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黨制-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黨制(one-party system)依據薩托利的政治理論,屬非競爭性政黨體系即一個國家內只允許一個合法政黨存在並為執政黨。

如:二戰時期的德國納粹黨、義大利法西斯黨、佛朗哥 ... 一黨制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此條目的主題是非競爭性的一黨制。

關於一黨獨大,請見「一黨優勢制」。

政治主題的一部分政黨政治 政治光譜 左派 極左中間偏左 中間 中間偏左激進中間(英語:Radicalcentrism)中間偏右 右派 中間偏右極右 政綱 極端激進(英語:Politicalradicalism) 溫和(英語:Moderate)改良混合(英語:Syncreticpolitics)第三位置 保守原教旨反動 政黨制度 無黨制一黨制 一黨優勢制兩黨制多黨制 聯盟(英語:Coalition) 懸峙國會 信任與支持 少數派政府 聯合政府 大聯合政府 聯合政府 民族團結政府 多數派政府 列表 各國執政黨 政治意識形態 政治主題頁閱論編 一黨制(英語:one-partysystem),又稱單黨制(single-partysystem)或一黨專政(single-partystate),是單一執政黨壟斷政治與軍事權力,並通過憲法、政府、軍警、特務等各種制度內外之手段,長期將其他勢力排除於政治權力外的國家。

[1]這類國家一般奉行法西斯主義、納粹主義、軍國主義或是共產主義、社會主義。

第一個一黨制國家為1878年至1980年的西非國家、由真輝格黨統治的賴比瑞亞,統治時間為102年;現存歷史最悠久的一黨制國家為自1945年起由越南共產黨統治的越南民主共和國,統治時間至今為76年246天。

傳統上以「政黨的數目」爲標準來判定一個國家是一黨制、兩黨制或多黨制,但此判定標準據台灣學者葛永光指出不充分,[2]例如一黨領導的共產黨還實施黨內民主,內部派系眾多,存在一黨多元的系統,兩黨國家卻小黨林立抵制國會,又如歐洲多黨聯合執政良久沒有競爭的情況也很常見。

部分理論認為,一黨制應當分為法理一黨制和選舉一黨制,前者不設選舉制且不允許在野黨,而後者擁有一黨制下的選舉制度。

法理一黨制國家為威權體制的一種,和其他個人獨裁、軍事獨裁、絕對君主制等比較,有助於理解民主轉型之不同途徑[3]。

目次 1定義與概要 1.1中國學者提出的細分 2現存一黨制國家 2.1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0月1日) 3類似一黨制國家 3.1民主、威權及半民主體制維持一黨獨大執政的國家 4過去一黨制國家 5目前一黨專政體制下黨和國家(地區)最高領導人列表 6參考文獻 7外部連結 8參見 定義與概要[編輯] 政府體制 共和制政體:  總統制1:行政總統獨立於立法機關  半總統制2:既有行政總統,又有獨立的政府首腦領導其他行政部門,但政府首腦由總統任命並對立法機關負責  實權總統的議會共和制3: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由立法機關提名或選舉,可以接受或不受立法機關信任  虛位總統的議會共和制:有虛位(禮節性和非行政性)總統,由獨立且受立法機關信任的政府首腦領導行政部門 君主制政體: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有虛位(禮節性和非行政性)君主,由獨立且受立法機關信任的政府首腦領導行政部門  二元制君主立憲制:有禮節性的君主,由政府首腦領導行政部門,但君主擁有重要的行政權或立法權  絕對君主制:由君主直接領導行政部門  一黨制:國家的政權由一個政黨所把握,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只存在唯一的執政黨。

現存皆為共和制政體  憲法關於政體的規定被暫停的國家:如軍政府  不符合上述任何體制:如臨時政府和政治局勢不明朗的國家 1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

通常不設總理,即使設置總理,其任職也完全由總統決定。

2半總統制可細分為 半總統半總理制: 總統提名總理和內閣須諮詢議會、得到議會的同意或依慣例任命議會最大政黨領袖為總理,內閣與總統互不隸屬,當兩者分屬不同政黨時總統將喪失部分權力。

只有議會有權撤換總理和內閣,但總統有權解散議會。

半總統半議會制: 總統擁有最高的行政權力,總理可以不經議會同意直接任命,再由總理組成內閣。

總統可隨時任命、免除、替換總理,無須徵詢議會同意,總理代表總統接受議會的質詢,向議會負責,其職位更類似於一個超級部長。

3包含委員會制:由議會選舉出一定數量的委員組成委員會行使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的職權,可不受議會信任。

