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淨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梵淨山位於中國貴州銅仁市的印江縣、江口縣、松桃縣交界處,為武陵山脈主峰,其主峰為鳳凰山海拔高2,572米。
原始生態保存完好,1982年被聯合國列為一級世界生態保護 ...
梵淨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座標:27°53′N108°40′E/27.883°N108.667°E/27.883;108.667
梵淨山世界遺產梵淨山官方名稱MountainFanjing/Fanjingshan(英文)位置 中國(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標準自(x)編號1559登錄年份2018年(第42屆大會)面積40275公頃緩衝區37239公頃網站UNESCO的記錄(英文)
貴州省銅仁市梵淨山旅遊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級別AAAAA所屬地區貴州評定時間2018年梵淨山位於中國貴州銅仁市的印江縣、江口縣、松桃縣交界處,為武陵山脈主峰,其主峰為鳳凰山海拔高2,572米。
原始生態保存完好,1982年被聯合國列為一級世界生態保護區。
2018年7月2日,在巴林麥納麥舉行的世界遺產大會上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1]梵淨山擁有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比如黔金絲猴、珙桐等珍稀物種。
目次
1地理位置
2地質地貌
2.1地質學
2.2溪流
3重點生態保護區
4山名沿革
5與佛教的源流歷史
5.1佛教傳入
5.2佛教興起
5.3第一次重建
5.4第二次重建
5.5第三次重建
5.6第四次重建
5.7第五次重建
5.8梵淨山新生
5.9彌勒菩薩道場
6景點
6.1佛教景點
6.2蘑菇石
6.3翻天印
6.4九皇洞
6.5萬名洞
6.6般若泉
6.7萬卷經書
6.8老鷹岩
6.9敕賜碑
6.10拜佛台
6.11佛光普照
6.12佛塔
6.13老金頂
6.14萬寶岩
7動植物
7.1動物學
7.2植物學
8世界遺產
9雷擊事件
10參考文獻
11外部連結
地理位置[編輯]
梵淨山是「貴州第一名山」,「武陵第一峰」,位於貴州省東北部印江縣、江口縣、松桃縣三縣邊境,方圓達六、七百里,其最高峰——鳳凰金頂(鳳凰山)海拔2572米,朝拜地——老金頂(梵淨山老山)2494米,新金頂(新山)2336米。
梵淨山是雲貴高原向湘西丘陵過渡斜坡上的第一高峰(相對高度達二千米),它不僅是烏江與沅江的分水嶺,而且還是橫亙於貴州、重慶、湖南、湖北四省(區)的武陵山脈的最高主峰。
梵淨山紅雲金頂(新金頂)
地質地貌[編輯]
梵淨山是中國黃河以南最早從海洋中抬升為陸地的古老地區。
這裡留下了10至14億年前形成的奇特地貌景觀:孤峰突兀,斷崖陡絕,溝谷深邃,瀑流跌宕,億萬斯年的風雨侵蝕,雕琢了老金頂附近的高山石林峰群,諸如「蘑菇石」、「老鷹岩」、「萬卷書」、「將軍頭」等,鬼斧神工,惟妙惟肖,妙趣天成。
新金頂更是孤峰高聳,直刺雲天,金刀峽將新金頂從峰頂至山腰劈為兩半,唯有一線峽谷援鐵鏈可攀,其上峽頂飛橋相連,險峻至極。
立足峰頂,時而千里風煙,一覽無餘;時而雲瀑籠罩,佛光環繞,變幻萬千,神秘莫測。
梵淨山「集黃山之奇,峨眉之秀,華山之險,泰山之雄」,古人因其「崔嵬不減五嶽,靈異足播千秋」,故稱梵淨山為「天下眾名岳之宗」。
地質學[編輯]
梵淨山山頂露出變質岩地層,岩層產狀近水平,垂直節理髮育,在侵蝕風化下岩層坍塌,形成了石峰林立的景觀。
新金頂、老金頂拔地而起、突兀陡絕;金刀峽、剪刀峽把梵淨山一劈為二。
溪流[編輯]
梵淨山山頂向四周奔流的水系,有「九十九溪」之稱。
三級夷平面上形成了三個瀑布圈,高度15米以上的瀑布23處。
梵淨山風景
重點生態保護區[編輯]
梵淨山山勢高峻,山體龐大,形成了「一山有四季,上下不同天」的垂直氣候特點和動植物分布帶,保存了世界上少有的亞熱帶原生生態系統,並孑遺著7000萬至200萬年前的古老珍稀物種。
據科學考察數據顯示,梵淨山有生物種類2601種,其中植物1800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植物17種,占貴州全省受保護植物總數的43%;動物801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動物19種,占貴州全省受保護動物總數68%。
梵淨山「國寶」級的珍稀動植物以黔金絲猴和珙桐最具代表性。
黔金絲猴為梵淨山所特有,其數量比大熊貓還少,被譽為「世界獨生子」。
珙桐則是恐龍時代的古老植物,曾廣泛分布於北溫帶,後由於地質與氣候變遷,珙桐在地球上幾乎消失殆盡,但在梵淨山地區,至今仍有十餘片大面積的珙桐分布。
每當春未夏初,奇特而美麗的珙桐花紛紛開放,仿佛群群白鶴翩飛於林間。
這種中國特有的古老植物被外國人名命為「中國鴿子花」,譽之為「北溫帶最美麗的花朵」,被作為名貴觀賞植物移植到歐洲。
