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字現代台語譯本容易讀 - 賴永祥長老史料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自1804年不列顛及海外聖經公會(British and Foreign Bible Society)成立以來,歐美的聖經公會除為本國外,也為宣教地區翻譯聖經。

為宣教地區用當地語言翻譯聖經的工作, ... skipto:pagecontent| linksonthispage|sitenavigation| footer(siteinformation) 賴永祥長老史料庫 (ElderJohnLai'sArchives ) Home EnglishHome JapaneseEntries NewEntries新進文章 Google Search網內搜尋   《(聖經)現代台語譯本》羅馬字版容易讀! 聖經總檔 廈門羅馬字聖經 廈門羅馬字聖經由來 著用改譯舊約 叡廉回憶翻譯白話字聖經 回應廈門音系聖經問題 羅馬字聖經的查禁 PCT陳情書1975/2/22 1975.05.22啟事 羅馬字聖經的出版與發行 公報當局發還羅馬字聖經 族語聖經受政府壓制 紅皮聖經 「紅皮聖經」線上聖經 紅皮聖經序言之一 紅皮聖經序言之二 翻寫紅皮聖經漢羅版的話 王成章細說《紅皮聖經》 新譯台語聖經之我見 高陳台語四福音書封面 SIN-IOKNT.KTV.Preface 巴克禮聖經台語漢字本 聖經台語漢字本序言 台語漢字本由來 現代台語新約聖經 新約聖經現代台語序 易讀羅馬字現代台語譯本 信達雅,更要傳神(宗隆) 現代台語新約出版感恩禮拜 全然為台灣的聖經譯本 2013年漢羅版(張正雄) 回應「讀經筆記」 全民台語聖經 巴克禮普世版聖經踏話頭 《全民台語聖經》賴序 全民台語聖經 人人讀有koh愛讀(俊育) 談有主體性ê台灣母語聖經 談全民台語聖經ê緣起 台語聖經新譯本 《台語聖經新譯本》芻議 回應芻議 台語聖經用詞 專有名詞的翻譯(梁) 福音書中的病名 塞礙、跌倒、犯罪 抽餉者、稅吏、貿稅者 人欲按怎入去勇士的厝 你的賑濟是恬恬阿的做 若呣是按呢 一日的艱苦一日當 Kahvs.Kap 台語普遍腔vs.廈門腔 tō無一定就是「就」 「品嗙」是啥物意思? 啥人VS.是誰 對「生命vs.性命」講起 婦人人VS.婦仁人 chhut-kiong/出恭 新舊約vs.舊新約 上帝vs.神 張宗隆撰見於 點燈人部落格2009年4月19日牧場風雲(2) 因為台語(文)非常複雜,因此在翻譯聖經時必須先寫成羅馬字(白話字),否則難以正確朗讀。

在台語教學上,羅馬字必須學習。

雖然它不是唯一的台語學習工具,可是它是最國際化、最方便、最易學、最容易為外國人學會的工具,並且可以標出不能用漢字表達或有音無漢字的台語。

它本身還可以作為文字和寫成文章。

本研討會最後有綜合討論時間,可共同分享、研究促進台語教學之道。

本堂報告謹注重於對已於2007年二月初版的《(新約)聖經現代台語譯本》的瞭解。

盼望牧師們和信徒們能藉著閱讀本譯本而學到正港的台語,也樂意使用本譯本為台語教學的教材。

本譯本在審議過程中,亦以「足作台語教學優良教材」為附帶目標。

《(聖經)現代台語譯本》(羅馬字版)容易讀! 語言不只是溝通的工具。

語言消失,文化也會流失。

今日台語教學法或需將台語視為「外語」(次於美語的「第二外語」?)來教學;不要因為困難教,或無人學,而是因為台語已經不是很多人的「母語」。

對外語或非母語的教學,通常都需要附帶教學「語文常識」。

台語教學有其困擾,如:漳州音和泉州音(含海口音)、一字多音(讀音、語音、和勾破[破音字])[註1]、辭的讀法(名詞、動詞、習慣用法)[註2]、併音[註3]、變音[註4]、略音[註5]、華語和其他外來語的影響(含語句)[註6]、「約定俗成」的挑戰[註7]、老師本身台語講不甚好、等等問題。

