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人李焯雄:視覺優先的社會怎麼影響歌詞創作? - VERSE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當時,滾石唱片來香港成立香港滾石,我進去的時候是公司唯一的企劃, ... 討論歌詞的演變,我提一個不太一樣的想法跟想像:大家記不記得2007年1月9號 ...
詞人李焯雄:視覺優先的社會怎麼影響歌詞創作?
WeWORD字我訂造歌詞聲光展。
(圖/WeWORD字我訂造提供)
原先我沒有一定要寫歌詞,開始寫是意料之外。
當時,滾石唱片來香港成立香港滾石,我進去的時候是公司唯一的企劃,等於你能想像到企劃要做的,或不一定要做的:包括文案、廣告、A&R等等,我都要做。
我的老闆陸少康先生,看了我的一些文字,覺得我滿會寫的,就問我要不要試試看寫歌詞。
後來,有一次我發歌詞給周耀輝老師,結果他忽然提議:「要不要找首歌一起寫寫看?」那時我們還不是朋友,他已經是很有名的寫詞人,是他們給了我機會,寫詞是這樣開始的。
新聆聽環境下的作詞人
我剛開始寫詞時,音樂工業還是大製作人的時代,好像大航海時代,製作人很偉大,像是李宗盛大哥、賈敏恕老師等等,都是我有一起工作過的大師。
我曾經和賈老師合作一首歌,之後寫成了莫文蔚的〈鑽石〉。
他當時放demo給我聽,問我:「你有聽到什麼嗎?」我當時不知道怎麼回答。
後來,我從滾石被借調到李宗盛大哥的公司、和他一起工作。
有一次,他很興奮地放了一首歌給我聽,又問了和賈老師一樣的問題。
Demo就只有旋律,應該聽到什麼?我後來才慢慢搞懂了,他們的意思是,旋律裡有動機。
如果我們去分析旋律,會發現它好像有問答,比方說第一句是一個動機,會提出一個主題,第二句是呼應它,如果這個沒有抓對,結構上會犯錯,聽起來就會怪怪的。
大製作人時代,他們是透過工作中的身教,讓我們了解寫歌詞原來是這樣的。
對照起來,現在的製作人是比較弱化的,他們可能根本不管歌詞,會有另外的一位歌詞統籌;還有,過往唱片公司可以決定的比較多,現在則是歌手跟經紀公司變得強勢,這是很大的不同。
大製作人時代,有真正大紅的歌:跨年齡、跨社會、整個世代甚至其他華語地區也都會唱,有所謂大眾的概念,作品建立一種相互有感的情感,這和現在的分眾是不一樣的。
有人說作詞人似乎變少了,也許可以這樣理解:其實有發行,就一定有詞曲作者,但到底這是集中在某幾位,還是打散了?打散就不容易辨認他們。
另外比如像你們說,有些是歌手自己創作,他們像是自耕農,自給自足。
還有,現在聽歌的環境跟以前是不一樣的,我們現在聽歌在串流的狀態,除非很有印象才會特別去找誰是作詞誰是作曲,不然就是沉到茫茫歌海裡面,創作者是模糊的。
此外,有一些作品現在甚至不是Streaming平台聽到的,是在如YouTube這樣的平台上,與其說是作者是Singer-Songwriters,不如說他們是Performers,他們更多是整體的表演者,不是傳統意義的作詞人,Lyrics(歌詞)被Words(文字)詞語所取代。
