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宋朝開國皇帝] - 中文百科知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因此,素以黃害著稱的黃河在他在位的十七年中,只有十幾次潰決的記載,並且都沒出現嚴重的災害。
除了黃河之外,趙匡胤對運河、汴河、蔡河等主要河流,也做了不少修整。
這 ...
趙匡胤[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宋朝開國皇帝] 更多義項▼ 收起列表▲ 趙匡胤[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小說及漫畫《啞舍》角色]趙匡胤[2012年高希希執導歷史劇]趙匡胤[1986年版葉青電視歌仔戲]趙匡胤[英雄殺人物]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兒、趙九重,生於洛陽夾馬營(今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區東關)。
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武術家,宋朝開國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
後周護聖都指揮使趙弘殷()次子,母為杜氏()。
趙匡胤於後漢隱帝時投奔郭威。
後周建立後,趙匡胤始入軍旅,受周世宗柴榮器重,於徵伐南唐時屢建戰功。
柴榮病重時,任命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掌管殿前禁軍。
周恭帝即位後不久,趙匡胤受命抵禦北漢及契丹聯軍。
鏇即在“陳橋兵變”中被擁立為帝。
大軍回京後,恭帝被迫禪位,趙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國號“宋”,史稱“宋朝”、“北宋”。
趙匡胤在位期間,依據宰相趙普的“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策略,致力於統一全國,先後滅亡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及南唐等南方割據政權,完成了全國大部的統一。
趙匡胤先後兩次“杯酒釋兵權”,罷去禁軍將領及地方藩鎮的兵權,解決了自唐朝中葉以來地方節度使擁兵自擅的局面。
他還設立“封樁庫”貯藏錢、帛、布匹,以期贖回被後晉高祖石敬瑭獻給契丹的燕雲十六州。
開寶九年(976年),趙匡胤逝世,享年五十歲。
在位十六年,諡號英武聖文神德皇帝,廟號太祖,葬於永昌陵。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加謚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
有詩作《詠初日》傳世。
基本信息姓名:趙匡胤別名:香孩兒、趙九重、趙玄郎、藝祖、宋太祖出生日期:公元927年3月21日諡號:英武聖文神德皇帝(初謚)去世日期:公元976年11月14日民族:漢族王朝:五代→北宋廟號:太祖陵墓:永昌陵年號:建隆、乾德、開寶出生地:洛陽夾馬營主要成就:建立宋朝,結束五代十國戰亂局面,基本完成統一,贖回燕雲十六州在位時間: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字號:字元朗主要作品:《詠初日》人物生平早期經歷天成二年(927年3月21日),趙匡胤出生於洛陽夾馬營(今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區東關)。
他出身軍人家庭,高祖趙朓,在唐朝官至幽都(今北京)縣令;曾祖趙珽,於唐朝任御史中丞;祖父趙敬,歷任營、薊、涿三州刺史。
趙匡胤為趙弘殷(宋宣祖)次子,長兄趙匡濟早夭,母親為杜氏(昭憲太后)。
後漢初年,趙匡胤到處遊歷而沒有遇到住的地方,便在襄陽一座寺廟裡住下。
有一個老和尚善於看相,看到他之後說:“我把我所有的全部資助給你,你往北去會有奇遇。
”趙匡胤往北去以後,於乾祐元年(948年)投身後漢樞密使郭威帳下,參與征討河中節度使李守貞,屢立戰功。
廣順元年(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後周,趙匡胤補任東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揮使。
廣順三年(953年),郭威養子柴榮(後周世宗)為開封府尹,趙匡胤轉為開封府馬直軍使。
屢建戰功趙匡胤顯德元年(954年),柴榮即位,擢升趙匡胤執掌禁軍。
此年,北漢、契丹聯軍入侵,柴榮御駕親征,雙方在澤州高平(今山西高平)擺開戰場。
戰鬥將要展開的時候,寧江軍節度使樊愛能等人首先逃跑,後周軍十分危急。
在此死生存亡關頭,趙匡胤振臂高呼:“主上面臨險境,我等當拚死一戰!”又讓禁軍大將張永德率弓箭手搶占左邊高地。
趙、張二人各率精兵兩千,左右夾擊,以死拼殺,頓挫敵鋒,加上柴榮親臨督戰,士氣大振。
最終,北漢軍隊大敗潰逃。
趙匡胤乘勝進攻河東城,焚燒城門,左臂被流箭射中,柴榮制止他再攻城。
回師後,趙匡胤被任命為殿前都虞候,領嚴州刺史。
顯德三年(956年)春,趙匡胤跟隨柴榮征伐淮南,首戰便在渦口(今安徽懷遠東北)打敗南唐軍萬餘人,斬殺南唐兵馬都監何延錫等人。
南唐奉化軍節度使皇甫暉、常州團練使姚鳳率領號稱十五萬的軍隊,駐紮在清流關(今安徽滁州西郊關山中段),趙匡胤率軍將其擊敗。
趙匡胤追到城下,皇甫暉請布陣決勝,趙匡胤笑著同意。
皇甫暉擺好陣式出戰,趙匡胤抱著馬脖子直衝南唐陣內,砍中皇甫暉的腦袋,將其與姚鳳一同擒獲。
其父趙弘殷時任馬軍副都指揮使,率軍半夜時來到城下,傳呼開門,趙匡胤說:“父子誠然是至親,但是城門開關,卻是國家的事情。
”等到天亮,趙弘殷才得以進城。
定武軍節度使韓令坤攻下揚州,南唐軍又來爭奪,韓令坤主張退兵,柴榮命令趙匡胤率兵二千趕往六合。
趙匡胤下令說:“揚州兵敢有過六合的,砍斷他們的腳。
”韓令坤才固守揚州。
趙匡胤不久在六合東面打敗南唐齊王李景達,斬殺一萬多人。
回師後,趙匡胤被任命為殿前都指揮使,不久又被加授為定國軍節度使。
顯德四年(957年)春,趙匡胤跟隨柴榮出征壽春,攻克連珠寨,乘勢攻下壽州。
回師後,柴榮又拜他為義成軍節度使、檢校太保,仍任殿前都指揮使。
此年冬,趙匡胤跟隨柴榮征伐濠州、泗州,充當前鋒。
此時,南唐在十八里灘紮寨,柴榮剛剛商議用駱駝擺渡軍隊時,而趙匡胤已率先單騎橫渡而過,他的部下騎兵也緊隨他渡過了河,因而攻破南唐軍寨。
又用繳獲的南唐戰艦乘勝攻克泗州。
南唐在清口駐屯軍隊,趙匡胤跟柴榮兩翼分兵沿淮河東下,連夜追到山陽,俘獲南唐保義軍節度使陳承昭,因而攻下楚州。
趙匡胤乘勝進軍,在迎鑾江口打敗南唐軍,直抵南岸,燒毀其營寨。
又在瓜步攻破南唐軍,淮南最終平定。
