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克爾是個什麼人?(上) 極討厭囂張浮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她會研究外國對話夥伴的生平經歷,認真搜尋他們個人的相關資料。

」 她看不起自賣自誇的小聰明. Merkel在政界確實像「搞學問的學者」一般,相對「同行」 ... 集團資訊關於我們集團介紹我們的團隊旗下媒體關鍵評論網everylittled.INSIDE運動視界Cool3c電影神搜未來大人物歐搜哇旗下節目多元服務Ad2Taketla拿票趣關鍵議題研究中心Cr.EDShareParty達思智能科技與我們合作內容行銷與廣告業務異業合作原創內容暨內容媒體業者合作加入我們新聞中心 2017/09/27,名人PhotoCredit:FabrizioBensch王陽翎一位真正的自由主義者,生活小事也盡量在不同意願之間平衡,不介意與親人開會討論,大原則受衝擊才堅決捍衛。

不知好不好運,總之碰上了許多恩師前輩。

傳播事務、閱讀、寫作、科普交流佔據了生活。

《泛科學》專欄作者、《經濟日報》特約作者、《謎米香港》節目主持人;鍾情心理學、神經科學,不失人文藝術濃情,無懼世道喧囂煩雜,走自己的路。

看更多此作者文章...訂閱作者收藏本文PhotoCredit:Reuters/達志影像她多年來打的選戰是逆境戰也許梅克爾(AngelaMerkel)太不像是從政的人才,既沒氣勢又欠演說天分,令人難以理解,尤其香港媒體先入為主把她那種「不爭論、不鋪張」的沉悶競選風格,視為一種刻意的政治策略,是她賴以一再連任的「殺手鐧」。

可見,媒體報導這位德國總理也有意無意「滲入」香港人的態度,由於香港沒有政治家,個個是逐利政客,所以全世界政壇都「無分別」,連Merkel也不例外;在他們眼中她說甚麼理念、原則都是假的,風格沉悶才不是甚麼真性情,「肯定」是她刻意的政治手段,由於伎倆成功所以多年來一招用到老。

當人們在揶揄Merkel領導基督教民主聯盟(CDU)只取得約32.5%選票時,是以每一屆重新競爭的角度去看,完全漠視在民主自由國家尋求連任,政治對手、國民藉往事掌握領導人的缺失會更加有力(尤其處理難民問題),每一次連任均異常艱難,她打的是逆境戰。

反之,另類選擇黨(AfD)取得13.5%選票成為第三大黨,是順應時代反全球化右傾乘勢而起,總結全球化多年來積下的問題訴諸政治角力,一如美國總統選舉川普險勝希拉蕊,是故,Merkel領導的政黨得票退步了,覺察現實脈絡,倒應對她寬容幾分。

若從《梅克爾傳》(DieKanzlerinundihreWelf)回顧Merkel的歷程,她能夠在政壇長年保存其不張揚又沉穩的性情,與其說是刻意的政治手段,倒不如說她生於東德滕普林鎮(Templin)開放牧師家庭,後來遇上前德國總理柯爾(HelmutKohl)及第二任丈丈夫紹爾(JoachimSauer),由成長到踏入政界,有非常多真才實學的實幹精英珍重她的才幹,真正成為滋養她的土壤——柯爾堅決提拔與扶持她(不惜被媒體諷刺為「柯爾的女兒」),而紹爾在她對美國動搖的時候穩住她的信心。

PhotoCredit:Reuters/達志影像五個為甚麼:其實沒那麼難懂,只要你明白她本來是個「學者」Merkel自小對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7歲之前還尚且能夠到別處旅行,嘗過自由空氣,年少階段甚至跟同學不時到家鄉30公里外的拉文斯布呂克集中營(Ravensbrück),知道那裏曾經是納粹德軍殺害猶太人的地方;直至1961年8月柏林圍牆到來,她便不得不把那顆向外不斷探索的心暫時收藏起來,變相把才智投放在物理世界求學,在她19歲的時候考進萊比錫卡爾.馬克思大學物理系,不久成為研究所量子化學組唯一從事學術單位工作的女性,同時對東德女性所受的壓抑有很深的感受,多年後嫁給了物理化學家紹爾。

PhotoCredit:Reuters/達志影像簡言之,Merkel整個成長歷程,儼如一位賦有正義感又熱愛自由的學者,沉實穩重同時對自我克制的理性高度自信,對事實的求真態度抱持莊嚴感。

這完全能夠解釋幾大「為甚麼」: 為甚麼她早年崇敬的偶像和典範,完全跟政治無關,是物理學家居禮夫人(MarieCurie); 為甚麼她在政經決策上,非常重視數據和平衡實際影響,堅持科學思維理解這個世界,把事情放在恰到好處的層次之上。

為甚麼她要示範作為東德出身的女性,能夠為事業打拚、追求理想,而不只是個被吩咐工作的社會附屬品; 為甚麼她對美國自由的精神終身珍而重之,也對自由可能遭受的摧殘和墮落流露危機感; 為甚麼她對以色列的親密關係不容任何人挑戰,不容任何人置疑,決心擔起人道精神的歷史使命,以致把態度投射在全球各種相關事務上,接收難民的堅決僅僅是其一。

PhotoCredit:Reuters/達志影像許多人視Merkel為不尋常的從政者,打破了全球政壇典型浮誇虛張的型格,對此感到大惑不解,其實,只不過未能明白甚麼塑造了她的情感驅動力,或無法理解「學者」思維和態度是怎麼一回事。