此外,在梵淨山腳下的印江縣永義鄉,有一棵30餘米高的巨型紫薇,是唐朝傳下的樹木,至今已有1300餘年的樹齡,但生長仍然極為茂盛,每年開花三次,每次顏色各不相同,被當地人奉為「梵淨神樹」。
它已被列入中國珍稀名木古樹目錄,是為「中國紫薇王」。
在梵淨山盛產優質茶葉的團龍村,有一株古老的茶樹,經專鑑定,其樹齡在在650年以上,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人工定植茶樹,被稱為「中國茶樹王」。
梵淨山作為一個比較完整的物種「基因庫」,早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就引起中外科學家的極大關注。
六、七十年代,政府組織專家多次進行大規模科學考察。
1978年,梵淨山被正式劃為貴州省自然保護區,1986年,升為國家級重點自然保護區,同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接納為國際「人與生物圈計劃」(MAB)成員。
2018年更是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
山名沿革[編輯]
梵淨山是中國西南一座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山。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梵淨山就屬楚國「黔中地」,秦朝屬「黔中郡」,漢代屬「武陵郡」,以後一直是「武陵蠻」崇拜的神山、聖山。
梵淨山正式載於史冊,始於漢代。
《漢書·地理志》稱梵淨山為「三山谷」;北魏《水經注》沿稱「三山谷」。
唐代《元和郡縣誌》改稱「辰山」。
當時,唐政府已在梵淨山西麓設立「思邛縣」(唐開元四年<716年>設,今貴州印江縣)。
宋代《太平寰宇記》稱「思邛山」,因唐「思邛縣」而得名,佛教於此時傳入梵淨山。
明初,梵淨山已是佛教名山,同有數名並稱:「九龍山」、「飯甑山」、「梵淨山」、「大佛山」。
因其三峰高聳,脈分九支,故稱「九龍山」。
又因金頂孤峰突起,形如飯甑,故稱「飯甑山」。
又因明代該山佛教興盛,寺剎林立,為梵天淨土,故名「梵淨山」,俗稱「大佛山」、「大靈山」。
清代,梵淨山稱「月鏡山」、「卓山」。
因朗月之夜,人影映於老金頂崖壁之上,如鏡一般,稱「石鏡」或「月鏡」;相傳八月十五日子時,萬國九州之影悉現於石鏡中,故稱「月鏡山」(陳鼎《黔遊記》,康熙十年,1672年)。
又因新金頂超然卓立,故又稱「卓山」。
(康熙年)《貴州通志》云:「梵淨山一名月鏡山……皆立梵宇,又有辟支佛跡……黔中勝概,無逾於此;訪之中州名山,亦未多得。
」
現在,該山正式名稱為「梵淨山」,而「飯甑山」、「大佛山」之名仍流傳於民間。
與佛教的源流歷史[編輯]
佛教傳入[編輯]
梵淨山是西南地區著名的千年佛教名山。
宋代,佛教已正式傳入梵淨山。
北宋初年,在該山西麓的思邛縣興建了貴州省較早的一座寺院——西岩寺(今印江縣城郊)。
(道光)《印江縣誌》云:「西岩寺……宋時建。
」《思南府志》云:「西岩寺,在(印江)縣西五里,宋時建。
」《貴州名勝古蹟概說》云:「西岩有寺,宋跡也。
」西岩寺建於北宋太祖趙匡胤乾德三年(965年),歷代多次重修,後毀於「文革」,是貴州境內一座有一千年歷史的著名古寺,實為梵淨山佛教的祖庭。
佛教興起[編輯]
明初,明朝政府在梵淨山地區開採硃砂與金礦,派有官員督辦。
由於梵淨山風光神奇,佛教於是興盛起來,成為僧眾嚮往的「梵天淨土」,故正式得名「梵淨山」,民間則稱「大佛山」。
明初在梵淨山重修西岩寺外,還修建了天馬寺等寺廟。
明永樂11年(1413),思南土司、思州土司為爭奪硃砂發生戰爭,明政府改土歸流,在梵淨山環山地區設立思南、銅仁、松桃、石阡四府。
同年,貴州行省正式成立。
到兩百年後的明萬曆年間,梵淨山因「有古佛道場」而被稱為「古蹟名山」。
貴州巡撫郭子章(今江西省人)撰《黔記》(1608)載梵淨山云:「貴州山以梵淨山為第一,可比天台。
」明末浙江詩人謝國梗抗清失敗後,隱居梵淨山,便自號「天台逸人」。
第一次重建[編輯]
明隆慶年間至明萬曆中葉(1567--1588),明政府鎮壓梵淨山以東的「臘爾山苗族大起義」後,在該地區開始修建「南方長城」,並對被破壞的梵淨山佛教進行第一次重建:除重修西岩古寺、天馬古寺外,另據(道光)《印江縣誌》載,又新建孝慈寺(今印江縣合水鎮)、回龍寺(今印江縣木黃鎮)、天慶寺(今印江縣木黃鎮)、天池寺(今印江縣永義鄉大園子村);此外還修復了梵淨山老金頂的金頂古茶殿,以及新金頂的釋迦殿、彌勒殿等,同時拓寬天池寺——薄刀嶺——剪刀峽——金頂古茶殿——新金頂釋迦殿、彌勒殿的西朝山大道。
萬曆元年(1573)金頂《院道碑》詳細記載印江知縣雷學皋重建情況。
《剪刀峽摩崖》也記載了印江信士楊洪德募修西朝山大道之事。
近年護國寺發掘出明代天池寺石雕佛像十餘尊,也是萬曆年間第一次重建時的重要佛教文物。
此次重建,使梵淨山形成了以金頂古茶殿、釋迦殿、彌勒殿為中心,沿朝山大道輻射至西岩古寺、天馬古寺的西、北兩路的寺廟群。
第二次重建[編輯]
明萬曆27年(1599),貴州播州土司(今貴州遵義)楊應龍叛亂,禍及梵淨。