南唐中主李璟畏懼趙匡胤的威名,派遣使臣送給趙匡胤一封信,饋贈三千兩白金,企圖使用離間計。
趙匡胤收到後,把白金全部送到內府,南唐的離間計失敗。
顯德五年(958年),趙匡胤改任忠武軍節度使。
次年,柴榮北伐,趙匡胤擔任水陸都部署。
到達莫州,先到瓦橋關,守將姚內斌投降;又打退幾千名契丹騎兵,關南平定。
柴榮在行軍路上,審閱各地所上文書,得到一隻皮口袋,袋中有一塊三尺多長的木板,上面寫著“點檢作天子”,柴榮感到這件事十分奇怪。
當時張永德任殿前都點檢,柴榮臥病回京,命趙匡胤任檢校太傅、殿前都點檢,以接替張永德。
同年,柴榮駕崩,年僅七歲的柴宗訓(後周恭帝)繼位,趙匡胤改任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
陳橋兵變顯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一,風聞契丹和北漢聯兵南下,宰相范質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抵禦。
正月初二,趙匡胤統率大軍離開都城,夜宿距開封東北二十公里的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兵變計畫就付諸實踐了。
這天晚上,趙匡胤的一些親信在將士中散布議論,說“今皇帝幼弱,不能親政,我們為國效力破敵,有誰知曉;不若先擁立趙匡胤為皇帝,然後再出發北征”。
將士的兵變情緒很快就被煽動起來。
次日,趙匡胤的弟弟趙匡義(後改名光義,即宋太宗趙炅)和親信趙普見時機成熟,便授意將士將一件事先準備好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剛醒的趙匡胤身上,並皆拜於庭下,擁立他為皇帝。
眾人呼喊萬歲的聲音幾里外都能聽到。
趙匡胤裝出一副被迫的樣子,說:“你們自貪富貴,立我為天子,能從我命則可,不然,我不能為若主矣。
”趙匡胤黃袍加身擁立者們一齊表示“惟命是聽”。
趙匡胤就當眾宣布:“回開封后,對後周的太后和幼主不得驚犯,對後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對朝市府庫不得侵掠,服從命令者有賞,違反命令者族誅。
”諸將士都應聲“諾”。
趙匡胤於是率兵變的隊伍回師開封。
守備都城的主要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人都是趙匡胤過去的“結社兄弟”,得悉兵變成功後便打開城門接應。
當時在開封的後周禁軍將領中,只有侍衛親軍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韓通在倉促間想率兵抵抗,但還沒有召集軍隊,就被軍校王彥升殺死。
陳橋兵變的將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都城開封。
這時范質等人才知道不辨軍情真假,就倉促遣將是上了大當,但已無可奈何,只得率百官聽命。
翰林學士陶谷拿出一篇事先準備好的禪代詔書,宣布柴宗訓禪位。
趙匡胤遂正式登皇帝位,輕易地奪取了後周政權,改封柴宗訓為鄭王。
由於趙匡胤在後周任歸德軍節度使的藩鎮所在地是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為國號,定都開封,改元“建隆”,史稱“宋朝”、“北宋”。
襲占荊湖趙匡胤建立北宋後,眼見天下割據勢力林立,便對宰相趙普說:“我睡不著覺,因為臥床以外都是人家的地盤。
”在趙普的幫助謀劃下,趙匡胤在平定李筠、李重進叛亂後,加強中央集權,改革軍制,發展生產,鞏固統治。
經過兩年在政治、經濟、軍事諸方面的準備,確定“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戰略決策,決心通過戰爭創造統一局面。
遂於建隆三年(962年)九月,部署兵力守衛西、北邊境,防止遼(契丹)、北漢南掠;選擇荊、湖為突破口,揮師南下,開始了統一戰爭。
荊南、湖南地處長江中游要衝,南北相鄰,又東臨南唐,西接後蜀,南靠南漢。
占領荊、湖,即可割裂江南諸國,為各個擊破創造條件。
為此,宋廷決定尋機出兵荊、湖。
建隆三年(962年)十月,武平節度使周行逢病死,十一歲的周保權繼位。
衡州刺史張文表乘機兵變,占領潭州(治今湖南長沙),威逼朗州(治今湖南常德)。
周保權為討張文表,向宋求援。
趙匡胤決定以“假道滅虢”的方略,出師湖南、假道荊渚,以達一箭雙鵰的目的。
乾德元年(963年)正月,命山南東道節度使慕容延釗為湖南道行營前軍都部署,樞密副使李處耘為都監,率十州兵以助湖南討張文表為名,借道荊南。
二月初九,慕容延釗暗遣李處耘率數千輕騎,攻占江陵(今屬湖北)城,迫節度使高繼沖降,荊南遂亡。
時周保權已乾息內亂,知宋欲圖湖南,為阻宋軍南下,命指揮使張從富領兵阻截。
二月底,宋軍水陸並進,突破三江口(今湖南嶽陽北),繳獲戰船七百艘,占領岳州(治今湖南嶽陽)。
三月初十,占領朗州,周保權被俘,湖南遂平 。
攻滅後蜀宋平荊池後,即部署攻蜀。
後蜀皇帝孟昶聞訊,欲依託川陝險要地勢,嚴兵拒守,同時遣使約北漢共同反宋。
趙匡胤獲後蜀叛將趙彥韜,得知蜀軍兵力部署,遂下令出兵。
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趙匡胤命分兵兩路:• 北路:忠武軍節度使王全斌為西川行營前軍兵馬都部署,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崔彥進為副都部署,率步騎三萬出鳳州(治今陝西鳳縣東北風州鎮),沿嘉陵江南下;• 東路: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劉廷讓為副都部署,率步騎兩萬出歸州(治今湖北秭歸),溯長江西進。
兩路分進合擊,約期會攻成都。
孟昶得知,命王昭遠為北面行營都統,率兵數萬北上扼守利州(治今四川廣元)、劍門(今四川劍閣東北)等關隘。
十二月,北路軍占領利州。
乾德三年(965年)正月,北路宋軍突破劍門險要,大敗蜀軍,俘王昭遠,繼占領劍州(治今四川劍閣)。
東路劉廷讓軍突破巴東咽吭夔州(治今四川奉節東白帝),連克萬州(治今四川萬縣)、開州(治今四川開縣)、忠州(治今四川忠縣)、遂州(治今四川遂寧)等地。
兩路直逼成都,孟昶舉城投降,後蜀滅亡。
平定江南趙匡胤像荊湖、後蜀滅亡後,南唐、吳越臣服,只有南漢皇帝劉鋹拒絕附宋。
開寶二年(969年)六月,趙匡胤以右補闕王明為荊湖轉運使,做出戰物資準備。
次年九月初一,命潭州防禦使潘美為賀州道行營兵馬都部署,率十州兵長驅南下,中間突破,直趨賀州(治今廣西賀縣東南賀街)。
潘美聲言沿賀水東取南漢國都興王府(今廣東廣州),以誘殲南漢軍主力。
等到劉鋹派大將伍彥柔率舟師溯鬱江、賀水西上增援,宋軍伏擊獲勝,殺伍彥柔,占領賀州。
十二月,進至韶州(治今廣東韶關),南漢都統李承渥率兵十萬於蓮花峰(今廣東韶關東南)下,列象陣迎擊宋軍,宋軍以強弓勁弩破陣,占領韶州。
開寶四年(971年)正月,宋軍攻克英(今廣東英德)、雄(治今廣東南雄)三州。