一黨制(one-partysystem)依據薩托利的政治理論,屬非競爭性政黨體系即一個國家內只允許一個合法政黨存在並為執政黨。

如:二戰時期的德國納粹黨、義大利法西斯黨、佛朗哥統治時期的西班牙和薩拉查統治時期的葡萄牙,禁止其他政黨存在,議會徒具形式,黨魁壟斷國家政權,有部分政權通過暴力和恐怖方式維持統治。

二戰時期日本的大政翼贊會,雖然名義上並非政黨組織(當時日本法律已禁止政治結社),但實際上是以一黨制的形式統治國家。

前蘇聯和冷戰時期的東歐國家,以及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古巴共和國及寮人民民主共和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是唯一的執政黨,更是國內各種政治性社會團體的領導力量。

非競爭性體系下的一黨制比一黨執政外延要小,通常以法律形式確立一黨執政,也可能通過現實力量如軍政府達成,不允許有反對黨,或者法律上只有參政議政但不能執政的合法政黨。

比如說在共產黨執政的國家,法律寫明只准共產黨為該國唯一合法的執政黨,不容許另外其他政黨執政。

中國學者提出的細分[編輯] 中國學者孫關宏將一黨制細分為一黨領導制(single-partyleadershipsystem)、一黨專有制、一黨威權制(one-partyauthoritariansystem)、一黨多元制(one-partypluralisticsystem)、實用一黨制(one-partypragmatic)、一黨霸權制(hegemonicpartysystem)和一黨優勢制[4]:257。

現存一黨制國家[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0月1日)[編輯] 主條目: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主黨派、中華人民共和國政黨、人民政協、人民民主專政和民主集中制 執政黨: 中國共產黨時間: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使用的人民民主專政指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使用專制的方法來對待敵對勢力,以維持人民民主政權。

根據官方的詮釋,中華人民共和國有「『參政黨』民主黨派『參政議政』」,其政治體制名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官方認為其「不是一黨制,也根本區別於多黨制」。

[5]雖然其在形式上允許多黨並存,但參政黨的數量固定,並且只能參政議政[6][7],政治權力則完全由中國共產黨掌握,實際上是一黨制。

在軍事方面,中國共產黨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8],把軍隊視為保衛政權和國家的工具,即「用槍桿子鞏固政權」[9],在軍隊內設置政委職務,並反對軍隊國家化[10][11][12]。

從2015年1月開始,中國的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於每年1月向中共中央總書記主持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進行工作匯報。

五大國家機構的黨組書記都是一把手[13]。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政治協商和諮詢機關[14];它不屬於國家機構體系[15][16],也不是立法機關[17]。

不過曾有學者建議將人民政協民意機關化和法制化,在憲法中設專章專節,確認人民政協為民意代表機構,將人民政協納入國家機構體系,在憲法和人民政協組織法上確認人民政協的適當職權,並認為確立人民政協的上院性質並不會違背民主集中制原則[18][19][20]。

國家 執政時間 執政黨 衛星黨 統一戰線組織 首任執政黨領袖 現今執政黨領袖 領導人終身制 黨旗 黨徽 國旗 國徽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76年121天 越南共產黨 不適用 越南社會黨、越南民主黨(歷史上) 越南祖國陣線 胡志明主席 阮富仲總書記 否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73年114天 朝鮮勞動黨 朝鮮社會民主黨天道教青友黨 祖國統一民主主義戰線 金日成總書記 金正恩總書記 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 72年92天 中國共產黨 詳見民主黨派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毛澤東主席 習近平總書記 否  古巴共和國 63年0天 古巴共產黨 不適用 不適用 菲德爾·卡斯特羅第一書記 米格爾·迪亞斯-卡內爾第一書記 否  寮人民民主共和國 46年30天 寮國人民革命黨 不適用 寮國建國陣線 凱山·豐威漢總書記 通倫·西蘇里總書記 否  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 45年308天 薩基亞阿姆拉和里奧德奧羅人民解放陣線 不適用 不適用 瓦利·穆斯塔法·賽義德(英語:El-OualiMustaphaSayed)總書記 卜拉欣·加利總書記 是  厄利垂亞國 30年217天 人民民主與正義陣線 不適用 不適用 伊薩亞斯·阿費沃基主席 伊薩亞斯·阿費沃基主席 是 類似一黨制國家[編輯] 指雖然存在競爭性選舉,但又比起正常的一黨獨大國家而言執政黨更為專制,執政黨藉由限制他黨競選資源與權利的方式,例如嚴格管制反對黨宣傳活動,嚴格審核他黨候選人資格,有時甚至採取正當性可疑的壓即連續當選國家元首或議會制下的政府首腦與多數議席。