「既自播亂之後,傳聞四方,往來朝覲人稀,非復日盛」(《敕賜碑》)。
萬曆46年(1618),梵淨高僧妙玄和尚奏請明神宗重建梵淨。
「以故天哀名山之頹,而賜以欽命僧妙玄重建金頂正殿」(《敕賜碑》)。
神宗皇帝降旨重建梵淨山,賜佛經兩部,並令妙玄和尚為欽命僧,主持梵淨重建事宜。
各級官員親往督查,北京戶部郎中李芝彥撰《敕賜重建梵淨山金頂序》(簡稱《敕賜碑》)。
此次重建五寺六殿:承恩寺、天慶寺、朝天寺、天林寺、天池寺、九皇殿、三清殿、圓通殿、彌勒殿、釋迦殿、通明殿。
其中,老金頂古茶殿被敕封為皇庵「敕賜聖旨承恩寺」,又稱「金頂正殿」,寺內供奉皇帝牌位,賜有「鎮山之印」。
天慶寺、朝天寺、天林寺、天池寺扼四方朝山大道,稱「四大叢林」,也同時被敕封,是為梵淨山「一大正殿、四大皇庵」。
其他六殿分布於正殿承恩寺左右,拱護正殿,世稱「六大腳庵」。
此次敕封的寺廟大都帶有「天」或「恩」字樣,表示「明朝天子」的「浩蕩皇恩」。
妙玄和尚被敕為欽命僧,尊為重開山場之祖。
他住持金頂正殿承恩寺,統轄全山朝拜事宜,續傳梵淨燈火。
《敕賜碑》立於通明殿旁,成為梵淨山「鎮山之碑」。
此次重建,使梵淨山形成了「一大正殿、四大皇庵、六大腳庵,環山四大古寺」的格局。
各寺厘定寺產,招納僧戶,修藏經塔。
梵淨山因惠沾皇恩,遂名震宇內,香火盛極一時。
「儘自開闢迄今,海內信奉而奔趨,不啻若雲而若水,王公大人之欽謁,恆見月異而日新」,「所謂古梵淨鼎而新焉」(《敕賜碑》)。
此間,詩人張簡臣作《登尖岩望梵淨山》,以「邈爾嵩華泰岱千萬重」句贊梵淨山雄奇;喻政《登梵淨山》,則以「古殿燈燃長白晝,危樓鍾動欲黃昏」志其朝拜之盛。
第三次重建[編輯]
清初,梵淨山成為抗清志士逃禪隱居之地。
浙江詩人謝國梗抗清失敗後便隱居於此,他自號「天台逸人」。
(道光)《印江縣誌》載他:「愛梵淨山,居焉……印人多就學焉,年九十餘卒」。
清康熙年間,梵淨山重新敕封並重建,並將「天」、「恩」字號寺廟改為「國」、「恩」字號,以示「天朝上國」的「仁慈恩典」。
皇庵天池寺被敕名為「護國寺」,成為梵淨山最大寺廟。
梵淨山佛教重新鼎盛,與西南佛教名山峨眉山、雞足山成三足鼎立之勢。
世人爭相朝覲,遠至川蜀、湖廣、江浙。
每朝山,金頂正殿承恩寺人流如潮,山民在此賣食、占卜、出售藥材,宛若市井,故承恩寺附近被稱為「老街」。
(康熙)陳鼎《黔遊記》云:「梵淨山(金頂),高數千仞,有古剎六,春日進香者,日以千計。
」(雍正)《新路觀音殿碑記》云:「梵淨山,自我朝敕封以來,尤稱黔州之佳境也」。
徐言《梵淨山記》云:「揆溯有明迄今數百年,朝謁者呼聲震天,靡有止息……每朝山,旦暮香風飄渺,散滿下界裡許……三郡朝謁者歲如蟻聚,即鄰省西蜀、湖南亦絡繹不絕。
」《金頂摩崖》載康熙年間李光春攜妻陳氏同朝山十五年事,以及湘人「楚南迢遞肯相謁,也是前身有此緣」紀游詩等。
乾隆年間,印江知縣、名劇《歧路花》作者李海觀(今河南省人)「乙丑秋(1769),邑大旱,海觀步禱滴水岩,雨立沛,百姓設筵迎勞……歡如也」。
康乾之世,梵淨山除擴建明代「一大正殿、四大皇庵」,另將「六大腳庵」增建至「四十八大腳庵」,主要有:白雲寺、太平寺、鍾靈寺、壩梅寺、回香寺、朝陽寺、香山寺、鎮江寺、洞德寺、興隆寺、印落寺、羅將寺、明月寺、大佛寺、彌陀寺、飛緣寺、九龍寺、舉賢寺、法華庵、觀音殿、天王殿、接引殿等。
其中,太平寺、壩梅寺、回香寺、鍾靈寺聞名遐邇邇。
太平寺,清初思南府副總兵楊光謙、印江鄉賢楊國彥募建。
太平寺與皇庵天慶寺同扼北朝山道,寺宇占地900餘平米。
著名高僧深持和尚、天隱道崇(臨濟33世)先後主持,傳明末高僧破山大師之臨濟宗之法脈。
壩梅寺,扼南路朝山大道,康熙15年(1676)擴建,該寺也傳臨濟宗法脈,因有壩溪、梅溪兩河谷地帶大量寺田,收谷頗多,世有「壩梅寺穀子」之稱,。
此外,西路的鐘靈寺、東路的回香寺,香火也極旺盛。
第四次重建[編輯]
嘉慶元年(1795),松桃苗民首領石柳鄧與湘西吳八月進行「乾嘉起義」,松桃義軍開闢紅石樑至梵淨山道路,據險周旋。
石柳鄧死後,義軍餘部在梵淨山地區堅持達12年之久。
道光間,梵淨山第四次重建:改接引殿為天恩寺(1822),改通明殿為報恩寺(1832),要求僧眾上報天恩、國恩,下報父母之恩。
又擴建孝慈寺(1832),重塑金頂彌勒、觀音銅佛像等。
此次重建後,梵淨山佛教恢復興盛。
道光17年(1837)《松桃廳志》云:「每歲夏間,朝禮者遠近幾萬餘人,川楚之民咸在焉。
」道光21年(1841)《思南府續志》云:「六月中,遠近男婦燒香頂禮者不下萬人。
」在此期間,曾於鴉片戰爭中在廣州率軍抗擊英軍的湖廣提督、果勇侯楊芳(今貴州松桃縣人),也多次登山覽勝。
第五次重建[編輯]
咸豐5年(1855),貴州爆發「咸同大起義」。
銅仁「紅號軍」首領趙子隆打出「真主出生,彌勒降生」口號,在梵淨山三角莊建立根據地,達一萬之眾,與思南荊竹園「白號軍」聯成一氣,屢次攻破附近州縣。
咸豐帝飭令川、黔、湘三路清軍「痛加殲洗」。
同治9年(1870),三角莊根據地陷落,紅號軍全軍覆沒。
光緒元年(1875),太平天國軍餘部劉勝乘朝山之機,率20餘人假扮清軍,持洋槍人入山,自號「黑地大王」,趕殺僧尼,四出劫掠。
光緒5年(1880),梵淨山環山五屬團練合編為「松桃協左營練軍」,新任貴州巡撫岑毓英親往率軍督剿,在梵淨山隆參和尚,以及印江生員廖凌霄、武舉呂嘉會嚮導下,次年(1881)肅清劉勝。