二月,進至馬徑(今廣東廣州北),以火攻破南漢招討使郭崇岳六萬軍,繼攻陷興王府,劉鋹投降,南漢滅亡。
宋滅南漢後,南唐後主李煜表面上臣服以求自保,暗中卻備戰以防宋軍進攻。
趙匡胤志在統一江南。
經兩年準備,於開寶七年(974年)九月命宣徽南院使曹彬為異州西南面行營馬步軍戰棹都部署,偕都監潘美,統領十萬大軍出荊南,調吳越軍出杭州(今浙江杭州)北上策應;並遣王明牽制湖口(今屬江西)南唐軍,保障主力東進。
十月十八日,曹彬率軍順長江東下,水陸並進,攻破池州(治今安徽貴池),占領採石(今安徽當塗北)。
於十一月中旬,在採石架通長江浮橋,保障大軍渡江,繼續向東推進。
開寶八年(975年)正月初三,宋軍破溧水(今屬江蘇),繼與十萬南唐軍激戰於秦淮河(今江蘇南京西),大敗南唐軍,直逼江寧(今江蘇南京)城。
在西路王明軍和東路吳越軍配合下,全殲南唐神衛軍都虞侯朱令贇所率十萬援軍,於十一月二十七日攻破江寧,李煜投降,南唐滅亡。
離奇去世宋太祖兄終弟及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趙匡胤召其弟趙光義飲酒,共宿宮中;隔日清晨,趙匡胤暴死,享年五十歲。
諡號英武聖文神德皇帝,廟號太祖。
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四月二十五日,葬於永昌陵(今河南鄭州鞏義)。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加上尊謚為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
關於趙匡胤的死,《湘山野錄》有“燭影斧聲”的說法大行於世,認為趙匡胤是被意圖篡位的趙光義謀殺。
趙光義為了證明自己即位的合理性,提出了世所未見的“金匱之盟”一說,說趙匡胤生前承諾母親杜太后,日後將帝位傳給光義。
為政舉措北宋初年,國家處於四分五裂的局面之下,北有契丹和北漢、南有南唐等國家。
趙匡胤在位期間,採取“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戰略,使國家逐步走向統一。
同時通過採取“收其精兵,削奪其權,制其錢穀”的三大綱領,巧妙施行的“杯酒釋兵權”、“削弱相權”、“罷黜支郡”、“強幹弱支”、“內外相維”、“三年一易”、“設定通判”、“差遣制度”等措施加強中央集權,進行政治、經濟、軍事改革,革除了五代弊政,使國家呈現出和平、安定的局面。
政治• 中央集權趙匡胤宋朝的政治機構,適應中央集權的需要,分列為政事、軍務和財政三大系統,相互平行,分別由皇帝直接統屬。
另設御史台等機構。
地方權力集中到朝廷後,又進一步集中於皇帝。
行政權的集中:在中央,設立參知政事、樞密使、三司使,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權力,實行軍政、民政和財政的三權分立。
在地方,派文臣擔任知州;並設通判與之相互牽制。
財權和司法權的集中:設轉運使,把地方收入大部分運送中央;在地方司法人員由中央派文官擔任,死刑須報請中央複審和核准。
宋代官制有官、職、差遣之分。
“官”是一種等級待遇,供定薪之用,表示祿位、品級的高低。
“職”只是一種虛銜,如學士、待制等,不是職務。
只有“差遣”才是實際職務,握有實權。
宰相:宋沿唐制,設尚書、門下、中書三省。
尚書、門下列於外朝,中書設于禁中,稱政事堂。
實際執政的宰相仍沿唐制,用同平章事名號,無定員,有二人即分日掌印。
宋初仍用後周宰相范質、王溥、魏仁浦三人為相。
乾德二年(964年),范質等三相請退,獨用趙普為相。
為了防止趙普擅權,又以薛居正、呂餘慶任參知政事(副相),此後成為定製。
樞密使:唐代宗時,開始設內樞密使,用宦官掌管朝廷機密。
唐末,樞密使專權,造成禍亂。
五代時,仍存樞密院掌管朝政。
樞密使等於宰相之外的又一個宰相。
宋朝建立後,樞密使改為專掌軍事政令,調動禁軍,與宰相文武並立。
中書省與樞密院號稱“二府”(政府、樞府)。
樞密院的大事都要奏報皇帝批旨。
宰相與樞密使分別朝奏,彼此不相知。
皇帝由此分別控制了政權和軍權。
三司使:三司使總管四方貢賦和國家財政,地位僅次於宰相,稱“計相”。
三司使統領三部:鹽鐵掌管工商收入及兵器製造等事;度支掌管財政收支和糧食漕運等事;戶部掌管戶口、賦稅和榷酒等事。
地方州郡賦稅收入除留一小部分外,其餘全部由中央掌握,三司權任甚重。
刑部:趙匡胤在位時,刑部覆核各地大辟罪案。
學士院:學士院設翰林學士若干人,職責是為皇帝起草詔書,包括宰相的任命、對外的國書等。
翰林學士還侍從皇帝“備顧問”,可以直接向皇帝提出對國事的建策。
御史台:宋沿唐制,朝廷設御史台為最高監察機構,台分三院:台院、殿院、察院,最初無專職,由其他官員兼職。
御史中丞是御史台的最高官員。
• 文武制衡後人根據“太祖誓碑”中的“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等理由,認為宋朝“重文抑武”的祖宗家法是趙匡胤在位時所定下的。
但趙匡胤實際上是抑武卻也並不太重文的,他曾對趙普說:“五代方鎮殘虐,人民深受其害。
我讓選幹練的儒臣百餘人,分治大藩,即便都貪濁,也抵不上一個武人。
”在太祖說來,任用文士僅僅因為他們可能產生的危害遠不及武人來得大,更不會向武人那樣危及政權的根本。
• 科舉改革宋代建國後,充分吸取了唐、五代時科場積弊的教訓,在科舉考試中採取了一系列防微杜漸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有:鎖院制度:即在“知貢舉”(主考官)、“權知貢舉”(副考官)等考官人選確定後,立即將他們鎖於貢院之中,斷絕他們與外界的聯繫,避免出現考官向親朋好友泄露試題的現象。
彌封制度:即在考生考試結束後,由專人將考生試卷上的姓名、籍貫等部分用紙糊起來,再交給考官評判。
直到最後統計成績時,才能拆封公布姓名,否則即為作弊。
這也是後世考試中密封試卷制度的起源。
謄錄製度:據宋人記載,實行彌封制後,科場上又發生了考生在試卷上書寫標記、暗語的問題,於是“謄錄”之制隨之出現,即在考生交完試卷後,朝廷僱請一批抄寫書手將考卷重新謄錄一遍,再交考官,其用意在於進一步杜絕“彌封”措施的紕漏。
別試:即針對考官的子弟特設考場考試的制度。
在這樣的特殊考試過程中,另派考官監考、閱卷,以防止徇私舞弊現象的出現。
同時,對當朝大臣權貴的子弟往往還要多複試一次,以甄別是否有人利用權勢將無能子弟的成績拔高。
1.鎖院制度:即在“知貢舉”(主考官)、“權知貢舉”(副考官)等考官人選確定後,立即將他們鎖於貢院之中,斷絕他們與外界的聯繫,避免出現考官向親朋好友泄露試題的現象。
2.彌封制度:即在考生考試結束後,由專人將考生試卷上的姓名、籍貫等部分用紙糊起來,再交給考官評判。
直到最後統計成績時,才能拆封公布姓名,否則即為作弊。
這也是後世考試中密封試卷制度的起源。
3.謄錄製度:據宋人記載,實行彌封制後,科場上又發生了考生在試卷上書寫標記、暗語的問題,於是“謄錄”之制隨之出現,即在考生交完試卷後,朝廷僱請一批抄寫書手將考卷重新謄錄一遍,再交考官,其用意在於進一步杜絕“彌封”措施的紕漏。