這些在編寫教學課程時都要列入考慮。

因為台語(文)非常複雜,因此在翻譯聖經時必須先寫成羅馬字(白話字),否則難以正確朗讀。

在台語教學上,羅馬字必須學習。

雖然它不是唯一的台語學習工具,可是它是最國際化、最方便、最易學、最容易為外國人學會的工具,並且可以標出不能用漢字表達或有音無漢字的台語。

它本身還可以作為文字和寫成文章。

本研討會最後有綜合討論時間,可共同分享、研究促進台語教學之道。

本堂報告謹注重於對已於2007年二月初版的《(新約)聖經現代台語譯本》的瞭解。

盼望牧師們和信徒們���藉著���������讀本譯本而學到正港的台語,也樂意使用本譯本為台語教學的教材。

本譯本在審議過程中,����以「足作台語教學優良教材」為附帶目標。

「聽」重於��讀」 新約聖經中的福音書和給教會的書信都是寫出來����人聽,而不是給人讀的。

我們可以想像一群早期的基督徒聚會敬拜上帝的情形��他們必須專心聆聽,否則會遺漏和忘記,因為他們不可能像閱讀那樣,回到不清楚���地方重讀。

[註8] 為了幫助會眾跟得上宣讀出來的文章�����������作者必須使用通用、易懂的話。

雖然新約的著作最初很可能是為某些特定的群體而寫,可是作者都用市井小民所講的「普通話」寫成,即使學問淵博的保羅寫牧會書信也是用當代的「菜市仔話」(通用希臘文koineGreek)寫的。

同時,作者也要使用簡短、口語化、乾淨俐落的文句,藉著專業的朗讀者的誦讀,使會眾有「作者親臨對我們說話」的感受,並容易把握作者的意思。

[註9] 以上的瞭解是我們《新約聖經現代台語譯本》的實際原則。

台語羅馬字之俗稱為「白話字」,也在於它一經寫讀就口語化。

因此,(新約)聖經譯為台語,先寫成羅馬字(白話字)乃最恰當。

翻譯原則 長久以來,聖經的翻譯強調「原文的表達形式比意義更重要」的原則。

因此,各語言的聖經翻譯者都跟隨KingJamesVersion的傳統,所有額外加添的文字都必須印刷成斜體字(巴克禮羅馬字修譯本亦然,和合本則以虛線標出)。

這個原則至少造成幾個後果,例如:不少經文中的「約旦」本來就是指約旦河,可是因為加上「河」而被視為不忠實於原文;許多讀者誤以為那些斜體字特別重要。

[註10] 自1804年不列顛及海外聖經公會(BritishandForeignBibleSociety)成立以來,歐美的聖經公會除為本國外,也為宣教地區翻譯聖經。