鎮壓紅號軍及劉勝後,梵淨山遭到嚴重破壞,滿目瘡痍。
「寺院及諸菩薩俱為灰燼,爾時僧眾風散雲流」(《重修朝陽寺碑》)。
「環山居民遭此劫殺,殺絕者不下七百戶,殺葬者何此四千餘命」(《鎮國寺碑記》)。
為加強防範,巡撫岑毓英奏請於皇庵護國寺建「都司衙門」,稱「護國營署」,統領「松桃協練軍」分駐環山八汛,對梵淨山實行長達30年的軍管。
粵人吳月樓為鎮軍,「鎮守此山,號令森嚴,軍民畏服」(田宗潤《詩會集韻·序》)。
清政府又移銅仁縣於大江口,控制銅仁上關碼頭(後改為江口縣)。
移思南府安化縣於大堡,扼守西朝山大道(後改為德江縣)。
「兩縣一都司」的設立與調整,有效防止禍亂再起,保證了梵淨山正常的朝拜活動。
自光緒6年(1881)起,在嚴密軍管下,岑毓英令隆參和尚主持重建梵淨。
「於是重新募化,依舊修建。
創修鎮國、水源、明珠等寺,復修回香坪、明鏡山各庵,新開老金頂,整新金頂,九皇洞各殿。
斯時廟宇輝煌,神像皎潔,較以前尤甚,信善男婦,朝拜士民,比上年更多。
」皇庵承恩寺重修一新,院牆側門石刻對聯云:「烽煙六載平凶曜,香火萬家奉福星。
」寺內供奉雲貴總督岑毓英「長生福祿牌位」一方。
光緒11年(1885),全山又開齋放戒,眾僧公舉隆參為方丈。
隆參是為梵淨山最著名的高僧之一。
他主持梵淨山30餘年,直到民國初年。
至光緒22年(1896)前後,梵淨山第五次重建結束,此時,全山梵宇相望,佛像威嚴。
全山諸寺以皇庵護國寺最為壯觀,其旁建都司衙門,增建校場、武廟、先祠、岑公祠等。
護國寺號令全山,信眾功德俱納於護國寺,世有「護國寺金子」之稱。
護國寺旁土地平曠,群峰環繞,世人樂居,衍為村落。
新建各寺以水源寺尤為聞名,該寺收容戰後無家可歸之女子入寺為尼,故世有「水源寺女子」之稱。
此次重建,已逾康乾之盛。
(光緒)《銅仁府志》載梵淨山朝拜盛況云:「佞佛者朝謁名山,號稱進香,往往結黨成群,攜老扶幼……或百人,或數十人為一隊,導之以旗,每人背黃袱,嗚嗚唱佛歌,前呼後應,舉隊若狂。
」印江詩人田宗潤《朝山客》云:「為名為利為長生,許願香客結隊行。
一步一聲山谷應,南無聲雜本魚聲。
」四川酉陽州劉華里刻對聯於金頂石壁云:「到此間來來往往滅了許多奸雄;由是路口口聲聲念不盡的南無。
」
此間,都司吳月樓及幕客朱仲衡邀集文人學士,登臨遊覽,舉辦大型詩會。
《承恩寺碑》云:「新顯豪士,群賢畢集,壁間重寫夢遊,清風明月,各志高懷,則又與岳陽樓競衡。
」印江詩人田宗潤作《詩會集韻》,於梵淨風物名勝,一一題詠。
其《序》云:「爰於六月既望,邀集學士文人,登臨消夏,既而煙茶互吸,詩酒興連,啟鳳騰蛟,寶主盡東南之美,信可樂也。
」印江著名書法家嚴寅亮(題北京「頤和園」匾者)親題「黔山第一」巨匾懸於護國寺山門。
都司衙門大殿又有「黔山領袖」、「明政寬和」巨匾,名山墨寶,相映生輝。
衙門將士每日演武,勤為操練。
四川著名武林高僧鐵肩和尚慕名前往,切磋武術,流連忘返(後往貴陽黔靈山弘福寺,禮十世方丈智明為師,又住持貴陽東山寺,辛亥間教習貴陽革命黨新軍)。
民國初年,貴陽著名高僧了塵和尚、貴陽名人何麟書遊覽梵淨山。
他們拜會隆參和尚,並作有詩文,流傳至今。
梵淨山新生[編輯]
民國時期至解放初期,因戰亂和匪患,梵淨山近百餘座寺廟遭到嚴重破壞。
文化大革命時期,印江縣學生和民兵將尚存的護國寺倒毀,又將釋迦殿、彌勒殿佛像,以及金頂鐵鏈運回縣城銷毀。
江口縣學生也將壩梅寺燒毀。
至此,梵淨山百餘座寺廟僅餘下太平寺、朝陽寺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後,隨國家逐步落實宗教政策並推動朝拜旅遊的發展,梵淨山佛教逐漸恢復。
1988年,太平寺住持慧松法師致信中國佛教協會趙朴初會長,請求重視梵淨山歷史文化和支持佛教恢復工作。
趙朴初回信予以鼓勵。
1989年,慧松將太平寺修葺一新,大雄寶殿內奉鍍金佛像、羅漢、觀音大士共23尊,朱戶碧瓦,樹木蔭森,極叢林之勝,成為梵淨山一大著名寺院。
此後,金頂鎮國寺、釋迦殿、彌勒殿等也依次修復,又拓寬印江縣護國寺——鍾靈寺——拜佛台——金頂之朝山古道,新修江口縣魚坳——金頂七千餘級「萬步雲梯」,建成東、西兩座牌坊式山門及「梵淨山碑林」,趙朴初親題「梵淨山」山名。
1992年,貴州佛教協會會長、貴陽黔靈山弘福寺慧海法師派弟子通靈主持鎮國寺,舉辦「92梵淨山佛教恢復大典」。
1998年夏,清末著名高僧隆參和尚之徒侄、遼寧僧人釋佛友率眾弟子前往梵淨山,發願重修皇庵護國寺。
經六年艱苦募化,護國寺重新落成,印江著名書法家魏宇平題寫「護國禪寺」寺名、「梵天淨土」匾名。
2004年9月,舉行「中國梵淨山皇庵護國寺重修開光大典暨梵淨山佛教文化研討會」,海內外高僧大德、專家學者、十方居士共3000餘人參加,盛況空前。
彌勒菩薩道場[編輯]
明清以來,彌勒與梵淨山的傳說在當地民間廣為流傳,古人在新金頂顛峰之上建釋迦、彌勒兩殿,作為梵淨山佛教的最高象徵。
明代《敕賜碑》中,對彌勒與梵淨山作專門記載,並稱梵淨山是「無邊法界,極樂天宮」。
明萬曆、清康熙年間,兩次敕封梵淨山,要求官府保護梵淨山「一大正殿、四大皇庵、48大腳庵」,清末又設「都司衙門」加以保護。
梵淨山彌勒道場有神奇的自然景觀相印證。
在新、老金頂附近,常常可以看見奇妙的「佛光」和「幻影」,古人認為「佛光」和「幻影」就是「彌勒顯像」,莫不虔誠跪拜。