4.別試:即針對考官的子弟特設考場考試的制度。
在這樣的特殊考試過程中,另派考官監考、閱卷,以防止徇私舞弊現象的出現。
同時,對當朝大臣權貴的子弟往往還要多複試一次,以甄別是否有人利用權勢將無能子弟的成績拔高。
經濟宋太祖趙匡胤畫像趙匡胤對有關國計民生產生重要影響的黃河下了很大的力量治理。
黃河的問題主要是水患,五代時期,黃河決堤、改道,淹沒村莊農田,宋初也不斷有水災出現。
趙匡胤在建隆三年(962年),令黃河沿岸修堤築壩,並大量種樹,以做防洪時用。
每年的正月、二月、三月,為黃河堤壩例修期,趙匡胤下令嚴格巡察,防患於未然。
因此,素以黃害著稱的黃河在他在位的十七年中,只有十幾次潰決的記載,並且都沒出現嚴重的災害。
除了黃河之外,趙匡胤對運河、汴河、蔡河等主要河流,也做了不少修整。
這對於農業經濟的穩定、商業經濟的流通,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趙匡胤還重視農業生產,減輕徭役,賦稅專收。
地方賦稅一小部分作為地方開支,其餘全部由中央掌握。
乾德二年(964年),趙匡胤下過一道命令,就是將各地每年所收的民租和專賣收入,除地方支用外,一律運往京師,地方不得占留。
趙匡胤還澄清吏治,勸獎農桑,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這些舉措不僅儘快醫治了二百年的戰爭創傷,而且迅速把宋朝推向空前繁榮的局面,出現了歷史上享有盛名的“建隆之治”。
軍事• 軍制改革軍權集中:解除禁軍將領兵權,並調往外地充當節度使。
繼而削弱節度使實權,使其徒有虛名。
接著,將禁軍的統領權一分為三,都直接對皇帝負責。
設立樞密院,樞密院有調兵權但不直接統領軍隊。
而統軍的將帥卻沒有調兵權,使其互相牽制。
實行更戍法。
實行“守內虛外”、“內外相制”政策。
駐軍一半京師,一半各地。
宋初的軍隊分為禁軍、廂兵、鄉兵、蕃兵四種。
禁軍是軍隊的主力,趙匡胤即位後從各方面加強禁軍的實力:• 首先是選練。
禁軍選全國精壯充任,趙匡胤最初撿選強壯士兵作為兵樣,遣至全國各地,令地方照樣召募,後來改為木梃,並規定尺寸,由地方官依樣挑選送往京師。
當時禁軍的標準是琵琶腿,即大腿粗壯者,車軸身,即肩寬腰細者,身高為五尺五寸至五尺八寸。
禁軍聚集在京師,太祖親自教閱,加強訓練,並給以優於外州的俸祿。
• 其次是建置。
禁軍約半數駐守京城及其附近,半數分戍邊境及內地若干重鎮;禁軍每一年或兩年必須換防一次,一則習於勞苦免於怠惰,二則因統帥並不隨地易防,從而造成“兵不識將,將不識兵”、“兵無常帥,帥無常師”、“將不得專其兵”的局面。
• 最後是軍權。
聚集在京師的禁軍分別由殿前都指揮使、侍衛馬軍都指揮使和侍衛步軍都指揮使統轄,稱為三衙。
三衙只在平時負責對禁軍管理、訓練,無權調遣。
禁軍的調動權歸樞密院,樞密院又直接由皇帝指揮。
禁軍外出作戰,由皇帝派遣將帥,並由皇帝親自製定作戰方略,將領不得擅改。
這樣,禁軍的選練、建置、駐守、出征、行軍、作戰等一切權力都集中於皇帝。
• 統一天下北宋建立後,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並沒有結束。
在北宋北面,有強大的遼和遼扶植下的北漢。
南面和西面分布著南唐、吳越、後蜀、南漢、南平(荊南)等較大的割據政權。
另外,周行逢在湖南、留從效在泉州、漳州還建立著一些割據政權。
宋滅南平、武平、後蜀、南漢形勢圖趙匡胤根據當時的形勢,鑒於南方是經濟重心,各國力量較弱,而北方契丹建立的遼政權,實力又比較強大的現實,在徵詢了張永德、趙普等大臣的意見之後,確定了與後周世宗大體一致的“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戰略方針。
建隆三年(963年),趙匡胤派慕容延釗、李處耘出兵兩湖,滅荊南、湖南。
從此,宋軍西逼後蜀,東脅南唐,南可直取南漢,戰略上處於極為有利的地位。
次年,派王全斌、崔彥進、劉光義(劉廷讓)、曹彬分兵兩路向四川進攻,第二年年初滅後蜀。
開寶三年(970年),趙匡胤派潘美率軍進攻南漢,次年滅南漢。
至此,南唐已陷入宋軍包圍之中。
南唐主李煜大為恐懼,向宋朝上表,自動削去南唐國號,稱江南國主。
開寶七年(974年),曹彬、潘美率十萬宋軍,戰船千艘,自荊南順流而下,向南唐發動進攻。
開寶八年(975年),宋軍直抵金陵城下,次年初,金陵城破,南唐後主李煜出降。
南唐覆滅後,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宋太宗趙光義又用強大的政治壓力,迫使吳越的錢俶和漳、泉的陳洪進相繼納土歸附。
至此,“先南後北”方略的“先南”部分完成了,剩下來的就是北方了。
開寶元年(968年)和開寶二年(969年),趙匡胤曾兩次出兵進攻北漢,都因遼出兵援助,無功而返。
開寶九年(976年),趙匡胤第三次進攻北漢。
兩個月後,趙匡胤突然死去,遼又出兵支援北漢,新登基的趙光義只得下令撤兵。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趙光義親自統兵進攻北漢,包圍了太原城。
北宋軍隊在石嶺關附近擊潰遼派來支援北漢的軍隊,迫使北漢投降。
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宣告結束,完成了對全國大部的統一。
文化趙匡胤奉行“文以靖國”這一理念,果斷的實行“右文抑武”的基本國策,通過設立“誓牌”,尊孔崇儒,完善科舉,創設殿試,知人善任,厚祿養廉等一系列重大舉措,徹底扭轉了唐末以來武夫專權的黑暗局面,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
蹴鞠圖同時,趙匡胤重視圖書建設。
建國之初,注意收集各國遺留圖書,用以充實官府藏書。
建國初,三館(史館、昭文館、集賢院)僅有書一萬二千餘卷。
乾德元年(963年)平荊南時收高氏圖書,以充實三館。
乾德三年(965年)平定後蜀,右拾遺孫逢吉赴成都收圖書一萬三千卷。
開寶九年(976年)平南唐,太子洗馬呂龜祥到金陵收圖書二萬餘卷,又收吳越圖籍萬卷。
廣泛徵集民間藏書,規定凡有獻書者,視其書籍價值,如果是館閣中沒有的,就送此人到學士院試問吏理,堪任官職俱委以官職,如三禮涉弼、三傳彭乾、學究朱載三人獻書一千二百餘卷,都被賜以科名。
通過徵集和獻書,在開寶年間,官府藏書增至八萬卷。
為北宋官府藏書奠定了基礎。
個人作品趙匡胤的詩作,留傳有七言絕句《詠初日》,此詩一氣呵成,詩意質樸而又粗獷,境界開闊而又壯觀。
雖然只有四句,但氣勢磅礴,寓意深刻,形象生動,是較為成功的述志之作。
陳岩肖讚嘆說:“混一之志,先形於言,規模宏遠矣”。
《全宋詩》除此之外,還收錄有其一殘句。
人物評價總評趙匡胤一生最大的貢獻和成就在於重新恢復了華夏地區的統一,結束了自唐末五代以來長達近七十年的藩鎮割據混戰局面。