為宣教地區用當地語言翻譯聖經的工作,也通常委由歐美的宣教師執行。

到十九世紀下半葉,歐美的聖經公會採取審閱制度。

在「形式重於意義」的原則下,審稿人員會審核譯文的「準確性」。

即使這些審稿人員不懂他們所審核的譯本的語言,他們能熟練地「抓」到「漏洞」;例如原文經文的動詞是被動式,譯本卻用了主動式,即或當地語言沒有被動式。

然而外來的宣教師和審稿人員實在很難明白宣教地區民眾之語言的適當用語和語句結構。

[註11]這種譯文是否為宣教地區民眾接納為「本地話」可想而知。

[註12] 回顧過去一百多年的歷程,翻譯聖經的原則可以稱為FormalCorrespondence(形式一致)的原則。

這個翻譯原則最大的特點是: 字對字的翻譯,並且盡量保持這個譯字的字義和用字在新約/舊約/新舊約全書中的一致(在巴克禮修譯本如:信、望、等等)。

盡量保持原文的句法(在巴克禮修譯本如:太六34)。

保持原文文句的字面意義(在巴克禮修譯本如:徒廿六14)。

這種原則,用現代的說法,有如要求聖經翻譯人作「翻譯機」;若堅持必須做到字對字」的翻譯,更是如此。

這些譯本固然有其貢獻和重要性,可是要朗讀,以及讓讀者(尤其聽者)體會文意,顯然隔了一層。

對未信主的人而言,「有聽沒有懂」,基督信仰更像「舶來品」。

大約到了二十世紀中葉,聯合/美國聖經公會逐漸採取FunctionalEquivalence(功能對等:意義相符,效果相等)的譯經原則。

以下是根據這原則「從原文到譯文」的翻譯原則:[註13] 文脈重於逐字:沒有文脈的單字沒有意義 功能重於形式:作最接近的自然對等 「聽」重於「寫」:聖經給聽眾多於給讀者;保留當代「講—筆錄—朗讀—聽」的實況 .盡量反映原有的詞彙、文法、文體(如:動詞、自動式、詩體、等) 內容重於原文文句形式和/或原文文法構造 讓未信主的人像基督徒一樣能夠理解 經典文句要文雅而不粗俗,但避免專有和技術性用語,如:道成肉身→道成做人(約一14);「肉體」(羅一3「人性」,四1「血統」,七5「人肉體的本性」) 用語和文章屬高中程度,26~35歲之間 對長句作分割,如:弗一3~14、15~23,二1~7,三1~7 調整難懂、意義可能被誤導的成語、俗語、隱喻,如:徒廿六14(用腳踢刺是艱苦→親像用拳頭母tehcheng石獅,家己討皮痛[經文有附註]);太五29、30(致到你「跋倒」→互你犯罪),十一6(無佇我來「著觸」→對 我無失去信心);彼前一13(你的心著ha^腰→你的心志著準備便);林前十一11巴克禮修譯本和和合本的譯文幾乎不知所云 呈現隱含的意義,如:太七1(莫得批評人,才免抵著批評→[口母]通批評 人,才免受上帝審判),十28(彼位會滅靈魂及身軀佇地獄的→會將靈魂及 身軀hiat落地獄毀滅彼位上帝);五41(佔領軍;時代背景),九38(管收 成的主;亞蘭語背景) 省略句必要時可以補充(如:太七1,十28;羅十二7~8;巴克禮修譯本、 和合本亦然) 現代台語譯本的翻譯依據「意義相符,效果相等」的原則,目標是「信+達+雅+傳神」,使今日的聽眾(讀者)有「臨場感」,並且使他們的理解、領受和感受有如當代人的理解、領受和感受。

譯文的文字和結構 《新約聖經現代台語譯本》注意台語字句的使用、和台語的結構: 一般性/全國性重於地方(地區)性,如:台南的「tionn張」、「io,ji~,sann 么二三」,宜蘭的「suinn-suinn酸酸」、「nuinn-nuinn軟軟」(東北/山東的 「巴不得」);ke`-ek`計畫→ke`-oe~;ian^-siah`筵席→ian`-sek`宴席 注意台語中的「lan’咱」與「goan’阮」,如:「上帝啊,『咱』攏是罪人!」; 弗二1~10 有時省略原文用字,如:γαρ`、δε`(有時用於語氣轉接,有時用於喚起 聽眾/讀者注意) 代名詞會引起誤會時,名詞可再使用 注意講話或演講中的直接或間接說句,如:或用冒號(:),或用單、雙 引號(“”、‘’),或用逗點(,),如:徒一15~26,三11~26 譯文的詞彙不足以表達原文字義時,得使用譯文的「複詞」翻譯,如:詩 篇的「[互對敵]見笑(羞愧)」→「失敗見笑」 使用現代用語:chinn’-a’,kap(鴿;雅歌)→粉鳥;頭人(太二6)→領 導者;大人(太廿25)→領袖;互恁無事(太廿八14)→包恁無事誌; 遍遍看(可六32)→四箍碾轉看一下;往來的人多(可六31)→出出入 入的人真多;sann-kap→choe`-he’、tau`-tin~(做伙、鬥陣);boe~-thang` →boe~-tang`[日本敗戰後的「新」台語]、boe~-sai’,toe~-kek`地極→ thinn-pinn-hai’-kak天邊海角(徒一8);sann-tang^→sio-siang^、kang^- khoan’;chi~-chui~(是誰)→sim’-mih`-lang^什麼人、siann’-lang^ 啥人;sann-kapti~-teh→同在 對外來語(華語)的接納(尺度,各人各有寬鬆):不接納chim’-a’(現在, 日語ぃまi-ma的變音),一擺、此擺→一遍、此遍(避免唸成:一改、此 改,受日語ぃっかぃit-kai’的影響而變音)。