此外,從西路朝山古道的「拜佛台」遠看,梵淨山就呈現出三座彌勒像並列的景象:老金頂是彌勒坐像,新金頂是金猴朝拜彌勒像,三大主峰相連則是長達萬米的彌勒臥像。
貴州已故著名作家張克先生在梵淨山採風時,從百餘里外的印江縣彌陀寺遙望梵淨山,同樣也發現金頂是一尊巨大的彌勒像。
有鑑於此,貴州佛教協會會長慧海老和尚重新認定梵淨山為彌勒道場。
國家宗教局副局長齊小飛、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學誠法師親臨梵淨山。
他們對梵淨山在中國佛教史上的地位給予充分肯定。
學誠法師再次肯定梵淨山「中國第五大佛教名山」,並親題「梵淨山彌勒菩薩道場」碑名。
該碑立於印江護國寺,與該寺新出土的十餘尊明代佛像同為「鎮山之寶」。
景點[編輯]
佛教景點[編輯]
梵淨山上的主要佛寺有:彌勒殿、燃燈殿、釋迦殿、承恩寺、果然古寺(遺址)。
彌勒殿的大門對聯是「江山如此多嬌,風景這邊獨好」。
釋迦殿的大門對聯是「時觀雷雨生峰底,,欲摘星辰置掌中」。
蘑菇石[編輯]
蘑菇石是梵淨山最具代表的山石景觀,因形如蘑菇而得名,是一方砂質板岩和石英砂岩石柱,上面大下面小,高度大約10米,上面是正方形,下面是長方形,看起來不穩,但是已經屹立了許多年。
翻天印[編輯]
翻天印是一塊巨石平鋪在一面石台上,恰如巨印而得名,自古以來,尋求仕途的人便在此祈禱叩拜。
九皇洞[編輯]
傳說古代有一位比丘尼在九皇洞內修行,她樂善好施,採藥治病,得到當地百姓的愛戴,功德圓滿之後圓寂,後人尊稱她「九皇娘娘」。
明朝時期,明神宗的母親李太后說服神宗下令重建梵淨山,彌勒佛道場方始鼎興。
為了感念李太后,便把她的肉身和九皇娘娘的肉身合二為一,供奉在梵淨山之巔。
萬名洞[編輯]
萬名洞得名有兩種說法。
一是古代數萬善男信女捐資建造梵淨山佛教道場,刻碑於此,故稱「萬名洞」。
一是來金頂的信眾常常把刻著自己名字的石片投入萬名洞求賜福,得名「萬名洞」。
般若泉[編輯]
在梵淨山的一岩壁流出一口泉水,名「般若泉」,清涼爽口,是天然純淨的泉水。
萬卷經書[編輯]
傳說唐朝玄奘去天竺取經,曾在梵淨山拜彌勒佛,白馬失蹄,撇下一疊經書,經書落地生根,成了巨石。
老鷹岩[編輯]
山巔一方巨石形狀如同一隻展翅飛翔的老鷹,故名「老鷹岩」。
敕賜碑[編輯]
明朝萬曆十六年(1618年),明神宗下旨,戶部郎中李芝彥撰寫,描述了梵淨山的地理位置、山形地貌、名勝古蹟、歷史傳說、佛教興衰等,碑文提到梵淨山是「古佛道場」、「天下眾名岳之宗」。
拜佛台[編輯]
登上台可以遠觀睡佛和金頂,故名「拜佛台」。
梵淨山的萬米睡佛像大肚彌勒佛,當地人稱之為「大佛山」,呈北東至西南走向,莽莽起伏、蜿蜒數里。
佛光普照[編輯]
旭日東升時或者夕陽西下時,金頂附近,人們常常可以看到七彩巨大光環,絢麗神奇,故名「佛光普照」。
佛塔[編輯]
明朝明然如泰禪師的墓塔,明然如泰(1600年—1677年)是梵淨山妙玄派第五代主持,一生都在梵淨山弘揚佛法,圓寂後建立了此墓塔。
老金頂[編輯]
老金頂,古稱「月鏡山」,因山岩石頭產生「月鏡」而得名。
傳說,在風清月白之夜,老金頂取出一塊石板,可以照出自己清晰的面貌。
老金頂高度2494米,峰頂的燃燈殿、山腳有承恩寺和金頂的釋迦殿、彌勒殿一同被譽為「彌勒道場」。
萬寶岩[編輯]
萬寶山是一方底礫岩,因礫石形狀如同珍寶,又生長了豐富多樣的植物,故名「萬寶岩」。
萬寶岩是黃河以南最古老的標誌性地質奇觀之一,記錄了梵淨山悠久的地質歷史。
梵淨山新元古界青白口系板溪群(下江群)和梵淨山群地層角度不整合,平面上表現為上層地層芙蓉壩組底礫岩覆於梵淨山群不同層位和不同的岩性上。
最低點則在盤溪口附近,高度差1500餘米。
動植物[編輯]
1978年,梵淨山國家自然保護區成立。
梵淨山區域內擁有3000多種高等植物,3000多種動物。
動物學[編輯]
梵淨山有雜食獸類60餘種,如:果子狸、穿山甲、豪豬、大鯢、峨眉髭蟾、黔金絲猴等。
黔金絲猴分布在梵淨山海拔1000米至2000米的常綠、落葉闊葉林內。
梵淨山的主要毒蛇有:竹葉青蛇、尖吻蝮、菜花烙鐵頭、烙鐵頭蛇、銀環蛇、絞花林蛇、麗紋蛇。
鳥類有白頸長尾雉、鴛鴦、紅腹角雉、雕鴞、紅隼、雀鷹、短嘴山椒鳥、紅嘴藍鵲、紅尾水鴝、紅腹錦雞、紅嘴相思鳥、白頸噪鶥。
植物學[編輯]
梵淨山常綠落葉闊葉林和常綠闊葉林共同組成梵淨山森林生態系統。
常綠落葉闊葉林喬木上層主要有水青岡、中華樾、連香樹、山櫻。
下層有厚皮栲、粗穗柯、野八角、五味子等。
梵淨山的珍稀植物有:冷杉、珙桐、伯樂樹、鵝掌楸。
世界遺產[編輯]
該世界遺產被認為滿足世界遺產登錄基準中的以下基準而予以登錄:
(x)擁有最重要及顯著的多元性生物自然生態棲息地,包含從保育或科學的角度來看,符合普世價值的瀕臨絕種動物種。
[2]
雷擊事件[編輯]
2011年11月5日中午,梵淨山金頂發生雷擊事件,由於景區內並無避雷設施,以致30多名遊客遇襲受傷,當中18人重傷。
[3]
參考文獻[編輯]
^中国贵州省梵净山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新華網.新華社.2018-07-02[2018-07-0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2).
