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苗族男子服飾,男盛裝的樣式 - 人人焦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提起苗族服飾,人們立即會想到那色彩斑斕挑花刺繡的苗族婦女服飾。

的確,苗族婦女服飾美,正因如此,人們常常忘卻了苗族男性的服飾美。

苗族男性服飾以 ... 人人焦點 影視 健康 歷史 數碼 遊戲 美食 時尚 旅遊 運動 星座 情感 動漫 科學 寵物 家居 文化 教育 故事 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苗族男子服飾,男盛裝的樣式 2020-12-09劉雲溪講文化 本文乃作劉雲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提起苗族服飾,人們立即會想到那色彩斑斕挑花刺繡的苗族婦女服飾。

的確,苗族婦女服飾美,正因如此,人們常常忘卻了苗族男性的服飾美。

苗族男性服飾以它獨特的造型結構,裝扮著苗族男子健美的體魄,體觀出苗族男子的內在精神和氣質,它是另-種有別於苗族婦女服飾的陽剛之美。

挑花刺繡的苗族婦女服飾服飾,作爲人類文化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各個民族由於自身的社會歷史、文化傳統以及地理環境不同,因而其民族服飾的款式和風格也各異。

苗族人民幾千年來以自己堅韌的勞動和罕見的吃苦精神創造了自己的物質和精神文明,在櫛風沐雨、披荊斬棘的勞動中,練就了一身強健的體魄和勇敢、直率、純樸、豪爽的性格。

苗族男性服飾便是苗族男子的心靈和氣質的外現。

通過其服飾,可以窺視苗族人民的傳統文化和審美意識之一斑。

苗族男子原始社會時期,苗族先民認爲大自然神祕莫測,因而產生「萬物有靈」和「靈魂不滅」觀念。

他們認爲祖先的「靈魂」時時都在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所以常舉行一系列祭祀祖先活動。

在日常生活中,他們穿的戴的都一直沿用祖先遺留下來的傳統服飾。

如果不穿民族服飾,死後便不能回到祖先那裡,祖先也不承認其是本民族的後代。

現代苗族青年,雖然許多巳改穿漢族服裝,但回到苗寨,逢民族節日就都要換上本民族服裝。

倘若要去跳月場上吹蘆笙,則更要精心打扮,穿上節日盛裝,認爲非此不能取悅異性,也不會博得老年人的稱讚。

這就是苗族人民傳統審美意識的體現,祖先崇拜的民族意識就比較集中地體現在民族服飾上。

這種典型服飾,最突出的要數三都、榕江一帶以祭祀爲主的牯髒節苗族男性盛裝。

男子跳月場上吹蘆笙牯髒節男盛裝的樣式爲無領直襟寬鬆式中長衫,袖至下擺爲直角,裁而不縫,僅以布帶束之。

正中直襟也無紐扣,以布帶爲結。

款式原始,繡花卻很講究。

整件衣服通身繡花,下擺又有若干繡花飄帶相連,飄帶下束白雞毛,故又名雞毛大花衣。

其刺繡圖案,從現在保存最早的清代大花衣和一直沿用至今的近代大花衣來看,都是在前胸和後背正中置一斜角正方形,前胸的正方形圖案被胸襟分割成兩個等邊三角形。

兩隻衣袖也是正方形和三角形骨架。

全部繡花圖案都在此大結構中安排。

十分考究的古老男盛裝,還在雙肩和背的這條直線上再吊五個十幾厘米見方的正方形繡花片。

這些刺繡圖案的具體紋樣:主體部位(主要裝飾部位如前胸、後背、雙臂等)是由四個醒目的向外放射的黑色箭頭或楓葉形象布滿正方形四角,其餘再配以環形鳥紋和楓葉、魚、蛇等組成適合紋樣。