社群年代的歌詞轉變
與其用「十年」「十年」這樣來劃分、討論歌詞的演變,我提一個不太一樣的想法跟想像:大家記不記得2007年1月9號發生了什麼事?那是一個禮拜二,那是第一代iPhone發表。
這標示了我們從真實的世界跨到虛擬真實(virtualreality)、網路的時代。
2003年我幫莫文蔚寫〈忽然東風〉:
忽然東風淘盡霓虹唐朝月照鋼筋之夢
網路之中誰住冷宮愛是休閒活動
各路英雄線上黃蓉電玩裡襄陽喜相逢
預錄感動誰望東風琵琶與吉他爭寵
這就有點像我們身處的時代,網路讓一天24小時的時間感被改變,打破了線性與連貫性,當時還有ICQ、MSN,現在都沒有了,時間與空間感知的改變,這一定會影響到我們的創作。
2000年後出生的聽眾,生下來就是數位時代(GrownDigital),網路上什麼都找得到,他講的語言更不是只有中文、英文那麼簡單,一定要懂得「社交」語言(SpeakSocial),「社交」是一種本能、讓你看到我想給你看到的。
台灣曾經有個時代,是知識份子、文人做音樂,企劃都非常會寫文案,用文字引導你去聽這些作品;現在我們從閱讀型社會轉變為視覺型社會了,尤其變為digitalexperience(數位體驗),過去我們思考這個句子怎麼寫,版面的字體、排版要如何呈現,現在則是花時間在打燈、修圖、做影片。
視覺型的社會怎麼影響歌詞?大家習慣於用短句、用hashtag,或照片來交流,甚至貼文500字以上就要寫#文長慎入,對文字的集中注意力比較低。
歌詞裡語氣的委婉和轉折,是有所改變的,我舉例2003年我給莫文蔚寫的〈單人房雙人床〉:
別說還有感覺
你我都知道我們只能忠於直覺
正因為欠缺所以總不懂拒絕
但又不再願意為對方妥協
它其實四句是一個長句。
再來看看2019年我寫給魏如萱的〈星期三或禮拜三〉:
帶些許星期一憂鬱的星期三
你當然也狂放但也有些牽絆
感性是鐵釘碰上柔軟的心
生命必須保持清醒也混沌不明
這是二、二的雙句結構,而且第一個二跟第二個二沒有必然的關係,那些「因為、所以」的轉折也沒有了。
我是故意把它剖開的,不要讓大家不耐煩,整段都是扣同一個點,但寫得很散。
我也曾經嘗試用圖像寫歌詞,比方說魏如萱跟許光漢的〈什麼跟什麼有什麼關係〉我本來其實想寫〈OO跟XX有什麼關係〉,意思是你任填什麼進去都可以,但後來發現看是可以,唱起來奇怪,暫時先無解。
詞人不再只是內容提供者
今年本來要開展的《WeWORD字我訂造:流行歌詞及其創造的⋯⋯》新媒體展可以說是把歌詞作為數位體驗的嘗試之一。
其中一位主辦方「大地風」原本是做演唱會製作的,另外一位主辦方「寬魚國際」是跨經紀、電影、音樂與演唱會製作等的文創公司,展覽找來「實力影像設計」和「叁式UltraCombos」來做視覺及互動,陳建騏做音樂,運用光雕、沉浸式投影、劇場情境裝置、大數據數位互動等新科技,對歌詞進行二創,看看這些大家喜歡的歌詞句子會變成怎樣的感官體驗。
雖然展覽因為疫情不得已延期,還是很期待大家有機會可以去看看這次實驗。
所以說,從以前走到現在,當代音樂工業中的作詞人哪裡不一樣了?