不使用na~-si~,因會有「若 是」或「但是」的混淆(「但是」na~-si~係由tan`-si~變音而來,如同「不 但」唸成m~-na~)。

連劃hyphon的使用: 整體影像:keng-hak`-su~(文士)→keng-hak`-kau`-su經學教師,sai-hu~ (師傅,匠人)→khi’-chhu`-sai-hu~起厝師傅(太廿一42),chit-e^, hiah-e^,chit-ui~,(si~an’-choann’→si~-an’-choann’,why);ka-na’chhiu~ →ka-na’-chhiu~橄欖樹 成語:(i^-san-to’-hai’,林前十三2),chhiu’-chiok-chi-cheng^(彼後一7) 避免歧視用語:睛瞑→盲人、失明的人、無看見的人;啞口e’-kau’→[勿 會]講話,責備語氣時就用「啞口」(可九17、25);pai’-kha(e^)跛腳(的) →kha-pai’(-e^)腳跛(的);chhau`-hi~lang^臭耳人→(hi~khang)boe~ thiann-kinn`e^lang^;百姓→子民;兄弟→兄弟姊妹 成語、俗語的使用(尺度,各人各有寬鬆):徒廿六14;太六34:chit`jit` e^kan-khoo’chit`jit`tng. 口語:靜靜靜(可四39),平平平(可十三3),si~-bo^(問句),chham’ah 慘啊→chham’-a` 避免華語、英語語法:介系詞有時省略(太六34);iau’-be~......i’-cheng^ 猶未~以前:盡量用主動式(仍有不少被動式:受~、互~)。

對照現代 台語譯本與巴克禮修譯本即可一目了然。

台語運用的目標是「上帝和/或耶穌說正港的台灣話」。

[註14] 原典經文的再思與翻譯 現代台語譯本在翻譯的過程中,不是只將原文譯為現代台語而已,還對原文作進一步的思考,包括將原文隱含的意思譯出(如:太九38),就以往對經文的瞭解予以再思(如:羅八3~4;林前十四章33b~38節;提前二12和附註),修補過去漏譯(甚至錯譯)的經句(太廿七16~17;約九36;羅八3~4)。

馬太福音五章28節:προs`,withaview(todesire),with(lust) 馬太福音九章38節:園主→管收成的主(亞蘭語背景;使命是上帝給的,在上帝的掌管之中;收成的主權在於上帝) 馬太福音十一章30節:「我的軛是『快』,我的擔『是輕』」→「我的軛『合用』,我的擔『真輕』」 馬太福音廿六章22~25節:「眾人真憂悶,......總無是我哦?」→「In真傷心,......不是我hoonn`?」,「若是賣人子的有災禍啊!彼人無出世卡好」→「不過出賣人子的人慘啊chham’-a`!Hit-e^lang^leng^-kho’bo^chhut-si`khahho’」,「總無是我哦?......你已經講啦」→「不是我hoonn`?......這是你講的」 馬太福音廿七章16~17節:Ia^-sooPa-liap`-pa耶穌‧巴拉巴(馬太福音唯有) 馬可福音十章51~52節:「我愛得著看見......連鞭得著看見」→「互我oe~-koh看見......隨時kohoe~看見」 Bian’-liu^冕旒→hoa-koan花冠(啟六2,牽涉「誰是這位白馬騎士」的問題[註15])、或ong^-koan王冠(只見於啟示錄) 結語 沒有一個譯本是十全十美、完全「符合」原文的。

依照EugeneNida的建議,每個語言至少需要三個聖經譯本,才能充分滿足教會的需要。

[註16]加以引伸,可說每位牧師和/或講道者需要至少閱讀或參考三個譯本,尤其在準備講道時。

今天台灣的新約聖經譯本已經有了第三本(前兩本是巴克禮修譯本和紅皮譯本)[註17]。

這是值得慶幸,更要感謝、稱讚上帝。

聖經現代台語譯本是全由本地(台灣)人用母語、用在地的話翻譯的。

雖然這個譯本未臻理想,可是我們相信,這是最適合今日台灣人誦讀並研讀的聖經台語譯本,也是至今最好讀、譯得更好的台語譯本。

我們的翻譯和審議小組繼續要在聖靈的感動和與祂團契、祂的幫助和祝福,以及眾教會的代禱和支持之下,盡最大的努力完成新舊約全書翻譯工作。

我們需要眾教會代禱,給我們關心和支持。

我們也盼望,牧師們和信徒們能有更多人樂意學習台語羅馬字(白話字),來閱讀這本現代譯本,用它來靈修,來研讀,同時保留優美、正港的台灣話。

願上帝藉著這個譯本祝福台灣的教會和整個台灣。

一切榮耀歸給三一上帝! 附註: [註1]「事」:讀音(文讀),事情su~-cheng^;語音(語讀),事誌tai~-chi`;勾破(破音字),服事hok`-sai~。