如果Merkel沒有遇上柯爾,極可能成為一位出色的物理學家,對一般人來說,學者追求學問的特質正正跟政界有莫大鴻溝,所以愈對政客的印象定型,愈無法了解她,實質根本不難: 「想要好好研究她(梅克爾),一點兒都難不倒政治評論者以及長時間追隨她的人。

她身上有不少正面特質:很好奇,正確來說是求知慾強、好學。

她在思索一個問題時,首先會要全面徹底了解那件事情。

無論思考的是養老金計算公式、房市泡沫化或者南海爭議,她都要看事實,即使反面沒有任何證據,她還是會要了解事情的反面。

2012年7月8日,她與新當選的法國總統歐蘭德(FrançoisHollande)於德法和解五十週年紀念日會面,她才上了第一堂城市關係歷史課。

她會研究外國對話夥伴的生平經歷,認真搜尋他們個人的相關資料。

」她看不起自賣自誇的小聰明Merkel在政界確實像「搞學問的學者」一般,相對「同行」低調得難以置信又沉默寡言,她曾說過:「(沉默)對我來說是非常、非常美的東西。

」實際而言,她的沉默與平靜也有程度之分,日常處事淡薄得叫人咋舌,最親近熟悉的辦公室主任,二人也會以「您」互相稱呼而不叫名字,保持若干疏離感不流露親暱。

遇事她必須表態又顯得異常安靜時,反映她冷硬的容忍度達至顛峰,內心到了快要「爆炸」的時候,必會選擇某個時刻反擊惹她不滿的人,無法克制冷嘲熱諷。

德紹(LydiaDessau):「她明明絕頂聰明,可是表示意見前一定會考慮再三,想清楚才講;我們小組討論時,她也從不堅持己見,隨時願意修正自己的看法。

」當Merkel喜歡跟你談天說地,她身邊的幕僚幾乎能猜出對方擁有甚麼特質,必然是沉靜、智慧又博學之士,能夠令她學到甚麼或得到啟發,誠如史帝芬.柯內留斯(StefanKornelius)所言: 「梅克爾賞識有學養、能刺激她動腦筋的人。

⋯⋯若有人不符梅克爾的期待,她也會變得非常冷淡簡慢,甚至挖苦對方。

⋯⋯有一段時間,梅克爾會坦率大談自己的心靈生活,大家因而知曉,她非常讚賞謙卑這個詞的詞義。

如果她想多了解某個人,她的手下便會知道意思:『那個人應該再(比她)謙卑一點。

』她無時無刻都讓人知道,她認為自己是體貼入微的人,有責任感,有組織能力。

紀律是她工作的不二法門,而且非常重視守時。

⋯⋯在剛崛起的那幾年,被低估對她反而是好事,她一直顯得比真正的她微小一些。

施洛德或柯爾之輩,永遠都不會低估自己的成就,梅克爾則不然:『我知道,人一旦事事順心,就得要準備擔心。

我的看法是,不幸大概是從幸運裡產生。

意思就是,若我福星高照,過了一段好日子,我就會開始擔心,接下來會有壞事發生。

』這位以分解反應為博士論文題目的物理學家,一向非常重視自己的政治宇宙,會不會因過度膨張脹而爆炸,結果她竟然會背棄規律,實在令人好奇。

」可想而之,假如有人在Merkel面前誇誇其談,展示聰明才智或財富,她絕不會重視甚至看不起對方,適當時向你大潑冷水要對方知道分寸,而不管你的地位如何,彷若那人從未洞悉過宇宙之大,知識與智慧之廣博,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

歐美炫耀自由價值的時候,她卻看到自由的脆弱而Merkel真正認為無比重要的,大概只有自由。

她喜歡雅典政治家伯里克里斯(Perikles)一句話:「自由的秘密是勇氣。

」背後的底蘊,正是她對捍衛價值的危機感,覺察到自由的脆弱之處。

當20至21世紀世界似乎充斥歐美民主自由價值之際,Merkel一點也不安心,她看出自由脆弱之處,很容易會被新式講求效率、經濟成長的專制政權所擊潰,美國亦時常不見得是個好榜樣,偶爾令人擔憂。

PhotoCredit:Reuters/達志影像 12»全文閱讀不想分頁?試試看我們的新服務猜你喜歡Tags:AngelaMerkel德國總理連任選舉勝出全球化More...成為會員,在關鍵評論網暢所欲言成為會員成為會員【影評】《貝爾法斯特》:北愛爾蘭的歷史衝突與糾葛,如何推動肯尼斯布萊納獻給家鄉的情書?1則觀點【TNL沙龍本週議題】央行宣佈升息,你有什麼看法?2則觀點遭警察攔下稱「你是男人,留下來打仗!」烏克蘭跨性別者難逃往其他國家1則觀點解碼日本:工作人生1則觀點國民黨提名謝龍介出戰台南市長:在地深耕30年「鐵杵磨成金箍棒」,期待換黨、換人做做看1則觀點沒有考試壓力的國文課:《藍色大門》的青春愛情,如何讓新課綱的高三生激起火花?1則觀點《伊家好走》的悲歡離合:伊朗新導演巴納.巴納希一鳴驚人之作1則觀點全台大停電一再發生,提升「韌性」的前瞻性能源政策刻不容緩1則觀點俄羅斯財政部長:西方再繼續制裁,我們就用跳水的盧布來還債!1則觀點烏克蘭是後冷戰自由世界的縮影:只要懷念舊時榮光的大國仍在,永久和平就是一紙空話1則觀點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