ·東甌國 ·閩越國 ·南海國 ·山越 閱論編春秋歷史事件前期平王東遷 ·攜王余臣 ·鄭莊公稱霸 ·王侯伐鄭、周鄭交質 ·楚國稱王 ·晉國分裂 ·共叔段之亂 ·王子帶叛亂 ·周鄭交惡 ·東門之戰 ·北戎侵齊 ·曲沃克晉 ·齊滅紀之戰中期管仲相齊 ·陳佗之亂 ·長勺之戰 ·北杏之會 ·齊桓公稱霸 ·九合諸侯 ·尊王攘夷 ·存邢救衛 ·召陵之盟 ·假道伐虢 ·葵丘之會 ·泓水之戰 ·重耳流亡 ·城濮之戰 ·踐土之盟 ·殽之戰 ·秦霸西戎 ·趙盾主盟 ·下宮之難 ·問鼎中原 ·夏征舒亂陳 ·若敖氏之亂 ·邲之戰 ·魯初稅畝 ·鞌之戰 ·蟲牢之盟 ·華元弭兵 ·鄢陵之戰 ·晉悼公新政 ·湛阪之戰 ·三桓分公室 ·欒盈之亂 ·弭兵之盟後期崔慶亂齊 ·晏嬰相齊 ·子產相鄭 ·兵役制 ·世兵制 ·伍子胥奔吳 ·單氏取周 ·雞父之戰 ·役人暴動 ·刺殺吳王僚 ·吳滅徐之戰 ·檇里之戰 ·柏舉之戰 ·墮三都 ·檇李之戰 ·夫椒之戰 ·臥薪嘗膽 ·邯鄲之爭 ·宋滅曹之戰 ·吳舟師攻齊之戰 ·艾陵之戰 ·黃池會盟 ·越滅吳之戰 ·田恆弒君 ·白公之亂 ·楚滅陳之戰 ·笠澤之戰 ·越襲吳都之戰 ·越王勾踐稱霸 ·晉智瑤攻鄭之戰 ·晉陽之戰(三家滅智) ·楚滅蔡之戰中國歷史事件 傳疑時代→夏朝→商朝→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朝→漢朝→三國→晉朝/十六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宋朝/遼金夏→元朝→明朝→清朝→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越灭吴之战&oldid=72959662」 分類:​越國春秋戰國戰役吳國戰爭越國戰爭前5世紀中國前470年代衝突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DeutschEnglishTiếngViệt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