^Fanjingsha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貴州梵淨山風景區遭雷殛18人重傷.香港電台中文新聞頻道.2011-11-06[2011-11-06](中文(繁體)).
張明.《梵净山开发史略》,.《史志林》.1994年,(第1期;)(中文(簡體)).
張明.《梵净山佛教源流初探》,.《史志林》.1994年,(第3期;)(中文(簡體)).
(貴州大學)張明.《梵净山佛教源流考》.《佛學研究》(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2005年,(第14期):第284–293頁(中文(簡體)).
(貴州大學)張明.《梵净山历史上的几次重建活动》(第六集,貴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土家族研究》(中文(簡體)).
(貴州大學)張明.《梵净山弥勒道场研究》(第4期;).《世界宗教研究》.2012年(中文(簡體)).
(貴州大學)張明.《梵净山佛教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人文世界》第五輯,巴蜀書社.2012年11月版;(中文(簡體)). 請檢查|date=中的日期值(幫助)
外部連結[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梵淨山
閱論編中國世界遺產文化遺產
438:長城(八達嶺、山海關與嘉峪關)·
439:北京及瀋陽的明清故宮·
440:莫高窟·
441:秦始皇陵·
449:周口店北京人遺址·
703:承德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
704:曲阜的孔廟、孔林、孔府·
705:武當山古建築群·
707:拉薩布達拉宮歷史建築群(共3處)·
778:廬山國家公園·
811:麗江古城(共4處)·
812:平遙古城·
813:蘇州古典園林(共9處)·
880:北京皇家園林-頤和園·
881:北京皇家祭壇-天壇·
912:大足石刻(共5處)·
1001:青城山和都江堰·
1002: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
1003:龍門石窟·
1004:明清皇家陵寢(共14處)·
1039:雲岡石窟·
1110:澳門歷史城區(共2區)·
1111: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
1112:開平碉樓與村落(共4處)·
1113:福建土樓(共10處)·
1114:殷墟(共2處)·
1135: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共5處)·
1279:五台山(共2處)·
1305: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共8處)·
1334:杭州西湖文化景觀·
1389:元上都遺址·
1442A: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國境內有漢魏洛陽故城等22處,合共33處)·
1443:大運河(京杭大運河、隋唐大運河與浙東運河)·
1474:土司遺址(共3處)·
1508:花山岩畫文化景觀·
1541:鼓浪嶼:歷史國際社區·
1561: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
1592:良渚古城遺址
43810041113113543943914421443440441 449703704705707778 812811813880 ,8819121001 ,100210031039 111011111112111412791305133413891474150815411592439133512481414637, 6386401083129212131388150915401559437547779911自然遺產
637:九寨溝風景名勝區·
638:黃龍風景名勝區·
640:武陵源風景名勝區·
1083:雲南三江併流保護區·
1213:四川大熊貓棲息地-臥龍、四姑娘山和夾金山脈·
1248:中國南方喀斯特(共12處)·
1292:三清山國家公園·
1414:新疆天山(共4處)·
1335:中國丹霞(共9處)·
1388:澄江化石地·
1509:神農架·
1540:青海可可西里·
1559:梵淨山·
1606:中國黃(渤)海候鳥栖息地(第一期)
複合遺產
437:泰山·
547:黃山·
779:峨眉山風景區—樂山大佛風景區·
911:武夷山
「A」與哈薩克與吉爾吉斯共有。
世界遺產主題首頁|世界遺產專題|世界遺產|亞洲和太平洋地區世界遺產列表|維基共享資源
閱論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共306家(更新至2021年6月) 華北(36)北京8
故宮博物院
天壇公園
頤和園
八達嶺-慕田峪長城
明十三陵景區
恭王府景區
北京市奧林匹克公園
圓明園
天津2
天津古文化街旅遊區
天津盤山風景名勝區
河北11
保定市安新白洋淀景區
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景區
保定野三坡景區
石家莊市西柏坡景區
唐山市清東陵景區
邯鄲市媧皇宮景區
邯鄲市廣府古城景區
保定市白石山景區
秦皇島市山海關景區
保定市清西陵景區
承德市金山嶺長城景區
山西9
大同市雲岡石窟
忻州市五台山風景名勝區
晉城市皇城相府生態文化旅遊區
晉中市介休綿山景區
晉中市平遙古城景區
忻州市雁門關景區
臨汾市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景區
長治市壺關太行山大峽谷八泉峽景區
臨汾市雲丘山景區
內蒙古6
鄂爾多斯響沙灣旅遊景區
鄂爾多斯成吉思汗陵旅遊區
滿洲里市中俄邊境旅遊區
阿爾山·柴河旅遊景區