案例包括1980年代前韓國的自由黨/民主共和黨/民主正義黨,越南共和國的人民勞動革命黨、國家社會民主陣線,新加坡的人民行動黨,1957年至2018年馬來西亞的國民陣線,1965年至1986年的菲律賓國民黨及新社會運動黨(英語:KilusangBagongLipunan),1990年代以前印尼的專業集團黨,1970年以前柬埔寨的桑庫姆黨,高棉共和國的社會共和黨(英語:SocialRepublicanParty),1979年以前巴西的國家革新聯盟,2000年代前墨西哥的革命制度黨,1937年至1979年間的尼加拉瓜國民自由黨(英語:NationalistLiberalParty),1933年至1956年;1963年至1975年間的宏都拉斯國民黨,種族隔離時期的南非國民黨及羅德西亞陣線,2003年以前伊拉克的伊拉克阿拉伯復興社會黨,敘利亞的敘利亞阿拉伯復興社會黨,2019年以前蘇丹的全國大會黨,2012年以前葉門的全國人民大會,2011年以前埃及的民族民主黨與突尼西亞的憲政民主聯盟,阿爾及利亞的民族解放陣線,2014年以前布吉納法索的爭取民主和進步大會(英語:CongressforDemocracyandProgress),2000年以前的塞爾維亞社會黨,統一俄羅斯,土耳其的正義與發展黨,土庫曼斯坦民主黨,哈薩克的祖國之光,烏茲別克的烏茲別克斯坦人民民主黨、烏茲別克斯坦自由民主黨,亞塞拜然的新亞塞拜然黨,辛巴威非洲民族聯盟—愛國陣線,盧安達愛國陣線,衣索比亞人民革命民主陣線,烏干達的全國抵抗運動、甘比亞的愛國調整和建設聯盟(英語:AllianceforPatrioticReorientationandConstruction),蒲隆地的全國民主保衛委員會-保衛民主力量(英語:NationalCouncilfortheDefenseofDemocracy–ForcesfortheDefenseofDemocracy),南蘇丹的蘇丹人民解放運動,查德的愛國拯救運動,波札那的波札那民主黨,巴基斯坦的全印穆斯林聯盟等等。