飽經戰火之苦的民眾終於有了一個和平安寧的生產生活環境,為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文化的繁榮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趙匡胤作為唐末五代十國混戰局面的終結者、宋朝的開拓者,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承前啟後的重要人物。
他具有完美的人格魅力:心地清正,嫉惡如仇,寬仁大度,虛懷若谷,好學不倦,勤政愛民,嚴於律己,不近聲色,崇尚節儉,以身作則等等,不僅對改變五代以來奢靡風氣具有極大的示範效應,而且深為後世史學家所津津樂道。
歷代評價趙匡胤題跋像張洎:陛下生而知之,國主學而知之。
雖學知與生知不同,然其知一也。
趙光義:先帝以勤勞定天下,凡軍國機務、邊防制置,鹹得之矣。
但遵守舊規,不得輒易。
范仲淹:①祖宗以來,未嘗輕殺一臣下,此盛德之事。
②我太祖皇帝應天順人,受禪於周,廣南、江南、荊湖、西川,一舉而下,罷諸侯之兵,革五代之暴,垂八十年,天下無禍亂之憂。
富弼:藝祖臨軒之初,一歲之內,下澤潞,平揚州,威令之行,如破竹之勢,則其餘藩鎮,自是束手而聽命矣。
又於樽酒之間,酬對之際,折其氣,伏其心,罷節旌,授環衛,謦欬之易。
其故何哉?御得其道故也。
……太祖、太宗聖聖相承,修明憲度,肅清寰宇。
田況:太祖少在兵戎間,累著戰功,以至得天下。
然以興隆學校為心,京師建國子監,每輿駕親臨,以觀其役。
識者知太平之有漸矣。
劉安世:太祖用心,堯舜之心也。
司馬光:①唐得天下一百有三十年,明皇恃其承平,荒於酒色,養其疽囊,以為子孫不治之疾,於是漁陽竊發,而四海橫流矣。
肅、代以降,方鎮跋扈,號令不從,朝貢不至,名為君臣,實為絢敵。
陵夷衰微至於五代,三綱頹絕,五常殄滅;懷璽未暖,處宮未安,朝成夕敗,有如逆旅;禍亂相尋,戰爭不息,血流成川澤,聚骸成邱陵,生民之類,其不盡者無幾矣。
於是太祖皇帝受命於上帝,起而拯之,躬擐甲冑,櫛風沐雨,東征西伐,掃除海內。
當是之時,食不暇飽,寢不遑安,以為子孫建太平之基。
②太祖皇帝受天明命,撫有大寶,當是之時,戰士不過數萬,北御契丹,西捍河東;以其餘威,開荊楚,包湖湘,卷五嶺,吞巴蜀,掃江南,服吳越。
程頤:太祖之有天下,救五代之亂,不戮一人,自古無之,非漢、唐可比,固知趙氏之祀安於泰山。
蘇軾:予觀漢高祖及光武,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殺人者致之,其餘殺人愈多,而天下愈亂。
魏泰:太祖皇帝得天下,破上黨,取李筠,征維揚,誅李重進,皆一舉盪滅,知兵力可用,僭偽可平矣。
楊侃:太祖以神武獨斷,太宗以聖文誕敷,平江表,破蜀都,下南越,來東吳,北定並、汾,南取荊、湖。
是故七國之雄軍,諸侯之陪臣,隨其王公,與其士民,小者十郡之眾,大者百州之人,莫不去其鄉黨,率彼宗親,盡徙家於上國。
葉夢得:太祖英武大度,初取偕偽諸國,皆無甚難之意。
呂祖謙:一舉而平荊湖,再舉而平蜀漢,三舉而平劉鋹,四舉而平李煜。
兵鋒所向,如雷如霆,如摧枯,如破竹,無不隕滅者,蓋藝祖閱習之功,有以先之地。
陳亮:唐自肅、代以後,上失其柄,藩鎮自相雄長,擅其土地人民,用其甲兵財賦,官爵惟其所命,而人才亦各盡心於其所事,卒以成君弱臣強、正統數易之禍。
藝祖皇帝一興,而四方次第平定,藩鎮拱手以趨約束,使列郡各得自達於京師。
王稱:太祖皇帝聰明齊聖,由揖遜而有天下,如堯與舜。
至於天祿之傳,不歸之子而歸之弟,則賢於禹遠矣,況湯武乎。
嗚呼!得天下以仁,棄天下如脫屣,數千百載之間,繼堯舜之正者,唯太祖為不可及也已。
呂中:以我太祖立國之初,規模廣大如漢高帝,謀深慮遠如漢光武,而正心符印,密契三聖之傳於數千載之上。
脫脫:昔者堯舜以禪代,湯武王、以征伐,皆南面而有天下。
四聖人者往,世道升降,否泰推移。
當斯民塗炭之秋,皇天眷求民主,亦惟責其濟斯世而已。
使其必得四聖人之才,而後以其行事畀之,則生民賓士之期,殆無日也。
五季亂極,宋太祖起介冑之中,踐九五之位,原其得國,視晉、漢、周亦豈甚相絕哉?及其發號施令,名藩大將,俯首聽命,四方列國,次第削平,此非人力所易致也。
建隆以來,釋藩鎮兵權,繩贓吏重法,以塞濁亂之源。
州郡司牧,下至令錄、幕職,躬自引對。
務農興學,慎罰薄斂,與世休息,迄於丕平。
治定功成,制禮作樂。
在位十有七年之間,而三百餘載之基,傳之子孫,世有典則。
遂使三代而降,考論聲明文物之治,道德仁義之風,宋於漢、唐,蓋無讓焉。
嗚呼,創業垂統之君,規模若是,亦可謂遠也已矣! 朱元璋:惟宋太祖皇帝順天應人,統一海宇,祚延三百,天下文明。
有君天下之德而安萬世之功者也。
孫承恩:宋祖龍興,仁厚建國。
篤尊聖道,式著君德。
慎獄恤民,懲奢塞源。
身端化本,大哉王言。
邵經邦:愚觀宋祖之大略有五:知人,一也;善任,二也;推誠,三也;厚撫,四也;至於莞榷之利悉委諸將,恣其貿易,皆得便宜,五也。
馮夢龍:或謂宋之弱,由削節鎮之權故。
夫節鎮之強,非宋強也。
強幹弱枝,自是立國大體。
二百年弊穴,談笑革之。
終宋世無強臣之患,豈非轉天移日手段? 王夫之:太祖勒石,鎖置殿中,使嗣君即位,入而跪讀。
其戒有三:一、保全柴氏子孫;二、不殺士大夫;三、不加農田之賦。
嗚呼!若此三者,不謂之盛德也不能。
愛新覺羅·弘曆:吾於開創之君,獨以唐太宗、宋太祖為不可及焉。
二君者,皆以不世之才,平一天下,而以仁愛之心、寬平之政保養百姓,治功燦然,昭於千古。
然家門之政,兄弟之友,則唐弗及也。
太祖繼周世宗之後,據有河洛,即位之初,首以安內為本,興學校、褒忠良、度民田、開言路,懲節鎮之禍,命文臣知州,又以常參官知縣事。
國內既定,然後興師出兵,伐南漢、克西蜀,無不望風披靡、稽首來廷。
偏師北指,劉鈞喪膽;舟師南下,李煜歸命。
雖諸將効力之功,亦由太祖處之有道也。
……太祖退藩鎮之兵,只在杯酒片言之間,君臣之分,情義兼隆。
而儉約是務,治定功成,制禮作樂,傳之來裔,為萬世法。
其成功致治之盛,幾乎唐太宗。
而規模之正,則又過之矣。
趙翼:宋太祖以忠厚開國,未嘗戮一大將,然正當興王之運,所至成功,固無事誅殺。
蔡東藩:①大業都成智勇來,偏師一出敵鋒摧。
試看虜帥成擒日,畢竟奇功出異才。
②至太祖事周以後,所立功績,莫如高平、清流關二役,著書人亦格外從詳,不肯少略,為山九仞,基於一簣,此即宋太祖肇基之始,表而出之,所以昭實跡也。
③宋太祖之婉謝竇儀,器重趙普,皆具有知人之明,而引為己用。
至激責韓令坤數語,亦無一非用人之法。
蓋駕馭文士,當以軟術牢籠之,駕馭武夫,當以威權驅使之,能剛能柔,而天下無難馭之材矣。
若斫皮笠而誅惰軍,作士氣以挫強敵,皆駕馭武人之良策,要之不外剛柔相濟而已。
④周世宗為五季英主,而拓疆略地之功,多出匡胤之力,史家記載特詳,雖未免有溢美之辭,而後此受禪以後,除韓通諸人外,未聞與抗,是必其平日威望,足以制人,故取周祚如反掌耳。
⑤趙普懲前毖後,力勸宋祖裁抑武夫,百年積弊,一旦革除,讀史者多艷稱之。
顧亦由宋祖智勇,素出諸將右,石守信輩憚其雄威,不敢立異,乃能由彼操縱耳。
不然,區區杯酒,寥寥數言,寧能使若輩帖服耶? 呂思勉:宋太祖的才略,亦和周世宗不相上下,或者還要穩健些。
黃仁宇:所以我們從《宋史》的本紀里看到趙匡胤幸造船務、觀製造戰艦、觀水磯、閱炮車、視察練習水戰、親授醫官黜其藝之不精者,前後不絕。