「教」:讀音,教訓kau`-hun`(名詞、動詞皆然);語音,教示ka`-si~,差教chhe-kah。

「彈」:讀音,彈性tan^-seng`,彈劾tan^-hek;語音,彈琴toann^-khim^;彈珠子toann~chu-a’,倒彈to`-toann~;勾破,原子彈goan^-chu’-tan~(俗稱goan^-chu’-tan^),砲彈phau`-tan~(俗稱phau`-tan^)。

香港的香很香Hiong-kan’e^hiunnchinphang。

[註2]辭的讀法。

名詞:百合花pek-hap`-hoe不是pah-hap`-hoe;專門choan-bun^不是choan-mng^,學問hak`-bun~不是hak`-mng~。

動詞較自由。

教導kau`-to~或ka`-to~;名詞,需讀讀音kau`-to。

帶領tai`-leng’或toa`-nia’,不是tai`-nia’(一文一語,一讀音一語音) 習慣用法:四肢(chi)無力su`-ki-bo^-lat`;小數點之後的數字要唸讀音:it,ji~,sam,su`,ngoo’,liok`,chhit,pat,kiu’(1,2,3,4,5,6,7,8,9)。

[����3]併���:20:ji~+chap`���liap`;30:sann-chap`→sam;40:si`+chap`→siap;m~-ai`→mai`;無看見bo~khoann`-kinn`→bo^-khoainn`。

[註4]變音:檳榔pin-nng^→pun-nng^;眠床bin^-chhng^→mng^-chhng^ [註5]略音。

「到」:瘦到(kau`)無肉san’-kahbo^-bah;緊到(kau`)看不著kin’-kahkhoann`boe~-tioh`。

我「及」(kap→kah)你。

註6]當中,應讀作(ti~)hittiong-kan或(ti~)hitlai~-bin~,ti~....tiong-kan或ti~....lai~-bin~;陷阱,應讀作ham~-cheng~。

[註7]往往是「積非成是」,寂寞chip`-bok`/chek`-bok`錯讀為siok-bok`��避��pi~-bian’錯讀為phiah-bian’,家己ka-ki~錯讀為ka-ti~(家治)。

[註8]參:《序章—開啟福音書的鑰匙Beginnings:KeysthatOpenstheGospels》,MornaD.Hooker著,郭靈飛譯,香港:基道,2005(London:SCM,1997),頁6~7。

[註9]可見今日禮拜中司禮朗讀經課的重要性。

誦讀聖經務必口語化,有抑揚頓挫,讀出語氣,使會眾有「作者在我們當中親自對我們說話」的臨場感。

[註10]《文以載道—奈達對聖經翻譯的貢獻LettheWordsbeWritten:TheLastingInfluenceofEugeneA.Nida》,PhilipC.Stine著,黃錫木譯,香港:道風書社,2004(TheAmericanBibleSociety,2004),頁37。

[註11]同上書,頁33~38。

[註12]試讀I^Jiau^-li’choan~,Sam-ji~-kengSin-choan~Pek`-oa~Chu`-kai’,ti~Tai^-lam^-hu’-siann^in`,1904。

(余饒理撰,《三字經新撰白話註解》,在台南府城印,1904[著於1894]。

)作者是一位優秀的學者和宣教師,對中國古籍和文化也頗有認識,可是他的台語譯文常顯英文的句型和結構。

[註13]參考駱維仁博士2007,3,17演講大綱(未出版)。

承蒙應允,謹此致謝。

[註14]馬丁‧路德初以德文翻譯聖經時,到溪水邊朗讀譯文給浣衣婦女聽,她們驚訝地說:「耶穌怎麼也說德語?!」路德的譯本已修譯七十幾版。

[註15]參:ChristandTime:ThePrimitiveChristianConceptionofTimeandHistory,byOscarCullmann,tr.byFloydV.Filson,London:SCM,1951,p.160f.作者似未注意啟示錄六章2節原文是用「花冠」抑「王冠」(參:啟十九11~12)。

[註16]同[註10],頁287。

[註17]巴克禮修譯本幾乎與和合本等同。

雖然巴克禮修譯本主要根據和合本,可是它因為較晚完成,所以對後者有一些調整而更「接近」原文。

(和合本:新約1906年出版,新舊約全書1919年出版;巴克禮修譯本:新約1916年出版,新舊約全書1933年出版。

) ★ 發表於2009,02,09,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台灣語言發展研討會」 此網站由李秀卿女士撰寫程式建置並義務作維護,如果您對本網站有任何建議或指正之處,請 聯絡我們。

謝謝! Copyright(C)2007年1月 [賴永祥長老史料庫] 修訂日期: 2017年08月16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