國家 執政時間 執政黨 衛星黨 統一戰線組織 首任執政黨領袖 現今執政黨領袖 領導人終身制 黨旗 黨徽 國旗 國徽  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 58年334天 阿拉伯復興社會黨-敘利亞地區 阿拉伯社會主義運動阿拉伯社會主義聯盟敘利亞共產黨(巴格達什派)敘利亞共產黨(統一)社會民主統一分子社會主義統一分子民主社會主義統一分子黨阿拉伯民主統一分子黨民族誓言運動 全國進步陣線 努爾丁·阿塔西總書記哈菲茲·阿薩德總書記 巴沙爾·阿薩德地區書記 是,七年,可連選連任一次  波札那共和國 55年93天 波札那民主黨 不適用 不適用 塞雷茨·卡馬總裁 伊恩·卡馬主席 否,一屆五年,可連任兩屆  柬埔寨王國 42年361天 柬埔寨人民黨 奉辛比克黨 不適用 韓桑林總書記 洪森主席 是,一屆五年,可連任  納米比亞共和國 31年326天 納米比亞人組黨 不適用 不適用 薩姆·努喬馬主席 哈格·根哥布主席 否,一屆五年,可連任兩屆  土庫曼斯坦 30年16天 土庫曼斯坦民主黨 工業家和企業家黨 不適用 薩帕爾穆拉特·阿塔耶維奇·尼亞佐夫主席 庫爾班古力·別爾德穆哈梅多夫主席 是,七年,可連選連任  亞塞拜然共和國 29年14天 新亞塞拜然黨 不適用 不適用 蓋達爾·阿利耶夫主席 伊利哈姆·阿利耶夫主席 是,七年,可連選連任,家族獨裁  塔吉克斯坦共和國 29年42天 塔吉克斯坦人民民主黨 不適用 不適用 埃莫馬利·拉赫蒙主席 埃莫馬利·拉赫蒙主席 是,七年,可不限次數連任  剛果共和國 24年68天 剛果勞動黨 不適用 不適用 馬里安·恩古瓦比主席 德尼·薩蘇-恩格索主席 否,總統任期七年,可連任一屆  委內瑞拉 22年333天 委內瑞拉統一社會主義黨 不適用 不適用 烏戈·查維茲主席 尼古拉斯·馬杜羅主席 是,總統任期六年,可連任  哈薩克斯坦共和國 30年7天 祖國之光 光明道路民主黨哈薩克斯坦人民黨 不適用 努爾蘇丹·納扎爾巴耶夫主席 努爾蘇丹·納扎爾巴耶夫主席 是,七年,可連選連任,無限期  南蘇丹共和國 10年176天 蘇丹人民解放運動 不適用 不適用 約翰·加朗主席 薩爾瓦·基爾·馬亞爾迪特主席 是,一屆四年,可連任一屆 民主、威權及半民主體制維持一黨獨大執政的國家[編輯] 國家 執政時間 執政黨 最大在野黨 國會 首任執政黨領袖 現今執政黨領袖 領導人終身制 黨旗 黨徽 國旗 國徽  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 59年182天 民族解放陣線 綠色阿爾及利亞聯盟(英語:GreenAlgeriaAlliance)社會主義力量陣線 阿爾及利亞議會 費爾哈特·阿巴斯主席本·貝拉主席穆罕默德·布迪亞夫主席 阿卜杜勒-馬吉德·特本總統 否  辛巴威共和國 34年10天 辛巴威非洲民族聯盟-愛國陣線 民主變革運動(英語:Movement_for_Democratic_Change_(2018))爭取民主變革運動-茨萬吉拉伊 辛巴威議會 羅伯特·穆加貝總統 埃默森·姆南加古瓦總統 否  查德共和國 31年30天 愛國拯救運動 查德全國民主聯盟(英語:NationalRallyforDemocracyinChad)全國民主與復興聯盟(英語:National_Union_for_Democracy_and_Renewal) 查德議會 伊德里斯·代比總統 穆罕默德·伊德利斯·代比主席 是  俄羅斯聯邦 20年31天 統一俄羅斯 俄羅斯聯邦共產黨 俄羅斯聯邦會議 鮑里斯·維亞切斯拉沃維奇·格雷茲洛夫主席 德米特里·阿納托利耶維奇·梅德韋傑夫主席 否  新加坡共和國 62年216天 人民行動黨 新加坡工人黨新加坡民主黨 新加坡國會 李光耀秘書長 李顯龍秘書長 是,一屆五年,可無限期連任  土耳其共和國 19年44天 正義與發展黨 共和人民黨人民民主黨 土耳其大國民議會 阿卜杜拉·居爾總統 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總統 否  孟加拉人民共和國 12年357天 孟加拉國人民聯盟 孟加拉國民族主義黨*孟加拉國伊斯蘭大會(英語:BangladeshJamaat-e-Islami)民族黨(艾爾沙德)(英語:JatiyaParty(Ershad)) 孟加拉國國會 謝赫·穆吉布·拉赫曼主席 謝赫·哈西娜主席 否 過去一黨制國家[編輯] 國家 執政黨 專制執政時間  蘇聯 蘇聯共產黨 1922-1991  阿爾巴尼亞社會主義人民共和國 阿爾巴尼亞勞動黨 1944-1991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 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 1945-1990 阿富汗共和國 阿富汗民族革命黨(英語:NationalRevolutionaryPartyofAfghanistan) 1974-1978 阿富汗民主共和國 阿富汗人民民主黨 1978-1992  保加利亞王國 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 環節 1934-1944 保加利亞共產黨 1946-1990 民主柬埔寨 柬埔寨共產黨 1975-1979 柬埔寨人民共和國 柬埔寨人民革命黨 1979-1993  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 1948-19​​89  格瑞那達 新寶石運動 1979-1983 匈牙利王國 箭十字黨 1944-1945 匈牙利人民共和國 匈牙利勞動人民黨 1949-1956 匈牙利人民共和國 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 1956-1989  蒙古人民共和國 蒙古人民革命黨 1921-1990  波蘭人民共和國 波蘭統一工人黨 1948-19​​89  羅馬尼亞王國 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 民族復興陣線(英語:NationalRenaissanceFront) 1938-1940 鐵衛團 1940-1941 羅馬尼亞共產黨 1947-1989  葉門民主人民共和國 葉門社會黨 1978-1990  阿拉伯葉門共和國 全國人民大會 1978-1990  東德 德國統一社會黨 1949-1989  突尼西亞 憲政民主聯盟 1957-2011 伊朗帝國 伊朗人民復興黨(英語:RastakhizParty) 1975-1978 伊朗 伊斯蘭共和黨 1981-1987  伊拉克 阿拉伯社會主義聯盟(英語:ArabSocialistUnion(Iraq)) 1964-1968 阿拉伯復興社會黨-伊拉克地區 1968-2003  敘利亞 阿拉伯解放運動(英語:ArabLiberationMovement) 1953-1954 阿拉伯復興社會黨-敘利亞地區 1963-2012  阿拉伯聯合共和國 民族民主黨 1958-1961  土庫曼 土庫曼斯坦民主黨 1991-2008(實際上)1992-2008(法律上)  孟加拉 孟加拉國人民聯盟 1974-1975  緬甸聯邦 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 1962-1988  印尼 印度尼西亞民族黨 1945  越南民主共和國 越南勞動黨 1954-1976  越南南方共和國 越南南方人民革命黨 1969-1976  圖瓦人民共和國 圖瓦人民革命黨 1921-1944  中華民國 中國國民黨 1925-1996[21][22][23]  納粹德國 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 1933-1945  大日本帝國 大政翼贊會 1940-1945  義大利 國家法西斯黨 1922-1945  奧地利 祖國陣線 1934-1938  比利時 雷克斯黨(英語:RexistParty) 1940-1944 弗拉芒民族聯盟(英語:VlaamsNationaalVerbond)  挪威 民族聯盟(英語:NasjonalSamling) 1940-1945(事實上)1942-1945(法律上)  巴拉圭 全國共和協會-紅黨 1947-1993  菲律賓第二共和國 爭取服務新菲律賓協會(英語:KALIBAPI) 1943-1945  滿洲國 滿洲國協和會 1932-1945  聖馬利諾 聖馬利諾法西斯黨 1926-1944 斯洛伐克國 斯洛伐克人民黨 1939-1945  達荷美 達荷美團結黨(英語:DahomeyanUnityParty) 1961-1963 達荷美民主黨(英語:DahomeyanDemocraticParty) 1963-1965  愛沙尼亞 愛國聯盟(英語:PatrioticLeague(Estonia)) 1935-1940 自由印度臨時政府 自由印度黨(英語:AzadHindDal) 1943-1945 西班牙王國 西班牙愛國聯盟(英語:SpanishPatrioticUnion) 1924-1931 西班牙國 傳統主義西班牙國家工團主義進攻委員會方陣 1936-1975  葡萄牙 國民聯盟 1932-1974  克羅埃西亞獨立國 烏斯塔沙-克羅埃西亞革命運動 1941-1945  烏克蘭 烏克蘭民族主義者組織-班德拉派 1941  立陶宛 立陶宛民族主義聯盟(英語:LithuanianNationalistUnion) 1927-1940  多明尼加 多米尼加黨(英語:DominicanParty) 