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的一百種可能」-構思老舊空間未來講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而在大橋工舍於2017年參與老屋新生大獎的案例(大橋72&大橋83)都位於狹小蜿蜒巷弄中,屋齡超過80年的老房子,曾一度荒廢任由草樹寄生,形成特有的樹屋共生景象,在老屋活化 ...
走訪巷弄裡的老建築
用眼、耳、鼻、心
欣賞它們,感受它們,聆聽它們
開啟與老屋子的對話
用行動參與老屋新生,
跟著我們一起發現、閱讀老建築裡的未來生活想像!
活動內容
「老屋的一百種可能」-構思老舊空間未來講座
時間:
108年3月30日(六)下午2:00
地點:
大可樂創意空間DuckLabB1空間(
台北市萬華區昆明街316號)
近年老屋新生不僅是特定空間活化或個人住所的改造修整,也開始關注街區發展脈絡,並思考如何透過老房子的改造,回應在地需求,成為社區力量萌芽的新種子。
配合今年「老屋新生活運動」主題,第三場推廣活動計畫,將邀請以老舊空間作為社區創新與活化基地的團隊,來分享透過老房子的改造,來解決社區某種課題,並提供居民實際可聚會交流之場所。
進而為社區注入新活力,引領民眾從社區再造的角度去思考老屋新生的意義與價值。
【老屋新生活運動-系列推廣活動Part-3】
※活動時間:108年03月30日(六)下午二點
※活動地點:大可樂創意空間DuckLab B1(台北市萬華區昆明街316號)
※分享團隊':
一、大橋工舍(主講人:劉欣蓉)
大橋工舍,2014年開始進駐到大橋社區,致力於街區活化與再生的推動,逐步發掘社區生活的特殊性,除關注社區小型經濟行為外,也積極投入許多社區公共環境改善事務例如透OpenGreen計畫改造出數個友善的開放空間等,引動社區民眾瞭解並想像未來街區再生的可能轉變及發展圖像。
而在大橋工舍於2017年參與老屋新生大獎的案例(大橋72&大橋83)都位於狹小蜿蜒巷弄中,屋齡超過80年的老房子,曾一度荒廢任由草樹寄生,形成特有的樹屋共生景象,在老屋活化利用的計畫下,將利用空間辦理社區議題相關講座、展覽外,也引入社區都市農園概念,種植蔬菜飼養蛋雞,為老屋注入新活力。
二、貳拾柒有限公司(主講者:周盈君)
東園街有許多展現豐富在地文化與產業活動的老店,原早期南萬華地區的心臟地帶,然而在開通與拓寬後,較於狹窄的東園街逐漸衰落,但街道仍保留昔日風華。
貳拾柒有限公司創辦人周盈君為當地居民,對東園街有童年的記憶及感情,希望用經營空間的方式來傳遞自己的理念,所以除透過老舊空間的改造活化成商業空間外,也利用離峰時段作為當地組織開地方性講座及展覽、與當地協會聯合主辦募款餐會、與當地其他單位合作親子工作坊等活動,並發行「東園誌」社區刊物重新連接老街共感。
【活動後記】
老屋新生活運動Part.3特別邀請大橋工舍的劉欣蓉,以及貳拾柒工作室的周盈君,分享自身如何透過使用活化老舊空間,參與社區事務、為解決社區某種課題,引領民眾從社區再造的角度去思考老屋新生的意義與價值。
-社區再生的推手-
大橋工舍/劉欣蓉
2014年大橋工舍進駐於臺北市西區的大橋町。
在有如羊腸秘境的迪化街二段裡,將鮮少可見的老屋建築活化,企圖還原延續半世紀前的生活面容,保存極富價值的歷史紋理。
大橋工舍主持人劉欣蓉,懷抱著老街保存、再生的理想,從2014年起便整合可能運用的資源,帶著團隊一邊以空間改造做出整建維護示範,一邊辦理軟性社區營造活動,引動居民的街區活化意識。
-左為劉欣蓉老師、右為老屋新生大獎計畫主持人施聖亭先生。
-透過老屋翻轉街區-
老屋對於城市歷史來說,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何在都市更新的浪潮下,將那些充滿文化與記憶的老房子留在社區裡?這是很多的地區共同面臨的問題。
而大橋工舍嘗試透過行動傳達「老舊街區永續經營」的理念,賦予老空間新的活力與任務,讓老屋成為集體記憶的載體,使民眾對於街區產生不同的觀點。
開始的第一步,就透過參與不同的社區活動來介紹自己,從中發現若要引動社區居民對於未來的想像,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把好的空間做出來給他們看,於是便開始物色街上的閒置老屋,企圖透過整建空間,建立社區居民互動的場所。
因此大橋工舍投入臺北市都市更新處老屋新用、OpenGreen計畫,開啟閒置老屋、空地使用的可能性,改善社區環境,也帶動了社群與社區居民的參與。
-大橋工舍透過簡單的整維方法,打開空間讓社區使用。
-跨出社區再生步伐-