赤峰市阿斯哈圖石陣旅遊區
阿拉善盟胡楊林旅遊區
東北(19)遼寧6
瀋陽市植物園
大連老虎灘海洋公園、海洋極地館
大連金石灘景區
本溪市本溪水洞景區
鞍山市千山景區
盤錦市紅海灘風景廊道景區
吉林7
長春市偽滿皇宮博物院
長白山景區
長春淨月潭景區
長春市長影世紀城旅遊區
敦化市六鼎山文化旅遊區
長春市世界雕塑公園旅遊景區
通化市高句麗文物古蹟旅遊景區
黑龍江6
哈爾濱市太陽島公園
黑河市五大連池景區
牡丹江市鏡泊湖景區
伊春市湯旺河林海奇石景區
漠河北極村旅遊區
虎林市虎頭旅遊景區
華東(96)上海4
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
上海野生動物園
上海科技館
中國共產黨一大·二大·四大紀念館景區
江蘇25
南京市鐘山風景名勝區-中山陵園風景區
中央電視台無錫影視基地三國水滸景區
蘇州市蘇州園林(拙政園、虎丘山、留園)
蘇州市周莊古鎮景區
無錫靈山景區
揚州市瘦西湖風景區
蘇州市吳江同里古鎮旅遊區
南京市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景區
常州市環球恐龍城景區
南通市濠河景區
姜堰市溱湖旅遊景區
蘇州市金雞湖景區
鎮江市金山-焦山-北固山旅遊景區
無錫市黿頭渚景區
蘇州市吳中太湖旅遊區
常熟沙家浜-虞山尚湖旅遊區
常州市天目湖景區
鎮江市句容茅山景區
淮安市周恩來故里旅遊景區
鹽城市大豐中華麋鹿園景區
徐州市雲龍湖景區
連雲港市花果山景區
常州市中國春秋淹城旅遊區
無錫市惠山古鎮景區
宿遷市洪澤湖濕地景區
浙江19
杭州市西湖風景名勝區
溫州市雁盪山風景名勝區
舟山市普陀山風景名勝區
嘉興市桐鄉烏鎮古鎮旅遊景區
杭州市淳安縣千島湖風景區
寧波市溪口-滕頭旅遊區
金華市橫店影視城景區
嘉興市南湖旅遊區
杭州市西溪濕地旅遊區
紹興市魯迅故里-沈園景區
開化縣根宮佛國文化旅遊景區
湖州市南潯古鎮景區
台州市天台山景區
台州市神仙居景區
嘉興市西塘古鎮旅遊景區
衢州市江郎山·廿八都景區
寧波市天一閣·月湖景區
麗水市縉雲仙都景區
溫州市劉伯溫故里景區
安徽12
黃山市黃山風景區
池州市九華山風景區
安慶市天柱山風景區
黃山市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
六安市天堂寨旅遊景區
宣城市績溪龍川景區
黃山市古徽州文化旅遊區
阜陽市潁上八里河景區
合肥市三河古鎮景區
蕪湖市方特旅遊區
六安市萬佛湖景區
馬鞍山市長江采石磯文化生態旅遊區
福建10
廈門市鼓浪嶼風景名勝區
南平市武夷山風景名勝區
福建土樓(永定·南靖)旅遊景區
三明市泰寧風景旅遊區
寧德市白水洋-鴛鴦溪旅遊區
泉州市清源山景區
寧德市福鼎太姥山旅遊區
福州市三坊七巷景區
龍巖市古田旅遊區
莆田市湄洲島媽祖文化旅遊區
江西13
九江市廬山風景旅遊區
吉安市井岡山風景旅遊區
上饒市三清山旅遊景區
鷹潭市龍虎山旅遊景區
婺源縣江灣景區
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
瑞金市共和國搖籃旅遊區
宜春市明月山旅遊區
撫州市大覺山景區
上饒市龜峰景區
南昌市滕王閣旅遊區
萍鄉市武功山景區
九江市廬山西海景區
山東13
煙臺市蓬萊閣旅遊區
濟寧市曲阜明故城(三孔)旅遊區
泰安市泰山景區
青島嶗山景區
煙臺龍口南山景區
威海劉公島景區
棗莊市台兒莊古城景區
濟南天下第一泉風景區(趵突泉-大明湖-五龍潭-環城公園)
沂蒙山景區
濰坊市青州古城旅遊區
威海市華夏城旅遊景區
東營市黃河口生態旅遊區
臨沂市螢火蟲水洞·地下大峽谷旅遊區
中南(67)河南14
登封市嵩山少林景區
洛陽市龍門石窟景區
安陽市殷墟景區
焦作市雲台山-神農山-青天河風景名勝區
洛陽市白雲山風景名勝區
開封清明上河園
平頂山市堯山—中原大佛景區
洛陽欒川老君山—雞冠洞景區
洛陽龍潭大峽谷景區
南陽市西峽伏牛山老界嶺·恐龍遺址園旅遊區
駐馬店市嵖岈山旅遊景區
安陽市紅旗渠、太行大峽谷旅遊景區
永城市芒碭山旅遊景區
新鄉市八里溝景區
湖北13
武漢市黃鶴樓公園
武漢市東湖生態旅遊風景區
宜昌市三峽大壩-屈原故里旅遊區
宜昌市三峽人家風景區
十堰市武當山風景區
恩施巴東神龍溪縴夫文化旅遊區
神農架生態旅遊區
宜昌市長陽清江畫廊景區
武漢市黃陂木蘭文化生態旅遊區
恩施州恩施大峽谷景區
咸寧市三國赤壁古戰場景區
襄陽市古隆中景區
恩施州騰龍洞景區
湖南11
長沙市嶽麓山—橘子洲景區
衡陽市南嶽衡山旅遊區
張家界武陵源—天門山旅遊區
岳陽市岳陽樓—君山島景區
湘潭市韶山旅遊區
長沙市花明樓景區
郴州市東江湖旅遊區
邵陽市崀山景區
株洲市炎帝陵景區
常德市桃花源旅遊區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矮寨·十八洞·德夯大峽谷景區
廣東15
廣州長隆旅遊度假區
廣州市白雲山風景區
深圳華僑城旅遊度假區
梅州市雁南飛茶田景區
清遠市連州地下河旅遊景區
深圳觀瀾湖休閒旅遊度假區
韶關市丹霞山景區
佛山市西樵山景區
佛山市長鹿旅遊休博園
惠州市羅浮山景區
陽江市海陵島大角灣海上絲路旅遊區
中山市孫中山故里旅遊區
惠州市惠州西湖旅遊景區
肇慶市星湖旅遊景區
江門市開平碉樓文化旅遊區
廣西8
桂林市灕江景區
桂林市樂滿地度假世界
桂林市獨秀峰-王城景區
南寧市青秀山旅遊區
桂林市兩江四湖·象山景區
崇左市德天跨國瀑布景區
百色市百色起義紀念園景區
南寧市青秀山旅遊區
北海市潿洲島南灣鱷魚山景區
海南6
三亞市南山文化旅遊區
三亞市南山大小洞天旅遊區
海南呀諾達雨林文化旅遊區
分界洲島旅遊區
保亭縣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
三亞市蜈支洲島旅遊區
西南(46)重慶10
重慶市大足石刻景區
重慶市巫山小三峽-小小三峽
武隆喀斯特旅遊區(天生三橋、仙女山、芙蓉洞)
重慶市酉陽桃花源景區
重慶市南川金佛山
萬盛經開區黑山谷景區
重慶市江津四面山景區
雲陽龍缸景區
彭水縣阿依河景區
黔江區濯水景區
四川15
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遊景區