1931-1961  瓜地馬拉 進步自由黨(英語:ProgressiveLiberalParty(Guatemala)) 1931-1944  海地 民族團結黨(英語:NationalUnityParty(Haiti)) 1957-1986  孟加拉 孟加拉國民族主義黨 1977-1982  土耳其 共和人民黨 1923-1950  莫三比克 莫三比克解放陣線黨 1975-1990  安哥拉 安哥拉人民解放運動-勞動黨 1975-1991  肯亞 肯亞非洲民族聯盟 1963-1991  馬拉威 馬拉威大會黨 1964-1993  中非 黑非洲社會進化運動 1962-1980 中非民主聯盟(英語:CentralAfricanDemocraticUnion) 1980-1981 中非民主大會(英語:CentralAfricanDemocraticRally) 1987-1991 貝寧人民共和國 貝寧人民革命黨 1975-1990  剛果共和國剛果人民共和國 剛果勞動黨 1969-1990  阿爾及利亞 民族解放陣線 1962-1989  上伏塔 非洲民主聯盟(英語:AfricanDemocraticRally(BurkinaFaso)) 1960-1966  蒲隆地 爭取全國進步聯盟(英語:UnionforNationalProgress) 1966-1992  喀麥隆 喀麥隆民族聯盟(英語:CameroonianNationalUnion) 1966-1985 喀麥隆人民民主運動(英語:CameroonPeople'sDemocraticMovement) 1985-1990  維德角 幾內亞和維德角非洲獨立黨 1975-1980 維德角非洲獨立黨 1981-1990  查德 查德進步黨(英語:ChadianProgressiveParty) 1962-1973 爭取文化和社會革命全國運動(英語:ChadianProgressiveParty) 1973-1975 爭取獨立和革命全國聯盟(英語:NationalUnionforIndependenceandRevolution) 1984-1990  葛摩 葛摩爭取進步聯盟(英語:ComorianUnionforProgress) 1982-1990  薩伊 革命人民運動 1970-1990  吉布地 爭取進步人民聯盟(英語:People'sRallyforProgress) 1977-1992  赤道幾內亞 聯合民族工人黨(英語:UnitedNationalWorkers'Party) 1970-1979 赤道幾內亞民主黨(西班牙語:PartidoDemocráticodeGuineaEcuatorial) 1979-1991  衣索比亞 衣索比亞工人黨 1984-1991  埃及 阿拉伯社會主義聯盟(英語:ArabSocialistUnion(Egypt)) 1956-1978 民族民主黨 1978-2011  加彭 加彭民主黨 1968-1990  加納 公約人民黨(英語:ConventionPeople'sParty) 1964-1966  幾內亞 幾內亞民主黨-非洲民主聯盟(英語:DemocraticPartyofGuinea–AfricanDemocraticRally) 1958-19​​84  幾內亞比索 幾內亞和維德角非洲獨立黨 1974-1991  象牙海岸 象牙海岸民主黨-非洲民主聯盟(英語:DemocraticPartyofCôted'Ivoire–AfricanDemocraticRally) 1960-1990  賴比瑞亞 真輝格黨 1878-19​​80  利比亞 利比亞阿拉伯社會主義聯盟(英語:LibyanArabSocialistUnion) 1971-1977  馬達加斯加 爭取馬達加斯加復興協會(英語:AssociationfortheRebirthofMadagascar) 1976-1989  馬利 蘇丹聯盟-非洲民主聯盟(英語:SudaneseUnion–AfricanDemocraticRally) 1960-1968 馬里人民民主聯盟(英語:DemocraticUnionoftheMalianPeople) 1976-1991  茅利塔尼亞 茅利塔尼亞人民黨(英語:MauritanianPeople'sParty) 1961-1978  尼日 尼日進步黨 1960-1974 爭取社會發展全國運動 1989-1991  盧安達 胡圖解放運動黨(英語:Parmehutu) 1965-1973 爭取民主和發展全國共和運動(英語:NationalRepublicanMovementforDemocracyandDevelopment) 1975-1991  聖多美普林西比 聖多美普林西比解放運動-社會民主黨 1975-1990  塞內加爾 塞內加爾社會黨(英語:SocialistPartyofSenegal) 1966-1974  塞席爾 塞席爾人民進步陣線 1977-1991  獅子山 全體人民大會(英語:AllPeople'sCongress) 1978-1991  索馬利亞 索馬利亞革命社會主義黨 1976-1991  蘇丹 蘇丹社會主義聯盟(英語:SudaneseSocialistUnion) 1971-1985 全國大會黨 1989-2005  坦尚尼亞 坦尚尼亞革命黨 1977-1992  坦噶尼喀 坦噶尼喀非洲民族聯盟(英語:TanganyikaAfricanNationalUnion) 1961-1977  桑給巴爾 非洲-設拉子黨 1964-1977  多哥 多哥團結黨(英語:PartyofTogoleseUnity) 1962-1963 多哥人民聯盟(英語:RallyoftheTogolesePeople) 1969-1991  烏干達 烏干達人民大會(英語:UgandaPeople'sCongress) 1969-1971  尚比亞 聯合民族獨立黨(英語:UnitedNationalIndependenceParty) 1972-1990 目前一黨專政體制下黨和國家(地區)最高領導人列表[編輯] 粗體為執政黨最高領導人職務,地位高於國家(政權)元首和政府首腦 國旗 國徽 主權國家 所屬政黨 肖像 姓名 擔任政黨職務 擔任國家職務 年齡 執政任期 領土範圍 武裝力量 任期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共產黨 習近平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1953-06-15)1953年6月15日(68歲)[24] 2012年11月15日,​9年前​(2012-11-15) 中國人民解放軍 5年,可連選連任,不限制次數  古巴 古巴共產黨 米格爾·迪亞斯-卡內爾 古巴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古巴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委員 古巴革命武裝力量總司令 (1960-04-20)1960年4月20日(61歲) 2021年4月19日,​8個月前​(2021-04-19) 古巴革命武裝力量 5年,可連任一屆  越南 越南共產黨 阮富仲 越南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越南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委員越南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書記越南共產黨中央督導委員會主任 越南中央國防和治安委員會主席 (1944-04-14)1944年4月14日(77歲) 2011年1月18日,​10年前​(2011-01-18) 越南人民軍 5年,可連任一屆  寮國 寮國人民革命黨 通倫·西蘇里 寮國人民革命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寮國人民革命黨中央政治局委員 寮人民民主共和國主席中央國防和治安委員會主席 (1945-11-10)1945年11月10日(76歲) 2021年1月15日,​11個月前​(2021-01-15) 寮國人民軍 5年,可連任一屆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朝鮮勞動黨 金正恩 朝鮮勞動黨總書記朝鮮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常委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 朝鮮國務委員會委員長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朝鮮最高領導人 (1984-01-08)1984年1月8日(37歲) 2011年12月17日,​10年前​(2011-12-17) 朝鮮人民軍 5年,可連選連任,不限制次數  厄利垂亞 人民民主與正義陣線 伊薩亞斯·阿費沃爾基 人民民主與正義陣線中央委員會主席 厄利垂亞總統厄利垂亞國民議會主席 (1946-02-02)1946年2月2日(75歲) 1991年4月27日,​30年前​(1991-04-27) 厄利垂亞國武裝力量 2個5年任期,事實上不限制次數  土庫曼 土庫曼斯坦民主黨 別爾德穆罕默多夫 土庫曼斯坦民主黨主席 土庫曼斯坦總統 (1957-06-29)1957年6月29日(64歲) 2006年12月21日,​15年前​(2006-12-21) 土庫曼斯坦共和國武裝力量 任期7年,不限制連任次數。