大橋工舍並非是街上擁有房產的地主,也不是持有開發資金的建商,憑藉著推動街區再生的善意向屋主說明老屋活化的理念與計畫,讓屋主願意不收租金、將空間開放給公眾使用,讓欠缺公有空間的社區,發掘出新的平臺與聚合空間。
透過基本的老屋整建工作,如清除室內外垃圾、內地坪重鋪、廁所水電照明設備重裝等,提供新的在地空間,能夠辦理如:社區廚房、料理課程、藝術家工作室、都市計畫通檢工作坊、建築展覽等活動;屋外空地也化身都市農耕實驗及小農匯聚平臺,不但為地方實驗出不同的巷弄生活可能性,也是都市更新計畫意見蒐集的前哨站。
-透過劉欣蓉老師的分享,更加了解老屋對街區的重要。
-社區營造的實驗-
貳拾柒有限公司/周盈君
不是有意而為之,也不知道社區營造為何物,2017年丈夫隨擁有設計專長的妻子回鄉啟業,打造臺式居酒屋「家吶子」,將空間的非營業時段釋出作為推動社區認同與文化傳承使用,抱持著這樣的信念經營出不一樣的居酒屋:「我們所做的這些事情,是讓和我們一樣年輕的客人,開始認識『加蚋仔』。
」
-取古地名同音為名的家吶子,位於東園街上。
-老屋的意料之外-
確定了創業的方向,兩人在考量租金與市場調查後,選擇回到自己長大的萬華「東園街」,找到一家前身是卡拉OK店的老店面,打算開一家「走路就能回家的居酒屋」。
從前置店名發想開始,到調查地方史料,也積極融入社區,加入在地組織「六庄」,把自己介紹給地方認識,藉著那一群熱衷地方事務的年輕人,認識這個從沒有機會好好了解的「加蚋仔」,也在這樣的淵源下,將店名取作「家吶子」,既傳達家的概念,亦回應地方文史。
至於從事人們說的「社區營造」活動,對於家吶子來說是意料之外。
營業時間為晚上6點至12點,白天多半為閒置狀態,就利用開店前的時間,嘗試舉辦各種活動,如與在地店家或地方組織合作,舉辦地方導覽、傳統技藝體驗、在地主題親子活動等。
雖然不是社造意識下的行動,卻意外地讓更多人認識加蚋仔、主動與他們合作,發起更多有趣的社區企劃,反而帶著「家吶子」走出另一條路。
-貳拾柒工作室的周盈君分享關於開始社區工作的巧合。
-社區的無限可能-
對於不懂所謂「社區營造」為何,卻不斷在實踐的家吶子而言,從進駐老屋空間到走進社區,到與社區新創店家或在地組織異業合作,在這段時間得到的最大收穫是「在地的認同感」,並且也深深感悟到社區營造不該是嚴肅且高深的學問。
「明明是這麼社區,為什麼總感覺大家默不關心?其實大家不在意,而是沒有管道認識、參與吧!」家吶子在開店的同一年就參與臺北市都市更新處的老屋新用計畫,利用他們的設計長才編撰《東園誌》,親自採訪東園街上的店家,將其內容整理成刊物,並繪製地方商店招牌作為封面,加強社區識別感,還將刊物的內容展示在居酒屋的牆面上,搭配白天的空間開放,家吶子儼然成為一個社區空間。
-以繪製地方招牌為封面的「東園誌」,可以知道東園街上的有趣故事。
photo@周盈君
周盈君笑說家吶子只是一家「不務正業的居酒屋」,那不務正業卻是他們取之社區、用之社區的基石。
然而,如何在投入社區行動的同時,不倚靠政府資源,與居酒屋的經營取得財務平衡,甚至找到新的商業模式,這仍是一個正在實驗中的課題,但也因為踏出這一步,讓更多的人和他們一起,創造出更多屬於在地社區的機會與未來。
>>OpenGreen打開綠生活:https://www.facebook.com/taipeiopengreen/
>>老屋新用:https://www.facebook.com/oldhousenewlife/
活動內容
回推廣活動
延伸文章資訊
- 1台北老屋新生大獎20週年,北投溫泉、大稻埕等6條老屋走讀 ...
老屋新生經典案例導讀01 新富町文化市場. 獲得2017年老屋新生大獎金獎的新富町文化市場,透過新舊並存的空間活化形式 ...
- 2老屋活化再生5年成功近80例 - 自由時報
補助超過二千三百萬元台南市推動歷史老屋保存再生,五年來已核定一百卅七件提案、補助超過二千三百萬元,成功案例近八十處,帶動民間投入老屋整修活化 ...
- 3「老屋的一百種可能」-構思老舊空間未來講座
而在大橋工舍於2017年參與老屋新生大獎的案例(大橋72&大橋83)都位於狹小蜿蜒巷弄中,屋齡超過80年的老房子,曾一度荒廢任由草樹寄生,形成特有的樹屋共生景象,在老屋活化 ...
- 4老屋活化與創新哲學帶動台中發展 - Yahoo奇摩
「老屋活化學堂系列活動」第一場去年底在台中州廳舉辦,針對歷史建築或古蹟 ... 老屋修繕且申請補助計畫的成功案例分享;第三場則將以私部門自辦老屋 ...
- 5喚起時代記憶賦予老屋新生命 - 欣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