楓葉形象與苗族祖先崇拜楓樹、認爲楓樹是苗族祖先的圖騰有著密切聯繫,它是苗族傳統紋樣之一。

榕江一帶的牯髒節男盛裝,多在背心正中的方塊里繡一條盤旋的龍,形象酷似黔東南台江苗族刺繡。

儘管其造型不像漢族的龍那麼威嚴,而是顯得憨厚可愛,但它仍然是男性美的象徵。

另一種全用彩色絲線編織而成的牯髒大花衣,全是大塊幾何織錦圖案,色彩斑斕,光彩奪目。

牯髒節男盛裝這些牯髒節盛裝做工都很講究,苗族同胞十分珍惜。

不僅平時不穿,就是重大節日也僅僅在吹蘆笙時穿上幾個小時,隨即脫下,小心地摺疊好,放回木箱裡。

不洗滌,以防脫色。

過去這種盛裝只在牯髒節才穿一次。

現在逢重大節日,每年也可以穿一二次。

穿上這種服裝顯得莊重而艷麗,把人們的思想帶到了古代苗族社會,產生特有的民族審美意識。

苗族男性服飾無論是生活便裝或節日盛裝,從粗獷的布料質地到艷麗的圖案裝飾,都是貴州高原這一特定地理環境的必然產物,與苗族人民的社會生活密不可分。

古人說: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但是貴州高原的山路只有親自在貴州爬過大山的人才能領略到黔道之難。

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前,除了茂密的原始森林之外,便是荒蕪的莽莽高原,幾十里地不見人煙。

對面峭壁上可以聽見人的叫喊,可是穿過峽谷爬到彼岸,卻要花七八個小時甚至更多的時間。

男子服飾千百年來,苗族人民便生存在這種封閉的地理環境中,自給自足成爲生存的必然條件。

自己種棉麻、養蠶桑,自己紡紗織布、畫蠟漿染、挑花刺繡,美化自己的生活。

用藍靛染成的深藍色、黑色土布色澤深沉,同貴州的大山融爲一體。

要使自己的服裝能夠引入注目,達到美化自己取悅異性的目的,必須要配以強烈的對比色,插進黑,藍、白等耀眼的色彩。

穿上這樣鮮艷的民族服飾,既供別人觀賞,也能愉悅自己。

欣賞者既是審美主體,又是審美客體。

麻質土布的質地本身就給人一種樸實粗獷之美,與苗族男子的氣質美和膚色美相協調。

它與貴州高原的雄渾磅礴構成了和諧的整體美。

生活在黔西北高原的苗族男子,除頭插大束雉尾之外,肩上常披彩色羊毛編織披肩或挑花披肩,圖案均爲幾何菱形,以紅黃兩色爲主。

它出現在黔西北高原,不僅是禦寒和勞動的需要,更主要的是因爲只有黔西北的物質條件和地理環境才會出現與之相適應的這種幾何菱形披肩。

黔西北高原的苗族男子而生活在黔南黔東南的密林叢中的苗族男子,卻又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打扮:身穿藍黑色對襟短衣,胸前的布紐扣多達10至12個,長而整齊。

腰間系一青色或藍色腰帶,腰後吊一個木雕刀架,斜插一把柴刀,以備在林中開路之用。

右褲還吊一隻牛角火藥壺和一隻精巧的竹編鐵砂簍。

腳穿草鞋扎綁腿,肩扛火藥槍。

這一身打扮透出勃勃英姿,有一股勇敢檁悍的陽剛之氣。

上述幾種苗族男性服飾雖不是全貌,卻具有代表性。

它作爲民族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是-一個相對穩定恆常而又不斷變異的歷史文化範疇。

隨著環境的遷異,民族文化的交融,在不同的地域形成風格各異的苗族男性服飾,儘管千姿百態,卻都是男性陽剛美的體現。

參考資料《中國苗族服飾文化》 相關焦點 少數民族苗族服飾特點 少數民族苗族服飾特點2018-07-0613:48:06來源:全球紡織網少數民族苗族服飾特點,苗族服飾-傳統的苗族男裝大襟短衣,襟向右開,顏色多爲藍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文化,服飾的變遷 本文乃作者小姐姐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苗族服飾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文化藝術的瑰寶。

在款式、風格上都不同程度地吸收了兄弟民族服飾的若干特點,一些地方的苗族服飾,已相近於當地兄弟民族的傳統服飾了,由於歷史較久,苗族人民已經把這種與兄弟民族服飾相近的服飾認定爲自己的民族服飾,而在有一定範圍內流行了。

所以在分類上,都應該當作苗族服飾來看待。

中國傳統服飾文化,黃平苗族,盛裝設計 故對黃平苗族服飾的介紹與探析可窺見整個苗族服飾文化之一斑。

本文擬著重談談黃平苗族服飾款式風貌、製作工藝特色及其發展變化。

筆者雖系黃平苗族,但見識膚淺,水平有限,論述也許有偏頗之處,期冀讀者指教。

黃平苗族服飾款式風貌屬於黃平這一支系的苗族,以過去而言,其男裝爲青黑色短衣、對襟布扣,包青色頭帕,過筒褲,較爲簡樸;而女裝則以交領上衣和百褶裙爲基本款式,以自織自染的青土布爲主要材料,喜用幾何圖案繡花裝飾,色彩艷麗,明快悅目,有其獨特藝術風格。