 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 薩基亞阿姆拉和里奧德奧羅人民解放陣線 卜拉欣·加利 波利薩里奧陣線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總統 (1949-09-16)1949年9月16日(72歲) 2016年9月2日,​5年前​(2016-09-02) 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陣線 無任期限制,不限制連任次數。

 南蘇丹 薩爾瓦·基爾·馬亞爾迪特 薩爾瓦·基爾·馬亞爾迪特 蘇丹人民解放運動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南蘇丹總統 (1951-09-13)1951年9月13日(70歲) 2011年7月9日,​10年前​(2011-07-09) 南蘇丹武裝力量 5年,可連任一屆 佤邦 佤邦 佤邦聯合黨 鮑有祥 佤邦聯合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佤邦聯合黨中央政治局常委佤邦聯合黨中央政治局委員 佤邦人民政府主席佤邦聯合軍總司令 (1949-09-19)1949年9月19日(72歲) 1989年5月18日,​32年前​(1989-05-18) 佤邦聯合軍 5年,可連選連任,不限制次數  阿富汗 塔利班 海巴圖拉·阿洪扎達 信士的埃米爾 1961年(60-61歲) 2016年5月25日,​5年前​(2016-05-25) 參考文獻[編輯] ^千華數位文化;蔡力;[高普考/地方特考].政治學(含概要)混合式歷屆試題精闢新解.千華數位文化.27March2014:301[2014-12-04].ISBN 978-986-261-490-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22)(中文(臺灣)).一個政黨制度(one-partysystem),透過各種制度,如憲法等。

