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對這兩位清朝皇帝評價很一般,實際上他們有些被低估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史家對道光帝的評價並不高,但相比之下,道光卻是清朝中衰那段歷史中比較優秀的皇帝了,他的所作所為甚至有力挽狂瀾的感覺。

道光繼位時已經是39歲的“老人” ... 首頁> 文化> 史家對這兩位清朝皇帝評價很一般,實際上他們有些被低估了史家對這兩位清朝皇帝評價很一般,實際上他們有些被低估了由 眾說 發表于 文化2021-10-01站在歷史的角度來看,清朝末年飽受外族欺凌的結果似乎是註定的,而開了這個壞頭的不是別人,恰恰是“千古一帝”康熙。

這樣說來有些駭人,但其實也並不難理解。

康熙是宏圖大略之人,他為人相當開明,對西方文化科技相當瞭解。

不少資料顯示,康熙在數學上還有一定研究,但恰恰如此,他偏偏要將這些外來文化和科技束之高閣,生怕漢人掌握後危及滿清統治。

滿清不比明朝,雖然明朝16個皇帝真正修成大業的沒幾個,“不務正業”的倒不少,但朱家子嗣的心氣還是十分令人佩服的。

明朝皇帝們在歷史上的地位可能不高,但存在感和評價向來不會太低。

清朝就差得遠了,除了開始和結束的那幾位,夾在中間的相比之下就顯得十分低調。

如果不瞭解,恐怕很容易把他們認為是碌碌無為的昏君庸君。

實際上,別的且不多說,就道光、咸豐兩朝還是值得一提的。

1820年,“老好人”嘉慶帝駕崩。

嘉慶一朝十分有趣,這位皇帝對貪腐之人深惡痛絕,著名的貪官和珅就是被嘉慶賜死的。

嘉慶帝掌握實權後立即對貪腐的官僚群體下手,肅清吏治,大量任用剛正清廉的官員。

誰知情況非但沒有好轉,反而進一步加重了。

嘉慶生生地讓清朝與世界工業革命擦肩而過,他駕崩時,中國深受鴉片荼毒,國內反清組織也是紛紛湧出,八旗子弟已徹底淪為龐大的社會負擔。

嘉慶一朝25年,清朝中衰得尤其厲害,1821年,道光帝接手時,國家儼然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爛攤子。