他自己也武藝高強,騎馬射箭均是第一流能手,未做皇帝前曾以大將的身分親自參加戰鬥,所以宋朝人也稱之為“藝祖”。
既作皇帝則他不能搬出智力德行均高人一籌的表現。
可是趙匡胤不以抽象的觀念籠罩事務。
他作聖賢之君的觀念,能拿出來對真人實事發揮,在各代帝王之中可算是最能說實話的一位。
……趙匡胤在公元976年去世之日即算按照傳統“蓋棺論定”的立場看來,也算得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人物。
而注意事業上的成功,也是宋太祖趙匡胤自己的一生宗旨。
虞雲國:宋太祖以一軍旅武將奪得天下,在位十六年,做了兩件大事:第一,基本統一了南方,並為統一全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第二,強化了中央集權,徹底消弭了中唐以來造成地方割據的動亂因素。
太祖不僅為趙宋王朝,也為其後的封建王朝留下了一筆不可缺少的政治遺產,宋代以後的統一王朝沒有再出現分裂割據局面,這筆政治遺產是大起作用的。
王立群:烽火燃,五十年,陳橋驛站披旒冕。
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間銷兵權。
南征北守定宏圖,玉斧一揮指大渡。
十四萬人齊解甲,金陵王氣黯然去。
還一個,盛世繁華,文煌武烈。
懷仁厚,復江南,滿腔熱血圖幽燕。
誰料想,燭影搖,斧聲亂,壯志未竟人已遠。
人已遠,回首看,回首看你身後的江山。
紛擾擾劍影刀光寒,韶華成殤笙歌散。
你默默無言,無言。
親屬成員世系• 高祖父:宋僖祖文獻皇帝趙朓• 曾祖父:宋順祖惠元皇帝趙珽• 祖父:宋翼祖簡恭皇帝趙敬父母• 父親:宋宣祖趙弘殷• 生母:昭憲太后杜氏• 庶母:陳國夫人耿氏兄弟姐妹• 大哥:曹王趙匡濟• 三弟:宋太宗趙匡義(即趙光義、趙炅)• 四弟:魏王趙廷美• 五弟:岐王趙光贊• 姐姐:名失考,追封陳國長公主,後改封荊國大長公主、恭獻大長帝姬• 妹妹:名失考,封號燕國長公主,追封大長公主,後改封秦國大長公主、恭懿大長帝姬后妃• 孝惠皇后賀氏,生魏國大長公主、魯國大長公主、燕懿王趙德昭、舒王趙德林滕王趙德秀• 孝明皇后王氏• 孝章皇后宋氏子女• 兒子長子滕王趙德秀,早亡次子燕懿王趙德昭,其九世孫為宋理宗趙昀三子舒王趙德林,早亡四子秦康惠王趙德芳,早亡(即八賢王原型),六世孫為宋孝宗趙昚1.長子滕王趙德秀,早亡2.次子燕懿王趙德昭,其九世孫為宋理宗趙昀3.三子舒王趙德林,早亡4.四子秦康惠王趙德芳,早亡(即八賢王原型),六世孫為宋孝宗趙昚• 女兒申國公主,早亡成國公主,早亡永國公主,早亡魏國大長公主(初封昭慶公主,累封秦國長公主、魏國大長公主。
政和年間改封賢肅大長帝姬)魯國大長公主(初封延慶公主,累晉國長公主、魯國大長公主。
政和年間改賢肅大長帝姬)陳國大長公主(初封永慶公主,累封許國長公主、陳國大長公主。
政和年間改賢惠大長帝姬)1.申國公主,早亡2.成國公主,早亡3.永國公主,早亡4.魏國大長公主(初封昭慶公主,累封秦國長公主、魏國大長公主。
政和年間改封賢肅大長帝姬)5.魯國大長公主(初封延慶公主,累晉國長公主、魯國大長公主。
政和年間改賢肅大長帝姬)6.陳國大長公主(初封永慶公主,累封許國長公主、陳國大長公主。
政和年間改賢惠大長帝姬)後代北宋除趙匡胤外,其他皇帝皆為其弟趙匡義(宋太宗)的後代;而南宋除宋高宗趙構、宋正安帝趙旉之外,其他皇帝都是趙匡胤之後代:趙匡胤之子趙德芳的後代有宋孝宗、宋光宗、宋寧宗;趙匡胤之子趙德昭的後代有宋理宗、宋度宗、宋恭宗(宋恭帝)、宋端宗、宋懷宗(又稱宋幼主、宋帝昺、宋祥興帝)。
軼事典故傳奇經歷據傳,趙匡胤出生時赤紅的光照滿屋子,奇異的香味過了一晚上都未散去。
身體上有金色,三天都未改變。
長大後容貌威武,器度豁達,有見識的人知道他不是一般人。
學習騎馬射箭,總是超出其他人之上。
他曾試騎一匹烈馬,他不給馬套上籠頭,結果烈馬跑到城樓的斜道上,使他的額頭撞在門楣上,人也從馬上掉下來。
人們以為他的腦袋一定會被撞碎,不料趙匡胤卻從地上慢慢起身,繼續追趕馬並躍上馬背,一點也沒有受傷。
趙匡胤又曾與韓令坤在土屋裡下棋,看到有麻雀在屋外打鬥,就起來捉麻雀,結果屋子隨後就倒塌了。
千里送京娘匡胤千里送京娘據說,趙匡胤年少時,因得罪朝廷而闖蕩江湖,走遍了天下各地,曾經路過華山,從一群強盜手裡救下苦命女子趙京娘,趙匡胤與趙京娘結為兄妹,並獨行千里護送趙京娘回家。
一路上趙匡胤對京娘體貼關懷。
途徑武安門道川,趙京娘晨起,臨淵梳妝,向他訴說愛慕之情。
趙匡胤躊躇滿志,婉言回絕。
是時,一輪朝陽噴薄欲出,趙匡胤作《詠日》題於壁。
另據馮夢龍《警世通言》記載,趙匡胤千里送趙京娘,她願以終身相托,但趙匡胤說:“賢妹非是俺膠柱鼓瑟,本為義氣千里相送,今若就私情與那個響馬何異?況施恩圖報非君子所為”。
趙京娘道:“恩兄高見,妾今生不能補報大德,死當銜環結草。
”因而投湖自盡(又說因受到兄嫂猜疑而自盡),趙匡胤在悔恨交加中投軍。
他登基後,追封趙京娘為貞義夫人。
遭姐追打後周恭帝柴宗訓年幼即位,當時趙匡胤英明而有度量,將士們都很服氣他。
周軍將要北上作戰,京城裡流言紛紛,說:“出征的時候,要立點檢做皇帝。
”有的富人舉家逃跑,但唯獨宮中不知道這件事。
趙匡胤害怕,就跑回家偷偷跟家裡人商量:“這可怎么辦?”他的姐姐正在廚房,聽後面如鐵色,舉起擀麵杖追著趙匡胤打:“大丈夫遇事不能自己做主,跑回家嚇唬女人算什麼本事?”趙匡胤默然離開。
為酒賜名趙匡胤的結髮妻子賀氏的父親賀景思與他的父親趙弘殷是同袍,兩家都住在護聖營官舍,交情非常好,來往親密,趙匡胤自幼便與賀氏青梅竹馬,經常在一處玩耍。
賀家有一種自釀的酒,非常香甜可口,趙匡胤經常去她家喝酒,醉翁之意不在酒,賀氏成了他的結髮妻子,從此情系一生,至死不渝。
然而賀氏體弱多病,最終紅顏薄命,沒能與他白頭到老。
他當了皇帝之後,思念愛妻,憶及往昔,下旨向賀家索要這種酒,賀氏族人將酒和釀法一起獻了給他,他看到酒,賜名“鑑湖春”。
喜愛讀書《蹴踘圖軸》趙匡胤雖是武將出身,卻很喜愛讀書,常常手不釋卷。
他跟從後周世宗柴榮平淮南時,有人向柴榮告密說,他用幾輛車運載自己的私物,其中都是財寶。
柴榮派人去檢查;車中卻只有幾千卷書籍。
柴榮問他:“你是武將,要書有什麼用!”趙匡胤回答說:“我沒有好的計謀貢獻給陛下,只能多讀些書以增加自己的見識。
”趙匡胤稱帝後,也很尊重和重用讀書人。
有一次,他遇到一個疑難問題,問宰相趙普,趙普回答不出。
再問讀書人,翰林學士陶谷、竇儀準確地回答出,趙匡胤深有體會地說:“宰相須用讀書人!”對於讀書不多的文臣武將,趙匡胤也總是鼓勵他們要多讀書,以彌補自己的不足,趙普正是在他的鼓勵下才變得手不釋卷的。
趙匡胤用人不問資歷。
他一方面命令臣下要注意選拔有才能而缺少資歷的人擔當重任;另一方面,他自己也隨時留心內外百官,見誰有什麼長處和才能,他都暗暗地記在本子上。
每當官位出缺,他就翻閱本子,選用適當的人去擔任。
這又使臣下都致力於提高自己。