我想,現在要成為作詞人,可能要有心理準備,聽眾的消費行為和以前不一樣了,大家願意花錢去買一杯不便宜的品牌咖啡,但不願意花更少的錢去聽或買一首歌。
另外,現在聽音樂的人,他可能只聽K-Pop,不一定聽華語歌,也許有一天譯者的重要性比寫詞人來的更重要。
我提一個概念,年輕作詞人也許不能只停留在ContentProvider(內容提供者)的階段,而要往ContentDirector(內容總監)的目標前進,所謂Director是超越文案的——概念、設計構想的能力創造情境的能力等等。
我很怕大家聽到會以為,那我去學什麼行銷,就可以有幫助,也不一定。
怎麼把情感具像、具體地定形下來,歌詞就是肩負這個功能,歌詞是聲音與情感的建築,不完全跟寫什麼有關,怎麼寫是很關鍵的。
當然,在此之前,我們得先一句一句、一首一首地把歌詞寫出來。
李焯雄|得過文學獎,也曾以歌曲〈愛〉獲得第14屆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以歌曲〈不散,不見〉獲得第26屆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
文集《同名同姓的⼈》入選「2017年台北國際書展『書展大獎』(非小說類)」(有鹿文化),給林憶蓮寫的歌詞〈一呼...⼀吸〉入選《2018台灣詩選》(⼆魚⽂化),新媒體展《WeWORD字我訂造:流行歌詞及其創造的⋯⋯》概念藝術家。
|延伸閱讀|
詞人葛大為的創作私語:跟回憶一起攜帶著往前的,是歌詞
追溯HUSH的詞曲創作之旅:從與陳綺貞、張惠菁、林夕的相遇出發
舒米恩✕桑布伊:原民創作者獻給海島的旋律
購買VERSE雜誌
本文轉載自《VERSE》007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回到專題:寫時代的歌
人物.專題
日期2021/08/30
口述/李焯雄
文字/陳芷儀
圖片/《WeWORD字我訂造》新媒體展提供
編輯/陳葶芸
核稿/游千慧
加入書籤
分享文章
複製連結
列印
相關文章
RelatedArticles
人物
插畫家鄭曉嶸:在嘈雜的社群時代,用安靜的畫筆說話
台灣插畫家鄭曉嶸以寫實中摻雜夢幻、清新又蒙著層粉霧感的人物畫像風格獨特,作品在社群世界深受歡迎,也活躍於影視、音樂、時尚等各產業,更曾與迪士尼、Apple、Spotify等各國際公司合作。
《VERSE》第14期封面特別與鄭曉嶸合作描繪島嶼的未來,她筆下海洋與人像的疊加,交織成一則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展望。
人物.音樂
鄭宜農的本能與好奇:你可以跟我一起困惑,也可以告訴我你認為的答案
鄭宜農以旺盛的求生意志和好奇心觀察世界,時常是摸著社會的邊緣前進,偶爾也會以小跑步的姿態衝出限制,同時感受社會給予的回應,不知不覺,成為這個時代的議題代言人。
世界是複雜、多變、不斷前進的,鄭宜農也是。
人物.文學
吳晟×吳音寧:「家」是溪州的土地,也是文學
詩人吳晟以一生的時間書寫台灣土地。
2017至2018年,長女吳音寧經歷的「北農事件」卻使他無法提筆寫作——那是詩人這輩子最重大的挫折與傷害。
現在,吳音寧回家了,父女一起走在溪州的田野上,談事件對自己留下的痕跡;也回到書桌前,書寫彼此之間,那些相仿又相反的事。
人物.生活
以超現實奇想勾勒家的模樣:謝春德在創作中尋找靈魂的安居之所
年過70的當代攝影家謝春德,在開始創作生涯之後,早早便達到了「從心所欲」的生命境界,講起自己勇於逐夢的過去、進行中及未完待續的創作計畫,眼神依舊像個年輕人一樣明亮,充滿熱烈的童心與好奇。
在對話之中,謝春德不斷提起對「家」的渴望,卻不知道自己這個無法被時間和空間局限住的自由靈魂,早已安居在超現實的奇想之中。