史家對道光帝的評價並不高,但相比之下,道光卻是清朝中衰那段歷史中比較優秀的皇帝了,他的所作所為甚至有力挽狂瀾的感覺。

道光繼位時已經是39歲的“老人”了,性格方面大體定型。

深受父親的影響,道光做事總體講究中規中矩,四平八穩,但比起嘉慶來說也算是有所突破。

登基之後,道光發起了一次整肅吏治的大運動,他開源節流,敢於對許多實權派的高層官員下手,甚至下狠手懲罰了一批無法無天的皇親國戚。

值得注意的是,道光的反腐倡廉並不是一陣風,他終身都保持著這股態度,這為他贏得了“勤儉樸素”的好名聲,甚至有人嘲笑他身為一個皇帝太“摳門”。

表面上看,道光不過是一個觀念上比較簡樸的人而已;深入考慮,道光能夠承受住權貴勢力的衝擊和反抗,將廉政措施落實到底並貫穿終生,這充分顯露了他的政治手腕和魄力。

作為其生涯的另一亮點,“虎門銷煙”無疑也佐證了這一點。

有心成大事,能力是一方面,運氣也絕不可少。

1824年,洪澤湖高家堰大堤決口,大運河水位降到紅線以下,漕船擱淺,糧道阻斷。

這意味著京城很有可能陷入斷糧的危險情況,道光得知後震怒,當即將總督張文浩革職查辦,命人將其押到災難現場示眾。

時勢造英雄,在這個關頭,道光也算是徹底開竅了。

他重用陶澍,在後者的大力推行下,海運在道光朝徹底實現,這也算是這位皇帝相對平庸的政治生涯中的高光點。

雖然實現海運這件事上多少有點被逼無奈的感覺,但道光的態度並非是完全被動的。

他曾對陶澍說:“朕看汝人爽直,任事勇敢,故畀以兩江重任。

”道光在這句話裡包含了兩層意思:其一,他看人不會走眼,只選擇那些敢作敢為的幹才;其二,愛卿做這件事一定要有勇氣做到底,不要害怕阻力,淺嘗輒止。

我們由此可以看出,道光帝擁有一定的政治抱負和魄力,對人才的任用上也相當出色。

道光時,清朝國庫存銀最高時達到3300萬兩,海運之前,兩淮鹽政虧損超過700萬兩,之後不但扭虧為盈,還能存銀300餘萬。

當皇帝是要有天分的,道光的天資太低,即便是勤勤懇懇,殫精竭慮,當個守成之君尚且勉強,更別說在清朝國力急速衰頹的情況下成為中興之主了。

不過,道光對挽救頹勢也是有相當大的貢獻的,他為咸豐提供的登基環境,比當初自己繼位時的要強很多。

1850年,四皇子奕詝即位,也許是年輕氣盛的原因,比起嘉慶和道光,咸豐的政治魄力又更勝一籌。

登基伊始,咸豐就對權傾一時的穆彰阿下手,以“保位貪榮,妨賢病國”的罪名將其革職並永不敘用,這位權臣竟被弄得沒有一點脾氣。

剷除“穆黨”一掃清廷之前的陰霾,給咸豐一朝開了個好頭。

不過,不到20歲的他看上去年輕天真,不諳世事,許多人並不看好。

咸豐的政治才華顯然是被大大低估了,在沒有辦法用過強力手段直接集權的情況下,咸豐一方面重用肅順等權臣,另一方面又對親弟弟恭親王奕訢委以重任。

在當時,不少人都認為奕訢實際上比咸豐更有能力,後者只是靠耍心機玩弄手段坐上了皇位。

咸豐的馭人之術相當高明,他表面上給奕訢加官進爵,卻又不斷挑毛病打壓,奕訢被搞得如履薄冰,只能謹小慎微,處處討好。

幾股勢力的相互鬥爭為咸豐贏得了時間,他在不知不覺中鞏固了自己的權位。

比起先祖康熙帝,咸豐在一件事上無疑做得更好,那就是對漢臣的態度。

康熙知人善任,懂得駕馭漢人的才智;咸豐則真正地做到了重用漢臣、大膽放權且用人不疑的程度。

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後,咸豐清楚地認識到八旗和綠營已經腐朽不堪,根本沒多少戰鬥力了,為了維繫統治,咸豐下詔重用一批漢臣,並給了他們相當可觀的權力,准許他們在地方組織團練。

值得一提的是,嘉慶朝時,為了對付白蓮教起義,朝廷也曾組織過地方團練,但卻把規模控制得很小,就是害怕有人圖謀不軌,危及統治。

咸豐大概是對自己的政治能力相當有信心,大臣上書警告,稱曾國藩的湘軍勢力大得已經無法約束了,一旦他有謀反之心,後果將不堪設想。

有人誣告曾國藩意欲不軌,咸豐非但沒有對曾下手,反而進一步加官進爵。

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敢於這樣做也是需要極大的勇氣與魄力的。

1854年,英、美、法三國提出一系列無理要求,遭到咸豐拒絕。

1858年,英、法、美、俄四國公使再次提出“修約”,咸豐諭令直隸總督譚廷襄“以夷制夷”,對俄示好,對美設法羈縻,對法進行勸誘,對英國則嚴詞質問,企圖用手段造成列強內亂,但計謀並未奏效。

隨後,英、法軍隊攻陷大沽炮臺,但四國提出的條約條件太過苛刻,咸豐看到條約樣本後大怒,被逼簽下《天津條約》的同時,下令整固大沽口防務,並於次年的衝突中擊敗英法軍隊。

咸豐見狀,立刻撕毀《天津條約》,本意決心攘外,誰知卻給了英法發動大規模侵略的藉口。

1860年,英法再次組聯軍進犯。

有人詬病咸豐確實有一定的帝王天資,也有攘外安內的決心,無奈性格太過陰柔,缺乏英氣,這大概就是他最大的命門了。

1860年7月,英法聯軍進攻北塘,咸豐卻在為是戰是和而糾結不定,因此錯失了禦敵良機。

清軍正在同敵軍激戰,他竟下令撤退,導致大沽口再次淪陷。

這段時期,清朝的無能軟弱是幾代皇帝統治方針錯誤而導致的結果,但事態集中爆發後,咸豐卻把幾朝積累下來的黑鍋都背了:八里橋之戰後,英法聯軍逼近京師,咸豐倉皇出逃,留下恭親王為自己擋槍。

隨後,清朝任人宰割,不得不在一系列丟人的條約上簽字。

曾有人將咸豐與崇禎相比,誰高誰低眾說紛紜。

但顯而易見的是,崇禎尚且有“天子守國門”的霸氣,相比之下,咸豐就顯得遜色許多。

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完全將這兩位清朝皇帝完完全全視為昏聵無能之君,他們的確為扭轉頹勢、力保統治而盡力過,只是要麼缺了點帝王天資,要麼運氣實在是差了點。

值得一提的是,咸豐於31歲駕崩時還留了最後一手:為了防止旁人干政,咸豐精心安排了歷史上著名的“顧命八大臣”,將維護朝綱的任務交給了一批自己信任的心腹;另外,據說他留給皇后一道密旨曰:“某如恃子為帝,驕縱不法,卿即可按祖宗家法治之。

”這個“某”指的就是太子的生母懿貴妃,也就是後來深深影響了清朝命運的慈禧。

咸豐能預見到這一步,也足見其識人眼力之強。

TAG:咸豐道光清朝嘉慶皇帝上一篇:<>相關文章“點天燈”到底有多殘忍?史上共有3人承受過,其中有個是皇帝清朝道光皇帝因何而死?他死後是誰繼承了皇位?嘉慶帝六十歲的盛夏,毫無疾病的他猝死在行宮裡,死因成謎清帝飲酒百態:乾隆小酌,嘉慶大醉,溥儀還去蘇聯喝過洋酒搜索推薦文章「廠家公佈」7P導軌式三相電子式電能表功能技術引數《陳情令》:藍湛的3次垂淚,讓人心疼,快來看看什麼叫美人淚男人的成長是因為踏過了一場場殤——《教父》自信的女生都愛穿高跟鞋,搭配緊身裙身材更美妙山西省的省會太原,北方最重要的城市之一,近代為何會沒落?顶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