杯酒釋兵權杯酒釋兵權是指發生在宋朝初期,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同時避免禁軍軍將也黃袍加身,使類似澶州兵變和陳橋兵變的歷史劇重演,篡奪自己的政權,所以趙匡胤通過一次酒宴,在酒宴中發表意見,威脅利誘雙管齊下,暗示高階軍官們交出兵權。
趙匡胤與漢高祖、明太祖大殺功臣之舉相較,被視為寬和的典範。
杯酒釋兵權趙匡胤有一天召趙普問道:“從唐朝末世以來數十年,皇帝已經換了八個家族了,戰爭頻繁不休不止,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是什麼原因呢?朕想停止天下兵戈,使國家長治久安,如何才能做到?”趙普回答:“陛下講了這事,是天地人神之福啊。
造成天下的混亂,非別的原因,就是藩鎮的權力太大,君弱而臣強罷了。
今日如想要解決這樣的情況,唯有削弱藩鎮的權力,限制他們的財政,將他們的精兵沒收,這樣天下就會和平了。
” 建隆二年(961年)七月,趙匡胤在退朝後留下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鐸諸高級將領飲酒。
酒至半酣,趙匡胤對軍將們說:“我若沒有諸位,也當不了皇帝。
雖然我貴為天子,還不如做節度使快樂。
當了皇帝之後,我終日沒有好好睡過。
”此話令石守信等人大驚失色:“陛下何出此言,如今天命已定,誰敢再有異心?”趙匡胤說道:“誰不想要富貴?有朝一日,有人以黃袍披在你身上,擁戴你當皇帝。
縱使你不想造反,還由得著你們嗎?” 石守信等將領跪下磕頭,哭著說:“臣等愚昧,不能了解此事該怎么處理,還請陛下可憐我們,指示一條生路。
”趙匡胤藉機表達了自己讓他們放棄兵權的想法,建議“人生苦短,猶如白駒過隙,不如多累積一些金錢,買一些房產,傳給後代子孫,家中多置歌妓舞伶,日夜飲酒相歡以終天年,君臣之間沒有猜疑,上下相安,這樣不是很好嗎?”大臣們答謝說:“陛下能想到我們這事,對我們有起死回生的恩惠啊!”次日,各位軍將就稱病,請求辭職,趙匡胤一一敕準,並且給予他們優厚的賞賜。
雪夜訪趙普《雪夜訪普圖》一個大雪天的夜晚,宰相趙普正在家中讀書,忽報有客人來訪。
趙普十分驚疑,只好出門迎接只見三個人立於風雪中之。
為首一人,除下頭上斗笠,赫然乃是皇帝趙匡胤。
趙普燃炭燒肉置酒以進,趙匡胤呼趙普的妻子為嫂,君臣甚為相得.談話的中心是商量用兵北漢的問題.趙普認為:“太原(北漢)當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則我(宋朝)獨當之,不如等待削平諸國,則彈丸黑子之地,將安逃乎!”趙匡胤表示深合心意。
巧對徐鉉趙匡胤出兵討伐南唐時,南唐使者徐鉉對他說:“李煜無罪,陛下師出無名。
李煜和陛下,就好比地和天,兒子和父親一樣。
天蓋地,父親庇佑兒子。
”趙匡胤不以為然說:“既然是父子,為什麼在兩處吃飯。
” 寬厚待人趙匡胤器量寬宏,不以殺戮服人。
有一次,他設宴招待群臣,其中有一個翰林學士王著,原先是後周世宗柴榮信任的臣子,由於喝醉了酒,思念故主,當眾喧譁起來。
群臣大驚,都為他捏一把汗。
趙匡胤卻毫不怪罪,命人將他扶出去休息。
王著不肯出去,掩在屏風后面大聲痛哭,好容易才被左右攙扶出去。
第二天,有人上奏說王著當眾大哭,思念柴榮,應當嚴懲。
趙匡胤說:“他喝醉了。
世宗在時,我和他同朝為臣,熟悉他的脾氣。
他一個書生,哭哭故主,也不會出什麼大問題,讓他去吧。
”趙匡胤在陳橋兵變後回師進入開封皇宮時,見宮妃抱著一個嬰兒,就問是誰的兒子。
回答說是周世宗柴榮的兒子。
當時,大臣范質、趙普、潘美都在一旁,趙匡胤問他們怎么處理。
趙普等回答說:“應該除去,以免後患。
”趙匡胤說:“我接人之位,再要殺人之子,我不忍心。
”就把這嬰兒送給潘美撫養,以後也沒再問起過此事,潘美也一直沒有向趙匡胤提起這嬰兒。
這嬰兒成人後,取名潘惟吉,官至刺史。
還有一次,趙匡胤乘駕出宮。
經過大溪橋時,突然飛來一支冷箭,射中黃龍旗。
禁衛軍都大驚失色,趙匡胤卻拍著胸膛說:“謝謝他教我箭法。
”不準禁衛去搜捕射箭者,以後果然也就沒事了。
陳橋驛在陳橋和封丘(均在今河南省開封市東北處)之間。
趙匡胤兵變時,陳橋守門官閉門防守,不放趙匡胤軍通過。
趙匡胤只得轉道封丘,封丘守門官馬上開門放行。
趙匡胤即帝位後,反而晉升了陳橋守門官的官職,稱讚他忠於職守,並斥責封丘守門官臨危失職,將他斬首。
趙匡胤喜歡在後園彈鳥雀。
一次,一個臣子聲稱有緊急國事求見,趙匡胤馬上接見了他。
趙匡胤一看奏章,不過是很平常的小事,甚為生氣,責問他為什麼要說謊。
臣子回答說:“臣以為再小的事也比彈鳥雀要緊。
”趙匡胤怒用斧子柄擊他的嘴,打落了他的兩顆牙齒。
臣子沒有叫痛,只是慢慢俯下身,拾起牙齒置於懷中。
趙匡胤怒問道:“你拾起牙齒放好,是想去告我?”臣子回答說:“臣無權告陛下,自有史官會將今天的事記載下來。
”趙匡胤一聽,頓然氣消,知道他是個忠臣,命令賜賞他,以示褒揚。
幼時石馬太祖生於洛陽軍營中,在洛陽度過了童年歲月,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春,他又到西京(洛陽)視察,順便回到夾馬營舊居參觀,憶起兒時嬉戲情景,留戀之情溢於言表。
他指著一處地方對隨從人員說:“我幼時有一心愛玩具小石馬,後來把它埋藏在這裡,不知現在還能不能找到?”說罷命人去挖,果然找到了小石馬。
趙匡胤拿起來愛不釋手,就帶在了身邊。
當他返回東京的途中,行至鞏縣時,又親往父母塋地——永安陵進行祭奠。
祭畢,他又登上陵園神牆的西南角樓向四處遙望,當看到遠處的不老青山、近處的悠悠流水時,頓時引發了今昔之思,不禁一陣唏噓感慨。
於是,趙匡胤抽出一支響箭,搭上弓向著西北方向射去,那箭直飛到400米以外才落下。
趙匡胤長嘆一聲,對隨從大臣說道:“人生如白駒過隙,終須有歸宿之地。
你們記住,今日箭落處,就是我百年後長眠之所。
”說完,取出石馬,命人埋在箭落處為記,又親自擬了名稱——永昌。
趙匡胤死後,靈柩停放於萬歲殿,由皇弟、后妃、皇子、文武大臣每日致祭。
第二年四月,靈柩運往皇陵——今鞏義市芝田鄉安葬。
護送靈車的官員、衛士、儀仗隊伍及皇宮妃嬪人等共3000多人,二十五日到達了這片太祖早已選好的陵地。
改革官帽宋朝官帽有兩根長翅,起源於趙匡胤在位時期。
目的是為了防止官員交頭接耳。
據傳,趙匡胤一次上早朝,在聽取某個大臣奏事時,發現兩側有不少官員竊竊私語,很不禮貌。
趙匡胤心中惱火,但不露聲色。
退朝後,他傳旨屬官,在幞頭紗帽的後面分別加上長翅。
長翅用鐵片、竹篾做骨架。
一頂帽子兩邊的鐵翅各穿出一尺多(此後越來越長)。
這種帽子除了朝堂和官場正式活動時須戴上,一般場合併不戴。
因為戴上它,在街上行走極不方便。
官員只能面對面交談,要並排坐著交談,就有些困難。
自此以後,大臣上朝,也就很難排列在一起交頭接耳,保證了朝堂的嚴肅性。
武學宗師太祖長拳應源於趙匡胤祖訓練士卒的遺法真傳,綜合士卒在戰場上真拼實殺的格鬥經驗編製成三十二勢長拳。
趙匡胤登基後成為一代帝王,昔日士卒猶覺此拳的珍貴,乃名之為“宋太祖三十二勢長拳”。
自古太祖長拳以實戰性著稱於世,少林寺也對太祖長拳另眼相看,公開承認太祖長拳為少林武功最大的別枝,由此可見太祖長拳在中國武術中非凡的地位。