樂山市峨眉山景區
阿壩州九寨溝風景名勝區
樂山市樂山大佛景區
阿壩州黃龍景區
南充市閬中古城旅遊景區
阿壩州汶川特別旅遊區
綿陽市北川羌城旅遊區
廣安市鄧小平故里旅遊區
廣元市劍門蜀道劍門關旅遊區
南充市儀隴朱德故里景區
甘孜州海螺溝景區
雅安市碧峰峽旅遊景區
巴中市光霧山旅遊景區
甘孜州稻城亞丁旅遊景區
貴州8
安順市黃果樹瀑布景區
安順市龍宮景區
畢節市百里杜鵑景區
黔南州荔波樟江景區
貴陽市花溪青岩古鎮景區
銅仁市梵淨山旅遊區
黔東南州鎮遠古城旅遊景區
遵義市赤水丹霞旅遊區
雲南9
昆明市石林風景區
麗江市玉龍雪山景區
大理崇聖寺三塔文化旅遊區
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
麗江古城景區
迪慶州香格里拉普達措景區
昆明市世博園景區
保山市騰衝火山熱海旅遊區
文山州普者黑旅遊景區
西藏4
拉薩市布達拉宮景區
拉薩市大昭寺
林芝巴松措景區
日喀則扎什倫布寺景區
西北(39)陝西11
延安市黃帝陵景區
西安市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西安市華清池景區
西安市大雁塔-大唐芙蓉園景區
渭南市華山景區
寶雞市法門寺佛文化景區
商洛市金絲峽景區
寶雞市太白山旅遊景區
西安市城牆·碑林歷史文化景區
延安市延安革命紀念地景區
西安市大明宮旅遊景區
甘肅6
嘉峪關市嘉峪關文物景區
平涼市崆峒山風景名勝區
天水市麥積山景區
敦煌鳴沙山月牙泉景區
張掖市七彩丹霞景區
臨夏州炳靈寺世界文化遺產旅遊區
青海4
青海湖景區
西寧市塔爾寺景區
海東市互助土族故土園景區
海北州阿咪東索景區
寧夏4
石嘴山市沙湖旅遊景區
中衛市沙坡頭旅遊景區
銀川市鎮北堡西部影視城
銀川市靈武水洞溝旅遊區
新疆14
烏魯木齊市天山天池風景名勝區
吐魯番市葡萄溝風景區
阿勒泰地區喀納斯景區
伊犁那拉提旅遊風景區
富蘊縣可可托海景區
巴音郭勒蒙古自治州博斯騰湖景區
烏魯木齊市天山大峽谷景區
喀什地區澤普金湖楊景區
喀什噶爾老城景區
伊犁州喀拉峻景區
巴音州和靜巴音布魯克景區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白沙湖景區
喀什地區帕米爾旅遊區
克拉瑪依市世界魔鬼城景區
博爾塔拉州賽里木湖景區
阿拉爾市塔克拉瑪干·三五九旅文化旅遊區
閱論編佛教祖庭與道場道場普陀山觀音菩薩五台山文殊菩薩峨眉山普賢菩薩九華山地藏菩薩天台山五百羅漢岡仁波欽大日如來佛梵淨山或雪竇山彌勒佛狼山大勢至菩薩支提山天冠菩薩雞足山摩訶迦葉宗派祖庭天台宗國清寺三論宗棲霞寺淨土宗玄中寺法相宗大慈恩寺律宗淨業寺禪宗少林寺、南華寺
雲門宗大覺禪寺法眼宗清涼寺曹洞宗天童寺臨濟宗臨濟寺溈仰宗密印寺華嚴宗華嚴寺密宗大興善寺相關:佛教
閱論編貴州專題貴陽市(省會)總體
歷史
政治
經濟
交通
文化
地理
城市
雲貴高原
烏江
南盤江
北盤江
教育
貴州大學
貴州師範大學
貴州民族大學
貴州財經大學
貴州醫科大學
貴州師範大學
遵義醫科大學
文化
音樂
黔劇
安順地戲
貴州話
莫語
貴陽話
遵義話
錦語
大方話
蠟染
夜郎
黎平話
桐梓話
丹寨話
飲食
茅台酒
董酒
腸旺面
洋芋粑
絲娃娃
花江狗肉
綠豆粉
醃魚
旅遊景點
黃果樹瀑布
遵義會議會址
婁山關戰鬥遺址
西江千戶苗寨
鎮遠縣
赤水丹霞地貌
赤水桫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草海
梵淨山
馬嶺河峽谷
織金洞
肇興古鎮
分類 共享資源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梵净山&oldid=71969827」
分類:國家5A級旅遊景區貴州山峰銅仁地理中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中國世界遺產隱藏分類:維基數據存在坐標數據的頁面含有英語的條目引文格式1錯誤:日期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مصرىČeština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SuomiעבריתHrvatskiBahasaIndonesiaItaliano日本語한국어LietuviųNederlandsPortuguêsSvenska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TiếngViệt粵語
編輯連結
延伸文章資訊
- 1梵淨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梵淨山位於中國貴州銅仁市的印江縣、江口縣、松桃縣交界處,為武陵山脈主峰,其主峰為鳳凰山海拔高2,572米。原始生態保存完好,1982年被聯合國列為一級世界生態保護 ...
- 2梵淨山.老金頂.紅雲金頂.承恩寺.彌勒菩薩道場
梵淨山是貴州第一名山,位於貴州省東北部印江縣、江口縣、松桃縣三縣邊境,最高峰鳳凰金頂(鳳凰山)海拔2572米,朝拜地老金頂(梵淨山老山)2494米, ...
- 3極品~張家界.鳳凰古城.梵淨山8日(無購物.無自費)-南龍旅行社
梵淨山是武陵山脈的主峰,位於江口、印江、松桃三縣交界處,而梵淨山的主峰是為海拔2572米的鳳凰山。山體龐大雄渾,摩雲接天,形成了“一山有四季,上下不同天”的垂直氣候 ...
- 4梵浄山貴州最受矚目世界遺產 - 欣傳媒
梵淨山位於中國貴州銅仁市的印江縣、江口縣、松桃縣交界處,世界遺產提名地面積40,275公頃,最高海拔2,572米,山體垂直高差達2,000米以上,原始生態保存 ...
- 5尊享貴州~梵天淨土銅仁梵淨山、黃果樹瀑布、千戶苗寨8日
位於中國貴州銅仁市的印江縣、江口縣、松桃縣交界處,為武陵山脈主峰,其主峰為鳳凰山海拔高2,572米。原始生態保存完好,1982年被聯合國列為一級世界生態保護區。梵淨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