  ^葛永光.政黨政治與民主發展.國立空中大學.1996:106[2014-12-0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22)(中文(臺灣)).傳統上,學者們多用「政黨的數目」爲標準,來決定一個國家是一黨制、兩黨制或多黨制。

問題是,如果僅從政黨數目來界定一國之政黨制度,顯然是不充分的。

...臺灣一黨獨大時,政黨互動及制度運作均較單純,民進黨成立後,...  ^孫和聲、唐南發.风云五十年马来西亚政党政治.PrometheusEnterprise.2007:27[2014-12-04].ISBN 978-983-2197-26-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22)(中文(馬來西亞)).傳統的威權體制一般分為個人獨裁、軍事獨裁、(法理)一黨制國家與絕對君主制等,幫助我們理解民主轉型的不同道路(LinzandStephan,1996;Geddes,1999)。

  ^孫關宏.政治学概论.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ISBN 7309036611.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教科書,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2004年初審通過,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年,頁70 ^《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第十一條:「民主黨派的基本職能是參政議政、民主監督,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協商。

」第十三條:「支持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就各級政府擬提交人民代表大會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有關重大政策措施和重大建設項目提出意見和建議。

」第十四條:「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民主監督是指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基礎上,通過提出意見、批評、建議的方式對中國共產党進行的政治監督。

」 ^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5-09-23]. ^新華網北京2008年12月30日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近日在軍隊一次重要會議上提出,要圍繞強化官兵精神支柱,大力培育「忠誠於黨、熱愛人民、報效國家、獻身使命、崇尚榮譽」的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

新華網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4-12-01. ^《江澤民文選》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一卷487頁。

「中國人民解放軍又是執行黨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它以黨的宗旨為宗旨,以黨的目標為目標。