每逢傳統節日,姑娘們穿上自己精心繡刺的盛裝,佩戴上琳琅滿目的銀飾品,踏著悠揚的蘆笙樂曲,載歌載舞,其情景分外動人。

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苗族服飾,造型與工藝 本文乃作者寒寒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雖然,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近幾年來,情況有了很大變化,不少姑娘、婦女已穿上了經過改革的輕巧便服,然而在較邊遠地區,婦女仍穿傳統服飾,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文化,五色衣等苗族服飾特徵 本文乃作者童哥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盛裝花衣是苗族女性必備的宗教及婚喪禮服,不少支系的男子至今也還遵循古制,在宗教活動中穿上特製的「花衣」或婦女的衣裙或許是經濟條件的限制,瑤族社會對宗教「花衣」式樣的要求不像苗族那樣嚴格,常常只將花布、紅布、花被面等材料簡單縫製成衣服,「或袍或衫」,甚至乾脆把布料略綴合披到身上,意到爲止,不拘一格,可以看出,瑤族傳統服飾更多是通過抽象的色彩來體現其母系始祖文化。

中國傳統服飾文化,服飾設計文化,少數民族裙裝 少數民族的裙子結構種類較多,簡潔的裙和繁複的裙都有。

繁複的裙:如多褶裙(其褶子非常細密工整,全手工做褶);瑤族、苗族、侗族、布依族的多層裙:彝族的多色節裙等。

在一些民族地區裙常與褲裝結合穿著,裙在外、褲在內,這種穿衣方式沿襲了我國古代服飾特色。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服飾,服飾的變化 至於松桃苗族的古老裝束,又是另外一番風采。

據《松桃廳志》記載:「松桃苗族服飾……青布裹頭,衣尚青短,僅齊膝。

男著褲,女著裙,裙帶多至數匝百褶,翩躚其風,……綰鬢以響,博大七八分。

富者以銀絲作假髻,副以銀笏,形似雁翎」。

中華傳統文化,苗族服飾研究,傳統服飾工藝的發展 上面談及更新觀念、適當改革,其意主要是說苗族服飾那種全部用傳統手工製作辦法應適當改革,並非說其服飾特點、其民族特色也通通要改掉。

「一個民族的服飾,是區別於他民族的外部特徵」。

民族特徵在目前或今後一段相當長的時期內還應當保持的。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服飾,枇杷襟衣等服飾 本文乃作者翟姚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小編說說枇杷襟衣它是一種較古老的服裝,著該式服裝的民族,除苗族以外,還有瑤族等。

貫頭衣這是一種古老的服裝款式,著此裝的除苗族以外,還有瑤、彝、黎等民族。

長袍苗族男子穿長袍,有些地方婦女也有穿長袍的習慣。

56個民族服飾——苗族服飾! 苗族服飾樣式繁多,據不完全統計多達200多種樣式,年代跨度大。

便裝雷山苗族服飾,歷來是用自紡自織自染的麻棉料布和絲綢料布維面料。

男便裝較爲簡樸。

男上裝一般爲左衽上衣、對襟上衣以及左衽長衫三類,以對襟上衣最爲普遍。

女便裝上裝一般爲右衽上衣和圓領胸前交叉上裝兩類,下裝爲各式百褶裙和長褲,色多爲青色、藏青色、藍色、黑色。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服飾文化,傳統意義的弱化 這種現象在民族學的文化變遷理論中,被稱爲涵化過程的民族同化現象。

文化的變異導致了苗族服裝的變化,清末民初是一個分水嶺。

在此之前,黔東南地區的苗族與外界接觸少,服飾文化的變化十分緩慢;在此之後,黔東南苗族服飾文化在前所未有的文化撞擊下迅速發生變遷,其主導文化也從原始宗教巫文化轉向多元化。

