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現場的方格子有什麼作用? - 劇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有心的小夥伴會發現在考古工地往往會有一些或大或小的方格子,考古工作 ... 設定十字座標,然後引出兩條相互垂直的線段切割交叉合圍出一個獨立方格。

首頁>Club>辨章學術2021-06-0821:27 考古現場的方格子有什麼作用? 考古工地經常會出現一些方格子。

0 回覆列表 1#歷史研習社 近年以來《盜墓筆記》、《鬼吹燈》等盜墓題材的小說大行其道,摸金校尉一度聲名鵲起。

好像全民都陷入了對古墓葬、古遺址的瘋狂痴迷中。

然讀書人向來秉持“子不語怪力亂神”的原則,對鬼神之事敬而遠之,不過在這股風氣的帶領下考古學逐漸走向熒屏,考古工地也不再神秘。

有心的小夥伴會發現在考古工地往往會有一些或大或小的方格子,考古工作人員就在這些方格子裡進行發掘工作。

那麼這些方格子是什麼呢?是古墓葬、古遺址本來就有的還是考古工作的學術要求?相信諸位在瞭解了這些方格子後就會對考古學產生更深入的瞭解。

(考古工地) 考古現場的方格子有他的學名,叫做“探方”。

所謂探方就是尺度統一的發掘控制單位。

在這個單位內進行相對獨立的考古工作,例如發掘、測繪、記錄等,一個考古工地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需要設定若干數量的探方。

發掘資料的整理以及發掘報告的編寫都需要以探方為基本單位進行。

(探方示意圖) 普遍使用的探方由主體、隔梁、關鍵柱三部分組成。

探方的方向一般為正方向,這樣既便於測量,也有利於以後的發掘。

探方的規格有很多種,一般需要為5m×5m的正方形,根據遺址的複雜情況以及遺址的面積可以有2m×2m、10m×10m等規格。

在同一發掘區內要求探方的規格一致,製作探方時以左下為原點設定十字座標,然後引出兩條相互垂直的線段切割交叉合圍出一個獨立方格。

探方的邊牆被稱作隔梁,一般寬度為1m,如果發掘的過程中發現隔梁下面有遺物,可以把隔梁打通。

隔梁的作用還在於觀察探方四壁的剖面變化以及運土所需,隔梁相交叉的點被稱作關鍵柱。

如果探方的規格為5m×5m,那麼探方的規格是邊長5米,面積為5×5米。

其中主體部分面積為4×4米。

隔梁面積為每個4×1米,關鍵柱的面積1×1米。

(被打通的隔梁) 探方在實際應用中需要進行編號,主要有整體編號法、預留編號法、座標編號法三種方法。

整體編號法比較適用於面積較小的發掘工作,以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為原則,進行編號。

一般以T為代號,可依次寫作T1、T2、T3、T4……預留編號法適用於初步發掘時,對遺址進行局部發掘,為發掘地區進行預留編號,在整個發掘工作結束時可使編號有序不紊。

座標編號法利用十字座標體系來確定每一個單獨的探方編號,可以與方位相結合,這樣能夠準確的找到探方的具體位置。

如:S02W01、S14E09、N21W09等。

怎麼樣,是不是對考古學的認識更進一步了呢? 參考文獻:《考古學概論》、《中國考古學·夏商卷》。

2#陽Sir的考古之眼 謝邀!看到這個問題很激動,讓我想起了自己曾經的考古實習經歷,這裡簡單聊一聊。

首先,方格子名叫探方,其目的主要是為了控制發掘進度。

這個後面再解釋,先說一下學生實習進行考古發掘的基本流程吧,因為考古實習為了提升學生的田野能力,一般會進行的比較細緻。

第一、確定遺蹟範圍 一般而言,在確定遺蹟範圍的時候,會便會用到大家最熟悉不過的“洛陽鏟”,考古稱之為探鏟,其原理也沒有那麼神秘,主要是對探鏟帶上來的土進行分析,從土質、土色和包含物幾個方面。

以墓葬為例,古代墓葬的土與其他遺蹟區別最為明顯,因為下葬與填埋都會對土進行人為擾動,所以墓葬的土色一般呈現混合狀態,俗稱“五花土”,然後經過反覆打探鏟確定邊界,最後得到遺蹟的基本範圍。

第二、打樁畫線在確定了遺蹟基本範圍後,開始操作全站儀進行遺蹟區域的具體分割,確定好前後左右距離的間隔(一般是十米)打下木樁,然後用白灰畫線,這樣在地面上就能看到一個個網狀的方格子了。

當然,前提是要把土地上的農作物先收割掉,當年遺址上的韭菜那可是整整割了三天才結束,每頓三餐的韭菜雞蛋吃的大家直到現在還有心理陰影。

至於農民的損失,會有相應的青苗費補償。

第三、分探方,配備挖土小分隊 接下來就到了最激動人心的時刻了!那就是為每個學生分配探方,俗稱一個蘿蔔一個坑,為什麼會緊張會激動,因為誰也不知道,自己的探方里會出現什麼?這就是考古所帶來一切未知好奇的樂趣。

當然,具體挖出來什麼,全憑運氣~分配好之後,恭喜你榮升探長(也叫方長),會給你分配一些當地村民作為助手,進行剷土和運土工作,因為一開始的耕土層很厚且基本沒有文化遺物,所以放心的挖下去,直到遺蹟遺物露頭後,才開始大家印象裡小刷子小鏟子的細緻清理。

第四、逐層發掘這個步驟就開始體現方格子(探方)的作用了,每次下挖多少合適?挖到什麼程度為止?都需要用探方進行發掘進度的控制。

一般是逐層進行下挖,把一個文化層挖完以後,再挖下一個文化層,這時候,不同文化層的分隔就體現在探方的四個壁面上,土色土質包含物的不同都可以作為分層的依據。

挖到什麼程度呢?一般來說,挖到生土層結束,就是說這個層裡面沒有任何遺物遺蹟,是最原生的土壤。

3#風輕花落 考古現場的方形格子,叫“探方”。

可以在上面走,哈哈,這是次要的。

其實“隔梁”的側面才是重點,因為上面可以看到“地層”,這是一個關鍵的證物,證明我們都在立面挖了些什麼。

4#John建國 是考古發掘採用布方方法,分割槽象限布方法,取正北向,採用5米×5米或10米×10米的正方形探方,每個方格是一個探方編號,發掘時出現的遺蹟現象可隊確定分佈範圍,還能確定相鄰探方遺蹟的關係,能確定整個發掘區面積。

發表回復 ∧又看到報復前妻開車撞人傷人的,難道夫妻離婚就只能成為仇人?∨那些年的偶像劇裡有哪些明星一直很火? 熱門排行 美國的亞裔如果去參軍,會不會在部隊受到很嚴重的牴觸?如何在windows下安裝原版mac系統?媽媽去世了,以前媽媽有個好友欠的有20萬,我能不能起訴她?中學生必讀名著?試用期內離職可以不辦離職手續嗎?如果秦始皇的玉璽和永樂大典一起拍賣,那麼誰會更勝一籌?鼻子內生白毛真生病了嗎?如何從飲水裝置行業中脫穎而出?新購新能源汽車充電問題?陸游生平典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