」「用槍桿子鞏固政權,捍衛社會主義江山。

」 ^可大量見諸報端,例如《江澤民文選》第一卷,《求是》2007年7月16日,或者http://www.duanzhou.gov.cn/new/news_view.asp?newsid=2565[永久失效連結]「必須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堅決抵制「軍隊非黨化、非政治化」和「軍隊國家化」等錯誤政治觀點 ^中国官方报纸批“军队国家化”.[2018-02-2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30).  ^建设一支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要求相适应的强大的人民海军.[2018-02-2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3年前中央的重大动作今年有了新变化.[2018-11-1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1-11).  ^講識英語:NPC&CPPCC.文匯報.2010-03-18[2018-03-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21).人大是全國最高權力機關,而政協是全國最高諮詢機關  ^"人民政協"2013ICTCountryReports-中國大陸篇.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2016年8月1日:2.ISBN 9789575816841.  ^楊宏山.当代中国政治关系.經濟日報出版社.2002.ISBN 9787801800008.  ^胡偉.政府过程.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53.ISBN 9787213016356.  ^宪法学、行政法学,第1-6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2002:81–82,625.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陳春龍.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的政党体制——兼论政协的法律地位和政党立法.法學研究.1991,(01).  ^肖百冶;李延鑄.试论人民政协的法律地位及其路径选择.中國政協理論研究.2007,(4):57–59.  ^1925年7月1日,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1928年北伐成功,訂定法令,訓政時期開始。

至1946年召開制憲國民大會於同年通過中華民國憲法,隔年,1947年1月1日頒布憲法,12月25日施行,中華民國結束訓政時期的一黨制正式進入憲政體制;但此後即實行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凍結憲法,短暫憲政即告結束。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因應戰時環境,開始戒嚴體制,直至1987年戒嚴令解除,終結萬年國會、全面改選立法院及實行直選總統後,中華民國才重回民主憲政體制。

^朱漢國.中国政党制度史.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2014-12-04].ISBN 978-7-212-01160-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22)(中文(中國大陸)).Page1181927年4月18日,蔣介石集團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象徵著國民黨一黨制政權的出現。

此後,中經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國民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到1931年5月南京國民會議召開,標誌著國民黨一黨獨裁政治體制的初步形成。

國民黨一黨獨裁政體的...Page124上述國民政府主席職權的演變,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國民黨的統治,是蔣介石個人獨裁政治。

4,排斥打擊異黨。

國民黨一黨獨裁政治,還表現在它容不得其他黨派的存在和發展。

1927年4月國民黨一黨制政府成立後,為了進一步確定其獨裁政體,Page170梁漱濱這種企望,雖說是一種難以實現的空想,但其間無疑包含著對國民黨一黨獨裁制的否定。

...從1940年開始,他依據西方的政黨政治理論,·發表了《中國目前的政黨問題八《論公開政權》等一系列關於中國政黨的文章,批評國民黨的一黨獨裁政體。

  ^茅家琦.《蔣經國的一生與他的思想演變》.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3.  ^老挝举行午宴为習近平庆祝生日.鳳凰衛視.2010-06-16[2019-04-20].(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30).  外部連結[編輯] MapofOnePartyStates,1945-95 SinglepartystatesinAfrica 參見[編輯] 政黨主題 政治主題 黨國體制 人民民主專政 政黨制度 一黨優勢制 獨裁、獨裁政體 軍政、軍政府、軍事獨裁 執政黨、在野黨、參政黨、政黨輪替 極左派、左派、右派、極右派 極權主義、威權主義 馬列主義、共產主義 阿拉伯社會主義 法西斯主義、國家社會主義 民族主義 民粹主義 喬萬尼·薩托利 葉基·維亞特爾 寡頭政治 規範控制 GND:4013915-3 LCCN:sh85094774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一党制&oldid=69170132」 分類:政治術語政黨制度政體隱藏分類:Webarchive模板wayback連結自2018年2月帶有失效連結的條目條目有永久失效的外部連結含有英語的條目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مصرىAsturianuAzərbaycancaБеларускаяБългарскиবাংলাCatalàکوردیČeštinaDansk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øroysktFrançaisGalegoAvañe'ẽעבריתहिन्दीHrvatskiMagyarBahasaIndonesia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Қазақша한국어KurdîLatinaLimburgsLombardLingálaMāoriМакедонскиBahasaMelayuမြန်မာဘာသာनेपालीNederlandsNorskbokmålਪੰਜਾਬੀPolskiپښتو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Kiswahiliไทย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VènetoTiếngViệt吴语Bân-lâm-gú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