人物.影劇
「炎亞綸」之於「吳庚霖」,在《我願意》探索藝名與真名中的「自我」
若時光倒轉十年,提及炎亞綸,或許只是與時代眼淚之一的團體「飛輪海」畫上等號,那個外貌無懈可擊,卻又於男子偶像團體中有些格格不入的男孩。
而今,面對台劇《我願意》,他開始思索這個藝名之於自己,以及真名「吳庚霖」間的關係。
人物.電影
《少年吔,安啦!》導演徐小明:拍的是黑幫槍響,講的是青春輓歌
誕生於1992年的電影《少年吔,安啦!》,和九〇年代娛樂導向的觀影風氣有著截然不同的氣質——骯髒的光景、精準的槍響、少年的迷惘,勾勒著經濟發展下被遺留的台灣記憶碎片。
導演徐小明希望透過草根味濃厚的黑幫故事,去唱一首屬於青春的輓歌。
人物.音樂
創作歌手黃玠:會這麼幸運,是因為我很討人喜歡吧
距離黃玠發行第一張專輯《綠色的日子》已滿15年,今年他重新發行黑膠紀念版本,也以這張專輯中的歌曲〈25歲〉為題舉辦專場「今年,25歲」。
這是許多人紀念青春迷惘的一張專輯,而對於邁入中年的黃玠來說,能幸運地走到現在,困惑或許依然存在,卻更能與之共處。
人物.電影
《永生號》導演王維明:將自己擺在不安全感裡去創作
短篇電影《永生號》像是一部你我生活記憶的MV,故事裡,張震所飾演的生化人在遙遠未來的宇宙中甦醒,回到受疫情、戰爭、污染殘害的地球。
突然,一首首熟悉的歌曲響起,高中的嬉鬧、初戀的悸動隨著音樂浮現,漸漸喚醒他久遠之前的地球記憶⋯⋯。
人物.觀念.電影
「再髒一點」:剪接師廖慶松如何在《少年吔,安啦!》追求台灣色彩的真實?
人稱廖桑的資深電影剪接師廖慶松,入行近半世紀以來,無數台灣電影在他手中有了生命、且變得更加精彩。
九〇年代初的經典黑道片《少年吔,安啦!》同樣由他操刀,30年後也由他負責指導修復,真實呈現那個時代的台灣,最生猛與美麗的色澤。
人物.觀念.電影
槍聲、風聲和青春壞掉的聲音——音效師杜篤之如何製作台灣首部杜比立體聲電影?
九〇年代初,導演侯孝賢與已故製片人張華坤希望聚集一群「台灣新電影」運動要角,拍一部前所未有的黑幫故事,包括當時已是侯孝賢、楊德昌等大導演指定御用錄音師的杜篤之。
在那個杜比音效對全球片商來說都是新鮮事的時代,杜篤之讓《少年吔,安啦!》成為台灣首部杜比立體聲電影,讓台灣電影從此從單聲道變成雙聲道。
閱讀設定
0
夜間模式
延伸文章資訊
- 1求丁当新歌他还认不认得我的歌词 - 百度知道
... 后来他为谁而奔忙那时为他剪的短发在相片里倔强我们都离年少轻狂很远了他还认不认得我如果有天再相遇他还记不记得我曾经是他的唯一他还留不留着我 ...
- 2詞人李焯雄:視覺優先的社會怎麼影響歌詞創作? - VERSE
當時,滾石唱片來香港成立香港滾石,我進去的時候是公司唯一的企劃, ... 討論歌詞的演變,我提一個不太一樣的想法跟想像:大家記不記得2007年1月9號 ...
- 3明天
我們小學最好的朋友在哪裡? 我們還記不記得彼此的名字? 我們初戀的情人在哪裡? 為什麼早已失去了感覺? 我們的家人在哪裡? 我今晚能不能與他相聚? 何必問今生與來生, ...
- 4【專訪】他號召80 國青少年為世界和平發聲:烏克蘭人不僅是 ...
他說:「我從小就記住了民主的精神,因為我出生在烏克蘭的橙色革命之後,再來就是2013 年的『尊嚴革命』。」 除此之外,由於Stepan 的家族曾經歷過蘇聯 ...
- 5他還認不認得我【中視「愛呀哎呀,我願意」片尾曲】
... 他還會輕易承諾嗎後來他為誰而奔忙那時為他剪的短髮在相片裡倔強我們都離年少輕狂很遠了他還認不認得我如果有天再相遇他還記不記得我曾經是他的唯一他還留不留著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