青年男子不再挽髻和留髮辮,而是普遍包頭巾,城市的男子多以漢裝爲主。

女裝簡單化,有的地區女裝開始出現以褲代裙的狀況。

少數民族文化,苗族服飾,蠟染 苗語「窩妥」,與黔東南的丹寨毗鄰地的苗族服飾完全一樣,爲同一支系。

貴定、龍里,福泉一帶的花苗服飾,上衣爲蠟染錦底,中間插進鮮艷的橘紅和淡黃色挑花,下面的百褶裙就不再鮮艷,而是像寫意水墨畫似的大塊面蠟染條紋。

局部點綴幾點挑花小方塊,名叫「裙眼」。

土族、苗族與朝鮮族等,其獨特的服裝文化,代表不一樣文化內涵 不同的服飾代表著不同的民族文化傳統,特別是如土族、苗族與朝鮮族等,都是服飾文化的典型代表。

一、土族服飾土族婦女喜戴耳墜,喜慶節日或探親訪友時,還要在耳墜下吊一對面古蘇格,即銀耳墜,土族婦女講究頭飾,在土語裡,頭飾叫扭達,式樣複雜,各地不一樣。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苗族服飾 本文乃作者小姐姐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苗族是一個愛美的民族,他們非常講究穿著,尤其是苗族婦女,她們的衣服款式、花色裝飾獨具特色。

那麼,他們過去的服飾如何?是怎麼樣發展到這樣豐富多彩呢?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文化,服飾(三衣、裙、褲) 本文乃作者童哥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民族服裝的款式類型及縫製雖然少數民族的服飾原料不盡一致,但在服飾款式的設計製作上,卻有許多相同之處,這是民族文化交流整合的結果。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文化,服飾製作材料 至唐宋時期,南方少數民族的種麻織麻已形成規模。

《漢書●地理志》說百越「男子耕農,種禾稻苧麻,好桑蠶織績」。

傈僳族、普米族、苗族、怒族、羌族、藏族等還將織麻爲衣這一傳統工藝承襲到現代。

草棉傳人中國的時間較晚,一般認爲始於唐代,至於被南方少數民族普遍接受,那是明清兩代的事。

所以,古代史書如《蠻書》等有關少數民族使用的「布」,無疑地主要是指麻、紅、葛等植物纖維製造的產品。

所以,明清以後南方少數民族的服飾文化和紡織工藝,是建立在種棉織布基礎上的。

苗族起源及苗族特色和服飾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在2010年中國人口普查中,中國苗族總人口爲9426007人,人口在少數民族中居第四位。

盛裝的青年男女跳起踩堂舞。

除了歷史性的節日外,絕大多數在秋收之後或春耕大忙之前的農閒季節舉行。

但由於自然因素、社會和宗族差異的影響,苗族傳統節日具有明顯的地域性,表現出不同的特性。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文化,苗瑤語諸民族服飾類征 這種崇鳳鳥拜龍犬喜尚五色的服飾傳統,在苗族、瑤族、畲族的服飾中久盛不衰。

五色的服飾傳統苗族的傳統服飾主要是通過被稱爲「花衣」的禮服流傳下來。

貴州清水江流游一帶的苗族盛裝以雍容華貴取勝,該地區的女性盛裝通身滿繡花紋,色彩鮮艷。

一些支系還在盛裝的褶裙之外配以束有羽毛、酷似鳳尾的繡花緞帶組成的裝飾飄帶裙,男子喜歡在髮髻。

上插飾雞毛雉尾,女子裝點在五彩服裝上的名目繁多的銀飾品,多以喜鵲登枝、錦雞和鳴、鳳凰同棲、孔雀開屏等飛鳥造型爲主。

苗族文化的典型代表有哪些,最爲顯著的是服飾文化與首飾佩戴 苗族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炎黃時代。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和苗族口碑資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在黃河中下游地區,後來由於戰爭等原因,逐漸進入西南山區。

苗族服飾分爲童裝,男裝和女裝。

苗族男裝的色彩和裝飾較單調,不及女裝鮮艷與豐富。

女裝又有便裝與盛裝之分。

便裝是平時穿著的服裝,其色彩花樣及裝飾不及節慶時結婚時穿的盛裝鮮艷。

除盛裝與便裝之分外,苗族服飾還有年齡和地區差別。

黔東南境內苗族男女便裝均較爲簡樸。

中國這幾個少數民族服飾,你覺得哪個最好看 苗服三大看點之一的苗繡,在2006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文化部確定爲「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中對苗族服飾更是大加讚賞,稱之爲「花紋或秀美壯麗,或非常細緻,藝術水平均極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