中國流傳至今的武術中,以太祖長拳命名的拳系流派,從山東、河北滄州、河南嵩山、雲南、福建、台灣,由南到北不在暇而。
就連《四川武術大全》中記載的趙門也是假託趙匡胤而得名,故稱趙門。
趙匡胤對中國武術的另一大貢獻就是以他命名,其首創的,伴隨他打遍天下,開山立國的“太祖盤龍棍”。
太祖盤龍棍亦稱哨子棍,以其結構獨特,簡練實用難防,演練威猛霸氣聞名。
其練法至今仍然為各大門派密珍保留,鮮有得見真容。
誓碑遺訓趙匡胤曾在石碑上(一說為鐵塊上)刻下留給子孫的遺言,宋朝歷任皇帝即位時,都必須拜讀這份遺訓;不過,這份遺訓至為機密,除了特定宮中人士之外,甚至連宰相都不知道。
後來金朝滅北宋、占領皇宮時,才發現這份檔案的存在。
遺訓記載的內容有下列三點:• (一)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
• (二)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
• (三)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宋朝的皇帝基本上都遵守了誓碑遺訓,從柴家子孫與南宋共存亡,以及在新舊黨爭當中失勢的官員並沒有被殺,還可能會隨著政局的演變由罷黜而回到中央這兩點就可以證明。
趙匡胤溫厚的個性透過這個石碑遺訓,表現在整個宋朝的政治上。
史料記載《宋史·太祖本紀》(卷一~卷三) 後世紀念宋永昌陵永昌陵位於今河南省鞏義市塢羅河南側、西村北,東鄰其父趙弘殷宣祖永安陵,西靠其弟趙光義太宗永熙陵。
趙匡胤死後葬於此地。
在鞏義市宋陵中,永昌陵是地面遺蹟保存較好的一座宋陵。
藝術形象文學形象• 明·羅貫中《宋太祖龍虎風雲會》• 明·施耐庵《水滸傳》• 清·吳濬《飛龍全傳》• 民國·蔡東藩·《宋史演義》影視形象黃文豪版趙匡胤年份影視類型劇名飾演者1983年電影《封神劫》王戎1985年電視劇《楊家將》林立三1986年電視劇《絕代雙雄》林明哲1988年電視劇《兵權》劉家輝1996年電視劇《情劍山河》吳興國1998年電視劇《真命天子》林佑星2002年電視劇《大宋王朝》陳希光2005年電視劇《問君能有幾多愁》黃文豪2011年電視劇《傾世皇妃》喬任梁2013年電視劇《聰明小空空》溫海波2014年電視劇《趙匡胤》陳建斌2014年電視劇《青春不夠用》羅嘉良演員表參考資料來源: 相關詞條 李後主與趙匡胤 《李後主與趙匡胤》是2005年由吳奇隆、劉濤、黃文豪領銜主演的歷史愛情劇。
該劇圍繞李煜(吳奇隆飾)與趙匡胤(黃文豪飾)這一文一武兩個皇帝的迥異人生和坎坷... 劇情簡介 演職員表 角色介紹 分集劇情 音樂原聲 大宋傳奇之趙匡胤 《大宋傳奇之趙匡胤》是由北京沃美文化傳媒投資有限公司、完美世界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希世紀影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古裝傳奇劇,由高希希執導,陳建斌... 簡介 分集劇情 演職員表 角色介紹 音樂原聲 趙匡胤[2012年高希希執導歷史劇] 《大宋傳奇之趙匡胤》是由北京沃美文化傳媒投資有限公司、完美世界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希世紀影視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古裝傳奇劇,由高希希執導,陳建... 劇情簡介 分集劇情 演職員表 角色介紹 音樂原聲 《趙匡胤》 《趙匡胤》是由金舟所寫的網路類小說,2008年駐站作品。
作品簡介 作品內容 作品章節 趙匡胤簡 相關連線 趙匡胤[宋朝開國皇帝] 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兒、趙九重,生於洛陽夾馬營(今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區東關)。
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武術... 人物生平 為政舉措 個人作品 人物評價 親屬成員 《李後主與趙匡胤》 《李後主與趙匡胤》講述李煜與趙匡胤是五代亂世中,文學、武藝不同領域各擅勝場的兩位帝王。
兩人出身環境及人生態度皆異,造就兩人日後迥別的命運。
趙匡胤傳 出版社:點將出征,趙匡胤剿平叛亂勤儉治國,宋太祖嚴於律己 圖書信息 內容簡介 目錄 《趙匡胤演義》 《趙匡胤演義》的作者是孫惠文口述、劉蘭方整理;出版社是甘肅人民出版社;類別是歷史;出版時間是1985-03-01;印刷時間是1985-03-01;上書時... 內容簡介 劉蘭芳 相關詞條 參考資料 相關搜尋麥可·傑克遜麥可·喬丹趙匡胤傳奇閆劍波趙匡胤姚明趙匡胤上位記:全盤奉宋趙匡胤傳趙匡胤全傳:從流浪少年到大宋開國皇帝趙匡胤全傳趙匡胤困南唐馮鞏劉亦菲趙匡胤哭頭趙匡胤金幣李宇春林熙蕾曹煒趙匡胤演義雷華鋒熱門詞條flatiqqrewriteUSF《馬關條約》亞洲公證費用塑膠地墊太平洋電線電纜股份有限公司失火我們都是一家人星艦戰將楓香樹硫酸鎂緩衝墊胡瓜華特迪士尼貨櫃車退休規劃透視鏡醋精雜糧麵包馬念先鰲拜RickySAMTEC世界股市中天綜合臺仙帝歸來劉謙魔術希望杯數字時代永續發展潮流網站王派宏竹南運動公園自鳴鐘蜜兒貝勒農產品遠景醉月黃金項鍊黑暗血時代atenMuteki優渥搞鬼2暴力街頭籃球猛虎教師真田春香霾趙匡胤[宋朝開國皇帝]@百科知識中文網
延伸文章資訊
- 1宋太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宋太宗趙炅(939年11月20日-997年5月8日),北宋第二位皇帝(976年11月15日-997年5月8日在位),在位21年,享年58岁。趙弘殷第三子,是北宋開國君主宋太祖趙匡胤的胞 ...
- 2趙匡胤在位幾年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關於「趙匡胤在位幾年」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赵匡胤-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北宋和之后宋高宗建立的南宋國祚合计長達319年,在中國古代歷代王朝中 ...
- 3大宋開國皇帝趙匡胤,竟是被親弟毒殺?揭中國歷史千古懸案
- 4赵匡胤-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5趙匡胤_百度百科
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政治家、戰略家,宋朝開國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後周護聖都指揮使趙弘殷(宋宣祖)次子,母為杜氏(昭憲太后)。趙匡胤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