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台北市臺灣省城隍廟 - 廟宇通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二次大戰結束(1945),日本投降,國民政府接收,地方仕紳向當時市長索回臺灣省城隍廟舊址沒有結果,改撥清淡水縣署舊址城中區武昌街基地200坪,二層樓一棟,作為恢復 ... 財團法人台北市臺灣省城隍廟 臺北市中正區光復里武昌街一段14號 訂閱關注(7) 6,964 籤詩查詢 加入籤詩通好友(@txm1299p),隨時使用LINE查詢籤詩  最新動態 廟宇資訊 影音專區 廟宇資訊 廟宇簡介 廟宇名稱:財團法人台北市臺灣省城隍廟 廟宇別稱:城隍廟 主祀神祇:省城隍爺 宗教類型:道教 組織方式:董事會制 原先,在台北市漢口街一帶有廟,奉祀台北府城隍,稱為「臺北府城隍廟」。

台灣日治時期,城隍廟因故被拆。

信眾遂將「台北府城隍」神像,移到松山供奉,建立了松山昭明廟(2002年8月8日,經台北市政府民政局核准復名為「臺北府城隍廟」)。

廟宇介紹致中和,萬物生生不息,這是和平世界共同的理想。

可知「和」字沒有反面詞,即使「不和」已非一字詞。

但諸如「善」反面「惡」;「正」反面「邪」;「白」反面「黑」;……等等。

去惡從善,是社會倫理的目的,大家才能和睦共處。

至於如何才能達到去惡從善的目的,群居社會就要訂出遵循的辦法。

明清時代,帝制如何保持長治久安,官僚體系想出一套統治的方法。

無論從軍事、內政、經濟、法律、文化、宗教、……其措施都是配合治安的目的。

明代想出把內政和宗教結合作出的治安方法,即設地方官僚體系,由皇帝指派地方官,依階級層層管控。

地方依郡縣派官員理治,並設城隍爺協治。

明太祖洪武二年從中央到地方分設京都都城隍「昇福明靈王」,省都府城隍「威靈公」、州城隍「靈佑侯」,縣廳城隍「顯佑伯」,堡街鎮邑「境主」。

清代沿明代體制,都、府、州、縣依等級建城隍廟,並規定新官上任須「前期一日,宿城隍廟。

至期,祀神畢,鼓樂綵仗,吏胥人役引導至衙。

」告誡官員應奉公守法,清廉從政,以免遭受城隍糾舉與懲罰,同時可請城隍祈雨、祭厲。

清代光緒年間臺灣省會確認設在臺北府城。

依《欽定大清會典》,省會必設壇廟,壇包括:山川壇、社稷壇、北壇(厲壇)、先農壇等。

廟包括:文廟(孔廟)、武廟(關廟)、城隍廟、天后宮等。

臺灣省城隍威靈公亦依規制建立,地址在臺北城(今漢口街∕中華路口)。

至於臺灣省城隍廟初設的規模依光緒七年(1881)籌建臺灣省臺北城內府縣城隍廟,翌年(1882)三月完工,地點在當時府治撫臺衙後,(當時知府直街與北門街口,即今延平南路與漢口街口右側),奉祀府縣二城隍,見日治時代「臺北市街全圖」,臺北城的北門街仍可看到其地點。

迨至清代臺灣官方城隍廟,包括臺灣府(臺中)、彰化縣、淡水廳(新竹)、諸羅縣、噶瑪蘭廳、臺北府、恆春縣、鳳山縣(新、舊)、安平鎮、澎湖廳(文澳、媽宮)、雲林縣、埔里社廳、臺灣縣、苗栗縣等。

清代民間城隍廟,有明鄭的臺灣府(臺南)城隍廟,民祀的包括臺北大稻埕霞海城隍廟、彰化鹿港城隍廟、嘉義中寮安溪城隍廟、南投竹山靈德廟、基隆護國城隍廟等。

日治時期(1895-1945),城隍廟功能改變,日本官方廢祀典,轉為民間宮廟,城隍爺也變成宮廟一般神祇。

民間尊信城隍爺為「幽冥界司法警察的神」加以膜拜。

在日治時期,城隍廟已不具官方功能,成為民間分靈廟的傳承。

但由於日本政府對臺灣現代化的經營理念不同,不但拆城牆築新街道,臺灣省城隍廟(今臺糖大樓)被毀,天后宮也被拆改建成紀念館(今國立臺灣博物館)。

二次大戰結束(1945),日本投降,國民政府接收,地方仕紳向當時市長索回臺灣省城隍廟舊址沒有結果,改撥清淡水縣署舊址城中區武昌街基地200坪,二層樓一棟,作為恢復城隍廟重新公開祭祀之用,即當今之臺灣省城隍廟現址。

民國36年(1947)11月臺灣省城隍廟落成,但因座落地點受當時博愛特區管制,及政府倡行統一「祭典政策」故訂統一每年國曆10月25日臺灣光復節舉行祭典。

參拜流程:【步驟一】參拜天公爐 【步驟二】參拜城隍爺 【步驟三】參拜觀世音菩薩 【步驟四】參拜虎爺 註:部份圖片及資料來源至官網或維基百科,如有不正確或禁用請不吝告知  通知我們 處理,謝謝。

聯繫廟宇: 聯繫電話:(02)23615080 聯繫信箱: 全台廟宇影音籤卦結緣讚點燈香客大樓廟宇APP好廟網APP安裝登入 搜尋: 搜尋廟宇 我關注的廟宇 廟宇瀏覽紀錄 帳號中心 APP推播通知紀錄 熱門推薦 松山慈惠堂石碇仙石府台中南天宮新竹市普天宮台北指南宮台灣首廟天壇大甲鎮瀾宮內門紫竹寺日月潭文武廟東照山關帝廟宗天宮 載入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